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017-09-17 31页 doc 58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记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节课就非常注意体现这一理念。教学时不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口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产生共鸣。这样,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掌握两...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记”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节课就非常注意体现这一理念。教学时不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口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产生共鸣。这样,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比较,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发展数感。 3(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的过程,体会估算的价值,感受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学情与教材: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学生对口算方法已经有一定了解,可以自己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但容易“笔算化”,即用笔算的思路进行口算,所以,本节课要强化口算的多种计算方法,形成口算技能,使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从而体现《课程标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羊村的小羊们正在村长的带领下摘苹果呢~瞧,懒羊羊又遇到了难题。只有把树上的题口算出得数,才能把苹果摘下来。你能帮帮他妈, 2(出示口算: 15+60 40+21 50+24 23+30 20+38 80+12 26+70 31+50 生:独立口算 师:这么多题大家很快就口算出了结果,这可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呀~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 生:这些都是不进位的加法,而且算式里都有一个整十数。 3(提示课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 并以此情境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此,我创设了羊村摘苹果的情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算法、经历过程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出:懒羊羊摘了22个苹果,沸羊羊摘了34个苹果,喜羊羊摘了39个苹果。)你能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生: 懒羊羊和沸羊羊一共摘了多少个, 算式: 22+34 懒羊羊和喜羊羊一共摘了多少个, 算式: 22+39 沸羊羊喜羊羊一共摘了多少个, 算式: 39+34 、、、、、、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让“做数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1)探究22+34的算法 师:你们可真行啊~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这么多加法问题,并列出了相应的算式,我们来先口算22+34好吗, 生:22+34=56 师:说说口算的方法。 生1:先用2加4等于6,再用2加3等于5,所以结果是56。 生2:先用2加3等于5,再用2加4等于6,算出结果是56。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没有想出别的算法) 师:我们都是用相同数位分别相加的方法口算出来的,但口算方法可不止一种哦~那我们来继续口算22+39。 (2)探究22+39的算法 生:22+39=61。 师:说说口算方法生: 生:先用2加3等于5,再用2加9等于11,50+11=61 师: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刚才我们在摘苹果时口算得非常快,是因为在那些算式里都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数(整十数),那这道题我们能不能也把加数看成整十数来口算呢,(能)那就试试吧~ 生1:20+39=59 59+2=61~ 生2:22+40=62 62-1=61~ 生3:20+40=60 60+2-1=61……] 师:请方法1的同学讲一讲口算法。 生1:先把22看成20,20+39=59 59+2=61。 师:为什么要加2, 生:把22看成20,少加了2,所以59+2=61 师:看成整十数口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少看了几得数要加几。 师:方法2的同学说一说算法。 生2:先把39看成40,22+40=62 因为,把39看成40多看了1,所以 62-1=61, 师:讲的有道理吗?仔细观察方法3 ,看明白算法的请举手。比较这3种口算方法,看看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把加数先看成整十数后,再口算比较简便。 师:把加数看成整十数来口算比较简便,但口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 生:“多加几就减几,少加几就加几”。 (2)试算34+39 师:用我们刚学到的本领口算34+39 生1:30+40=70,70+4-1=73 生2:30+39=69,69+4=73 生3:34+40=74,74-1=73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3)。其实要想学好口算本领,除了要掌握正确、灵活的口算方法,还要注意分析题中加数的特征,合理地选择最简的方法进行口算。 [设计意图:长期的笔算训练造成了学生相对一致的口算思路,所以教学时,我巧妙地突出了口算加法中“凑整相加”的简便算法,稍加点拔,学生精彩的口算方法就不断涌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口算加法的不同思路自然而然地生成,学生深刻感受到简便算法的简约和快捷,从而体会到根据口算题目中的不同加数的各自特征合理地进行分解与组合才是最好的最合理的口算策略。] 3(合作交流、应用算法 师:(课件出示) 将下列算式按要求进行分类,并口算出结果 18+49 23+35 31+42 39+26 46+43 28+43 22+45 32+59 不进位 进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分类,独立口算,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充分体现了加法口算的本质:“相同数位相加”,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新学的口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 35+2( ) 5 十几 6十几 生:(独立填空,并交流想法) 师:同样是35加二十几,为什么左边的算式结果就是五十几,而右边的算式结果就是六十几, 生:左边的算式都是不进位的加法,所以结果是五十几;而右边的算式都是进位的加法,所以结果就是六十几。 小结:我们进行口算时可以先估一估结果的大概范围,然后对照估算结果进行检验,这样就能提高口算正确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结果范围,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从而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2(想一想、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慢羊羊买两件玩具,付了一张50元,1张10元,请你猜一猜它可能买了哪两件玩具, 玩具飞机 汽车玩具 玩具火车 玩具熊 34元 23元 19元 28元 师:仔细阅读理解题意,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中选择所能购买的符合题目要求的两件玩具。 生1:玩具飞机和汽车玩具。 生2:玩具飞机和玩具火车。 生3:玩具飞机和玩具熊。 生4:汽车玩具和玩具火车。 生5:汽车玩具和玩具熊。 生6:玩具火车和玩具熊。 师:仔细看一看题中的的要求,这些选择都符合要求吗, 生:玩具飞机和玩具熊,不符合要求。