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2017-09-01 25页 doc 55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论文名称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浅谈 学习中心(点):铜 川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专 业 : 汉 语 言 文 学 层 次 : 专 升 本 姓 名 : 张 昭 批 次 : 0 8 2 目 录 1、导 论………………………………………………………………………3 1.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大规模文献整理 ……………3 1.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 1.3、《史记》创立新的史书体裁 …………………………...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论文名称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浅谈 学习中心(点):铜 川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专 业 : 汉 语 言 文 学 层 次 : 专 升 本 姓 名 : 张 昭 批 次 : 0 8 2 目 录 1、导 论………………………………………………………………………3 1.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大规模文献整理 ……………3 1.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 1.3、《史记》创立新的史书体裁 …………………………………………4 1.4 《史记》创造了历史和文学统一的范例 ……………………………4 1.5 《史记》首创经济史 …………………………………………………5 2、选题的理论依据……………………………………………………………3 3、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概况…………………………………………7 4、研究内容……………………………………………………………………11 5、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 6、预期结果……………………………………………………………12 7、本研究的拟创新点…………………………………………………12 8、所需工作条件……………………………………………………12 9、论文基本框架和工作进展安排……………………………………12 10、经费概算…………………………………………………………14 11、研究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拟采取的解决办法…………………15 12、参考文献…………………………………………………………15 2 摘要:西汉武帝时~史学家司马迁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史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提出著述历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史记》中表达了‚一家之言‛之说。 关键词:司马迁 一家之言 浅论 1、导论 ‚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成一家之言‛就是不代表官方的公文书~而是自己私人的著作。这是司马迁在史学上的一个首创。‚成一家之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大规模文献整理 《史记》取材广泛~资料丰富。史料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经传、百家杂语、国家的文书档案材料。《史记》的内容详略得当~取材合理。在史料的处理上~他贯穿了略古详今的原则~130篇中半数以上写汉以来的历史。 1.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所谓纪传体就是以记载各类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史书体裁~通过人物的活动~把时间、事件紧密联系起来。这一伟大创造~是司马迁的不朽之功。 第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太初年间~记载了我国3000多年的历史~把历史撰述从一方狭小的天地引向一个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 3 1.3、《史记》创立新的史书体裁 《史记》共130篇~分五体~分别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这五种体裁并非司马迁独创~但把它们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却是司马迁的首创。 第一~《史记》有‚本纪‛十二篇~记载的主要对象是历代帝王和最高当权者~记事方法是以最高当权者在位时的时间编年~记载各帝王在位时代的国家大事~所以‚本纪‛又可看作是全书的纲领。 第二~《史记》中有‚表‛十篇~所谓‚表‛~就是用表格的方式记载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个总体框架~使人读史更加清楚明白。 第三~《史记》中有‚书‛八篇~分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开创了后世典志体的先例。 第四~《史记》有‚世家‛三十篇~主要是记载诸侯世系~即记载各国诸侯的历史。 第五~《史记》有‚列传‛七十篇~记述各时期将相大臣及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 以表现各时期的社会内容~分专传、合传、类传、民族传四种。 