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东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研究

2012-10-26 11页 pdf 42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4711

暂无简介

举报
东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研究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66 东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研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王素霞 蒋 茵 刘民权 一、引言 全球化几乎是讨论发展、贸易和国际经济政治使用 频率最高的词汇(迈克尔 P. 托达罗,2009) ,而国际贸易 又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在 20 世 纪后半期得到了显著的扩张,其中一个显著的促进因素 就是贸易和资本市场的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极大地促进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 然而贸易自由化是通过经济增长促进了贫困的缓解还是 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加剧了...
东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研究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66 东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研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王素霞 蒋 茵 刘民权 一、引言 全球化几乎是讨论发展、贸易和国际经济政治使用 频率最高的词汇(迈克尔 P. 托达罗,2009) ,而国际贸易 又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在 20 世 纪后半期得到了显著的扩张,其中一个显著的促进因素 就是贸易和资本市场的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极大地促进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 然而贸易自由化是通过经济增长促进了贫困的缓解还是 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加剧了不平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 休的主之一。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认为贸 易与贫困二者之间具有间接联系。Hakan Nordstrom 认 为,贸易和贫困之间没有直接、紧密的关系,如同贫困与 一些国家政策(如教育、卫生、土地改革、小额信贷、基础 设施、政府管理等)、贫困与一些国际政策(债务减免、预 防接种项目、热带病和其他疾病的研究等)所存在的非直 接关系一样(王圳,2007)。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 长是减贫的重要推动力。从理论上来说,自由贸易使得 国家能够从专业化中受益,从更高效的生产规模中受益。 生产者可以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生产更高效,知识和新 技术的传播迅速扩散。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 多国内和进口的产品。因此,无论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角度来看,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而高速发展的经济又使 人们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营 养、健康及教育水平,于是高收入帮助了更多的人脱离了 贫困的陷阱。反过来,收入增加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 平,也可以促进贸易的发展。从而贫困的恶性循环被打 破,经济及人类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全球化的本性,贫 困会持续,收入分配会恶化(Kaplinsky,R.,2008)。 《2002 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指出,最不发达国家的极端 贫困现象与依赖出口初级商品有着密切关系。在许多最 不发达国家,尤其是依赖初级商品出口的国家,相互关联 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关系网正在强化普遍贫困和经济停滞 的循环,而这一循环反过来又强化不利的外部关系网。 目前所看到的全球化正在关紧而不是打开这种国际贫困 陷阱(联合国,2002)。也有专家认为,贸易和全球化的利 益也不是必然会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分享。在改革过程中 受市场扭曲影响最深的受害者实际上正是最贫穷和最易 受害的社会成员(粮农组织共用文件库,2005)。他们面 临更多的冲击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将加剧贫困的程度, 使收入不平等状况更加恶化。 基于以上的背景,本文试图分析东盟国家的贸易自 由化对减贫的影响,探讨通过何种机制让更多的贫困人 口受益于贸易自由化。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献梳理;第 三部分分析东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影响;第四 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自从 Ian Little(1970)、Bhagwati 与 Srinivasan(1975) 等人将贸易与贫困的联系引入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以来, 学者们对贸易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多争论。 一些学者从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静态和动态正 效应出发,认为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有利。 Anne Krueger(1983)指出,发展中国家利用比较优势,出 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将会帮助减少贫困,这与 Stolper - Samuelson定理相符。 Coe和 Helpman(1995) ,Eaton 和 Kortum(1995) ,Kel- ler(1997)的研究均指出贸易对国际技术扩散十分重要, 而后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Krugman 和 Helpman (1990)认为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对外贸易通过出 口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Ethier (1982)、Romer(1990)分别论述了贸易自由化通过扩大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67 市场广度、可利用的中间产品的范围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机制。