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巧言令色_鲜矣仁_独特的七夕_乞巧_文学作品

巧言令色_鲜矣仁_独特的七夕_乞巧_文学作品

2012-08-27 4页 pdf 19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3280

暂无简介

举报
巧言令色_鲜矣仁_独特的七夕_乞巧_文学作品 第 29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l 29 2010年第 1期 Journal ofH en an Inst itu te ofE du cation ( Ph ilosophy and Social S cien ces) No�1, 2010 文章编号: 1006- 2920( 2010) 01- 0108- 04 巧言令色 � � � 鲜矣仁 � � � 独特的七夕 �乞巧 文学作品 孙津华 ! ! 摘要: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文学作品中以 �乞巧 为主题的所占不少, 但其中以柳宗元∀...
巧言令色_鲜矣仁_独特的七夕_乞巧_文学作品
第 29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l 29 2010年第 1期 Journal ofH en an Inst itu te ofE du cation ( Ph ilosophy and Social S cien ces) No�1, 2010 文章编号: 1006- 2920( 2010) 01- 0108- 04 巧言令色 � � � 鲜矣仁 � � � 独特的七夕 �乞巧 文学作品 孙津华 ! ! 摘要: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文学作品中以 �乞巧 为主题的所占不少, 但其中以柳宗元∀乞巧文 #开创的 �反 乞巧 的主题,在七夕文学中也形成一个独特的系列。它们以七夕 �乞巧 风俗为基础,批判世间的种种诡诈机巧, 同时也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心理更加契合,衍生了一系列独特而又主题相同的七夕 �乞巧 文 学作品。 关键词: 七夕;乞巧; 反乞巧 ! ! 作者简介: 孙津华,文学博士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 (郑州 450046)。 ! !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体的范式与突破 � � � 七体、连珠、对问体研究 ( 2008- ZX- 04) 。 ! ! 七夕节又称 �双七节 、�乞巧节 、�女儿节 、 �小儿节 、�巧节会 等, 是以女性为中心的节庆活 动。七夕、乞巧节,绵延数千载,每逢农历七月初七, 青年女子们聚集在月下乞巧、乞美、乞姻缘、乞子,童 子们还要乞聪慧, 但乞巧是七夕节最重要的主题 活动。 古代文献中关于七夕的最早记载见于 ∀西京杂 记 #�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 俱习之。 [ 1] 5另外, 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 #也记载: �穿七孔针, 或以金银钅俞石为轮,陈瓜果于庭中以乞 巧。有蟢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 2] 76而宋 ∀东京 梦华录 #对这一节日盛况的描绘更为具体隆重: �至 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 谓之 ∃乞巧楼 %。 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 或儿童裁诗,女 郎呈巧,焚香列拜, 谓之 ∃乞巧 %。妇女望月穿针。 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 次日看之, 若网圆正, 谓之 ∃得巧 %。 [ 3] 209这一夜,妇女们对月穿针, 蛛丝卜巧, 向织女乞赐灵巧,因而又称 �乞巧节 。乞巧节在汉 代形成以后,便成为文人创作中节俗与文学联姻的 又一典型例证。 在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中,七夕本是节令范畴,与 星象、物候紧密相关。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毫无关 系的星宿名, 将二者并提, 最早出现在 ∀诗经 & 大 雅&大东 #中: �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跂彼织女, 终 日七襄。