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2012-10-05 15页 pdf 571KB 1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0997

暂无简介

举报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2009 年 10 月 2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 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 在轨道上运 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 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 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2009 年 10 月 2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 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 在轨道上运 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 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 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 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遥 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1968 年,美 国阿波罗-8宇宙飞行器发送回了第一个地球影像,从此,人类开始以全新的视 角来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各主要航天大国相继研制出各种以对地观测为目的 的遥感卫星,并逐步向商用化转移。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航天技术的 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 据的新阶段及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1. 美国资源卫星 美国于 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1972年发射了第一 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后改名为“陆地卫星”1 号(LANDSAT-1)。 70 年代中后期和 80年代前期,又相继发射“陆地卫星”2、3、4、5 号。90 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陆地-6 卫星是 1993 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 年发射了 3 陆地-7 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该卫星装备了一 台增强型专绘图仪 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 15m 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 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 60m。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 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 185km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陆地卫星”能 提供周期性相对廉价的遥感数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陆地卫星”的遥感 数据已广泛用于土地森林和水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矿产和石油勘探、海 岸勘察、地质与测绘、自然灾害监视、农业区划、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 以及对环境的动态监测等。到 1984 年,中国等许多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建立陆 地卫星地面站,这些地面站几乎覆盖了全部陆地面积。“陆地卫星”是绕地 球南北极附近运行的太阳同步卫星,具有接近圆形的轨道,在上午 9 时 30分 左右从 913 公里(“陆地卫星”1、2、3号)或 804公里(陆地卫星“4、5” 号)的高空跨越赤道“陆地卫星”1、2、3号每隔 18天覆盖地球一遍;“陆 地卫星”4、5 号每隔 16天覆盖地球一遍,相邻条带相隔的日期为 7~9 天。 卫星装载的多光谱扫描仪(MSS)、返束视像管摄像机(RBV)和专题制图仪(TM) 等遥感器从北向南每次可扫描 185 公里宽的地面条带。用两个 RBV 相配合来 拍摄地面的全色图像,其分辨率比用 MSS 提高一倍。TM 的图像数据量为 MSS 的 11倍,由于包含红外波段,并且几何精度和辐射精度都比 MSS的高,因此 TM的信息和图像质量都比 MSS的好得多。装有宽带磁带录像机的“陆地卫星”, 根据航天中心的指令可录取世界上任何地方的 MSS 和 RBV 图像数据,当卫星 运行到地面接收站上空时便回放收取。卫星还装载数据采集系统,以收集遥 测数据并把它转发给数据处理中心。卫星也可以不装载录像机,在地面接收 站接收范围以外收集到的遥感图像数据,将通过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TDRSS)传输到地面接收处理站进行处理。 4 美国陆地卫星五号 (LANDSAT 5) 陆地卫星 5 号载了主题成像传感器(TM) 卫星参数: 近极近环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05 公里 倾角:98.22o 运行周期:98.9 分钟 24 小时绕地球:15 圈 穿越赤道时间:上午 10 点 扫描带宽度:185 公里 重复周期:16 天 卫星绕行:233 圈 波段号 波段 频谱范围 μ 分辨率 m B1 Blue-Green 0.45 – 0.52 30 B2 Green 0.52 - 0.60 30 B3 Red 0.63 - 0.69 30 B4 Near IR 0.76 - 0.90 30 B5 SWIR 1.55 – 1.75 30 B6 LWIR 10.40 – 12.5 120 B7 SWIR 2.08 - 2.35 30 美国陆地卫星七号 (LANDSAT-7) 陆地卫星 7 号于 1999 年 4月 15 日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携带了增强型主题成像传感器(ETM+) 卫星参数: 近极近环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05 公里 5 倾角:98.22o 运行周期:98.9 分钟 24 小时绕地球:15 圈 穿越赤道时间:上午 10 点 扫描带宽度:185 公里 重复周期:16 天 卫星绕行:233 圈 波段号 类型 波谱范围 地面分辨率 1 Blue-Green 0.450-0.515 30m 2 Green 0.525-0.605 30m 3 Red 0.630-0.69 30m 4 Near IR 0.775-0.90 30m 5 SWIR 1.550-1.75 30m 6 LWIR 10.40-12.5 60m 7 SWIR 2.090-2.35 30m 8 Pan 0.520-0.90 15m 2. 法国遥感卫星 继 1986 年以来,法国先后发射了斯波特-1、2、3、4 对地观测卫星。 