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

2017-10-23 43页 doc 85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 • 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然性、条件;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及两种 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实质。掌握资本积累与资本 有机构成。 本章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分配过程即剩余价值的 生产过程和在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割过程,从而揭 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并通过剩余价值在各个资本 家集团之间的分割,使我们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 级结构和资本主义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 • 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然性、条件;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及两种 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实质。掌握资本积累与资本 有机构成。 本章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分配过程即剩余价值的 生产过程和在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割过程,从而揭 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并通过剩余价值在各个资本 家集团之间的分割,使我们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 级结构和资本主义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经济运行 情况,最后通过分析资本积累揭示其发展的一般后果和 趋势。本章包括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对 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经济运行规律,都至 关重要。本章内容丰富,原理和概念较多,在学习本章 时切忌只是孤立地记住几个概念和原理,而应注意从整 体上理解本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现把本章的内容 归纳为五个要点以供参考。 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看,同价值规律存在矛盾。这个矛 盾实际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到底怎样产生即货币怎样转 化为资本这一难题。通过剖析上述矛盾,问题终于得到 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 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实质是价值增殖过程即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同时也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资本主义工资是 1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割?上(在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割)。资本的本性是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正 是这一要求引发资本家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 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四,剩余价值的分割?下(在其他资本集团之间的分割)。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资本和剩余价值采 取各种具体形式,除上面分析过的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以外,资本的具体形式有: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 资本。此外还有土地所有者。而剩余价值相应地采取的 各种具体形式有: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地 租等转化形式。通过掌握上述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 式,既可弄清剩余价值的分割过程,也可以从总体上理 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全貌。 第五,剩余价值规律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后果和 趋势。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石。这一理论 像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 分析之中。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 规律。这一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还决定着资 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正是在这一规 律和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作用下,带来了财富在一端积 累和贫困在另一端积累的后果。社会的两极分化是资本 主义的必然产物。 1.资本总公式:即G?W?G',(货币?商品?增大 的货币),它揭示了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增殖,因而 适用于一切形态的资本,故称为资本总公式,也就是资 本的一般公式。 2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 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 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 价值。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的 一般涵义是指在其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 4.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对称。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通过 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改变原有的价 值量,因而被称作不变资本。不变资本虽不是剩余价值 的源泉,却是生产剩余价值不可缺少的条件。 5.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的对称。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不同于生 产资料,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 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总是超过 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即超过劳 动力本身的价值,这个超过部分就是剩余价值。由于这 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会增大原有的价值,是一个可变 量,因而被马克思称作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 的源泉。 6.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用m'来表示。其公式为:m'=m/v。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故也被称作资本主义剥削率。 7.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 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绝对延长而生产 的剩余价值。 8.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9.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由于率先采用先 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 会价值,仍可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而多获得的剩余价 值。 10.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 式,但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 削关系。 11.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就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 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它也可称为生产 成本,用c+v表示。 12.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取得了利润的现 象形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 化形式。 13.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用p'表示。其公式为:p'=m/(c+v) 14.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 资本总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平均利润率=社会 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 15.平均利润:就是一定量预付资本依据平均利润 率所获得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就是:平均利润=预付资 本×平均利润率。 16.生产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生产 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17.超额利润:即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利润,它是 商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超额利 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8.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在流通 领域中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 立的资本形式。 19.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 4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获得的利润,它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0.商业流通费用:是商业资本家在商品流通过程 中除用资本购买商品外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它分为生产 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 21.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 立的资本形式,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 用的货币资本。 22.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转让给借 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它 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23.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 额的比率,其公式是: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 贷资本总额。 24.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 它是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25.银行利润:是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获得的利 润,它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费用后构 成,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26.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 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 产生的,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 本经营组织形式。 27.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人股并有权取得股息 收人的凭证,它具有不返还性、流通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28.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它与股息收 入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并受供求关系影响而 经常变化。 29.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地主(土地 所有者)的土地而向地主缴纳的、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 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体现着 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工人所创造的 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30.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 额利润所构成的。按其形成条件的不同而有级差地租工 和级差地租n两种形态。 31.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 何土地包括劣等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 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32.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生 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 主义的绝对规律。