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亲附特点

2012-10-31 3页 pdf 203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4762

暂无简介

举报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亲附特点 第 l9卷第9期 · 42 · 2006年 9月 医 学 与 社 会 bledicine and ~ ciety Vo1.19 NO.9 SeP.2006 边 缘 性 人 格 障 碍 的 亲 附 特 点 杨 灿 施琪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 中图分类号 R395.1 文献标识码 A 边缘性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 称 BPD)和不安全的亲附 (attachment)紧密联系。笔者 试图参考...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亲附特点
第 l9卷第9期 · 42 · 2006年 9月 医 学 与 社 会 bledicine and ~ ciety Vo1.19 NO.9 SeP.2006 边 缘 性 人 格 障 碍 的 亲 附 特 点 杨 灿 施琪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0 中图分类号 R395.1 文献标识码 A 边缘性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 称 BPD)和不安全的亲附 (attachment)紧密联系。笔者 试图参考有关文献,用亲附的理论来理解 BPD,这对今后 预防、诊断、治疗 BPD将有帮助。 1 亲附理论和 BPD的心理动力学 John Bowlby在其亲附理论 中假定,人类在 自然选择 的压力下进化 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寻求亲密关系,通过 笑,哭,黏附,来激发亲属的照顾,比如触摸、拥抱和抚 慰。这些相互的行为促进了婴儿和照顾者之间持久、有效 的联系 ,而这些持久的联系组成了亲附 。婴儿从父母 的反应中发展出有关 自体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内 部模式是今后关系的模板[2],在个体整个的生命过程中都 持续存在,指导着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人际关系的期 望和信念。Bowlby说,在原始的亲附对象限里 (一般是母 亲眼里),个体是怎样被接受,如何惹人爱等与自体的内部 工作模式有关,期望亲附对象如何对 自己做出反应和有效 的帮助 ,这与个体关于他人的工作模式有关_2]。 亲附是从儿童发展的自体的内部工作模式 (这是安全 可靠的)中创造外部的环境,与照顾者安全的亲附使儿童 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此时,儿童相信照顾者会在他需要 的时间出现并帮助自己。安全的亲附可以产生一个积极的、 可靠的、持久的自体形象,并且可以让个体知道:自己值 得去爱,亲人也将会接受自己并对 自己积极地回应[4]。 Fonagy提出,如果照顾者有很好的能力考虑自己和他人的 心灵,也就是说有很好的反射功能 (reflective function), 这样照顾者将会和他们的孩 子发展 出一种 “心灵感应” (theory of mind),孩子会更愿意与照顾者发展安全的亲附 关系。这个安全的亲附,反过来可以促进孩子 自己的心理 化 (mentalization)能力来考虑照顾者和他人内心的所思所 想。 可以设想,BPD的病人孩提时代就遭到父母的严重忽 略、拒绝,甚至是虐待,在这种不安全的亲附背景下,他 们 “心灵感应”功能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就是说他们的心 理化能力或者反射功能没有发展好,所 以对照顾者内心的 想法和感受形成表象的能力被削弱。这样,儿童让自己不 去知道父母对自己不好的想法,不去知道父母为什么伤害 自己,或者不去知道 自己在父母脑中的形象,以此来保护 自己和父母。同样,BPD个体因为心理化的能力或者反射 功能没有发展好,不能认识到 自己和他人的反应、行为是 受到思维、情感、信念和欲望驱动,所以他们不能设身处 地体验别人的情感、思维、信念和欲望;且他们 自己的情 感和欲望也不能用语言符号来表达,只有通过暴力,一般 是冲动的行为来表达 ]。在 Fonagy的理论中,对 自体和 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形成表象的能力减低了BPD的很多 的核心症状 ,包括不稳定的自体、冲动行为、慢性的空虚 感受。[43 大量发展理论认为,照顾者对婴儿的镜映 (mirroring) 作用对孩子 自体表象的发展十分关键。好的母亲会调整 自 己对孩子情感及行为的反应,即进行脸部和声音的镜映, 并与孩子相互作用,来给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赋予形式和意 义。通过照顾者的镜映,照顾者给孩子提供 了 1个表象, 这个表象将是孩子发展自体感受的核心,促进孩子的 自体 和他人表象的形成,促进心理化能力的发展。如果照顾者 对孩子的镜映不正确 ,或者忽视这个镜映的功能,根本 不 镜映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情感将会是没有标签的、弥散的、 没有象征的东西;他们将会不知道 自己的情感是什么,当 然更难调节 自己的情感 ]。所以 BPD个体有一个显著的特 征,即情感的不稳定。 许多临床学家认为,不能忍受孤独是定义 BPD病人的 特征,这也是 DSM 的一个描述性的诊断 ]。Gun— derson后来指出,不能忍受孤独反映了早期亲附关系的失 败。他指出,因为和早期照顾者的亲附是矛盾、不合理和 不稳定的,或者如 Bowlby所用的词:不安全亲附,所以 BPD个体在创伤时不能激发 “抚慰性内射” (soothing in— troject),因此不能忍受孤独。Gunderson观察到,对不安 全亲附模式的描述——特别是希望得到关注和帮助、黏附, 和检查亲近 (这个亲近经常会随着否认依赖性需求而改 变)——和 BPD的行为相伴随 ]。 