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2012-09-16 8页 doc 38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6622

暂无简介

举报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22009301011175 李智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及稳固时期,在网络文化充斥的环境中,对网络文化缺乏辨别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现状,应采取构建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等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 社会化 对策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互联网作为网络环境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成为国际国内...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22009301011175 李智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对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及稳固时期,在网络文化充斥的环境中,对网络文化缺乏辨别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现状,应采取构建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等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 社会化 对策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互联网作为网络环境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成为国际国内信息流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信息平台,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其传播特性主要有: 一、高速度   互联网以其同步实时传输功能令所有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只需轻点鼠标,用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链接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数秒之内便能浏览到所需的网页,同时也可以极迅捷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互联网能够让用户最快捷地获知天下时事,并能帮助他们最快地做出反应。现在,网民们无需订阅报纸、收看电视,便可以足不出户地从网上得到相同或更多的内容,而且速度更快。原因有二:其一,网上信息的发布,无需经过常规化的有纸印刷、出版、发行及销售等过程,节省了大量的在途时间。其二,网络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比传统媒体的模拟化传播方式效率更高,网上任何二个结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随着各种相关软、硬件技术设备的完善,网络传播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二、大容量   就传播的容量来看,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是有限的,报纸无论怎么扩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其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况且扩版和增设频道还要受到各种客观情况的制约。而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其丰富性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介可比。随便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条信息。电脑拥有卓越的记忆存储功能,一块小小的硬盘就能载入一个图书馆所有书籍的内容。互联网技术则更进一步:它将所有入网电脑联结在一起,使得网上的信息量在理论上可以是所有电脑存储量的总和。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传播能力。可以说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图书馆。电脑网络还能够在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的同时,将已有信息全部保存下来,供用户随时检索、使用。这也是网络拥有极大信息量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具有极强的传播功能,在同等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它比任何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信息都更多。 三、多功能   各种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双向、多点、多媒体的传播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不仅是数字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工具,它将嬗变为一个与报纸、广播、电视一样地位的“第四媒体”,它兼具书报、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几乎所有的传播功能:其一,便捷的通讯功能,如IP电话、E—mail等;其二,强大的浏览功能,在各种网络的支持下,用户可以浏览网上所有公共信息;其三,广泛的共享功能,用户可以从网上下载多种免费软件、文本;其四,高度的参与功能,网络用户可以随时参与网上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公开自己的技术成果,而不必受现实生活中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总之,网络使得人类第一次有可能运用同一终端、同一条线路、同一个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网络办公、网络商务、网络新闻、网络图书、网络杂志、网络出版、网络教学,网上娱乐、网上聊天……,这样一些基本活动将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另外,网络多功能信息的开发使得人们在相等条件下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把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技术及三维动画技术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为人们提供文字、图形、声音、数据和影像等综合性服务,大大扩展了其信息传播的原有功能,从而使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也更为丰富多彩。 四、可互动   网络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局限,既继承了以往大众传媒点对面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既担任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充当着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人际传播的工具。它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的最大的一点,就是它具有人际传播的特性,实现了以往传媒无法实现的互动。在互联网上,每个使用者只要花少量的投资,就能制作自己的主页(home—page),在互动模式下,网络用户不仅具有主动选择权,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对信息进行甄别、拒绝、选择,而不再只是被动接受,Yahoo、搜狐等搜索引擎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总之,在网络这个无边无际平行延伸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一个小节点,无论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你只要输入自己的代码,点击登录到公共聊天室,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在聊天室中每个成员的权力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就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发表评论,也可以发布自己最近所见所闻的事件。网络给广大网民提供的这个平台,没有传者和受众之分,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中心和边缘之分,它颠覆了传统媒介以传者为中心的线形模式,宣告个体性的互动模式的来临。 五、跨文化   网络信息传播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资深网民们往往感叹,“网上什么都有”——不论背景如何、表现形式如何,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机会在网上获得展示空间。网络包容了传统文明状态下所产生的一切文化因素,各种文化形式多元并存。全球网络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形态间的接触、对话,可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享;信息网络化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文化参与的机会。互联网在200多个国家、地区被使用表明了它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网上语言的多样化,更证明了网络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著作用。