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医院药讯

医院药讯

2017-09-18 31页 doc 62KB 7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医院药讯医院药讯 医 院 药 讯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Newsletter 2010年9月 本 期 目 录 第3期 药物与临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合理用药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临床使用不同之处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误区 单一止咳不化痰,当心孩子患肺炎 药物不良反应 药监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1期)-警惕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损害及其他使用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静注免疫球蛋白致...
医院药讯
医院药讯 医 院 药 讯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Newsletter 2010年9月 本 期 目 录 第3期 药物与临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合理用药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临床使用不同之处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误区 单一止咳不化痰,当心孩子患肺炎 药物不良反应 药监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1期)-警惕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损害及其他使用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静注免疫球蛋白致溶血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增加骨折风险 知识介绍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不可忽视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主办 药物与临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l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现状 1.1 COPD的治疗 COPD的治疗目标为减轻症状,防止疾病进展,改善运动能力,改进健康状态,预防和防治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预防和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COPD的分级治疗:I极(轻度):避免危险因素;接种流感疫苗;?级(中度):在I极治疗基础上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级(重度):在?级治疗基础七规律应用一种或多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康复治疗;?级(极重度):在?级治疗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有呼吸衰竭,予长期氧疗,可考虑外科治疗。 1.2 COPD稳定期的治疗 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以减轻症状和生活质量。支气管扩张剂控制COPD症状的最主要治疗措施。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和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剂有3类: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甲基黄嘌呤。支气管扩张剂主要作用是松弛平滑肌,改善潮式呼吸过程中的肺排空。现有的COPD治疗药物不能逆转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长期趋势,目前COPD的药物治疗仅仅是减轻症状和,或减少并发症。COPD有症状者均应接受药物治疗。 COPD稳定期其他药物的治疗。抗生素只应用与感染的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抗氧化剂除了未经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外,N一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加重的频率无影响。稳定期COPD患者,不推荐应用黏液溶解剂,止咳药物,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在COPD治疗中的疗效不像哮喘治疗中明显,在COPD稳定期的应用仅限于部分有适应证的患者。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各指南均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COPD患者,目前不推荐常规进行短期(2周)口服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来判断患者对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效果。联合吸人性糖皮质激素和β2激动剂比各自单用效果更好,目前有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氟替卡松/沙美特罗两种联合剂型。流感疫苗可减轻COPD的严重程度和降低死亡率(每年给予1次(秋季)或2次(秋、冬季)。推荐使用含有杀死的或活的、无活性的病毒疫苗,应每年根据预测的病毒种类制备。对老年COPD患者更有效。 1.3急性加重期治疗 1.3.1糖皮质激素在AECOPD中的应用: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使用)。推荐用于治 -1疗AECOPD:泼尼松口服30,40 mg?d,7,10d。