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2017-12-19 17页 doc 37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解脲支原体( ureap lasma urealyticum, 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ngu)及男女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性传播的常见病原体。目前临床中常见对宫颈分泌物检测出解脲支原体的妇女投以大量抗生素,结果是解脲支原体反复出现阳性,称之为“解脲支原体耐药”,因此下生殖道内查到解脲支原体者,是否皆须诊治,一直尚未完全定论。现在对特定血清型的uu具有致病性,这种条件致病病原体进一步分群分型是判断...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 解脲支原体( ureap lasma urealyticum, 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ngu)及男女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性传播的常见病原体。目前临床中常见对宫颈分泌物检测出解脲支原体的妇女投以大量抗生素,结果是解脲支原体反复出现阳性,称之为“解脲支原体耐药”,因此下生殖道内查到解脲支原体者,是否皆须诊治,一直尚未完全定论。现在对特定血清型的uu具有致病性,这种条件致病病原体进一步分群分型是判断感染与携带的关键。故解脲支原体的基因分型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解脲支原体概述uu是从人体中分离的能自身繁殖的13种支原体之一,属硬壁菌门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脲原体属。1954年由shepard首先从非淋球菌性ngu患者的尿道中分离出来,称为t株( tiny strain) 。uu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是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能自我复制, 呈球杆状, 大小为125 , 250 毫微米, 分子量 4. 5 ×108 ,具高度多形性,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一种常见寄生微生物。1992年kong认为uu具有保守的氨基末端和具有多重重复基因的羧基末端,uu的重复顺序短( 10氨基酸)但是数目众多。uu 的mba 抗原(multip le2banded antigengenes,多带抗原)决定簇模拟了人类蛋白质来避免被识别,uu的mba抗原在支原体和宿主的关系中起了关键作用。mba抗原有如下特征: ?是被感染病人中认识的最主要抗原; ?具有种特有性; ?具有型特异性及交叉活性片段,能被型特异性单抗及交叉活性单抗所识别; ?不但产生于体内,也产生于体外; ?负责解脲支原体某一型的高变异型; ?在侵袭性解脲支原体分离物中存在,并具有表达大小的差异。uu在遗传学上是“节俭”的而毒力较小的,利用宿主排泄废物(尿素)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宿主体内保持高水平的生物种群[ 1 ]。特异性抗体 能抑制uu生长,因其缺乏坚硬的细胞膜,对青霉素耐药,对细胞膜有亲和性,生长繁殖时需要类固醇物质。2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机理uu致病机理是: ?具有致病性的uu 可黏附在上皮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精子等易感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上,黏附后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过氧化物和氨等,同时通过宿主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导致宿主细胞染色体异常,影响蛋白质和dna合成,严重者导致细胞死亡。uu具有多种酶活性,与其毒力相关的是脲酶、iga蛋白酶、凝脂酶a 2、溶酶体; ?宿主免疫力低下,性行为不良或性伙伴多变。目前认为uu与人体的ngu[ 2 ]、非特异性尿道炎、生殖道感染[ 3 ]、赖特综合症、不孕不育、流产、早产[ 4, 5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6 ]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7 ]、胎儿感染与出生低体重儿[ 8 ]、死胎[ 9 ]新生儿的脑脊髓膜炎等感染、产后发热、膀胱泌尿系结石、播散性感染等有关,在免疫低下病人uu可引起脓肿和化脓性关节炎[ 10 ]。而新生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出生儿的鼻咽、支气管及肺部也可以检测到uu,并认为其可以引起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的死亡率增加,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体[ 11213 ]。uu在性成熟无症状的女性宫颈或阴道中的分离率达40% ,80% ,作为人群即便经过抗生素介入,降低其携带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性行为,携带率也会恢复原来水平。而且生殖道的uu是否具有致病性尚存在争议。