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新月_从倾向于文学至倾向于政治的历程

2012-09-27 2页 pdf 4M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15559

暂无简介

举报
_新月_从倾向于文学至倾向于政治的历程 2008.10 (下旬刊) 《新月》———从倾向于文学至倾向于政治的历程 □ 黄 莉 (浙江省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浙江·瑞安 325200) 摘 要 一本刊物的编辑作为投资方、出资方、读者市场等力量的集中体现,与“刊物”以及“刊物”上的文学作品的关系 最为密切。新月派重要的刊物《新月》刚创刊时由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编辑,这时期的《新月》文学色彩较浓郁;二卷二期 之后编辑发生变动,编辑方针也随着变化,呈现出政治色彩愈加浓烈的倾向,至后期完全变成一份政治刊物。研究《新月》上 发表的文章与编辑及编辑方针之关系,发掘《新...
_新月_从倾向于文学至倾向于政治的历程
2008.10 (下旬刊) 《新月》———从倾向于文学至倾向于政治的历程 □ 黄 莉 (浙江省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浙江·瑞安 325200) 摘 要 一本刊物的编辑作为投资方、出资方、读者市场等力量的集中体现,与“刊物”以及“刊物”上的文学作品的关系 最为密切。新月派重要的刊物《新月》刚创刊时由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编辑,这时期的《新月》文学色彩较浓郁;二卷二期 之后编辑发生变动,编辑方针也随着变化,呈现出政治色彩愈加浓烈的倾向,至后期完全变成一份政治刊物。研究《新月》上 发表的文章与编辑及编辑方针之关系,发掘《新月》前后期变化之脉络。 关键词 《新月》 编辑 文学色彩 政治倾向 变化脉络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0-221-02 一、《新月》创刊 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一方面是军阀压迫的日益严重,一方面 是北伐军的兴起;又加之《剧刊》的“失败”,如余上沅所说:“《剧 刊》的本身我承认并未失败,可是我们第一个希望,社会的觉醒,这 是失败了的。”新月同仁“承认从前走的路不是最好的一条路”。 1926年底,新月同仁纷纷离开北京,到处漂泊,最后多数人到了上 海,经过联络、协商,1927年 7月 1日开办了新月书店,地点在华龙 路环龙别墅 4号,后设发行所于望平街,后又迁至四马路中 95号。 胡适任董事长,徐志摩任总编辑,余上沅、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 张嘉铸、潘光旦、饶孟侃、丁西林、叶公超、刘英士、胡适等十一人为 董事。罗隆基于次年夏回国后加入,邵洵美于 1931年 5月加入。 新月书店开张后,随即筹办《新月》杂志。余上沅建议胡适出 任《新月》社社长,遭闻一多、饶孟侃等人的反对,未设社长,采取轮 流编辑制。刊物于 1928年 3月 10日正式出版,创刊号至二卷一期 由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编辑。 二、《新月》前期:倾向于文学 一本刊物的特有面貌在很大程度上由出版社的商业操作谋 略、编辑者的立场与趣味,刊物的栏目设置与导向、读者的定位与 流动所的。而在文学运行机制中,“编辑”作为投资方、出版方、 读者市场等力量的集中体现,与“刊物”以及“刊物”上的文学作品 的关系最为密切。 《新月》杂志从创刊号至二卷一期由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编 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时期《新月》的文学色彩较后期更浓烈。 徐志摩受西方文化影响,“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 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①徐志摩突出强 调文学的纯正,强调文学的审美本质。闻一多与饶孟侃的编辑主张 也是主张纯文学,不涉及或少涉及政治。 但是由于《新月》董事与编辑们的信仰、追求、爱好、职业…… 均有所区别,甚至很大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存在着矛盾。 故《新月》在早期呈现出文学与政治掺杂的面貌。考察《新月》从 创刊号到二卷一号这一阶段的杂志,我们会发现《新月》刊登的内 容多为小说、诗歌、戏剧,在一卷八号刊登梁实秋的《论散文》,同时 分辟“零星”栏目来刊登散文,同期即刊登了梁实秋的两篇散文 《绅士》和《纽约的旧书铺》、谢文柄的《灯蛾》;同时杂志也倾向于 译介西方文学,尤其倾向于外国格律诗,以英国的那些带有唯美倾 向的浪漫诗人济慈、史文明、罗塞蒂、白朗宁等的作品为多。