可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肺功能(FEVI)和低氧血症(PaO),减少早期复发,治疗失败,延长住院时间的风险。 2 1.3.2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的疗效与全身用药相近,快速改善肺功能、改善低氧血症。雾化糖皮质激素治疗非酸中毒AECOPD,替代或 减少全身激素治疗的剂量;并减轻全身激素的不良反应。雾化吸人布地奈德8 mg治疗AECOPD与全身泼尼松龙40 mg疗效相当。 1(3(3支气管扩张剂在AECOPD的应用:(1)沙丁胺醇(万托林)雾化溶液:雾化溶液:5 -1mg?mL。呼吸机或喷雾器给药。间歇性用法可每日重复4次。成人1次0.5,1.0mL,(2.5,5.Omg硫酸沙丁胺醇)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2.5 mL。稀释后通过适当的驱动式喷雾器吸入。如喷雾器和驱动装置匹配得当,则喷雾可维持约lO分钟。可不经稀释而供间歇性使用,为此,将2.O mL本品(10mg硫酸沙丁胺醇)置人喷雾器中,通常约需3,5分钟。(2)异丙托溴铵(爱全乐)雾化吸人溶液:雾化溶液:500μg,2 mL,250μg,2 mL。用法和用量: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只能通过合适的雾化装置吸入,不能口服或注射吸入用异丙托溴铵(爱全乐)溶液可使用普通的雾化吸入器。给氧设施情况下,吸入雾化液以每分钟6,8升氧流量给予雾化吸入。用量应按患者个体需要做适量调节;每次吸人500μg/2mL。(3)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雾化溶液:2.5 mL;含有异丙托溴铵0.5 mg和硫酸沙丁胺醇3.O mg(相当于沙丁胺醇碱2.5 mg)。通过合适的雾化器或间歇正压通气机给药。适用于成人(包括老年人)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急性发作期:2.5 mL的治疗剂量能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病例2.5 mL的治疗剂不能缓解症状时,可使用2 x2.5 mL的药物剂量进行治疗。(4)氨茶碱注射液:静脉用注射液:250mg(10 mL),支。?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1次O.125,O.25 g,1日0.5,lg,每次O.125,0.25g用5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40 mL,时间不得短于10分钟。?静脉滴注,1次0.25,0.5g,1日0.5,1g,以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 -1-1缓慢滴注。?静脉泵注射输入:0.6,0.8mg?kg?h。茶碱有效血浓度应该控制在:5,12 -1μg?mL。注射给药,极量1次0.5g,lg,日。 1.4临床常见问题 1.4.1 不建议应用呼吸兴奋剂:200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关于呼吸兴奋剂使用的论述:(1)COPD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不建议使用呼吸兴奋剂;(2)只有在无条件使用或不建议使用无创通气时,可使用多沙普伦。 1.4.2利尿剂:(1)AECOPD合并右心衰竭时用缓慢或中速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及减轻肺水肿,改善肺泡通气及动脉血氧张力。(2)应用利尿剂时,不应过快及过猛,以避免血液浓缩,痰粘稠而不易咳出。(3)应用利尿剂可产生低钾血症,促进肾对碳酸氢盐的再吸收,产生代碱,抑制呼吸中枢和加重呼吸衰竭。目前有些学者已不主张在AECOPD合并右心衰竭时应用利尿剂。 1.4.3强心剂:(1)AECOPD合并有左心衰时可适当应用强心剂,但需十分小心。缺氧时对洋地黄的耐受性低,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当接近,易发生毒性反应,引起心律失常。(2)AECOPD合并有心衰竭不是应用强心剂的指征。 1.4.4 抗凝药:AECOPD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时应使用抗凝剂。对卧床、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55,)或脱水的患者,无论有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史均需考虑使用肝素 或低分子肝素。 2王洪武:COPD稳定期治疗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研究进展 COPD稳定期治疗药物多为茶碱、SABA、糖皮质激素、ICS+LABA和噻托溴铵。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是控制COPD症状的中心环节;支气管扩张剂主要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 药,甲基黄嘌呤单用或合用;规律应用LABA比SABA更有效和方便;推荐FEVl<50,Pre患者(?或?期COPD)在β2受体激动剂的基础上加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长期治疗 应避免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2.1 ICS,LABA在COPD稳定期治疗中的作用 GOLD推荐LABA治疗有症状的中度至重度COPD,对重度COPD及反复急性加重患者加用ICS。ICS+LABA=抗炎+支气管舒张,疗效大于ICS单药或LABA单药。临床试验显示,ICS+LABA可改善肺功能,包括:改善气流受限(FEVl),改善慢性气道症状,增加无症状睡眠,减少夜间憋醒。降低急救药物使用频率。与单药治疗相比,提高生活质量。一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舒利迭降低全因死亡危险17.5,,无统计学差异(P=0.052);提高并维持生活质量(P评分