Irwin和 Tervio(2002)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程 度与国家人均收入正相关。Lundberg 和 Squire(2000)、 White 和 Anderson(2001)将收入分配的效应和经济增长 的效应同时融入模型中,研究显示开放程度与贫困人口 收入水平的增长有关。Klenow 和 Rodriguez—Clare (1997)运用 CGE模型对外贸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认 为对外贸易的动态正效应是纯贸易利益的 4 倍。 世界银行(2002)的研究表明,自 1980 年以来,贸易 最开放的国家进口关税平均降低了 34%,其年均经济增 长速度最快;而人均收入基本上没有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只降低了 11%的进口关税。正因为贸易自由化被认为 对经济增长具有静态和动态正效应,而经济增长又对穷 人有利,Dollar和 Kraay(2001)认为,经济增长会同比例 地提升穷人的收入。 因此,对于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经济 学家认为经济增长通过发展生产力,积累物质和人力资 本,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从而缓解贫困 (UNCTAD,2004)。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大都被 富人掌控,穷人无法从贸易中获得利益,贸易自由化不利 于贫困减少。Michael W. Doyle(2000)认为贸易自由化 与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减少贫困。Rodrik 和 Rodriguez (2000)则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提出质疑。相关观点综述 如下: 贸易自由化的静态效应在短期甚至中期是不确定 的。短期内对外贸易有可能降低国内厂商竞争力,尤其 是当劳动市场存在刚性时,将阻止劳动力在非贸易部门 和贸易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增加失业和贫困 (Agenor和 Aizenman,1996)。 短期内规模经济在发展中国家很难发挥作用。Mat- suyama(1992)曾指出,外贸开放对先进技术的引进需要 一段时期才能转化,在这个时期内它对增长和贫困的作 用是有限的。 贸易自由化很有可能因扩大工资差距而使失业和贫 困的状况恶化。贸易能降低进口资本品的成本,增加其 使用量而减少非熟练劳动需求。Beyer、Rohas 和 Vergara (1999)认为,当按贸易占 GDP 的百分比计算时,20 世纪 八九十年代智利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迅速 扩大。 在一定时期内,贸易自由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积累 人力资本,从而限制贫困人口提高收入。Findlay 和 Ki- erzkowski(1983)的完善资本市场模型显示,在发展中国 家,贸易自由化会使国外相对便宜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进 口增加,从而降低其国内价格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报酬 率,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二)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对贫困的影响 分析(魏众和古斯塔夫森,1998;林伯强,2003)和国家扶 贫计划和扶贫投资政策效果考察,尤其是定点扶贫(Pov- erty Targeting)的有效性以及扶贫计划对穷人收入的影响 (World Bank,1992、2001;Fan等,2002;Park等,1998;Roz- elle,1998;Kang,1998;Wan 和 Zhang,1999)。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大大放开了国内市场,对外 贸部门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Huang 和 Chen, 1999)。黄季琨等(2004)利用 CAPSIM 模型系统来分析 加入 WTO对农村贫困的影响。他们认为,无论是生产还 是消费,从绝对数量上来看 WTO 显然给几乎所有的农 户———无论穷的还是富的,沿海的还是内地的———都带 来了好处;但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民得到的好处更多。 有学者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劳动力的影响。黄 季焜(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加入WTO将使农业就 业人口减少大约 400 万 ~ 500 万人左右,相当于目前乡村 劳动力总数的 1. 5%左右。李善同等(2000)认为,由于 中国加入 WTO,1998 ~ 2010 年间中国约有 960 万农业劳 动力要转移到其他部门(如制造业、服务业) ,纺织品和 服装部门将创造约 540 万就业机会。 (三)文献评述。 近年来,关于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取 得了新的进展,主要涉及跨国计量经济研究、国别案例研 究和产业水平及公司水平的分析。 综合来看,大多数研究认为,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 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针 对亚洲某一国家内部贫困情况的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 长只能解释大部分而不是全部的贫困下降(Kakwani 和 Pernia 2000;Balisacan 2002、2003;Balisacan 和 Fuwa, 2003;Quibria,2001)。因此贸易自由化与减贫的关系还 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东盟国家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 “消除极端贫困与饥饿”、“形成一种全球发展伙伴 关系”是千年发展目标(MDGs)中的两大目标。Winters (2004)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有可能通过如 下四个渠道影响贫困: (1)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性 渠道,包括自由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减少贫 困)、是否增加生产率以及是否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性等三 方面;(2)市场和家庭渠道,即贸易开放引起的价格变化 如何传递到贫困家庭,贸易开放是破坏了市场还是创造 了市场,穷人如何作出反应,贸易自由化是否增加了脆弱 性等;(3)就业与工资渠道,即自由贸易是否增加工人的工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68 资以及就业机会,由自由贸易引起的转型性失业是否主要 集中在穷人身上;(4)政府收支渠道:即自由贸易是否减少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是否损害了 穷人的利益(Winters,L. A.,McCulloch,N. 