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百尺竿头续新篇

百尺竿头续新篇

2017-09-02 50页 doc 117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百尺竿头续新篇百尺竿头续新篇 第一版: 全国医院报刊协会祝贺本报出版百期 贺 信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值此《海医附院报》出报100期之际,特向《海医附院报》及贵报全体编采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衷心祝愿《海医附院报》办成医者之师,患者之友,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医院报刊协会 二00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我院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六周年 本报讯 (记者 山儿)走过86年的风风雨雨,走过86年的光辉历程,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86年华诞。6月29日晚8时许,我院300多名党员在风景秀丽的博鳌海航...
百尺竿头续新篇
百尺竿头续新篇 第一版: 全国医院报刊协会祝贺本报出版百期 贺 信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值此《海医附院报》出报100期之际,特向《海医附院报》及贵报全体编采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衷心祝愿《海医附院报》办成医者之师,患者之友,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医院报刊协会 二00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我院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六周年 本报讯 (记者 山儿)走过86年的风风雨雨,走过86年的光辉历程,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86年华诞。6月29日晚8时许,我院300多名党员在风景秀丽的博鳌海航酒店集会,载歌载舞庆祝建党86周年的到来。 大会在雄伟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党员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之歌。来自医院各科室10名新党员在鲜艳的党旗前宣誓,全体党员共同重温了入党誓词。 大会由医院副院长陈汉诗同志主持,学院院长焦解歌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简单回顾了我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充分肯定了我院广大党员在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要求广大党员要紧紧按照学院提出“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为实现学院、附院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王彧、云美玲同志分别代表新、老党员发言。医院党委副书记王英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回顾了我党86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对新党员寄予殷切希望,要求广大党员为医院的发展再立新功。在庆祝晚会上,各党支部还以歌舞、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歌颂党的丰功伟绩,为党的纪念日献上一份厚礼。 百尺竿头续新篇 ——写在《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之际 欣闻《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海医附院报》自1998年9月诞生以来,伴随附院走过近九个春秋,忠实地记录了医院发展的每一步。她见证了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建院、兴院、管院、扶院的每一个里程碑中,从“三甲医院”的创建到做为省里首家“爱婴医院”的受匾,从获“全国青年文明号”殊荣到成为名列我省榜首的“五佳医院”,她笔饱墨酣、摇旗呐喊。她是弘扬医院文化,传播医院精神,反映医护心声,宣传医院形象的重要载体。 时值《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之际,也是医院蓄势待发之时。以省第五次党代会的召开为标志,我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正不余遗力地贯彻落 实省五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以申办医药大学的特别之为,立特有之位。海医附院与学校做为命运共同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紧密依托学校,坚持正确的办院方针,以学习贯彻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医疗保健体制机制。 希望《海医附院报》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特色”上下功夫,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学校、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永春 2007年6月28日 加强宣传工作 强化院报作用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孙公凯 六月的盛夏,繁花似锦,百花争艳。在医疗行业报刊百花丛中,《海医附院报》以其多彩的色泽迎来了她百期大庆,可喜可贺~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医院的宣传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弘扬医院文化、传播精湛医术、传扬美好医德、反映医护心声、构建和谐医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新的形势下,医院的宣传工作只能进一步的加强,只有认真打造好全新的医院宣传平台,才能不断适应医院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才能为构建和谐医院提供积极的舆论环境。 院报是与社会与患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它能及时地宣传医院的新动态、新举措、新成果,能起到教育、鼓舞、激励的作用,它是医院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展现医院精神风貌的一张名片,同时,又是让社会各界了解医院的一个窗口,具有“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希望院报好好总结思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过去已成为历史,而今迈步从头越。衷心希望《海医附院报》在出版百期的这个起点上,更加努力、更进一步,不断创新、勇于向前。 精心策划 积极创新 使院报真正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载体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 王英 春去夏来,在流火的六月时节,《海医附院报》迎来了它发行100期的喜庆日子。在此,我代表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全体员工谨向《海医附院报》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向医院办公室和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院报创办100期,不仅纪录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并且运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实况,宣传了党在各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医德医风建设,尤其是宣传了近年来医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商业贿赂活动等多种大活动。通过院报这个窗口,为提升医院品牌,展示医院形象,扩大医院影响。同时通过院报这块阵地,为医院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舆论支持。 院报已出版100期,但成绩只能证明过去。在未来的征程中,希望院报认真总结经验,牢固把握宣传导向,找准自己的定位,把院报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党徽,在基层熠熠生辉 我院组织“贯彻落实省五次党代会精神宣传服务团医疗队”下乡 本报讯 (记者:朱峰锋)6月17日——6月19日,由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孙公凯院长率领的由我院临床科室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在乐东、东方两市县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咨询、送医送药等活动,由此将海南医学院宣传贯彻落实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医疗服务队在两市县义诊期间,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据悉,医疗服务队一行20余人,由内、外、妇、儿、中医、眼科、儿鼻喉、医技等科室专家组成,成员均为学院附属医院相关科室主任、专家。 医疗服务队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到达乐东县。队员们不顾旅途劳顿,马上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先后在乐东县人民医院、乐东县委会议厅、乐东县人民政府广场、东方市人民医院、东方市卫生局、东方市火车站广场开展知识讲座、义诊活动。 此次活动,医疗服务队行程700余公里,义诊千余人次,为当地医院医护人员开办知识讲座4场,散发宣传资料、医学科普图书近百种达800余份,并赠送了价值3万余元药品。 九载见证发展路 百期励志续新篇 ——写在《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之际 马瑞 走过九个年头的春花秋雨,走过海医附院改革发展的日日夜夜,创刊于1998年9月21日的《海医附院报》,在读者充满关注和爱意的目光中,迎来了它出版100期的纪念日。值此100期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医院办公室和院报全体同仁向多年来关心、支持院报健康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历时近九个春秋,院报走过了100期。此时此刻,握笔在手,回眸远去的办报路,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个中艰辛和喜悦,苦涩和甜蜜,只有寸心知晓。想说的话很多很多,概括起来有这么三句话(即三个方面的内容,三点体会)。 一、 院报要定好位,才能有其位。 为什么要办《海医附院报》这份报纸,原任院长,现任海南医学院院长焦解歌教授在院报创刊两周年座谈会时所说的话至今还在耳边回响:为了凝聚人心、宣传好人好事、为改革发展鸣锣开道,让报纸走向社会,使社会了解附院。现任院长孙公凯教授在2005年度宣传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说,要让院报真正起到教育人、团结人、鼓舞人的作用,为医院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关于院报的定位,两位院长言简意长、表述各异,但意义相同。就是很明确地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坚持报纸服从服务于医院的中心工作。 按照全国医院报刊协会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我深感找准报纸的定位,对于办好院报非常必要和重要。因为我们所办的报纸是医院院报,因此一定要有医院“味”,要突出医院特色,立足医院,面对患者,宣传医院,服务医 院,突出医院。把关注人的生活、生存、生命健康作为办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全国各级医院都面临着不少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医院报刊这块舆论阵地,充分发挥医院报刊的宣传作用,为医院改革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大局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某一角度来说,籍医院文化于方寸舞台的医院院报,恰好就是宣传医院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想媒体和载体,一个重要阵地和工具,是医院决策层与干部职工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展示医院对外形象和塑造医院品牌的重要窗口,它在唱响卫生行业主旋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增强医院、患者、社会之间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位名人说过,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日记。套用这句话,我想说,《海医附院报》就是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本史书。它从创办之日起,就详尽记载了医院的变化与发展进程,记录了医院发展的辉煌瞬间和多彩轨迹,反映了医院每一个特定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真实情况和状况,体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情怀和精神风貌。它将历史的镜头定格在渐渐发黄的纸页间,使院报成为医院的大事记和查阅信息、资料的重要档案材料之一。因此,找准自己的坐标,办出一份有自己特点的院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海医附院报》是较早加入全国医院报刊协会的单位之一,早在2000年5月27日成立的全国医院报刊协会上就当选为理事单位,院报院刊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医院优秀报刊,多篇材料被《健康报》、《中国改革报》、《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强势媒体采用,多篇作品获全国医院报协会新闻奖,院报编辑部多人次被全国医院报刊协会评为“优秀记者、优秀编辑、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报纸从小报改为大报,从黑白版改为彩色版,发行量从2000份增加到5000份,与国内200多家医院交流,发行至省内各市县、乡镇卫生院、各兄弟单位,共计1162份。《海医附院报》已成为宣传海医的主力媒体之一。 二、院报要办得好看,才能让人家看好。 要把一份报纸办得好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内容与形式互相统一,做到内容丰富,版面活跃,让读者从展开这份报纸后,有兴趣、有收获。说到底就是要增强报纸的可读性,让大家觉得有看头。多年的办报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把一份医院的报纸办好,必须紧紧抓住医院的特色,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体裁,图文并茂,突出医院特色,做到突出指导性、增强可读性、延伸服务性。 突出指导性,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意图展开宣传报道,结合医院的实际,抓好典型,推广经验。这一类的文章主要体现在头版的要闻报道上。如07年5月份,院报在头版头条以学院党委书记李永春在和附院领导班子、部分教授座谈贯彻省五次党代会精神时强调——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来实现附院又好又快发展这篇报道,就颇具很好的指导性。 增强可读性,就是要紧紧抓住患者、读者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焦点问题,突出重点宣传、亮点宣传,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宣传医院新的服务理念、新的医疗技术、优秀人才、医德医风等。我们院报密切加深与省内强势媒体《海南日报》和《海口晚报》之间的联系,在《海南日报》上先后展现了我院20名教授的风采、通过介绍他(她)们的医术医德,让大家了解其所在科室的技术力量,同时通过《海口晚报》全方位介绍了我院各科室的医疗技术、特色科室概况和专家优势等特点。医院儿科医生杨健发现一例世界罕见怪病并将其治愈。对于这一亮点新闻,我们及时撰稿报道。之后,省内各新闻媒体都纷纷转载并以较大的版面予以报道。新华社记者以“海南首例肉毒硷缺陷症患者康复出院”为题发了通稿,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在06年9月1日反复展播这一新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映。07年6月15日,《健康报》以一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成功为题报道了我院泌尿外科的精湛医术。这些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报道,不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很好地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延伸服务性,就是能让读者读完报后,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按照读者的需要,院报设置了医学科普、健康知识、生活常识等栏目,让发表的相关稿件完整、科学、真实、到位,使院报更加贴近科室工作实际,更加贴近读者需要,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眼科主任邢健强教授、中医科辜孔进教授常对我说,许多患者常拿着报纸来找他们看病。我想,这也是报纸延伸医院服务功能的一种较好体现吧。 实践证明,报纸办得好,大家才看好。一份报纸能融思想性、指导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了,报纸就有生气了,读者就有看头了,宣传效果就达到了。 三、 院报要有生命力,大家必须同心合力。 院报要有生命力,必须长而以往地办下去,所报道的内容必须富有新闻性、形象性、真实性、现场性和情感性。所表现的形式必须既有“红花”担杠,又有“绿叶”衬托,文图并举,相映成趣。可见,办好一份报纸,并非轻而易之事,必须静下心来,扑下身来下一番苦功夫才行。 