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数据更新)

2017-09-01 19页 doc 79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数据更新)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数据更新) 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影响比较分析 彭青, 张骁鸣、曾国军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The Impacts of Canton Fair and Asian Games 2010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uangzhou’s Hotels Peng Qing, , Zhang Xiaoming、 Zeng Guoju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
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数据更新)
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数据更新) 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影响比较分析 彭青, 张骁鸣、曾国军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The Impacts of Canton Fair and Asian Games 2010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uangzhou’s Hotels Peng Qing, , Zhang Xiaoming、 Zeng Guoju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一、引言 在香港经济崛起之前,广州近几百年来一直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尤其在新中国 成立以后,由广州承办的、已有五十余年历史的广交会,是中国国内历史最悠久、展厅面积最大、参 展商与专业观众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周期性展会。广交会在2008年10月以后,将从原来位于城市中心的老展馆搬迁到近郊区的新展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见图1)。新馆的启用是否会大大增加广州酒店的潜在客源?而新开酒店是否会围绕新馆出现集聚式的发展? 在2004年广州获得亚运会承办权之后,有关广州市酒店供需结构发展趋势的话题也引起了研究者 和实践者的兴趣。例如,多少家酒店能否满足亚运会的需求?在2010年之前的新开酒店将如何发展与布局?现有的酒店的规模和档次又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广州酒店业最佳的产业结构是怎样的?亚运 会后这些酒店如何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在服务好亚运,服务好广州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同时, 广州旅游经济能否为未来的发展搭建起一个更高水准的发展平台? 从节事类型来看,广交会是一种周期性的展览,而亚运会是一次性的大型赛事。对二者的影响进 行比较研究,从广州酒店业发展的实践上来说是必要的,从理论方面来说也是可行的。相比于只拥有 奥运会的北京和只拥有世界博览会的上海,广州也许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有关节事影响研究的有趣课 题。本文即主要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来考察广州酒店业在广交会和亚运会影响下的发展历程与变化趋势, 并甄别不同类型节事在影响的范围与程度上的差别。 二、文献综述 广交会与亚运会通常可以被定义为特殊节事活动。特殊节事活动一般具有短期性、一次性或者周 期性发生、不同于日常生活体验的特点(Brent, 1984; Getz, 1989; Hiller, 1998; Jago and Shaw; 1998; Liu, 2006)。Brent(1984)认为特殊节事活动的目的在于加强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度、吸引力和收益性。 Getz(1989)将特殊节事活动看作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其等级范围大至奥林匹克运动会、 世博会等大型节事活动,小到社区节庆、公园场所举办的活动等。他还给出了界定特殊节事活动的几 个:对公众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庆祝或现某个主题;每年或更长时间发生一次;有预先确定的 开始和结束时间;节事活动本身不具有长期的组织;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分别开展的活动;所有的活动 发生在同一个社区或是旅游地区。有规划性是Getz(2007:27)近来特别强调的涉及旅游需求的事件特征。 在节事的数量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的背景下,节事研究也成为一个成长中的领域。 Moscardo(2007)对36个研究区域性的节庆、节事活动的案例进行分类,发现其中15篇研究的是 当地社区在节事活动中的参与程度,10篇研究的是计划节事活动需要建立的网络关系,8篇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节事活动支持非旅游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显然,其中的主流是有关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评 价问题。Jeong and Faulkner(1996)的研究表明,节事旅游与其它类型的旅游发展一样可能带来一 系列成本问题,例如物价上涨、商店人流增加、交通堵塞、停车问题等。旅游节事活动支出的起源、 目标和原因也是受到关注的研究主题(Tyrrell and Johnston, 2001)。Hodur et al. (2006)等人对小城市的体育事件活动和活动设施进行研究,发现活动设施的选择随着潜在游客的客源地不同而变化, 出席者的消费模式也随着事件活动的类型不同而变化。中国学者近来也开始关注节事影响问题。