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院彼牵牛, 不以服 箱。 诗中的织女、牵牛二星只是人间耕织生活的一 种反映,二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爱情联系。牛女爱情 故事的雏形, 当出现在汉末魏晋时期。 ∀史记 &天 官书 #谓: �织女, 天女孙 [ 4] 1311,司马贞 ∀索引 #中亦 云: �织女,天孙也。 [ 4] 1311给织女披上了一层神话色 彩,使她获得了在天界诸神中的身份和地位。但直 到∀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才现出了对牛女 七夕相会的审美意识, 也才算是有了七夕文学的 自觉: !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 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 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只有到了这时,牵牛织女 (主要是织女 )才真正 具有了人的仪态和情感。至此, 原本两个没有生命 意识的星宿,也因为人们的丰富想象,成为一对遥遥 相望而无法互通情愫的痴男怨女。牛女的爱情也正 式进入文人歌咏的范围。[ 5] 正如牵牛、织女星的光芒一样,七夕文学作品在 节俗与文学结合的领域也一直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108& ∋ 该诗引自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 集部& 文选注#卷二十九 (电子版 )。 但总观汉以来的七夕文学作品,大体有以下三个方 面:一是吟咏牛郎织女七夕会合的故事,悲悯牛女相 会之短暂;二是叙写人间七夕乞巧的习俗;三是借牛 郎织女相离之事, 写人间离别之悲伤。这种定型化 的七夕文学主题,历汉唐魏晋, 经元明清诸朝, 一直 沿袭到近代。 以上三个方面虽然所站角度不同,但对七夕牛 女故事都是持一种同情、赞扬、肯定的正面态度。此 外,需要注意的是,七夕文学主题中还有一种与之相 对甚至相反的态度值得重视,那就是对牛女故事持 一种质疑,甚至反对的态度,进而对七夕的核心 �巧 也持一种否定态度, 表现出对 �巧 的厌恶、憎 恨,这种立场和态度呈现出一种求新求变的创作心 理,同时也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 心态更加契合,从而衍生了一系列独特而又主题相 同的七夕文学作品。 最早对七夕民俗重新审视并衍生出不同创作心 态的作家作品, 可以追溯到唐朝杜甫的 ∀牵牛织 女 #,其诗云: ! !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 此事终蒙胧。飒然 精灵合, 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妆立, 龙驾具曾 空。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白 屋达公宫。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 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 曲缀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嗟汝未嫁女,秉心郁 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姑舅事, 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 咫尺或未容。义无 弃礼法, 恩始夫妇恭。小大有佳期, 戒之在至 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6 ]卷二二一 ∀杜诗镜铨 #卷十三引邵沧来曰: �七夕诗徒来 诸作, 不过写仪从之盛,会合之情,别离之苦而已;独 公此诗,一起八句即辟倒, 中十四句将乞巧正面陈列 一番, 后一段发出大议论, 亦是翻案法;而微言大义, 侃侃不磨,自见独开生面。 [ 7] 618可见,该诗一方面从 理性的角度上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过是个 �蒙 胧 无据之说罢了,从而否定了牛女相会之事; 另一 方面, 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来批判牛女相会和七夕 乞巧之事。 