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肾病综合征(4)

2017-09-20 6页 doc 3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肾病综合征(4)肾 病 综 合 征 【定义】 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基本特征是大量蛋白尿。目前我国的定义为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高脂血症[1]。本病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2]。 【诊断标准】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重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其中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为本病的诊断标准[3]。 【辩证分型】 该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肾阳虚、三焦通利失常,不能正常输布水液,以致水溢肌肤,发为水肿。病位主要在脾...
肾病综合征(4)
肾 病 综 合 征 【定义】 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病的基本特征是大量蛋白尿。目前我国的定义为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高脂血症[1]。本病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2]。 【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重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其中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为本病的诊断标准[3]。 【辩证分型】 该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肾阳虚、三焦通利失常,不能正常输布水液,以致水溢肌肤,发为水肿。病位主要在脾、肾,涉及肺与三焦,病性属本虚为主、兼夹邪实。 (一) 风水泛滥证 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浮肿,来势迅速,可有恶寒、发热、肢体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 水湿浸渍证 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 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三) 湿热壅盛证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象沉数或濡数。 (四) 脾肾阳虚证 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或伴胸水、腹水。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酸隐痛,纳呆便溏,尿量减少;舌白腻,厚薄不一;脉沉细。 (五) 肝肾阴虚证 面色潮红,烦热失眠,腰腿酸软,口干,咽燥,或夜寐盗汗;舌红,苔薄、厚、腻不一;脉弦数、滑数、细数不一。 (六) 气阴两虚证 腰酸隐痛,不耐疲劳,劳则神倦,乏力,胃纳两便基本正常;舌正红或偏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疗】 (一) 治疗 1、 正对发病机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2、 治疗并发症,如水肿、血栓形成、高脂血症、感染等。 (二) 辩证施治 1.辩证论治:该病的主要治法在水肿期是开宣肺气、健脾温肾、通阳利水。肿退后改为补益脾肾,调和阴阳。 (1)风水泛滥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苓散出入。 麻黄6g  生石膏30g  白术15g  甘草6g  红枣12g  茯苓皮30g  泽泻15g  猪苓15g  桂枝6g 中成药:五苓胶囊或肾炎消肿片,4片/次,每日3次。 (2)水湿浸渍证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桑白皮15g  陈皮6 g  大腹皮15 g  茯苓皮30 g  生姜皮10 g  白术15 g  苍 术15 g  厚 朴10g  猪 苓15 g    泽 泻15 g    肉 桂3 g  中成药:五苓胶囊或肾炎消肿片,4片/次,每日3次。 (3)湿热壅盛证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 羌活10 g  秦艽10 g  大腹皮15 g  茯苓皮30 g  生姜皮5 g  泽 泻15 g      炒椒目10 g  赤小豆30 g  制商陆6 g  槟榔10 g 中成药:肾复康胶囊,4粒/次,每日3次。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熟地黄10 g  萸肉10 g  山药30 g  茯苓12 g  泽泻10 g  制附子先煎10 g  桂枝10 g  牛膝12 g  车前子包15 g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8粒/次,每日3次。 (5)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益阴和阳。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10 g 黄柏10g  生地黄15g  萸肉10 g  山药30 g  茯苓12 g 丹皮10 g  泽泻10 g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8粒/次,每日3次。 (6)气阴两虚证 治法:气阴双补。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党参12 g  黄芪30 g  麦冬12 g  生地黄15 g  萸肉10 g  山药30 g  茯苓12 g  丹皮10 g  泽泻10 g 2.其他治法 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轻症标准兼治,加野菊花15g  苍耳子10g板蓝根15g。重症急则治其标,银翘散或桑菊饮主之。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加制军6~10g  车前草30g  六月雪30g 等泄浊解毒之品。 (三)西医治疗 1.一般处理:休息、减少活动,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限盐。 2.水肿的治疗 (1)低分子右旋糖酐:有较好的扩容利尿作用,但有致肾功能受损可能,只宜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七天。 (2)白蛋白:可提高血容量、增强利尿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增加肾脏负担,降低激素的敏感性。限用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顽固性水肿而利尿效果不显著者。 (3)利尿剂:以襻利尿剂为首选,口服效果不佳时可改用静脉注射,使用时注意使用电解质的监测。 (4)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水肿,可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缓慢清除过多液体。 3.抗凝治疗:血浆白蛋白﹤20g/L并使用激素时需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法安明、速碧林)1支,皮下注射,每日1~2次,4~8周为1个疗程.也可用潘生丁100mg,tid,或用阿司匹林40~80mg,qd。 4.降脂治疗:他汀药物为首选,注意监测肝功能及血肌酸激酶(CK)。 5.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 (1)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强龙等):原则是开始用量足、大剂量诱导时间长、减药速度慢。微小病变型:强的松成人1mg/(kg.d),维持8~12周周逐渐减药,每2~3周减少原用量的5%~10%,减至每日10~15mg时可改为隔日顿服,最小有效量应维持6~12个月。轻度系膜增生不伴有局灶硬化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方案与微小病变型相似,疗程可延长,对激素无效、抵抗或仅部分缓解者应加用细胞毒药物。