1.4、《史记》创造了历史和文学统一的范例 历史要求严肃的科学性~文学要求高度的艺术性~这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是司马迁却把它们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他塑造的传记人物成为传记文学的典范~既体现了历史性又体现了文学性。在司马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一个个呼之欲出。像项羽的叱咤风云~刘邦的 4 豁达大度~吕后的刚毅嫉妒,各色人物都有极成功的刻画。正如鲁迅评价的那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史记》首创经济史 《史记》设有经济史专篇~这是司马迁的伟大创举。他十分重视经济生产活动~试图从经济生活方面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平准书》《货殖列传》是其代表篇~他在《史记》中写道:农业、工业、商业和山林湖泊等自然资源都是富国之本~有了它们国家才能富有~社会才能稳定~另外他还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他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生下来就具有的欲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史记》确实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无论是在取材、体例还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与评论上~司马迁都是按自己的理想来进行创作的~《史记》‚自成一家‛从此开创了我国正史写作的先河。 2、司马迁的写史目的和‚一家之言‛的思想来源 司马迁著《史记》‚欲以成一家之言‛~发生在汉武帝号召‚罢绌百家~独尊儒术‛之时~标志着作者的一种反思想专制倾向同皇家的思想专制的矛盾~实乃秦汉思想史上的头等大事。这是值得注视和认真探讨的。 司马迁写史~一再提到欲‚成一家之言‛。《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报任安书》云:‚罔罗天下放失旧 5 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据此分析~司马迁写史的企图与目的是: ,1,整理学术遗产~ 推旧出新~开创史学新局面。 ,2,发扬传统~标榜独断~ 表明主体意识~对‚天人‛、古今、世道等等提出不同于流俗的新的史学思想。 ,3,写出创新的历史著作~以期传世不朽。 这三点相辅相成~都表明史学家开创史学新天地的自觉性~三者是以‚一家言‛为主体。所谓‚言‛~这里是指言论,故‚成一家之言‛~以新的史学思想为核心。这是决定《史记》能否成‚一家言‛的关键。如果思考一下《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表述的‚欲遂志‛、‚通其道‛继孔子《春秋》而发奋著述的心意~则对于‚成一家之言‛就会得到更准确的理解。 3、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就是探究人与‚天‛的关系。这是个世界观的问题~也是个历史理论问题 3.1‚天人‛关系的发展 究‚天人‛关系~是个古老的课题。古时人们受历史局限~‚天命‛、‚天道‛观念较为严重~但先秦已有重人事、轻天命者~荀子有‚天人相分‛说。司马迁受到上述思想的影响~然又不为其所囿役。 司马迁的《史记》写自黄帝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偶尔提到‚天‛~但并不着意谈论之~重点是在谈人事和社会变迁~写人的活动~论事在人为。其论夏、商、周的更替~秦的统一和秦汉之际的风云变幻~大多归结于人为。《秦楚之际月表序》云:‚昔虞、夏之兴~ 6 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这是说~三代更替至于秦之统一~都是人们行德用力的结果。此《序》又云:‚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向,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这里论秦亡汉兴~提到‚天‛、‚受命‛~似乎是讲天命,实际上是歌颂陈胜、刘邦等平民反对暴秦~结果刘邦称帝~仍然是强调人为。 楚汉相争~以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告终。项羽曾说‚天之亡我‛~意谓老天爷坑害了他,刘邦曾说胜负的关键在于彼此‚用人‛的得失。究竟是非何在,《项羽本纪赞》评项羽之亡道:‚,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这是说~项羽之亡与‚天‛毫无关系~而是他自己骄傲自负、刚愎自用的必然结局。 应当承认~司马迁《史记》所提到的‚天‛~有时是言神秘的上天~《天官书》以人事比附天象~所言天人关系颇有天人感应论的味道,但大多是指时势~是指历史形势和时代条件~如《高祖本纪赞》云: 7 ‚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民不倦~得天统矣。‛这里论秦亡汉兴的历史原因~着意于人为是否符合时势的要求。所谓‚天统‛~决非‚天道‛、‚天命‛之意~而是指历史大势~所谓‚得天统‛~是言汉初‚承敝易变‛~与民休息~颇得民心~符合历史的要求。 故我们认为~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主要是谈人为与时势的关系~强调谋事在人而又受到时势限制~人乘时顺势则大有可为~违时失势则必然失败。他评述历史人物~往往将人为放在特定的时势下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空言‚天命‛。 《封禅书》对于秦始皇、汉武帝的封禅求神的种种闹剧~字里行间多寓讽刺。他写道:‚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湖、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意思是~汉武帝热衷于封禅求神,人事不治~而谋于‚天‛与‚神‛~那是愚昧而无效的。 司马迁的人生观~与其强调人为有关~故这里也谈一下。