2 与 BPD的亲附研究有关的研究工具 在对BPD进行的亲附研究中,最常用的是成人亲附访 谈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AAI)。AAI是半结构式 的访谈,由一系列的问题探索个体是如何看待自己童年与 父母或其他重要亲附对象的关系。这个访谈并不是为童年 的经历或记忆而编制的,而是为了了解个体如何组织其注 意力并且讲述关于亲附的记忆。 AA1分类系统将成人的亲附心态分为 4个类型:①安 全一自主型 (secure-autonomous):这类个体珍视其童年期 的亲附经历,不论这些经历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描述清 楚、客观、前后 一致。② 不安全一忽略型 (insecure-dis— missing):贬低童年亲附经历的意义 ,或做理想化 的描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饧 灿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亲附持 · 43 · 而又缺乏具体的记忆佐证,或评价与回忆的事实相抵触。 ③不安全 一先占型 (jnsecur pr∞ccupied):过分夸大早年 亲附经历的重要性,沉迷于过去经历之 中,描述时显得愤 怒、迷惑、消极、恐惧或似乎被过去经历所吞没。①不安 全一遗 留型 (iI】secur unresolved):由于童年时经历过与 亲附有关的创伤性事件,如遭父母虐待或父母伤亡等,其 创伤的影响尚未彻底消解。这类个体在提及其创伤经历时, 常出现明显的口误或忽然陷入沉默,或者在描述其死去已 久的父母时,其口气俨然他们还活着,并就在身边。遗留 型是一种附加类型,因而可与前 3种类型中的任 1型共存 于同 1个体身上 。 除 AAI外,用于 BPD亲附研究的工具还有问卷和评 定量表,包 括 亲附 自我 报 告 (Attachment Sel{-Report, ASR)、关系问卷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RQ)、 关系等 级 问卷 (The Relationship Scales Questionnaire, RSOO、交互 亲附问卷 (Reciprocal Attachm ent Question— naire,RAQ)、亲附风格 目录 (Attachment Styles Invento— ry,ASI),等等。ASR要求受试对象在 3个亲附模式中 (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挑选 1个最能表现他们 关系的模式 。RQ是 1个 自陈式量表,在 A,B,C,D 4 个框架内评估成人亲附类型。类型 A和 B分别对应于安全 和恐惧 回避亲附原型,类型C和 D分别对应先占和拒绝 一 回避亲附原型。这个问卷是了解研究对象有多大程度赞 同 4个不同的亲附模式口 。RSQ有 17个项,了解研究对 象的关系中的情感、思维、行为,以此来知道每个研究对 象潜在的自体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口 。RAQ是用于评 估个体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亲附关系的质量,问卷由安全 基础、抗拒分离、寻求亲密关系、害怕丧失 、交互作用、 效能及亲附对象的利用组成。ASI是多项 自评的问卷,是 ASR和 RQ的派生物 ,评定 5个维度 (自信心、不适应亲 密的关系,对认可的需要、对关系的偏见和次级关系),了 解亲附关系中的行为和情感 ]。 很多学者认为,亲附模式的研究应该是朝多维评分的 方向发展,而不是用标准方法来评定亲 附类型。在这些学 者的研究中,比如在研究同 1个人时,会呈现安全、忽视、 先占、害怕亲附的维度分分别是多少,而不是把每个人单 纯地归为哪 !类亲附类型。 3 BPD的亲附类型的特征 Sack使用 ASR、ASI、RAQ对 BPD的研究表明,亲 附对象不同,BPD不安全亲附的类型有区别。如果亲附对 象是母亲,亲附类型 41 是矛盾型,18 是回避型,而与 父亲的关系大部分是回避型 (44 ),18 是矛盾型_1 。 如此明显的区别,说明BPD的病人对不同的亲附对象的不 安全亲附类型是不一样 的。①安全亲附:很多理论就如 DSM的描述,认为边缘人格的个体的关系是不安全的。但 有趣的是,在BPD的个体中,有一部分人的亲附关系是安 全的;Fonagy、Rosenstein、Barone 3个应用 AAI的研究 显示 有 小部 分 人 (7 或 8 )的 亲 附 可 以归 为 安 全 型 1 。Sack、Brennan用的是 ASR,发现 9 和 29.8 的 BPD瘸人的亲附模式是爱全型~18,19 。②不安全亲附:很 多研究都揭示了 tWD和不安全亲附的联系,并证实安全亲 附和 BPD存在相反的关系。Dutton使用 RQ,Nickelt使用 ASR显示 BPD和安全亲附类型不相关 。Meyer证实 安全的亲附关系和他们测定的 13个 BPD的病人成负相 关 。 Fonagy.West,Dutton, Rosenstein,Barone用 AAI 对先占和遗留型进行研究,均显示 BPD的个体极大部分都 是这 2个亲附类型l】 。Fonagy的研究显示,36个 BPD中有 32个 (89 )初级归类为遗 留型,36个中的 27 个的初级或次级归类为先占型。Rosenstein和 Horowitz发 现 14个中的 8个 BPD青少年 (64 )有先占亲附。Barone 发现 40个 BPD有一半归为遗 留型,23 归 为先 占型, 20 归为忽视型。 Patrick使用AAI对 12个 BPD进行的研究显示所有 9 个曾经历过丧失或创伤的 BPD在首次归类时都归于遗 留 型,其次级归类是先占型,另外 3个 BPD在初级分类时就 归于先占型 。Stalker发现 8个 BPD的女性病人中的 7 个被归为遗留型,8个中的5个被归为先占型 。 2个用 ASR的研究显示,BPD病人的亲附特征是恐 惧。Dutton用 RQ和 RSQ评估物质滥用的个体,恐惧和先 占的亲附都可以预言 BPD,而且恐惧的亲附更加具有预言 性,作者推断 BPD是这个亲附类型的原型[ 。。。Brerman和 Shaver用 RQ对 426名 BPD大样本进行 了研究 ,发 现 32.2 是恐惧,24.6 是先占,13.4%是忽视,29.8 是 安全 。 