斯波特-1、2、3 采用 832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复周期为 26 天。 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可获取 10m 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 以及 20m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这些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 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斯波特-4 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 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该 卫星还装载了一个植被仪,可连续监测植被情况。斯波特-5是新一代遥感卫 星,其分辨率更高,即将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法国 SPOT 卫星 6 卫星参数: 法国 SPOT-4 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832 公里 轨道倾角:98.721o 轨道周期:101.469 分/圈 重复周期:369 圈/26 天 降交点时间:上午 10:30分 扫描带宽度: 60 公里 两侧侧视:+/-27o 扫描带宽:950 公里 波谱范围: 多光谱 XI B1 0.50 – 0.59um 20 米分辨率 B2 0.61 – 0.68um B3 0.78 – 0.89um SWIR 1.58 – 1.75um 全色 P10 米 B2 0.61 – 0.68um 3. 加拿大雷达卫星-1 加拿大雷达卫星-1于 1995 年发射,它标志着卫星微波遥感技术的重大 进展。雷达卫星-1除了有一个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外,卫星上还载有磁带记 录器,可覆盖全球。该星为地面分辨率、成像行宽和波束入射角提供了更宽 的选择范围。除陆地及海洋应用外,其重要任务一是对南极大陆提供第一个 完全的高分辨率卫星覆盖,二是对全球产生多次卫星覆盖。 RADARSAT-1 RADARSAT 卫星是加拿大于 95 年 11 月 4 日发射的,它具有 7 种模式、25 种波束, 7 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适用于全球环 境和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等。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晨昏) 轨道高度:796 公里 倾角:98.6o 运行周期:100.7 分钟 重复周期:24 天 每天轨道数:14 卫星过境的当地时间约为早 6 点晚 6 点。 重量:2750kg 工作模式 波束位置 入射角(度) 标称分辨率(米) 标称轴宽(公里) 精细模式(5 个波束位置) F1- F5 37---48 10 50x50 模式(7 个波束位置) S1- S7 20---49 30 100x100 宽模式 (3 个波束位置) W1-W3 20---45 30 150x150 窄幅 ScanSAR (2个波束位置) SN1 20---40 50 300x300 SN2 31---46 50 300x300 宽幅 ScanSAR SW1 20---49 100 500x500 超高入射角模式(6 个波束位 置) H1-H6 49---59 25 75x75 超低入射角模式 L1 10---23 35 170x170 4. 日本 日本 JERS-1卫星 JERS-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 1992 年发射。用于国土调查、农林渔业、环境保 护、灾害监测。星上传感器 SAR。 8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 赤道上空高度:568.023 公里 半长轴:6946.165 公里 轨道倾角:97.662o 周期:96.146 分钟 轨道重复周期:44 天 经过降交点的当地时间:10:30-11:00 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 18 米 距离方向 18 米 幅宽:75 公里 5. 欧洲 欧洲在卫星技术发展中曾得益于美国,也曾受制于美国,因而欧洲努力发展适 合欧洲需要的遥感卫星。“欧洲遥感卫星”(ers)成功地提供了高质量的、当时 全世界较缺少的微波遥感数据,促进了遥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 在对地观测领域的地位。 欧洲发展遥感卫星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合作,例如参加 ers 计划的有来自 12个国 家的约 60 个企 业和科研部门。 欧空局 ENVISAT卫星 Envisat-1 属极轨对地观测卫星系列之一(ESA Polar Platform),该卫星总研 制成本约 25亿美元。星上载有 10 种探测设备,其中 4种是 ERS-1/2 所载设备 的改进型,所载最大设备是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ASAR),可生成海洋、海岸、 9 极地冰冠和陆地的高质量图象,为科学家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象来研究海洋的 变化。其他设备将提供更高精度的数据,用于研究地球大气层及大气密度。作 为 ERS-1/2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延续,Envisat-1数据主要用于监视环境,即对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进行连续的观测,供制图、资源勘查、气象及灾害判断之用。 卫星参数: 发射时间 2002 年 3 月 1 日(欧洲中部时间) 运载工具 阿里亚纳 5 号火箭 发射重量 8200 公斤 有效载荷重量(仪器) 2050 公斤 设计寿命 5 年 ~ 10 年 星上仪器数量 10 轨道 太阳同步,高度 800 公里 轨道倾角 98° 单圈时间 101 分钟 重复周期 35 天 耗资 大约 20 亿欧元 主要参与国家 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芬兰,德国,意大利,挪 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荷兰和英国 6. 其他 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 1999 年 10 月 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 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 10 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78 公里,倾角:98.5o 重复周期:26 天 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 10:30 相邻轨 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 公里星上搭载了 CCD 传感器、IRMSS 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 供了从 20 米—256 米分辨率的 11 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波段数: 4 波谱范围: B6:0.50 –1.10(um) B7:1.55 – 1.75(um) B8:2.08 – 2.35(um) B9:10.4 – 12.5(um) 覆盖宽度:119.50 公里 空间分辨率:B6 – B8:77.8 米 B9:156 米 CCD 相机: 波段数: 5 波谱范围: B1:0.45 – 0.52(um) B2:0.52 – 0.59(um) B3:0.63 – 0.69(um) B4:0.77 – 0.89(um) B5:0.51 – 0.73(um) 覆盖宽度:113 公里 空间分辨率:19.5 米(天底点) 侧视能力:-32 士 32 广角成像仪: 波段数: 2 波谱范围: B10:0.63 – 0.69(um) B11:0.77 – 0.89(um) 小结:近 20 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表明,遥感卫星技术是 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不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 分重视这项技术。