首先,取得领导重视是关键,这是重要因素。为了办好这份报纸,大主意领导拿,人力、物力、财力领导要给,许多带有方向性、全局性、指导性的文章,要让领导亲自撰写、亲自审阅、亲自把好“望、闻、问、切”这一关。只有这样,报纸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海医附院报》今天能出版100期,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其次,办好院报,离不开广大读者、通讯员的大力支持,这是主要基础。要办好一张报纸,培植群众源源不断的稿源极为重要。从某一角度来,稿件的来源就是报纸的生命之源。没有稿源,报纸就会枯竭,就难以办得下去。广大记者、通讯员是院报的源头活水,是培育报纸坚实生长的土地,是他们长年累月、痴心不改,才能使报纸得以更好地办下来。为了办好院报,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在此,值院报出版100期时,借本报一角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 再次,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极为重要,这是基本要求。从某一层面上一说,报纸是编辑心智和才华的凝结。编辑要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我、用心专心、善于学习、工于创见、长于借鉴、勤于思考、力于付出,才能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有生机有活力。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办好报纸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只有自身不断学习提高,才能让自己肚里有货、脑子不空,否则,势必走到江郎才尽的境地,陷入文思枯竭的尴尬。 报纸的版面,就好像一个人的脸面。一份报纸的版面就是一份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善于精心设计版面和制作标题极为重要,要让版面活起来,让标题动起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必须扑下身来,专下心来,好好的拿捏才行。 此外,我还觉得,赢得广大读者的厚爱是办好院报的动力。每出版完一期院报之后,自己都常常怀有“如履薄冰”之感。本着“一报在手,海医在心”来编排每一期的稿件,来策划、组织稿件和编排版面。每一期报纸出来之后,有人说,《海医附院报》既有大报的格局,又有小报的特色,也有人说,报纸仍须不断努力。 总而言之,大家的一句赞美、一份关怀、挑一个错字等等,都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都是对我们深深的关爱和关注。 回顾100期办报路,很长很远;展望未来路,也很远很长。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了把《海医附院报》办成精品,办出品牌,办得越来越好,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会更加认真编写每一篇稿件,编排每一期院报。我们深信“天道酬勤”;我们相信“心诚则灵”。为了办好院报,我们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我们一直在路上„„ 笔耕不曾辍,秉志更兼程。让我们心连心、手携手,把《海医附院报》铸造成海医附院一张金色的“名片”而共同努力~ 第二版: 健康天使 和谐平台 我院召开《海医附院报》创刊100期座谈会 本报讯 6月27日下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二楼会议室洋溢着一派喜庆、和谐的气氛。《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座谈会在此举行。院长孙公凯、党委副书记王英、学院宣传部负责人、党总支书记、职能科室主任、记者、优秀通讯员26人参加了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座谈会由医院党委副书记王英同志主持,他宣读了关于表彰2006年度院报优秀通讯员的决定。院报主编马瑞在会上作了工作回顾和展望。他以“九载见证发展路 百期励志续新篇”为题,从“院报要定好位,才能有其位;院报要办得好,才能让大家看好;院报要有生命力,大家必须齐心合力”等三个方面谈了办报的心得体会。 医院院长孙公凯教授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整体策划、队伍整合、资源整合、直至报纸、网站、墙报如何统管等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具体、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希望广大记者、通讯员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医院的文化宣传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博士、心内科主任姚震教授,《海口晚报》资深记者品木,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高兰,学院校友办副主任冯贤德,学院院办副主任王身坚,学院党委宣传新闻部副部长吴建辉,我院院报记者、通讯员16人结合医院、学院的实际纷纷发表了感言。他们建言献策,言辞恳切,妙语连珠,对以后如何更好地办好院报大有裨益。(本报记者) 关于表彰院报2006年度优秀通讯员的决定 2006年,《海医附院报》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功仗、传播精湛医术、弘扬美好医德,为医院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宣传工作有声色、院报办得有起色,离不开全院职工的关心支持,更是凝聚了广大通讯员的汗水和心血。为了树立榜样、表彰先进,进一步把以后宣传工作开展 得更好,时值院报创办100期之际,决定对辜孔进等20名通讯员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再接再励,为做好医院宣传工作再立新功。 优秀通讯员名单: 辜孔进 姚 震 刘 苏 赖运岛 麦 苗 周碧琼 张 岩 冯学冠 王身坚 黄华萍 吕才顺 李 丽 王小娟 李高兰 张任君 符传胜 靖彦玲 王 爱 宋钦华 徐仲仁 院报院刊陪伴我前进 辜孔进 教授 《海医附院报》从1998年9月诞生,2004年后改《健康岛》院刊,院报院刊一脉相承,都被评为全国优秀医院报和全国优秀医院院刊。院报院刊陪伴我风雨兼程走近九个年头,我亲眼目睹院报院刊的茁壮成长,它现在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她沐浴在附院党委的阳光雨露之中,是编辑部,各科主任,专家,教授以及广大通讯员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她的根已深深植在附院一千多职工和广大患者的沃土之中。 时值《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的时候,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爱院报,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她最贴近我们医务人员,最贴近患者,是全院相互沟通的纽带,也是上下沟通的桥梁,更是医患心心相印的鹊桥。 院报走过了100期,宏图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位管理专家说过,人管人是低档次的管理,以法管人是中档次的管理,只有文化管人才是高档次的管理。在院报出版100期之际,大家一起动手,精心栽培,百般呵护,让她更加郁郁葱葱,为医院的发展和进步,为构建学习型医院,和谐型医院,创新型医院大书特书,浓墨醮彩! 这就是我,一位老教授,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肺腑之声和殷切的期望! 感言 心外科主任 刘苏 在今天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非常高兴和感慨。我们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报迎来了她第100期的发行。我们的院报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她为我们海医附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见证了海医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她丰富多彩的版面为各科室的发展、为海医附院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为满足病人问医求药的需要、为建立和谐医院和新型的医患关系、为建立健全医院医院管理和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做出了巨大努力,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祝福!预祝她越办越好!为海医美好的明天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海医附院报》发行百期感言 医学院校友办 冯贤德 海医附院院报发行100期了,我在1997年担任附院党委办主任,时任焦解歌院长、胡达吉副书记决心创办附院院报。历时近九年时间了,做为创刊人之一,在 今天的座谈会上我感概万分。 感言之一: 一是附院领导思想重视、酷爱人才、惠眼识才。二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优秀通讯员积极参与、主动投稿。三是有广大读者的关注、关爱。 感言之二: 专家教授把院报作为交流、传递经验的园地;附院党委把院报当作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受群众舆论监督的好阵地;医务工作者把卫生、医疗、药用等知识和经验在这块园地上传播,使患者增长了健康知识。 感言之三: 院报内容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孙公凯院长和原党委肖劲逐书记、现任党委副书记王英多次参加院报的各种会议,指导办报方向,组织通讯员活动,巩固和加强这支新闻宣传队伍,使院报越办越好,办报质量越来越高。 忆往事 ——《海医附院报》创刊前后 医学院办公室 王身坚 《海医附院报》100期了!主编马瑞让我这位院报创刊人之一谈点感想,我欣然提笔,忆往事二三。 为什么要办这份报纸,1998年7月,附院新班子上任时面临“三多三少”(上门讨债的人多、告状的人多、迟到早退的人多,病员少、人才少、资金设备少),为了凝聚人心,宣传好人好事,为医院改革鸣锣开道,刚走马上任的焦解歌院长提出要创办医院内部刊物对外交流,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并安排党委副书记胡达吉主抓此项工作。8月下旬,我刚从四川华西医进修归来便临阵受旨,在党办主任冯贤德的指导下,与病理科郑少江医师共同承担起办报的具体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由焦院长亲笔题写报名的《海医附院报》于1998年9月21日诞生。出乎医院领导和职工们的意料,大家都想不到本院的职工能办出这样版面别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报纸。院报出版3期后,马瑞同志调来医院,2001年我被医院外派进修学习,于是院报的主编工作由马瑞、秦大伟等同志继续承担至今。 《海医附院报》是在各方面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办起来的。人员是兼职的,水平是业余的,资金是挤出来的。为办好这份报纸,我和郑少江等同志多次到《海南日报》、《海口晚报》、《海南声屏报》、《海南新闻报》等报社向编辑部的同志们、印刷厂的工人们请教,不耻下问,从采编、审稿、组稿、排版、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记得在编辑第1期《海医附院报》时,虽然我们已对样报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但焦解歌院长在审阅时仍一句一字的斟酌、修改,就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报纸印刷那天,我们还专门跑到《海口晚报》印刷厂(当时设在海南华侨中学校内)守在印刷机器旁。报纸印出来后,紧接着就是分发工作。大家分工合作,不辞劳苦,跑部门、跑邮局、跑报亭、跑病区,为的是能够及时地将院报送到广大读者的手中。 办报工作之艰辛,不是常人之所想的。但是大家都把它当作一份事业来对待。正 是有了同志们的无私奉献,也正是始终贯彻“一个宗旨二个坚持三个服务”的办刊理念,《海医附院报》才会不断超越自我,发展壮大,成为院内外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从创刊到今日,该报已出版了100期,发行量从2000份增至5000份,除了免费赠送给病人,还发行到全省各大医院、场矿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并与全国400多家大医院进行报刊交换;从形式到内容也有了质的飞跃,版面从原先的小报到今日的大报,从黑白印刷改为彩色铜版纸印刷;稿件来源从院内到院外,从省内到省外;不但自2001年起连续3次荣获“全国优秀医院报”的殊荣,还培育了一支热心医院文化建设的记者、通讯员队伍,并且吸引了李高兰、山儿、郑志聪等省内外作家、书法家加盟,报刊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当耳闻目睹许多患者手里揣着《海医附院报》慕名来附院寻医问药时,当附院的好人好事见诸报端并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时,当附院的知名度因院报的传递而提高时„„我们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与九年前创刊时好的身影相比,如今的《海医附院报》已经成长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医院院报。九年的光阴,对于这份内部刊物的创办过程而言,是漫长的,因为她一步一步在年年月月中积蓄着成长的力量;然而,也是短暂的,因为从这开始,将迎来无数的希望与辉煌。“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在全体附院人的共同努力下,《海医附院报》会越办越好。 愿杏林之花越开越艳 作家 李高兰 泱泱大中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小孩出生满百日,家人总要以某种方式庆祝,俗称“百禄”,海南俗称“做百日”。 悠悠岁月逝,绵绵办报情。从98年创办至今,组稿、改稿、排版、印刷、出报„„,转眼之间,《海医附院报》已向广大院内外读者提供了100期报纸。 笔者认为,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当今社会,一所医院办的好不好,有没有竞争实力,靠的是声誉,而带动医院名誉得靠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名医队伍。 有道“英雄不问出处”。笔者认为,对于本院医务人员,无论学历高低,无论职位有否,无论藉贯何处,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术业有专攻”,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于那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名医,不应只满足于给予国家规定的物质待遇,不应只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科研条件,还应在精神上给予应有的鼓励,包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媒介介绍他们、宣传他们,为他(她)们创造心情舒畅以大展身手的工作环境。 “酒香也要勤吆喝”,这是现代企业营销新理念。基于此理念,笔者2005年9月重返校园后,建议附院报设《医护风采》栏目,并积极为本栏目采写稿件。事实证明,无论在党报还是本报上,对本院德技双馨的专家的专访专介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宣传工作是一种颇费脑力的劳动。这种劳动价值,应充分尊重。。 如果将《海医附院报》比喻为海南杏林中的一朵鲜花的话,那么,笔者衷心祝愿这朵杏林奇葩越开越红,越开越艳~ 《海医附院报》百期志喜 张仲虎(文昌) 琼南杏苑一阕新,杏苑文蕾带雨春。 页页通联传捷报;期期阅读获嘉言。 附医科技高;编辑人才尽俊贤。 月月佳音华夏去,精隽“百刊”惠康民。 海医硕绩喜空前,“附报”恢宏文运新。 百茬编翻熙宁日;九年惠勉健康身。 荣膺“优秀”高标刊;甘润诊医热诵人。 北国南天彪美誉,珠玑玛瑙缀精篇。 贺《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 杨居汉(海口) 万千头绪已开端,引领潮流不畏难。 只为悬壶成大德,凭将一报振医坛。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祝贺《海医附院院报》出版100期 内4科 周碧琼 刚刚拿到新一期的《院报》,闻到淡淡的墨香,看到靓丽的彩图,隽秀的文章,和敬告读者的消息,猛然记起她已经走过99期,将要走到100期了,不禁内心涌起阵阵思绪。回顾院报发展历程,往事便成了温馨隽永的回忆,《院报》每前进一步,无不倾注着院领导的心血,主管部门的关怀,全体职工和通讯员们的齐心协力;作为医院唯一的集党政、医、教、文体于一体的院报,院报不仅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医院新闻时事的重担,还承担着弘扬医院文化,展示医院风采等任务,她与医院的发展一样,经历了几多风雨,并逐渐走向成熟。 100,一个非同寻常的数字,从1到100,历史的镜头呈现在眼前,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成功的喜悦,使我们感叹不息。许多故事在这里演绎,更多瞬间在这里定格。100期《院报》凝聚着我院短暂而厚重的历史,也记录着我院成长的光辉足迹。100期,有多少人在默默无闻地劳动,从组稿、编辑、版面设计、打字、校对、照排、印刷„„倾注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凝聚着艰辛和付出。《院报》为患者寻医问药指点迷津,为患者解除心里疙瘩架桥开路;每当你拿到《院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头版,医院大事,动态信息,标题醒目,十分抢眼。二版报道精神文明建设,像一股春风扑面而来,医患在这里沟通交流是一大亮点。浏览三版,医疗、教学、科技活动,展示新成果,新进展,令人耳目一新;还有科普小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用“丰富多采、别开生面”来称道。四版并不为过,一些佳作意味深邃,情趣横生。尤需一提的是出自高手的摄影作品,频见各版,吸引读者的眼球,使院报增光添彩,图文并茂,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院报》是我们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对医院丰富文化底蕴的深刻展示。她不仅服务于医院,让读者走近她,更服务于社会,让社会更了解医院。 100期,对于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院报》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值此《院报》出版100期之际,衷心祝愿她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强化渗透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宣传方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感染力,运用先进典型强化感召力,整合一切积极因素强化凝聚力;坚持发挥院报自身特点,构筑宣传医院、弘扬先进、沟通医患、服务大众的平台,宣传我院的特色,创新我院的品牌。 