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春-朱自清

2018-01-14 50页 doc 223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春-朱自清春-朱自清 《沙河口教育》 第55期 目录 教育观角 关于沙河口区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调研与思考……..李志霞 校本研修在线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 大连格致中学 校长论坛 以“两个舞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于华强 特色学校 突出教育育人功能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 沙河口区抚顺街小学 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赵玉梓 家校结合 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丁红 学术沙龙 诗话课文别样情………………………………...
春-朱自清
春-朱自清 《沙河口教育》 第55期 目录 教育观角 关于沙河口区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调研与思考……..李志霞 校本研修在线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 大连格致中学 校长论坛 以“两个舞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于华强 特色学校 突出教育育人功能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 沙河口区抚顺街小学 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赵玉梓 家校结合 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丁红 学术沙龙 诗话课文别样情…………………………………….许宝贵 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前提………..孙黎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关旭 在新课堂下开展合作学习的尝试…………………. 姜凡 自主归纳 建构体系 运用掌握 …………….石艳华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孙华 案例评析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说课…………………………汤琦 Learning By Singing单江红 以《化学肥料》一课为例,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曲莉 《走进非洲》一课案例………………………………刘文晶 德育之声 爱心永驻 …………………………………… 钱廷娜 特殊教育 浅谈智力障碍者的生态教育 ……………………..黄家华 给学生一点成就感 …………………………………李莹 一次口头造句引发的思考 …………………………胡玲 美丽 在这里插上翅膀 ………………………………未元 我 错怪了他 ………………………………金红岩 埠外采风 赴厦门教育考察报告 ………………………………. 毕守才 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宫本红 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教育特色…………………………李坤 踏花归来马蹄香…………………………………………徐晶 关于沙河口区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沙冰 李志霞 随着大连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西移,沙河口区的托幼园所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态势,占全区托幼园所总数的50%以上,使沙河口区的学前教育初步形成了以两所政府办示范性幼儿园为龙头,民办幼儿园为主体,企事业及集体办园相互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针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局势,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我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状,为确定今后教师教育目标、内容、研训工作模式及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向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2007年下半年,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组织9位兼职研训教师对我区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基本上摸清了全区民办幼儿园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底数,了解了各个层面教师的现实工作状态,掌握了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的现状、幼儿园课程设置及实施状况。同时,通过调研加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指导,加强了园本教研工作、课程设置及实施的研究指导。本次调研我们实地调查幼儿园20所,问卷调查幼儿园54所,调研期间共看教育活动96节,现场点评与指导教育活动96节,并对各园的师资队伍情况、园本教研情况、幼儿园文化建设情况、幼儿一日活动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及访谈调查。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形成了《沙河口区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调研与思考》。现将调研分析结果与所作思考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概 况 2007年9月初,学前研训部召开了全区业务园长工作例会,在布置学期工作计划时,突出强调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调研与指导,并要求幼儿园对照大教〈2003〉5号文件——《关于印发大连市幼儿园定级和大连市幼儿园定级标准评分细则的通知》进行自查,这些工作的目的在于把符合《纲要》精神的教育思想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是提前一天通知每所要调研的民办幼儿园,目的是了解常态下的幼儿园工作,根据这些标准展开具体的调研与指导,充分地发挥 了研训部“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 表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建园时办园形式 收费标准 间 十十寄全其 五 一宿日它 95-280元 300-690元 700元-1000元 1000元 五 制 制 以上 30 5 5 49 19 20 6 9 3 9 托小 中 大 学合 个4-67-9个招 办班 班 班 班 前 计 班个个班收1-6周园以班 班 以对岁 规下 上 象 模 班27 67 65 64 35 258 16 27 5 6 数 儿458 1216 1328 1481 710 5193 童 数 表二:园长基本情况 学历情况 专业情况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及以学前 