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育到底要不要体罚

教育到底要不要体罚

2012-10-16 3页 doc 21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1636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到底要不要体罚教育到底要不要体罚 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讨论并肯定教育体罚行为,这在当今中国无疑是一项遭人唾骂、引火烧身的事情,是聪明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愚蠢行为,因为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社会道德,无论是教育自身还是社会各界,对教育体罚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谁要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之翻案,那是注定要被打倒,还将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的。但是无论如何,教育体罚在当今中国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还非常严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一味地否定或者封堵都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教育体罚的形成历史、原因、机理、效果和作用进行...
教育到底要不要体罚
教育到底要不要体罚 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讨论并肯定教育体罚行为,这在当今中国无疑是一项遭人唾骂、引火烧身的事情,是聪明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愚蠢行为,因为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社会道德,无论是教育自身还是社会各界,对教育体罚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谁要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之翻案,那是注定要被打倒,还将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的。但是无论如何,教育体罚在当今中国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还非常严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一味地否定或者封堵都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教育体罚的形成历史、原因、机理、效果和作用进行实事求是、冷静理智地科学分析,或许还能找出其中合理性的一面并加以利用。 考察体罚教育的历史,在中国恐怕可以上溯到二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私塾教育中用戒尺打手心、罚站、打板子、吃教鞭、头悬梁、锥刺股等等,都是体罚教育的典型形式;中国的古训“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都是对体罚教育的充分肯定和颂扬,这些说法现在民间还有很大的市场和影响,恐怕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即便如教育发达的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还有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至今还仍然保留着体罚教育的传统,可见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一面。 对于儿童来说,体罚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效果。体罚教育是以通过对人的肉体惩戒而达到增强其对痛苦的体验和记忆,从而减少和杜绝不良行为和习惯的作用。也是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之一。没有体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体罚就是在儿童面前树立一种规则——一种做坏事就要受惩罚、就要付出代价的规则,从而增强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现今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后进学生大量产生,就是与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惩戒手段,特别是不敢明确提出实行体罚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致使儿童普遍缺乏道德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基本的责任心、羞耻心和上进心。随随便便,无法无天,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已经成为一种恶劣的风气。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影响了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还体罚教育以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合法的体罚教育的形式应该是明确的,的,以一定的文本形式体现出来,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并让全体学生知晓。首先,体罚的范围应该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犯了什么错误、违反了什么规定应该受到什么体罚,这种范围应该严格限制在学习习惯、日常行为和校规校纪方面,而不能涉及到学习成绩;其次是要明确体罚的部位和程度,部位一般以手心和屁股为主,程度是以受轻微的皮肉之苦为限,不能损害身体。同时还要让学生有知情权、规避权和申诉权,从而从小养成对规则、对法的敬畏与遵守。 对于老师而言,这种公开、规范、合法的教育体罚,可以使之更加明确自己的行为,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能减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保持正常良好的教育教学心态,以避免恶性体罚事件的发生。现如今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恶性体罚学生事件,与教师普遍感到现行教育手段的苍白无力、效果低下有直接的关系。对教师的体罚行为与其采取堵和压的方法,不如实行疏和导,让教师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体罚、体罚到什么程度,比一味地不准体罚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更好的实际效果。当然,为了保障学生权益,规范教育体罚行为,学校可以设置教育体罚投诉和仲裁机构,学生如对教师的体罚不服,可以有权向该机构投诉,该机构应及时接受学生的投诉并给予负责任的处理,对凡是不符合体罚范围或体罚程度过重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以防止教师滥用职权,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
本文档为【教育到底要不要体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