创刊名 即翻译哈代的诗,介绍哈代,徐志摩在《汤麦士哈代》中,他希望人 们“能彼此发动一点仁爱心、一点同情心”,以“减少一些哭泣,增 加一些喜爱,免除一些苦痛,散布一些安慰。”反映出他对文学寄予 的希望。 由徐志摩所撰的《新月》创刊号上的《新月的态度》我们可看 出《新月》一创刊就标举出文学的“两大原则———健康与尊严”,并 对“感伤派”、“唯美派”、“功利派”、“训世派”、“攻击派”、“偏 激派”、“淫秽派”、“稗贩派”“标语派”、“主义派”一并地加以严 厉的攻击,认为正是这十三派的文学泛滥及其相互间的恶意攻击 才搞乱了当时的中国文坛,才导致了文学的严重“荒歉”,才颠倒了 “一切价值的标准”,才危害了民族“文化的前途”,并严重地消竭 着我们民族的有限的“活力”。而要彻底地消除这现象和恢复文学 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坚持提倡“健康与尊严”的文学原则。而所谓 “健康”,也就是主张坚持用“理性”来清滤“感情”和节制“情感” 以使其不致于“无方向的激射”,即主张作家首先必须充分地磨砺 自己的“理智”(即“剖解一切纠纷的锋刃”),并首先以“理智”彻 底地澄清自己的“感觉”(即“辨别真伪和虚实的本能”),然后方 可“放胆到嘈杂的人生市场”,去做“审查和整理的工作”。而所谓 “尊严”,也就是要求坚持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人生的尊严”,既 尊重和珍惜人的价值,又尊重和爱护人的生命,并要求作家用自己 的创作来推动“以人道主义的清高”去创造一个“常态社会”,从而 既能使“情爱的力量”充分地压倒“仇恨的人分量”,同时又能使 “互助的精神”战胜“互害与互杀的动机”。② 在《新月》杂志内部,以前闻一多、饶孟侃为代表的纯文学主张 者不同意《新月的态度》,他们采取曲折的办法予以抵制,饶孟侃后 来回忆道:“创刊号是徐志摩一手编定的,他早已写成了一篇《新月 的态度》这样的文章,但满纸全是谈资产阶级的‘健康’与‘尊 严’,记得当时闻一多和我看了都不同意,但又无他法可想,不便反 对,只好提出以后要多登创作,少发议论,决不浪费笔墨来写这样 的文章。这一期还刊出了梁实秋的一篇《文学与革命》,虽说当时 我们识不透他的反动本质,只觉得立论过偏,可能要引起不必要的 争论(后来果然遭到了创刊社的反对),这是第一次我们在彼此间 引起了不快之感。” 我们将梁实秋发表在《新月》上的文章与《新月的态度》加以 对照,就会发现,其基本观点是脱胎于梁实秋的理论。他主张文学 表现要不失个性。梁实秋说:“文学家不接受任谁的命令,除了他自 己的内心的命令,文学家没有任何使命,除了他自己内心对真善美 的要求的使命。故此在革命期中……他还是天才,他还是领袖者, 他还是不失掉他的个性。”③梁实秋并不否认文学与“革命”的关 系,他认为,“伟大的是清晰的向上的”,“伟大的文学家亦足以启 发革命运动”。但同时他又认为,文学家不能“在革命的时代便被 狂热的潮流挟以俱去,不自恃”,而应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④梁 实秋在《新月》上曾发表了不少理论文章,如《论思想统一》、《孙 中山先生论自由》、《所谓“文艺政策”者》等。他以“争自由”为旗 帜,反对国民党的思想统治,认为思想是不能统一,也不必统一的。 他明确反对国民党全国宣传会议提出的“三民主义文学”的主张, 要求让文学“自由”的发展。可以说,30年代梁实秋文学观中所谓 人性、个性和超阶级的强调,显示出了一种与统治者主体政治文学 相游离的姿态。 《新月》杂志在董事、编辑们互有差异的编辑思想作用下,其早 期尚不失其文学色彩,但同时也刊载胡适、罗隆基、潘光旦、彭基相 等人的政治、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文章。 三、《新月》后期:倾向于政治 从《新月》二卷二期始,梁实秋、叶公超、潘光旦参加编辑,压低 了文学的分量,把政治论文放在首要位置;二卷六、七期合刊号至 三卷一期由梁实秋编辑,四期至七期由叶公超、潘光旦、梁实秋、邵 洵美、余上沅、罗隆基编辑;创刊号至四卷一期由上海新月书店出 版发行,四卷二期至终刊号由北平新月书店出版发行;从第三卷开 始就不能按期出版,三卷和四卷一期均没有署出版时间,四卷二期 到终刊,虽又注明出版时间,但与实际发刊时间常不一致。 这每一次变动,刊物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可以说:每 次变化,无不是内部意见分歧和矛盾,乃至斗争的结果。就《新月》 董事及其编辑的思想倾向和追求而言,可将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类 主张纯文学,不涉及或少涉及政治。这类人以闻一多、饶孟侃为代 文化研究 221 2008.10 (下旬刊) 三、明代中日书籍之路的意义 1.日本朱子学派和阳明学派的形成 日本禅宗僧侣在明期间广泛搜集内外二典,明朝政府使节来 到日本后,禅僧也积极与他们来往,请求题词作铭、惠赠图书。