他在《史记》中记述了数以百计的历史人物~对他们的为人处世有褒有贬。他认为~人生于世~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贵还是贫贱~是老还是少~是男还是女~总要有所作为~愤发上进~懂得恩怨荣辱~正直仗义~志向不凡。他所赏识而着意传写的~是一些有所作为的人。对于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而返国为君~《晋世家》有意描述之,对于陈胜号呼‚王 8 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颇为赞赏之,对于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以尊周室~号为霸王‛~《越王勾践世家》允为贤者,对于刘邦等人‚起于闾巷‛~而登上高位~《秦楚之际月表序》称道‚愤发其所为天下雄‛。还有~《平原君虞卿列传赞》论‚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见于后世‛,《范雎蔡泽列传赞》称‚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魏豹彭越列传赞》说魏豹、彭越二人‚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 他歌颂懂得恩怨荣辱的人。称许伍子胥为父报仇而鞭楚平王尸~是‚弃小义~雪大耻‛,见《伍子胥列传赞》,,表扬刺客受人之惠宁死报之~是‚士为知己者死‛~‚不欺其志‛,见《刺客列传赞》, 他称道仗义正直之士~说晏婴伏尸哭庄公是‚见义不为无勇‛~犯颜谏君是‚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竟然表示:‚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其执鞭~所欣慕焉。‛,《管晏列传赞》, 他更称赞特立独行、志向不凡者~多鲁仲连‚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屈于诸侯‛~‚可谓抗直不桡矣‛,《鲁仲连列传赞》,,称韩信受辱于胯下~然‚其志与众异‛,《淮阴侯列传赞》,。 他不仅传写和称道那些有所作为的古人~而自身也是愤发有为的。他自被刑受辱之后~没有倒下~而是从古代贤哲那里学到人生之道~忍辱而发愤著述~《报任安书》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 9 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太史公自序》也有与此相同的表白。他面对现实~积极处世~可谓具有正确的人生观。 司马迁所提的‚通古今之变‛~主要是想弄清历史发展变化的奥秘~是个历史观问题。 古人早有历史观念~但对古今之变的概念是模糊的。孔子提到过三代礼制的损益~但没说清楚。《易》学有变的思想~但主要在哲学方面。儒家有‚民为贵‛的思想~但尚未用到历史观上。法家有今胜于古的思想~而且强调变革~较为突出。司马迁多少吸收了已有思想养料~在历史观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 首先~提出了‚承敝通变‛的观点。社会历史的每个阶段总不免有弊~有弊就得改~社会总是在变~变是历史规律。变有急渐之分~有的变是逐渐的~有的变是急剧的。变有好坏之别~变坏了~还得变,变好了~就通顺~社会就前进了一步。自春秋战国至于秦汉~由诸侯纷争达到国家统一~是个大变~急变~变通了~历史也就发展了。《高祖本纪赞》云:‚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这就是说~三代以来~世道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承敝易变~就是历史。司马迁此论~大致表述了他对古今之变的看法。 10 其次~提出了‚世异变~成功大‛的观点。司马迁写自黄帝至汉武数千年的历史~写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历史之变~其中以写两次大变为最突出:一是夏禹传子~天下由‚公‛而为私,一是秦统一六国~天下由分裂而统一~由诸侯分立而皇帝一尊~由分封制而郡县制~由世袭贵族制而公卿官僚制。对于前者~由于受历史资料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对于后者~则广泛地铺叙~生动地描述~还发表了精彩的议论。《六国年表序》说:‚,自春秋五霸之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横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臵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侯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这一段大议论~说明战国之世的风云变幻~尤其是秦‚卒并天下‛~是近代‚成功大‛的‚异变‛~符合‚俗变‛而‚易行‛的历史进化法则,有些学者寡闻浅识~因秦朝为期短促而讥笑之~不能给予正确评价~犹耳食不能知味~实在可叹。这‚异变功大‛的观点~在当时不同凡响~震聋而发聩。 再次~肯定‚伐无道‛的正义性。司马迁不仅写了数千年文明史 11 上许许多多的矛盾事件~而且指出了为政者的无道引起了反抗斗争~并肯定反抗斗争的正义性~甚至称许反抗者取得的胜利业迹。《太史公自序》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这是对伐无道事业的历史定评。翻开《史记》~读读《殷本纪》和《周本纪》~则知作者对于商汤王伐夏桀王、周武王伐殷纣王的充分肯定,读了《孔子世家》~则知作者对于孔子悼礼废乐坏而欲通过作《春秋》以达王道的大力颂扬,读过《陈涉世家》~则知作者对于陈涉揭竿起义而反对暴秦的由衷称许~而且对这些正义事业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称允其有相当大的历史意义。虽然司马迁似乎并不大明确历史就是永恒的社会矛盾运动~更未明确指出正义的斗争是历史发展最积极的动力~但他给予‚伐无道‛明确的历史评价~尤其是对陈涉起义的历史评价~实是前所未有~在整个封建社会也少有同调。