和 McKay,A. 2004;刘民权等,2007)。显然,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 制度以及经济增长和发展能力的多样性,贸易自由化对减 贫的影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着重 分析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对其贫困的影响。 (一)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现状。 贸易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一种重要的激励。这已经从 中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到 了充分的证实。因此,当可以获益的交易机会出现时,对 外贸易能为总量经济的增长提供一种重要的激励(Mi- chael P. Todaro,2009)。 贸易政策的全面改革促进了全球贸易在 20 世纪后 半叶的显著扩张。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对 贸易的依赖性更强。表 1 列示了东盟 10 国货物进出口 额的变化情况。货物进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柬埔寨,由 1990年的 3 亿美元增加到了 2008 年的 109 亿美元,增长 了 36. 3 倍。缅甸的进出口发展也很快,由 1990 年的 6 亿美元增加到了 2008 年的 112 亿美元,增加了 18. 7 倍。 其余各国的货物进出口增加率也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世界及其他区域的贸易融合水平相比较,除缅甸 外,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开放程度”均高于或接近世界 平均水平(见表 2)。其中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进 出口占 GDP的比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动态来比 较,东盟国家无论进口还是出口所占 GDP 的比重都在逐 年提高。 表 1 东盟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变化情况 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1990 年 2000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变化情况 (2008 年 /1990 年) 世界 69 990 131 830 245 420 282 600 324 920 4. 6 文莱 32 50 93 98 134 4. 2 柬埔寨 3 33 83 95 109 36. 3 印度尼西亚 475 1090 1839 2108 2654 5. 6 老挝 3 9 19 20 24 8. 0 马来西亚 587 1802 2918 3232 3564 6. 1 缅甸 6 40 72 96 112 18. 7 菲律宾 212 768 1015 1085 1093 5. 2 新加坡 1135 2723 5105 5625 6580 5. 8 泰国 561 1310 2585 2921 3565 6. 4 越南 52 301 847 1113 1433 27. 6 资料来源:根据世贸组织数据库计算。 表 2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 国家和地区 出口 进口 1990 年 2000 年 2007 年 200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07 年 2008 年 世界 19. 8 24. 5 28. 3* 20 24. 6 28. 5* 高收入国家 19. 7 23. 9 27. 2* 24. 4 19. 8 28. 1 中等收入国家 20. 4 27. 2 33. 2 30. 3 21. 3 25. 6 30. 7 29. 4 低收入国家 20. 2 25. 4 34. 4 17. 4 31. 9 45. 4 文莱 67. 4 67. 7 35. 8 27. 8 柬埔寨 49. 9 65. 3 61. 8 73 印度尼西亚 23. 7 41 29. 5 29. 8 25. 3 30. 5 25. 4 28. 6 老挝 30 35. 7 44. 1 51 马来西亚 72. 4 119. 8 110. 2 74. 5 100. 6 89. 9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69 续表 国家和地区 出口 进口 1990 年 2000 年 2007 年 2008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07 年 2008 年 缅甸 4. 8 2. 6 菲律宾 33. 3 55. 4 42. 5 36. 9 27. 5 53. 5 42. 3 38. 7 新加坡 194. 9 230. 2 234. 3 201. 8 198. 5 215. 3 泰国 41. 7 66. 8 76 34. 1 58. 1 68. 1 越南 55 76. 8 57. 5 90. 2 * 2006 年数据。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WDI数据库。 然而,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还和具体国家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以及进出口产品结 构有关。当一国进出口产品长期停留在需求弹性比较低 的产品上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只是短 期的。 除文莱外,其余国家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最大,其次 为燃料和食品。其中,柬埔寨是制成品出口比重最大的 国家,其次为新加坡、泰国。通过表 3 可发现,以制成品 为主要进出口产品的国家,其 GDP 增长率也是比较 高的。 (二)东盟国家的贫困现状。 贫困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传统的贫困通常是指绝对贫困,即为满足基本物质生活、 国家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最低收入水平。随着社会发 展,许多学者又提出了“相对贫困”的概念。阿马蒂亚· 森的“可行能力视角”(Capability Approach)进一步将贫 困的定义延伸到了多个维度。 1. 用贫困线衡量。无论是用“每天 1. 25 美元”贫困 线还是用“国家贫困线”来衡量,除马来西亚和泰国外 (文莱和新加坡数据缺失) ,其他国家的绝对贫困人口所 占比例都高于 10%(见表 4)。从动态角度来看,越南的 减贫效果最显著,低于国家贫困线的人口从 1998 年的 37. 4%下降到了 2008 年的 13. 5%,其余各国也有不同程 度的进步(菲律宾除外)。 表 3 出口货物构成(2007 年) % GDP增长率 农业原材料 食品 燃料 矿物和金属 制成品 世界 5. 2 1. 6 6. 9 10. 2 4. 3 71. 9 高收入国家 2. 7 1. 5 6. 2 8. 2 3. 8 74. 8 中等收入国家 8. 3 2 9. 4 18. 1 6. 3 60. 8 文莱* 0. 6 0. 1 96. 3 0. 1 3. 3 柬埔寨*** 10. 2 1. 8 1. 1 97. 1 印度尼西亚 6. 3 6. 2 14. 6 25. 6 10. 