这一规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 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成为雇佣劳动者)这一特定 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 实质及其发展趋势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 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这一规律不仅决定资本主 义生产的实质,而且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 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灭 亡的发展趋势。 33.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 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 要源泉。 3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 并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可用C: V表示。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35.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指由资本积 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更侧重于生产资 料的扩大。 36.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 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 6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形式,也可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 争和信用两个有力杠杆实现的。 37.相对人口过剩: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 对它的需要而形成的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这种过剩 人口既不是绝对的过剩,也不是自然的过剩,而是相对 的过剩,即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这种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l)资本的总公式(一般公式)及其矛盾 l)货币同资本的区别。资本离不开货币,但货币 并不就是资本,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一般的货币同作 为资本的货币,如果从运动中考察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区 别。商品流通公式是:W?G?W'(商品??货币??另一 种商品),在这里,一般货币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 资本流通公式是:G?W?G'(货币??商品??增大了的货币),G'=G+?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 称为剩余价值。从资本流通公式看,货币不仅是商品交 换的媒介,而且在运动中带来了剩余价值。所以,作为 资本的货币同一般货币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带来剩余价 值。 2)资本的总公式(一般公式)及其矛盾。由于 G?W?G',反映了资本要带来剩余价值这一本质,适用 于不同形态的所有资本,故资本总公式又被称作资本的 一般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W?G?W',同资本流通公式G?W?G',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区别:第一,买卖的顺 序不同。第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第三,流通中 的媒介物不同。这些形式上的区别反映着这两种流通具 有不同的经济内容: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是消费, 7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是要得到另一种使用价值。处在商品流通公式两端的两 种商品,在价值量上是相等的;而资本的流通是为卖而 买,目的是要得到增殖了的价值,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 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 殖。所以说,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也可以说,是能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但资本总公式表明,在流通过 程等价交换的条件下却发生了价值增殖。要解决资本总 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 生的,也就是阐明货币在什么条件下和怎样转化为资本 的。 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其实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 剩余价值。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不 等价交换,如贱买贵卖只改变了价值在不同所有者之间 的分配,从全社会看并没有增加一个价值因子。但剩余 价值的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如果使货币脱离流 通领域把它贮藏起来,也不能实现增殖。由此可见,剩 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它必须以流通领域为媒介。这就是解决总公式矛盾的条 件。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要 解决总公式的矛盾,货币所有者必须在流通领域中购买 到一种特殊商品,它是价值、剩余价值的源泉。这种特 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 是生产的基本要素,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第一,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 8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二,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这两个条件,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下才全部具备。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也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作为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 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第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由于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因而劳动力的生产 和再生产就以人的生存和生命延续为条件,所以生产和 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以下 三个部分:首先,维持劳动力自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 值;其次,赡养劳动者的家庭人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 值;最后,劳动者的学习、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价 值决定同一般商品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还包含着历史 的和道德的因素。这表现在,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 条件不同,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 差别的,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 内容有扩大的趋势。 第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特殊 性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 的使用价值在被消费过程中消失掉,价值也随之消失或 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这一 特殊商品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它是价 值、剩余价值的源泉。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 本的前提,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9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2.剩余价值的生产(教材三至五)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 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 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 程。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 但生产使用价值不是资本家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生产剩 余价值。 2)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 重性。劳动者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 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完成了资本 主义劳动过程;作为抽象劳动创造出新价值,如果这个 新价值正好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这个生产过程就仅仅是 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自然不会甘心, 而让劳动者继续劳动,便会生产出剩余价值,这样,价 值形成过程便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所以,价值增殖过 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 定点就是劳动者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 个一定点之内的时间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超过一 定点的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 值的源泉。 3)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 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用“m”来表示。 它是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关系。 所谓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的本质 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0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依据。资本虽然存 在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在生产过程中不过以两种形式存 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 形式存在。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即价值增 殖中的作用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价值 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 变资本,用c表示。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 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因为资本家购买 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即工资),被工人 用于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要由工人劳动新创造的部 分价值来补偿,而工人的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 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 来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用v表示。 2)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 第一,揭示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揭 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 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为理解资本有机 构成、平均利润、地租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3)剩余价值率。既然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 因此,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 (m'),即m'=m/v。这个比率确切地反映资本家对工人 的剥削程度,所以也被称作资本主义剥削率。因为这个 比率说明在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中,资本家无偿占有部 分同工人所得部分的对比关系。在工人创造的价值总量 一定的情况下,无偿部分的比重越大,有偿部分的比重 就越小,剥削程度就越高。 (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剩 余价值率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过两种基 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1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 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 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提高剥削程度,叫绝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 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 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 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比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均为4小时,剥削程度(“m”)为100%。