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传播方式_网络诗歌及其他

传播方式_网络诗歌及其他

2012-08-25 3页 pdf 114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6388

暂无简介

举报
传播方式_网络诗歌及其他 132�� 现代传播双月刊 2009年第 5期 (总第 160期 ) 传播方式、网络诗歌及其他 � � 蒋登科 � � 诗学中有一种说法, 诗人只是半个诗人, 诗歌文本只 是半成品。诗歌文本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鉴赏 (人称再 创造 ) , 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作用与艺术价值。所以, 读者 也是半个诗人。从诗人到读者, 从 半成品 ! 诗文本到 完成的诗!, 诗歌的传播方式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有个别诗人认为, 写诗是个人的事, 别人是否阅读、 理解与他的创作无关。这话其实有些偏颇。诗歌创作主要 是个人行为, 这大...
传播方式_网络诗歌及其他
132�� 现代传播双月刊 2009年第 5期 (总第 160期 ) 传播方式、网络诗歌及其他 � � 蒋登科 � � 诗学中有一种说法, 诗人只是半个诗人, 诗歌文本只 是半成品。诗歌文本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鉴赏 (人称再 创造 ) , 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作用与艺术价值。所以, 读者 也是半个诗人。从诗人到读者, 从 半成品 ! 诗文本到 完成的诗!, 诗歌的传播方式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有个别诗人认为, 写诗是个人的事, 别人是否阅读、 理解与他的创作无关。这话其实有些偏颇。诗歌创作主要 是个人行为, 这大致没错, 因为除了口传的民歌民谣外, 文人作品多是诗人个人的创造成果。但诗歌在写成以后, 最终是要让人阅读的。诗人的心态、体验、艺术特色只有 在阅读以后才能被了解和理解。现在有些诗人、评论家对 过去的某些诗人、作品大加肯定或批判, 这首先是因为那 些诗人的作品被阅读、被了解了。没有阅读、了解、理解, 所谓诗歌艺术的探索、发展、超越等都只能是空话。郭沫 若早就谈论过文艺的 无目的! 主张 , 他主要是说文艺的 创作过程是独立的, 而作品完成以后要发挥作用是另一回 事, 是必然的。人们也许会找到一些极端的例子来论证自 己的正确, 比如美国诗人狄金森, 一生悄悄写诗, 但她在 世时几乎没有发过作品。如果不是后来者发现了她的作 品并推向读者, 她的诗的艺术成就与价值是无人知晓的, 其艺术效用也是无法发挥, 后来者的模仿甚至超越也是不 可能的。 诗歌传播是诗歌发挥艺术作用和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 方式。自古至今, 诗歌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不少变化。早期 的诗歌主要是通过口头流传, 尤其是在 ∀诗经# 时代及其 以前, 由于没有写记录, 人们只能对诗歌口口相传; 到 后来, 出现了文字与书写, 于是手抄的诗歌、跋等开始 逐渐为人们接受; 再后来, 出现了印刷技术, 民间的、文 人的作品都可以通过大量的印刷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印刷 技术是诗歌在传播方式上的一次革命, 而且现在仍然发挥 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由印刷技术带来的出版业、报刊业的 发达为近现代文学 (包括诗歌 ) 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另外, 朗诵 (包括配乐朗诵 ) 等方式也时常发挥着作 用。在诗歌发展中, 各种传播方式并不存在后来的方式取 代先前方式的问题, 而是不断迭加, 使多种方式同时发挥 作用。这就为诗歌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现在, 口传方式 (比如当下流行的民歌民谣 )、抄写题跋方式、 印刷方式、朗诵等仍然在发挥其重要作用, 还出现了一些 新的方式, 比如电子技术带来的录音录相、数字技术带来 的网络诗歌等等。 有人说, 当下的诗歌没落了, 没有多少读者, 因为诗 歌难发表, 诗集销量少。这是片面的看法, 他们忽略了诗 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主要关注印刷文本的传播, 而对具 有现代意义的新的传播途径考虑甚少, 甚至忽略了大量口 头传播的民歌民谣。不过, 这倒提醒我们, 传播在诗歌的 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传播, 再优秀的诗也是 死! 的, 说写诗只是个人的行为, 并不是为了让人阅读, 其实有点自欺欺人, 或者说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无人阅读而 找来的托词。试想, 如果一直没有文字和印刷术, 诗歌一 直以口头创作和传播为主, 我们的诗歌会是什么样子, 我 们能够读到数千年来的大量优秀的诗篇吗? 诗歌会在中国 文化的发展中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吗? 在当下, 诗歌的传统传播方式仍然发挥着最重要的作 用, 诗的发表、诗集诗选的出版为大多数诗人所关注。甚 至一些自称写诗是个人行为, 不管别人是不是读或者是不 是读得懂的诗人, 也常常以在 ∀诗刊#、 ∀星星 # 等重要的 诗歌刊物发表作品为自豪。