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60元不够买这两件玩具。 师:我们概估计一下结果,看是不是这样的。 生:认可。 师:还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玩具汽车和玩具火车。 师:理由呢, 生:买这两件玩具50元就够了,又付了10元,说明买两件玩具花了50多。 师:你们觉得是不是这个理。 师:还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玩具火车和玩具熊。 师:谁能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生:买这两件玩具50元就够了,用不着再付10元,说明买的两件玩具的价钱是50多元。 师:看来,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设计意图:围绕两位数加两位数这条主线,设计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练习,将“枯燥”的口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样开放互动的数学情境中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判断推理,不仅口算能力、估算意识得到了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有机的渗透了区间的数学思想,让“简单”的口算教学呈现了丰富的精彩。] 四、鼓励评价、课堂总结 1、感受口算的价值。 师:古时候人们用手指帮助自己计算,接着又发明了算盘,今天,计算器等先进的计算工具使计算变得越来越方便了。既然有这么多先进的计算工具,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口算呢, 生:生活中到处有口算,学好口算用起来很方便,省的带工具。 2(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你都学到了哪些口算方法,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老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那就是——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数学活动的经验。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口算歌” 口算歌 要想口算好,算法很重要。 不仅要算对,还要算得巧。 会分析多比较,先估计多思考。 练好本领呱呱叫~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34+39=73 39+22=61 34+40=74 39+20=59 74-1=73 59+2=61 多加几要减几 少加几再加几 设计思路: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们神经的就是:算法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与优化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我感觉教材编写的意图首先是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算法的优化,而优化的过程不是他人强加于己的过程,是在逐层的练习与对比中体悟出来的;不是在一节课内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在计算教学的整个单元中的。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以“羊村摘苹果”这一情境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体验与感悟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口算方法的本质——根据加数的特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从而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从中生成合理、恰当、灵活的口算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合理性、灵活性,达到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数感的教学目的。 复式条形统计图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重于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产生、形成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体会复式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在问题引领下,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数学思考、互动交流、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真真给学生烙下深深的数学印。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坚持,惯于讲理,善于倾听,乐于合作,勤于反思,总结和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99页—100页例1 教育目标: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会分析统计图描述的数据,能根据数据做出预测和判断,并能做出合理性的解释;能依据数据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观察比较、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学习评价、反思总结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图例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经历创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提供资料,引出问题 师:今天,胡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为了更好地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每次考完试,老师总会将大家的成绩记录下来,瞧,这是老师记录的我们班第一小组学生的成绩。 期中:李小云85 张红80 赵正90 王明70 期末:赵正80 王明75 张红95 李小云85 2(整理数据,体会意义。 师:谁能将这些数据整理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第一小组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统计表 类别 成 绩 姓 张红 赵正 李云 王明 名 期中 期末 生:(整理,表达,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成将数据填在表格中。) 师:比较整理前后的数据,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表中的数据比整理前更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人成绩的多少。, 师:小结:把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在统计表中,就能更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评析:让学生参与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和感悟用统计表描述数据能更加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多少~突显出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自然地过渡到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衔接自如流畅。] 3(描述数据,引发探究。 师:其实,这些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描述,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形象、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设计条形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呢, 生:(学生独立思考,设计自己的。) 师: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案好吗? 生:用两幅条形统计图统来描述。 师:能具体说一说怎样用两幅条形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生:把期中成绩画在一幅统计图中,把期末成绩画在另一幅统计图中。 