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将工作日 从8小时延长到10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就由4小时增加到6小时,剥削程度就从100%提高到150%。 要实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关键在于工作日的最 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否则就没有剩余劳动时 间,不能生产出剩余价值,也就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工 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生理界限和社会道德界限,取决 于工人反抗延长工作日的斗争。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通常使用的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相对剩余价值的涵义。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 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 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 提高剥削程度,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假定原工作日 为10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5小时,剥削程度为100%,如果工作日10小时不变,必要劳动 时间由5小时缩短到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就由5小时延长到6小时,剥削程度随之提高到巧。%。可见,在 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剩余劳 动时间就越长,生产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第二,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 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 12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 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 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第三,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 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为了获取超 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 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 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 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 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 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 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 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 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四,超额剩余价值,对个别资本家来说,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却是经常存在的。我 们知道,只有技术先进的企业才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但先进技术被同行业的多数企业采用后,原先先进的生 产条件就变为一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 差额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整个社 会的情况则不同。社会上任何时候总有少数企业掌握了 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了商品的个别价 值、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这两种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 1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从资本家对雇 佣劳动的剥削看,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无论是绝对剩 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靠延长工人的剩 余劳动时间进行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 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资本主义 剥削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将工人的劳动时间绝对地 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出剩余价 值。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方法常常是结合 使用的。 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 本主义生产的初期,生产工具没有重大变化,生产力发 展比较缓慢,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的 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 泛应用,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 产的作用日益突出,就逐渐成为主要的提高剥削的方 法。 (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工资变动规律在探讨 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后,为什么接着考察资本主义工资本 质的问题?因为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错误地把资 本主义工资的现象形态(即资本主义工资是雇佣工人全 部劳动的报酬)当作本质,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剩余价值 理论,换句话说,只有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才能使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建立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 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1)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从现象上看,雇佣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一 天的工资,劳动一个月付给一个月的工资,这便造成一 种假象,好像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 力,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资本家支付的似乎 14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 就抹杀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 界限,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2)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定义,它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是 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因为工人在市 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在这里必须对劳动力 和劳动加以科学的区分。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 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才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 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相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既无法确认其使用价值, 也无法确定其价值,而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 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由此可见,资本主 义工资实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 值或价格。所以,不能把劳动力和劳动混为一谈,科学 地区分劳动力和劳动,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 键。其二是说,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资本主 义工资的形式,便把工资的本质给掩盖起来,表现为劳 动的价值或价格了。所以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的转化形式,即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这一本质被掩 盖的形式。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 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 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不外两种:计时工资和计 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 实行计时工资对资本家十分有利。计件工资则是按工人 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 化形式。它更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4)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及其变动规律。为了进一步考察工资的数量变动规律,必须了解名义工资和实际 1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工资两个概念。 第一,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 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工 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 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 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下降。 因此,只有实际工资才能真实反映工人的生活水平。 第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首先,名义工资 一般呈增加趋势。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通货膨胀,使 货币不断贬值,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使名义工资不能不 有所增加。其次,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实际工资则 有时降低有时提高。但从长期看,实际工资是提高的。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提高的趋势更加明显。但 是,实际工资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减 轻了。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实际工资提高更快的条件 下,工人创造的财富有更大的部分被资本家所无偿占 有,这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剥削程度的加重。 3.剩余价值的分割?上(在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割)(教材六) 上面已经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在此基础上,还 将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的分割问题。本节分析剩余价值 在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也就是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问 题。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l)成本价格(生产成本)。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 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 (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即W=c+ v+m。如果按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来区分,它应 16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包括:物化劳动的耗费c和活劳动耗费v+m两个部分。 但是,商品生产中实际的劳动耗费,同资本家在生产商 品时的耗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在资本主义生产中,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表现为成本价格,即资本主 义生产费用,因为资本家不从事劳动,生产商品他所耗 费的只是资本c+v,用k来表示,从而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这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与 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W=k+m。