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生育变动的影响

2012-08-23 2页 pdf 117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3103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生育变动的影响 2010�12 141�� 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 生育变动的影响 由 � 黎, 丁淑芬 (南京财经大学 � 经济学院, 江苏 � 南京 � 210046) [摘 � 要 ] 中国在过去 30年里经历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 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影 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地转向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基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 分析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出生率影响 的显著性, 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 出生率; 人口政策;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中图分类...
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生育变动的影响
2010�12 141�� 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 生育变动的影响 由 � 黎, 丁淑芬 (南京财经大学 � 经济学院, 江苏 � 南京 � 210046) [摘 � 要 ] 中国在过去 30年里经历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 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影 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地转向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基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 分析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出生率影响 的显著性, 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 出生率; 人口政策;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 ] C923�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 [文章编号 ] 1005- 6432 ( 2010) 48- 0141- 02 1� 引 � 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 域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生育水 平出现了由高至低的转变, 中国在过去 30年里经历了生 育率的快速下降。 国内外学者认为, 把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仅仅看做是由 计划生育所导致的结果, 而低估或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 用,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妥当的。进入 20世纪 90年代 后, 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地 转向社会经济因素。宋瑞来论述了自发性人口转变与诱导 性人口转变并分析了现代化进程对生育率转变的重大作 用; 李建民分析了我国低生育率的经济环境, 指出 20世 纪 90年代我国的生育率下降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本文主要运用实验设计方法, 对包括经济水平、人口迁移 和教育因素在内的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我国出生率影响 的显著性进行定量分析, 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口生育 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 本文的变量和模型 人口生育是发生在一定社会文化结构上, 要受到社会 存在和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决定。因此, 作 为反映生育状况指标的出生率也同样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 和条件的影响。本文运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分析经济 水平、人口迁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 对出生率的影响。 2�1� 经济水平 世界总和生育率在过去的 50年下降了接近 50% , 从 1950� 1955年的 5�0下降到 2005� 2010年的 2�55。在全 球范围内约有 50%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 造成这一根本现象的原因是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因素以 生产力的发展为契机, 通过改变生育观念而影响生育行 为。一方面以全球市场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经济 发展, 彻底改变了家庭传统生育观念, 即以扩大及家庭规 模和增加子女数来满足经济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 改变家庭在生育、抚养、教育子女各阶段的社会环境 改变其生育决策; 另一方面, 现代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方式 和专业化社会分工将过去农业社会微观家庭中的物质再生 产和人口再生产的紧密结合割断, 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现 代思想为生育水平的下降奠定了文化基础。同时, 现代科 技 (避孕药具和人工流产 ) 的发展和传播为家庭在生育 和事业的选择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 运用实验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将人均可支配收 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根据 2008年中国 31个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出生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数据 分析经济水平对出生率的影响。在以下分析中, 将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为三个水平, 即 10000~ 12900元、 12901~ 14200元、 14200以上, 部分分析结果如表 1所示。查表 得, F� ( 2, 28) = 2�5, F= 5�11> 2�5, 即人均可支配收 入对出生率影响显著。 表 1� 经济水平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比 人均可支配收入 53�98 2 26�99 26�99 5�28 = 5�11 误差 E 153�2 29 5�28 总和 T 207�18 30 2�2� 人口迁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数 据显示, 我国流动人口已达 1�47亿人, 其中的跨省流动 人口 4779万人。