7 42. 3 马来西亚 6. 2 2. 5 9. 2 14. 3 1. 6 71 菲律宾 7. 1 0. 5 5. 9 2. 4 5. 1 51 新加坡 7. 8 0. 3 1. 7 13. 8 1. 7 75. 9 泰国 4. 9 4. 7 11. 5 4. 5 1. 8 75. 8 越南** 8. 5 2. 8 20. 2 25. 8 0. 6 50. 2 * 2006 年数据;** 2005 年数据;***2004 年数据。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WDI数据库。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70 表 4 部分东盟国家的贫困状况 贫困线以下人口所占比例(%) 每天 1. 25 美元 国家贫困线 贫困距比率 国家 早年 最近年份 早年 最近年份 早年 最近年份 柬埔寨 48. 6(1994) 25. 8(2007) 47. 0(1994) 30. 1(2007) 13. 8(1994) 6. 1(2007) 印度尼西亚 21. 4(2005) 29. 4(2007) 17. 5(1996) 14. 2(2009) 4. 6(2005) 7. 1(2007) 老挝 55. 7(1992) 44. 0(2002) 45. 0(1993) 33. 5(2003) 16. 2(1992) 12. 1(2002) 马来西亚 < 2. 0(1992) < 2. 0(2004) 3. 6(2007) < 0. 5(1992) < 0. 5(2004) 缅甸 32. 0(2005) 菲律宾 30. 7(1991) 22. 6(2006) 32. 1(1994) 32. 9(2006) 8. 6(1991) 5. 5(2006) 泰国 5. 5(1992) < 2. 0(2004) 9. 8(1994) 8. 5(2008) < 0. 5(1992) < 0. 5(2004) 越南 63. 7(1993) 21. 5(2006) 37. 4(1998) 13. 5(2008) 23. 6(1993) 4. 6(2006) 资料来源:2010. Key Indicators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2010:The Rise of Asia's Middle Class. Philippines:Asian Development Bank. P69,Table 1. 1。 反映贫困状况的另一个指标是贫困距比率(Poverty Gap Ratio,贫困距是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与贫困线间的 差距,贫困距越大,表示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偏离贫困线 的距离越远,贫困程度越高,贫困缺口越大。贫困距比率 即贫困距与贫困线之比,比值愈大贫困程度愈高)。用贫 困距比率的最新数据来衡量,贫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 列的国家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和越南(见 表 4)。 2. 用测量不平等和贫困的新指标来衡量。人类发 展指数(HDI)是用来衡量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 (健康长寿、知识以及体面生活)所取得的平均成就的 综合性指数(HDR,2010)。按照《2010 人类发展报 告》的划分,东盟 10 国中除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 3 国属于极高和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外,其余 7 国位于 中等和低人类发展水平之列。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 泰国的排名位居 7 国之首,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 92 位,菲律宾位居第 97 位。其余 5 国的位次均在 100 位 之后(见表 5)。 表 5 人类发展水平和贫困状况 人类发展指数(HDI) 不平等调整后人类发展 指数(IHDI) (2010) 性别不平等指数 (GII) (2008) 多维贫困指数 (MPI) 位次 值 整体损失 (%) 值 位次 值 多维贫困 发生率 多维贫困 人口比例 新加坡 27 0. 846 10 0. 255 文莱 37 0. 805 马来西亚 57 0. 744 50 0. 493 泰国 92 0. 654 21. 2 0. 516 69 0. 586 1. 7 9. 9 菲律宾 97 0. 638 18. 9 0. 518 78 0. 623 12. 6 11. 1 印度尼西亚 108 0. 600 17. 7 0. 494 100 0. 680 20. 8 12. 2 越南 113 0. 572 16. 4 0. 478 58 0. 530 14. 3 12. 0 老挝 122 0. 497 24. 8 0. 374 88 0. 650 47. 3 14. 1 柬埔寨 124 0. 494 28. 8 0. 351 95 0. 672 53. 9 20. 2 缅甸 132 0. 451 14. 2 17. 6 世界 0. 624 21. 7 0. 489 0. 560 资料来源: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The Real Wealth of Nations:Pathways to Human Devel- opment. 2010. Table 1,3,4,5。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71 不平等调整后人类发展指数(IHDI)是用来衡量国 家人类发展指数各个维度的不平等状况。当人与人之间 没有不平等时,不平等调整后人类发展指数就等于人类 发展指数;但是,当不平等提升时,前者就低于后者。人 类发展指数与不平等调整后人类发展指数之间的差值反 映了由于不平等造成的潜在的人类发展成就的损失 (《2010 人类发展报告》,2010)。柬埔寨的不平等程度最 大,总体成就损失达 28. 8%;越南的不平等状况略好于其 余 5 国,总体成就损失为 16. 4%。 性别不平等仍然是人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 性别不平等而造成的人类发展成就的损失用性别不平等 指数(GII)来衡量。除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 3 国外,东 盟国家中的越南其性别不平等指数(0. 530)略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0. 560) ,表明越南的性别平等程度要略高于世 界及其他 5 国(缅甸数据缺失) ,尽管与世界上性别最平 等的国家荷兰(0. 174)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性别最不 平等的是印度尼西亚,其性别不平等指数高达 0. 680(见 表 5)。 多维贫困指数(MPI)是阿马蒂亚·森的可行性能力 (Capability)的基础,用来反映多维贫困人数以及每 一个多维贫困家庭所遭受的多维剥夺的平均数量(贫困 程度) (UNDP,《2010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多 维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是柬埔寨,多维贫困发生率高达 53. 9%,多维贫困人口所占比例达到 20. 2%,即每 5 人中 就有 1 人陷入多维贫困中。 3. 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基尼系数(Gini Coeffi- cient)是用来测量一个国家收入相对不平等状况的指标。 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 0. 