愿《院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眼中的《海医附院报》 附院办公室 赖运岛 来附院工作之前,初识海医附院,是从《海医附院报》开始的。一张四开小报,却荟萃了名医风采、特色专科、医学科普、医院动态、政策法规、文学园地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在,足不出户便知医院大小之事。身体不适时,看病首先想到的是附院,还热心为家人、熟人和朋友当起“医托”。到附院工作后,便成了院报的特约记者和忠实读者。转眼间,院报从九八年嗷嗷待哺的婴儿已长成今天九岁的健康少儿,小荷已露尖尖角。期间浸透了历任领导和编辑人员的大量心血和辛勤汗水。今天,当我再次翻开早已发黄的早期小报和尚留有墨香味的近期院报时,仿佛看到了医院不断向前发展壮大的匆匆脚步声。 九载春秋,虽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在领导和广大忠实读者的关爱与呵护之下定会茁壮成长。 在院报出版100期之际,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健康的收获和文学的薰陶吧~ 喜迎院报百期有感 《海医附院报》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持走到现在实属不易,在院报百期之际,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院报的热心读者,愿为我院院报的未来发展提几点意见和建议。 《海医附院报》百期来,始终贯彻“一报在手,海医在心”的院报定位,承担记录海医附院历史的重任。它有一批忠诚的读者,有一批高素质的作者,有一批勤勤恳恳工作,有敏锐新闻触觉的记者,编辑。百期来,院报记录了医院的点滴成长历程,掀开院报,可以深刻了解附院这些年来方针政策的变化, 了解各科室的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时期医护人员的心路历程„„这些,都是附院文化的历史沉淀,属于附院的宝贵财富。 同时,院报百期来,树立了海医附院的良好社会形象,宣传了附院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等,对吸引病人,扩大医院的收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院报百期来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笔者认为,办好院报,必须注重以下三点内容。 1、充分利用媒体优势,丰富报刊内容,扩大读者范围,扩大院报的影响。 2、充分利用宣传优势,促进职工观念向有利于附院发展的方向转变。 3、贯彻医院文化精神,有意识地促进新时期的医院文化的形成,提高职工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医院的凝聚力。 (监察审计室 辜东利) 院报出版100期有感 门诊部 吕才顺 海医附院创办的《海医附院报》已经走过了九个春秋。想当年,院报创刊时,我捧回一本红色的“通讯员”聘书,但是我投的稿件廖廖无几,有愧于这个响当当的称号。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多多投稿,为《海医附院报》施肥浇水。 院报出版100期,我们的责任编辑,兢兢业业地干着“记者”和“编辑”的工作,要按时出版,要吃透上头的精神,还要反映下头的民情,质和量都要保证,我们应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展开每一份《海医附院报》,细细读来,赏心悦目,清馨之气扑面而来。看看医院的大事,瞧瞧他们都在忙碌些什么。最使我难忘的是一位业余女作家——李高兰,这位女作家用她女性的特独眼光探索人生。她叙述的故事,富有哲理,娓娓动听。她描绘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还有我们的专家教授,用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知识,指导我们怎样防病治病。 院报出版100期,记载了医院改革的每一步,浓缩了医院十年发展的历程。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海医附院报》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版: 在院报出版100期之际,不断接到全国各地兄弟医院传来的贺电贺词,不断收到全国各地院报编辑部同行的贺信和电话,倍感亲切,深受鼓舞。 面对来自天南地北一封封深情的信函和问候,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您们热切的寄语;真情的流露;诚挚的祝福,我们会铭记心间,并将化做一种动力,从而更好地把医院的院报办得更好。 由于版面有限、仍有很多贺信未能刊出,在此深表歉意。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关爱祖国南疆有这么一张小小的《海医附院报》,我们会继续努力,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会百尺竿头,与时俱进,更续新篇~——编者寄语 全国医院报刊协会 贺 信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值此《海医附院报》出报100期之际,特向《海医附院报》及贵报全体编采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衷心祝愿《海医附院报》办成医者之师,患者之友,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医院报刊协会会长 隋芳 二00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铸造海医附院金色“名片” ——贺《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 欣闻由中共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附属医院委员会主管的《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在这里,作为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的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报》编辑部全体同仁向贵报成功出版100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海医附院是一所有着34年悠久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海南省乃至全国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了“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卫生宣传先进单位”、“全省环境十佳医院”、“海南省五佳医院”、“海南省商业信用单位”和“海南省服务行业明星企业”等多项殊荣。正是这样一所著名的医院,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一个集中民智、凝聚人心、展示特色、沟通内外的重要媒介——《海医附院报》伴随着时代的节律,见证着医院的和谐发展,成功出版了100期。 《海医附院报》办报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版面美观大气,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全国优秀医院报。小小的一张院报,无限的展示空间。我们相信,《海医附院报》在走过100期的征程上,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医医、医护、医患以及医院与社会之间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日益成为医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医务人员的知心园地、广大患者的良师益友,为推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出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成为海医附院一张靓丽夺目的金色“名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报》编辑部 2007年6月22日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欣闻贵报创刊百期之际,谨代表学院党委宣传新闻部表示衷心祝贺~ 漫漫百期,贵报承载了海医附院发展建设的辉煌业绩,展示了附院的风貌,架起了与全国各地医院交流的彩桥,祝愿贵报再创佳绩。 海南医学院宣传新闻部 2007年6月16日 贺 电 展海医风采,树附院形象 贺《海医附院报》编辑出版100期 《海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7年6月16日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欣悉贵报迎来了100期,祝贵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海南省人民医院报》编辑部贺 2007年6月16日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在贵报出版100期之际,祝愿贵报越办越好~ 海口市人民医院贺 2007年6月16日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欣闻贵报创办100期,希望贵报为海医附院的发展壮大更好地鼓与呼。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报》编辑部贺 2007年6月16日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在过去的时间里,贵报紧紧围绕政治与医德这一主旋律,高擎科教与艺术的大旗,坚持独立的办报方针,以敏锐的视角,宣传、报道了大量医疗卫生改革领域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发表了大量充满人文关爱的好文章,为海医附院医疗教育和改革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值贵报百期华诞,谨向贵报致以衷心的祝贺!希望贵报立足新的起点,再接再劢,结合海南特区医疗卫生实际,依托海医附院在学术和医疗方面的优势地位,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一如既往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和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发表更多有深度、可读性强的好作品、好文章,更好地为海医附院的教育医疗和改革发展服务。 谨致祝贺! 中国改革报社海南记者站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欣闻贵报创刊100期,谨代表《同仁院讯》全体同仁致以热烈祝贺!并向贵报全体采编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百期回顾,万千情怀。《海医附院报》作为一部厚积凝重的院史,记录着医院发展的每一个瞬间;作为一曲弘扬主旋律的乐章,发挥着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重大作用;作为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凸显着树立医院形象,构建和谐医忠关系的鲜明特色。 衷心祝愿《海医附院报》越办越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同仁院讯》编辑部 2007年6月14日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值此贵报出版100期之际,《齐鲁医院报》全体同仁谨向贵报致以热烈祝贺。 《海医附院报》在院党委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和舆论导向,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医德医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衷心祝愿《海医附院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报编辑部 2007年6月12日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值此贵报出版100期之际,全国医院报刊协会特向《海医附院报》及全体采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作为医院对内对外交流重要窗口的《海医附院报》办得有声有色,衷心祝愿贵报越办越好,为医院的发展再立新功~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2007年6月15日 贺电 尊敬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在贵院院报——《海医附院报》发行100期之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报》编辑部向贵院及《海医附院报》编辑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多年来,贵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令我们钦佩。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贵院院报——《海医附院报》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以一篇篇翔实的报道、优美的文章,让广大读者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和学习贵院,同时,我们期待着与《海医附院报》的进一步交流! 最后,再一次祝愿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事业蒸蒸日上,祝愿贵院院报——《海医附院报》越办越好!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报》编辑部 2007年6月1 3日 一张需静心品味的报纸 ——写在《海医附院报》创刊100期之际 在全国医院报刊协会一届四次年会上,我有幸结识了马主编。从此,海口与济南,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与济南市口腔医院,两个远隔万里的城市,两家各具特色的医院,通过院报这个桥梁,得以相互走进和了解。这些年,走过许多城市,看过林林总总的院报,却始终这样认为:海南,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海南附院,一家充满活力的医院;《海南附院报》,一张需要静心品味的报纸。 《济南市口腔医院报》副主编 崔蕾 贺电 岁月铺就了大展宏图的深厚底蕴,成就夯实了再创辉煌的坚实起点。值此《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之际,祝海医附院编辑部全体同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谱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苑风》报编辑部 贺 电 《海医附院报》可亲、可敬,无愧为全国医院报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展读每一期《海医附院报》,总会有一点教益。值贵报出版100期之时,致以深切的问候,愿贵报办得更有品味,更有声色,更有起色。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医苑之声》编辑部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贺贵报编辑出版100期。 贵报有大报风范,医院特色浓郁,不愧为全国医院报刊中的一朵奇葩~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院报编辑部贺 贺 电 《海医附院报》编辑部: 欣闻贵报出版100期,谨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贵报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祝贵报百尺竿头,再创辉煌~ 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院院报编辑部 第四版: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系列高精尖医疗设备正式开机 ? 其整体性能目前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标志着该院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水平跃 上新的台阶?该设备的引进是省政府为民造福的一项新举措 喜讯~喜讯~ 来自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喜讯:该院引进的系列高精尖医疗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安装、调试和人员培训,日前正式开机营业。 据海南医学院影像学教授涂蓉博士介绍,为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斥资490万美元引进了系列大型医疗设备,主要包括: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仪、平板X线血管机、数字乳腺X线摄影机、数字X线机、核素扫描机及其手术导航系统等大型诊断、治疗设备,多数为美国GE公司的最新产品,其整体性能目前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随着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该院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水平将跃上新的台阶,同时也为岛内外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据悉,在引进的系列医疗设备中,64排螺旋CT是全省首台,价值约1200万元。该设备的最大优点是,不需插管造影即可以清楚的显示心脏的冠状动脉、颈动脉、椎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全身大中小血管的病变,从而做到轻轻松松地早期诊断疾病,早期治疗疾病。 平板X线血管机也是全省首台,较我省目前已有的X线血管机图像更清晰,能显示更细微的血管,接受更少的X线辐射,有更多图像后处理功能,为介入治疗疾病打下非常好的技术平台。 数字乳腺X线摄影机也是最先进的,可以进行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能检出无法触摸到的直径0(3cm的肿瘤,特别适合于35岁以上的妇女每年体检1次。 1(5T磁共振仪也是最新型的,可以用于全省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不用对比剂的脑血管成像,尤其是脑与脊髓疾病、肌肉、关节疾病的诊断。 