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南京单招模拟试卷——语文

南京单招模拟试卷——语文

2018-05-19 21页 doc 42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南京单招模拟试卷——语文南京单招模拟试卷——语文 语 文 陈韶东 徐斌 本试卷分第一卷(客观题)和第二卷(主观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10页,第二卷11至13页。两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卷(共72分) 注意:将一二三题中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茁壮 拙劣 罢黜 相形见绌 .... B.唆使 竣工 梭镖 怙恶不悛 .... C.挟制 书箧 惬意 汗流浃背 .... D.泥淖 悼念 掉队 绰绰有余 .... 2、下列各组词语...
南京单招模拟试卷——语文
南京单招模拟试卷——语文 语 文 陈韶东 徐斌 本试卷分第一卷(客观题)和第二卷(主观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10页,第二卷11至13页。两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卷(共72分) 注意:将一二三题中所选涂在答题卡上。 一、(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茁壮 拙劣 罢黜 相形见绌 .... B.唆使 竣工 梭镖 怙恶不悛 .... C.挟制 书箧 惬意 汗流浃背 .... D.泥淖 悼念 掉队 绰绰有余 ....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面面相觑 按步就班 变本加利 穿流不息 B.兽挺亡群 嘎然而上 归根结缔 包罗万相 C.扑朔迷离 礼上往来 迥乎不同 诬天藐小 D.因地置宜 暗然伤神 回不遐接 家喻户晓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贻笑大方(遗留) 百舸争流(大船) 为之一新(同一) 另辟蹊径(小路) ....B.长歌当哭(当做) 生生不息(活着) 断章取义(截断) 摧山坼地(裂开) ....C.殒身不恤(顾虑) 强聒不舍(罗嗦) 喘息甫定(刚才) 一苇可航(小船) ....D.马革裹尸(皮革) 临虹款步(从容) 莘莘学子(辛苦的样子) 初隽秀才..... (中选)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承认认识自己也许是徒劳之举,_____同时我也相信,一个人_____从来不想认识自己,从来不肯从事一切无望的精神追求,_____,工作决不会使他成为完人,_____只会使他成为庸人。 A.但 倘若 那么 而 B.但 只要 那么 却 C.可是 如果 那么 则 D.可是 要么 否则 而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划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第1页(共19页) 诚恳坦然地_____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_____。中国人若要变得_____,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_____。 A.面对 镇定 大方 驱赶 B.接受 冷静 大度 驱除 C.承认 沉着 大气 驱逐 D.默许 坚强 大胆 驱使 6、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皆是。 B.张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再难懂的问题他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使人一听就明白。 C.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巧夺天工,每年吸引到了大批游客登山览胜。 D.为了将晚会办得轻松活泼一些,他在一旁及时地插科打诨,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你要是把基础知识没有搞懂,就别忙着做难题,因为这样徒劳无益。 B.一个人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政治修养、理想志趣、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强。 C.目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大批思想品德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D.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 尘暴造成的损失。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 B.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的一切,在价值上, 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C.啊,红柳如同冰川!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D.而在当时,我一见海,只喊了一句:我想跳进去! 9、对下列文句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 ) (1)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 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 强的抵抗力。 (3) 我们这次访问包头,曾经登临包头市北的大青山,游览这里的一段赵长城。 (4) 森林是物种宝库,地球上陆生植物的90%以上存在于森林中。 A.叙述 议论 叙述 说明 B.描写 议论 叙述 说明 C.描写 抒情 叙述 说明 D.描写 抒情 说明 叙述 10、下列各项关于查字典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艳”,部首查字法查“丰”部6画,音序查字法查“Y” B.“辛”,部首查字法查“立”部2画,音序查字法查“L” C.“弩”,部首查字法查“弓”部6画,音序查字法查“N” D.“谄”,部首查字法查“讠”部8画,音序查字法查“C” 11、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1) 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 (2) 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 过。 语文第2页(共19页) (3) 其次来说研究历史。 (4)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5) 不论是近几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 A.(3)(4)(2)(5)(1) B.(1)(3)(5)(2)(4) C.(3)(2)(5)(4)(1) D.(1)(3)(2)(5)(4) 12、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句意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A.相适应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B.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 C.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来看 D.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来分析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一文中,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著名论断。 