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以肇庆端州为例

2018-01-31 10页 doc 25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以肇庆端州为例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以肇庆端州为例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 ——以肇庆端州为例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 —— 以肇庆端州为例 钟国庆 历史文化建筑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身份标志之 一 ,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社会,其保护意义得到 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保护理论经历了从建筑本身,地段 一 历史环境,到2005年"西安宣言"提出的"周边环 境保护"过程,但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问 题就是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缺乏历史传统特质,导 致脱离真实性.历史文化建筑园林属于...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以肇庆端州为例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以肇庆端州为例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 ——以肇庆端州为例 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 —— 以肇庆端州为例 钟国庆 历史文化建筑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身份标志之 一 ,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社会,其保护意义得到 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保护理论经历了从建筑本身,地段 一 历史环境,到2005年"西安宣言"提出的"周边环 境保护"过程,但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问 题就是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缺乏历史传统特质,导 致脱离真实性.历史文化建筑园林属于文化环境型园林, 是当今园林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 1,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改变形式 环境格局的改变:如填池挖湖,堆山挖山,道路布 局的改变,建筑布局的变异,此类破坏最严重,一旦改变, 难以或者不可恢复.如有些名人故居的环境,原有 的稻田变成集散广场,田埂变成道路,又在故居旁边设 计圆形或者扇形景观广场,这样的例子相当多,试问: 那位名人原来生活的环境是这样的吗? 风格的改变:现在盲目地套用城市一般性园林设计 手法,而现在流行的手法又常效仿西方园林,追求大气派, 大尺度;追求广场式的亮化;追求整齐,规则形式;使用 现代流行的容易修剪的,色彩艳丽的植物;使用现代材料.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一些在国内或者世界上着名的 文物建筑遗产也存在,如殷墟宫殿主体建筑前面为对称式, 绿篱镶边的草坪,殷商建筑的园林环境是这样的吗?那时 候的园林应该如自然山林般,或许还圈养些动物.如果给 孔子的雕像穿上西装,带上礼帽,不是很滑稽吗? 比例尺度的改变:为了发展旅游,不经过推敲在原 有的建筑附近增加现代大型建筑或大面积的停车场,广 场.如山西浑源悬空寺的山沟沟底硬质化,还铺上大草 坪,设置大停车场,布置大尺度的服务性建筑,将悬空 寺映衬得如同山中的模型,古代能工巧匠独具的匠心, 在周围环境拙劣的规划和建设中丧失殆尽. 文化信息的改变:一切的改变都会丢失文化信息. 例如拆迁遵义会议会址周围大面积的民居,用于计划修 建城市标志性休闲广场,使缺乏历史建筑载体的会址己 成"孤岛"一座.难以想象党的领导人在革命生死存亡 的关头,坐在这样的大花园里开会.另外,有的古村落 作者:肇庆学院生命科学院园林系讲师 有古人上下船的埠头,浣衣的石板,或者村人聚会的树 林,这些负载了当地人生活的文化,但有些新农村建设 把溪河岸建成笔直的水泥岸;树林下地面用光洁的地板 砖铺地,摆上帖瓷砖的圆桌;族人举行礼仪祠堂前空地 变成篮球场,原有的乡土文化丧失殆尽. 当然,必须指出,在一般性城市园林这样设计是可 以接受的,但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保护其原真性, 即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应该尊重历史,富有传统特 质.