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心包腔穿刺术

2017-12-09 18页 doc 143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心包腔穿刺术心包腔穿刺术 医学、检查 心包腔穿刺术(pericardocentesis)常用于判定积液的性质与病原;有心包填塞时,穿刺抽液以减轻症状; 化脓性心包炎时,穿刺排脓、注药。 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心包腔穿刺术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充分理解与合作,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3.嘱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服地西泮(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 4.行肢导联心电监护。 5.用物准备 无菌心包腔穿刺包、无菌橡...
心包腔穿刺术
心包腔穿刺术 医学、检查 心包腔穿刺术(pericardocentesis)常用于判定积液的性质与病原;有心包填塞时,穿刺抽液以减轻症状; 化脓性心包炎时,穿刺排脓、注药。 1.仪端庄,衣帽整齐。 2.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病人或家属解释心包腔穿刺术的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充分理解与合作,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在手术同意上签字。 3.嘱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服地西泮(安定)10mg或可待因0.03g。 4.行肢导联心电监护。 5.用物准备 无菌心包腔穿刺包、无菌橡皮手套、无菌纱布和胶布、消毒棉签、2%利多卡因注射液或1% 普鲁卡因(需做皮试)、2%碘酒或碘伏、75%乙醇、治疗盘、龙胆紫、无菌收集瓶等。 1.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手术巾盖住面部,仔细叩出心浊音界,选好穿刺点。常用心尖部穿刺点,据 膈位置高低而定,一般在左侧第5肋间或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2.0 cm左右;也可在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进针。 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及助手均戴无菌手套、铺洞巾。自皮肤至心包壁层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3.术者持针穿刺,助手以血管钳夹待与其连接之导液橡皮管。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 方向缓慢刺入;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体与腹壁成30一40度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刺入心包腔后下部。 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已穿过心包壁层,同时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稍退针,以免划伤心脏。助 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体固定深度,术者将注射器接于橡皮管上,尔后放松橡皮管上止血钳,缓慢抽吸, 记取液量,留标本送检。 1.严格掌握适应证。因此术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并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与穿刺部位,选液平段最大、距体表最近点做为穿刺部位, 或在超声显像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更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术前半小时可服安定10 mg 与可待因0.03 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原性休克。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一200 ml,以后再抽渐增到300一500 ml。