还有~给予卑贱者一定的历史地位~肯定众人与英雄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只是写帝王将相~还热情地为农虞工商、扁鹊仓公、刺客、游侠、滑稽、日者、龟策及文武奇士等‚倜傥非常之人‛树碑立传~肯定他们各自或多或少地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秦楚之际月表序》说: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按:自陈涉称王至刘邦称帝~凡八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 12 城~销锋镝~锄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发愤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这里暂且抛开那‚天‛、‚受命‛等犹阳春面上的浮油不予讨论~而专门考察其大事肯定秦楚之际发难、灭秦、平乱的陈涉、项羽、刘邦等的业迹~则知作者热情致意的英雄人物~并不是天生的帝王~而是‚无土‛、‚起于闾巷‛的平民~是他们‚发愤‛而成为‚天下雄‛~是他们起着亡秦兴汉的首领作用。这不免有英雄史观之嫌~但歌颂平民在历史亟变中成了英雄~起到了改朝换代的历史作用~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 司马迁所提的‚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是探讨政治成败与政权兴亡的道理。这是个政治观的问题。 先秦诸子的政治观~以老子的‚无为‛而治~孔孟的‚仁政‛~法家的耕战政策~为最著称。汉初的士人学子上书论政~大都谈些农商本末、礼法吏治、诸侯王、汉匈关系、君臣父子等问题。 司马迁吸收已有的思想养料~加以熔冶改铸~形成自己的政治观。我觉得~司马迁在‚成败兴坏之理‛问题上~时常在考虑着是否能做到因俗、安民、知人是其关键。他的主要观点是: ,一,善因民俗是基本的治国思想。《太史公自序》记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推崇道家之高明在于:‚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 13 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以因循为用‛~在施政上就得善因民俗~顺着民心~‚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管晏列传》,秦汉成败兴坏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秦朝违背民意~扰民不已,汉朝了解民心~与民休息。对于汉武帝时官营盐铁~搞均输、平准法~司马迁以为这是与民争利~则以‚善者因之‛、‚最下者与之争‛,《货殖列传》,之论以讽刺之~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提出‚无为‛以安民的观点。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把安民视为政治好坏成败的一个标志。司马迁接受了安民这个观点~并发展了一步~以为安民之道要在‚无为‛。‚无为‛~是言少惹是非~不要多事扰民,而是‚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平准书》写道:‚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自是之后~严助、朱买臣等招来东瓯~事两越~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彭吴贾灭朝鲜~臵沧海之郡~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及王恢设谋马邑~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 14 巧法~财赂衰耗而不赡。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廉耻相冒~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就是说~汉初百年间~统治者由‚无为‛而‚多事‛~兴功兴利~变安民而扰民~搞得民生困苦~国家空虚~甚至‚盗贼滋起‛,《酷吏列传》,。 ,三,提出了玩法酷刑不如‚奉职循理‛的吏治思想。《循吏列传》与《酷吏列传》专写‚奉职循理‛与玩法酷刑两种官吏~谁好谁坏~形成鲜明的对比。汉朝的官吏~为善者少~作恶者多~他们多作威作福~奸诈玩法~敲榨勒索~草菅人命。如:宁成~‚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周阳由~‚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张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舞文巧诋以辅法‛~‚乡上意‛而办事。义纵~‚以鹰击毛挚为治‛。王温舒~杀人‚至流血十余里‛。杜周~‚外宽~内深次骨‛~‚专以人主意旨为狱‛~使得案件大增~犯人满狱。他们有的人~‚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有势家~虽有奸如山~弗犯,无势者~贵戚必侵辱‛。,以上引文~均见《酷吏列传》,例如~绛侯周勃免相而失势~竟然有人告他谋反~下了狱~狱吏落井下石~‚侵辱之‛~好不容易才由文帝赦免出来~故周勃有‚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之叹,《绛侯周勃世家》,。曾为梁中大夫的韩安国坐法下狱~狱吏田甲‚辱‛之~‚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韩安国列传》,邓通原是文帝的宠臣~自铸‚邓氏钱‛~拥有无数钱财~失势后被告入狱~家产被没收~‚常负责,债,数巨万‛~竟然‚寄死人家‛,《佞幸列传》,。足见狱吏欺人~实在可恶。如此吏治~其结果:一是‚网密~多诋严~ 15 官事浸以耗废‛~就是说~腐败成风了,再是‚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酷吏列传》,意思是~大官们畏罪而保命~那有心思去考虑改进政治,三是民众恨之入骨~故‚张汤死~而民不思‛,《平准书》,,再就是~因酷吏迎合君主意旨玩法酷刑~‚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意思是~物极必反~官逼民反。