B.《边城》是乡土作家沈从文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选自《沈从文小说集》。 C.粱实秋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对《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作了别有 新意的解释,使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 D.《阿Q正传》节选自《呐喊》,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自1921年12月4日 至1922年2月12日,每周或隔周刊登一次,署名巴人。 14、下列有关对课文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过万重山漫想》就眼前所见之景写景,写出了三峡奇景之美,写出了先民们过三 峡之险。 B.《森林写意》一文用冷峻而具有穿透力的文字传递知识,发表议论;《离太阳最近 的树》则是用简洁而凝重的语言讲述一个令人心悸的故事。两文各臻其妙,各有特 色。 C.《把栏杆拍遍》一文作者善于运用引申、联想的方法,把读过的辛词中的一些重要 篇什和相关史料结合起来加以演绎,复活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的形象。 D.《黄鹂》把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对人生的独到见解,融进了语言文字构筑的优美意 境中,语言华美典丽,富有诗意。 15、下列各句中,对有关应用文写作要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是报道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时常用的 一种文体。 B.简报有时也叫“情况交流”“动态”等,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C.说明书常见形式有短文式和条款式两种,介绍剧情、宣传风景名胜、推荐商品等多 用条款式说明书,介绍产品的使用、操作、维护、保养方法等往往采用短文式说明 书。 D.撰写广告词要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防止雷同和低级趣味。 二、(三大题,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一) 语文第3页(共19页) [奥地利]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 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 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 掉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 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 的树木之下。(h)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 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 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 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埋葬 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 好奇,去破坏伟人的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 不容许你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 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 你都想像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 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臵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 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 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 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 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 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 心深藏着的感情。 16、第1自然段共有八句,每一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 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选择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a) (b) (c) (d) (e) (f) (g) (h) B. 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 ? (a) (b) (c) (d) (e) (f) (g) (h) C. 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 语文第4页(共19页) 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a) (b) (c) (d) (e) (f) (g) (h)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 ? ? ? (a) (b) (c) (d) (e) (f) (g) (h) 17、“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 ( )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的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18、 “夏天,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 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些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19、 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可以显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 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 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20、对文段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托尔斯泰墓的显著特征是“朴素”。 B.本文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方法来写墓写人。飒飒作响的夏风,温柔皑皑的冬雪,渲染 出墓葬地宁静肃穆的气氛。同时,景物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到一个 灵魂永恒不灭。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被列宁赞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D.茨威格的这段文字语言朴素、凝练,与全文风格和谐统一。 (二) ?