手术导航系统,则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度与水平。 在系列医疗设备正式开机之际,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孙公凯满怀信心地说,海医附院一次性引进系列先进医疗设备,这是省政府为全省人民健康着想,为民造福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医院贯彻落实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特别之为,打造医院新优势的一项新举措,医院将借此契机,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让广大病患者满意。 更精确更快捷的影像检查技术 CT检查早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医疗检查设备,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许多隐藏在体内的疾病。但是,并不是万能的,随着科技的进步,CT设备向着更快速,更精确,功能更强大方面踏上了新的台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64层螺旋CT的出现。 何谓超高速64层螺旋CT 超高速螺旋CT是指CT旋转扫描一圈时间小于0(5秒。64层螺旋CT则是指CT机采集信息的探测器有64排之多。目前我省的CT机绝大多数是1排的,有少数2排,有1台16排。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即将装机的64层CT,则是我省 首台。 64层螺旋CT的特点 旋转1圈的信息量是一般CT的64倍,图像分辨率高,使过去无法显示的细小血管结构,听小骨结构可以清晰立体显示。 扫描速度快,扫描心脏仅需5秒,扫描全身20秒即可。 扫描范围大,一次胸腹联合扫描,甚至全身扫描都不在话下。 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以将原始的切面图像三维立体化;也可以将弧形走行的血管拉直显示,还可以将肠管透明化显示等等,使诊断疾病的能力大大增强。 较小的X辐射计量,减少了病人的射线接触量。 64层螺旋CT能够做哪些新的检查 64层螺旋CT是单排CT基础上质的飞跃,开拓了许多新的检查领域和疾病种类。主要有: 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可以筛查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狭窄的程度及原因,是否可以做介入治疗,预后如何等,而只需要通过静脉增强即可;也可检查支架植入术后的复查,和随访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灌注成像:对普通CT不易鉴别的肿瘤、炎症、梗塞等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另外,还能对痴呆、精神病和偏头痛作出评价。 肺功能成像:对肺气肿等疾病进行定量分析,追踪随访,预后评价等。 虚拟内窥镜成像:对支气管病变,结肠病变起到类似于做内镜检查的效果。 随着医疗的进步,还有更多的功能在不断的开发。有理由相信,他给我们的早期诊断疾病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蓉文)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简介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坐落于南国旅游名城——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的中心地带。始建于1973年,随着海南建省办特区,如今的海医附院已成为一所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环境优美,占地147亩,由内科楼、外科楼、门诊楼、急诊楼、行政办公楼、临床技能培训中心、CT楼、医技楼等八部分组成。现有职工1152,副高以上专家204人,其中正高职称专家56人,副高职称专家148人,博士15人,博士后3人,出国留学生30人。享有国家特殊津贴、省优专家11人。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设备先进,现有24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3个实验室,6个科研治疗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省内独一无二。医院目前拥有64排螺旋CT,1.5T磁共振仪,数字乳腺X线摄影机、核素扫描机等一批现代医疗设备。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筑巢引凤,推行“名医战略”,视医疗服务质量为生命线,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坚持“政治与医德建院,科教与艺术兴院,制度与纪律管院,职工与社会扶院”的28字办院方针,努力塑造和引进一批在省内,国内甚至周边热带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人类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此外,所开展的肾移植手术,神经康复技术,人工颈椎置换术,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心脏迷宫手术,心脏介入诊疗等新技术、新项目在海南省处于领先水平,有些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 科研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医院科研气氛活跃,科研工作花红果硕。近年来先 后成功申报了国家863课题2项,实现海南省“零”的突破。“精子载体法转基因杂交水牛的研究”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发现并成功克隆出2个人类新基因,经审核已获准加入国际基因库。近三年来,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项。 医院十分重视科学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获海南省“五佳医院”称号和“海南省服务行业明星企业”等殊荣。医院是中国医学基金会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海南唯一的指定远程会诊保健中心,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山儿供稿) 超高速64层螺旋CT: 寻找年轻人高血压病因的最佳医疗设备 年轻人(45岁以前)反复出现头晕,血压长度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和中老年人的高血压的病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而肾动脉狭窄又是唯一可以用介入治疗完全治愈的高血压,只要诊断清楚,而无需长期服用降压药。因此,正确诊断就变得尤其重要。寻找肾性高血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64层螺旋CT直接检查肾动脉,且不需要插管造影。 (蓉文) 超高速64层螺旋CT: 寻找中老年人一过性胸痛病因的最佳医疗设备 中老人出现阵发性或短暂性胸闷、心悸、胸痛,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是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动脉栓塞或胸部其它疾病的先兆,尤其是前三者,可以引发突然死亡。以往诊断冠心病多靠各种心电检查的间接推测诊断,或穿刺插管造影检查来看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阻塞。而用海医附院最新引进的64层螺旋CT,不需插管造影即可清楚的显示心脏的冠状动脉、全身大中小血管的病变,5秒钟胸部扫描,就可以清楚的显示胸部大血管、肺动脉和心脏冠状动脉,从而做到早期诊断胸痛原因,早期治疗疾病。 (蓉文) 第五版: 生命的重托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改革发展纪实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泽林 本报记者 马瑞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根植天涯热土,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全省医疗人才高地和设备最先进的医院。为了宝岛生命的瞩托,今天,她紧紧把握政治与医德建院这一主旋律,高擎科教与艺术的大旗,以制度与纪律管院,以广大职工与社会扶院,在时代脉搏强有力的律动中嬗变,在更高的起点上用健康的阳光呵护着南岛天涯生命的绿荫。 敢闯敢干,一跃成为全省医疗设备最好的医院 进入6月份,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俞安乐和原科主任涂蓉等人更加忙碌了。作为海南省优势专科,全科肩负着一项非常重大的使命。经国家发改委批 准、利用外国贷款490万美元引进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6月中旬起在海南医院学院附属医院投入使用。这是迄今海南全省最好的高端影像医疗设备。 “利用外国贷款引进的这九套设备,解决了海医附医院几十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站在椰树掩映的海医附院,孙公凯院长并不掩饰他的自豪。他充满激情地说,海医附院斥资490万美元引进了系列高精尖设备,体现了敢闯敢干的精神。假如我们因循守旧,缺少那种“敢”字当头的精神,没有那种勇于争先的特别之为,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的设备整体性能目前在省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特有”之位。 孙公凯的话意味深长~ 多年来,在国内各大城市,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在技术和设备都处于当地领先水平。但在海口,虽有众多顶尖专家,且是三甲医院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落后的医疗设备一直是医院的短腿。为引进堪与海医附院专家水平相匹配的高端医疗设备,海医附院前后两任院长焦解歌、孙公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副院长刘炜、夏立平等领导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进这样的高端设备,完成了海医附院设备水平的关键一跃,使海医附院的医疗设备一跃成为全省最高水平,改变了与其它省市相比落后的窘迫局面。 正因如此,海医附院上上下下对这套飘洋过海而来的高端医疗设备分外重视。在设备到来之前,他们就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迎接和安置设备,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今年4月份,设备陆续到达现场,医院还专门从同济医科大学聘请顶级医疗专家专程来到海口,进行现场测试和培训。为了确保设备万无一失,在设备安装时,医院专门对安装公司进行招标,斟选出高水平的安装公司,并为设备投了保险。 孙公凯院长说,海医附院能有今天的品牌,靠的是人才。但对这套高端医疗设备,令孙公凯困惑的恰恰是人才的不足。因为,海南仍属不发达省份,工资水平对高水平人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每有应聘者来海南,院里都派人驱车到机场迎接。海医人就是想用一片诚心留住人才。 引进人才,日渐成为海南医疗人才的高地 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前任院长、现海南医学院院长焦解歌诚意聘请黄元华一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1998年7月,海南热情如火。作为海南省重点引进的人才,焦解歌从湖南医科大学调任海南医学院附属担任海医附院历史上的第五任院长。当时,海医附院不仅设备落后,而且重点科室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焦解歌了解到,因种种原因,曾经孕育出海南省首例试管婴儿的黄元华、徐雯两位专家相继离开了海医附院。求贤若渴的焦解歌亲自找到黄元华、徐雯等几位医生,推心置腹地与他们交谈,并诚恳邀请他们回来担纲重任。 受焦解歌一片真诚感召,黄元华重回海医附院。为了黄元华等几位专家教授,海医附院专门成立了海南生殖医学中心,由黄元华任主任,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想方设法支持黄元华的工作。黄元华果然不负重望,在他领军之下,海医附院试管婴儿水平领先全国,斐声岛内外。 2004年,焦解歌出任海南医学院院长,孙公凯担任海医附院院长。他积极推行三权分离改革,在奠定海医科学发展基础的同时,更加强化了海医附院的尊重人才之风。海医附院更是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尤其是学科群的领航人。 在这种良好的人才氛围之下,四方英才纷纷汇聚到海医附院。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后,加拿大、法国、日本、以色列、韩国的一大批“海归”, 纷纷加盟海医附院。同时,医院派出公派留学生到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研修。 今天,在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元凶时,姚震,这位年轻有为心血管内科博士,受益于海医附院外派研修,曾在巴斯德的祖国做访问学者的教授,精心呵护着一个又一个极度垂危的病人,屡屡妙手回春,让病人重燃生命的火花。 近两年,海医附院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和培养研究生72名。全院先后有38人次荣获卫生部和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海南省“333”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海南省科技之星、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全国及省市卫生先进工作者、海口市劳动模范、海口市三八红旗手、海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 高端人才的加盟,从根本上提高了医院人才队伍梯队的含金量,改变了海医附院科技力量不强的尴尬局面。海医附院一批名牌优势科室、一批优势医疗服务项目声名鹊起。 心外科主任刘苏,在心脏外科20多年的工作中,主刀实施的心血管手术1500多例,他从医的座右铭是:德不近佛者不能做医生,技不近仙者不能做医生。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海医,短短三年间,他带领科室一班人就完成了冠脉搭桥、Ebstein畸形矫正等许多院内第一例手术,在海南医疗界传为佳话。 海医附院给孟志斌提供了施展才干的人生舞台。作为学科带头人、骨科主任,孟志斌带领全科人员,在脊柱外科领域,克服困难,大胆开拓,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手术,使海医骨科一些项目步入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海医附院骨外科被评为海南省重点优势专科。 在专业领域极有建树的海医附院副院长兼肿瘤外科主任夏立平,参与并完成2项省级科研课题。在临床工作中,完成了许多大型手术,解决了许多临床上遇到的疑难杂症。 让病人弃杖而行,重露笑容,是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陈志斌的心愿。多年来,他运用高超的医术,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使病人得到康复。其医德医风,广受病人称赞。 曾任长春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的博士生导师杨世忠教授,是60岁以下国内屈指可数的知名中医专家。作为海医附院引进的顶尖人才,杨世忠教授的到来,为海医附院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活力。 辜孔进,这位在医疗战线埋头苦干了三十多个春秋的教授,他每天提早上班,推迟下班,每年诊断的病人达到15000多人次。 在海医附院,浓浓的人情照亮了病人内心的阴霾,善良的人性经岁月磨砺而日彰其辉。 今天,年愈80的老阿婆祝花逢人就说,我这条命是苏医生为我捡回来的。这位老人在70岁时,因女儿病逝伤心过度,出现昏迷,海医附院苏庆杰当机立断突破禁区,果断打破脑叶出血40ML就要通过外科手术的常规原则,为阿婆科学施治,使老阿婆康复出院。 2007年5月14日,老干部韩国强特别写信给海医附院崔海宁医生,感谢崔医生治好了他孙子的病。这是崔海宁为这个家庭的第五位成员动手术,老人的感谢信里,透露出了一家三代人对海医附院的深深感激之情。在年轮的脚步中,老人一家始终坚定地信任海医附院,选择海医附院的医生治病救人。 走近凌炽星,就走近了海医附院发展的历史。这位曾担任海医附院首任院长的共产党员,老当益壮,医术日精,仍然在医疗岗位无私奉献治病救人。 泌尿外科主任、首届海南省医药卫生行业杰出青年人才梁培育博士自信地说,不 要说省内,就是国内外能开展的泌尿科手术,我们这里基本都能开展。梁培育有理由自豪,在过去的时间里,海医附院泌尿科创下了几个全省之最:所开展的手术项目最全,微创手术开展最早,同种异体肾移植最多,人才梯队组建最健全。2007年5月17日,海南省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在泌尿外科获得成功。 长期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的妇产科专家谢孟霞,数十年来,无论是深入黎村苗寨,还是在医院接诊,他用精湛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以无数次迎接健康新生命的独特方式,把人间挚爱无私地奉献给母亲和新生的孩子们。 „„ 有人说,海医品牌是一批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共同打造出来的。此话不谬。海医附院的名医云集,这些医疗行业难得的人才,大都同时任海南医学院的教授,他们浸润在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医术日渐精进,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成一代名医。 正是这样一个由大量精英组成的团队,使海医附院科研工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6年,海医附院完成省级课题立项22项,其中重点课题立项7项,并且实现了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2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 大胆开拓,向当代医学科技前沿迈进 海医附院是国内拥有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试管婴儿技术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之一。在当代医疗科技高尖领域中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是因为海医附院有一位当代生殖医学技术的领头人、主创人,他就是焦解歌当年诚意相邀的黄元华教授。 