正如邵公所云, 杜甫以前的七夕诗大都写仪从 之盛, 会合之情, 别离之苦,而杜甫此诗乃作大翻案, 发大议论,独开生面, 这显然是对传统七夕神话与民 俗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评价的结果。当这种重评对 七夕习俗基本结构和旨趣的变动达到一定程度,破 坏了结构的稳固,就成了颠覆性翻案。[ 8] 但我们更为看重的是, 杜甫对牛女神话和乞巧 习俗的否定, 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柳宗元, 他创作的 ∀乞巧文#重点就是对 �巧 的否定, 并与古代文人士 大夫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心理契合无间。 ∀乞巧 文#之后, 七夕文学主题颠覆了牛女神话和七夕乞 巧的惯有意蕴,形成了七夕文学的新面目。 柳宗元的 ∀乞巧文#,虽然表面上也是以七夕女 子求巧去拙之风俗作为基础, 但实际上却是一篇 �却巧文 ,对 �巧 展开了激烈的批判。柳子表面上 是对己之大拙深致不满, 实际上是对 �世途昏险 , 对社会上巧言令色、谄媚逢迎等不良风气的深刻揭 露。作者把自己的大拙和彼等的巧伪进行对比, 语 虽自嘲, 而所刺在彼, 反言若正, 斥弃巧伪, 肯定愚 拙。作者实际上所要表述的正如 �天孙 所言, 乃是 �坚汝之心 ,这既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种种巧利之 人的不屑与嘲讽,更彰显了自己要 �抱拙终身 的坚 定志向,而乞巧的实际用意是反对乞巧,只是借用常 见风俗为篇名而已。总之, 柳宗元 ∀乞巧文 #是以 �乞巧 为名, 实则反巧, 既对社会上的 �大巧 者持 严肃的批判态度,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四处碰壁的不 平之愤, 表现了自己刚直不阿, 坚持真理, 情愿 �抱 拙终身 的刚强信念。全文构思精妙,寄寓遥深, 故 作愤激之言,于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其实, 这种对巧的否定态度在我国本有文化渊 源。 ∀诗经 &召南 &鹊巢 #已有鹊巧鸠拙的说法, ∀论语#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 ∀楚辞 &离骚 #云: �雄鸠之鸣逝兮, 吾犹恶其佻巧 , 可谓源远流长。 但柳宗元身处于重倡儒家道义的时代,现实的世情 浇伪与理想的仁义中正的反差使柳宗元对世巧浇伪 异常激愤,第一次借七夕乞巧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与 杜甫在诗歌领域的重倡君子进身之道相呼应, 具有 极强的现实意义。只不过杜甫是对七夕神话与乞巧 习俗进行批判,而富于战斗精神的柳子厚则借乞巧 文对 �巧 本身进行了否定, 其斗争指向更为 明确。[ 8] 柳宗元之后, 唐沈亚之有一篇 ∀为人撰乞巧 文#。此文写法与柳宗元大异, 是以妇人口吻乞天 降巧,希望赐其针纫 (物之巧功善事 )、态媚 (物之巧 容善态 )、管弦 (物之巧音善感 ) , 当属代笔之作, 无 甚寓意,但也表明乞巧文最原始确实是应用于乞巧 习俗的一种文体。 其后,孙樵有∀乞巧对 #,写法上与柳相反, 篇中 历数巧之种种劣迹,从巧在言、文、官、工诸方面分别 进行批判,并坚定地表达了自己 �吾守吾拙,以全吾 节,巧如可求, 适为君羞 [ 9]卷七九五的志向。柳宗元正 &109& 面赞巧,反言若正; 孙樵则是正话反说, 从正面揭露 巧之种种不好。二者写法虽有不同, 但用意完全一 致,可见是殊途同归。 唐后,对巧的批判有了继承和发展。五代后唐 杨璞因反对乞巧,写下这样一首 ∀七夕诗 #: �未会牵 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 人间巧已多。 [ 10] 134既对牛女的爱情表示不解, 又对 乞巧活动提出质疑:年年乞巧, 殊不知人间的机巧已 经足够多了! 于节日风俗题材中寄寓讽世之意,其 与柳宗元∀乞巧文 #体裁虽不同, 讽世之意却同。 宋梅尧臣∀乞巧赋 #写法与孙樵一样, 亦是从正 面批判巧于心、口、手、足皆为有害, 天巧与人巧不 同,表达了自己不愿 �乞世间之轻巧,以汩吾道而夺 吾之所持 [ 11]卷一二的人生志向。 宋代的七夕词作也有反对乞巧的内容, 如李曾 伯 ∀贺新凉&巧夕雨, 不饮,啜茶而散 #如: �休懊恼, 云生巫峡, 底用乞灵求太巧。看世人, 弄巧多成拙。 姑止饮, 命茶啜。 [ 12]卷三七八讽刺世人多弄巧成拙。 反乞巧题材兴于南渡前后, 是以诗为词观念进一步 发展的结果,它实际以贬巧扬拙的反向思维方式,抒 写个体在时代压抑下的人生苦衷。宋代大臣京镗在 青年时代为国尽才, 陈言务实, 不佞权贵, 曾写下 �不须乞巧拜中庭, 枉共天孙说, 且信平生拙极, 耐 岁寒霜雪 [ 12]卷二五五的词句,这种反乞巧内容在宋代 七夕词作中虽占少数, 但其贬巧扬拙的主题却使宋 代七夕词展现出了一种新的面目, 从而也提升了七 夕词的内涵和意蕴。