抽液速度要快,过快、过多,使大量血回心可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出现。 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医学 1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安定)lO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有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 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lOO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 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lOO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损伤腹腔脏器。 2 1.血胸:可能因穿刺部位不正确,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有时原因不明。处理:?如抽胸水过程中发现胸膜腔出血,应停止抽胸水。?向病侧卧。?观察病员脉搏、血压、每小时1—2次,如4小时后无变化,即可延长观察时间。?以后仍可继续抽胸水。 2.气胸:系针头后皮管末夹紧,漏入空气或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处理:按气胸多少加以处理。由于皮管 未夹紧而漏入之空气,尽量争取抽出,因穿破脏层胸膜所致者,按自发性气胸处理。 3.穿刺口出血:用消毒纱布按压及胶布固定即可。 3 穿刺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确定。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 皮肤上做标记。 4 1.体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举起患侧上臂 2.穿刺部位 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7~9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 3检查穿刺针是否通畅,与穿刺针连结的乳胶管先用血管钳夹住,准备穿刺。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将注射器接上,松开血 管钳,抽吸胸液,助手协助用血管钳固定穿刺针,并配合松开或夹紧乳胶管。 穿刺时应注意: 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7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 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3.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4.抽液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必要时复查胸透,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阑尾切除术是最为普通、常行的手术之一,但有时很 困难,因此,对每一例手术均须认真对待。 ?提出盲肠和阑尾 ?结扎阑尾系膜 ?切断系膜 ?近端加缝扎 ?保护阑尾和盲肠后,作浆肌层荷包缝合 ?结扎阑尾根部 ?切断阑尾 ?残端消毒处理 ?包埋残端 ?覆盖系膜 ?检查后关闭腹腔 图1 阑尾切除术 图2 分离粘连,提出阑尾 [适应证] 1.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2.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 3.复发性阑尾炎。 4.慢性阑尾炎。 ?切开盲肠外后腹膜 5.蛔虫性阑尾炎。 6.老年、小儿、妊娠期阑尾炎。 7.阑尾脓肿。 8.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9.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结扎阑尾根部 [术前准备] 1.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特别是老年、小儿阑尾炎 病人,应补充液体,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2.有腹胀的行胃肠减压。 3.感染较重的病人,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4.对妊娠期阑尾炎适当使用镇静剂和黄体酮等 ?