试管婴儿诞生于1978年,这项医学领域高、精、尖的技术,多年来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在国际上的成功率非常低。 母爱,是世上最神圣、最伟大的爱。无法施予母爱常常困惑着一个又一个家庭。医者,父母心。黄元华最能理解这句话。能够给普天下父母人间挚爱,黄元华总是感到特别欣慰。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拥有孩子的笑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黄元华在试验室里,在显微镜下,在手术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有时,为了争取那决定生命的一两妙种,只要需要,黄元华就直接用嘴吸吮新生儿咽部、喉部的羊水。多年来,在他的努力下,一个又一个试管婴儿在海医成功出世。 一位53岁的妇女,儿子在读大学时遇交通事故死亡,她哭着恳求黄元华,无论如何让她再生一个小孩,否则她就不想活了。黄元华理解这位妇女的心情,他经过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使该妇女成功产下一个儿子。这是海医附院做试管婴儿成功生育年龄最大的妇女。 大年初三,一位来自福建的游客不幸遇车祸身忘,妻子希望给丈夫留下后代,她求助于黄元华。黄元华深夜赶从其丈夫遗体上取出活精子,满足了这位妻子的愿望。 海医附院试管婴儿享誉省内外,也使黄元华名声大震。但黄元华始终保持着一颗医者的爱人之念、仁慈之心。每逢前来求医的夫妇,黄元华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2007年1月22日,国家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教授,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考察,专家一致认为,海南省生殖医学中心试管婴儿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妙手回春,生命相托见真情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海医附院采访的日子里,耳闻目睹医生们治病救人的事, 记者常常为一些事情感动着。 2006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及海南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现一例世界罕见“怪病”并将其治愈的事迹,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事情的起因是: 2005年6月,一名七岁儿童患上一种怪病:开始浑身无力慢慢发展到无法走路,在本市最大医院住院治疗九个月,不但病情没有缓解,反而出现全身肌肉萎缩、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家长抱着一丝希望将奄奄一息的患儿转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科。经该科主任医师、教授杨健仔细全面检查后,认为此为一种罕见“怪病”——“内毒硷缺陷症”,经对症治疗后,患孩痊愈,恢复原先的天真活泼,家长感动地说:“孩子这条命是捡来的~” 无独有偶,海医附院成功救治海南首例肺吸虫病例,中央电视台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一对满脸愁容神情憔悴的年轻夫妇,抱着一名年仅1岁2个月的女婴,来到海医附院神经外科。女婴头大、面色苍白,不停地哭闹着,还频繁呕吐。经过详细检查后,断定有颅内高压的存在,建议手术治疗。 但患儿年龄少,体重轻,心肺肝肾发育不成熟,要开颅切除一个14×7×4cm3的脑肿瘤,谈何容易。手术对麻醉的耐受性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光是手术出血超过70ml,就将使患儿面临生命危险。 莫教授召集儿科,麻醉科,病理科,及血库等相关科专家共同进行术前讨论,拟定了手术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并确定了精干的手术小组。四个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康复出院了。临走时,其父亲感动地说,真幸运,我真是送对了医院。 直击开颅手术,《南国都市报》给予全程报道。 在海医附院,每天都在发生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2006年5月15日上午,保亭县黎族青年周开洪,在别人的搀扶下,慕名前来海医附院就医。病人胸闷、胸痛、气促、干咳,痛苦不堪。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是切除肿瘤,可这种临床罕见的胸腔巨大肿瘤的切除不但风险大,费用需要3—5万元。但病人身上仅有四处借来的3000元钱。 闻知此情,孙公凯院长当即决定,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应实行人道主义救治~他要求医院尽快安排手术,手术资金缺口由医院出。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外科主任夏立平,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将站在地狱门口的黎族青年,从死神的手中救了回来。 信任之重,莫过于以生命相托。有些病人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跨海而来,求救于海医附院。 2006年8月1日,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孩子,从河南洛阳千里迢迢来到海医附院,急切寻找科主任刘苏教授。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面对病人的信任,刘苏主任在精心准备检查和准备后,为孩子进行了成功的心脏外科技术,又一次攻克手术难关,挽回了幼小的生命。 送医下乡,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心中 在五指山腹地的南圣镇民族山区,常年活跃着一支由海医附院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服务队,他们走村串户送医上门,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受到当地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 每次医疗队来到这里,总会在镇上掀起了一股看病热。方圆数里的山区群众坐着三轮车、拖拉机,骑着摩托车、自行车,纷纷来看病,有时一天就诊的病人就达 600多人。每次离开,黎胞们总是恋恋不舍,他们希望这支医疗能长久地留下来,把党的温暖留在贫困山区。 送医下乡,进行扶贫医疗,在海医附院已经成为一种制度。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海医附院为黎族同胞体检,并为他们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在陵水军田镇、英洲镇、椰林镇勤丰村委会,海医附院的医生为贫困百姓送医送药,受到当地群众热情欢迎。海医附院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真诚的服务,为贫困山区的群众排忧解难。 对这样一项工作,海医附院的职工们有着极高的参与热情。每次,医院组织扶贫医疗服务队时,医生护士总是纷纷踊跃报名。下乡期间队员们更是不辞辛苦,认真工作,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以及海医附院医务人员的爱心送到每个患者心中,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海南地处热带,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紫外线强,是白内障等眼疾的高发区。据统计,海南省白内障致双眼盲病人达4.56万人,白内障导致盲或低视力者达14.16万人,海南省内医院每年白内障手术总量不足4千例。在这样大批量的白内障手术中,寻求一种优质、高效、经济的医疗手段和手术方法极为重要。海医附院在海南省率先掌握并大力推广应用的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术,使众多的农民兄弟受益。 2006年8月10日,海医附院眼科主任邢健强教授参加由海南省卫生厅、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组建的医疗队,为海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免费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临高县,一位身高仅20厘米的袖珍女性先天白内障患者,因从小患呆小症智力低下,虽经先后多次行手术,但没有治愈,这个家庭因病致贫,面对病痛无计可施。邢健强亲自为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使患者重见光明。患儿的父亲紧紧握着邢健强的手,热泪迎眶的说:感谢你,感谢医疗队,感谢党的好政策~ 文昌市锦山镇一位退休教师。从2003年起患了老年人白内障,视力逐渐减弱,几乎失明。他整天闷闷不乐,产生了厌世之念。邢健强教授成功地为其进行了眼睛复明手术。这位老师难抑内心的激动,说:”海医附院的医生真高明!” 据了解,自1997年以来,海医附院经常常组织扶贫医疗队,深入全省十几个市县,使全省几千名白内障患者获得康复。目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几乎所有医师都能单独完成手术,海医附院为海南省白内障无障碍的实现储备了大量的后备力量,白内障防治技术一直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白衣天使,真情呵护饱受病魔侵害的生命 2007年4月1日,海医附院的120车,接回了一个名叫买买提的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经检查,病人全身浮肿,臀部溃疡,肝门不断有大便流出,被他用过的床单有几滩腥臭的血水。护士长王霞和副护士长陈志林不顾脏臭,亲自为病人洗脸、洗澡、剃须、理发、清除大便。病人情绪不稳定,常常自已拔针,且无缘无故乱叫,护士们就轮流护理她,经常陪他聊天,并给他修指甲、换药、清洗伤口,直至病人康复出院。 类似这样的事,对海医附院的白衣天使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不管工作多脏多累,只要看到病人们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他们就感到十分欣慰。 在《海医附院报》一篇纪念护士节的文章里,汪继斌护士写道:我们在充满毒液气味的气息里度过清纯的少女时代,我们在满是血污的伤口旁一圈一圈画着自已的年轮。虽然,我们的青春渐渐老去,但是我们温暖了更多的生命,化解了更多 的伤口,成就了更多的幸福。 南丁格尔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成就更多幸福,是白衣天使们真诚的愿望。 护士刘芸芸说,当自已的孩子连声呼喊妈妈的时候,我们怀中抱着的却是啼哭的患儿;当父母一阵阵呻吟,需要儿女安慰时,我们守护的却是病床上的患者。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这是海医附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淡化了经济效益标准,而是将“病人满意不满意”、“社会认可不认可”作为工作标准,体现了海医附院观念的创新。白衣天使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海医附院对病人的庄重承诺。 海医附院急诊科护士,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干的、有经验的护士,她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危急病人,他们沉着应对,临危不断乱,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温暖呵护着每一个病人。 外科系统科护士长韩健美,是海南省优秀护士和海南省优秀护士长。她同所有的护士一样,始终以饱满的干劲、满腔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位病人。 肿瘤外科的庄丽媚、肖艳护士长及每一位护士,长期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他们始终留给病人的是永远的微笑。 手术室的护士更是个个练就了三功:饿功、站功、忍功,忍饥挨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她们无怨无悔。 作为全院唯一的男护士,汪明强对工作的认识,就是不吭声默默地守护,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的警惕性,只想在短时间内多做一些事,用心关心病人。 „„ 肩负重托知情重,排忧解难为百姓。在与海南人民相濡以沫中,海医附院用真情呵护着饱受病魔侵害的生命,奉献给病人一片晴丽的天空,在南岛天涯的百姓心中种植了一片丰茂的“杏林”。 记者的话 海医附院在变,他们在改革中寻求新的突破,在创新中寻求更大的发展,以“特别之为”,寻求和获得“特别之位”。海医附院没有变,多年来,他们肩负宝岛百姓生命的重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低廉、便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观念与体制的创新中,在变与不变的辨证发展中,在理论与实践不断契合中,海医附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备了人才和设备的比较优势,从而以更高的起点,更强的活力,造福天涯黎民百姓。 (此文原载6月26日《中国改革报》) 第六版: 来自强势媒体的报道 编者的话: 这是近些年来,国内强势媒体对我院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报道,它充分展示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值院报出版百期之际,本期报纸把近些年来报道医院的部分文章荟集一起,以期引起读者对海医附院的关心、关注。 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分子 高校毕业生创业在基层 “咱昌江来了个神医” 政府多方政策扶持创业平台 大学生深入基层造就名牌医院 本报讯(记者:魏月蘅 王晓樱)20多年前,海南省昌江县因为一个医科大学生的到来,结束了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看病难的历史。20多年后的今天,由于一批医科大学生创业者的加盟,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成为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医疗行业的名牌医院。 那是1984年,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吴树行自愿来到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工作。报到那天,正赶上医院有个因破伤风而死的出生不久的男婴。出于职业敏感,吴树行从孩子父亲手中接过那个男婴,他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开始嘴对嘴的呼吸,整整半小时,他为男婴吸出一小碗浓痰,这时,男婴的嘴唇忽然蠕动了一下。“孩子得救了!”“咱昌江来了个神医!”男婴的父亲,昌江县海尾外镇黎族农民陈邦业逢人便说。百里相传,20多岁的吴树行落了个神医称号。当时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软、硬件条件都很差,除了吴树行,没有一个科班出身、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医生。这下来了吴树行,他内外、儿、妇样样在行,农民们有了疑难重症再也不用跑省城医院了。 一次吴树行下乡出诊,正赶上有家农民哭丧,一个老阿婆正给一位中年妇女穿衣,吴树行问明原委,觉得还是摸摸死者的脉吧,他发现偶尔有微弱的抖动。他马上做了紧急抢救,终于把“死人”救活了。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吴树行,他想,农村不光是缺医少药,在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医护常识上更是不毛之地,他一个人势单力薄,于是他和母校联系,动员他的师弟师妹前来工作。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如今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上至院领导,下至科室主任医生全是海南医学院的毕业生,身为院长的吴树行办院理念十分明确: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收取低费,以最便宜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为农民兄弟服务。医院既是昌江及周边地区的名牌,又是成为大学生成就一番事业的沃土,近年来,昌江县政府在实施“人才强县”的战略中,特别把在卫生、教育战线创业的大学生纳入县人才培养战略计划中,将其中优秀的创业者作为县后备干部,吴树行就是其中一个,他被选为县领导班子成员,兼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2007年1月昌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县铺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出资代农民缴纳参合金,昌江农民率先在全省免费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此同时,政府将在77个村委会建立77个农民卫生室。目前有5家卫生室已建成,正在面向社会招聘医护人员,县委县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改革,搭就了医科大学生创业的平台。而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发挥对乡镇卫生院的辐射作用,建立了“汽车流动医院”,由医护人员组成下乡小分队每月两次分赴全县7个镇一个乡,187个自然村,为农民进行义诊,同时指导乡镇卫生院解决疑难重症。 县委书记关进平介绍说:因为有了医疗方面的人才,我们才能干成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这件事。反过来,政府要搭不好平台,留不住人才,我们就不能成事,目前要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是要吸引医疗专业的人才,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得到实惠。海南医学院为了做好大学生到基层医院就业的工作,每年都到各市县开展需求调查,了解每个县的医院需要什么专业的毕业生,然后回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在学生和医院之间架起了桥梁。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是海南医学院毕业生创业的成功典型,多次受到省卫生厅表彰。为鼓励医科大学生到基层创业,今年一月省政府出台政策:省财政拨 出专项资金,对到山区支医扶贫的大学生由政府发放其工资,同时建立支农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三年轮换及优先评定职称制度等。