2 ~ 0. 35 之间被认为是收入分 配相对平等。在 0. 5 ~ 0. 7 之间则被认为高度不平等。 从表 6 可以看出,日本、加拿大、德国是收入分配高度平 等的国家,菲律宾是相对不平等的国家。老挝的基尼系 数是 0. 33(在 2003 年) ,是相对平等的国家。 我们再来看看东盟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不同比例群 体的收入 /消费在总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见表 6)。 尽管各个国家在数据收集方法、覆盖的范围以及个人收 入的具体界定方面有所不同,但表 6 中的数据对于东盟 国家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y)的程度给出了一个近 似值。例如,菲律宾最贫困的 20%人口只得到了总收入 的 5. 6%,而最富裕的 20% 人口却得到了总收入的 50. 41%。相反,在诸如日本等发达国家,最贫困的人口 得到了总收入的 10. 58%,最富裕的 20%人口得到了总 收入的 35. 65%。 (三)东盟国家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影响。 贸易自由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两者之间 是通过“发展”这个桥梁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见图 1)。贸 易自由化为发展中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竞争, 改善了资源配置,诱发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生产 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进一步 推动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 会,收入 /消费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从而改善了贫困状况。 表 6 调查年份各国居民收入分配情况 国家和地区 年份 基尼系数 各组占全部收入或消费的比重(%) 最低的 20% 第二个 20% 第三个 20% 第四个 20% 最高的 20% 柬埔寨 2007 0. 41 7. 13 10. 57 13. 97 19. 57 48. 76 印度尼西亚 2005 0. 39 7. 15 10. 74 14. 38 20. 45 47. 27 老挝 2003 0. 33 8. 51 12. 31 16. 18 21. 61 41. 39 马来西亚 2004 0. 38 6. 35 10. 76 15. 78 22. 75 44. 36 菲律宾 2006 0. 44 5. 6 9. 08 13. 68 21. 23 50. 41 新加坡 1998 0. 42 5. 04 9. 42 14. 55 22. 02 48. 97 泰国 2004 0. 42 6. 07 9. 75 14. 22 20. 97 48. 99 越南 2006 0. 38 7. 07 10. 82 15. 15 21. 6 45. 36 日本 1993 0. 25 10. 58 14. 21 17. 58 21. 98 35. 65 加拿大 2000 0. 33 7. 20 12. 73 17. 18 22. 95 39. 94 德国 2000 0. 28 8. 52 13. 72 17. 79 23. 09 36. 8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WDI数据库。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72 图 1 贸易、生产能力发展、就业和贫困的关系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 2004 年报告。王圳:《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与贫困问题研究》,第 87 页。 从前面的分析看出,大部分东盟国家的贸易进出口 都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表现为初级产品的出口在减少, 加工制成品在 GDP 增长中扮演的作用逐渐增强。大多 数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东盟国家,其劳动参与率高 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中等及中低收入国家水平(见表 7)。在产业就业方面,随着各国贸易自由化的发展、GDP 的增长,第一、第二产业就业比率呈下降趋势,从事第三 产业的人数逐年上升。柬埔寨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所占 比例最高,为 73. 7%,其次是越南和泰国(缅甸、老挝的 数据缺失)。可以说,贸易自由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东 盟国家的就业状况,表现为高劳动参与率以及从事第一 产业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 7 劳动参与率及按产业类型划分的就业构成 % 劳动参与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国家和地区 2000 年 2007 年 2000 年 2006 年 2000 年 2006 年 2000 年 2006 年 世界 65. 6 65. 1 低收入国家 73. 3 73. 7 中等收入国家 65. 5 64. 6 中低收入国家 66. 6 66 东亚和太平洋 75. 5 73. 5 高收入国家 61 60. 8 文莱 67. 6 66. 8 柬埔寨 79. 6 80. 4 73. 7 8. 4 17. 7 印度尼西亚 67. 5 67. 7 44. 5 18 37. 6 马来西亚 62. 9 62. 7 18. 4 14. 6 32. 2 30. 3 49. 5 55. 1 缅甸 77. 7 77. 6 菲律宾 65 65. 1 37. 4 36. 6 16 14. 9 46. 5 48. 5 新加坡 65. 5 65 1. 3 33. 8 22. 1 65. 5 76. 7 泰国 73. 7 72. 8 48. 5 42. 1 17. 9 20. 6 33. 5 37 越南 73. 7 72. 6 65. 3 12. 4 22. 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WDI数据库。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73 对贸易自由化持积极看法的专家认为,贸易自由化 通过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通过对 东盟国家的分析,这一观点得到了印证。1990 - 2007 年, 泰国和菲律宾进出口占 GDP 比重上升很快,其中,泰国 出口占 GDP 比重由 1990 年的 41. 7%提高到 2007 年的 76%,提高了 82%,出口逐渐成为促进泰国经济发展的主 导部门之一。同期,进口占 GDP的比重也由 34. 1%提高 到 68. 1%,提高了 1 倍(见表 2)。 逐渐扩大的贸易市场,在提高人们收入方面扮演了 一个重要的角色。以居民消费支出为例,按照 2000 年不 变价格计算,从 2000 ~ 2007 年,居民消费支出都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见表 8)。其中提高幅度位于前三位的分别 是柬埔寨 53. 1%、越南 50. 9%、马来西亚 43. 4%,均高于 中等收入国家提高的幅度。 因此,贸易自由化对东盟国家贫困的影响可以从短 期和长期两方面来分析。 (1)短期影响。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短期影响,各 国差异很大。