随着 中国禅宗东渡日本,宋明理学也随之东渡,在五山禅僧中广泛流 行。日本僧人桂庵玄树在明天顺四年(1406年)来华并停留七年之 久,归国后刊行了朱熹的《大学章句》。室町时代,宋明理学开始向 民间传播,到江户时代则形成了独立的朱子学派,程朱理学成为日 本官方学派。 中国阳明学传入日本,始于室町时代的了庵桂悟和尚。他与王 阳明是同时代的人,1512年在中国居住一年,回国时王阳明作序一 篇为其送行。可以想见当时王阳明的书已经在五山禅僧之间流传, 最终在日本形成阳明学派。 2.促进日本文学的发展 中国大量诗文集的东传,对日本禅林文学的影响是非常之大 的。义堂周信、绝海中津等诗文僧对汉文汉诗造诣极深。他们在中 国网罗典籍也多以诗文集为主。当时的贵族文坛完全被汉诗所占 据。自室町中期之后,明代小说东渐日本,也对日本文学产生重大 影响。明代瞿佑《剪灯新话》传入日本后,方有浅井了意改编的《御 伽婢子》、《狗张子》;明代凌蒙初的《三言二拍》传入日本后,方有 都贺庭钟改编的《英草子》、《繁野话》;《水浒传》在明末传入日本 后,长篇章回小说开始风靡日本列岛。 3.和刻本的出现和中国研究日本的高潮 加训点后在日本出版的汉籍称“和刻本”,此乃日中文化交流 最具体的见证。所谓和刻本汉籍,是从十三世纪中后期的镰仓时代 到十六世纪室町时代后期,和从十七世纪初期至十九世纪中期的 江户时期的两个时期内,刊刻印刷的中国文献典籍。和刻本汉籍是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在日本流传的一种特殊形式,构成了中国典籍 在域外传播与保存的一个特殊系统。1995年杭州大学出版了《中 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成为中日书籍交流的见证。同时,与中国 海防形势密切相关的是,明代的中国形成了一个研究日本的高潮。 从嘉靖至万历约百年间,研究日本的著作就可举出《日本考略》、 《日本图纂》、《日本考》、《日本一鉴》等。 总之,明代中日之间的书籍交流是广泛而深远的,由于明代大 量汉籍的东传,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 儒学和文学方面。 注释: ①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5. ②明史卷 75 职官志卷 81,食货志. ③明史卷 75 职官志. ④[明]王在晋.海防纂要(卷一).海岙. ⑤[明]王在晋.越镌.卷二. ⑥《续善邻国宝记》卷中,见王辑五选译《一六 OO年以前的日本》.商务 印书馆,1983:54. ⑦咲云入唐记.转引自郑樑生.元明时代东传日本的文献.台湾文史哲出 版社,1984:101-102. ⑧安积觉.舜水先生遗事.朱舜水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版:325. ⑨王勇,[日]大庭修.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典籍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6:267. ⑩同⑨:277. 表;另一类则热衷于政治,要议政,还企图参政。这类人以胡适、罗 隆基、王造时等人为代表。 《新月》编辑部初次改革后,由原来的三人增至五人。改组后, 虽然仍有闻一多,但他早就不管事了。因此,又增加了潘光旦。五大 编辑中,梁实秋是热衷于谈政治的,饶孟侃是“不赞成空谈政治 的”。徐志摩当然是热衷文艺的,且行迹不定,潘光旦、叶公超当时 多倾向于学术。尽管如此,胡适还是极力影响着《新月》的方向。 新月书店成立,内部就存在着谈政治与谈文艺两种趋向。胡 适、梁实秋,特别是稍后一点加盟新月的罗隆基、王造时两人,可谓 “政治狂”;闻一多、饶孟侃,乃至徐志摩等人则力主多谈文学,对政 治几乎毫无兴趣。胡适等人迫使《新月》编辑部改组后,《新月》的 性质迅速发生变化,走上了谈政治的道路。1929年 4月出版的该刊 二卷一期的《编辑后记》中写道:“我们本想为这时代,为这时代的 青年,贡献一个努力的目标:建设一个健康与尊严的人生,但我们 微薄的呼声如何能在这闹市里希冀散布到遥远?我们是不会使用 传声喇叭的,也不会相机占得一个便利于呐喊的地位,更没有适宜 于呐喊的天赋佳嗓:这里只是站立在时代的低洼里的几个多少不 合适宜的书生。”这个“后记”的矛头直指向左翼作家。胡适等人改 变了《新月》的方向尚不满足,还要“为便于发表我们偶尔想说的 ‘平’话,我们几个朋友决定在这月刊外(这是专载长篇创作与论 著的)提另出一周刊或旬刊,取名‘平论’”⑤,要筹办更政治化的 《平论》周刊或旬刊,以便招募队伍,扩大地盘。在《新月》二卷六、 七期上,甚至特意在《敬告读者》中申明,该刊“以后还要继续谈 ‘政治’,每期都希望于原有的各种文章之外,再有一二篇关于时局 或一般政治的文章”。“编者无意的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是《新月》 月刊的性质变了,赢到了新的朋友。反对的声浪也起来了,这是我 们认为当然的”。