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河北 - 中国气象局

2017-09-01 18页 doc 37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北 - 中国气象局 河北 - 中国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河北省气象局 冀气发〔2011〕50号 2011年-2015年,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提高河北省气象事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河北省防灾减灾能力,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 - 中国气象局
 河北 - 中国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河北省气象局 冀气发〔2011〕50号 2011年-2015年,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提高河北省气象事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河北省防灾减灾能力,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确定重点工程布局、落实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中国气象局、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河北省气象部门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大力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努力发展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着力建设现代化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不断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显著提高,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1.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河北省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以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提供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一是开展了气象信息专业服务。包括实况分析、预报预警、影响评估、对策建议等。二是开展了气象技术服务。包括农业气象实用技术、雷电防护设计和检测、专 业气象服务等。三是开展了气象工程服务。包括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工程、交通气象保障工程等。四是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包括气候灾害影响评估、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咨询等。五是开展了气象服务产品传播业务。建成了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大屏幕、大喇叭等为手段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覆盖率达75,以上,气象服务社会公众满意度达到79%。 2.气象预报预测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立了运算能力达3000亿次的高性能运算系统。引进了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INCA)。本地化开发并推广应用了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交互平台(VIPS)、快速循环同化预报(WRF-RUC)、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SWAN1.0)等系统。建立了河北省中尺度数值预报、海雾与能见度预报、风暴潮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等系统。开展了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地基GPS和雷电监测资料应用、延伸期短期气候预测等业务。全省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水平和预警时效得到了有效提高,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9.1%、最高温度准确率达60.1%、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达62.6%。 3.综合气象观测和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成了张北、秦皇岛、承德、沧州等4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张北、唐山2个风廓线雷达站,张家口、乐亭、邢台3个L波段探空雷达站,省气象局、衡水2个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了106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65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77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个酸雨观测站,1个沙尘暴监测站,10个雷电探测站,30个地基GPS/MET探测站,35座风能观测塔,12个紫外辐射观测站;建成了曹妃甸大浮标气象监测站、8个海岸无人自动气象站;建成了河北省气象局应急移动气象服务指挥系统、5个移动气象站。 完成了省、市、县气象业务通信线路带宽的升级改造,省到市升级到8Mb,市到县升级到2Mb;完成了144套卫星广播接收系统;实 现了省气象局机关计算机内外网隔离。 4.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深入推进 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与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电信运营商等单位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矿区等。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全省已建成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235个,发展农村气象信息员3.3万多名;开展了全省中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排查率达64%,整改中小学校近2600所。 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完成了1984年-2007年历史气象灾情普查,建立了全省气象灾情数据库;完成了全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5.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成效 开展了河北省气候变化的监测、趋势预测、影响分析等工作;完成了河北省近50年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粮食生产影响的基础研究,开展了河北省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的研究;开展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气候资源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料调查评估等工作。 6.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河北省抗旱减灾、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求,“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全省范围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60多架次,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网,发射增雨火箭17797枚,累计增加水资源约110亿立方米。在全省特色农业区域布设防雹高炮242门,发射炮弹36244发,保护农田面积600万亩。 7.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河北省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争取科研开发项目27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4项,投入经费达1977.3万元;建成了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在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气候监测诊断、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增雨防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在核心期刊发论文239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EI收录6篇、ISTP收录1篇。 河北省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4%,其中12人获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人被命名为第五届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达75.3%,本科以上学历达49.9%,研究生以上学历达2.7%;组建了天气预报、气候应用、农 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等科技创新团队。 8.气象依法行政取得重要进展 修订了《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颁布了《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实施条例》、《河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气象局相继成立了执法机构,县级明确了执法人员,初步建成了具有河北气象部门特点的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大力开展气象普法宣传工作。 9.基层工作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基层台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共投入建设资金1.064亿元,完成了9个市气象局、58个县级台站的基础设施改造任务;基层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共建成98个市级文明单位、20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国家级文明单位、8个“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单位。全省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呈现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面临的形势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气象灾害频发。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增产,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不断满足社会发展民生需求,实现沿海经济强省宏伟目标,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实现粮食安全增产的需求 粮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增产问题,制定了《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9000万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达到700亿斤”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产量预报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综合保障能力尤为迫切。 2.发展设施农业的需求 河北地处华北腹地,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南北跨度大、地形地貌多样,为发展设施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并把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因此,构建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气象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河北省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是全国平均值的1/7。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逐步增加,水资源的匮乏和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解决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的一项有效措施。 4.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以加快建设港口与临港产业为核心,形成港口与腹地共同发展的沿海经济隆起带,将围绕曹妃甸国家科学 发展示范区,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渤海新区的建设进展快速,已具备了一定发展实力。因此加强海洋气象业务建设,提高沿海气象服务能力对气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5.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迫切需要气象部门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开展气候事件影响评估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在工农业生产、大气污染防治、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建设规划、农林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6.