师:(出示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是这样的方案吗, 生:是。 (1)分析方案,生成问题。 师:仔细观察,你能从这两幅条形统计图中发现哪些同学的成绩进步了,哪些同学的成绩退步了吗, 生:(仔细观察,并发现)张红的成绩进步了、赵正的成绩退步了、李小云的成绩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王明的成绩进步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纸条上的数据知道的。 师:看直条上的数据,的确可以比较出成绩的进步和退步。如果不看数据,只看直条你能知道谁的成绩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吗, 生:期末的直条比期中高,就知道是进步了,低了就是退步了。 师:不论比直条,还是比数据都能比较出某个同学的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你觉得比什么更直观形象。 生:比直条。 师:刚才同学们比较一个同学的成绩时,无论是比数据还是比直条的,老师发现都是先看看左边的期中、再看看右边的期末。再比较一个同学的成绩,还是得左看看、右看看,总是这样左看看、右看看,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很麻烦、太累„„ 师:你们也有同样的感觉吗, 生:有。 [评析:通过对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分析与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在两幅图中比较两种数据的不便~自然生成了探究的问题~从而产生改进方案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2)改进方案,体会优点。 师:看来,我们用两幅条形统计图来描述两种数据,比较这些同学的成绩确实不太方便。有没有同学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再不用左看看,又看看,一眼就能看出谁的成绩进步了,谁的成绩退步了, 生:(思考,个别同学举手,) 师:抽象的想这个问题是有点困难,我们再仔细观察上面的两幅统计图,找找他们的相同之处和区别,分析造成比较不便的原因,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师:相同之处有哪些, 生:描述的都是成绩,刻度相同,姓名相同。 师:区别在那里, 生:标题不同,直条表示的成绩不同。 师:能具体说一说直条分别表示的是怎样的成绩。 生:第一幅表示的是期中成绩,第二幅表示的是期末成绩。 师:你知道造成两次成绩比较不便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表示两次成绩的直条距离较远,比较起来就不方便。 师:有可能改进吗,想想办法。有办法了就举手。 生:(多数学生举手,叫一位同学发表。)用一幅条形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师:你能具体说说怎样把这些数据描述在一幅统计图中吗, 生:把期中、期末的两个直条画一起,先画期中成绩的直条、紧挨着画出他的期末成绩的直条。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生:(多数表示明白,有的还显得茫然。) 师:为了直观形象地看到他的想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描述这些同学成绩的直条和图纸,试着摆出它的想法。 生:(尝试在图纸上摆描述学生两次成绩直条。) 师:老师在电脑里也准备了与大家一样的材料,(出示坐标图纸)直条就在上面的图里,想把它放在哪里,就用鼠标把它拖到哪里。谁来展示一下他的想法。 生:(在电脑上操作,拖动直条,初步形成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摆的和他一样吗, 生:(表示认同)。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一眼就看出谁的成绩进步了,谁的成绩退步了吗, 生:(观察、很快发现)张红的成绩进步了、赵正的成绩退步了、李小云的成绩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王明的成绩进步了。 师:再不用左看看,又看看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吧~ 师:这种设计真有创意~爱思考,会创造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 小结:(指图)看来同一事物的两种数据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一幅统计图里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在画图上变得简单,而且比较起来更加方便。 [评析:在改进方案的问题引领下~诱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时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摆直条、电脑展示想法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可以用一幅统计图来描述同一事物的两种数据的过程。引领学生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加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 3、探索图例,体会价值。 师:现在这幅统计图里出现了两种数据,你知道哪个直条代表期中成绩,哪个直条代表期末成绩吗, 生:左边的直条代表期中成绩,右边的直条代表期末成绩。 师:你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师:大家都参与了创造方案的过程,如果别的小朋友没有参与这个过程,又不用我们解释,他们能看懂那个直条表示的是期中成绩,哪个表示的是期末成绩吗, 生:(摇头) 师:想一想:不用解释,又能让别人看懂哪种直条表示的是期中成绩,哪种直条表示的是期末成绩,你有办法来区分吗,试着把你的想法在图纸上画出来。 生:(尝试在图纸里画直条,教师巡视指导。) 师:多数同学画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欣赏一下好吗, 生1:(直条用一种颜色,上面标着“期中”“期末”) 生2:( 直条用两种不同的颜色) 生3:(直条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直条上标着“期中”“期末”) 生4:(直条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旁边画有图例。) „„ 作品1(直条用一种颜色,上面标着“期中”“期末”) 师: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你们来评价一下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1:标上字我们就能看明白哪个直条代表期中成绩,哪个直条代表期末成绩。 生2:虽然标上字能够区分清楚,但标上这么多字,显得有点乱。 师:看来,用标字的方法虽然能够区分清楚,但却影响了统计图的美观。 生3:我觉得用颜色区分更好。 师:许多同学想到了用颜色区分,一起来看一看。 作品2(直条用两种不同的颜色。) 师:这位同学想到的方法怎么样, 生1: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就能明确地告诉我们,统计图中是有两种数据。 生2:用两种颜色区分,比标字美观一些。 师:这位同学可真不简单,居然想到了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生3:用两种颜色虽然比标字美观一些,但别人也不知道到底哪种颜色代表 期中,哪种颜色代表期末呀, 师:是呀~别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代表期中,哪种颜色代表期末呀,看来, 我们只用颜色来区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作进一步修改。 生:可以只在第一组直条上标字。 师:有的同学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作品3(直条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第一组直条上标着“期中”“期末”)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呢, 生1:一下就看明白了。 生2:比前两种方法都好。 生3:直条上写字还会影响美观。 师:是呀~直条上又写数,又写字,确实有点不美观,谁能解决这个难题。 生:(思考,没有人举手) 师:经过大家一次次地修改,我们的设计方案越来越完善,已经非常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演示图例的形成过程) 师:这种想法,你们认为怎么样, 生:既能看明白,又美观。 师:这叫图例,它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呢~你知道图例有什么作用吗, 生:图例告诉了我们哪种直条代表期中成绩,哪种直条代表期末成绩。 