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激素的用药方法与微小病变型相同,但多数患者反应欠佳,需延长疗程或配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A(CsA)、骁悉(MMF)等。膜性肾病:病程>6月、尿蛋白定量>5g/d者可选用激素或与环磷酰胺(CTX)、CsA、MMF等联合使用。膜增生性肾炎:激素疗效差,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配合激素和(或)细胞毒类药物可能部分有效。 (2)细胞毒药物:单独使用治疗NS疗效不及激素,适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与激素合用有辅助作用。可用CTX冲击治疗,每次0.8~1.0g,每月1次,6~8g为一个疗程。每次用药前均需查血常规、肝功能,静脉冲击时需水化。也可选用氮芥、硫唑嘌呤、雷公藤多甙等,但需注意和避免其不良反应。 【诊疗策略选择】 (一)诊疗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难,同时具备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d)这两条即可明确诊断。怀疑患者为肾病综合征时,应首先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蛋白测定。在选择治疗方案前首先应排除各种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狼疮性肾炎、肿瘤、药物级感染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明确的成人患者,在治疗前应先行肾组织活检术,然后根据病理类型有区别地选择治疗方案。若无肾活检条件,可先予激素正规治疗8周,无效时在行肾活检。 肾病综合征浮肿未退时中医诊为水肿,肿退后根据病情从腰痛、虚劳等论治(图1-22) 大量蛋白尿(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 ↓                              ↓                            ↓                         肾病综合征 ↓ ↓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                             ↓            ↓                                    血糖升高,  皮疹、关节痛、 糖尿病史    光过敏等                             ↓            ↓                         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肾淀粉样变      肿瘤等 ↓                                                        ↓ 成人患者先行肾组织活检术                若无肾活检条件,可先予激素正规治疗8周     ↓                                                      ↓ 根据病理类型有区别地选择治疗方案                    无效时在行肾活检                         图1-22  肾病综合征诊疗流程图 (二)辩证要点 水肿的临床辩证多以阴阳为纲。若起病急,头面先肿,腰以上肿为甚,肤色光亮,按之凹陷易起,辩为阳水。起病缓慢,下肢先肿,腰以下肿为甚,肤色晦黯,按之凹陷不起,辩为阴水。同时还要注意阴阳、寒热、标本、虚实之间的转化。 (三)用药特点 本病的疗程中证型变化规律可概括为阳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4个阶段。中医治疗必须根据证型变化及时改变治法、方药,达到提高疗效、减轻激素副作用、减少反跳的目的。 1.水肿期:此期以水肿为主证,激素尚未使用或刚开始使用。 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中药治疗分治疗、治本与标本同治三法。治标即利水消肿,常用宣肺利水、通阳利水等法,方用越婢、五苓、五皮等。标准兼治适用于重度水肿,证见水湿壅盛、肿胀不消、两便不利等,病机为证虚邪实,以实为主,方用实脾饮。治本即温肾补虚,通常可用温阳化气法,以济生肾气丸为主方。 2、无水肿期:此期水肿已消退,激素已起效或部分起效。 (1)温补脾肾法:适用于水肿消退之后、阳气未复,证件畏寒肢冷、腰酸乏力、舌淡脉沉细。常用方剂为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此类温阳之剂能增强激素疗效。 (2)滋养肾阴法:患者长期服用足量激素后出现阴虚火旺之证,如面红口干、手足心热、头晕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滑数等。此时应改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滋补肾阴,以减少和拮抗激素副作用。 (3)益气养阴法:患者激素剂量减少至维持量时多见乏力腰酸,易患感冒而使病情反复。治宜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方用玉屏风散合参芪地黄汤、左归饮等出入,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跳。 (四)治疗特色 在治疗肾病中,凡中医认为夹有热邪引起的各种症候与西医的感染性疾病相近似,这是影响疗效或加重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及时治疗。部分激素抵抗型患者在激素减量的同时,辩证运用清热解毒、清热散风、清热利湿方药可以获救。有少数表现为脾肾阳虚而伴有咽痛、鼻塞涕黄者,在温补的同时加用清肺、利咽、宣窍药物也可提高疗效。临床上除具有面色晦暗,肌肤甲错,或局部持续疼痛、刺痛,或久病历治不愈,或反复出血,或脉涩,舌有瘀斑者以外,凡纤维蛋白原增高、肾功能损害者也可作为瘀证处理,按照病情轻重采用养血活血药如当归、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地龙、地鳖虫,活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活血软坚药如山楂、莪术、山陵,以提高疗效。 (五) 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水肿初期应低盐饮食,肿退后可逐渐恢复普通饮食。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大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故应注意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慎用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磺胺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忌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或中成药。 【疗效评判】 1.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治疗后连续3次尿蛋白检查阴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小于0.1g,高倍镜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血清白蛋白恢复到35 g /L以上,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基本正常,肾功能正常。 2.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连续3次尿蛋白检查减少1~2个“+”号以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1~0.5 g之间,血清白蛋白在30~35 g /L之间,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3.有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5~2g之间,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肾功能有所改善。 4.无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肾功能无好转。
/
本文档为【肾病综合征(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