我们很难将贸易自由化所产生的影响单独 分离出来,因为在实施贸易自由化期间,其他的减贫政策 以及援助也在起作用。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许多专家的 研究结论,本文认为: 对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对减 贫的短期影响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参与贸易自由化的 农产品生产者或经营者通常是大规模农场主或规模较大 的农产品经营企业,贸易的扩张只会增加他们的收入。 而大部分穷人,由于其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从事 农业生产活动也仅为维持其生计,难以参与到大市场、大 的出口活动中。因此,从短期来看,贸易自由化给穷人带 来的只是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威胁,使穷人面临的生产经 营环境更加恶化。同时,由于初级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 性较低,进口国(大多都是富裕国家)对初级产品需求量 增加的百分比要低于其国民总收入增长的百分比。因 此,较低的需求收入弹性导致的净结果是初级产品的相 对价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且,由于初级产品的 价格弹性往往也较低,因此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任何移动 都会导致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这两种现象共同 作用,造成了出口收入的不稳定性(export earning instabil- ity)。而这又导致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在某种程度上会导 致贫困的进一步恶化。 对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国家,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短 期影响呈现出好的一面。据估计在正常的情况下,发达国 家的收入每增长 1%,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大约 1. 9%。 因此,当富裕国家收入增长时,他们对于工业制成品的需 求增长非常迅速。由此带动了出口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 使这些国家的贫困状况得以缓解。此外,对东盟的部分国 家来说,劳动力相对过剩。如果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增 长率和农业与工业之间动态互补性发展有支持作用,那么 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减贫(王圳,2007)。 表 8 居民消费支出变化 国家和地区 住户最终消费支出 (现价,亿美元) 变动百分比 (%) 人均住户最终消费支出 (2000 年不变价格,美元) 变动百分比 (%) 2000 年 2007 年 2000 ~ 2007 年 2000 年 2007 年 2000 ~ 2007 年 世界 196 062 291 015* 48. 4 3227 低收入国家 1769 3326 88. 0 216 252* 16. 7 中等收入国家 34 781 74 581 114. 4 819 1094 33. 6 高收入国家 159 580 227 119* 42. 3 15 805 文莱 15 23* 53. 3 4469 5496 23. 0 柬埔寨 33 67 103. 0 260 398 53. 1 印度尼西亚 1017 2746 170. 0 493 595 20. 7 老挝 14 30 114. 3 254 271 6. 7 马来西亚 410 852 107. 8 1763 2528 43. 4 菲律宾 529 999 88. 8 680 838 23. 2 新加坡 392 644 64. 3 9725 泰国 689 1315 90. 9 1105 1396 26. 3 越南 207 445 115. 0 267 403 50. 9 * 2006 年数据。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WDI数据库。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74 因此,贸易自由化对各国贫困的短期影响有很大的 差异。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渐进式、适度开放的贸 易策略有助于贫困的改善。而对贸易依赖性较强的国 家,容易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贫 困的发生。 (2)长期影响。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长期影响要区 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经济增长是否是利贫 性(Pro - poor)的,要着重考虑由贸易自由化带动的经济 增长是否是可持续的,是否会影响到出口国的资源利用 以及环境保护。因为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恶化的环 境在治理过程中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而且,即使投入 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治理环境,能否使环境恢复到良性 循环中,答案也是不可预知的。 对于大部分东盟国家而言,农村贫困率是城市贫困 率的 2 ~ 3 倍甚至更高,这些贫困人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 问题,他们没有或很少有能力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也没 有或很少有能力去治理改善环境。因此,穷人面临的环 境恶化风险更大。此外,人口增长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 日益恶化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从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增长。但 如何让穷人也能分享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制定利 贫性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重视人力投 资的建设,让更多的穷人摆脱文化贫困,也是值得关注的 问题之一。 (四)阻碍穷人分享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因素。 穷人能否分享到贸易自由化的利益,学术界有很多 争论。从全球角度来看,大部分的贫困人口都面临着恶 劣的生存、生产条件。这些条件中,有些是由于穷人自身 的原因限制了其参与贸易自由化,有些是穷人无法想象 也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 1. 农户自身的因素。农户自身的限制因素包括:小 农户参与市场的机会,农户的文化水平,农户参与非农就 业的机会等。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贫困人口更多聚集在农村地 区。而农村落后的市场运作模式、有限的耕地规模以及 快速增加的人口,都限制了农户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摆脱 贫困的可能性。