分段钳夹、切断阑尾系膜 安胎药物。 图3 盲肠后阑尾逆行切除术 5.阑尾炎并发穿孔者,术前不能灌肠。 [麻醉] 以腰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为佳,也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若行局麻,为获得较好效果,应注意 以下三点:?将腹壁肌层内的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进行阻滞;?切开腹膜 前、后应将切口两旁的腹膜浸润;?进入腹腔后,封闭阑尾系膜。如阑尾系膜过短并有高度 炎症水肿,不便封闭时,可行回盲部系膜封闭以增强麻醉效果。小儿病虽应用全身麻醉。 [手术步骤] 1.体位 仰卧位。 2.切口 需视病情而选择,常用的切口有: ?右下腹斜切口(mc burney):此切口肌肉交叉,愈合较牢固,不易形成切口疝;且距阑 尾较近,便于寻找。切口一般长5~7cm。对诊断有把握的病人多采用此切口。 ?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此切口便于延长扩大切口和显露阑尾。年龄较大,诊断不肯定,或 估计粘连较重不易操作时,常用此切口。但一旦感染后易形成切口疝。 ?妊娠期的切口:因阑尾在妊娠期随子宫逐渐增大而向上外侧偏移,故切口也需相应向上外 偏移。 3.寻找阑尾 切开腹膜后,若有渗出物或脓液溢出时,需立即吸除。用拉钩将切口向两侧牵 开,寻找阑尾,首先要找到盲肠。盲肠的色泽较小肠的灰白,前面有结肠带,两侧有脂肪垂。 寻到盲肠后,用手指垫纱布捏住肠壁,将盲肠提出,顺结肠带可找到阑尾[图1 ?]。有时需将其前方的小肠或大网膜推开,方能找到盲肠和阑尾。 若阑尾周围无粘连,可用手指将阑尾尖端拨至切口处。不论炎性改变轻重,均不能用止血钳 或组织钳钳夹阑尾本身,以防感染扩散;可用特制阑尾钳钳住,或用止血钳夹住阑尾尖端的 系膜提出。此时病员由于系膜的牵引,常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可在阑尾系膜上用1%普鲁卡因封闭。 4.处理系膜 切除阑尾的操作应尽量在腹壁外进行;如有困难而需在腹腔内施行时,则应用 纱布垫妥善保护好腹壁各层,以防污染。切除阑尾前,需将阑尾系膜及其中的阑尾动脉结扎 并切除。如系膜较薄,炎症不重,解剖关系清晰时,可用止血钳在系膜根部阑尾动脉旁无血 管处穿一孔,拉过两根4号丝线[图1 ?],在上下相距0.5cm左右处各扎一道后切断系膜[图1 ?]。近端再结扎或缝扎一道[图1 ?]。也可直接并排夹两把止血钳后切断,然后再作结 扎加缝扎。 若阑尾系膜的急性炎症较重,呈明显缩短或水肿者,宜采用分次钳夹、切断法以弯止血钳逐 步钳夹切断阑尾系膜直达阑尾的根部,然后用4号丝线贯穿缝合结扎系膜。约半数病人的阑 尾根部系膜一条来自盲肠后动脉的阑尾副动脉,应注意予以结扎。 5.保护阑尾及盲肠 用一块小的干纱布包缠阑尾,并用阑尾钳或组织钳夹牢,再用盐水纱布 围在阑尾根部的盲肠周围,防止术中污染。 6.荷包缝合 提起阑尾,围绕阑尾根部在距阑尾根部0.5~0.8cm处的盲肠壁上(根部粗者 距离应较大),作一荷包缝合,暂不收紧。注意每针均应深及肌层,但勿穿入肠腔内[图1 ?]。 7.结扎阑尾根部 用一把直止血钳在距阑尾根部0.5cm处压榨一下(用后弃去此污染的直 钳),防止结扎时缝线滑脱。随即用4号丝线在压痕处结扎,用止血钳靠阑尾夹住结扎线, 贴钳剪去线头。再用直止血钳在结扎线远端0.4cm处夹紧阑尾[图1 ?]。 8.切断阑尾 在刀刃上涂纯石炭酸后,刀刃向上,紧贴阑尾根部夹紧的直止血钳下面,切断 阑尾,将刀及阑尾一并弃去[图1 ?]。 9.阑尾残端处理 用3把尖端夹有小棉球的直止血钳将棉球分别蘸上纯石炭酸(或5%碘酊)、75%酒精和生理盐水,依次在阑尾残端粘膜面涂擦,然后弃去保护盲肠的盐水纱布[图1 ?]。 10.包埋阑尾残端 助手用左手持无齿镊提起荷包缝线线头对侧的盲肠壁,右手持夹住线结 的止血钳,将阑尾残端推进盲肠腔内,同时术者上提并收紧荷包缝线,使残端埋入荷包口, 结扎后剪断线头[图1 ?]。 1.覆盖系膜 加固缝合:用1-0号丝线,在荷包缝线外周0.3cm处,再作浆肌层8字缝合, 并将阑尾系膜残端或脂肪垂结肠固定,使局部表面光滑,防止术后粘连[图1 ?]。 12.关腹 关腹前应以卵圆钳夹一块小纱布团,伸入腹腔,在盲肠周围检查有无渗液、脓液, 有无结扎点出血,如有应加以处理,再缝合腹壁各层[图1 ?]。 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感染及污染较重的,有渗液或脓液时;阑尾残 留处理不满意,有可能发生残端裂开时;腹膜后软组织在操作中被污染时;阑尾周围脓肿切 开后,均须引流腹腔。最常用的香烟引流,置于右侧髂窝或盆腔内,在切口外侧另戳小切口 引出。术后2~3日拔除。 切口污染较重的,腹膜外间隙应置香烟引流或胶管引流,腹壁各层只作疏松缝合,以利引流。 [术中注意事项] 1.切口长度成人以5cm~7cm为合适。显露必须充分才能妥善切除阑尾,故切口不宜过小。 切口过小强行牵拉反致损伤更多的肌肉和深层组织,或因显露不佳,造成手术困难。当然, 也不应盲目过大。 2.