、提高肺功能。研究显示,噻托溴铵可提高FEVI。INSPIRE研究是第1次对治疗COPD的两大主流药物的头对头研究,治疗COPD急性加重2年时间内对症状评分的影响未见差异,ICS,LABA组较噻托溴铵组,提高并维持生活质量。ICS,LABA联合噻托溴铵相比ICS,LABA或单用噻 托溴铵,更利于改善肺功能。 3 阙呈立:COPD急性加重期的抗菌治疗 3.1概述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其自然病史的特点是间断急性发作,现为呼吸症状的增加和肺功能的恶化,可能伴有发热和其他全身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广义 为患者的病情从稳定到急性持续加重,超出日间变异并需要额外的治疗,症状的加重应当持续至少24小时。AECOPD是造成患者就诊,住院的主要原因,导致COPD花费大幅增加,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不同患者加重的频率相差很多,但通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COPD的病程有关。COPD患者平均每年加重2次,这些加重的10,需要住院,尽管患者 可能需要数月才能恢复到基础的功能状态,但每次发作的平均病程为7天。AECOPD最常见 的原因是气管支气管树的感染和空气污染,约1,3的严重AECOPD的病因不清。 3.2 AECOPD的治疗 判断加重的严重程度;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决定使用抗菌药物,需进行分层以选择合适的抗菌治疗;最佳的抗菌治疗依赖于:正确的诊断,包括谨慎的使用诊断的检查。患者症状显著加重(静息下呼吸困难);出现如发绀,水肿的体征;初始治疗失败;有严重的伴随疾病;新发生的心律失常;高龄;院外治疗条件久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患者严重呼吸困难且对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意识障碍;经氧疗和无创通气后;低氧血症(PaO 50 mmHg);高碳酸血症(PaCO,70 mmHg);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 7.3)持续进行22 性恶化;入住ICU治疗。AECOPD的治疗方法: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的使用;电解质,出入量平衡,营养,痰液引流,合并症处理;机械通气。 3.3抗菌药物在AECOPD中的地位 3.3.1抗菌药物与AECOPD荟萃分析显示:在COPD加重伴有痰量增加和痰色变脓的情况下,无论选择何种抗菌药物,降低短期病死率77,,使治疗失败的风险下降53,,使出现脓痰的机会下降44,。荟萃分析支持中或重度COPD加重的有咳嗽增加和痰色变脓的患者使用抗 -1菌药物。40,的患者PCT<0.1 g,L,仅有29,的患者>0.25 g?L;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低的 -1患者(40,with PCT报告
,包括多形性红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其中两例死亡。虽然大多数病例还存在其他可能引起皮肤反应的危险因素,但不能排除异维A酸和这些严重皮肤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罗氏公司针对此安全性问题对异维A酸产品说明书做出了修订。 罗氏公司称,在过去25年,全球使用ACCUTANE的患者大约为160万,出现严重皮肤反应的不良事件报告非常罕见。 2、欧洲药品管理局对异维A酸的皮肤损害进行评估 鉴于罗氏公司发现的安全性问题,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于2010年3月对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损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在对其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系统以及文献报道进行审查后,EMA在全球范围内发现了44例多形性红斑、15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5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例。 其中,多形性红斑是这些严重皮肤反应中最常见的报告病例。超过半数的病例(26例)不具备导致这一皮肤反应的其他原因,其中7例明确显示患者在停止服用异维A酸后不良反应消失,另外4例显示患者在重新接受异维A酸治疗后多形性红斑又再次出现。EMA认为,这些病例已经为证明异维A酸与多形性红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在评估了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例后,EMA称,由于病例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以及患者都还存其他可能导致皮肤反应的危险因素,因此尚无法确定异维A酸与这些严重皮肤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对已有病例的评价结果,EMA建议在含异维A酸的口服制剂的说明书中增加“多形性红斑”这一不良反应,并建议患者在出现严重皮肤损害时停止用药并就诊。对于史蒂文斯 -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EMA认为将其纳入产品信息的证据还不足,但作为常规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EMA将对企业提交的定期安全性报告进行评估。 二、异维A酸口服制剂的其他安全性问题及注意事项 1、致畸作用 已知异维A酸对人类有严重的致畸作用,包括颅面部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心血管系统畸形等。已经怀孕、准备怀孕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该药品。育龄妇女在使用异维A酸前应作妊娠试验,在确保未怀孕的情况下才可开始服药。服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育龄妇女及其配偶应采取严格的避孕措施(国外建议采取两种措施避孕),确保无妊娠。 2、对精神系统的影响 异维A酸可能引起精神系统紊乱。患者可出现情绪不稳定、精神异常症状,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抑郁、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等罕见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处方异维A酸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史,向患者说明可能造成的严重精神疾患及后果,并评估患者用药后的精神状况。 