(原载《光明日报》) 一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术成功 《健康报》6月15日讯 (记者 符壮才 通讯员 山儿)近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梁培育等人,顺利完成海南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术后监测显示,这次肾移植手术成功。今年42岁的李某来自海南省琼海市农村,11年前患上肾炎,反复发作,最后确诊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经检查,李某64岁的父亲不仅肾功能良好,而且组织配型抗原位点与儿子高度一致,决定捐肾救子。李某的肾脏移植术后已具备正常的分泌尿液功能。 (原载于2007年6月15日《健康报》第二版) 全省40多例肾移植手术成功 肾移植病人存活了近13年 本报海口12月25日讯 (《海南日报》记者 张苏民 通讯员 山儿)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然而目前我省的器官移植工作除角膜和肾脏移植开展得较多、技术较成熟外,其它许多方面都仍然薄弱或处于空白状态。 海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今天成立。据了解,组建这个专业委员会,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我省此项工作,以满足患者需求,延续病人的生命。 据这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医附院党委书记肖劲逐介绍,目前,我省已经总共成功开展了40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其中海医附院进行了19例,已有肾移植病人健康存活近13年的病例。我省的角膜、肾脏移植技术可以与国内水平持平,但其它方面如肝脏、心脏、肺、肠等的移植工作,则十分薄弱甚至是空白。 据了解,我省器官移植发展之所以缓慢,这与我省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工作难度大、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病人需求量不大、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 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将加大与国内专家的交流合作,为推动我省此项工作提供平台。 (原载于《海南日报》2006年12月26日第五版) 让一个病人满意,等于让他身边的一群人满意,海医附院—— 1:10塑造人民满意的形象 本报讯 (记者 曾繁诗 特约记者 山儿)当黄元华教授从刚刚遇车祸身亡的女游客丈夫身上提取出活精子时,这位企盼给丈夫留下命根子的福建女游客禁不住泪如泉涌。她说:“我回内地后一定会告诉亲威朋友:海南有家海医附院,他们的医技和服务都是一流的尸这事发生在龙年大年初三,地点在海口市浮陵水殡仪馆太平间。一年多来,像这样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一个又一个“1:10效应”,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塑造了老百姓满意医院的新形象,给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该院被评为全省“五佳医院”,名列榜首。据有关部门最近调查,该院的病人综合满意率达98(3,。 海医附院院长焦解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办老百姓满意的医院,必须从让每一个病人满意做起。因为让一个病人满意,就会让他身边的10个人甚至更多人满意,这就是‘1:10效应’。”为此,该院提出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您不满意,请对我们说;您若满意,请对亲戚朋友说”,“好在服务,贵在真情”等响亮的口号。并将此纳入医院的形象工程,落实到每位医护人员的实际行动中。 去年3月8日,附院在《海南日报》上向社会公开承诺:所有的医护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任何形式的“红包”或药品回扣,医院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服务,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等。 海医附院6788120救护车率先在省内实行免收车费,被群众誉为便民车。该车在成功抢救35名食物中毒民工、6名误食海豚中毒民工、1名被枪击中心脏停止的患者等典型病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车目前已在全省各市县免费接送病人500多人次,免收车费约20万元。 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海医附院降低了12种手术病种的医疗费用和1000多种药品价格,从根本上杜绝多收费、乱收费、私收费的现象发生。据省卫生权威部门统计,该院每位患者的日门诊平均费用和住院日平均费用在海府地区同级医院中最低。 医院的医技水平高不高,是病人满不满意的关键。一位香港患者曾进行3次手术,被香港医生断定为“最多能活两个月”,去年初在海医附院接受治疗,获得新生。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本报写来了一封“好医生就该表扬”的感谢信。去年11月1日,本报以“要讲医德也要讲医术”为题报道了该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苏炳泽以娴熟的医术,不到20秒钟就从一女病孩鼻孔中取出异物的事迹,以及该病孩在另两家医院的不愉快遭遇,在省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也使该院名声大震。 “1:10效应”串起了一个个老百姓满意的感人故事,也给海医附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去年该院日门诊量从上年的不足700人次增至1000多人次,病床使用率增加了40,。目前,该院不仅享誉全省,而且吸引全国13个省市及8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前来就医。 (原载于2000年4月23日《海南日报》一版) 我院发现一例世界罕见“怪病”并治愈 《海南特区报》记者 杨作品 特约记者 山儿 核心提示:家住海口的男童小召(化名)从小健康活泼,去年6月,7岁的他却突然染上“怪病”导致无法走路了。他在省一家重点医院治疗9个月后,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当生命垂危的小召被迫转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时,医生才诊断出他患的是世上罕见的疾病——肉毒硷缺陷症。经过一个月的对症治疗,小召目前已完全康复出院。 ?突发怪病 7龄男童突然走不了路 小召家住海口,是家里的独生子。自出生那天起,家人就将他当成掌上的明珠,对他宠爱有加,照顾得十分周到。小召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健康地成长着。去年6月,7岁的小召染上一种“怪病”,出现一种反常现象,平时活蹦乱跳的他突然变得无法走路了。刚开始时,对平时能跳上跳下的楼梯他无力走上去,慢慢地,就算在平地上他也无法走路了。小召的父母带他去几家医院看过,也开了一些药 吃,可效果不佳,医生对小召的“怪病”没有一种准确的说法。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小召变得越来越没劲,手脚也变得越来越小。 ?住院治疗 9个月过去病越来越重 去年7月,小召的父母将他送到海口一家省重点医院诊治。该医院对小召的诊断结论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召从那时起在该医院接受治疗。令小召的父母不明白的是,小召在该医院治疗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呈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对小召的这种反常现象,医生也未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小召在该医院治疗9个月,约花去5万元的医疗费,可病情却没有得到丝毫改善。看着儿子的病情逐渐加重而医院却束手无策,小召父母说那时他们的心都碎了。 ?病危转院 病重男童差点离开人世 今年4月13日,小召的病情恶化,出现病危的症状。他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他转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 昨天下午,海医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儿科教授杨健向记者介绍,小召被送到海医附院时,全身的肌肉已全部萎缩,只剩下皮包骨头,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奄奄一息,身体都不能翻动,并伴有严重的肺炎和肝炎。“如果这男孩晚几天送到我们医院,那他的命肯定就保不住了。”杨健说,小召的父母当时已失去信心,对治好儿子不抱希望,差一点放弃对小召的继续治疗。 ?专家确诊 男童患上世界罕见病 杨健教授接诊小召后,经过对他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小召除了全身肌肉萎缩、局限性脑萎缩、血氨升高、血糖降低、甘油三酯明显偏高、患有肺炎以外,还出现重度脂肪肝、肝脏肿大等症状。杨健介绍,导致人体肌肉萎缩、浑身乏力的疾病有10多种,但只有患上“肉毒硷缺陷症”,才会导致人体以上的一系列生化指标发生病变。因为“肉毒硷缺陷症”是世界罕见的疾病,以前在海南没有出现过,杨健教授经过与外地的专家沟通、核对后,最后准确诊断出小召所患的“怪病”。 ?续治一月 病童完全康复可出院 由于小召是海南第一例“肉毒硷缺陷症”患者,所以海南并没有专门治疗这种病的药物。为此,海南附院一边对小召进行控制性治疗,使其病情稳定下来,一边与哈尔滨市的大医院联系药物。4月下旬,治疗“肉毒硷缺陷症”的药物寄到海医附院。经过数天的治疗,小召的病情得到迅速的恢复,他很快就能下地走动。杨健教授说,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小召的病情已经完全康复,他可以随时办理出院手续。据了解,小召在海医附院所花的医疗费总共才3000元左右。 昨天下午,记者在海医附院儿科病房里看到,病愈的小召在奶奶的带领下,不安分地在医院的走廊里随处走动,他脸上和头上冒出大量的汗水。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小召的奶奶无限感慨地说道:“小召可以说是捡回了一条命。” ?专家说法 这种病例世界罕见 对小召所患的“肉毒硷缺陷症”,儿科主任医师、儿科教授杨健指出,这种疾病相当罕见,在海南省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病例,该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属罕见, 目前很多的权威医学专业著作对这种病都没有记载。 杨健教授说,该种疾病最早是被一位名叫ENGEL的外国人于1973年发现的。北京儿童医院以前也曾发现过一例。关于该种疾病,多年来全世界医学界所发现的病例加起来不会超过10例。海南发现这种疾病,对我省医学界的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杨健教授说,通过小召这个病例,至少可以给医生们三个启示:一是不要迷信权威,因为就算是权威也存在误诊的可能;二是医生对病人不要满足于一般的诊断,当病情出现反常时要考虑到罕见的疾病;三是要重视遗传代谢方面疾病的诊断。 ?相关链接 何为“肉毒硷缺陷症” 杨健教授介绍,人体内的能量皆来源于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这三种物质,而骨骼肌和大脑的能量则主要来源于脂肪酸。脂肪酸只能通过肉毒硷这种载体才能进入人体内的线粒体,然后通过线粒体的代谢产生能量。“肉毒硷缺陷症”的患者由于体内缺少肉毒硷,导致脂肪酸无法进入线粒体代谢产生能量,因此使得骨骼肌和大脑细胞长期缺少能量而出现萎缩。其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萎缩、浑身乏力、血糖低、脂肪肝、肝脏肿大及局限性脑萎缩等。 杨健教授说,从医学的角度讲,“肉毒硷缺陷症”的治疗其实不难,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诊断。只要诊断准确了,在用药治疗方面并不存在难度。如果诊断不准,则容易耽误治疗时机,并会因此致人死亡。 ?葚原载于2006年5月12日《海南特区报》,《新华社》记者、《南国都市报》记者、《海南经济报》记者都对这一病情进行了具体报道,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进行专访。 好思路决定好出路 ——来自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报告 山儿 王身坚 1998年7月,海医附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历届班子创造骄人业绩的基础上,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使海医附院这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短短四年间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业务收入翻了一番,病床使用率明显提高,固定资产增加了一倍;全省“五佳医院”评定,该院名列榜首;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评比,该院荣获先进集体称号;最近,海口市委、市政府评定一批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该院榜上有名。中央电视台曾对该院的改革和所取得的成果做了专题报道。于是,海医附院的知名度、公信度在社会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医院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深得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 有规矩才有方圆 只有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才能更好地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这一点,医院领导毫不含糊。于是,把“政治与医德建院”作为办院方针之一明确提出。他们深知:道德的力量最能征服病人的心,只有良好的道德形象才能使医患之间健康和谐的关系保持广泛而长久。恪守医德,永远是每一位从医者必须时刻恪守的职业道德。因此,该院以抓好医德医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内外监督相结合。制定《职业道德管理条例与》、《海南医学附属医院汇编》等发到各科室,人手一册,要求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任何形式 的“红包”;在临床用药中,要求医务人员不得接受药商的各种回扣;先后推出一整套标准文明礼貌用语,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要文明礼貌,做到真诚、热情、周到。相继提出“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你不满意,请对我们说,你若满意,请对亲戚朋友说”等服务口号,并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位医护人员的实际行动中。该院还十分注重社会评价,主动听取患者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先后设立了医德医风意见箱、意见簿;举报投诉电话,开设院长信箱、院长接待日。并就医德医风建设在《海南日报》上向社会公开作出不满意请监督的郑重承诺。同时聘请海口晚报社、海南电视台、物价局等13家单位的代表为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永远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该院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医德教育,使医护人员树立起社会主义医德观,从而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良好风尚在全院蔚然成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疗事业乃生命之托,健康所系主事业。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以维护医学的尊严与圣洁,对于个别违纪的医务人员,该院处理毫不手软,决不允许在“游离”于医院规章制度之外的“特殊职工”。最近,通过严肃处理几起违纪违章事件,教育了一大片,在全院医务人员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从而使医德形象较好地树立起来。 给5后加个0 “当今世界,得英才者得天下,科研兴则事业成”。1998年7月份,新上任的焦解歌院长求贤若渴,提出了“科技兴院、名牌兴院”的发展思路。当得知曾孕育出我省首例试管婴儿的两名妇产科专家因故离院半年多,于是,班子集休亲自上门拜访,多次交心通气,把他们请了回来,并成立了海医附院生殖医学中心,成功地开展试管婴儿技术研究,使该院成为全国第9家具备该技术的医院。如今,他们的研究成果又取得突破性进展——攻克了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海医附院的不孕(育)症治疗“火爆”起来,技术水平跻身于国内领先群体。至今已进行试管婴儿1300余人次,受孕500余人。最近,该院科研人员又成功地发现了两个人类新基因,经审核已获准加入国际基因库。海南省首座精子库已在该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院引进的上海医科大学博士董克家来院后,曾向医院申请5万元的科研经费,院长焦解歌接到报告后在5万元的“5”字后面加个“0”,他对董博士说:“我们专程到上海请你,不是做5万元的课题,而是50万元、500万元的大项目。我们虽居小天地,也要做大文章啊!”后来,董博士主持的“转基因牛的研究与应用”课题被列为海南省新技术项目。该院运用高新技术,获得世界上首例含人体F-SHB基因的转基因产奶水牛已有一岁。至今该院已有十顶多项医疗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有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研工作更是喜结硕果,仅1999年就有五项科技成果荣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占全省获奖数的八分之一。 海医附院的医术在省内外有着良好信誉。该院在省内率先采用腔内电切术切除子宫肌瘤成功;为一位百岁老人成功摘除重约1公斤的巨型肿瘤,这在国内也不多见;成功实行生物型人工的椎置换术;利用血液灌流术成功抢救药物中毒患者;一名被枪弹击伤、心脏破裂的男青年,经该院多科联手抢救获得新生;一位昏迷6天的患者,经医院努力抢救,转危为安;一位已被香港医生判定不治,且作过三次手术的港商经该院抢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一位从十楼不慎跌下的民工,经该院抢救起死回生。这些在社会上成为美谈。