寻找阑尾遇有困难时,应注意与有大网膜相连的横结肠和系膜较长、脂肪垂基底较狭小的 乙状结肠相区别。然后,沿盲肠端的结肠带向其汇合处寻找,即可找到阑尾。如仍未找到, 可用手探摸盲肠后面,阑尾是否埋于腹膜后。当阑尾有急性炎症与周围粘连,不易寻找时, 可取出拉钩,用右手示指及中指伸入腹腔,沿右侧壁向盲肠方向寻找。找到后逐渐分离粘连, 提出阑尾[图2]。有时阑尾过短,或有时穿孔坏疽后在中间折断,均应注意全部取出,不要 遗漏。 凡遇到意外困难,如紧密炎性粘连,不要勉强切除阑尾,可改用引流及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因为粘连的存在,就足以防止扩散感染。 3.当阑尾位于盲肠后,位置固定不易切除时,可切开盲肠外下方的后腹膜[图3 ?],再用纱布包住盲肠向上翻转,露出阑尾后,作逆行阑尾切除术。另若阑尾较长伴管端粘连固定, 不宜按常规勉强提出末端,改为逆行切除阑尾。先用变止血钳在靠近阑尾根部处穿过其系膜, 带过两根4-0号丝线,双重结扎阑尾根部[图3 ?]。在结扎远端1cm处夹一把弯止血钳,用刀在止血钳与结扎线之间切断。阑尾残端消毒处理后,根据具体情况行荷包缝合包埋或褥 式缝合包埋。再用弯止血钳向阑尾尖端方向分段钳夹、切断阑尾系膜[图3 ?]最后切除阑尾,一一结扎近端阑尾系膜。 4.如遇阑尾与大网膜粘连时,应将粘连的大网膜炎性组织一并切除;如与肠管粘连,应仔细 分离,切勿盲目硬撕;若与髂动、静脉,输尿管,子宫等重要器官粘连时,更应注意仔细操 作,以防血管破裂或脏器穿孔。 5.阑尾切除线应距根部结扎线0.5cm,残端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可能形成残腔脓肿;过短 可因盲肠内张力牵引,使结扎线松脱,漏出粪液,造成腹腔内感染。也有人主张残端不结扎, 只作荷包缝合加8字缝合,以免残端肢肿,又无结扎松脱的危险。 6.阑尾残端用石炭酸消毒时,勿涂到浆膜,以免灼伤浆膜,增加术后粘连。 7.阑尾根部结扎线不宜扎得过松或过紧,过松容易滑脱,过紧则可将阑尾扎断,此两种情况 均可引起遗留阑尾动脉支出血。 8.荷包缝合与阑尾根部距离不宜过远或过近;过近不易埋入残端,过远可形成较大死腔,易 发生残端感染或脓肿。 9.阑尾根部穿孔时,常引起盲肠肠壁炎性改变,明显水肿,不易将阑尾残端埋入荷包缝合线 内。可在残端两侧盲肠壁上作间断褥式缝合3~5针,一一结扎,将残端埋入,必要时再将阑尾系膜覆盖加固。 10.对阑尾蛔虫症,应在阑尾切开前刺激阑尾壁,使蛔虫退出阑尾。如不成功,应在切开阑 尾后将蛔虫推入盲肠内,再扎紧结扎线,处理残端。一般忌将蛔虫经阑尾断端取出,如免污 染腹腔;更不应将蛔虫与阑尾一并结扎。 11.如阑尾位于盲肠后,腹膜外,而且术前已经明确,即可于分开腹横肌之后,小心保护腹 膜囊,勿予切开,而完整地将其向内侧推开,从外侧达到腹膜后间隙阑尾所在部位,并切除 阑尾。此法对已穿孔的腹膜外阑尾炎更加重要,可使腹腔免受污染。腹膜外间隙要彻底引流。 如切开腹膜后才发现阑尾位于腹膜外并已穿孔,此时仍可把腹膜缝合,然后按所述处理。 12.术中如发现阑尾病变与体征不符时,应仔细检查盲肠、回肠、输卵管、卵巢、回肠系膜 淋巴结及腹腔液体,必要时扩大切口,以求确诊后正确处理。 [术后处理] 病情较轻者勿需特殊处理,术后当日即可坐起,次日可进食,5~6日后即可拆线。病情较重者,酌情补液,禁食,半坐位,使用抗生素等。 [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腹膜炎及腹腔脓肿 术后体温不降,腹部压痛,反跳痛不减轻,即应考虑有腹膜炎的存在。 除继续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外,应给大剂量抗生素及中药。 如术后5~6日感染症状仍未控制,即可能发生腹腔内脓肿,最常见于盆腔、右髂窝、膈下 及肠间,一旦确诊,应即引流。 2.切口感染 术后3~4日体温升高,切口胀痛,可能发生切口感染或化脓,检查如腹壁红 肿,压痛明显时,即应拆除1~2针缝线,扩开切口,去除线结,充分引流。个别体弱病人 术后可能发生切口裂开,应重新缝合并加减张缝合。长期不愈的窦道,应手术切除。 3.腹腔内出血 术后1~2日内,病人突然出现苍白,脉快,呼吸急促,出冷汗,个别病人 大量便血,血红蛋白下降,并有腹胀,应认为有腹腔内出血。试验穿刺证实腹内有出血后, 应再次手术,清除积血,寻找出血点,缝扎处理。 4.肠梗阻 多为麻痹性肠梗阻,除作胃肠减压,输液外,还可用中草药治疗,经上述积极处 理较久不愈者,可能系机械性肠梗阻,必要时需再次手术。 5.肠瘘 多为在原切口处发生的外瘘,来自盲肠,阑尾残端,常在术后2周左右自行愈合,仅少数病例需行肠瘘闭合术。 6.腹壁瘘管或窦道 较为常见,发生的原因常见者有:?回盲部病变,如局限性肠炎,结核、 肿瘤、阿米巴性肉芽肿等致阑尾残端愈合不良;?阑尾未完全切除,仍有部分留于腹腔内; ?切口感染,引流不畅,或切口内有线结。慢性瘘管或窦道形成后,需将管道及其周围的疤 痕组织一并切除,清除线结等异物。若管道通腹腔,应事先行瘘管x线造影了解管道走径,作好术前准备。
/
本文档为【心包腔穿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