3解脲支原体的基因分型uu根据分子生物学特征可分为两大生物群及14个血清型,生物一群包括基因组较小的 1、 3、 6、14型,曾先后命名为u. parvum群、biovar 1群、biovar b群、parvo biovar群,目前被重新命名为ureap lama parvum, 简称up, 占支原体感染的90%,92%;生物二群包括剩下的10 个基因组较大的血清型,也曾先后命名为t960 群、t2960 biovar 群、biovar2 群、biovara群,目前被重新命名为ureap lama urealyticum,简称uu,占 支原体感染的8% ,10%。生物二群还可分为3个亚群,亚群1为血清型 2、 5、 8、9;亚群2为血清型 4、 10、 1 2、13;亚群3为血清型 7、11。201X年在fanrong等的研究中,为进一步阐明不同血清型的关系,他们把uu的10 个血清型的mba基因5′端和up、uu的所有血清型基因的部分重复区域进行排序,uu的10个血清型被分为5个mba基因型,mba基因型a包括血清型2, 5, 8;mba基因型b包括血清型10;mba基因型c包括血清型 4、 1 2、13,mba基因型d包括血清型9;mba基因型e包括血清型 7、11 。在每一种mba基因型成员间没有排列顺序的差异。在robertson [ 14 ]的研究中血清型3株被作为up的典型株,uu的典型株是血清型8。在极个别情况下,极少数uu菌株的特性不符合任何一个生物种群,例如血清型3标准株吸附红细胞的能力、还有膜外板层、磷脂酶a、磷脂酶c、细菌敏感性都没有确立与那一个生物种群有关。多克隆的抗血清对一或多个抗原决定簇引起的细胞生长抑制与人类的生物一群有关,但与任何生物二群的抗原荧光分析决定子无关。4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方法 4. 1抗原检测法 4. 1. 1 免疫荧光试验这是最早使用的检测抗原方法,在固体培养的菌落上加入特异的荧光标记的一抗或二抗,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该法简便易行可以对生长在同一培养基表面的混合血清型株进行鉴定,主要用于uu临床标本的血清分型,其缺点是结果不易区分荧光 染色的菌落和未染色的菌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且需要特殊的荧光显微镜不易普及使用。 4. 1. 2免疫酶试验这种检测抗原方法与免疫荧光相似,也可以用于检测同一培养基上的不同血清型。该法用酶标记抗体代替荧光抗体,可以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4. 1. 3免疫结合试验这种检测抗原方法的关键一步是采用硝酸纤维素膜作为载体,利用该膜对蛋白质较好的吸附力,并与免疫酶方法相结合完成对支原体表面抗原的检测。该法易进行大量临床标本的支原体鉴定及同一固体培养基上混合株型鉴定,可以对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不良的菌落进行鉴定,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与培养法相当,在分型研究中交叉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4. 1. 4免疫印迹技术这种检测抗原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首先被高分辨力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2page)分离,蛋白质的各分离区带被固定于凝胶的网络结构中,然后经电转染技术将蛋白质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敏感而特异的固相免疫测定相结合,利用各种标记试剂灵敏而简便的测出各种特异性反应。 4. 2抗体的测定 4. 2. 1 代谢抑制试验原理是uu在液体培养集中反应,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的ph值升高,通过颜色指示剂显示。如果将特异的抗体加入液体培养集中,uu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从而间接抑制了颜色变化。该法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被广泛用于uu的分型和uu抗体的检测,但交叉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4. 2.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种检测抗原方法是以溶解的uu膜蛋白为抗原,抗原与检测的血清中特异的抗体结合后,再与酶标记的抗人igg(或igm)抗体反应通过酶与底物的反应呈现的颜色来定性定量判断结果。该法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较好的可重复性,广泛用于uu的血清学研究。 4. 3 分子生物学方法 4. 3. 1脱氧核糖核酸探针这种检测抗原方法可直接快速(1,2天)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特异性高,可以和培养法结合用于uu的检测。 4. 3. 2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pcr)是目前最常用的uu检测和分型方法,该法具有的优点是:高敏感性、高效率、高特异、高速度、简便。在uu检测中常用的用于基因扩增的序列有以下几种: 16srrna序列、mba基因片断、16s223srrna基因间隔序列及尿素酶基因等。利用16srrna序列上微小的差异可以将uu分为两大生物群。mba基因片断是最常用的扩增片段, knox等与1998年依据该基因5! 末端序列的不同设计合成引物,在此基础上将uu的biovar 1分为 1、 3、6型,利用随机片断多态性分析dna (rapd)技术进行uu 的biovar 2的亚群分析,并根据多态性条带将uu的biovar 1进一步分为13个rapd亚群。作者同时还运用巢式pcr扩增将biovar 2分为两个亚群,又运用7个引物进行随机片断多态性分析将uu分为13 个亚群,其中biovar 2 分为5 个亚群。201X 年kong等利用biovar 1中 1、 3、 6、14标准株多条带抗原基因5!