那么,为什么我国有些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会 失去原真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我国园林目前存在着盲目崇洋的现象(事实上, 仿的只是西方古典园林的碎枝半叶,而西方现代园林以 自然生态为主要风格),设计者忽视园林环境传统特质, 直接套用西方园林形式. (2)以一般性旅游景点的园林形式来设计或者建设. 旅游景点需满足大量游客游览的需要,必须有停车场, 游客集散广场,还必须考虑到旅游区的形象设计.整齐, 开阔,绚丽的色彩,现代的设施似乎更能够满足大众游 客的需要.所以,在当今的很多仿古主题公园,旅游仿 古街区,大草坪,绿篱,整齐的模纹花坛,大面积的停 车场和广场充斥其中,笔者对此无可厚非.但历史文化 建筑也如此对待,则不能苟同. (3)历史文化建筑及其环境受到战争,自然,灾害, 人为破坏,又缺乏文献记录和设计图纸,现在的人容易按 照主观意愿去设计,建设,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必定造 成不伦不类的园林环境,与过去真实的情况大相径庭. 2,肇庆市端州区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l生分析 肇庆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曾 是西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是岭南 文化发祥地之一.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290多处,其 中古端州为自宋以来的府城所在地,其梅庵,古城墙等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阅江楼,崇禧塔,肇庆府学 宫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元魁塔,白沙龙母庙,丽谯楼等. 本研究对几处典型的历史文化建筑:宋城墙,包公 祠,七星崖的水月宫,梅庵和阅江楼的园林进行了测绘, 并对其分析. . J)7 (1)宋城墙北段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代皇佑年间,历经数个朝代近 20次修葺,城墙的总体位置,主要城门和马面的位置, 城墙的砌筑方法与形制等,都基本保留了宋代城墙的原 始形态,是国内现存宋代城墙最完整的范例.但就目前 的绿化建设来看,不足以展示古城墙的真实面貌(图1). ?绿化带狭小,最宽处不足10m,不符合城墙保护中提 出的在城墙风光带外围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城墙风光 带的建设环境控制范围的要求.?园林风格杂乱,从平 面布局来看,为自由式,却大量运用修剪植物和色彩植 物.?景观规划缺少人性化的设施.全长2800多米的 城墙竟然没有提供适合路人休憩乘凉的设施.?景观粗 糙.多用草坪和灌木,没有搭配乔木,植物配置讲究形式, 没有绿树绕城郭效果,花池边缘用瓷砖镶贴不符合传统 文化特征.?环境格局的改变,历史上城墙处有护城河, 河外是自然式田地,现在是城市主干道. I—I段城墙平面躅 l删段城墙平面圈' 图1宋城墙北段平面图 (2)七星岩水月宫 水月宫,始建于明朝,原为观音堂,后多次受到破坏, 现在的水月宫是在1957年重建的.总体布局形式为中 国传统建筑庭院式的布局,大小庭院互相渗透,主体建 筑庭院面积最大,三面游廊围合,正中轴线端点为入口 大门(图2).但园林形式与传统氛围不相配,圆弧形和 直线组合的绿地块明显具有西方庭院的特征.纵观我国 传统庭院园林,主庭院青砖铺地,浓荫绿树,配以桌凳, 像佛山梁园群星草堂,还配以石庭,水庭,次庭院则点 缀几株花木.当然我国传统主庭院也有的通过十字道路 划分绿块,大树则自然式种植在绿块中,十字型道路主 要用来连接庭院各个建筑入口,同西方柱廊庭院中的绿 篱环绕的十字形庭院,中央配以喷水池的形式是不一样 的.植物品种选择不当造成缺失传统特质.岭南园林植 物多用榕树,乌榄,仁面,白兰,鸡蛋花,米仔兰,炮 仗花,勒杜鹃等,但很少种植棕榈科植物,主建筑前的 两棵大王椰子,极具现代气息,严重破坏了水月宫传统 寺庙园林的韵味.另外,花坛,绿篱的修剪形式与规则 式对称园林已明显西化,与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违背. 图2现今七星岩水月宫平面图 (3)包公祠 肇庆包公祠位于肇庆城西,是为纪念宋代名臣在肇 庆任端州知郡事三年的包拯而建的,它是一座仿宋建筑 群.主建筑前有一个布局较规则的前院,两侧各有一个 小庭园,后方还有一个自然式的花园.建筑群的外围有 外墙围住,起到隔开周边喧闹环境的作用.祠内的植物 配植合理,巧妙运用了高大树种小叶榕和寺庙典型树种 龙柏,前庭基本对称布植,后院自然布植.还设置了树 池,供游人休息之用.建筑形式多样,包含了牌坊,阁, 楼,池,影壁,殿,廊,亭等.祠内还设置有不少盆景, 烘托出包公祠的古老和庄严.从布局来看,包公祠符合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格局形式,缺点是祠内的植物种类不 多,数量也不多,大多是新栽的树种.