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语文第5页(共19页) ?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a)。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b)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铁一样 绣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 c)。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 我骑马穿行于略带仓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d)。 ? 一天,司务长布臵任务——全体打柴去! ?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 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 唯一的绿色! ?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 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21、第?段划横线的短语或句子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冰峰林立、雪原寂寥”表明红柳生态环境的恶劣,衬托出它生长的不易。 B.“不可思议”暗示红柳在高原中的珍贵。 C.“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D.“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表明作者过去对红柳的一些看法是错误的。 22、第?段中的画线句理解不准确的的一项是 ( ) A.生长在雪域高原的红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枯萎、死亡。 B.在恶劣的环境下,它顽强地生长着,用自己的生命所蕴积的力量,给高原雪 域带来了绿色。 C.这是作者心灵深处发出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呐喊。 D.这是作者对毁灭红柳,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遣责。 23、有关??两段司务长的话,作者要表达的深刻用意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司务长连说四个“对不对”表明司务长对这事已深思熟虑。 B.司务长的“算账”表明司务长的精打细算。 C.司务长回答得理直气壮,表明他的话很有道理。 D.司务长回答得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破坏环境而未意识到,作者觉得可悲。 24、对文段出处的课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课文是从一个典型事件入手,用真实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B.这篇课文结构上是发散式辐射面很广的写法。 C.这篇课文语言上冷峻而具有穿透力。 D.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毕淑敏。 (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A (清爽 凉爽 明亮)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 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B(柔滑 柔软 绵软)修长的苇眉子。 语文第6页(共19页)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的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 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 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 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 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C(笼起 浮着 罩着)一层薄薄D(朦胧 透明 空灵)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 荷花香。 25、文中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A.凉爽 柔软 浮着 透明 B.清爽 柔滑 笼起 朦胧 C.明亮 绵软 罩着 空灵 D.凉爽 柔滑 笼起 透明 26、对加点词语“缠绞”、“跳跃”的主要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水生嫂子不知劳累的勤快。 B.表现水生嫂子编席技术的娴熟。 C.衬托水生嫂子编席时的愉快心情。 D.以水生嫂子的动作美衬托人物的心灵美。 27、对第一段和第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说明水生嫂编席技术娴熟的特点是客观环境造成的。 B.为了使水生嫂编席的动作更富有诗意。 C.为了表现荷花淀是美丽富饶之地,为下文男女青年保卫家乡作铺垫。 D.不只是为了表现荷花淀美丽的环境。 28、对《荷花淀》这篇小说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 A.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 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B.水生夫妇和白洋淀青年积极抗击日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人民捍卫 祖国、反抗侵略的崇高精神。 C.通过一群白洋淀妇女由被动的不拖丈夫后腿,到主动的成立抗日队伍的描写,说明 了抗日战争锻炼了群众。 D.小说以荷花淀伏击战获胜,妇女们组织游击队,配合子弟兵抗击日本侵略的故事,表 明军民团结互助是坚不可摧的。 三、(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29、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丘明 《崤之战》 春秋 B . 范晔 《张衡传》 西汉 C. 王勃 《滕王阁序》 唐朝 D. 苏洵 《六国论》 北宋 30、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语文第7页(共19页) A.《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 B.《战国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斗争及有关谋议、辞说,编订者为西 汉的刘向。 C.《论语七则》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 的著作。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31、下列各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两章》体现了孟子散文的思想深刻、说理透彻的特点。 B.《赤壁赋》借主客问答的方式,借古讽今,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游褒禅山记》不仅以写景状物见长,而且以立意超卓取胜。 D.《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32、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句中的“既望”是农历每月十五。 B.课文中出现的“足下”等词表示谦称,“寡人”等词表示敬称。 C.《鸿门宴》中出现的“再拜”,指拜两次,是古代隆重的礼节。 D.“拜”、“迁”、“转”、“徙”、“谪”都指调动官职,意思完全相同。 