末段之间的序列差异,结合使用群特异性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和血清型特异性pcr设计了实验,可以鉴别biovar 1中血清型 1、3 / 1 4、6型。pitcher等[ 15 ]采用pcr2单链构象的多态性( pcr2sscp)分析检测技术对uu标准菌株进行研究,仅需一套简单的引物和单一的扩增步骤,成为大批量uu菌株分型研究的有效方法。yi等[ 4 ]将real2time pcr应用于临床uu基因分型的测定,发现real2time pcr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9. 5%和98. 5% ,而培养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7. 4%和100% ,从而认为real2time pcr法能快速有 效地用于uu的基因分型研究。pcr方法虽省时,但假阳性或假阴性均高,与操作者的水平密切相关。 4. 3. 3其他uu检测和分型还有基因重组技术、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等方法。5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临床流行病学 5. 1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正常健康人 5. 1. 1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正常体检人群在ren[ 16 ]的研究中,正常体检人群中65%携带uu,其中95%为biovar 1, 5%为biovar 2。基因型1, 3, 6和14也可在正常人群中被检出,但单独分离出基因型14是少见的。这一发现与其它研究结果一致。 5. 1. 2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正常孕产妇及新生儿echahidi等[ 17 ]的研究表明,可以从部分健康新生儿的外阴、鼻咽部、支气管、眼、血液、胃液中分离到uu,且外阴部的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女婴的检出率高于男婴,携带时间长于男婴。fernandez等[ 8 ]对获取的新生儿标本进行uu 培养和分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uu菌株biovar 1和biovar 2的比例为70: 30。 5. 2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泌尿生殖系感染uu不同的生物群及血清型与寄居和感染的关系是目前我国研究的一个热点。201X年在朱庆义的研究中384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临床分泌物标本uu阳性占56. 8% ,采用10对mba基因分型引物对uu培养阳性标本进行pcr分型鉴定,结果检出biovar 1占37. 2% , biovar 2 占16. 9% ,其中biovar 1血清型 1、3 /14和6阳性率分别为1 3. 0%、16. 7%和7. 5%; biovar 2 亚型 1、 2、3 阳性率分别为6. 5%、7. 8%、2. 6%。201X年在覃春容的研究中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601例患者组成的病例组,对照组306例为同期正常体检人群。病例组中uu 阳性占70. 0% , 其中单纯uu 感染占57. 2%;单纯uu 感染标本进行基因分型鉴定, biovar 1 占6 5. 4% , biovar 2占18. 4% , biovar 1 + biovar 2 两群混合感染占16. 2%;对照组uu阳性占4 1. 2% ,其中单纯uu 感染占32. 7% ,单纯uu感染基因分型biovar 1占79. 3% , biovar 2占1 3. 8% , biovar 1 + biovar 2两群混合感染占6. 9%。结论是两组人群均以b iovar 1感染为主,病例组的特点是两群混合感染较对照组高,特别是biovar 2与biovar 1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对照组高,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的特点是biovar 1较病例组高,且以biovar 1中的血清1, 3, 6型的单纯感染为主; biovar 1中1型的单型别感染较病例组高。 3、 6、14型单型别感染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5. 3 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性滥人群在ren[ 16 ]的研究中, 261个正常体检妇女和98个性工作者的宫颈拭子进行了培养, uu培养阳性者用pcr法进行分群分型,数据表明: ?uu在性工作者中比正常体检妇女更常见; ?biovar 1中一种基因型的单纯感染( biovar 1基因型1, 3或6)在正常体检妇女比性工作者中更普遍; ?biovar 2感染和biovar 1中超过一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在性工作者中更普遍; ? biovar 1中基因型 1、 3、6 在性工作者中及正常体检妇女中没有分布差别;尽管biovar 2的分离率在正常体检妇女高,但在性工作者中更高(90. 8% ) ,这意味着biovar 2在性工作者更常见且又是可能成为这个人群的致病菌。性工作者中biovar 2的分离率(26. 0% )大约是正常体检妇女biovar 2的分离率( 5. 0% )的5倍, biovar 1多于一种基因型引起的混合感染率(2 3. 9% )比正常体检妇女(8. 6% )高3倍。