目前民用遥感卫星按其工作方式有四种主要类型,即光学卫 星、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以及重力卫星。 世界光学卫星美国领跑,拥有目前世界最高分辨率(0.41 米)和定位精度 (3 米)的商业光学卫星 GeoEye-1。以及多颗顶尖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近 年来欧洲及亚洲部分国家都陆续拥有了自己的光学卫星,并积极研制高分辨率 光学卫星已取得多项成果。 11 全球雷达卫星百花齐放,北美以加拿大的 RADARSAT 卫星最具代表性;欧 空局、德国、意大利等以及亚洲的日韩等国家都拥有自己的高质量雷达卫星。 12 星载激光雷达三足鼎立,美国、欧洲和日本研制投入较多,其中欧美开 发研究时间较早。2003 年发射 ICESAT卫星,搭载的地学激光测高系统 GLAS在 陆地上的主要用于测定全球的陆地地形,作为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的参考基 准。可测定分辨率为 100 米的陆地高程,精度约 10米。2008年创新型测风激光 雷达 ALADIN升空,测量 30 公里以上地球大气的风速分布。 重力卫星欧洲一枝独秀。2000年德国发射了高低卫星跟踪卫星 CHAMP; 2002年由美德合作的低低卫星跟踪卫星 GRACE;2009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载有 重力梯度仪的 GOCE重力卫星。 7. 我国遥感卫星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资源、气象、海洋、环境与减灾卫星系列,初步形 成了不同分辨率、多谱段、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大大提升了我国卫 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并在国土资源、生态环境、气象和减灾等领域开展了不 同的应用。 13 资源三号卫星是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的遥感观测卫星。是我国 第一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开创了我国航天摄影测量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将于 2011年上半年发射。 资源三号卫星主要用于 1:5万比例尺立体测图和数字影像制作,又可用 于 1:2.5万等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部分要素的更新,还可为农业、灾害、资源环 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或部门提供服务。 卫星应用系统将用于处理 2.5米、4 米和 10 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及其构 成的立体测绘影像,测制 1:5万地形图及相应测绘产品,开展 1:2.5 万等更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修测与更新,建立基于资源三号卫星的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与 更新的技术应用体系。应用系统建设目标是最终实现业务化运行,长期、稳定、 高效地将高分辨率立体影像转化为高质量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并为其他用户 部门提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服务。 14 总结: 民用遥感卫星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所以遥感卫星 的发展要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遥感卫 星的效力,同时也能为遥感 卫星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遥感卫星 30 多年前就已发射,但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并取得效益还主要在近 10多年。 这是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数据的应用创造了条 件。遥感卫星虽产生于空间技术,但其属性更接近于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获 取、传播、处理与应用。所以遥感卫星的发展应同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使遥感卫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像光谱仪和合成孔径雷达。成 像光谱仪可从几十甚至几百个谱段获得精细的光谱信息,结合实验室的光谱数 据库可直接对地质、植物、水的性质与结构进行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则能穿透 云雾,甚至部分植被和土壤,全天 候全天时观测,并能通过多频、多极化、多 入射角等手段提高对目标的识别能力,两种遥感器的应用和相互结合将开创遥 感应用的新局面。遥感卫星商业化是近几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由于遥感卫星 数据本身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以及市场的特殊性,要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是很 困难的。遥感卫星可以在气象、灾害监测、资源和测绘等应用方面创造很高的 经济效益,但主要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和广大公众,如果遥感数据完全变成商品 则会限制其应用效益。遥感卫星中最有希望实现商业化的是资源卫星,spot 卫 星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spot的经验告诉人们实现商业化的关键是:提 高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应用、完善服务。 15 发展遥感卫星对于中国这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和灾害频繁的国家有着特 殊的意义,由于遥感卫星能有效地服务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工作,因而在中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对遥感卫星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
本文档为【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