此外,一滴血知健康、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和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肢体延长增高术、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舌癌根治术等一批省内外优势治疗项目声名鹊起;立体定向手术、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等新成果,更是为患者送去声声福音„„ 紧抓“28字”不放松 医院要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除了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还必须为病人提供舒适惬意、优美温馨的就医环境。他们多方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对医院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改造装修住院病房及其配套设施,除了保留普通病房外,并增设了双人房、单人房且每个房间都配有卫生间、空调、传呼器、电话和中心输氧系统;扩建污水处理站;进行电量扩容改造;拆除有碍观瞻的简易平房;兴建宽敞的大门替代低矮狭窄的院门;修建遮阳天桥把门诊部和住院部连成一个整体;将原来3800平方米的实验楼改造成门诊楼;同时,将白色的住院大楼外墙刷成粉红色,一改以往护土着装单一的白色为海蓝、浅绿、淡红等多种色调,显得淡雅、温馨,从而使患者有住院如居家之感。 思路决定出路。四年来,该院采取主动出击创造机会寻找出路。医院领导深知: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宏大气魄和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创新精神。医院制订了“政治与医德建院,制度与纪律管院,科教与艺术兴院,职工与社会扶院”的“28字”办院方针。为了更好地加快医院发展步伐,该院对医疗仪器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先后添置了日本高档螺旋CT、低辐射剂量直接数字X光机、先进的电子胃肠镜和美国全新多功能超声仪等先进设备,使病人在服务与价格方面得到真正的实惠。如今,先进齐全的医疗设备,为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为难、精、尖手术开展创造了条件。凭借技术、人才;设备、环境、服务的优势,海医附院在疑难病症的诊治和危重症的抢救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不仅给众多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曙光,更使附院的发展如虎添翼,插上腾飞的翅膀。 患者:我真像上帝 在海医附院,“好在服务,贵在真情”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当你步人候诊大厅,笑容可掬的导诊小姐会立即迎上前来,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感到一股春风拂面而来;当你了解到50岁以下的医务人员不与病人乘挤电梯而走楼梯,把方便让给病人时,你一定会感到附院对病人是如此体贴入微;当你坐着舒适的轮椅,喝着冷热两宜的矿泉水时,当你有急病及突发事故发生,拨打66788120急诊电话时,救护车会有求必应,免费接你„„这就是该院开展优质服务而推出的一系列便民措施。 为了减少病人挂号、取药、缴费时间,该院投入资金建立起院内电脑网络、实行一次性划价收费。据省卫生部门统计,该院每位患者的住院平均费用比海府地区同级医院的平均水平都低。 为了方便病人就医,该院坚持24小时急诊服务,双休日、节假日实行全方位服务;针对病人就医时找老医生的习惯,医院安排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参加门诊第一线。为了让患者享受温馨的服务,该院开设星级病房、母婴同室病房、温馨病房。在全院病区推行整体护理,要求每个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嘴巴甜一点,微笑露一点,、脑筋活一点,点子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工作细一点,服务诚一点。如内二科收冶一位患有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病情重,患者长期处于一种压抑而消极的忧郁心理之中。针对这种情况,该科医护人员主动安慰他,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疼痛,给他讲解本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在病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毫不扰豫地戴上手套用手指帮病人抠出大便。外一科医务人员恪守“只要病人尚有一线希望,医生就须尽力抢救”的天职。在海医附院许多科室,不少患者出院时总是那么动情地说:你们给我们的精心护理是我的孩子都做不到的„„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当上帝的 感觉。 针对我省山区农村存在“小病拖,大疾挨,重病才送医院来”这一情况,该院经常派出医疗队深入贫困山区进行巡回义诊,送医送药上门,免费为群众看病治病,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兄弟的心坎上。在送医送药的同的,医务人员每到一地都结合具体病例,传授医术,为基层培训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他们派出医务人员常驻临高新盈卫生院、陵水县人民医院、儋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万宁东澳卫生院,长期提供医疗技术帮助,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最近,该院又组织专家教授深入临高、文昌等地举办急诊培训班,真正做好深入民心的“天使工程”。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是海医附院的诺言,这诺言化作缕缕春风融进了病人的心坎。 (原载2001年6月《海口晚报》) 第七版: “在海南开始我中医学的新探索” ——访海医附院新引进的国家前五百名中医专家杨世忠教授 “谁拥有入才,谁就赢得先机”,2007年初海南医学院新年工作会议上,孙公凯院长对医院人才引进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全院积极响应,加强了人才引进的力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走访了刚刚到海南医学院工作不久的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前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医学教授、吉林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杨世忠教授。 出身世家,含英咀华 杨世忠教授出身医学世家,祖父长期从事中医工作,其舅父马在山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教授,曾是中央领导同志医疗小组核心成员之一,在全国享有盛誉。杨教授幼年即聪慧机敏,受舅父的影响,博览群书,精专歧黄,从16岁开始就悬壶于当地,并有“小神医”的美誉。他在“文革”时期备受磨难,仍矢志不移,“困顿未把夙志移,披衣锄药学丹溪”,以优秀成绩考取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医系,深得全国著名中医任继学的真传和教诲,后为国家遴选重用,终成大器。 熟谙医理,师古尝新 杨世忠教授在学科领域,一直致力于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疑难杂症的临床科研工作,大胆融汇古今名医精华,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疗体系,“灵枢风雨含古韵,杏林峥嵘添新咏”,采用辨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脏腑证治与系统分治的有机结合,中西融通,在医疗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处方用药,灵巧奇正 “良医同良相,用药如用兵”,杨世忠教授在处方用药上,素以灵活变通见长,辨证论治,法随证变,方从证出。开出的药方,通常六七味,少则两三味,抓住一二关键病机,巧为运筹,用药得当,且费用又低,患者容易接受。 杨教授用药处方不拘一格,无论稗官野史、民间验方,他都注意收集,然后经过实践验证,化为攻克沉疴顽症的利器。中药斑蝥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昆虫,先生 为了详细了解其毒性,甚至亲自品尝药物,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道理,在临床上第一个大胆提出用它来治疗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结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勤于耕耘,桃李芬芳 几十年来,杨世忠教授一直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与科研工作,研制开发了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肝疾系列中成药,仅“肝宁”一药在长春中药厂的生产,短短几年中,为吉林省创造经济效益8亿多元,并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杨教授还先后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白医大科技成果、长春市科技成果若干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16部。 在专心科研的同时,杨教授还注重教学工作,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先后培养出硕博士八十多人,“乐得英才施教化,丹垂桃李满天下”。 杨世忠教授2006年底接受海南医学院邀请来到海医附属医院参观洽谈,恰逢学校引进人才的关键时期,受到了学校主要领导和中医学系领导的亲切接待。对方诚挚的邀请和真诚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杨先生,双方在许多方面都达成了深刻共识,海医中医学系构建“和谐中医”的设想更是引起了杨教授的强烈共鸣。最终杨教授表示:愿用自己的所学和余热为根植于椰岛这块热土上的海医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华翰方感知音重,医坛花雨润芬芳”,我们有理由相信,踏上新工作岗位的杨教授能够为海医的“和谐中医”谱写出新的瑰丽乐章。 (何叶) (原载于2007年6月23日《海口晚报》7A版) 我从天堂归来 编者的话 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同志给普外科崔海宁主任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情真意切,真实地反映我们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和勤勤恳恳为患者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患者对我们医务人员的肯定和信任。 我从天堂归来,路上、一直由海医附院普外科的一群白衣天使簇拥和陪伴。 是的,我刚从天堂归来;从白茫茫的天国回到了多彩的人间。 去年七月,我由于大小便不通,腹部胀痛,辗转难眠,到海医附院治疗。当初,认为是前列腺问题,后经多种医疗器械检测,腹内有一不明物体难以确诊,遂剖腹观察,发现是特异色块造成肠梗阻,于是不得已在左腹部造一人造肛门(医学上称为造口)。 手术后,大便在造口排出,一日多次难以控制,而原肛门则排出一种白色无味的粘状分泌物,长流不断。致使家人整天为我忙于换洗,苦不堪言,自己则寸步难行,狼狈不堪。真个是“自己受罪,家人受累”,备受精神上与心理上的折磨,个中痛苦刻骨铭心。 在这情况下,有幸得到海医附院普外科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悉心护理与治疗,家人也在全心照顾中摸索出一套换洗护理的方法,才逐渐摆脱困境。特别是普外科主任医师崔海宁大夫,不但两次手术都为我亲自主刀,而在他几乎天天忙于手术的情况下,也几乎天天都来探问我。一到来就走近床边,含笑问:“老领导,感觉怎么样,”我不算是什么领导,我想他是知道的,所以这样称呼,目的是一下子 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崔主任还几次为我调理病床,让我尽可能睡得舒服些。主管我的医师王政文大夫,一张娃娃脸,使人一见就觉得喜欢、开心。王大夫也天天探视,一走近就含笑问:“阿公,有哪些不舒服,”每天查房,护士长都率先带领一群如花似玉的护士围近床边,欢声笑问:“阿公,早上好~”此情此景,使人有一下子置身于家族中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甚至护理小妹也不时文静地走近床边,轻声细语道:“阿公胡子长了”,“给我看看您的指甲”,这种体贴、无微不至的举措,连亲孙女也难做到的。而连已调到别科室的实习医生小宁,也多次在换班时来到我的床前,细心询问我的近况。 总之,他(她)们之间的一声称呼、一句用语、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体现了对患者浓浓的亲情。正是这种浓浓的亲情给予正处在极度痛苦与失望中的患者及其亲属以极大的慰藉、温暖与希望。而这种对患者的慰藉、温暖与希望,就是对患者最好、最需要、最有效的精神治疗与心理治疗,而这种精神治疗与心理治疗,是任何治疗所不能替代的,奇迹往往就在其中产生。 因此,我希望海医附院普外科、海医附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乃至全国卫生战线同仁,都能把这种“浓浓的亲情”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精神、一种服务品牌发扬光大,发热发光;让千千万万患者从中受益,从痛苦与绝望中解脱,从天堂回到人间~ 致敬,白衣天使~ 原海医附院普外科20床患者 李宗敏 我院“海南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获卫生厅批准成立 本报讯 (记者 赖运岛)6月11日,省卫生厅正式批复我院成立“海南省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至此,全省唯一的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正式启动。 基地培训目标是:遵循以全科医学的基本理伦为指导,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实践、思考、学习为方法,培养全科医师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临床和社区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其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技能,具有一定的社区服务组织管理能力,达到全科医师骨干的基本要求,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人才。 据悉,首批全省城市社区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将于6月下旬在我院开班,全脱产学习10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培训结束考核合格者,省卫生厅颁发合格证书。 临床学院进行“半一体化教学”工作检查 本报讯 (通讯员 刘艺雯 李书卫)本月25-28日,海医临床学院教育(科研)工作办公室教学实践科,组织我院专家小组,先后对琼海市人民医院、万宁市人民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及农垦三亚医院等几家定点合作教学实习医院,进行“半一体化教学”工作检查及教师培训。检查工作组由教学办陈路主任和学院教务部陈少兴副处长带队,随行人员有内、外、妇教研室的3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及教学办的老师一行9人。 由于基层单位在临床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此次下乡任务,重点在于宣讲理论授课的技巧和临床教学查房的重要性,目的在于督促和提高教学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 们的医学理论授课水平,更正他们对临床教学查房的错误概念。通过专家讲座使之认识教学查房与临床查房的区别,强调教学查房的必要性,同时传授教学查房的方式和具体操作过程。并进行现场教学查房示范,纠正当地医院医师在教学查房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提高当地医院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查房水平。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和有效地接受临床操作规程,提高动手能力。 临床学院学生党总支举行“七一”入党宣誓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 贾伟 梁韬)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海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校“十一五”规划以及申办硕士点授予权、申办医药大学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了又快又实地学习贯彻落实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建省二十周年、建校六十周年为契机,临床学院学生党总支于2007年6月16日(星期六),由韩祥畴书记带队,全体临床学院辅导员和主要学生骨干共45人参加了在海南定安举办的新党员七一宣誓仪式,新党员入党宣誓和老党员重温誓词活动。本活动由符川老师主持,35位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何晓清代表党员讲话。韩祥畴书记做了重要讲话,给新老党员进行了思想教育,更好地配合了有关部门把《海南医学院申办医药大学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从而打造了海医社会形象、提升了海医社会地位、突出了海医社会价值。符川、王晖慧、曾美婷、陈静薇、詹达谋、陈彬彬等辅导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彰显特色 打造品牌 ——浅谈核医学科如何以特别之为创特有之位 核医学科 王身坚 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闭幕的当天下午,学院就召开了传达学习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党员干部大会。党委书记李永春在会上所作的《以申办医药大学的特别之为,立海南医学院的特有之位》的讲话,既抓住了省第五次党代会精髓,又扣住了海南医学院的实际,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是一个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讲话。 如何以自身的特别之为,立自己的特有之位,已成为当前全院各单位、各部门都在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核医学科如何在附属医院和学院的发展中做到有为有位呢,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体会。 