综上所述,尽管人们为探讨不同血清型uu的致病性大量研究,但都无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某种血清型肯定和某种疾病有关,目前多数研究认为,人类泌尿生 殖道寄居或感染的uu绝大部分为biovar 1,其中某些类型与疾病有关,所以uu的分型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是否特定型别uu与致病或寄居具有相关性仍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在结合治疗、耐药、预后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脲支原体( urp lsm urlyicum, 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nu)及男女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性传播的常见病原体。目前临床中常见对宫颈分泌物检测出解脲支原体的妇女投以大量抗生素,结果是解脲支原体反复出现阳性,称之为“解脲支原体耐药”,因此下生殖道内查到解脲支原体者,是否皆须诊治,一直尚未完全定论。现在对特定血清型的uu具有致病性,这种条件致病病原体进一步分群分型是判断感染与携带的关键。故解脲支原体的基因分型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解脲支原体概述uu是从人体中分离的能自身繁殖的13种支原体之一,属硬壁菌门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脲原体属。1954年由shprd首先从非淋球菌性nu患者的尿道中分离出来,称为株( iny srin) 。uu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是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能自我复制, 呈球杆状, 大小为125 , 250 毫微米, 分子量 4. 5 ×108 ,具高度多形性,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一种常见寄生微生物。1992年kon认为uu具有保守的氨基末端和具有多重重复基因的羧基末端,uu的重复顺序短( &l; 10氨基酸)但是数目众多。uu 的mb 抗原(mulip l2bndd ninns,多带抗原)决定簇模拟了人类蛋白质来避免被识别,uu的mb抗原在支原体和宿主的关系中起了关键作用。mb抗原有如下特征: ?是被感染病人中认识的最主要抗原; ?具有种特有性; ?具有型特异性及交叉活性片段,能被型特异性单抗及交叉活性单抗所识别; ?不但产生于体内,也产生于体外; ?负责解脲支原体某一型的高变异型; ?在侵袭性解脲支原体分离物中存在,并具有表达大小的差异。uu在遗传学上是“节俭”的而毒力较小的,利用宿主排泄废物(尿素)的 能力使其能够在宿主体内保持高水平的生物种群[ 1 ]。特异性抗体能抑制uu生长,因其缺乏坚硬的细胞膜,对青霉素耐药,对细胞膜有亲和性,生长繁殖时需要类固醇物质。2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机理uu致病机理是: ?具有致病性的uu 可黏附在上皮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精子等易感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上,黏附后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过氧化物和氨等,同时通过宿主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导致宿主细胞染色体异常,影响蛋白质和dn合成,严重者导致细胞死亡。uu具有多种酶活性,与其毒力相关的是脲酶、i蛋白酶、凝脂酶 2、溶酶体; ?宿主免疫力低下,性行为不良或性伙伴多变。目前认为uu与人体的nu[ 2 ]、非特异性尿道炎、生殖道感染[ 3 ]、赖特综合症、不孕不育、流产、早产[ 4, 5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6 ]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7 ]、胎儿感染与出生低体重儿[ 8 ]、死胎[ 9 ]新生儿的脑脊髓膜炎等感染、产后发热、膀胱泌尿系结石、播散性感染等有关,在免疫低下病人uu可引起脓肿和化脓性关节炎[ 10 ]。而新生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出生儿的鼻咽、支气管及肺部也可以检测到uu,并认为其可以引起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的死亡率增加,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体[ 11213 ]。uu在性成熟无症状的女性宫颈或阴道中的分离率达40% ,80% ,作为人群即便经过抗生素介入,降低其携带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性行为,携带率也会恢复原来水平。而且生殖道的uu是否具有致病性尚存在争议。3解脲支原体的基因分型uu根据分子生物学特征可分为两大生物群及14个血清型,生物一群包括基因组较小的 1、 3、 6、14型,曾先后命名为u. prvum群、biovr 1群、biovr b群、prvo biovr群,目前被重新命名为urp lm prvum, 简称up, 占支原体感染的90%,92%;生物二群包括剩下的10 个基因组较大的血清型,也曾先后命名为960 群、2960 biovr 群、biovr2 群、biovr群,目 前被重新命名为urp lm urlyicum,简称uu,占支原体感染的8% ,10%。生物二群还可分为3个亚群,亚群1为血清型 2、 5、 8、9;亚群2为血清型 4、 10、 1 2、13;亚群3为血清型 7、11。