然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全球一体化,使人们在感受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奈——这是一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统治的信息世界。因特网在中央处理器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方面更是一枝独秀。这些方面的优势使美国在世界信息化的过程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盟主。更重要的是,美国除了在信息产品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外,它还具有语言上的优势,虽然有多个语言版本,但英语是唯一通用的,而且是基本的语言。而语言本质上就是文化的表达,因此懂得语言的前提就是懂得文化背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就无形中加速了文化的渗透,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民族文化发生无形的改变。因此,有人担心世界文化将趋向于一体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辩证地说,信息网络传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六、数字化   数字化是网络环境中最重要的竞争力要素之一,数字化是把一个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数字化使网络信息容量无限增大而存储空间无限缩小。网络信息经过数字化压缩,其密度极高,几乎很少占用物理空间,这具有无限优势。传统的传播手段所传播的信息,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两地问的电话或书信,无论是印刷媒介的文字、图片,还是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基本上都是模拟形式的,不同的信息形式之间不能够方便地互相转化。而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不同的信息形式可以方便地互相转化;数字化技术贯穿于信息的采集、传送、制作、发布、管理、查询等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录音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机等新一代技术设备完全改变了媒体的工作方式,同时也使个人可以方便地上网发布他们采集的信息。网络的数字化特点,还使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在网络中,人们找到了在现实中苦苦寻觅的平等感受。也许,享受这份平等,正是诱使众多网民对网络趋之若鹜的内因之一。在网络上,流动和存储的信息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的,这种数字化的信息便于复制和运算;在其中活动的人,也是以一个符号为代码而活动的,人同样被数字化了。 七、虚拟化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已经能够用电脑等基础设施,对感官世界进行全面模仿,制造出与现实世界同样逼真的虚拟世界,甚至能制造现实世界无法产生的东西。虚拟与现实技术这一有史以来最奇特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催生出了网络虚拟银行、虚拟工厂、虚拟办公、虚拟社区、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医院、虚拟游戏,甚至虚拟国家等等。或许,人们可以想象的一切,都可以在虚拟化的神秘外衣下诞生,并影响到我们实实在在的生存方式。网络“嘘拟世界”还把人虚化为符号,具有了“符号人”的特征。而作为特殊的‘‘虚拟符号”的人的存在,增加了网络“墟拟世界”的生动性,使网络交往方式变得亲切而不生硬、随意而不拘束,带有自然人的人性化交往特征。当然,难觅踪迹的“符号”的存在,也更易给网络传播造成巨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网页、BBS新闻组、聊天室等发布的信息言论,充斥着不确定性,虽然在网络管理上有事前事后过滤、真名注册等说法,但由于身份的隐蔽性,道德意识、文化修养水准不高的‘符号人’’,依然可以大量制造虚假信息、色情信息、不健康言论,腐蚀精神,败坏风气,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至于网上侵权问题、网络黑客的侵犯、网上色情活动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网络‘虚拟世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传播空间完全开放 网络是完全自由和开放的世界。开放性是网络传播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上无国界,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这是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系统的一大特点。网络是虚拟的自由王国,人们难以区分网络中人和事的真实情况和具体身份,无论何种身份、信仰和职业的人都可以用网络来创造自己的生存状态。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在虚拟的空间里,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互相联系,这些人在网络上自由交流,交换信息,从事网上活动。在这里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迅速。他们可以经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这对于人们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一次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大陆“上网人口”约5370万人,其中53.7%的是24岁以下的青少年。这表明,青少年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网络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社会学意义上说,社会化主要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等途径。传统社会里青少年社会化主要依靠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三大板块。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人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影响越来越广泛。不过本文主要谈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效应。   青少年社会化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混乱。网络的存在,为各种游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而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青少年随心所欲的扮演着各种虚拟世界赋予的角色,游戏角色不被身份、地位、社会期望、社会等所束缚,可以不考虑行为后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动。这种所谓的角色扮演,与社会中真实存在的角色差异很大,导致青少年很难理解社会角色的意义,不能将社会角色准确的定位,导致角色混乱现象的出现。   埃里克森把个性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并认为在每一阶段都需要克服一个主要的矛盾或危机,只有在本人与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合理地解决一个矛盾和危机,才能完善人格。青少年处于埃里克森所划定的个性发展的第五阶段,即统一的角色和混乱的角色。由于生理上的变化使青少年特征更加明显,对周围世界有自己的判断与评价,自我意识增强,情感更加丰富,但他们又缺乏对世界的实际了解,缺乏独立的自主能力和辨别能力,情感经常处于一种冲突和混乱之中,克服自我角色的混乱是这一时期所面临的任务。网络游戏的盛行,恰恰会导致青少年难以起符合社会规范和期望的价值观,容易使他们迷失自我。 (二)自我概念模糊。乔治•米德将“自我概念”分为“主我(I)”和“客我(ME)”两部分。“主我”是自我的冲动向度,是可以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自主、自立的我。它赋予的是人的主观意愿、利益需求、情感体验和价值评价;“客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一套想像中的有组织的他人的态度,可以使人意识到自己要受到客观条件和环境约束和限制的我。通过角色扮演,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将自己视为一个被评价的客体。这不仅有助于人际间的适应,更重要的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个体产生了暂时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逐渐定性形成自我观念。网络的虚拟性和交流对象的偶然性,使人们在网络交往中可以隐藏自己的信息和情况,并且不受社会规范和规则的约束。个体可以完全沉溺在自我塑造的角色中,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产生暂时的虚拟的自我形象。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的身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他们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构建自己在网络中的名称,依托虚拟的名称来重新构建一个与现实社会不同的形象,以表达自己理想化的意愿和网络行为。网友则是根据自己的标准和判断来给对方以评价。青少年则会在潜意识里根据网友的评价和期望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行为。由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容易使他们把网络中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自我概念混合在一起,无法给自己以准确的定位和评价,难以形成合理统一的自我概念。 (三)弱化人际交往的社会性。