首先,要明晰核医学科的特有之位。 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的核医学科,就要在附属医院乃至全省同行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核医学科就应该发挥和挖掘自身的特有之为,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在推动附属医院和海南医学院发展,保障和促进海南经济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要发挥和挖掘核医学科的特别之为。 国外一位医学专家说:核医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唯一具有在其他影像手段发现结构改变之前检测到疾病的功能性和生理性改变的能力。核医学检查在国内被称为“探测肿瘤的‘雷达’。如何发挥和挖掘核医学科的特别之为呢, (一)进一步发挥核医学科现有特色诊治项目之优势,继续在“特色”上做文章。放射性核素锶90—镱90敷贴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慢性湿疹、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翼状胬肉,放射性胶体磷32局部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瘢痕疙瘩,“云克”(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等治疗项目,是我院核医学科在省内开展的特色治疗项目,都因临床疗效好而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病患者的欢迎。核医学科要进一步发挥这些特色治疗项目之优势,继续在“特色”上做文章。 (二)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核医学科在进一步规范科室管理的同时,要根据临床需要,联合其他科室或独立地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如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云克治疗甲状腺功能性突眼症、骨质疏松症,磷32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放射性胶体磷32腔内注射治疗顽固性胸、腹腔积水,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碘131间位代卞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等治疗项目。此外,待新进的核素成像系统投入使用后,还将陆续开展全身骨髂显像、肝胆动态显像、甲状腺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肺灌注和通气显像、肾功能检查等全身系统组织脏器的放射性核素显像,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在注重诊断项目和治疗项目综合平衡发展的同时,培育和打造若干个特色项目,扩大核医学的社会知名度。 (三)进一步加强核医学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附属医院教学示范作用。附属医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是其两个基本职能,医疗、教学、科研是其要完成的三项主要任务。就其教育职能而论,医疗是基础,育人是目的。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内容。临床教学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的质量。作为医学影像学教研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院核医学科每学年都承担着医学院各专业本、专科生的《核医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因此,要搞好核医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把教学工作列入科室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医疗、教学、科研三者的关系,以确保附属医院教学职能的发挥;必须积极抓好教师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的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附属医院教学示范作用。 (四)进一步优化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把“关心民生”落到实处。要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和医院的部署,继续抓好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确保医疗安全,减轻病人负担,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为政府分忧,为群众造福,把省委 “关心民生,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入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落到实处。 再次,要找准核医学科特别之为的切入点。 以实施《海南医学院申办医药大学行动计划》为中心,积极跟进省委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这是学院以特别之为,立特有之位的切入点。核医学科要以贯彻落实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唱响申办医药大学主旋律为契机,把制定并落实好核医学科发展规划作为切入点,抢抓机遇,加快核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纵观省内、学院、附属医院发展形势,极其有利于核医学科的发展。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医院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流通秩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学院举院上下正在聚精会神、全 力以赴投入到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申办医药大学等事关学院生存与发展的行动中;附属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院发展呈现强势,政府利用以色列政府贷款490万美元购买磁共振仪、64排螺旋CT、平板X线血管机、核素成像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已经到位,医院设备得到了上档次的武装,等等。这些大好形势,给核医学科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核医学科正处于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加快发展步伐的关键阶段。全科医务人员工要倍加珍惜当前良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怀有发展的愿望和干事业的激情,兢兢业业做工作,实实在在干事业。要根据学院“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和申办医药大学行动计划以及医学影像学建设规划,制定并落实好核医学科发展规划。在硬件建设方面,医院已决定将CT楼一楼原CT室改造装修给核医学科使用。改造装修工程已经启动,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工程进度,尽早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使其早日发挥作用,服务广大病患者;在软件建设方面,人员力量是制约科室发展的瓶颈之一,要加强现有人员培养的同时,有计划地新进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支医德良好、技术过硬、务实高效的核医学团队;要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核医学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总之,要从达到打造核医学科社会形象、提升核医学科社会地位、突出核医学科社会价值为目的,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提升核医学科的整体实力,进而推动附属医院和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酒文化与酒伤害 急诊科 姜洪彬 靖彦玲 酒文化在我国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古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大雅,亦有“革命的小酒天天醉”之大“酱缸”。目前我国酒民已达4亿,每年酒精中毒者达千万人,是医脘急诊急救常见急症之一。 那么酒是什么?酒是一种主要成份为酒精(乙醇)的物质。酒精是由糖份分解而产生,此过程称为“发酵”,不同类型的酒精饮品由不同的谷类和水果制成。酒精是一种吸收速度极快和吸收率极高的物质,它不必经过消化的过程,在空腹的情况下只需约二十分钟便会经由胃部和小肠被吸收到血液中,从而送到身体的其他组织。酒精的吸收率能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只有百分之五会在呼吸和尿液中流失。 酒精是一种毒物,须被肝脏处理和分解,无论是长期酗酒或是一次过量酒精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酗酒死亡人数达180万人之多,至少有60种疾病与酒精有直接联系。目前,全球嗜酒者仍在急剧增加,有关限制酒精的意见还不统一,因为如果人们每天饮适量的酒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对不少人来说,他们喜欢看这类消息,媒体也愿意写这类消息。但是,到底饮多少酒才算适量?如果有人相信,从年轻时靠酒精来保护心脏那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到底喝多少酒才算适量,迄今尚无固定标准。 “酒逢知己千杯少”。节假日期间,亲朋好友聚会时难免要喝上几杯,酒精中毒因此成为节假日急救中心的常见病之一,做为急诊科的一名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会见到一些被酒精这个无敌杀手伤害折磨的病人。多少起车祸因为醉酒而生,多少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醉酒而破裂。多少个人因为醉酒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大诗人李白终生嗜酒如命,在长江采石矾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白居易长期 饮酒,45岁时便“目如云遮”,一代巨匠曹雪芹未及45岁便凄然离世,留下“不怨糟康怨杜康”的哀怨。徜徘酒之伤害,《红楼梦》后40回还用假手他人吗?晋代诗人陶渊明虽然文才卓尔,名篇流芳,但5个孩子除了白痴就是白痴,晚年才醒悟到“后代的鲁钝,盖源于杯中物贻害”。古人岂知酒可破坏人的遗传密码。 报道几乎谁都知道酒能损害人体的五脏六腑,引起胃溃疡、脂肪肝、肝硬化等。但是有一些酒精可导致的疾病往往被大家忽视。比如,饮酒可致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是指长期饮酒,使心肌变性,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心肌病。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本病多发于成年男性。本病的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具有典型扩张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所见,其确切病理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 酒也是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大腿中的长骨)头缺血坏死的罪魁祸首。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成人病,亦是生活习惯病,调查显示:过度饮酒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为5(1,,每周酒精摄入量超过400ml就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所以应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解除酒精依赖性,保护髋关节。 在狂欢饱餐之后,吃进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液,若大量胰液来不及流向十二指肠或通向十二指肠的管道受阻时,便会发生胰腺“自体消化”;引起重症胰腺炎。此外,佳节期间,有些人迷恋一醉方休,从而导致胰腺炎发病。胰腺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一旦发生急性胰腺炎,胰液外溢,会造成严重后果。急性胰腺炎多数为突然发病,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腹膜炎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呕血和便血,有胆道梗阻者可出现黄疸,重症病人可出现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如突然发生中上腹部剧烈疼痛,要考虑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此时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 酒不可与咖啡同饮。酒精能毒害人体的一切细胞。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适当的饮用,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的作用,过量同样可造成中毒。如果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患有感冒者如果喝酒,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使感冒更加严重。原因是感冒病人,尤其是严重者,多半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偏高、升高,也就是俗称的发烧。医生必然要开退烧药服用,一般多是扑热息痛。如果一旦饮用了白酒、烈性酒,两者产生的代谢物对肝将产生严重损害,直到完全坏死。 有的人喝酒后习惯饮茶,这样做对身体有害无益。因为人喝酒后80,的酒精由肝脏将其逐渐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酒作用。这种分解作用一般需2—4个小时,如果酒后立即饮茶,会使酒中的乙醛通过肾脏迅速排出体外,而使肾脏受到损伤,而降低肾脏功能。同时,过多饮茶,入水量过多,也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对于患有高血压、心绞痛的冠心病人更为不利。所以,酒后最好吃点梨、西瓜之类的水果为宜。 凡酒都含有不向程度的酒精,酗酒是有害的,酒后服药,更是害多。有上百种药物在酒后服用,可以增加毒性副作用。如酒后服痢特灵、优降灵等药,就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反应;又如酒后服镇静药、催眠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降压药等,一方面可增加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徒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致使发生危险。特别是年老体弱或患有心、肝、肾疾病的人更应避免酒后服药。 酒使眼睛充血,故易伤目。若饮酒过多,酒中的有害成分则对眼睛有较重的损伤,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而饮酒又损害视神经;二者同时进行,等于火上浇油,对视力大有损伤。因此,饮酒后切勿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酒的消耗量也快速的增长,亲朋好友相聚少不了要喝几杯才算够礼而又尽兴,特别是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餐桌上的酒是不可缺少的。但愿在大家举杯的时候应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只为“健康”二字,笔者劝君少进一杯酒,既要尊重酒文化又要避免酒伤害。 第八版: 对联九副 张任君 题海南医学院联 海上杏林春发茂,喜华佗宝谛长存。恪职创新,端正医风为济世; 南方岐校日增光,欢扁鹊真经有继。热情开拓,提高学术育传人。 题海医附院联 橘井泛灵光,基扁鹊振兴高技。妙手回春,“三甲”标功医泽厚; 杏林多杰士,秉华佗提炼新科。精心治术,“五佳”播誉院声隆。 题《海医附院报》联 海南地暖腾瑞霭。冰霜不袭,瘟疫长消。看五指苍茏,万泉晶洁。物丰民富,鸟语花香。株株椰树发青,丽昭日月。高歌宝岛健康,炎徼繁荣人长寿; 南海波平泛岐风。临学兼施,中西并用。喜一书脱绣,百部展光。修叶扶苗,宣科播技。岁岁杏林拔秀,德炳英贤。迪颂明医蔚茁,诊坛荟萃志传媒。 题医生联 秉扶伤救死仁心:设枱拍脉,慎求浮数迟沉。昼不懈钻研微循环;夜尤勤深考清炎热。表里兼攻、培元固本。精医业绍歧黄,春日杏林常普照; 凭超卓高明治术:临椅悬壶,详審望闻问切。理三焦使水火相济;通六经促君臣互和。中西并重,灌药输针。确诊德施黎庶,秋风橘井长流芳。 题护士联 脱去红衣著白衣,敬业爱医,终生留美誉; 扮成护士称战士,问安侍病,笃意胜亲人。 题医药联(二副) 医为治病救人,精明可健身长寿; 药是灵丹仙剂,假劣能危命损财。 黄帝作内经,扶阳寿,治病魔,五千岁月明医继; 李君修本草,历险艰,尝苦辣,九百春秋良药纯。 题诗文治病联(二副) 周郎病愈,“火攻”诸葛诗四句; 曹瞒神苏,“风祛”陈琳檄一篇。 虐鬼得驱除,杜工部诗抒恙友; 毒烟明告诫,厂包装盒作传单。 热烈祝贺《海医附院报》出版100期 同贺单位 全国医院报刊协会 海南省作家协会 海南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宣传新闻部 《中国改革报》海南记者站 广东省人民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 东南大学附院《中大医院报》编辑部 《医苑之声》编辑部 四川省人民医院 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院 河北省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济南市口腔医院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海南特区报》社 《海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海口晚报社《医药健康》专刊 海南在线“健康岛”栏目 《法制时报》社 (排名不分前后)
/
本文档为【百尺竿头续新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