3、对血脂的影响 异维A酸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可能产生影响,包括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在国外临床试验中,接受ACCUTANE的患者约25%被报告出现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存在发生高脂血症易感因素,如糖尿病、肥胖、酗酒、吸烟、家族性高脂血症的患者应权衡异维A酸的用药利弊,长期服用异维A酸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4、良性颅内压升高 使用异维A酸与良性颅内压(又称假脑瘤)升高有关,并用四环素类抗感染药可能增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进行排查。为了防止假脑瘤的发,应避免同时使用四环素类药品。 5、其他不良反应 异维A酸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口唇及皮肤干燥、唇炎、脱屑、皮疹、瘙痒、皮肤脆性增加、过敏反应、听力及视力损害、骨质疏松、肝酶升高、炎性肠道疾病、急性胰腺炎等。患者应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仔细阅读说明书,出现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三、异维A酸口服制剂的国内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15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异维A酸口服制剂报告259例,不良反应表现共计342例次。 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占60.8%,如皮肤干燥、皮疹、瘙痒、脱屑、脱发、口唇干燥等,未见严重皮肤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头晕、头痛、感觉异常、嗜睡、 失眠等;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肌肉痛疼、听力异常等。严重病例4例,其中3例表现为肝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另1例因精神科事件死亡。 四、建议 异维A酸是治疗痤疮的有效药品,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建议医师详细了解异维A酸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相互作用等安全性信息,在处方异维A酸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疾患史(如精神障碍、高血脂症、肝损害)、联合用药情况、女性妊娠情况等,与患者沟通药品的潜在风险信息,权衡用药利弊。 异维A酸为处方药,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超剂量或疗程用药。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皮肤反应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诊。 建议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完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中的风险提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维C银翘片是由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皮肤及附属器损害占75,,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统损害占12.50,,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占10.1,,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泌尿系统损害占4.17,,表现为间质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占4.16,,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42岁,因“咽痛1天”自购维C银翘片,口服2小时后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胸闷”,立即就诊。查体:血压90/40 mmHg,脉搏104次/分,不齐,二联律,全身皮肤红斑疹,压之退色,两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立即给 予地塞米松注射剂10毫克静脉推注,异丙嗪注射剂25毫克肌注,5%葡萄糖25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剂20毫升静脉滴注,1小时后,症状减轻,测血压110/60 mmHg。 典型病例2: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到药店购买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度以上,伴厌食、上腹部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谷丙转氨酶364U/L,谷草转氨酶265U/L,r-谷氨酰转肽酶189U/L,碱性磷酸酶259U/L,总胆汁酸58.8μmol/L,乳酸脱氢酶407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患者1月前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停用所有药品,给予垂盆草颗粒、肌苷口服液、维生素C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 二、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用于成人时,每次2片,每日3次;国家中心接收的病例中约14,的患者使用维C银翘片每次3,4片,每日3次。 典型病例3:患者,男性,38岁,因“感冒”到当地诊所就诊,予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4片。3天后,患者全身泛发红斑,自觉轻微瘙痒。前往医院就诊,查体:T 36.8?,P 88次/分,BP 152/82mmHg,神智清楚;四肢躯干泛发红斑,部分融合,压之褪色,米粒至蚕豆大小,皮温不高。诊断:发疹型药疹。