不过 , 我们在关注传统传播方 式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现代科学发展带来的新的传播方式。 在音乐领域, 由音乐、画面和电视技术等协同而形成的 MTV (音乐电视 ) 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些作品除了在电视 台播放, 还被制作成录相带、光盘, 广泛传播。其实, 在 诗歌领域, 配乐朗诵的诗歌录音带早就为人所熟悉; 有些 诗人还通过音乐、朗诵和电视技术制作了 PTV (诗歌电 视 )。在上个世纪 90年代, 台湾的一些诗人进行过一个叫 让诗歌站起来! 的实验, 就是通过声、光、电等的配合, 把平面的诗搬上舞台, 使诗与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需要更加 接近; 近年, 诗刊社举办的 春天送你一首诗! 系列活动 在全国各地开展, 参与者十分踊跃, 效果不错。这些活动 使诗歌从过去的单纯阅读逐渐走向读、听、看的结合, 有 些组织者还把相关节目制作成录相带、VCD发行或在电视 台播放, 使诗与流行文化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同台竞技, 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活动都可以看成是在现代科技条件 下诗歌传播媒介重建的具体体现。 谈到诗歌的现代传播方式, 我们不能不谈到网络。网 络已经在不长的时间里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 沟通手段。网络也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传播, 甚至出现了 独特的 网话文!。诗歌也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世 纪之交的几年里, 网络成为诗歌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据说, 仅中文的诗歌网站就已经达到数十万个, 遍布全世 界。网络传播没有地域与时间限制, 只要有电脑和光纤 (或者无线网卡 ) , 人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入 这个虚拟但也丰富的世界, 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发表自 己需要发表的意见。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网络诗歌! 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不过, 网络诗歌! 的内涵并不明确。它究竟是指把 平媒诗歌作品搬上网络, 还是指利用网络的特殊性创作的 � 随笔 ∃札记 � 蒋登科: 传播方式、网络诗歌及其他 现代传播双月刊 2009年第 5期 (总第 160期 ) 133�� 与平媒诗歌不一样的作品呢? 人们并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 就目前情况看, 网络诗歌! 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作品: 其一是把过去一些诗人的作品拿到网上重新发表。网 络上有许多诗人的 个人专辑 !, 只要随便输入一个比较 有名的诗人的名字进行搜索, 我们就可能找到他的一些作 品甚至全部作品。在这一层面上, 网络主要发挥了传播媒 介的作用, 它使那些难以从书籍、报刊上找到某些作品的 读者, 可以在网络世界里满足自己的心愿。 其二是在网络上首发的作品。有些作品在创作 (用纸 笔或电脑 ) 之后不是首先在报刊上发表或者收入诗集出版, 而是在网络上发表。这类作品在 网络诗歌 ! 中占有相当 的分量。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 诗歌作者很多, 能够在报 刊上发表作品或者出版诗集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过去, 更 多的诗作者只能默默创作, 而他们的作品无法与读者见面。 在这一层面上, 网络为广大的诗歌作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 平台, 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对象。网络不仅是传 播媒介, 而且为发现和培养诗坛的新生力量提供了重要园 地。近几年, 因为在网络上发表了优秀作品而逐渐被报刊 和诗界所关注的诗人已经不少。有不少作品是因为首先发 表在网络而后才被报刊、诗选所关注的。 其三是那些只能在网络上创作与阅读的特殊的诗歌作 品。网络在有些方面是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比如, 多媒 体效果的使用、超文本的出现等等就是平面媒体的诗歌所 不能完成的。面对这样的作品, 我们就不得不杜撰 多媒 体诗歌!、 超文本诗歌! 一类术语来对它们加以理解了。 传统的诗歌主要是通过读者的视觉来鉴赏, 但多媒体诗歌 则不同, 它根据作品的情调、内容插入了相关的声音、图 像等元素, 使我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 也感受与之相关的 音乐与图像, 调动起更多的身体官能。写庐山, 配上庐山 的照片与优美的音乐, 写长江三峡, 则配上三峡的优美风 光和雄壮的音乐, 既直观, 又调动人的听觉、视觉以及传 统诗歌鉴赏注重的灵觉等, 可以称为多元享受。有的多媒 体元素是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加入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出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超文本诗歌是一种具有系列性或延 续性的诗歌作品, 作者在完成一首诗的同时, 又因为作品 中某些感受、诗句甚至词语的启发而写出了另一首诗。