盆景虽好,却很 多放在草地上,除造成游客观赏不便之外还很不雅观, 有点混乱. 祠内两侧各有一个形式现代的花架,与古寺庙氛围 显得格格不入.两个水池处于建筑厢房位置,不符合传 统寺庙放生池位于入口两侧的规律. (4)阅江楼 阅江楼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四 合院式园林建筑(图3),主体建筑中庭院大井式,为 十字式布置,中央为假山叠水水池,很明显是当代人改 造的结果,中国传统中庭不可能在规则形式中间布置叠 水喷泉或者假山.主体建筑前面的星形花坛及龙腾绿篱 已明显现代化,与传统建筑前庭氛围不协调.虽然有一 些珍贵的种类如百年米兰,多棵大榕树,还有极具肇庆 本地特色的市花,鸡蛋花,也放置了一些盆景植物,但 植物的种类不多,数量不够丰富,而且配置了一些现代 感的植物,如蒲葵,合果芋,散尾葵等,破坏了阅江楼 的古老特色. (5)梅庵 梅庵于宋至道二年(996年)为纪念六祖惠能插梅 而建,建筑完整保留了宋代木构架的形制. 梅庵外环境有许多与之不相协调的建筑(图4). 还有许多兜售小饰物的流动小贩,让人无法领略佛家乃 图3现今阅江楼平面图 清静之地的感觉.建筑物与历史文化主题不协调,梅庵 内高深莫测的水池用水泥建成,与梅庵这一具有浓厚文 化意味的历史地位不符.植物品种单一,对古树名木的 养护工作不到位;文化信息不清楚,慧能插植梅花之地 不具体,不能让人们更深切了解梅庵背后的历史. 图4现今梅庵平面图 3, 总结 肇庆端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集中,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决不仅仅关注建筑本身,还要重视建 筑环境是否具有传统特色,其中园林环境也不例外.但 现实是,人们对园林环境是否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不重视, 而且往往以城市园林的标准来衡量其好坏.肇庆在迈向 花园式旅游城市中,也期望能够把历史文化建筑园林建 设好,但它们不仅仅是"花园式的",也不是纯粹以旅 游开发为目的.笔者认为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的建 设最好要咨询相关专家,如果不懂,还不如让它一直保 留历史原样,这样既节省经费,又让后人更容易理解真 实的环境.针对肇庆端州而言,以下四点特别要注意: (1)保护园林环境格局 这是肇庆端州区历史文化建筑园林环境缺乏真实性最 主要的原因,大部分建筑淹没在杂乱的建筑之中,原有的 山岗,水塘,树林都看不到踪影了,例如梅庵为一山岗, 其周围原来是农田,树林,现在由于城市的扩大,都建成 了高楼,梅庵岗的韵味再也没有了.端州宝月台,早在宋 代,包拯便在这里建立星岩书院,后又改作魁星楼,现在 是图书馆,面对宝月中间一块荷塘,变成被污染的死水. (2)园林环境的风格要符合传统真实性. 包括建筑庭园格局要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一般 法则,如主庭园的位置,侧庭园与主庭园关系,后院与 建筑的关系;另外庭园设计不应该西化,或者不中不西.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有自然式的,也有规则式的,但同西 方的规则形式是不一样的.建筑前的停车场应该位于核 心保护区(或者围墙)外面,最好用大树隔离;主建筑 前方不能建成现代旅游广场,面积不宜过大,铺青砖路, 列植行道树,草坪也应自然式种植大树. 选用传统特色的植物.例如传统的岭南园林的植物 有木菠萝,罗汉松,苏铁,南洋杉,凤凰本,洋紫荆, 龙眼,蜡梅,竹,炮仗藤,荔枝,凤眼果,白兰花,龙眼, 紫藤,玉兰,木棉,蜡梅,芒果,山茶,苹婆,柯子树, 菩提,榕,蒲葵,扶桑等,但当前引入处来树种不宜种植, 一 是没有文化底蕴与传统,二是生态价值也远不如传统 树种.以棕桐科植物为例,在众多的园林绿化种类中只 有短穗鱼尾葵,蒲葵,棕竹,观音棕竹,细棕竹,棕桐, 董棕,软叶刺葵等为数不多的种类原产广东或海南地区, 其他大部分来自外地,现在很多广东城市都热衷于种植 外来的棕榈科植物,以形成热带风情,即使在一些历史 文化园林也如此,事实上现存的广东四大名园极少有棕 榈科植物,如果有也是近年栽植的.还有花灌木种类也 是外来种,如软枝黄蝉,炮仗花,龙吐珠,大花紫蔽, 醉蝶花,希美莉,红绒球等,但现在也在历史文化建筑 园林广泛布置,实在艺令人诧异. (3)比例尺度要符合传统真实性 现代城市不断扩大,现代建筑体量大大超过传统建 筑,《肇庆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明确规定,距离城墙 5-30m之内,建筑物控制在10m以下,可是城墙内的人 民医院最高处达45m,北面房地产住宅高达20m,使得 高8m古城墙显得极其渺小.另外,文化建筑正前面不 能有大草坪,大广场,大停车场,应该后退至围墙外侧. (4)保留文化信息 即历史上的生活场景,发生的故事尽量保持原样, 肇庆很多文化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可是现在只能 从书中记录中找到,原因是没有把实物保留下来,或者 由于环境的改变使得文化信息失真.