师:看来小小的图例,作用还真不小呢~把你的作品修改,完善一下好吗, 生:(修改、完善自己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展示学生修改完善后的作品,关注加标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你们的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下,我们共同绘制成了一幅完整的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评析:在“怎样区分期中、期末成绩,”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产生了再次创作的欲望~通过自主绘制、展示交流、评价、修改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互相启智~深刻体验到了图例意义和作用。要求学生不用解释还能让别人看明白~渗透了数学交流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对直条上标字区分和图例区别两种数据~渗透了数学图形美的教育。随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逐步完善~为发现信息、解读信息、分析数据提供了直观资源。] 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把握特征,体会优势 师: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发现, 生:出现了两个直条、出现了图例。(师:板书。) 师:观察这张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生1:赵正的期中成绩最高、张红的期末成绩最高,王明的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都是最低的。 生2:我能发现张红的成绩进步了,赵正的成绩退步了,李小云的成绩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王明的成绩进步了。 生3:我还发现了张红的成绩进步幅度最大。 „„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不仅能发现某种数据的信息,还能联系两种数据,通过对比发现一些信息。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这是学好统计知识的重要品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板书: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师:根据大家发现的这些信息,你能不能预测一下这几位同学下次考试的成绩会怎样,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生1:我觉得下次考试张红会退步,因为这次考试她的成绩很好,她就会骄傲,所以下次考试她就会退步。 生2:我预测赵正下次考试会进步,因为这次他退步了,肯定会加倍努力,所以下次考试他会进步。 „„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发现信息,还能根据信息做出大胆的预测,并作出合理的解释。这种素养会帮你把数学知识学的更好。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生:成绩进步的同学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成绩退步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加倍努力,下次一定能进步。 师:真是一个善于鼓励、严格要求的好老师。 „„ [评析: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体会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感悟到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预测~合理解释~提出建议~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强化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出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缺少了什么, 生:缺少了图例。 师:粗心的统计员忘记加图例了,请大家根据提示补充图例,并说说理由。 (提示:甲地区绿化搞得好,乙地区的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 生:蓝色代表甲地区,红色代表乙地区,因为甲地区绿化搞得好,所以降水量就多,而乙地区的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所以降水量就少。 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 师: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甲地区哪年降水量最多,哪年最少, (2)乙地区哪年降水量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甲、乙两地区的降水量差距最大, 生:(自由回答) 师:针对甲、乙地区绿化情况,请你提一些建议。 生:甲地区要继续保持绿化,乙地区的人们要多植一些树,禁止乱砍、乱伐„„ 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爱护花草树木,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评析: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并结合素材有机地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教~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把数据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评析:让学生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写数学日记~既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增强了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体现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良苦用心]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期中 期末 直条 图例 形象直观 便于比较 总评析: 胡美莲老师教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细细品味,耐人寻味。开放的设计,流畅的教学,和谐的氛围,充分的互动,真实的生成,有效的调控,处处体现着新的课程理念,对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变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本节课,胡老师既关注了学生有关统计知识的获得,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机,让学生设计描述两种数据的方案,探索图例,分析数据,进行预测并作出解释,发表建议,实践应用。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创新和应用意识,感悟到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发展了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善于倾听、用心思考、积极合作,敢于坚持,遵守规则,勤于反思等多方面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抓住核心教学资源,凸显了统计教学的数学本质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根据现实需要,不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复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展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创作过程,通过观察 比较揭示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作用。抓住识图,发现息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出预测,进行解释,发表建议,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凸显了统计知识教学的本质。 