那么,如何让小农户分享到更多的利 益,恐怕最好的方法是将小农户纳入到大的市场体 系中。 Thomas Reardon (2002)及其他学者认为,发展中国 家快速发展的超市为农户进入市场提供了机会。他们认 为,超市的发展得益于最近几十年迅速的城市化、收入增 长以及在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期间国内基础设施的 提高。Delgado等人(2001)更关心小农户融入市场的机 会。他们认为在高价值的食品如家禽和鱼类的生产中, 保证小农户参与其中的两个关键策略是:生产销售合作 社和种植计划。Delgado(2001)警告说,如果在这些 领域没有积极的政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就会分裂为两 个部门:高价值的食品生产加工部门就会逐渐被工业化 企业所垄断,而小规模农户只能加入到附加值低的低端 产品市场中。 农户能够获得基础设施以及信贷支持的容易程度, 是决定农户能否加入垂直一体化生产中并与加工商、出 口商开展合作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化的迅速发展,人 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化、附加值高的产品逐渐受到消 费者的青睐。因此,贸易自由化为穷人提供了参与大市 场的机会。 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本国生产技术 的改进和提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发展中国 家文化贫困正在成为新技术采用、推广的制约因素之一。 同时,较低的文化水平也限制了穷人的非农就业,当他们 面临越来越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时,他们一筹莫展。 2. 市场结构。影响农户分享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因 素还包括市场结构。在此仅分析市场集中度以及来自产 品供给方面的限制因素。 近几十年来出现的兼并和收购浪潮,使得全球农产 品贸易被一些寡头贸易部门垄断。实证研究表明,消费 者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 距。根据国际咖啡组织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所做的调查 显示,咖啡生产国从咖啡贸易中得到的收入是 100 亿 ~ 120 亿美元,大约是最终零售额的 1 /3。而今天,咖啡销 售量增加了 1 倍多,达到了 700 亿美元,但是咖啡生产国 得到的收入却下降了一半,仅有约 5. 5 亿美元(Osorio, 2002)。 出口贸易的扩大,也相应地要求生产、加工、出口部 门能够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 来说,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偏低,出口各环节的沟通费用 高,产品流通效率较低,难以承担起将分散生产与大规模 出口有效对接的重任。同时,对于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 分散,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供求信息,生产、销售往往处 于无效状态。 3. 产品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众多的生产者来讲, 要想将产品投放到发达国家的零售市场,就必须满足越 来越高的产品标准要求。在与现代化产品价值链对接 中,小农户越来越受到大规模农场主以及一些具有发展 潜力的生产部门的排外。而这又给农户造成了许多困 难,农户难以获得大量的投资来提高产品质量,难以获得 市场信息,农户没有能力对市场信息作出及时回应 (DFID,2004)。 产品标准化是贸易快速发展的结果之一。这些标准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75 既包括大家共同遵守的国际标准,也包括大型国际机构、 跨国公司以及买方协会所制定的私人标准。发展中国家 当然也包括部分东盟国家,要想挤入国际市场,除了需要 大量的投资外,还需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营销技术, 以满足国际市场的产品标准。 为了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容易地参与到世界市场 中,需要协调不同进口商所设置的产品标准;加强区 域合作以减少在产品标准对接时发生的费用;引入早 期预警系统以督促发展中国家采用新标准;在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建立等价的产品标准(Catley, A.,2004)。 产品标准制定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要确保发展中国家 的政府和生产者的广泛参与(Gooding,K.,2004)。发展 中国家的参与有利于降低人们对进口商的怀疑,怀疑他 们将产品标准作为非关税贸易壁垒。 4. 环境因素。众所周知,贫困与环境恶化相互作用 会导致一个自循环的陷阱(Michael P. Todaro,2009) ,因 为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公众或处于无知、或处于生存需 要,会破化或耗竭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如 1998 年人 类发展报告中所说,“环境破坏打击最沉重的总是那些生 活在贫困状态的人”。那么贸易自由化是否会导致环境 恶化、是否会让更多的穷人陷入环境贫困中呢?环境问 题是否是阻碍穷人享受贸易自由化利益的一个因素呢? 环保机构一直担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会破坏穷人赖以 生存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砍伐、土壤肥力流失、水资源枯 竭、杀虫剂含量过高等)。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 国际市场,从而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能力急剧下降。根 据联合国 2001 年的一份预测结果,由于无法进入发达国 家的商品市场,发展中国家每年遭受的损失超过了它在 2000 年所获得的全部援助额的 2 倍。如果再考虑到不能 进入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所带来的损失,则 其每年的损失额总计约为 5000 亿美元(Michael P. Toda- ro,2009)。因此,消除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限制,可以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从而降低发 展中国家的贫困水平。同时,也缓解了发展中国家为了 满足其生存发展而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此外,恶化的环境只能使穷人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无论是初级产品出口,还是 制成品的出口,在某些方面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通 过环境上不可持续的方式来生产的。因此,恶化的环境 不仅使穷人陷入了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且在恶化 的环境中也难以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难以享受 贸易自由化的利益。 (五)利贫性的减贫创新机制———价值链发展。 