例如, 戴光全(2005)有关1999年昆明世博会对城市发展和旅游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这种特 殊事件使得当地旅游业的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胡平和杨杰(2006)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例研究发现上海展览业的拉动效应为1:8.4,已接近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般没有人会反对如下观点: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也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其中酒店行业首当其冲。然而,目前专门针对会展和酒店业相互关系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刘大可 (2006)从五个方面来总结了中国会展业对饭店业的影响:带来巨大客源市场;改变饭店业的客源结 构;给举办地饭店带来短期的暴利空间;有助于弥补旅游季节性特征给饭店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展 活动的周期性及可预见性为饭店业积极赢得市场提供了可能。在不多的案例研究中,广州因广交会的 存在成为研究者乐于考察的热点对象。程露悬(2002)发现,广州酒店的客源市场因为“广交会”的举 办而产生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4月和10月两度会期带来了年度酒店客源的高峰,尤其受益的是广交 会场馆附近的高星级酒店。罗秋菊和李晓莉(2005)的研究支持了有关高星级酒店集中受益的观点, 并提出其受益程度以广交会场馆为中心呈明显的距离衰减。不过,熊伟和吴必虎(2008)最新有关酒店房价的研究发现,这种距离衰减在5分钟车程内非常明显,但是超过5分钟车程以外的区域则无明显的衰减规律。 总之,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节事影响研究针对城市经济的宏观分析较多,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 企业的中微观层次的分析较少。事实上,由于节事的特殊性,它虽然影响到很多相关部门和企业,但 是限于统计数据获取方面的困难,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客观地说,在这一阶段,深入的 案例研究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尝试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三、研究 案例地 酒店业是广州旅游产业中的主干组分,它对广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自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酒店业经历了三次高速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为改革开放后的 1982-1985年,以白天鹅、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为代表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高档酒店群的建立; 第二次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1992-1997年,新增酒店及其它住宿设施500多座,星级酒店从几十家增加至100多家,房间数由3万多间增至10万多间;第三个时期是广州申亚成功后,民间投资高星级 酒店热情高涨,国际酒店集团加紧进入,本埠高星级酒店相继启动改建或扩建工程。广州酒店业又进 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截至2007年,全市已有酒店及住宿设施22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214 家,包括五星级酒店8家、四星级酒店30家、三星级96家。 广州是中国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之一。除了每年两期(分别于4月、10月的下半段举行,而从2008 年第104届广交会开始,会期将延长三分之一)的广交会外,还有国际家具展、中小企业博览会、照 明与音响器材展、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美容美发博览会等20多个大型国际展会,举办国内外的中小 ?。此外每年还举办各类会议2万多场。2005年,广州主要展览场馆举办展览场次763场,展览总面积274.12万平方米(境外参展商为15.21万平方);接待会议24966场(其中国型展会更多达800多百个际会议242场),接待会议人数达185.74万人。全年广州会展业实现经营收入26.54亿元。 广州的酒店很早便涉足与会展相关的经营活动,包括但不仅仅包括承办会议和直接举行中小型展 览。截至2005年底,广州市共拥有从事会展活动的企业(单位)293家,其中,举办过会展活动的星 级酒店91家,占全市从事会展活动企业的31%,占全市星级酒店总数的24%。这91家宾馆酒店会展方面业务经营收入为43678万元,比2004年增长18%,接待会展人数192.11万人,比2004年增长3%。全市有26家酒店年举办会议或展览在300场次以上。在广州全部拥有会展面积2千平方米以上的25家企业当中,有44%为酒店。此外,游客抽样调查显示,在非会展高峰期,广州会展游客占所有游客 的8%。 方法与调查 从已有文献来看,节事影响研究对经济学工具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这是因为经济影响是相对比 较敏感的,也能从统计数据上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而社会文化影响的体现就相对较慢或难以获得 可供分析的数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在1998年制定了一整套评定事件活动和会议活动经济 影响的框架,Dwyer(2000)等人对这个研究框架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方法概要,指出经济影响的评定 包括生产、收入、附加值、就业。其它方法还包括对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例如Tohmo(2005)完成的有关芬兰Kaustinen的民间音乐节的经济影响研究和Kim et al.(2003)等对韩国会展业的经济影响。后一项研究还采取了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会展业与其他出口业的乘数效应、创汇率和替代效 应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会展业对韩国的经济影响非常显著。