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中 国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人口流动浪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由黎, 等: 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生育变动的影响 制度建设 本文相关数据均摘自国家统计局 !2008年统计年鉴 ∀。 142�� 2010�12 人口的流动状态不利于生育子女, 人口的迁移会促使生育 率的降低, 其作用因素有多种。像流动人口经常处在一个 生活缺乏保障的不稳定状态, 时刻面临失业、流动、无居 所、无收入等多种风险, 不利于生育子女。本文选取各地 区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 户口在外乡、镇、街道人 数占本地区总人数的比例作为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 将流 动人口因素按各省市流动人口占各省市总人口的比重指标 划分为 3个水平, 依次为 7�3%以上、 4�9% ~ 7�2%和 4�8%以下。我国各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 构特征也较为明显, 经济社会发展在各省区间的差异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生育水平的省区间差异。本文根据 31个 省市经济水平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 组进行试验设计分析, 具体划分如表 2所示 , 部分分析 结果如表 3所示。 表 2� 各省市区组划分 区组 城市 东部 浙江 上海北京 海南江苏 天津福建 广东辽宁 山东 中部 山西 湖北江西 湖南河南 安徽吉林 黑龙江四川 重庆河北 内蒙古 西部 西藏 贵州云南 陕西广西 甘肃宁夏 青海新疆 表 3� 流动人口因素实验设计分析部分结果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 � 区组间 ( B ) 2 69�27 34�64 18�52* F0�1 ( 2, 4) = 4�32 处理间 (A ) 2 24�7 12�35 6�6* 误 差 ( e) 4 7�49 1�87 总变异 8 101�47 结果显示, 因素 A即流动人口因素在 0�1显著性水平 下 F值为 6�6大于临界值, 表明流动人口因素对出生率影 响显著。 2�3� 受教育程度 社会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水平变化影响显著。 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不同受教育群体的 生育水平差别较大, 并且随着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该群 体的生育率越低。其中, 研究生学历群体平均每个妇女活 产子女数最低, 为 0�44个; 扫盲班群体平均每个妇女活 产子女数最高, 为 2�33个; 大学本科和高中学历群体平 均每个妇女活产子女数分别为 0�45个和 0�87个。 随着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 一方面, 其文 化理念逐渐转变, 所受传统生育观念的束缚变少。在现代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高度的生活压力下, 养育子女时间集 约度和机会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 环境下, 生产方式逐渐向资金、科学技术密集型转变。对 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减少, 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 这就 决定了未来子女的就业竞争激烈。对自身素质要求较高, 加大了家庭培养子女的成本, 对生育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抑 制作用。 以各省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 教育因素指标, 将其划分为三个水平, 依次为 7�45%以 上、 5�5% ~ 7�44%和 5�49%以下。各省市区组划分仍然 依据表 1, 部分分析结果如表 4所示。 表 4� 受教育程度因素实验设计分析部分结果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 区组间 ( B ) 2 33�5 16�75 22�04* 处理间 (A ) 2 46�58 23�29 30�65* F0�1 ( 2, 4) = 4�32 误 差 ( e) 4 1�52 0�76 总变异 8 81�61 结果显示, 因素 A即受教育程度因素在 0�1显著性水 平下 F值为 30�65远大于临界值, 表明受教育程度因素对 出生率影响显著。 3� 结果分析 以上实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 经济水平、流动人口因 素及受教育程度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显著。 把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仅仅看做是由计划生育所导致的结 果, 而低估或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国家在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时, 要充分 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等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 响。过去决定生育政策时强调 #降低 ∃ 生育率, 现在把 握好 #度 ∃ 更为重要, 既不能太低, 也不能太高。随着 经济的快速发展, 出生率呈下降趋势, 我们一方面要保持 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防止出生率倒退到以前的超高水平;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改革现行的生育政策, 针对迁移人群及 高等教育人群制定一系列政策, 将其生育率稳定在合理的 水平,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 1] 宋瑞来 �中国生育率转变的特征和原因 [ J] . 中国人口科 学, 1992 ( 5) � [ 2] 李建民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 的转变 [ J] . 中国研究, 2004 ( 6 ) � [ 3] 袁志发, 周静芋 �试验设计与分析 [M ] .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6� [ 4] 陈卫, 吴丽丽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 J] . 人 口研究, 2006 ( 1) � [作者简介 ] 由黎 ( 1985� ), 女, 辽宁省大连人, 南京财经大 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人口统计; 丁淑芬 ( 1985� ) , 女, 江苏省泰兴人,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人口 统计。 中国市场 � 2010年第 48期 (总第 607期 )制度建设 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编著 ! 2006中国人口 ∀ 中的划分标准。
/
本文档为【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生育变动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