3、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 教师把教材中的先让学生完成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再合成一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只画直条的操作活动改为现在的教学流程,为学生留有了较大的探究空间。学生变被动的按要求操作为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设计方案,改进方案,探索图例。亲身经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形成的创作过程,体验到了合并直条和图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体验到成就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样的效果是走教材不可能实现的。真可谓“一变多得”。 、注重积极的数学体验,给学生留下深深的数学烙印。 4 教学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如:通过对描述两种数据的直条合并在一副图中和分别画在两幅图中;有图例和没图例;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等进行积极地对比体验,使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以及意义和价值,图例的意义和作用印象更加深刻,在体验中学生“求真讲理”,“遵守规则”,“坚持自信”,“总结反思”多种数学品质得以培养。这些数学印都深深的烙在了学生的心上。 5、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体现了师生的民主与平等。 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语气,循循善诱的引导,平等民主的对话,语重心长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畏,乐学,愿思,敢说,使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感悟,经验让学生总结,使学生真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6、教师心中装有目标,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细品胡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的子目标十分明确。在具体处理上细致,扎实,让学生充分互动,达成共识,使教学目标真真落在实处。面对学生的不同生成,不急,不牵,积极应对,提供材料,组织体验,“不达目标,绝不收兵”。步步走实了每一个脚印,脚印的链接就是整节课教学的目标轨迹,这条轨迹是清晰可见,真实有效的。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纠正进位叠加可能发生的错误,正确掌握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 温故互查 、听算 1 7×8+8, 4×6+9, 5×7+9, 3×6+8, 3×9+5, 5×9+8, 7×6+9, 9×4+7, 2×9+5, 4×7+8, 2、笔算,并说说乘的顺序 16×3, 218×5,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观看育英小学的运动会。你看这就是他们的开幕式,(出示教材第78页“做一做”四幅图)大家都组成了一个个方阵以自己的形式走过主席台,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并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128×4”等于多少,(学生交流) 4、究竟谁做得是正确的,等我们研究完了这节课答案就揭晓了。 5、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乘法,大家在这节课中要明白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教材第78页的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探索算法 A、学生根据设问导读独立学习并交流。 设问导读: ? “求一共有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 ?你能估算出结果吗, ?你是怎样笔算的,请完整的说出笔算的顺序。 ?笔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教学策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a. 交流估算方法及结果,确定积的范围。 b. 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一下几种情况) ,, ,, × , × , -------- ------- ,,, ,,,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 B、让学生明白整个计算过程:用,乘,得,,,向十位进,个位写,,用,与,乘得,,,加上个位数,得,,,在百位写,,十位写,,积为,,,。 讲解: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四)巩固深化 1、列竖式计算 37×9, 64×6, 36×5, 79×8, 2、停车场停着8排汽车,每排75辆,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辆汽车, 3、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4、归纳、总结计算你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是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 “0”。 (五)小结、回顾 请同学们再来看看在上课一开始你“128×4”算对了吗, 如果错了,你找出原因来了吗,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数方格计算圆面积的实验表格,分成十六等份的塑料圆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教师拿出一个圆)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和圆的周长,关于圆,你还想研究什么, 2、揭示课题: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是圆的面积,(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奔课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什么是圆的面积,既教学了圆的面积意义,又直观地体验了圆的面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课件先出示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请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如果半径是r,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板书:正方形的边长 = 圆的半径r 正方形的面积 = r2 2、猜想: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你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7 ?谈话:刚才我们猜想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下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研究。 ?课件出示例7第一幅图表,请同学们按照图表的要求数一数,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再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 ?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圆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而一个圆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找两个圆用同样的方法验证。课件出示例7的第二幅图表,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计算可以用计算机) ?小组汇报交流 ?