在 平面媒体中, 这其实就是两首相互关联的作品, 但在超媒 体作品中, 这些作品形成了一个序列, 作者可以把另一首 诗隐藏起来, 只需对有关字句加上链接信息, 读者在阅读 时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进入另一首诗, 读完之后再返回原 来的作品, 继续阅读。还有一些作品, 是作者因为受到某 篇报道、某个故事、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触动而创作的, 作 者可以把它们链接到相关的报道、故事、人物、事件上, 让读者多了一些理解与评价诗歌的参照, 有点类似平面媒 体诗歌所注释的背景材料。从理论上讲, 超文本诗歌所创 造的序列可以是无穷的。在这一层面上, 网络不但是传播 媒介, 而且是新的诗歌文本生成为的重要基地。 由此, 如果网络为物化时代不断边缘化的诗歌提供了 另一个生存空间, 恐怕人们是不会怀疑的。但是, 我们能 不能说, 只要有了网络诗歌, 诗歌就有了希望, 诗歌就可 以走出边缘化的处境呢? 在我看来, 这是需要做具体分析 的。 网络具有虚拟性、自由性、无名性、交互性等特征。 它们既是网络交流所共有的, 也给网络诗歌的发展带来了 多方面影响。 虚拟性。网络与现实生活是存在差异的, 人与人之间 可以相互不知道对方是谁, 有时也不需要知道这些具体信 息。因此, 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里随意表现自己的真实体 验, 这为诗歌创作获得艺术上的真实性提供了可能。但对 这种真实性的判断恰好是网络使用者难以完成的, 这又可 能导致读者对诗歌作品真实性的怀疑。 自由性。除了个别网络诗刊外, 人们发表作品一般不 需要经过编辑的反复筛选, 这为更多的诗作者进行艺术探 索、发表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园地。但出现泥沙俱下的局面 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 作者不需考虑发表问题, 也 不一定经过了艺术上的认真打磨, 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 把作品张贴到网上。为此, 在网络中, 我们随处可以见到 质量低劣、格调低下、语言粗糙的所谓 诗!, 它们不能 代表当下诗歌的艺术水平, 自然也无法推动诗歌艺术的健 康发展, 还可能败了读者的胃口, 使真正的好诗背上恶名。 无名性。如果我们把无名性理解为普视性, 它应该是 优秀文学作品在艺术上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是说, 一篇 作品创作出来以后, 因为其表达的内容或采用的艺术手段 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引起了共鸣, 它就不仅是作者个人 的成果, 而是大众的精神财富了。网络写作中的无名性与 这一内涵有所不同, 它是指许多作者根本不以真实姓名发 表作品, 而是另起一个网名。他们不需要名利, 只是希望 表达自己的声音, 发表自己的作品。但也可能导致另一个 后果, 就是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可以不负责任, 在创作时根 本不考虑作品的艺术性。 交互性。在创作过程中, 作者可以随时与网友交流, 并很快得到反馈信息,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创作时的 激情。这种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创作者修正、调整自 己的作品产生影响。但有时也有负面效应, 有些读者在交 流、反馈信息中并不是按照诗的艺术规则来评价作品, 尤 其是对于一些质量不高的作品, 甚至采取取笑、调侃甚至 骂人的方式加以回应。这样你来我往, 网络交流有时就成 为骂人的场所, 与高雅的诗歌判若二致, 对诗的发展是不 利的。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诗歌也是。它所具有的虚拟、 自由、无名和交互等特点都可以为诗歌艺术发展提供有益 空间, 但它们所具有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甚至可 能给诗歌尤其是网络诗歌的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一些在 过去极力参与网络诗歌活动、介绍和阅读网络诗歌作品的 作者与读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逐渐出现了网络疲劳, 他 们发现所谓网络诗歌, 其实大多是质量不高的作品, 甚至 是格调低劣的作品, 期待它们为新诗发展提供出路, 几乎 是不可能的。一些首先在网络上发表了受人欢迎的诗歌作 品的诗人, 也开始走下网络 , 把目光投向了传统的报刊。 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网络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网络诗歌 蒋登科: 传播方式、网络诗歌及其他 � 随笔∃札记 � 134�� 现代传播双月刊 2009年第 5期 (总第 160期 ) 的作者应该学会自控 % % % 包括提高人格与艺术等方面的修 养, 并以更加优秀的作品赢得读者。 所有热爱诗歌的人, 在关注传统传播方式的同时, 也 应该关注网络在诗歌传播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把更 多的诗歌经典搬上网络, 当下的优秀诗人也可以在网络上 建立自己的网页, 去占领网络空间, 为读者提供优秀的阅 读文本, 也同时倾听读者的反馈意见。