司马迁察此情景~大声疾呼:‚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酷吏列传序》,他的意思很清楚~单靠酷吏们玩法镇压吏民~只会扰民添乱~不可能国泰民安。 同时~司马迁也写了当代几个好官。如:汲黯~‚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他反对‚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谈论‚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为天下言~专阿主意。……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汲黯列传》,张释之为廷尉~治狱按法办事~曾对文帝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不能任意轻重,‚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故他赢得文帝和士民的称誉。司马迁情不自禁地称道张释之言法令及冯唐论将率‚可称廊庙‛,《张释之冯唐列传》,~意谓可为朝廷的准则。 司马迁又将先秦的一些良吏集中于一起~写其人其事:孙叔敖~‚施教导民~上下和气~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子产为相~民风淳厚~‚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公仪休~‚奉法循理‛~ 16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自身作出榜样。石奢~‚坚直廉正‛~其父杀人~纵之~自知有罪~‚自刎而死‛。李离~为狱官~‚过听杀人~自拘当死‛~不推过于下吏~‚伏剑而死‛。这些官吏~令人怀念~子产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司马迁称这些官吏为‚循吏‛~即‚奉法循理之吏‛。他意味深长地论道:‚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吏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以上引文~均见《循吏列传》,意思是~法令是为了导民~而不是坑民,官吏当忠于职守~按理办事~而不能仗势欺人~胡作非为。 ,四,不仅主张善于用人~而且强调‚智不可专‛。司马迁于《楚元王世家赞》论道:‚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贤人隐~乱臣贵。……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这里明确地提到用人得失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史记》写历代兴亡都与用人得失有关。三代的兴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成败~楚汉胜负~汉朝盛衰~都与用人得失分不开。 更重要的是~司马迁强调‚智不可专‛~应当群策群力。自秦朝以来~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皇帝多任用庸才为将相~这些大臣或恭谨自保~或阿谀献媚~或随风应变,而贤智直言之士~多受压抑。对此~司马迁大为感慨~不仅用心记述之~还借娄敬向汉高帝建议都关中一事~发表不同凡俗的评论:‚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 17 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刘敬叔孙通列传赞》,意思是~历史非个人所能创造~政治非私智所能成功~君主唱独脚戏是不行的,搞好政治~要靠善于用人~集众士之智。在此~司马迁既强调了贤士直谏与群主纳谏之重要~还用‚智岂可专‛暗讥君主专制之可恶。 另外~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司马迁认为诸民族各有特点~各有生存权利~不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他认为现行的征伐匈奴政策不可取~征伐不如守御~战争不如和好。 四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很突出的。他考虑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主要不是君主专制占有~不是封建官府垄断,而是民生~是百姓生存生活的权利。他的经济观~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一,提出百姓求利是正当的权益。司马迁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人们的现实经济生活和物质欲求。他说~人们都求生~都‚有欲‛~所以都求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上层人物在逐利~平民百姓也要求利~‚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又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根据当时社会情况和各地习俗~指出社会上各种人物都在求富逐利~如朝廷大官、在野名士、在军壮士、闾巷少年、赵女郑姬、游闲公子、弋射渔猎者、博戏驰逐者、医方诸食技术之人、舞文弄法的吏士、农虞牧工商的经营者~无一不在忙于财利。‚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遗余力而让财矣。‛,以上引文~均见《货殖列传》,意 18 即所有的人~一个个动脑筋想办法求利~没有一个稀里糊涂将财富让给别人的。对于平民百姓追求财利~司马迁不仅不反对~而且认为这样一来‚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于国于民都有利~故他强调:‚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太史公自序》,看来~司马迁是鼓励百姓谋利的。