成本价格小 于商品的价值,两者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 现为成本价格以上的一个增加额,掩盖了它是由可变资 本所创造这一事实,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还进一步 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预付资本虽只有 一部分加人成本价格,但在物质上却是全部参加劳动过 程,成为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因此,剩 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作 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 态。利润用p表示。商品价值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用 公式表示为:W=k+p。 3)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 的关系是:它们本来是一个东西,量上也相等,所不同 的仅在于,同一个剩余价值,如果看作是可变资本的产 物,它是剩余价值;如果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它便转化为利润,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可见,剩余价值 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 转化为利润后,歪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掩盖了资 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利润率 l)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随着剩余价值转化 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 17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p'表示利润率,c'代表全 部预付资本,利润率p'=m/(c+v)=m/c'。 2)利润率从质和量上掩盖了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和剩余价值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剩余价值率揭示资本 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则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 殖程度。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而 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因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 利润率,不仅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本质,而且掩盖了剥 削程度。 3)影响和决定利润率的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 的高低。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第三,资本周转 速度的快慢。第四,不变资本节省的程度。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l)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因。由于不同生产部 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在剩余价值率 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各部门利润率的水平就有高有低。 这显然违背了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即等量资本获得等 量利润的要求。利润率低的资本家自然不会甘心,这必 然引起各个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实现过程。平均利润的 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种部门之间的竞争,目 的是争得更有利的投资场所,采取的手段是资本在各部 门间的自由转移,其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平均利 润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利润率低的部门的资本家把资本 抽出,自由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原来利润率 低的部门,因投人的资本减少,生产缩减,产品供不应 求,价格上涨,使利润率提高;而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 因大量资本涌人,生产随之扩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 降低,使利润率下降。这样,通过这种部门之间的竞争, 其结果是各个生产部门本来高低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 18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所生 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资本家按照平 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这样,利润就 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剩余 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利润转化为 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可见平均 利润率的形成,使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4)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 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 值的真正来源,但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还是一致的。而 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部门的利润量和剩余价 值量就不一致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 多少只和资本量有关,这样一来,平均利润无论从质上 还是从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真正 来源完全看不见了,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对雇佣劳动 的剥削关系。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形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就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 按生产价格出售了。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以p代表平均利润,用公式表示:生产价格=k+p。 2)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在量上虽有一定的差别, 但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卖,既未否定劳动价值论,也并不 违背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 化。生产价格形成前,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规 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价值为中 心而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是交换价值 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就变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 19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的变化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 3)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我们说,按生产 价格出卖商品,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 从某一部门来看,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之间、生产价格 与价值之间虽然都是不相等的,但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 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与价 值总额则都是相等的。所以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卖,总体 上也就是按价值出卖。第二,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 还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由此可见,生产价格仍是以 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4)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这 一理论告诉我们,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好像一个庞大的股 份公司,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投人资本的多少,参与剩 余价值的分配,从而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 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 的剥削,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整个资 产阶级的统治。 4.剩余价值的分割?下(在其他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分割)(教材六)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产业资本家以外,还存在 着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 等资本家集团,他们也参加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在本节 中就进一步分析这种分割以及经过分割而形成的剩余 价值的一些具体形式。 (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及其职能和作用。商业资本是从产业 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资本职能,在流通领域中专 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立的 资本形式。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狭 小,产业资本一般是自己生产自己销售。随着生产的发 20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展和市场的扩大,产业资本自产自销越来越困难,客观 上要求把销售商品的业务独立出来,交由专门的资本家 即商业资本家去完成。 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 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 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商业资本作为处干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 形式,对产业资本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主要表现在:它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 用,减少流通中的资本数量,增加直接用于生产的资本 数量,从而有助于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利润率。 2)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 业,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商业资本作为一种职能 资本,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就是说,商业利润的确定 也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如果商业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 率,那么商业资本家就会将商业资本转移到产业部门中 去;同样,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如果偏高,产业资本家的 资本也会转移到商业部门。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 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商业利润率和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 化,形成社会资本统一的平均利润率。 关于商业利润的来源,表面上好像来源于流通,但 是,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只能引起商品价值形态变化, 而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商业资本的真正来 源,只能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 价值。由于商业资本家分担了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 的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全部剩余价值,而 必须把其中一部分转让给商业资本家。转让的途径和方 法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 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由 此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他们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商 21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业资本家是通过购销价格差额获得商业利润的。商业利 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家雇用商业职工 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 值,但通过出卖商品能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 剩余价值。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 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出卖商品所实现的剩 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职工的工资, 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构成商业利润。