给予甲基强的龙松20mg 静脉滴注,开瑞坦10mg 口服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2(同时合并使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药品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本品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国家中心收到的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中有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使用其他成分相似的抗感冒药。 典型病例4:患者,男性,8岁,因“发热,咽痛”口服维C银翘片和百服宁(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3天后,双唇出现糜烂,伴疼痛,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伴瘙痒,体温开始升高至39?,前往医院就诊。查体:面部、四肢、躯干散在0.3-1.0cm大小的水肿性暗红色斑,圆形或椭圆形。予以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治疗,10天后痊愈。 3(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 维C银翘片说明书中提示: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国家中心数据库分析显示,个别对本品所含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5:患者,男性,28岁,因“上感”自服维C银翘片及板蓝根冲剂,用药后第二天发现双手臂、双侧下肢、胸背部及阴囊部出现数个圆形紫红色斑片,直径3-6cm,无痒痛感,未就诊。第三天部分紫红色斑片中心出现水疱,水疱直径最大约2cm,疱壁薄、易破,阴囊部出现糜烂,遂就诊于急诊科,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有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予甲基强地松龙40mg静脉滴注,氯雷他 定10mg1天1次,黄连素液、硼酸液外用湿敷等治疗,1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水疱结痂,糜烂面渗液减少,好转出院。 三、影响维C银翘片安全性因素分析 维C银翘片是由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所含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热、肝肾功能损害以及严重过敏反应等;其所含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困倦、虚弱感、为嗜睡、口干、咽喉痛、心悸等。目前,国家中心数据库维C银翘片病例分析提示,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 四、相关建议 1(建议医生处方或药店售药时,提示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2(建议严格按说明书用药,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并监测肝功能。 3(建议生产企业应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 静注免疫球蛋白致溶血 加拿大是世界上人均使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剂(IVIG)较多的国家之一。自1998年以来,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的报告显示IVIG的使用呈稳定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1.3%。因此,该国医疗人员对IVIG所致溶血现象越来越重视,认为这是IVIG一种罕见但已明确的不良反应。 IVIG的主要成分是从大量人体血浆中提取的浓缩免疫球蛋白G(IgG),一般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替代疗法。还有一些药品也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此外,IVIG还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适应症外的病症。 按照IVIG溶血警戒小组所确定的病例定义,加拿大卫生部对过去3年收到的所有和IVIG有关的疑似溶血报告(包括溶血性贫血、溶血、球形红细胞贫血症、溶血反应、血红蛋白减少和溶血性输血反应)进行了分析。在81例报告中,有20例病例符合IVIG引起的 溶血,其中9名用于适应症治疗,11名用于适应症外的治疗。使用的总剂量为35-500g,患者年龄为7个月至86岁。溶血反应发生在注射IVIG当天至注射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了28-78g/L(平均降低46g/L,中值44g/L)。 根据IVIG溶血警戒小组的说明,溶血的风险因素包括A型血(14例)或AB型血(6例),以及IVIG的总体使用剂量偏高(?2g/kg)。在总体使用剂量高达2g/kg的不良反应报告中,85%的患者(11/13)使用的总剂量?2g/kg。 ----摘自《药物经济报》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增加骨折风险 FDA 于2010年5月25日向医生和患者发布警告:质子泵抑制剂(PPI)可能增加骨折风险。根据若干项流行病学凋查结果显示,PPI服用史>1年或服用剂量较高的患者,可能会增加髋骨、腕骨及脊柱骨骨折的风险,且?50岁年龄组骨折风险概率更高:为此,FDA正在修订PPI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书,以增加新的骨折风险的安全信息。 Yang等为探讨长期使用PPI与髋骨骨折的关联性,对1987—2003年期间收集自英国全科医生研究数据库的资料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13 556例髋部骨折患者和135 386例对照者(年龄?50岁)的数据分析显示:应用PPI>1年组髋部骨折调整后的比值比(AOR)为1(44,长期大剂量用药骨折危险进一步增加,AOR为2(65。PPI治疗l、2、3、4年的AOR分别为1(22、1(4l、1(54和J(59,P均<0(001 。结论:应用PPI治疗增加髋部骨折的危险,风险与剂量增大和治疗时间延长呈正相关。 