此与当时统治者口头宣扬‚仁义‛实际上夺民之利大异其趣。 有说司马迁于《货殖列传》言百姓欲富求利~与其《伯夷叔齐列传》强调‚让‛而毋争~于《孟子列传》论‚好利之弊‛~互有矛盾~因而疑此传的富利论是否肺腑之言~我看这是个误解。《伯夷列传》和《孟子列传》反对争权夺利~是指向那些既得利益的王侯卿士~是批评他们贪得无厌,而不是指责平民百姓。《孟子列传序》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魏世家》引述《孟子》见梁惠王章时改写得更为显豁:‚梁惠王曰:‘……将何以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则国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足见此论是针对统治者争利而发的。应当承认~司马迁是为平民求利的权益说话的. 二,提出不同于世俗的本末观念。汉代以农业为基础~故当时统治者强调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封建国家强调重本轻末~甚至抑末。司马迁接受了‚本末‛的说法~但思想上并不重农轻商。他 19 在《货殖列传》中说~各地物产丰富而各有特点~人们生存生活必须一定的物资~这就需要农虞工商进行生产、交换和流通~并不强调何者为重~何者为轻。与时调相反~他大谈工商经营~为历史上经营致富的工商业者树碑立传。还以赞赏的口吻说~畜牧主乌氏倮拥有大量的马牛~秦始皇以其‚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大矿主巴寡妇请‚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她俩都‚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又说~百万家产的庶民,农虞工商,可以与封君相比~命曰‚素封‛。,以上引文~均见《货殖列传》,~事实表明~司马迁有重工商的倾向。他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尊重历史~写明春秋以来工商业的历史状况,另方面~暗有针对汉武帝搞官营盐铁~以国家权力打击工商业者~与民争利~使得‚中家以上大率破,产,‛,《平准书》,的情况~与国策唱反调。 ,三,强调劳动致富~反对‚奸富‛。司马迁大讲以末致富的生财之道~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所谓‚富‛~指的是财利。他所传写的货殖人物~多为以经营工商致富者。又说~‚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所谓‚能‛与‚不肖‛、‚巧‛与‚拙‛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善于生产经营~勤于生产~巧于经营~就可致富~不事生产~经营无方~想富也富不了。又说:‚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所谓‚作力‛与‚斗智‛、‚争时‛~‚筋力‛与‚奇胜‛~就是拙与巧之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别。用力是治生之‚正道‛~这是对体力劳动的肯定,只是指出其难以致富。 20 ‚少有‛,即有点钱财,的人才有条件‚斗智‛,运用计谋~逐时争利,~富者才有条件‚奇胜‛,出人意外地赢得财利,~这对以资本和脑力劳动挣得很多钱~并不拜倒~也不反对。这是按当时实际情况而言。 ,四,强调‚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的放任政策。司马迁主张国家对农虞工商各行各业放任而不要抓死或压抑~任其自然发展~因民之利而利之~适当引导之。他考虑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是:,1,各地资源和物产丰富而各异~人们需要之~故必须开发、生产和交流,,2,由此必然产生职业分工~也就是说~ 农虞工商的职业分工是依据于客观条件和社会需求,,3,人们要经济生活~有物质欲求~ 就得‚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也就是说~人要尽其能力~以得所欲~不能不劳而获,,4,表现于市场供求方面~就有抓时机~找窍门~ 了解信息~灵活经营等办法。‚此非道之所符~自然之验邪,‛意思是~这不是符合客观规律~顺顺当当的吗,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为政者应该如何施政定策呢,当时汉武帝是以官府垄断经济~不给工商业者以一定的社会地位~限制和压抑私营工商业~使得‚中家以上大率破,产,‛~弄得民怨沸腾。司马迁对此情景~一方面记其事于《平准书》,另方面又在《货殖列传》提出了自己对政策的主张:‚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其意是~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再加以引导,如有偏差或产生矛盾~教诲和整齐也是可行的,最下之策是与民争利~损害百姓谋生求利的正当权益。照此所说~汉武帝现行的财经办法是最下策~是搞不好的,只有他设想的办法~才能使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人们的主观因素都调动起来~ 21 形成生动的局面~于国于民两利。 ,五,经济决定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关系。司马迁接受了《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思想~并加以发挥~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免有点片面性~因为富者往往不仁。他还说:‚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以上引文~均见《货殖列传》,这是说~财富的多少有无~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之主奴尊卑~决定着剥削奴役与被剥削奴役的关系~此乃客观的事理。