非学前专 上 专业 业 3 8 24 19 38 16 6% 15% 44% 35% 70% 30% 表三: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年龄分布 20岁以下 20-25岁 25-30岁 30-35岁 35-40岁 40岁以下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数 占% 人占% 数 数 数 数 数 142 2.7% 202 40% 117 23.2% 65 12.8% 44 8.7% 62 12.3% 学历达标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不合格学历 人数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占% 占% 数 数 数 数 107 21.2% 275 54.5% 106 21% 2 0.3% 14 2.7% 教学年限 1-3年 4-6年 7-10年 11-15年 16-20年 20年以上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数 占% 人占% 数 数 数 数 数 192 38% 106 21% 67 13.2% 61 12.1% 38 7.5% 40 7.9% 职晋现状 幼儿园二级 幼儿园一级 幼儿园高级 幼儿园中学高级 未晋职称教师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数 占% 人数 占% 数 数 数 23 4.5% 87 17.2% 79 15.6% 3 0.5% 312 61.9% 资格现状 有教师资格 无教师资格 学前专业 非学前 市级骨干 区级骨干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占% 人数 占% 人占% 数 数 数 数 数 250 49.6% 254 50.4% 354 70.2% 150 29.8% 9 1.78% 12 2.38% 第二部分:现状分析 调研与调查显示,占全区幼儿园总数57%的民办幼儿园,已成为公办幼儿园的重要补充,并逐步承担起主体角色。更是由于其制度的灵活性,服务项目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社会不同层面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但民办幼儿园受自身特点和社会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 多值得探索的问。 一、整体特点 (一)办园数量不断增加,主体地位逐步形成 从调查的数据统计看,我区“十五”以来审批的民办幼儿园就有35所,加之改制后的“公转民”幼儿园,目前民办幼儿园已成为我区学前教育的强大军团。由于民办幼儿园办园形式的多样化,主动适应了各层面家长的需要,如,全日制、寄宿制、半日制、延时制、假日轮休制、托幼一体等工作制度,大大方便了家长,使民办幼儿园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满意程度逐步提高 多数民办幼儿园能够充分认识到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赢得社会和家长认可的根本。幼儿园想尽办法在服务上确立自己的优势,如配备早晚接送幼儿的车辆;采用闭路电视系统全程观看幼儿在园活动;开展各种亲情服务;家园网上沟通等等,以满足家长对幼儿园的不同需求。 (三)特色课程不断呈现,教育理念逐步更新 由于民办幼儿园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便在特色立园上做好文章,已形成规模的幼儿园配备了专门的英语教师,甚至外教,形成双语特色;有的与境外合作,引进国外课程;有的与上海、北京等早期教育连锁机构联系,成为加盟园;有的引进了蒙台梭利教学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等等,形成鲜明的园本特色,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这些开拓性的教学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学前教育先进理念的更新。 二、共性问题 (一)办园条件参差不齐,园所发展后劲不足 多数民办幼儿园为个体办园,在建园初期为了审批的需要,投入了较大的资金,也符合了办园的条件及要求,但由于民办幼儿园经费来源主要是幼儿的托保费,并用于各项开支,全面兼顾有难度,加之举办者的个人素质良莠不齐,管理水平不一,幼儿园的发展便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只有少数幼儿园能够在高收费情况下进行高投入,逐年改善办园条件,补充教玩具,美化园容园貌,增设 免费服务项目。大多数投资者为追求经济利益,获取高额利润,用于改善办园条件的费用偏少,他们大多采用低成本运作的方式,如,不按规定配备管理人员,减少教学设备、教玩具、图书等必备物品的投入经费,环境常年得不到有效改善。特别是办园规模相对小,生源少的民办幼儿园,由于办园经费相对匮乏,后期的建设投入更是严重不足,办园条件日趋低下,园所发展后劲不足。 (二)师资队伍流动性大,专业发展缓慢滞后 由于民办幼儿园工资待遇及各种福利保障不统一,“跳槽”现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流动性大,极不稳定。少部分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机制完善,运行良好,以高薪聘用本专业、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给予丰厚的待遇和有效的保障,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而多数民办幼儿园由于园长本人也为举办者聘用,没有人事权和经费使用权,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变数很大,难以保障,教师便频繁“跳槽”,促使民办幼儿园长期处在“人心浮动”之中。个别幼儿园的举办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教师采取“三不”政策,即“不组织外出学习”、“不参加有偿培训”、“不参与评奖活动”,教师的学习权利受到了严重限制,教师没有深造和提高的机会,专业发展得不到有效促进。还有一部分幼儿园的举办者担心教师流失,便采用低工资聘用学历不合格教师。调查统计显示,我区民办幼儿园现有教师504人,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仅有250人,占教师总数的49.6%,无教师资格证者有254人,占教师总数的50.4%,有教师职称的192人,占教师总数的38.1%,未晋职称的教师312人,占教师总数的61.9%,这一数字表明,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民办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民办幼儿园长期以来只注重使用教师而不注重培养教师,教师培养上缺乏长远思考,教师没有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追求,更难把事业当作立身之本来考虑,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园本研训思路不清,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由于多数民办幼儿园班型少,规模小,管理人员不充足,园长身兼数职,园本研训计划很难真正得到落实。调研中发现,园长开园务会多,组织教研活动少;日常工作抓得多,解决问题少;培训想法多,具体落实少„„园本研训研什么, 训什么管理者心中无数,更没有针对各层面的教师的发展需要而形成有效的规划。在与新岗教师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教师上岗两年没有人具体指导她该如何抓幼儿的生活常规,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进行环境创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我成才。