33、对《石钟山记》中有关石钟山夜景的一段描写,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段描写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 B.这段描写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 C.这段描写描绘了如猛兽奇鬼般的“大石”,磔磔惊叫的“鹳鹤”及像老人边咳边笑 的“鹘鸟”,描写生动形象。 D.这段描写着力渲染气氛烘托出探访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打下伏笔。 34、下列关于《滕王阁序》中用典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请缨”:史载《汉书?终军传》,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 B.“投笔”:指投笔从军,用的是班固投笔从戎的典故。 C.“处涸辙”:原指鲋鱼处在先前有积水、后来干涸了的车辙里,比喻陷入危急之中。 见《庄子?外物》。 D.“鲤对”:“鲤”指孔子之子孔鲤,“鲤对”指接受父亲教诲。 35、下列成语出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厉兵秣马 沧海一粟 秋毫无犯 放浪形骸 门庭若市 A.《崤之战》 《屈原列传》 《过秦论》 《赤壁赋》 《赤壁之战》 B.《崤之战》 《赤壁赋》 《鸿门宴》 《兰亭集序》 《邹忌讽齐王纳谏》 C.《赤壁之战》《赤壁赋》 《鸿门宴》 《兰亭集序》 《邹忌讽齐王纳谏》 D.《赤壁之战》《赤壁赋》 《过秦论》 《赤壁赋》 《赤壁之战》 36、下段文字标点符号完全正确一项的是( )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A.?!?,?!?,?,?。?,?,B.?,?,?!?,?,?;?,?, C.?!?!?!?,?,?;?,?,D.?!?,?。?,?,?;?,?, 语文第8页(共19页) 37、下列各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戌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 回视日观以西,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A.?????? B.?????? C.?????? D.?????? 38、对下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 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 本段选自《游褒禅山记》,“余”指的是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 作者从“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这一现象,悟出了对古书应“深思而慎取”的道 理。 C. 加点字“以”是“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悲”意为“感叹”。 D. 加点字“谬”,弄错,使„„错;“其”指碑上文字。 3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无误的一项是( ) A. 烟炎张天 (zhāng 布满 ) B.右备容臭 (xiù 香料) ..C. 枹止响腾 (fú 鼓槌 ) D.销锋镝 (dí 箭翎) .4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 B.举酒属客 C.人穷则反本 D.杯盘狼藉 4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阴知奸党名姓 B.不以累臣衅鼓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先达德隆望尊 4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必蹶上将军 .. C.于其身也,则耻师矣 D.会盟而谋弱秦 ..43、下列句子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则与斗卮酒 B.请为将军筹之 C.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D.齐人勿附于秦 44、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荆州之民附操者 C.谪戊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文第9页(共19页) 语 文 语文试卷结构分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语文第10页(共19页) 第二卷(78分) 四、简答题( 6分) 里屋。宋妈端着一碗芦根汤到床前。 宋妈:弟弟,自己坐起来,把它喝下去,明天就好了。 弟弟(躺着不动窝,摇摇头):我不吃药。 妈妈:小弟,乖,这不是药,不苦的。 英子进屋,把药放到五斗柜上,来到弟弟床前。 英子(帮着哄弟弟):小弟听姐姐的话,我说一、二、三,你就爬起来喝,喝了给你 一块糖,一、二、三。 弟弟:我不要糖。 妈妈(假装火了):好吧,不吃药,就叫你奶妈回去!回去吧,宋妈,把玩意儿都送给你们小栓子、小丫头去。 宋妈把手里的一碗芦根汤交给妈妈,假装着往外走,躲在门后。 宋妈:走喽,回家喽,回家找俺们小栓子,小丫头去哟。 弟弟立刻从床上坐起,挥着手。 弟弟:我喝,我喝,不要走。 妈妈(把药碗递到他嘴边):那你快喝,我就叫宋妈回来。 弟弟捧着碗皱着眉头喝着,宋妈一边说着话一边走到床边。 宋妈:不走,我不会走,我还是要俺们弟弟。 宋妈看弟弟喝完了芦根汤,英子接过碗,宋妈立刻搂抱起弟弟,把脸贴着弟弟的脸, 拍着哄着。 宋妈:我不要小栓子,不要丫头,我要俺们弟弟。 宋妈说着,流出了眼泪,用手背擦着。 45、 这几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 体裁是什么? 是根据哪位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作品再现了什么时期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 46、宋妈为什么流泪? 画线句子的潜台词是什么? 47、试结合课文分析一下宋妈这一人物形象。 语文第11页(共19页) 五、设计对话( 6分) 十运会即将于十月份在江苏省举行,南京作为主会场之一,需要大量的青年志愿者 参加。3月5号南京市十运会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始报名,王明想邀同桌一起去参加, 而他的同桌张力却认为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还是抓紧复习为是。 请设计一段两人之间的对话,对话结果自定。要求简明、礼貌、得体。 六、撰写总结(6分) 撰写一份二模考试情况的个人小结。 要求: 1.规范; 2.切合实际; 3.不能写真实校名、姓名。一律以“南京市第一职业学校”作校名,以“周 星弛”为姓名。 语文第12页(共19页) 七、小作文(10分) 最近,沈阳一超市为抗议日本篡改教科书,将包括朝日啤酒、资生堂、苏菲等约10个日本品牌的几十种商品全部撤柜,并称他们这种方式是捍卫中国人的尊严。 你对这一事件怎么看?请你写一篇250字左右以议论为主的短文表达你的见解。 语文第13页(共19页) 语文第14页(共19页) 八、大作文(50分) 据报载,某暴富起来的家长,把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还在上初一的独子的帐上,造 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请同学代提书包,课外作业也雇请成绩好 的同学代做。后来,在学校学校当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根据以上材料,寻找一个话题写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语文第15页(共19页) 语文第16页(共19页) 语文第17页(共19页) 语文第18页(共19页)
/
本文档为【南京单招模拟试卷——语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