[ 13] 元人杨维桢也有一篇 ∀乞巧文 #, 题目下标注: �效柳仪曹 ,明确标明是仿效柳宗元之作。文中的 �杨子 听童子言而乞巧,向 �天孙 诉说自己为人处 世之拙,同时批判了社会上趋利避害、谄媚巧佞之 徒。此文中 �天孙 不再言说巧之诸好,而是以巧之 种种危害劝 �杨子 要 �保尔之拙, 庶近大道 ,其意 亦是弃巧保拙,并对社会上巧佞之不良现象进行批 判,是与此前的乞巧文一脉相承之作。 到了明代, 王达有一篇 ∀却巧文 #, 其序: �昔柳 仪曹曾制∀乞巧文 #,千载之下有铁崖, 亦常拟之矣。 余读二先生之文,感而作 ∀却巧文#,井窥管见, 岂敢 追踵前贤哉,姑自释其抱耳。 [ 14]卷六三该文中 �天孙 劝 �王子 去痴拙、赐巧黠, 但 �王子 不愿, 表示 �宁 为拙伤,毋为巧诼 , 并认为 �巧者言, 拙者默, 巧者 劳, 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 巧者凶, 拙者吉 , 不愿 为巧而违背天机自然,表达了自己守道全德的信念 和决心。文章与此前作品一样, 亦通过 �天孙 之 口, 正言若反地讽刺了求巧之人及是非颠倒、予予夺 夺的社会黑暗现象。 明代还有刘孔当∀代柳河东憎巧文 #, 这是一篇 代拟体的作品, 也可以说是一篇双重假设的作品。 初则假设 �天孙 与 �柳子 之对问, 继而假设此为 �柳子 自撰。其前言曰: �柳子厚曾作∀乞巧文#, 此 又作 ∀憎巧文 #, 言巧无所用于世, 而世之大巧乃所 以大拙。 [ 15]卷六 �天孙 先铺排耳目鼻舌手足之巧, 以诱 �柳子 ;又以 �适于世、谐于众, 极时趋变,不必 拘拘以古道 [ 15]卷六的道理,再诱 �柳子 ,但均遭 �柳 子 严词以拒, 表明了自己 �臣将守臣之拙 的心态 和志向。全文构思精妙, �穷工极变 , 堪与柳子厚 ∀乞巧文#一竞高下。从∀憎巧文 #这一标题就可知 作者用意与此前乞巧文一脉相承,即舍巧取拙,固守 己道,并对社会上种种巧利现象进行讥嘲和批判。 到了清代,创作乞巧文系列的人数较以前增多。 尤侗有一篇 ∀乞巧文 #, 该文以女郎的口吻, 乞求娇 质、妍思、神工、芳华四美, 完全是以女子口吻乞巧, 与沈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 #一脉相承, 而与其他乞巧 文有别, 但从其序文 �岂非抱拙终身, 正在吾辈 耶 [ 16 ] 309一语, 似亦有所寄托。尤侗好为游戏文 章∋ ,这一篇也可能是作者的笔墨游戏之作,并于游 戏文体中寄寓着作者的情怀与志向。 清人张潮有 ∀反乞巧文 #, 作者一人陈词, 请求 天孙 �赐我以拙 , 因为 �安此大拙, 终 其天 年 , [ 16] 311亦是抱拙守志之意。黄之雋有一篇 ∀谢巧 文#,后者序曰: �柳子厚有 ∀乞巧文 #, 予仿其意, 托 为天孙答词。文虽不如, 所以发愤摅愁或不异 焉。 [ 16] 312该文以天孙口气谓己无巧, 只有大拙, 其 中劝黄子向饶星子、荣星子、谐星子、能星子乞巧一 节, 巧拙对比鲜明, 亦是作者发愤摅愁之作。谭莹 ∀广孙樵乞巧对 #,有推广孙樵之意。其序曰: �辄拟 可之之对,意待引申,语多愤激。 [ 17]卷一文章分别从 文无巧者、武无巧者、巧于居内、巧于居外、缙绅巧 者、吾儒巧者等多个方面言说巧之种种 �好处 , 正 话反说, �语多愤激 , 如说: �缙绅巧者, 蝉腹龟肠, 麋头鼠目, 易饼珠悭, 回帆鼓促, 三台敢望, 一路曾 哭。 [ 17]卷一目的仍是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批 &110& ∋ 尤侗的游戏文章涉及多种体裁: 传、诏册、表、弹文、檄、判词、铭、赞、书、制义、诗、词、曲, 等等; 如∀戏册竹夫人制 #、 ∀玉皇圣诞贺表#、∀花神弹封姨文#、∀讨蚤檄#、∀钟进士食鬼像赞#、∀西山移文#。可参见∀古今滑稽文选 #, 雷瑨编, 北京出版 社 1993年据扫叶山房石印本影印。 判。郑珍亦有一篇 ∀乞巧文 #, 郑子听从客言, 乞巧 而不得,牛至而教之曰: �巧在是矣, 物逸我劳, 物华 我朴 [ 18]卷六, 亦是反对乞巧之意, 但与此前乞巧文 相比, 愤激之语不多, 且对巧的解释有道理化倾向, 揆作者之用意,自慰多于讽世, 则同为乞巧, 侧重点 亦会有所不同。 另外,因为巧与拙、愚相对而言, 故也有人以拙、 愚为标题进行创作,其意与乞巧文相似,如宋人王禹 偁有∀遣拙鬼文 #、明人邹迪光有 ∀驱拙鬼文#,后者 序曰: �昔子云逐贫、昌黎送穷、子厚乞巧。之三君 子者, 各以才大不得售。((予不敏, 无三君子之 才,而有其厄, 转喉触忌, 动遭谣诼((作 ∀驱拙鬼 文 #。 [ 19 ]卷四一该文与 ∀送穷文 #、∀乞巧文 #题旨当 同,邹子抱怨 �众人皆巧, 而余独拙 [ 19]卷四一 , 归咎于 拙鬼 �能魇人而为灾, 不能佑人而为福 [ 19]卷四一, �能 与人拙,不能与人巧 [ 19 ]卷四一 , 遂逐拙鬼, 诸鬼则以 �孔厄陈蔡、屈原沉湘 [ 19]卷四一等来说明 � 9牾一时, 遵信万世 [ 19]卷四一的 �大巧若拙 之理, 最后使邹子 �舍然有悟, 与拙为盟 [ 19]卷四一, 与送穷、乞巧一样, 最后都是未能成功,其实都是作者作文以明志。