201X年在fnron等的研究中,为进一步阐明不同血清型的关系,他们把uu的10 个血清型的mb基因5′端和up、uu的所有血清型基因的部分重复区域进行排序,uu的10个血清型被分为5个mb基因型,mb基因型包括血清型2, 5, 8;mb基因型b包括血清型10;mb基因型c包括血清型 4、 1 2、13,mb基因型d包括血清型9;mb基因型包括血清型 7、11 。在每一种mb基因型成员间没有排列顺序的差异。在robrson [ 14 ]的研究中血清型3标准株被作为up的典型株,uu的典型株是血清型8。在极个别情况下,极少数uu菌株的特性不符合任何一个生物种群,例如血清型3标准株吸附红细胞的能力、还有膜外板层、磷脂酶、磷脂酶c、细菌敏感性都没有确立与那一个生物种群有关。多克隆的抗血清对一或多个抗原决定簇引起的细胞生长抑制与人类的生物一群有关,但与任何生物二群的抗原荧光分析决定子无关。4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方法 4. 1抗原检测法 4. 1. 1 免疫荧光试验这是最早使用的检测抗原方法,在固体培养的菌落上加入特异的荧光标记的一抗或二抗,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该法简便易行可以对生长在同一培养基表面的混合血清型株进行鉴定,主要用于uu临床标本的血清分型,其缺点是结果不易区分荧光 染色的菌落和未染色的菌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且需要特殊的荧光显微镜不易普及使用。 4. 1. 2免疫酶试验这种检测抗原方法与免疫荧光相似,也可以用于检测同一培养基上的不同血清型。该法用酶标记抗体代替荧光抗体,可以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4. 1. 3免疫结合试验这种检测抗原方法的关键一步是采用硝酸纤维素膜作为载体,利用该膜对蛋白质较好的吸附力,并与免疫酶方法相结合完成对支原体表面抗原的检测。该法易进行大量临床标本的支原体鉴定及同一固体培养基上混合株型鉴定,可以对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不良的菌落进行鉴定,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与培养法相当,在分型研究中交叉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4. 1. 4免疫印迹技术这种检测抗原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首先被高分辨力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2p)分离,蛋白质的各分离区带被固定于凝胶的网络结构中,然后经电转染技术将蛋白质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与敏感而特异的固相免疫测定相结合,利用各种标记试剂灵敏而简便的测出各种特异性反应。 4. 2抗体的测定 4. 2. 1 代谢抑制试验原理是uu在液体培养集中反应,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的ph值升高,通过颜色指示剂显示。如果将特异的抗体加入液体培养集中,uu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从而间接抑制了颜色变化。该法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被广泛用于uu的分型和uu抗体的检测,但交叉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4. 2.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种检测抗原方法是以溶解的uu膜蛋白为抗原,抗原与检测的血清中特异的抗体结合后,再与酶标记的抗人i(或im)抗体反应通过酶与底物的反应呈现的颜色来定性定量判断结果。该法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较好的可重复性,广泛用于uu的血清学研究。 4. 3 分子生物学方法 4. 3. 1脱氧核糖核酸探针这种检测抗原方法可直接快速(1,2天)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特异性高,可以和培养法结合用于uu的检测。 4. 3. 2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pcr)是目前最常用的uu检测和分型方法,该法具有的优点是:高敏感性、高效率、高特异、高速度、简便。在uu检测中常用的用于基因扩增的序列有以下几种: 16srrn序列、mb基因片断、16s223srrn基因间隔序列及尿素酶基因等。利用16srrn序列上微小的差异可以将uu分为两大生物群。mb基因片断是最常用的扩增片段, kno等与1998年依据该基因5! 末端序列的不同设计合成引物,在此基础上将uu的biovr 1分为 1、 3、6型,利用随机片断多态性分析dn (rpd)技术进行uu 的biovr 2的亚群分析,并根据多态性条带将uu的biovr 1进一步分为13个rpd亚群。作者同时还运用巢式pcr扩增将biovr 2分为两个亚群,又运用7个引物进行随机片断多态性分析将uu分为13 个亚群,其中biovr 2 分为5 个亚群。201X 年kon等利用biovr 1中 1、 3、 6、14标准株多条带抗原基因5!末段之间的序列差异,结合使用群特异性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和血清型特异性pcr设计了实验方案,可以鉴别biovr 1中血清型 1、3 / 1 4、6型。pichr等[ 15 ]采用pcr2单链构象的多态性( pcr2sscp)分析检测技术对uu标准菌株进行研究,仅需一套简单的引物和单一的扩增步骤,成为大批量uu菌株分型研究的有效方法。yi等[ 4 ]将rl2im pcr应用于临床uu基因分型的测定,发现rl2im pcr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9. 