(下转32页) 清殿)与玉皇阁,整组建筑处于建筑群中轴线上,坐落 在面南的山坡之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级递升, 殿阁高低错落有致.主要建筑物体量庞大,造型宏伟. 整个建筑群南北长166m,东西宽68m,占地面积近 9000m.北宋,金,元,明,清都曾进行修复. 在阳台宫的勘察中发现,整个建筑群采用自然排水, 没有专用的排水系统,加之大罗三境殿地势较低,由于 雨水排泄不畅,造成局部积水,对建筑危害严重.三清 殿室内墙面壁画破坏,除人为破坏外,应主要与环境因 素有关.玉皇阁处于地势最高处,加之三层21m多的高 度,使其受风荷载影响较大,在阁顶可明显感到风速远 高于地面.分析阁身产生的南倾应与风荷载有直接的关 系.同时,玉皇阁东侧的古柏也明显向东南方向歪斜, 比较同期植于山腰的古柏的笔直生长状况,可以得出山 顶较大的风速已构成危害古建筑的主要有害因素.因此, 在对各部分采取针对性的保护设计的同时,还可以从改 善局部物理环境的角度,采取一些整体性的措施,改善 古建筑所处区域的通风,日照,温湿度. 比如说,利用植物的配置,在兼顾景观环境的前提 下,调控建筑物的日照状况和风荷载状况.可以在保护 中,在玉皇阁西北侧适当配置一些具有阻风效果, 同时又与原有植物相协调的常绿高大乔木以降低风速, 减弱风荷载对古建筑结构体系的危害. 再如,改造建筑排水系统,在三清殿周边增设排水 暗沟,排除外部积水的危害.在三清殿内部,改善三清 殿所处湿环境.可以采用一定的管理措施,改善内部的 通风状况.比如说,在环境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的 中午时段,通过尽量开启门窗,组织室内穿堂风,让室 外温度较高和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进入室内.通过空气 的自然流通,室温的自然提高,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 如果室内湿度仍然过高,则可以采用机械除湿,利用除 湿器除湿. 在阳台宫的实测中,由于尚未进行具体的温湿度, 风速,日照状况等的测量,因此,暂时还难以用具体量 化的数据来分析说明古建筑的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但是,从基于物理环境的可持续保护进行分析与研究, 也可以为阳台宫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并 有效地进行一些定性的分析. (2)保护方法探讨 构建可持续的古建筑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 因此,必需依靠严谨的科学研究逐步发展完善,而作为 研究的基础,首先应建立: ?古建筑环境监测体系 监测内容包括古建筑室外的温湿度,太阳日照强度, 风速风向,空气污染情况以及附近污染源的影响情况监 控.监测的目的是为研究古建筑保护与环境之间关系提 供原始数据.环境监测应保持常年进行. ?古建筑微环境调近代体系 根据古建筑保护的研究,确定对古建筑保护有利的 环境条件.依据可持续的原则,选择自然,低能耗,无 污染,对古建筑少干扰的技术措施调节环境因素.在这 个调控体系中,不但要强调调控手段的有效性,更为重 要的是要保证调控手段和措施符合可持续的原则. 7,可持续的古建筑保护与建筑物理环境的调控 古建筑所处的物理环境是影响古建筑寿命及其组成 部分保护的重要因素.按照可持续原则来调控古建筑所 处的物理环境,对于古建筑的持久高效保护具有重要意 义.历史环境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是基于 局域环境的保护措施的研究,还有待在古建筑保护的实 践中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宽.随着环境科学与建筑学的发 展,已经要求文物保护工作者以一种更为整体的环境观 和系统观来进行古迹遗址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罗哲文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柳孝图.城市物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东南大学出版 社,南京,2000 [3]河南省文物局制,河南省文物保护档案阳台宫主卷 [4】张笑楠.可持续的住区水环境设计,东南大学硕士论 文,2004 (上接29页) 致谢:本论文插图由肇庆学院O4园林班黎慧怡, 罗锦钊,陈丽珊,聂小姬,曾润玲5位同学测绘完成. 32 参考文献: 【1]张宏敏.新形势下城市绿地景观功能研究阶段性思考 与设想[N/OL].;1 htm.,2004—10?22 [2】张凯莉.建筑遗产的环境设计研究[D]:104,151.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5 [3]谢晓蓉.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51.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5
/
本文档为【历史文化建筑的园林环境真实性保护问题——以肇庆端州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