Targownik等进行了-项叫顾性队列研究,将1996年4月至2004年3月间被确诊为髋骨、腕骨和脊柱骨骨折且年龄?50岁的患者纳入研究,包括1579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47289例对照者,对应用PPl时间>1-7年的患者其髋骨骨折及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为PPI用药史<6年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但使用PPI>7年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显著相关(AOR为1(92);此外,用药>5年的患者髋骨骨折风险增加(AOR为1(62),>6年者AOR为2(49,>7年者AOR为4(55。2010年美国Corley等发现使用PPIs>2年的患者与未使用PPIs的患者比较,髋骨骨折风险随剂量增加而增高。 但也有研究认为应用PPI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增加无关联。Gray等对美国40家医学中心的161806名年龄为50,79岁的绝经后妇女进行了平均7(8年的观察研究,在130 587名资料完整的妇女中有2 831人接受PPI,127 756人未接受PPI:对l 005 126人年的随访中,共发生2l,247例全身骨折,其中髋骨骨折1,500例、前臂或腕骨骨折4,881例、脊住骨骨折2,315例。在校正混杂囚素后,全身骨折的调整后风险比(AHR)为1(25,髋骨骨折的AHR为1(00,脊柱骨骨折的AHR为1(47,前臂或腕骨骨折的AHR为1(26,作者认为,长期应用PPI与骨折风险无关联,应用PPI并未增加绝经后妇女髋骨骨折风险。 服用PPI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机制目前尚末确定,可能为PPI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改变了 胃和十二指肠的酸性环境,进而影响钙的吸收,使人体骨骼缺钙而易于骨折。老年患者在髋骨骨折后的最初3个月死亡率增加5-8倍。为探讨PPI与骨质疏松或加速骨密度流失的关联,Targownik等 “调查了1500例应用PPI>5年的患者,发现无论髋骨还是脊柱骨骨质疏松者,均与PPI无关,也未观察到使用PPI导致骨密度降低。PPI的使用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加速骨密度流失无关,PPI相关髋骨骨折可能源于骨质疏松之外的因素。 FDA药品安全监管部门表示:尽管有关流行病学研究中存在局限性且缺少原始数据,但认为PPI可能增加骨折风险。提醒患者长期或大剂量用药可能导致髋骨、腕骨以及脊柱骨骨折。同时建议医务人员严格遵照PPI的药品说明书,权衡利弊,为有适应症患者处方PPI时应尽量使用较低剂量或较短疗程,对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使用PPI非处方药制剂治疗频繁胃灼烧的患者,如果用药1个疗程(14 d)症状末改善,应咨询医生,并且1年内累积使用时间府<3个疗程。 -----摘自《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3):225. 知识介绍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有些药品如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链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有机碘造影剂、局麻药、免疫调节剂、生物药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清、菌苗、疫苗)等药品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破伤风抗毒素等易致过敏反应的药品,注意提示患者在用药前(或治疗结束后再次应用时)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在明确药品敏感试验结果为阴性后,再调配药品;对尚未进行皮试者、结果阳性或结果未明确者拒绝调配药品,同时注意提示有家族过敏史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在应用时提高警惕性,于注射后休息和观察30分钟,或采用脱敏方法给药。 鉴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引起过敏性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同时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有交叉过敏性,概率在3%~15%,但目前头孢菌素应用前是否做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尚有极大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等相关著作尚无定论。国外文献证实:若患者以前发生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应禁用头孢菌素,若过敏反应轻微,必要时可在严密监护下,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但近年来有多例报道,头孢菌素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为慎重起见和对患者的安全用药负责,建议在应用前做皮肤试验,并提示应用所注射的药品品种进行皮试。另外,具体到药物是否需要做药物皮肤敏感试验,请参照药品说明书和官方的药物治疗指南。鉴于各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不同而对皮肤试验要求不一,在 用药前宜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中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情况,见附表1。 此外,在部分权威性较高的二次文献中,对部分常用药品也记载应做皮肤敏感试验,在此也列附表2提示。 