在与近五年教龄的老师沟通中,她们对教学中的困惑明显增多,有很强的研究欲望,但苦于没有研究机会和研究氛围,不知道该怎样前行。在与园长的交流中,反馈更多的是无奈,园长自身生存压力大,繁杂事务多,很难静下心来搞培训、搞研究。幼儿园举办人多为“行”外人,只问经济效益,对研训工作很少过问,更谈不上热心,久而久之,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及教师长期得不到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又不能很好在本园获得有效的培训与研究指导,教育质量下滑是显而易见的。 课程设置混乱随意,素质教育无法保证 (四) 多数民办幼儿园打着特色课程的旗号,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神奇化,以适合现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需求,让幼儿认读大量的汉字,书写拼音、学习英语,并将小学低年级课程纳入到幼儿园的正常课程中,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个别幼儿园为了开设更多的特长课,甚至取消了户外体育活动,减少美术、音乐、游戏、动手操作、生活常识等幼儿感兴趣和幼儿成长阶段的必修课。不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而让幼儿在“坐中学”,把早期教育冠之以片面的知识技能的灌输,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让孩子身心疲惫地机械训练,偏离了幼儿的发展规律。 多数幼儿园在教材的使用上无法可依,冠以教学多元整合的名义,拿来主义成风,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与进度,不按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梯次教学,而是按照教师的喜好组织教育活动,随意性大,不利于幼儿获得健康、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幼儿园课程设置“三重三轻”现象表现明显,即重英文课程,轻中文课程;重智力开发,轻能力培养;重知识学习,轻兴趣培养,在很多幼儿园看不到活动区;看不到与课程相关的有益环境;看不到为幼儿经验获得投放的有价值的材料;看不到孩子象孩子那样学习、游戏、玩耍、快乐;看不到对孩子兴趣的激 发、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科学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第三部分:思考与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并把“重视学前教育”工作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加以强调,作为承载着我区学前教育半壁江山的民办幼儿园,同样肩负着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任。 (一)端正办园方向,完善管理机制 各个层面的民办幼儿园举办人或园长,应该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确定办园目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要以幼儿发展为最终目标,逐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切不可单纯以赢利为目的,走入民办园的误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自身的办学行为,教师与幼儿的管理,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安全措施等制定出相应的细则,使民办幼儿园沿着合法、科学、规范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稳定教师队伍,关注教师成长 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流动性大,频繁的人员调换,会使幼儿园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具有长远目标的教师群体。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民办幼儿园应逐步建立一套合理的人事,教师工资待遇制度,教师培养制度等,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按照教师资格条件的有关规定,持证上岗。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各种社会保障,并建立工资晋级制,按教师的工龄变化、贡献大小适时调整待遇。园长要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与指导,适当看课、评课,要了解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有要求、有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幼儿受益、家长满意。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满足教师不断进取的需求,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幼儿教师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献身幼教事业的信心。 (三)加大园本研训,提高教育质量 民办幼儿园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应不断提高园本教研水平,促进幼儿园形成 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可采用纵向内部观摩,横向园际交流,问题定时研究,困惑专家咨询等方式,整合多方力量,使园本研训多样化。园本研训立足解决幼儿教师中的真问题,每次研训活动要有主题、有准备,要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引导教师研究各种并行课程之间的特点和联系,选择适当的内容,科学安排课时。特别要加强教研组的作用,教研活动一定要基于教师的需求,把教师的问题上升为园本研究的问题,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比如,本节教育活动中教师究竟哪些问题是有效的,哪些环节是适宜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孩子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另外,引进的课程,比如英语,要请对方教师加强对本园教师的培训,园内的教研组也要加强研究,各年龄段究竟应达到什么水平,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幼儿更感兴趣,效果更突出,家长也更满意,千万别随心情做~让教师在研训中提高,让幼儿在教育中发展。 (四)合理规划课程,促进孩子发展 民办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要以能切实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出发点,不能盲目迎合家长的要求。在主体课程的基础上幼儿园添加了哪些辅助课程,各年龄班辅助课程的深度、广度与进度园长要心中有数,千万不要失去调控,否则,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就不会系统和深入,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对孩子的发展更不利。 