服务民生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天气预报预测的精细化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气象服务内容的丰富性、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气象信息发布手段的多样性、气象服务的互动性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气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灾害、海洋气象灾害、城市气象灾害的预警和气象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气候变化综合监测能力不足,监测资料不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研究需求;气候变化信息处理、气候灾害预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系统尚需建立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3.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不足 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不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针对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不强。 4.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不够 气象灾害防御、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配套法规亟需健全;气象行政执法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有待加强;气象行政执法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机构需要健全和优化。 5.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现有气象人才队伍不能满足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及转型发展的需要,气象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完善。 6.台站基础设施落后 部分基层台站业务办公用房严重短缺、配套设施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业务服务工作发展的要求,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仍十分艰苦。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围绕河北省“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等建设需求,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步伐,建设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提高“气象预 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保持河北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基本原则 ——服务引领,科学发展。坚持气象事业公益属性,以经济社会的需求为牵引,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科学发展气象事业。 ——提升效益,持续发展。坚持气象事业持续发展宗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紧密衔接,统筹发展。坚持与国家级总体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中央投入,夯实现代气象业务基础,加快建设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和技术装备保障等系统,统筹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 ——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加大气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投入,构建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积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气象事业创新发展。 ——履行职能,依法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气象标准体系建设,增强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能力,推动气象事业依法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预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观测保持全国先进水平,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气象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使河北省气象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前列。 1.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目标 综合观测站网布局更加合理,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气象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雨量观测的平均间距达到5公里,天气雷达有效探测范围覆盖全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5%,短期气候预测水平提高5%;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达90%以上。 气象为农服务目标 2.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这一中心任务,结合“粮食增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发展农业新兴产业”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优化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健全农村气象信息发布及信息反馈系统,每个村至少有一种发布手段覆盖;深化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建设。 3.海洋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增强河北沿海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沿海经济发展、港城建设、海上航运、环渤海休闲度假旅游带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减轻或避免海上大风、海雾、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对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影响。 4.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科技支撑发展目标 开展气候变化对海洋、水资源、农业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开展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提高气候灾害预测准确率,实现气候变化模拟和气候变化趋势预估,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 资源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5.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目标 依托全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加快建设以探测作业飞机和专用监测仪器等构成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监测网,增强云降水变化和空中水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建设全省统一协调、上下联动、区域联防、逐级指导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提高人影作业的总体水平。到十二 五末,人工增雨(雪)作业效率提高10,。 6.基层台站建设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县气象局工作转型,加快观测业务自动化,提高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继续改善基层气象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未来五年完成50个基层气象台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90%以上的基层台站达到“河北省气象部门‘一流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7.人才及精神文明建设目标 强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进一步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加大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创建力度。到十二五末,全省气象职工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5%,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占台站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三、重点任务 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业务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为河北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十二五”期间,着力完成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对气象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致灾机理和演变扩散规律的研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水平;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水平;加强气象突发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和完善河北农业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系统,提高对粮食安全生产和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的气象保障能力;完善多渠道气象信息传播平台,推动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着力解决农村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人工增雨、防雹业务技术系统,提高省级人影指挥中心的监测、资料采集、指挥决策等综合能力;建设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系统;购置人工增雨作业专用飞机、增加飞机配套仪器设备,提高增雨作业能力;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评估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实验研究。 (四)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完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丰富服务产品,拓展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引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加强卫星、雷达等资料同化,改进与升级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和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加强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建设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究,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增强突发性气象灾害观测能力,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省、市、县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 (五)加强海洋气象业务系统建设 建设由海岸、海岛自动气象站、探空站、地波雷达、移动气象观测站等构成的现代化海洋气象观测网,建立观测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共享系统;开发海洋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建立完善河北沿海及邻近海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 (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开展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强区域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开发等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提高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 (七)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积极开展气象技术研究开发工作,提高气象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横向联合,优化人才布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加强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完善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气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气象培训中心作用,努力建成国家级气象培训分中心,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基地建设,完成综合气象观测、预报预测、雷电等业务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任务。 (八)加强基层气象工作 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改善基层气象台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解决艰苦气象台站的突出问题,台站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基层气象台站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基层党建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 四、重点工程 根据“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与“十一五”已建项目和在建项目相衔接,“十二五”期间实施以下五项重点工程: (一)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与农业气象服务工程 1.建设目标 围绕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趋利避害水平,提高农村抵御气象灾害的水平,提高农民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促进农业丰产、农村繁 荣、农民增收。 2.建设内容 (1)完善气象灾害和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建设1307个自动气象观测站,2453个暴雨监测站,30个生态环境气象观测站,5个雷电探测站,3部移动天气雷达,1部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站;在邯郸建设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在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建设4个卫星地面校准站,1个省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350套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 2)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精细化到乡镇的气象预报( 预警系统,建立基于三维GIS的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服务系统,建立重大气象灾害航空遥感监测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在50个山洪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山区县(市)建设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其他县(市)依托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网络,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设12个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3)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4)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省、市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建立省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加快建设面向基层农村等重点区域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5)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建设。建设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装备保障系统。 (二)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1.建设目标 围绕农业抗旱、防雹减灾、水库蓄水、森林灭火和重大活动保障等需求,建立人工增雨防雹业务技术和服务保障系统,增强飞机、火箭、高炮和地面碘化银发生器联合作业能力,实现人工增雨防雹高密 度、立体化联合作业,提高人工影响天气总体效益。 2.建设内容 (1)完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系统。购置人工增雨专用飞机1架,改装人工增雨专用飞机1架,购置安装1套人工影响天气机载探测专用设备,购置安装1套机载播撒设备。 2)建设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在正定国际机场附近征地50( 亩,建设3000平方米的综合保障楼及配套设施,购置安装1套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专用监测设备。 (3)完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建设96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购置95套新型火箭发射装备,购置40部地面碘化银发生器。 (4)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建设省、市、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建设396套作业点GPS指挥系统,建设省、市人工影响天气视频会商系统。 (5)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信息传输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信息传输系统,建设作业点到县级的无线通信系统;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信息存储处理系统。 (6)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评估系统。 (7)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保障系统。购置探测校验标定设备和检测工具。 (三)河北省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 1.建设目标 围绕服务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完善沿海区域现有气象综合监测网、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和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提高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保障沿海城乡人民生命及财产、海上作业安全,避免或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2.建设内容 (1)完善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在海岸、海岛、海上工作平台建设20个自动气象站、两对地波雷达,建设两个大浮标站,建设3套船舶自动气象站。 (2)完善海洋气象信息系统。依托现有气象专用通信骨干网络和公共信息传输网络,借助GPRS、CDMA等无线通信方式,建设相应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共享系统。 (3)完善海洋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在河北省气象局、秦皇岛市、曹妃甸港和渤海新区建设4个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立完善海洋预报预警系统,建立海洋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 (4)建设海洋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海洋气象决策服务平台和海洋气象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海洋气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 (5)建设省市县海洋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保障系统。 (四)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科技支撑工程 1.建设目标 围绕提高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需求,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研究,提高气候灾害监测、预测能力,开展气候灾害影响评估和重大项目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提高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技术服务能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能力。 2.建设内容 (1)完善气候变化综合观测网。建设35个太阳辐射观测站,建设1个太阳能资源观测站,建设11个气溶胶观测站,建设11个大气化学成分观测站,建设农田、湿地、森林、草原等4套生态观测站,建设1套城市边界层梯度观测系统。 (2)建设气候变化信息处理系统。完善省级气候资料数据质量控制系统,收集和处理河北省气候代用资料,建设气候信息处理平台。 (3)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综合业务系统。建立气候变化综合指标体系,建设河北省气候监测、检测和诊断业务系统,建设和完善河北省 年际/年代际气候预测、气候灾害监测影响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等业务系统,建设河北省生态脆弱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系统,建设气候变化数值模拟系统。 (4)建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服务系统。建设太阳能、风能评估和发电量预测等技术服务系统。 (五)河北省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围绕“一流台站”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基层工作,多方筹资、科学规划、有序实施,着力解决基层气象台站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2.建设内容 (1)房屋建设。依据台站建设总体规划,建设4个市气象局、5个市级观测站、59个县气象局的业务用房及附属用房;建设气象培训中心学生食堂、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共计81690平方米。 (2)供水设施建设。对饮用水水质不合格的25个台站进行供水改造,其中,铺设供水管道10600米、打自备井13眼。 (3)供电设施建设。对33个台站实施城市供电改造,购置、安装变电设施33台。 (4)供暖设施建设。对50个台站进行供暖改造,购置安装供暖锅炉50台;对7个台站实施集中供热改造,供总管线长度4900米。 (5)排污设施建设。对91个台站进行排污设施改造,建造化粪池91个,铺设排污管道5230米。 (6)道路、围墙、护坡等设施建设。对20个台站进行道路硬化,硬化面积28720平方米;对42个台站进行围墙改造,总长度14900延长米;对14个台站进行护坡改造,总体积7245立方米;对100个台站进行文体设施或庭院改造。 (7)业务基础保障设备购置。为34个台站购置气象服务、预报 预警、综合观测用计算机136台、服务器34台,对29个台站进行网络综合布线改造。 (8)保护性土地的征购 对于占地面积较小,导致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困难、业务发展空间不足的台站,需要征地搬迁或者增补占地面积,其中,2个新建站、15个新搬迁台站,需新征用土地460亩;为15个台站增补土地100亩。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贯彻落实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将气象事业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细化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加强气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二)完善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和机制 进一步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形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进一步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强气象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法规体系建设。普及气象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完善气象标准化,加大气象标准制订和实施力度。 (四)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 坚持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继续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的稳定支持。加强统筹集约,加大向艰苦气象台站的资金投入倾斜力度。积极推进地方与国家重大项目的配套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五)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深化气象与农业、交通、电力、林业、水利、旅游、海洋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业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参加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继续发展先进的气象文化,弘扬气象人精神,为气象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
本文档为【 河北 - 中国气象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