所 以,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既是剥削产业工人 的结果,又是剥削商业职工的结果。 (2)借贷资本和银行利润 l)借贷资本的本质和形成。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 利息而暂时借给别的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一种 生息资本,并不是职能资本。其运动公式是:G?G'。 借贷资本的形成。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 离出来的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 的资本循环有密切联系。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一部分固 定资本折旧费在固定资本更新之前,会暂时闲置起来; 一部分流动资本在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之前,会暂时 闲置起来;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在作为追加资本使用之 前,也会成为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些暂时闲置的货 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来源。货币资本闲置起来不能带 来利润,显然同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的本性相矛盾, 因此它的所有者要为其发挥作用寻找出路。与此同时, 某些资本家在商品售出前要购置固定资产和原材料或 支付工资而需要补充货币资本。于是,在这两部分资本 家之间就会发生资本的借贷行为,这些货币资本就转化 为借贷资本。 2)利息和利息率。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 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所有者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 22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即发生 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货币资本除了具有作为货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 还具有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也就是生产剩 余价值和利润的职能。与此相适应,职能资本家使用借 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割成为两部分:一 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 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 利润的形式。借贷利息既然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 它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 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 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借贷资本的数额和利息率的 高低。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 率。即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量。利息 率的高低有一定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 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会因无利可图而不去借款; 利息率也不能等于零,否则就无人愿意贷出货币资本。 因此,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就在 零以上、平均利润率以下,随着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供 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供大于求,利息率下降;反之, 利息率就上涨。当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就由 社会的习惯和法律等因素决定。 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 通过银行来进行的,因而为了进一步了解借贷资本,还 必须考察银行等一系列问题口。 第一,银行和银行资本。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 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银 行的主要职能:一是充当借贷中介,即通过存款业务把 2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再通过贷款业务把货 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二是充当支付中介,即根 据企业委托,办理货币的收付和转账结算、货币兑换等 业务。 银行资本。银行为了经营货币资本,必须有自己的资本。 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所支配的货币 资本。从所有权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银行资 本家投资办银行所预付的资本,即自有资本;另一部分 是吸收进来的各种存款,即借人资本。借人资本是银行 资本的主要部分。这样,便决定了银行资本具有两方面 的特性:一方面,从其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身资本用作 借贷资本来看,它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另一方面,它 经营一种资本主义企业并要求获得平均利润,银行资本 又具有职能资本的特点。 第二,银行利润。资本家投资于银行和投资于商业、工业一样,目的都是获得利润,而且相对于自有资本来 讲,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由于在银行资本家和工商业 资本家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银行获得 的利润也相当于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银行贷款利息一般都高于存款利息,两者之间的差 额扣除银行的业务费用,就构成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 即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来源于借款的工商企业的利润, 是产业工人在生产领域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 而银行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资本主义信用。信用一般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活动的总称。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形 式。 第一,资本主义信用有两种: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是指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而 24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发生的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贷款方式向职能资本 家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 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第二,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为信用能 够节省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大大促进商品流通; 信用促进资本的集中,是股份公司发展的前提;信用还 促进了资本的积累,促进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另一方面, 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 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5)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 第一,股份公司和股息。股份公司是许多单个资本通过认购股票来合资经营的企业。股份公司扬弃了个人 资本的形式,采取了社会资本,即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 的形式。股份公司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和 经营方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股份公司实质上是 大资本利用和支配中小资本与居民收入的手段,是加速 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所 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培育了经理阶层,提高了企业和 资本的运作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有力地推动了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滋生投 机和欺诈活动,加深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 股息。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的利润中分得的收人叫股息。股息实质上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 第二,股票价格。股票是投资者的股权和取得股息的凭证。股东可以凭借股票领取股息,但不能凭借股票 抽回资本。股东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把股票出售。股票本 身没有价值,却具有价格。股票价格不等于股票的票面 2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金额,也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由 于股票买卖实际上是买卖获取股息的权力,所以股票价 格是股息收人的资本化。这就是说,股票价格等于这样 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人银行,所获得的利 息收人与凭这张股票所取得的股息应该相等。因此,股 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个因素:它与股 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股 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3)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地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所拥有,资本家要投资农业从 事经营,就必须缴纳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 租种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所创造的 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是剩 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着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 和农业雇佣工人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根 据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级差地租。指租种较好土地而缴纳的、数量有 等级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实质上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 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生产条件所 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 断。而级差地租的源泉则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 值。 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 ?。这是根据形成的条件不同加以区分的。级差地租? 是由于:第一,不同地块的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第二, 不同地块地理位置差别而形成的。级差地租?是由于在 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 的。 26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2)绝对地租。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因而租 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 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 分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而绝 对地租的源泉同样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 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5.剩余价值规律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 势(教材十至十二) (l)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基本经济规律,是每个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特有 规律,每个社会中只有一个,它揭示该社会生产的目的、 动力和实质,在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每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发展的主 要方面和上要过程,并贯穿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始终。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 价值规律既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 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 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 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 发点和归宿点。