这是他在《货殖列传》中列举了很多农虞牧工商的富人因富而社会地位高、奴役很多人的事例之后得出的结论~非一般的泛泛空谈。这是个不同凡响的唯物主义观点。 五 司马迁的伦理道德观念~无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但又不为它所囿~而有自己的观点。 首先~提出了社会上实际存在富贵者与贫贱者两种道德观。司马迁于《游侠列传》指出:‚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他从‚鄙人‛和《庄子〃胠箧篇》那里吸取了思想养料~断言古来存在两种道德观~既得利益的富贵者满口仁义~实际上只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道德观,而对于‚鄙人‛与‚窃钩者‛来说~则是另一码事。 司马迁以为~平民百姓是另有道德观的~他指出:‚布衣之徒~设 22 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游侠之徒,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这是说~‚乡曲之侠‛,或称‚闾巷之侠‛、‚匹夫之侠‛,讲义气~有诚意~虽然时犯当世的法禁~但受到下层士民的欢迎~并称誉于世。 其次~肯定游侠之义~并为游侠作传。《游侠列传序》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陵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这是说~游侠的扶危救弱的信义~不同于富贵者所宣扬的‚正义‛~更深恶权贵豪暴之徒狼狈为奸~役贫欺弱。故他认为对游侠之义应予肯定~了解其特点~为其作传。 言游侠‚不轨于正义‛、‚时扦当世之文罔‛~就是说游侠所为触犯当时法禁~是封建专制所不容的。因此游侠为统治者所切齿。当时著名的游侠郭解及其父皆死于统治者的屠刀。儒士出身的公孙弘向汉武帝建议杀郭解时说:‚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遂弗知~其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凡侠义行为~统治者都视为‚大逆无道‛之罪。司马迁于《游侠列传》记了公孙弘建议杀郭解之事~未直接臵评,可是在此传末尾论道:‚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23 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游侠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意谓众人皆仰慕郭解~其人虽死而声名不绝~实在可惜。这与公孙弘的态度绝然不同。 还有重要的一点~强调为人处世当以情义为重。整个人类社会史~无时无处不存在人与人的关系~几乎无人不有酸甜苦辣~人们多向往着和好亲切相处~然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无数遭冷遇受苦难的人为此心酸~有多少哲人智士对此苦苦思索~也有人有意无意地对此麻木不仁。司马迁对此尤为敏感~深深沉思。他那无限情义的史笔写下了许多世道人情方面的点点滴滴。真情与假意~忌妒与诚信~恩恩怨怨~亲亲疏疏~几乎无所不写。如:既有~屈原忠君为国而遭到谗贬~苏秦遭亲嫂的时冷时热~扁鹊医术高明而为同行忌害~戚姬为吕后妒忌而惨遭毒手~刘邦以怨报德杀丁公~勾践平吴功成而杀功臣大夫种~晋里克迎重耳为君而竟被赐死~郑甫瑕效力厉公而被杀~李斯忌同学韩非而害死之~郦寄与吕禄为友而欺骗出卖之,也有~桑下饿人报答赵盾之恩~韩信报答漂母赐食之情~管仲与鲍叔的相知友好~张耳与陈余先友好而后仇杀~伍子胥决心为父报仇~范雎为人恩怨必报~豫让、荆轲愿为知己者死~校尉司马因受恩而放跑袁盎~李敢因父,李广,之怨而击伤卫青~少女缇萦愿代父,仓公,受刑~郑庄公思母而于黄泉相见~王陵母嘱咐儿子切勿持二心~贯高宁愿受大刑而证明赵王张敖不反~栾布冒被烹之险而伏友人彭越尸哭诉,还有~冯驩有‚富贵多士~ 贫贱寡友‛之说~廉颇客有‚天下以市道交‛之论~邹阳直辞言世道不公~晁错之父劝子少结怨家~如此等等。 24 司马迁对此类情景无限感慨~曾直言发表议论:‚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扁鹊仓公列传赞》,曾微婉地记述谚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越王勾践世家》、《淮阴侯列传》,曾为主父偃成败的遭遇不同而哀叹:‚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平津侯主父列传赞》,又为汲黯、郑当时得势客众、无势客去而鸣不平:‚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填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态乃见。’汲、郑亦云~悲夫:‛,《汲郑列传赞》,于此可见他对世道人情的看法。 正因于此~他肯定刺客‚士为知己者死‛之情~表扬游侠救死扶困之义~心许韩信对漂母以德报德~盛赞李广赢得士卒的深切同情。《李将军列传》写到李广死时~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又于传末论道:‚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司马迁于此充分肯定李广身正意诚而获得真情的报答。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千份情义~必得万份厚报。司马迁深信于此~或者说他呼唤和寄望于此。他深信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话,见《伯夷列传》,~相信历史终究会判明是非。 25 司马迁是十分厌恶骨子里自私自利而表面上假仁假义~而热切期望人们和好相处与真情实义的。他觉得富贵圈里难觅真实的情义~倒是布衣平民之间尚有可贵的深情厚义。 六 这里要谈的司马迁的史学观~不是指广义的整个的史学思想~只是指狭义的撰著历史的旨趣~或者说是为何及如何写史的思想问题。司马迁的史学观~我以为有突出的三点: 第一~讲究‚务为治‛~以有益于社会为宗旨。司马迁于《太史公自序》大事介绍和阐释其父谈《论六家要旨》~是论六家的长短~首先肯定道家,而所论长短~则是从‚务为治‛的角度着眼的。所谓‚务为治‛~拿现在的话来表达~就是应用和服务于社会的意思。