这可以说是一种 双赢! 的做法。也许有人会谈到版权之类的法律问题, 这固然需要考虑, 对版权的尊重是对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尊 重。不过, 话又说回来, 在诗歌发展史上, 真正以诗歌写 作养活自己的人并不多, 在今天, 想以诗歌致富几乎是痴 人说梦。与其这样, 我们还不如丢开个人利益, 首先使诗 歌发挥其应有的艺术作用。 不少人叹息诗歌报刊、诗集、诗选无人问津, 不少人 埋怨诗歌的低迷状态, 但我们也发现, 那些转载到网络上 的优秀诗歌还是受人欢迎的, 点击率很高。需要阅读的时 候, 人们可以不再翻箱倒柜地查找, 更不用等到某一天有 时间了再去书店购买, 只需要轻点鼠标, 就可以找到。因 为容易, 因为方便, 阅读者自然会比较多。阅读者增多, 对诗歌艺术效用的发挥和艺术的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既 检阅了诗歌作品的艺术质量, 也使优秀作品发挥了自身的 审美作用。对于诗人, 读者的反馈是他们审视自己艺术路 向的重要角度 % % % 在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阅之前, 读者的评 价是鉴定诗歌艺术成就的可信指标之一。因此, 在探讨诗 歌艺术发展的时候, 我们不应该忽略传播方式的作用, 随 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传播方式自然会发生新的变化。 诗歌传播同样可以成为诗学研究中的常新话题。 (作者系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学报编辑部副 主任、教授 ) &责任编辑: 赵 � 均∋ 教育的 十孔之见 ! � � 林 � 晴 � 丁海宴 � � 任何一种想法, 都可以叫一孔之见。一种见解是一种 思路, 也可以是一个领域, 还可以暗示着一个世界。我们 有机会在半年里跑了六个国家, 采访了十几位大学的校长, 加之几年来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写下了与这些校长内心的 交谈, 或曰关于教育的 十孔之见!。 一种方式就是一个世界 我们的教育重在 教!, 旧时老师被称为教书先生。 韩国的教育重在 想!, 老师总在鼓励学生想问题。 教! 是老师的行为, 想! 却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活 动。 想! 是各人之间思维的纽带。 教 ! 却是一种思维的 单向注入。由此就派生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种叫 灌输, 一种叫互动。 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我们教计算机的一种软件, 要几天 甚至一个星期, 而韩国教计算机的软件, 是给大家出一个问 题, 让大家思考后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老师知道, 要解决这个 问题就必须掌握几个软件的使用, 所以, 每当同学们解决了这 个问题, 就可以断定他已掌握了几个软件的使用。 这样的学习是在思考中的学习, 又是在应用中的学习。 应用就需要思考, 应用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这样的学 习既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 又可以灵活地变化和融识。 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 而且在于应用知识, 使知识派上用 场。使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参与, 主动地思考和创造。 教育, 就是创造机会 以色列耶路撒冷市的哈达萨大学校长这样解释教育, 她说, 在希伯莱语中, 教育是建造新天地的意思。也就是 说, 教育每天都意味着要给人带来新的机会。教育是启蒙 是需要, 教育是一个人的生活过程。! 教育的神圣在于它把最平凡的生活变得异乎寻常, 又 将最高深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机会就来源于这种变化的 过程之中。 什么是好的生活, 一定是快乐的生活, 什么是快乐的 生活, 一定是幸福的生活, 而幸福的生活一定是充满变化 和创意的生活。变化转移人的注意, 也改变人的主意。教 育就是引领人们改变现实走进新的天地。所以教室不是教 育的唯一课堂, 教育发生在生活的各个地方。 你的身边到处都是教育的资源, 教育的场所。你的生 活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所以教育可以改变生活, 改变生 活的过程。 关于这一点哈达萨大学校长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谈话: 我认为当你看到一个婴儿的时候, 看到他是怎么识别颜色 的, 怎么产生嗅觉的, 怎么开始展开笑脸的, 那就是教育 的开始。当你看到那些现在生活当中受过教育的人的时候, 他们并不一定是在教室里接受教育, 而是在生活的各个地 方, 当我坐在你们面前, 听着你们提出问题的时候, 我感 觉我在接受教育。关于别的人是怎么思考生活的, 关于他 们认为我们所做的什么是重要的, 当你在听我说话时, 你 们其实是在接受另一种文化的教育, 当你走在北京的大街 上, 或者是耶路撒冷的大街上, 你其实接受了教育, 因为 你闻到了味道, 看到了颜色, 还有你感受到那些安静的时 刻。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随笔 ∃札记 � 林 � 晴 � 丁海宴: 教育的 十孔之见 !
/
本文档为【传播方式_网络诗歌及其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