附表1 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 药物名称 皮试药液浓度(ml) 给药方法与剂量 细胞色素C注射剂 0.03mg(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0.03-0.05ml, 注射液原液(划痕) 划痕1滴 降纤酶注射剂 0.1BU 皮内注射0.1ml 门冬酰胺酶注射剂 20U 皮内注射0.02ml 青霉素钾注射剂 500U 皮内注射0.1ml 青霉素钠注射剂 500U 皮内注射0.1ml;划痕1滴 青霉素V钾片 500U 皮内注射0.1ml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青霉素 500U 皮内注射0.1ml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普鲁卡因 2.5mg 皮内注射0.1ml 苄星青霉素注射剂 500U 皮内注射0.1ml 抑肽酶注射剂 2500kU 静脉注射1ml 胸腺素注射剂 25µg 皮内注射0.1ml 白喉抗毒素注射剂 稀释20倍 皮内注射0.1ml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 75U(稀释20倍) 皮内注射0.1ml 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 250U(稀释20倍) 皮内注射0.1ml 抗蛇毒血清注射剂 稀释20倍 皮内注射0.1ml 抗炭疽血清注射剂 稀释20倍 皮内注射0.1ml 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 20U(稀释20倍) 皮内注射0.1ml 肉毒抗毒素注射剂 稀释10倍 皮内注射0.05ml 玻璃酸酶注射剂 150U 皮内注射0.02ml ɑ-糜蛋白酶注射剂 500µg 皮内注射0.1ml 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1mg 皮内注射0.1ml,0.2ml 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羧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磺苄西林钠注射剂和青霉素片剂等皮试药液浓度和给药剂量同青霉素 附表2 部分提示应做皮肤敏感试验药物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 药物名称 皮试药液浓度(ml) 给药方法与剂量 链霉素注射剂 1mg 皮内注射0.1ml 头孢菌素类注射剂 300µg或500µg 皮内注射0.1ml 庆大霉素注射剂 400U 皮内注射20,40U;儿童5,10U 甲氧西林钠注射剂 250µg 皮内注射0.1ml 氯唑西林钠注射剂 250µg 皮内注射0.1ml 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500µg 皮内注射0.1ml 萘夫西林钠注射剂 250µg 皮内注射0.1ml 氨氯西林钠注射剂 250µg 皮内注射0.1ml 氟氯西林钠注射剂 500µg 皮内注射0.1ml 磷酸组胺注射剂 0.1mg 皮内注射0.1ml 右旋糖酐注射剂 原液 皮内注射0.1ml 维生素B1注射剂 5mg 皮内注射0.1ml 普鲁卡因注射剂 2.5mg 皮内注射0.1ml 促皮质素注射剂 1U 皮内注射0.1ml 绒促性素注射剂 500U 皮内注射0.1ml 胰蛋白酶 0.5mg 皮内注射0.1ml 胸腺5肽 0.1mg 皮内注射0.1ml 胸腺素α1 1.6mg 皮内注射0.05,0.1ml 胸腺素生成素 0.1mg 皮内注射0.1ml 甘露聚糖肽 2.5mg 皮内注射0.1ml 蕲蛇酶 0.75U 皮内注射0.1ml 鲑降钙素注射剂 10U 皮内注射0.1ml 天花粉蛋白 0.5µg 皮内注射0.1ml 有机碘造影剂 30%溶液 静脉注射1ml;皮内注射0.1ml ? 凡头孢菌素规格(每瓶)为0.5、0.75、1g的先依次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15、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1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1ml做皮试。规格为1.5g、2g的依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5ml、20ml稀释原药后,抽取0.05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抽取0.05ml做皮试。?若皮试为阳性反应,可采取脱敏治疗给药;*有机碘造影在应用中仍可出现过敏反应,尚需注意。 ----摘自《中国国家处方集》附录4 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不可忽视 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是人体感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drug-induced taste disorders)是指由于药物的使用导致味觉功能丧失、味觉异常改变和味觉减退。味觉丧失是指分辨咸、甜、酸和苦物质的能力丧失。味觉异常改变包括正常食物味道变酸、变苦、乏味等,对具体味道难以判断,甚至有金属味或其他怪味等。味觉减退则指对味觉的分辨能力降低。 由于药物引起的味觉有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通过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知晓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有关知识对于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致味觉障碍的药物 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通常可影响全舌和腭的味觉感受器。临床使用的药物中,很多可以引起味觉障碍。 抗感染药物 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克拉霉素、依诺沙星、乙胺丁醇、甲硝唑、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异恶唑、替卡西林、四环素、米诺环素、特比萘酚、灰黄霉素、克林霉素、头孢乙氰、头孢羟氨苄、头孢孟多酯钠、头孢泊肟酯、头孢氨苄、氯己定、普鲁卡因青霉素、哌拉西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更昔洛韦、干扰素、印地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吡罗达韦(pirodavir)、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西他宾(zalcitabine)、双脱氧腺苷(didanosine)、膦甲酸、碘苷、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心血管药物 胺碘酮、氨利隆、培哚普利、培他索洛尔、卡托普利、福辛普利、硫氮卓酮、依那普利、培哚普利、氯沙坦、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剂量高于180mg/d时常见)、尼索地平、氨氯地平、硝酸甘油、普罗帕酮、普萘洛尔、托卡胺(妥卡尼,tocainide)、氟卡尼(flecanide)、莫雷西嗪、普鲁卡因胺、二氮嗪、硝异山梨酯、甲基地高辛、呋塞米、阿米洛利、依他尼酸、氢氯噻嗪、乙酰唑胺、螺内酯等。 