Fossati使用 ASQ研究了 44个 BPD,发现住院的和门 诊的BPD在所有不安全亲附类型的分数显著高于正常人; 也就是说,先占类亲附 (P一0.0025),对亲密关 系的不适 应 (P—O.0025),需要赞扬 (P一0.0025),需要和他人的 关系 (P=O.0025)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Levy在使用 AAI研究心理治疗改变 BPD的亲附类型 时,了对 25个 BPD的研究,54 的 BPD归为先 占, 32 为忽视,8 安全,4%无法归类。而且 ,44 的 BPD 就既往的丧失或创伤来说是遗留型[27,28]。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用 AAI的方法进行研究时,全 部的遗留型在次级分类时都归到了先占型里。先占 (或者 矛盾型)亲附是这样定义的:个体寻求亲密关系,对人际 关系过度沉浸和依赖。而在问卷和评定量表的研究方法中, BPD的亲附类型比例最大的是恐惧型。恐惧的特征也是对 亲密关系的一种渴望,但是恐惧的个体更加关心被拒绝, 而不是过度依赖。其实,在问卷和评定量表的研究方法中 的恐惧型和 AAI的遗留型,先占型有很多交叉的地方 。 Patrick就认为,恐惧是先占的亚型[2 。 以上回顾的研究使用的不是同一种研究方法,目标关 系也都不一样,有的 目标关系是父母 ,有的是同伴朋友, 有的没有特别规定,所以显得比较杂乱,研究之 间也没有 非常好的可比性。另外,BPD的诊断标准也都采取不同的 标准,大部分的研究样本量不大,BPD的来源也不一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与社会 2006年 9月第 19卷第 9期 (大学 ,医院).对照组不一样,有的是正常人群、有的是 其他的人格障碍、有的是抑郁症等等。这些因素提醒我们 慎重考虑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且有必要将其看作是假设。 尽管有以上所说的局限,但是可以确定的是,BPD和 不安全亲附之间联系紧密,并且,BPD个体早年和照顾者 的关系在 BPD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认识到这 一 点对我们今后预防,诊断,治疗 BPD都有很大帮助,而 且对于公共卫生也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Bowlby J.Attachment and 1OSS.Vo1.I:Attachment [M].New York:Basic Books,1969.51~55 [2]Bowlby J.Attachment and 1OSS.Vo1.II:Se!paration: anxiety and anger[M].New York:Basic Books, 1973.289~ 292 [33 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Vok III:Sadness and depress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0.186 ~ 190 [4]Hans R Agrawal,,John Gunderson,BjalTle /^L Holmes,and Karlen Lyons-Ruth.Attachment Studies with Borderline Patients:A Review [J].Har、,Rev Psychiatry,2004,12:94~ 104 [5]施琪嘉,曾奇峰主译.精神导论 (第一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52~153 [6]Peter Fonagy,Mary Target,Jon G.Allen,Anthony W. Ba teman. The developmental root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early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a theory and some evidence[J].Psychoanalytic Inquiry, 2003,23(3):412~448 [7]Gunderson JG.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 Washing ton,DC:AITl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84, 98~ 102 [8]Adler G,Buie DH Jr.Aloneness and borderline psy— chopathology.The possible relevance of child develop- menta1 issues[J].Int J Psychoana1 1 979,60:83~96 [9]Gunderson JG.The borderline patient s intolerance of aloneness:insecure attachm ents and therapist availabili— ty[J].Am J Psychiatry,1996,153:752~758 [103周世杰.依恋及其与心理病理的关系 [J].中国临床 心理学杂志,1997,5(3):190~194 [11]Bartholomew K,Horowitz L^/L Attachment styles a— mong young adults:a test of a/our-category model [J].J Pers SOc Psychol,1991,61:226~244 [12]Griffin DW,Bartholomew I<.The metaphysics of measurement:the case of adult attachm ent. In:K Ba rtholomew K,Perlman D,eds. Advances in per- sonal relationships[J].London:Kingsley,1994, 17~ 52 [13]Feeney J,Noller P,Hanrahan /^L Assessing adult at— tachment.In:Sperling M B,Ba rman W H ,eds. At— tachment in adults:clinical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 tives[J].New York,Guilford,1994,128~152 [14]Sack A,Sperling MB,Fagen G,Foelsch P.Attach— ment style,history ,and behavioral contrasts for a bor— derline and normal sample[J].J Personal Disord, l996, 10:88~ 102 [15]Fonagy P,Leigh T,Steele M,Steele H,Kennedy R, Mattoon G,et a1.The relation of attachm ent status, psychiatric classification,and respo nse to psychothera— PY[J].