梁实秋编辑《新月》还发表了一些文艺作品、学术 著作。从三卷二期起,由罗隆基主编,政治色彩更加浓厚,有几期 中,政治论文占据了绝对多数。“《新月》成了讨论政治的著名论 坛,这点在 1929年和 1930年表现得尤为突出”。⑥ 我们可以考察《新月》上发表政治论文,如胡适的《人权与约 法》(二卷二期)、《我们什么时期才可有宪法》(二卷四期)、《知 难,行亦不易》(二卷四期)、《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二卷六、七 合刊)和《我们走哪条路》(二卷十期);罗隆基的《专家政治》(二 卷二期)、《告压迫言论自由者》(二卷六、七合刊)等论文及梁实 秋的《论思想统一》(二卷三期)、《孙中山先生论自由》(二卷九 期)等论文。我们会看到: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作为所谓“学贯中 西”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真正具有自由独立意识的知识群体,由 于受西方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等的思想影响 和长期训练,由于对英、美的社会和文化观念都极为熟悉和心 向往之,由于既具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又勇于追求真正自由 与独立的人格,由于既具有“社会良心”的理性良知又勇于捍卫和 维护知识、理性、正义、真理和思想、庄严,并勇于以“舆论干预”的 方式来发挥“社会良心”的功能。 由于到罗隆基编辑时,刊物就彻底政治化了,罗隆基在《告压 迫言论自由者》一文中,正告“压迫言论自由”的统治者当局:“凡 压迫言论自由者,往往臻于灭亡!”⑦《新月》的言论,与国民党当局 构成了政治上的冲突,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曾通过教育部发布训令, 指责胡适误解党义及总理学说,并加以警告;光华大学还奉命解聘 了在该校任教的罗隆基。此后,“新月”与国民党当局的矛盾进一 步加剧,查禁了《新月》二卷六、七期合刊与三卷八期,罗隆基还一 度被国民党下令关押。 新月内部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新月》的彻底政治化,特别是闻 一多、饶孟侃的反对,乃至另起炉灶,办了一个《诗刊》。1931年 2 月 9日徐志摩致刘海粟信中写道:“宗岱诗人,常在念中。寄去《诗 刊》两册,乞以其一交宗岱。何不给些诗文来,一新感觉。新月文艺, 将不成话,不得不乞海外,幸善张罗。”⑧1931年 5月 20日罗隆基致 徐志摩信的同时,又致信胡适,信中写道:“《新月》内容,的确不是 我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进的,一班旧朋友,除先生的文章照样寄来 外,都不肯代《新月》做稿。志摩、实秋、一多、英士、公超、上沅、子 离、西滢、淑华、从文这一班人都没有稿来。一多、实秋前次在上海, 都答应马上寄稿来,如今又无音信。编辑人有什么办法?旧人对《新 月》内容不甚满意,这责任的确应大家负责。”⑨但是罗隆基仍坚持 “《新月》的立场,在争言论思想的自由。为营业而取消立场,实不应 该。”表示不同意徐志摩、邵洵美“主张《新月》今后不谈政治。”⑩ 可见《新月》内部的分歧愈到后来愈大。几十年后,热衷于谈 政治的梁实秋承认:“《新月》杂志在罗隆基编辑下逐渐变了质,文 学艺术的成分少了,政治讨论的成分多了,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事。”輥輯訛《新月》内部分化是造成《新月》停刊的原因之一。从 1928 年 3月创刊的《新月》到 1933 年 6月终刊,总共只刊行了 43期。 注释: ①胡适.追悼志摩.朋友心中的徐志摩.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7. ②徐志摩.“新月”的态度.新月(创刊号).1928.3. ③④梁实秋.文学与革命.新月(一卷四期).1928.6. ⑤编辑后记.新月(二卷一期).1929.4. ⑥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⑦罗隆基.告压迫言论自由者.新月(二卷六,七期). ⑧徐志摩.致刘海粟.徐志摩书信.湖南文艺出版社. ⑨罗隆基.致徐志摩.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5. ⑩罗隆基.致胡适.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5. 輥輯訛梁实秋.忆新月.梁实秋文学回忆录.岳麓书社,1979.1. !!!!!!!!!!!!!!!!!!!!!!!!!!!!!!!!!!!!!!!!!!!!! (上接第 220页) 文化研究 222
/
本文档为【_新月_从倾向于文学至倾向于政治的历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