神经精神系统药物 阿普唑仑、丁螺环酮(buspirone)、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帕罗西汀、地昔帕明、多塞平、丙咪嗪、地昔帕明、三甲丙咪嗪、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卡马西平、苯妥因钠、托吡酯、锂、氯氮平、三氟哌嗪、苯丙胺(amfetamine)、安非他酮、右苯丙胺(dexamfetamine)、哌甲酯(methylphennidate)、右旋左匹克隆(eszopiclone)、咗吡坦、舒马曲坦、那拉曲坦(naratriptan)、利扎曲坦(rizatriptan)、艾司唑仑、三唑仑、巴氯酚、东莨菪碱、非氨酯(felbamate)、氟奋乃静、利培酮、培高利特、曲唑酮、舍曲林、溴隐亭、左旋多巴、苯海索、苯环唑啉、佐匹克隆、氟甲沙明以及苯二氮卓类(如氟西泮、氟硝西泮、奥沙西泮)、苯丙胺等。 抗肿瘤药物 据报道,癌症患者经化疗后有36%~71%会出现味觉障碍,最突出的是味觉缺失(36%),感觉食物像砂纸、纸板,有金属味(发生率31%),或感觉过于咸、酸、甜、 苦(发生率5%~9.5%)或无味道,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顺铂和多柔比星引起味觉障碍的报道最多,卡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左旋咪唑、甲氨蝶呤、替加氟、长春新碱、博来霉素、镓、氮介、卡氮介等都可致味觉功能低下。 解热镇痛抗炎药 金诺芬(auranofin)、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秋水仙碱、地塞米松、氟尼索松(flunisolide)、氟替卡松、金制剂、青霉胺、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甲氯芬那酸、保太松、布洛芬、酮洛芬、氟比洛芬(flurbiprofen)、吲哚美辛、萘丁美酮、舒林酸、二氢埃托啡等。 内分泌系统用药 卡比吗唑、甲巯咪唑、左甲状腺素钠及其相关化合物、丙硫氧嘧啶、甲苯磺丁脲、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格列吡嗪等。 调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考来烯胺、吉非罗齐、氯贝丁酯等。 抗组胺药物和减充血剂 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特非那定、异丙嗪、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oxmetazolime等。 其他药物 苯佐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芬氟拉明、马吲哚、苯甲曲嗪、戒烟药烟碱、胰酶、丹曲林(dantrolene)、抗胆碱药物、比托特罗(bitolterol)、吡布特罗(pirbuterol)、马来酸双氢麦角碱、美托拉宗、左旋咪唑、甲氧氯普安、奥美拉唑、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纳洛酮等。 致病机理 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味觉感受器而导致味觉障碍,已知的途径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味道;通过直接的或继发过程(例如酸通过胃食管反流)而损害味觉受体;免疫抑制和有关的后遗症(如口腔念珠菌病)的影响;紊乱的神经元冲动散播(如通过影响钙内流,使外周神经元脱髓鞘);神经递质功能改变;与味觉相关的更高级的感觉信息过程改变;口腔黏膜的干燥限制了化学物质通过受体部位;抗精神病药物可致口腔干燥综合征而影响味觉;改变唾液和黏液成分的产生和化学组成,虽然唾液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口腔水分并起滑润作用,但它对于缓冲酸碱及增加可溶性化学物质到味觉受体是必需的;在药物所致味觉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约50%的患者血清锌浓度是降低的,其原因可能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锌形成水溶性络合物,或某些药物增加尿中锌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锌不足而引起味觉障碍。 预防与处理 预防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可改变饮食结构,多食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猪血、猪肝、肉类、芝麻、松蘑、黄豆等。其次,测定血锌浓度,如果血锌浓度低可通过加服锌制剂以提高血清锌浓度。第三,如果明确了致味觉障碍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使用看能否改变味觉障碍状况,如无效则换用作用相同而致味觉障碍作用低或无此作用的药物。 多数情况下味觉障碍与药物剂量呈相关性,减量或停药后可恢复,如果药物引起的障碍严重到影响生活质量,就应该考虑停药。锌制剂可纠正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茶碱、氟化物、 镁等促进环磷酸鸟苷(cAMP)合成的药物对部分患者也具有较好疗效。有报道称口服柴胡龙骨牡蛎汤(浸膏、颗粒剂)及大黄甘草丸治疗3个月,可使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味觉障碍恢复30%,用药1年后,味觉障碍完全恢复。 总之,能引起味觉障碍的药物种类不少,但以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多见。虽然药物引起味觉障碍的临床后果并不严重,但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预防和积极处理药物引起的味觉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自中国医药报2010.8.24
/
本文档为【医院药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相关资料
热门搜索
你可能还喜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