他俩不信奉当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方针。论道:阴阳家‚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家‚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所论六家的要旨~都是从其应用于社会的长短得失进行分析的~可以说主要谈的是六家社会学问题。他俩肯定道家~就是认为道家要旨在于‚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司马氏父子不仅对六家是从‚务为治‛着眼~就是对史学家也是 26 如此要求。司马谈临终对子迁遗嘱说:‚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这是告戒其子一定要认真写历史~学习周公尊崇祖先的优良传统~以孔子‚修旧起废‛为榜样。事后~司马迁回忆和体会其父的教导:‚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意思是~其父曾意味深长地教导~要面向社会~继承优良的学术传统~有益于世,他体会是这个意思~表示本人责无旁贷。 司马迁曾师事于《春秋》公羊学大家董仲舒~牢记其言孔子作《春秋》的要旨:‚余闻之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据他说~董仲舒曾说过~孔子评论春秋二百余年史事的是非~实际上是要提供社会人事的规则。换句话说~孔子作《春秋》~也是‚务为治‛的。 由于受父教师训的影响~加之自己的独立思考~司马迁认为《六经》都是面向社会、有益人事的:‚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 27 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看:他所说《六经》的作用~尤其是《春秋》‚补敝起废‛、‚拨乱反正‛的道义~都是着意和有益于社会的。 司马迁自言继孔子作《春秋》~责无旁贷~那么~其所著《史记》‚务为治‛的宗旨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发扬史学传统~努力写出一部社会全史。司马迁继孔子作《春秋》~可不是邯郸学步。他是学其精神~加以发扬和发展。他著《史记》~无论是体例、记事~还是史学思想~都是超迈古人~而自成‚一家言‛的。《春秋》只是编年史雏形~简记春秋二百余年的大事~史学方法据说是寓褒贬~别善恶~史学思想是‚尊王攘夷‛、‚为尊者讳‛、‚为亲者讳‛那一套。而《史记》~与其大不相同。司马迁自述其书的大概:‚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易为~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 28 成一家之言~阙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上引文~均见《太史公自序》,就是说~《史记》是一部创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一百三十篇的体例全新的巨著,是记述数千年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学术文化、风俗习惯、天文地理、各种历史人物、各族关系等等包罗宏博的社会全史,史学方法有褒有贬~有章有微~别善恶~明是非,还是发扬史学传统~具有丰富的史学思想的‚一家言‛。的确它远胜于《春秋》~开辟了史学新天地~在中国以至世界的史学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第三~强调‚述往思来‛~期望后人以史为鉴~理解这份遗产~继承这个传统。司马迁提起古人发愤著述、孔子作《春秋》时~一再申意: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这不仅坦露自己发愤著《史记》的心思~想要得到后人的理解,还有期望后人学习历史、继承这个传统的用心。他写史是‚务为治‛的~是强调‚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是要完全反映人类社会史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那么~他‚思来者‛还会有别的用意吗,我想~他身遇寒冷而心常炽热~只有要求后人毋忘历史~理解其‚名山‛事业~继承这个学术传统的深切期望。 综观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和启示: 司马迁欲‚成一家之言‛。其所著《史记》~在体例、内容、史学思想诸方面~尤其是深邃的思想~比之前人与同时代人贡献了很多新的东西~确已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对后学来说~可以明确~‚成一家之 29 言‛~不是随便提出一个无关宏旨的看法~或发表一通无足轻重的意见~或编写一本人云亦云的史书~就能轻易达标,而是在史学思想上确有高见卓识和新的成就~才能名符其实。 欲成‚一家之言‛~自然需具备才学识三长~需胸怀述往思来的志向~当然不能随从卑污之俗见~不可曲附专制之淫威~而应该独立思考~争鸣不已~抒发真知灼见。 可以说~‚成一家之言‛是史学成就的最高层次~是思想史上光彩夺目的瑰宝。怪不得历来学者多以此为职志~并不懈地努力~作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贡献~因而形成了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中国的儒学随着封建大一统盛行一千余年~但始终未像欧洲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一切那样的威势~自有复杂多种的历史原因~而司马迁藐视‚独尊儒术‛、标榜‚成一家之言‛~‚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汉书〃司马迁传赞》,~并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这是否是其原因之一呢,我以为是肯定的。 30
/
本文档为【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