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6,64:22~31 [16]Rosenstein DS,Horowitz H八 Adolescent attachment and psych0patho1ogy[J].J Consult Clin Psychol, 1996,64:244~ 253 [17]Barone L.Developmental protective and risk factors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a study using the A— duh Attachm ent Interview [J].Attach Hum Dev, 2003,5:64~ 77 [18]Stein H,Jacobs N,Ferguson K,Allen JG,Fonagy P. what do adult attachm ent scales measure? [J].Bull Menninger Clin,1998,62:33~ 82 [19]Brennan KA,Shaver PP.Attachment styles and per- sonality diso rders:their connections to each other and to parental divorce,parental death,and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caregiving[J].J Pers,1998,66:835~878 [20]Dutton DG,Saunders K,Starzomski八 Intimacy-an— ger and insecure attachm ent as precursors of abus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J].J Appl SOc Psychol,1 994, 24: 1367~ 1386 [213 Nickell AD,Waudby CJ,Tmll TJ.Attachm ent,pa— renta1 bonding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fea— tures in young adults[J].J Personal Disord,2002, 16: 148~ 159 [22]Meyer B,Pilkonis PA,Proietti JM,Heape CL,Egan /^L Attachm ent styles and perso nality disorders as pre- dictors of symptom course[J].J Personal Disord, 2001, 15:371~389 [23]west M,Keller A,Links P,Patrick J.Borderline dis— order and attachment pathology[J].Can J Psychia— try,1993,38:S16~22 [24]Patrick P,Hobson RH,Castle D,Howard R, Maughan 13.Persona lity disorder an d the mental rep— resentation of early social experience[J].Dev Ps),_ chopathol,1994,6:375~ 388 [25]Stalker CA,Davies F.Attachment organization and adaptation in sexually abused women[J].Can J Psy— chiatry,1995,40:234~240 [26]Fossati A,Donati D,Donini M [J],Novella L,Bag— nato M ,Maffei C Temperament,character,and at— tachment patterns in bo 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J Personal Disord,2001,15:390~402 [27]Levy KN,Clarkin JF:Change in Social Cognition and Behavior in Bo rderline Persona lity Diso rder.A Prelim— inary Report JR].Minneapolis,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ew Directions in Personality Disol'- der.2002.321~325 [28]Levy KN:Change in attachm ent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R].xⅥII Annua1 Confefence of the Socie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te- gration,Sa n Francisco,May 2002,29~ 31 (收稿 日期 2006-04—29)(责任编辑 吴伸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亲附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