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 过程;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和剩余价值 的实现过程;分配过程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使雇 佣工人在资本家工厂以外的个人消费也不外是劳动力 的再生产过程,成为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过程,高涨和危机,赚钱和亏损, 都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因此,剩余价值规律贯穿 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及灭亡的全部过程。剩 27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3)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仍然是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 广泛应用,由电子计算机等组成的控制系统把机器连成 自动化生产体系,机器替代了相当一部分的体力和脑 力,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对劳动是否还是价值的源泉, 以及剩余价值规律是否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提出了疑问。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第一,生产资料本身只是生产价值 的条件,而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自动化装置和 机器体系再先进,也是要由人来发明、设计、制造和管 理操纵的,没有人类的劳动,任何机器都不能运转。任 何机器,不管它多么灵活、自动化程度有多高,也只能 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工具或物质条件,它本身不能 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第二,在社会化生产中,生产劳 动者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也 包括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他们共同构成“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三,当前采用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体系的只是少数企 业,正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节中所指出的,这少数 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 会价值,从而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可见,在资本主义 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 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生产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剩余 价值学说的创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这是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和划时代的贡献。这是因为,马克思 正是依据剩余价值学说,才正确地认识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并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基本 28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矛盾,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及其被 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 变成了科学。 (2)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扩大 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资本家同以往 的奴隶主和封建主不同,他们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 人消费或是贮藏起来,而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 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重新投人生产,扩大生产 规模。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超过以往任何社会,其原因就在于此。 2)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所谓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重新用作资 本,使资本数量增大,简单地说,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 化。资本积累既然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的多 少直接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资本积累的规模同剩余价 值的量成正比。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 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 价值。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两方 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的目的,这种绝对的致富欲是无止境和无限的。这种 追求剩余价值的不可抑制的内在冲动,推动资本家不断 地进行积累。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 迫使资本家不断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以争取在无情 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单个 企业资本是不断增大的。单个企业资本的增大,通过资 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实现。 第一,资本的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资本积累来 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积 29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聚。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 积聚的手段或重要条件。 第二,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 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 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 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第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 别表现在: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 的,可以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 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不会增大社会资 本总额。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它的增长是 比较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它可以在 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起巨额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 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另 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 积聚的发展。 (3)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为了深人了解资 本积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必须掌握资本有机构 成。 1)资本有机构成的涵义。关于资本的构成,可以 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 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 资本又是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 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 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 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 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 30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 c:v来表示。 2)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 成的提高。因为在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家在追求 更多剩余价值和竞争的压力下,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 备,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 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某企业资本为例,其资本有机 构成的变化是:6:4、7:3、8:2,伴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从原来的6/1、 上升到7/10、8/10,而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则相 应地从4/10,下降到3/10、2/10。资本有机构成明显地提高了。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必然趋势。 (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势 如上所说,资本积累和集中的结果必然导致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必然会导 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和整个社会的两极分化。 相对人口过剩,亦即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是资本 主义国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一些资本主义国 家工人失业的人数仍然相当庞大。 l)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相对人 口过剩的形成,同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 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可变资本所 占比重则日益减少。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由总 资本的大小所决定,而是由其中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 的。因此,当可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日益减 少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日益减少,有些生产 部门甚至会绝对地减少。同时,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却 31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案 宿州学院社科系 吴 玲 日益绝对地增加。其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 业,产生过剩人口。 这种过剩人口,不是绝对的,即不是社会的财富和 生产能力不能保证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而只是相对 的,即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这部分 劳动者成为多余的或过剩的,因而是相对过剩人口。从 总体的和发展的趋势上看,工人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 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使他们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 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2)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 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因为资本主义生 产具有周期性,相对过剩人口作为产业后备军,起着劳 动力“蓄水池”的作用,适应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 变化的需要。第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在业工人 形成竞争压力,有利于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胁迫在业 工人,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3)资本积累必然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是 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就是说,随着资 本积累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生两极分化。社会 财富日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而无产阶级由于失业增 加日益贫困。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趋势和一般规 律。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 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 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 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 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32
/
本文档为【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