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研究

2017-12-20 3页 doc 1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研究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研究 S1010306 吴飞飞 Presented by Wu feifei 2 脑梗死占脑血管疾病的70%,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多发病、 常见病,病死率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 完全型 进展型 可逆型 脑梗死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分 ) Presented by Wu feifei 3 什么是进展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stroke, PS):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 失症状较轻微,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梗死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 在72h内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明...
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研究
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研究 S1010306 吴飞飞 Presented by Wu feifei 2 脑梗死占脑血管疾病的70%,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多发病、 常见病,病死率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 完全型 进展型 可逆型 脑梗死 (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分 ) Presented by Wu feifei 3 什么是进展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stroke, PS):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 失症状较轻微,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梗死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 在72h内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明显继续恶化。 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增加2分或以上,并排除继发性脑出血 为。 PS发病率占脑梗死的30%左右,相对于稳定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情 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早期预测PS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Presented by Wu feifei 4 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在不同时间、空间发挥不同作用。 脑部因素主要是脑血栓形成过???在继续,缺血后脑水肿等。 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PS的发生,但在临床上还缺 乏一个明确的指标来判断是否将发生PS,所以寻找一个客观明确而 有效的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几年发表的PS预测指标进行 了综述。 3、高血糖 以下几方面原因 可促使PS发生 2、发热性疾病 1、缺血区的脑血流量下降 Presented by Wu feifei 5 血浆一氧化氮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率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水平 溶血磷脂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Presented by Wu feifei 6 活化血小板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脑梗塞的发生、 发展和转归,且能促进中枢神经递质的生成,加重炎症、水肿、扩 大梗塞面积。 研究显示PS患者较未发生进展性脑梗死者CD62P、CD63表达率均高。 CD62P和CD63的测定能够作为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血栓形成的 特异性标志。 1.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率 Presented by Wu feifei 7 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40ng/L>TNF-a?35ng/L, PS阳性预测值为80.0% 35ng/L> IL-6?30ng/L, PS阳性预测值为71.4% 研究显示PS患者早期血清TNF-a、IL-6水平比较高 说明其早期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比较强烈,神经细胞损伤的程度较重, 随着时间推移,神经功能损伤(NDS)或障碍会进一步恶化。 说明早期血清TNF-a、IL-6水平对PS的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 测价值。 是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 TNF-a IL-6 Presented by Wu feifei 8 3.血浆一氧化氮(N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水平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成酶催化 内皮源性NO (具有重要生物学效应的内源性细胞因子) 机制 机制 ?NO产生减少 增加了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性 引起凝血酶原活性降低 产生较多的促栓 物质,利于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NO可直接作??于血管壁: 扩张脑部主要动脉 扩张脑部小血管和微血管 改善病灶处局部血流,达到脑保护的作用。由于NO的显 著减少 导致这种保护作用减弱; ?NO对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脑血管收缩,进 一步加剧脑组织灌流不足,加重神经功能损害。 因此,血浆NO水平降低可能是PS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Presented by Wu feifei 9 ?抑制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B细胞等炎症细胞 ?抑制单核吞噬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抑制促炎症因子(包括P-选择素,E-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 ?TGF-β1通过Smad3的信号传导抑制巨噬细胞的基质金属弹性酶基因表达和 酶活性,从而抑制基质金属弹性蛋白酶对基质降解,提高斑块稳定性。 功能 功能 ?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炎症损伤加剧和斑块的不稳 定; ?对抗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元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也在减弱或消失,从 而导致PS的发生、发展。 研究显示, PS患者血浆TGF-β1含量显著降低: 血浆的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 子 Presented by Wu feifei 10 4 .溶血磷脂酸 - 溶血磷脂酸(LPA) 细胞膜脂类衍生物 磷脂生物合成早期阶段的关键性前体 甘油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 结果显示发病24h内血浆LPA水平>7.0umol/L的患者全部发生PS 。 PS组的LPA水平在发病24h内,发病24h,48h,72h均较非进展性 脑梗死组高,从发病开始升高至发病48h达高峰,在48h时 >5.0umol/L或超过正常值时,发生进展。LPA在该时间点具有预 警意义。 -另外,宋天琦等人分析显示LPA与梗死灶大小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可作为血清 标记物,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和血检进展情况,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 - 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在心脑血管病、肾脏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 要作用,可作为一???分子标记物,标示血小板等细胞的活化,预警血栓形成的危 险性。 - 赵艳茹探讨血浆LPA水平在PS患者的变化及在预警中的作用。 Presented by Wu feifei 11 5.颈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PS成正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及颈总动脉 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 IMT?0.9mm为正常; 评定标准: 0.9mm1.5mm为颈动脉斑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 Presented by Wu feifei 12 ?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直接阻塞血管; ?斑块不稳定、破裂,栓塞远端血管; ?斑块发生破裂,表面脂质和胶原纤维暴露,激活血小板形 成血栓; ?狭窄的颈动脉远端血流灌注压下降,导致分岭区供血不足, 形成分水岭梗死。 机制 机制 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脑卒中的独立危险 因素。 Presented by Wu feifei 13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率 血清TNF-a和IL-6水平 血浆NO和TGF-β1水平 溶血磷脂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PS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通过这些客观明确而有效 的预测指标对PS进行预测,对其发生、发展、指导治疗以及改 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预测指标 预测指标 Presented by Wu feifei 14
/
本文档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