贸易自由化能够激励经济快速发展。然而,高速 的经济增长就一定能够缓解贫困吗?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涓滴理论(Trickle-down theory)成为指导众多 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减缓贫困的重要理 论依据。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经济增长能够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穷人从经济增长中受益。 然而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减缓 贫困的双重目标。 世界银行在总结发展中国家实行涓滴式经济发展战 略的教训后,提出了一条改进的涓滴式经济发展战略。 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应选择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 经济发展战略,并通过改善穷人进入就业市场条件和加 强对穷人的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穷人从经济增长中受 益(世界银行,1990)。 目标瞄准(Targeting)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已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因为经济增长很难保障增长 的成果能自动流向穷人,因此需要直接向穷人或贫困地 区提供脱贫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增加穷人的创收能力,并 辅以必要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安排。 价值链管理是一项有效的目标瞄准性减贫战略。价 值链管理萌芽于 20 世纪 80 年代,迈克尔·波特在《竞争 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美国管理学家 斯蒂文斯(Stevens)认为,价值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 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 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价值链 管理的焦点是通过管理相互“关系”,为整条链中的所有 成员带来更多的利润。Ruben R. (2005)等人认为,由于 发展中国家农民生活贫困,资源稀缺,信息不充分以及难 以进入市场,他们对于技术革新的应用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此被排除在贸易之外。因此,把穷人纳入全球化产品 价值链中,对于确保更加公平的价值增值的分配是一个 很好的方法。减小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价值链整合 间的差距,在新制度和组织网络的约束下,发展中国家的 农民能够满足贸易需求和贸易标准。Barghouti etal (2003) ,Pingali 和 Rosegrant(1995) ,Von Braun(1995) 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发展中国家小农户有机会从生产高价 值食物中受益。 对于向全球市场出售产品的企业来说,竞争的优势 越来越多地依赖它们在价值链中同其他各个环节之间的 关系(见图 2)。正如 Kaplinsky 所说,一些内生的经济组 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巧妙配合创造出来的。培育和操作一 个关系网络以利于物流、质量、和销售,这种能力为 这种企业和企业集团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 2012 年第 5 期(总第 2421 期) 76 图 2 价值链 产品协会、龙头企业在引导穷人参与价值链体系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合同制的形式有效地连接和 带动了小规模农户进入大市场,实现了与大市场的有效 对接,提高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二,协会帮助 农户解决了他们难以独自解决的销售难题。第三,协会 能够及时为会员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指导。第四,协会通 过技术部门、科研院所合作,为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 新信息。 因此,发展中国家利贫性的减贫创新机制,价值链的 管理不失为一种效果显著的策略之一。 四、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东盟国家贫困的影响,本文 得出如下结论: (1)贸易自由化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一种 重要的激励。(2)除缅甸外,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开放 程度”均高于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柬埔寨是制成品出 口比重最大的国家,其次为新加坡、泰国。以制成品为主 要进出口产品的国家,其 GDP 增长率也是比较高的。 (3)东盟国家的贫困发生率差异很大。存在收入分配不 平等现象。(4)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短期影响,各国差 异很大。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贸易自由化对其减 贫的短期影响微乎其微。对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国家, 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短期影响呈现出好的一面。(5)贸 易自由化对贫困的长期影响要区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 进作用以及经济增长是否是利贫性的。(6)阻碍穷人分 享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因素包括农户自身的因素、市场结 构、产品标准以及环境因素等。(7)利贫性的创新机 制———价值链发展可以帮助穷人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从 而达到减贫的效果。 (二)政策建议。 从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如何 让穷人也能分享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制定利贫性 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重视人力投资的 建设,让更多的穷人摆脱文化贫困,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之一。 价值链管理是发展中国家利贫性的减贫创新机 制之一,国家应对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给予扶持和 帮助。 参考文献(略)
/
本文档为【东盟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对减贫的影响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