比较研究方法在Auld and McArthur(2003)有关新西兰Manawatu地区的案例分析中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在对比了无节事活动和节事 活动这两种情况之后,研究者证实了节庆活动给Manawatu地区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 结合有关空间布局演变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延续描述性统计分析这一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借助 了地理学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手段,着力分析广州酒店业在广交会、亚运会影响下的空间发展过程与未 来趋势。研究资料与统计数据主要来自:1)对离穗旅游者进行住宿需求及来访目的的问卷调查,选取 广州离境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按比例分层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2份;2)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等政府机构提供的大量统计数据;3)2007年5月面向广州酒店协会会员酒店发放的问卷调查,发出213份,回收有效问卷69份;4)2007年5月到7月之间对行业内重要人士的深入访谈。研究者以空间视角为主,结合时间、类型、规模、档次等其它视角, 对上述材料和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讨论。 四、发现与分析 现有的酒店集群 珠江将广州市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江北地带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包括了荔湾、越秀、天河三 个城区。从地图上看,现有的五个酒店集聚区域都分布于上述城区。 区域A,沿江西路-沙面岛集群。位于珠江流经市区的上游地段,沿珠江北岸分布,近代史上广州 的租界区,曾经是领事馆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广州最早的酒店聚集点,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有 蜚声东南亚的爱群大酒店和新亚酒店。改革开放之后,该地区建起了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 目前这一区域分布有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4家。值得注意的是,五十年代 ?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的统计数据均来自广州市旅游局. 的广交会场馆定位于这一区域,也正是由于酒店集聚成为最早的广交会选址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广交 会落成,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酒店新的集聚。 区域B:火车站集群。这一区域的核心建筑即为广州火车站和广交会展馆。该地区的酒店集聚在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东方宾馆和流花宾馆的建成为标志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广交会展馆的落成延续 了酒店聚集的势头,例如马里奥特管理的中国大酒店的开业。目前这一区域火车站集群上分布有五星 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家。 区域C:环市东路集群。环市东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交通的便利和写字楼的大量涌现而逐 渐成长为广州的第一个CBD。目前环市东路上分布有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 1家。相对于其它集群而言,环市东路集群具有高星级酒店数量是最多的,而四、五星级酒店的客房总 量超过了3600间。 区域D:天河集群。天河原本是广州的近郊区。1996年利用承办中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机会,广州市启动了天河的城市化进程,围绕天河体育中心建成了一批写字楼和中高档酒店。这一举措由于 广州火车东站的建设而得到加强,大量的外国公司都选择了这一新城区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实际上, 天河近年来有取代环市东路成为新CBD的趋势。虽然这一区域很多高星级酒店并未正式评定星级,但 是Westin等国际酒店集团品牌的出现已经证明了它的潜力。 区域E:珠江新城集群。珠江新城是在天河之后广州市所力图开发的新城区,它一开始便定位为 广州新商务中心,总部经济是其主要的发展目标。近三年来区域E已经或即将开业的五星级国际品牌酒店包括:君悦(Grand Hyatt)、里兹?卡尔顿、四季(筹建)等,客房量将达到2761间,另有四家 四星级酒店客房量近1300多间。 上述回顾初步勾勒了广州市酒店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空间集聚特征,可以看到区域历史背景(如 曾经作为租界)、交通枢纽、办公与商贸活动(包括了展览)是主要的推动力量,而支配着城市土地使 用权的政府,其特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空间战略也对酒店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1 再思考广交会的影响 一般认为,对商务酒店而言,交通方便、周边商务活动集中,客流量充足是常规选址考虑因素, 游客酒店需求的调查显示,游客选择酒店居住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排列前三位是:服务质量、交通便利 和接近目的地,而对于会展商务客人,尤其是参展,要尽可能使时间、精力、交通综合成本最小化, 故会选择入住距离会展中心较近的酒店。供需双方的决策行为共同导致了会议中心和展馆周边交通通 达的区域成为星级饭店的聚集带。 广交会老展馆位于越秀区,火车站南面,3条城市交通主干道(环市路、东风路、解放路)环绕 周边。展馆南边就是这一酒店集聚区范围内的两座五星级酒店:中国大酒店和东方宾馆。可见,区域 内高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表现出对展览会的高度认同,酒店向展馆附近及紧密联系的交通干线附近集 聚的现象非常明显。此外,广交会老展馆所在的越秀区是三星级以上宾馆分布最多的区域,2007年共有35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其中四星与五星级酒店共14家。 1 2007年现有数量 2010年预测数量 星级 一星 二星 三星 四星 五星 三星级以上 四星级以上 白云 0 14 8 2 0 22 8 1 6 5 1 0 19 11 海珠 黄埔 0 0 3 0 0 6 2 荔湾 0 10 4 3 1 13 6 天河 1 10 18 7 1 37 19 越秀 2 24 21 9 5 43 19 番禺 0 4 11 2 0 22 8 萝岗 0 0 0 0 0 0 0 0 1 7 1 0 17 5 从化 花都 1 5 15 1 0 16 1 增城 0 1 2 3 1 11 8 南沙 0 0 2 1 0 3 1 资料来源:广州市公安局(2007年现有数量)和广州市规划局(2010年预测数量)。 