谈话:通过猜想、验证,我们都认为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我们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r,正方形的面积等于r2,那么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S = r2 ×3倍多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新教材中增加的,首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一个正方形,以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让学生仔细观察正方形和圆的关系后大胆猜想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多少倍,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数方格”初步验证猜想,为进一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作准备,获得的结论与例8推导出来的公式互相印证,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合理性,加深对有关圆形转化方法的体会。 4、教学例8: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究竟圆的面积是圆半径平方的多少倍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课件出示例8,出示把一个圆等分成16份、32份的两个圆片,你能不能把它们剪拼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呢, ?小组合作操作后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 提问:哪个接近长方形?为什么? ?想象:如果平均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 ?引导推导圆面积公式。 ?提问: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 的 面 积 = πr × r =πr2 S =πr2 ?联系猜想,回顾反思。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数方格初步发现了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现在通过剪拼推导出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 [设计意图] 在例7初步验证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学例8, 学生产生了急需知道结论的欲望,于是安排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多次剪拼,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想像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有机渗透极限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感受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合理性。接下来利用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关系让学生发现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也验 证了课始的猜想。充分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过渡: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与圆面积有关的问题。 2、教学例9。 ?课件出示例9,学生默读题,想象这个自动旋转喷水器旋转一周喷灌的形状,提问:求它旋转一周后喷灌的面积就是求什么的面积,喷水器的最远喷水距离大约是5米就是指什么, ?学生试做。 ?集体订正(实物投影学生练习)。 3、小结: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2题,已知圆的直径你是怎样求圆的面积的, ?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融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之中,求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的喷灌面积就是求半径是5米的圆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是有作用的。并通过练习,体会到要计算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圆的半径,从而提高了计算的技能,发展了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动手操作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来验证猜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猜想,勇于探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再次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并鼓励学生应用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反思: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一、以旧引新,渗透“转化”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原先的教材是直接让学生操作把圆平均分成16份,用转化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这样学生固然也能掌握圆的面积, 但对知识的推导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新教材。让学生先根据旧知概括出求面积的两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数方格能不能求出圆的面积。在发现数方格的方法很难求出圆的面积后,让学生根据方格图大胆地猜想出圆面积的范围。之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获得用转化法可能求出圆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操作、探究得出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过程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价值。 二(自主探究,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新。课堂的生命活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通过对比复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怎样推导。学生猜测后,再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将其中一个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平行 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动手剪拼好后,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如果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极限”思想渗透的最好体验。再对比圆形和这个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剪、拼图形和原图形的对比,将圆与拼成图形有关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课本中的例题,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三个层次,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第一,基础练习巩固计算公式的运用,强调规范的书写格式。第二,提高练习收集了身边的实际内容,融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之中,求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的喷灌面积就是求半径是5米的圆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是有作用的。第三,综合练习既联系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已知圆周长,先求半径,再求圆的面积),又锻炼了学生的综 合运用能力。在每一道练习题的设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教师注 重了每个练习的指导侧重点。
/
本文档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