其 中对巧夫的刻画也颇为生动有趣, �纤纤巧夫, 奴其 颜面, 膝行偶旅, 屏息仰气, 趑趄喔唈, 称臣下 风 [ 19]卷四一。 ∀明文范 #中还有潘恩 ∀拙客对 #、郑若庸 ∀省愚 对 #等, 也是肯定拙、愚, 反对求巧之意。所谓拙,其 实就是不能随波逐流,不能与时周旋,从而也是导致 文人士大夫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重要原因,其与上 述的 �乞巧文 系列是貌异实同、异曲同工之作。 综上所述, 七夕风俗中, �乞巧 是最重要的一 项内容。它与文学的联姻形成了古代独具特色的七 夕文学作品,这无疑又是一次高雅的文人创作与民 间习俗之间的完美结合。在一系列的七夕文学作品 中,除了正面描写牛女爱情、七夕风俗之外, 其中还 有一类尤其值得重视, 即借乞巧风俗, 反其意而用 之,以批判世间的种种诡诈机巧。此系列自从柳宗 元发端以来,后继者多是表达自己弃巧守拙之志向, 批判社会上因巧而生的种种不良丑陋现象, 是借乞 巧风俗抒写心志, 发抒愤懑的愤激之作。虽然同为 �却巧 主题, 但它们在写法上也有所变化, 或正面 赞巧,反言若正;或正面批判,反话反说,其实都殊途 同归。正是由于有了这个系列的七夕文学作品, 才 使得七夕诗词文赋的主题更能深入文人士大夫的心 灵, 也使得七夕文学能够历久不衰并不断提升着自 己的内涵和意蕴,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 1] ! 葛洪.西京杂记 [M ]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6. [ 2] ! 转引自徐坚.初学记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62. [ 3]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2. [ 4] ! 司马迁.史记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59. [ 5] ! 钦冬梅.魏晋南北朝七夕诗歌概观 [ J] .大众文艺, 2008( 11) . [ 6] ! 全唐诗 [M ] .北京:中华书局, 2003. [ 7] ! 杨伦.杜诗镜铨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8] ! 杨挺.唐代七夕文学初探 [ 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3( 2) . [ 9] ! 全唐文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 10] 厉鄂.宋诗纪事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 11] 陈元龙.历代赋汇 [M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4. [ 12] 全宋词 [M ] .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 13] 余敏芳.宋代七夕词的民俗文化阐释 [ J] .语文学刊, 2001( 5) . [ 14] 张时徹. 明文范 [ M ]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济南: 齐鲁书 社, 1997. [ 15] 袁宏道. 明文隽 [ M ]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济南: 齐鲁书 社, 1997. [ 16] 雷瑨.古今滑稽文选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3. [ 17] 谭莹.乐志堂文集 [ M ] /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2002. [ 18] 郑珍.巢经巢文集 [ M ] /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2002. [ 19] 邹迪光. 郁仪楼集 [M ]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 齐鲁书 社, 1997. (责任编辑 ! 张燕萍 ) &111&
/
本文档为【巧言令色_鲜矣仁_独特的七夕_乞巧_文学作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