其实区域E的酒店集聚也与广交会新馆和联接交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区域E所在的珠江新城,在最初的八年间(1996~2004)土地开发速度极为缓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多年都成为一种 摆设。直到2004年,珠江对面的广交会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珠江新城才突然成为投资和建设的 热点。必须指出,根据广州市既定城市规划方案,在广交会新馆附近已没有富余的商业用地,所以无 法围绕会展中心形成新的酒店集聚区。一座在建大桥(猎德大桥)将于2008年年底通车,其位置正好在区域E和新馆之间的珠江河段上,这将大大缩短珠江新城集群与广交会新馆之间的时空距离。也许 正是受到这一有利的地理区位的吸引,前文提及的国际管理集团才会如此积极地进入区域E并促成这一广州市新的酒店集群区的诞生。 2 2007 资料来源:广州市公安局。 3 2010 资料来源:广州市规划局。 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的影响 在广州2010年亚运会期间,运动员和教练员和媒体工作者都将入住位于广州市南面近郊番禺区的 亚运村,因而这部分人不会成为广州酒店的潜在客源。 亚运会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共需2000间五星级客房,其中一间为“总部酒店”,其余为“官方酒店”,亚组委初步认定广州有三个组团符合标准(表2)。其中香格里拉组团正好包含了广交会新馆旁边2 2010 的香格里拉酒店与区域D、E的高星级酒店,东方宾馆组团则是老交易会酒店集中B区域。 酒店 客房数 方案一:香格里拉组团 704 香格里拉 367 富力君悦 360 利兹卡尔顿 320 四季 320 广州W 700 嘉裕 200 嘉裕礼顿 330 华美达 460 珠江宾馆 217 广州外商活动中心 3968 合计 方案二:花园酒店组团 826 花园酒店 702 广东国际大厦 442 亚洲国际大酒店 505 运洋宾馆 420 文化假日酒店 706 白云宾馆 3601 合计 方案三:东方宾馆组团 1013 中国大酒店 699 东方宾馆 510 流花宾馆 508 广东大厦 310 广东迎宾馆 3040 合计 资料来源:广州市旅游局 广州亚运会国内游客的增加量,公务游客量预测,以每个省派出观摩团一个计算,总量不超出1万人,加之广东省省内各地市组织参观团,总量也不会超出1万人。近2万的增加量,对于广州旅游接待而言,是一个较少的增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另一方面,普通游客的增加,取决于旅行社的推 广以及亚运会期间相关的活动吸引力,预测增量在20万之内。从总量分析,亚运会期间增量不会超出 25万人次。实际上,广州交易会期间外商达到20万,酒店最高平均开房率为70.96%/月。亚运会期间这预计客源25万,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开房率(例如达到80%),但仍不会导致酒店开房率达到饱和。 从供给类型来看,广州市所有商业性住宿设施的客房总量是12.5万间,但是其中包含80%以上的廉价 宾馆和招待所,因而虽然在总量可以保证亚运会期间的接待能力,但是在结构方面必须适时加以调整。 实际上,亚运会的影响更多间接地表现如下一些与数量关系不大的方面:第一,高星级酒店翻新 热潮。老酒店纷纷投入巨资改造,东方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白天鹅宾馆都先后开始了大规 模的全面翻新改造。新开高星级酒店不应全部看作是对亚运会的直接反应。第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 大量进入广州酒店业。广州酒店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五年间少有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介入(仅有两家), 但目前这一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短短五年间,里兹?卡尔顿、雅高、万豪、洲际、香格里拉、 喜达屋、凯悦、四季、最佳西方国际、豪生等9个国际集团,19个国际品牌接踵而至。而经济型连锁 酒店也开始快速增长,主要品牌包括:7天、如家、岭南佳园、锦江之星、速8等。 五、结论 本文的主要发现包括: 1)广州市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表现出对广交会的高度认同,酒店向展馆附近及与之联接的交通干 线附近的集聚现象十分突出; 2)广交会场馆的空间转移将带来新一轮的相对集聚式发展,这一发展具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3)客观来看,广交会并不是广州酒店空间集聚的唯一动力,中心商务区的发展、交通枢纽这些常 见的酒店选址决策因素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亚运会促进了广州市酒店业的结构调整、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管理质量的提高,但由于亚运村 远离城市中心,赛事场馆也相对均匀分布于市内及近郊,因而预计亚运会对酒店业现有空间集聚模式 不会呈现出明显影响。 在此可以对展览和赛事对城市酒店业空间布局影响的异同进行一些简单比较。从广州案例来看, 展览所带来的客源虽然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但是它的周期性却是可以给酒店投资者以信心的,因为只 要展览可持续地常年开办下去,那么资金的回收和资产的增值也就是有保证的。因此,一项大型展览 以及它所引导的展览集群(在广交会新馆周边正在形成这样的展馆集聚的现象)会促使城市酒店供给 的增加。比较而言,大型赛事的一次性特征是它不能使投资者产生明确的收益预期,因为酒店是一项 资产专用性很高、建设和回收周期较长的行业。根据已有经验看,国内外的大型赛事,包括轮流主办 的博览会,如果在酒店供给增长方面没有进行事先的控制,都有可能带来一种“高速扩张-极具衰退” 的负面效应,有时对当地酒店业的整体打击是非常惨重的。因此,从政策方面着眼,对案例地广州而 言,近几年依然应该根据以广交会为主的周期性展览活动的潜在需求来增加酒店数量、调整相应星级 档次,避免盲目针对亚运会的一次性需求而大量新开酒店。 致谢 感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保继刚教授对本文提供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广州市旅游局及酒店协会的 支持与协助,感谢旅游学院04级本科生李高烽、卢仕智、丁雅婷参与前期部分工作,感谢众多参与调 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05、06级本科生。 