5%和98. 5% ,而培养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7. 4%和100% ,从而认为rl2im pcr法能快速有效地用于uu的基因分型研究。pcr方法虽省时,但假阳性或假阴性均高,与操作者的 水平密切相关。 4. 3. 3其他uu检测和分型还有基因重组技术、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等方法。5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临床流行病学 5. 1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正常健康人 5. 1. 1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正常体检人群在rn[ 16 ]的研究中,正常体检人群中65%携带uu,其中95%为biovr 1, 5%为biovr 2。基因型1, 3, 6和14也可在正常人群中被检出,但单独分离出基因型14是少见的。这一发现与其它研究结果一致。 5. 1. 2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正常孕产妇及新生儿chhidi等[ 17 ]的研究表明,可以从部分健康新生儿的外阴、鼻咽部、支气管、眼、血液、胃液中分离到uu,且外阴部的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女婴的检出率高于男婴,携带时间长于男婴。frnndz等[ 8 ]对获取的新生儿标本进行uu 培养和分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uu菌株biovr 1和biovr 2的比例为70: 30。 5. 2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泌尿生殖系感染uu不同的生物群及血清型与寄居和感染的关系是目前我国研究的一个热点。201X年在朱庆义的研究中384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临床分泌物标本uu阳性占56. 8% ,采用10对mb基因分型引物对uu培养阳性标本进行pcr分型鉴定,结果检出biovr 1占37. 2% , biovr 2 占16. 9% ,其中biovr 1血清型 1、3 /14和6阳性率分别为1 3. 0%、16. 7%和7. 5%; biovr 2 亚型 1、 2、3 阳性率分别为6. 5%、7. 8%、2. 6%。201X年在覃春容的研究中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601例患者组成的病例组,对照组306例为同期正常体检人群。病例组中uu 阳性占70. 0% , 其中单纯uu 感染占57. 2%;单纯uu 感染标本进行基因分型鉴定, biovr 1 占6 5. 4% , biovr 2占18. 4% , biovr 1 + biovr 2 两群混合感染 占16. 2%;对照组uu阳性占4 1. 2% ,其中单纯uu 感染占32. 7% ,单纯uu感染基因分型biovr 1占79. 3% , biovr 2占1 3. 8% , biovr 1 + biovr 2两群混合感染占6. 9%。结论是两组人群均以b iovr 1感染为主,病例组的特点是两群混合感染较对照组高,特别是biovr 2与biovr 1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对照组高,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的特点是biovr 1较病例组高,且以biovr 1中的血清1, 3, 6型的单纯感染为主; biovr 1中1型的单型别感染较病例组高。 3、 6、14型单型别感染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5. 3 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与性滥人群在rn[ 16 ]的研究中, 261个正常体检妇女和98个性工作者的宫颈拭子进行了培养, uu培养阳性者用pcr法进行分群分型,数据表明: ?uu在性工作者中比正常体检妇女更常见; ?biovr 1中一种基因型的单纯感染( biovr 1基因型1, 3或6)在正常体检妇女比性工作者中更普遍; ?biovr 2感染和biovr 1中超过一种基因型的混合感染在性工作者中更普遍; ? biovr 1中基因型 1、 3、6 在性工作者中及正常体检妇女中没有分布差别;尽管biovr 2的分离率在正常体检妇女高,但在性工作者中更高(90. 8% ) ,这意味着biovr 2在性工作者更常见且又是可能成为这个人群的致病菌。性工作者中biovr 2的分离率(26. 0% )大约是正常体检妇女biovr 2的分离率( 5. 0% )的5倍, biovr 1多于一种基因型引起的混合感染率(2 3. 9% )比正常体检妇女(8. 6% )高3倍。综上所述,尽管人们为探讨不同血清型uu的致病性大量研究,但都无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某种血清型肯定和某种疾病有关,目前多数研究认为,人类泌尿生殖道寄居或感染的uu绝大部分为biovr 1,其中某些类型与疾病有关, 所以uu的分型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是否特定型别 uu与致病或寄居具有相关性仍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 在结合治疗、耐药、预后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本文档为【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基因分型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