首先,表现为交往角色的单一性,在网络上个体间的交往,往往没有现实社会中多元的角色划分标准,个体往往对自身的信息带有隐匿性,而在交往中以好友来称呼对方,语言的表达和行为都是面对单一的角色形式,导致他们对社会现实中人们的角色辨别和处理方式不清晰;其次,在交往过程中,弱化了现实社会的规则和规范。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体,已经被确定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也会以被社会认可的角色来行动。人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要遵从的规则,如诚实、礼貌等,相应产生一套交往礼仪和道德规范都在网络上很难表现,导致青少年自身的角色与现实社会难以相匹配;再次,网络人际交往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友间的交流不受任何传统规范的约束,人们可以没有顾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一些人在网络交往中缺少必要的责任感和真诚度,在与网友交往时会将一些偏激或极端的东西通过包装传达给对方。对于缺少判断和筛选能力的青少年,对不同网友给予的信息和思想缺少必要的甄别,而更多的是选择直接模仿。这些信息对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都是不利的;最后,青少年因为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比较差,在解决问题时会选择逃避的方式,将自己在现实中的压抑发泄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但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上产生孤独甚至自闭,拒绝现实社会中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沉溺于网络中无法自拔,最终脱离现实社会。 (四)不利于青少年塑造健康人格。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整体。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自我是在现实生活中由本我和超我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本我产生的各种需求,因为受到超我的限制,不能在现实中立即满足,需要在现实中学习如何满足需求,最终的现实状态就是自我。   传统主流的社会文化,在超我的控制下,本我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受到压抑,自我对本我和超我进行调解和缓冲。而在虚拟开放的网络文化中,人格的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虚拟性和匿名性,主流文化在网络世界中的影响逐渐淡化。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规范、都没有了现实基础,超我失去了作用。自我的控制和约束减少,本我则完全的暴露。原始的本能、欲望和冲动自由的释放,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间的关系严重不平衡,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人格问题。   第一,人格虚拟。网络世界的交往特征是以虚拟的状态来进行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个体在网络空间中借助想像使心灵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释放本我的冲动和本能,同时高度匿名的沟通手段,使个体在网络上任意寻找互动对象。在虚拟的网络里达到想要的目的,使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依赖感和虚拟的真实感,从而很容易带来思想上的模糊化,导致人格上的虚拟化。   第二,人格变异。网络一方面为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青少年可以尽情展示自我的个性,进行自我设计,也可以进行毫无保留的评价和批判;另一方面没有道德的约束,没有他人的指导和监督,青少年很难约束网络行为,导致人格的异化趋向。主要是:盲目反对传统、反对主流文化;过分追求个性的张扬;热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世界;浏览色情、反动网站;运用网络进行犯罪等。这些行为,均可能使青少年的价值观过于偏激,思想过于极端,从而产生人格上的异化。   第三,人格迷失。网络世界中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这种虚拟组织是源自生活中组织结构来构建,但在其中却不会建立相应的规则和规范。虚拟与现实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加上现实世界激烈竞争给青少年造成了许多压力,使青少年逃避现实生活,而拒绝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在与人交往中,也容易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 在网络空间中,青少年是主体和生力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效应,使其健康成长,以适应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紧迫问题。因此接下来谈谈对策   第一.培养信息素养和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个方面[2]。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引导他们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提高信息免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从而消解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社会化的正确方向。   第二.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优势,共建联合防线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预防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方面,三方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贯穿各个层次、覆盖各个领域的互动联合防线。家长应作“e时代”合格的父母,平时多了解孩子访问的网站,辨别安全网站与不良网站,用成年人的经验帮助孩子离开网上垃圾。学校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信息化校园的管理和控制,并加强对教师队伍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驾驭网络的能力,学会网上的教育方法。社会应加强对网上信息的监控,建立发挥正向舆论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加强对网站、网吧、网络从业人员和网络服务人员的管理。 第三.加大网络立法力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道德和法律对正常的社会运行,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缺乏相应的法律和管理规范,是网络空间秩序混乱和网络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弱,自我表现欲强,法制观念淡薄,易于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而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使青少年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都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完善网络立法,打击网上犯罪,对于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便显得日益重要。   第四.抢占网络阵地,强化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在使青少年快速便捷地了解世界和获取信息和知识同时,也打破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限,传递着良莠不齐的内容。青少年心理和世界观尚未成熟,识别能力弱,容易受到误导。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抢占网络阵地,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建立科学的心理网站,规范管理现有普通站点的心理栏目,提高心理测验的编制、解释和分类说明的科学性,对心理服务项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心理服务的站点进行专业资格认定,从而有效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加强网络空间的社会控制,优化网络环境 网络空间的出现导致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如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网络隐私权侵犯、网络综合症、网络战争、网上邪教和伪科学、网上无政府主义以及新的社会两极分化和数字鸿沟等等。这些问题都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要想网络空间有序,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网络空间的社会控制,建构既宽松自由又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3]要通过网络,确立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和捍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汉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青少年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自己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
本文档为【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