参考文献 Auld, T. and S. McArthur. (2003) Does event-driven tourism provide economic benefits? A case study from the Manawatu region of New Zealand. Tourism Economics, 9(2): 191-201. Brent, R. J. R. (1984)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allmark events: conceptual and research issu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3(1): 2-11. Cheng, L. X. (2002) The impact of Guangzhou’s new exhibition center on hotels. Tourism Tribune, 17(2): 49-51. Dai, G. Q. (2005) The impact of mega-events on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tourism: Case study on ’99 Kunming Expo. Beijing: China Tourism Press. Dwyer, L., R. Mellor, N. Mistilis, and T. Mules. (2000)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impacts of events and conventions. Event Management, 6(2): 175–189. Getz, D. (1989) Special events: defining the product. Tourism Management, 10(2): 125-137. Getz, D. (2007) Event studies: theory, research and policy for planned events. Oxford, UK: Butterworth-Hainemann. Hiller, H. H. (1998)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mega-events: a linkage model.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1(1): 47-57. Hodur, N. M., D. A. Bangsund, F. L. Leistritz, et al. (2006)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a multi-purpose event facility to the area economy. Tourism Economics, 12(2): 303-316. Hu, P. and J. Yang. (2006) A positive research on the pulling effect of convention economy: case study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Shanghai. Tourism Tribune, 21(11): 81-85. Jago, L. and Shaw, R. (1998) Special events: a conceptual and definitional framework.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5(1/2): 21-32. Jeong, G. H. and B. Faulkner. (1996)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mega-event impacts: the Taejon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case.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4(1): 3–11. Kim, S. S., K. Chon, and K. Y. Chung. (2003) Convention industry in South Korea: a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Tourism Management, 24(5): 533-541. Liu, D. K. (2006) The impact of conventions and exhibitions on hotel industry. Hotel Modernization, (11): 28-30. Luo, Q. J. and X. L. Li. (2005) Th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xhibition and hotel: case study on China Export Fair (Canton Fair). Tourism Sciences, 19(2): 66-72. Moscardo, G. (2007) Analyzing the role of festivals and event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Event Management, 11(1): 23-32. Tohmo, T. (2005) Economic impacts of cultural events on local economies: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the Kaustinen Folk Music Festival. Tourism Economics, 11(3): 431-451. Tyrrell, T. J. and R. J. Johnston. (2001)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direct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t events: distinguishing origins, destinations, and causes of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0(1): 94-100. Xiong, W. and B. H. Wu. (2008) Spatial analysis of large scale exhibitions’ impact on hotel prices: case study on the 100th Canton Fair. Tourism Tribune, 23(2): 80-86.
/
本文档为【广交会与亚运会对广州酒店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数据更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