园长一定要牢记幼儿园办园的属性,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在环境创设上(包括班级幼儿的课桌椅配置)、幼儿每日的课程安排上,要有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增加和配置玩具、活动区,为幼儿增加游戏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要体现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点和特色。 总之,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对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会日益突显,作为学前研训机构,理应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服务、管理与指导,引导民办幼儿园沿着健康、规范、优质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使公办园与民办园同步前行,努力使我区学前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让普通老百姓的孩子真正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以“两个舞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良好习能 沙河口区台山小学 于华强 我们从事的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根;我们面对的孩童,童年是生命的根;童年素质,人素质的根;童年拥有的良好素质,是人生幸福的根。童年的教育是根的教育。 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所具备的良好习能影响着他们未来品德的形成。 一、现实与思考 走进孩子的业余生活,我们发现天真烂漫的孩子玩耍活动单调。比如说跳皮筋:孩子的舞姿轻盈而优美,但他们只是在跳,缺少唱。连人们熟知的“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也没有。缺少儿童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儿童的体育我们经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存在“四缺少”,其表现: 1、体育缺少生活化 天真活泼的孩童过早步入了“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业,作业再作业”的家校一线之路。被学校所束缚,被楼房所禁锢,被孤伶所左右。有限的闲暇生活多单纯被电视、电脑、电游所掌握。 孩童们放学回家就难有户外自由活动,孩童无伙伴,家长重安全。即使到户外也没有多少益于孩童的游戏。雪天怕冻着,打雪仗怕伤着;夏天怕热着,游泳怕淹着„„买趟小商品怕骗着,倒倒垃圾怕累着„„ 2、体育缺少传承化 过去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游戏中有变化多端,层出不穷,老少同喜的内容,如,翻绳、放飞机、摸家、捣布毽、跳方格等。然而这许多项目都在现代孩童中间消失,包括跳皮筋的项目也快将绝版了。 3、体育课缺少儿童化 这里说的儿童化多倾向于情趣化。尽管课标有要求,教师的课堂也有一定的情境创设,但在“化”方面,还没有形成满足课下延伸而持久的情趣行为过程。体育课仍存在“成人意识,儿童行为”现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体育的现象。 4、体育缺少终身化 现在孩童的体育过于照本宣科,体育的立体效应——多元效应有些淡化。体 育缺少立体化,就难以形成有序化,没有有序化,技能与兴趣就难以持久化,孩童阶段难以打下热爱体育的重要基础。 面对现状,我们在思考: 我们的校园体育应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即儿童体育,它应该是以游戏为主的多姿多彩的内容,满足儿童的年龄与心理需求,益于儿童自由活动,并且辐射于儿童生活的全时空,具有“玩中学”,“学中玩”,强身健体,益智美德,结友自立等多元效能。 以游戏为主的儿童体育需要传承民族富有的积淀,也必须充满现代气息,为孩童的终身发展奠定优良的基础。那么,以一种什么形式将古朴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又成为儿童体育的一种需要呢,我们想到了童谣。 童谣,天籁之音,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承载着各民族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气息,它丰富的营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他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童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对儿童思想品德及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童谣,我校又创造性提出将童谣舞动起来,即“舞动的童谣”。 舞动的童谣:把收集与创作的健康向上的、内容多元的童谣,或是谱成曲,让儿童随童谣曲而起舞;或是创设童趣游戏场,让儿童尽情玩耍,从而达到愉悦心智的效果。舞动童谣游戏场中的游戏我们称之为舞动的游戏。其“两个舞动”,既指形式上的舞动,更指心智上的舞动。 二、思想引领行动 台山小学在开展良好习能的养成教育活动中,制定了“四字”操作原则:低、小、实、活。 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情感; 小:生活必备的习能,散布于全时空中,积淀而终身受益; 实:可触摸,有广泛的生活场景,伙伴的榜样可效仿; 活:易于群体参与,易于获取成功经验,易于形成迁移性感悟,易于默化。 在教育活动中学校以校园儿童文化“双璧”——“舞动的童谣”、“舞动的游戏”为载体,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能。于是 ,童谣走进 了学生的生活、家庭、课堂 。 (一)走进生活 1、童谣的内容密切联系孩童的生活,他滋补着孩童的生命,针对中共大连团市委开展的“一百个好习惯”的教育活动,学校将这一百个内容分十组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它们分别是《公德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学习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让学生以说唱的形式做中记,玩中学。 2、学校深入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将自创的童谣由音乐老师谱曲并灌制成光碟发放到班级中。利用早晨、中午、放学等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广泛吟唱。让学生伴着歌声,以愉悦的心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成为班班有歌声的主人,学校飞扬歌声,荡漾快乐。 3、在开展校园科技活动中 ,学校创编了一系列有关科学意识、科学兴趣、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创造等童谣,从而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校在学生中开展“舞动的游戏”特色活动,陶冶儿童情操,丰厚文学底蕴,促进孩子健康发展,让古老的游戏在孩童心中复苏,让他们玩出热情、玩出友情、玩出智慧。通过征集、创编、编辑出《阳光体育运动——舞动的游戏》布兜书,并将所有的游戏配上童谣,供学生日常玩耍时使用。 大课间的全校统一活动时间,学校增加了集体舞和绳操。课间时间,学校提出:“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减轻课上的疲劳,更允许并鼓励学生做一些有益的游戏来放松自己。培养学生“玩有玩样,学有学样,凡事专心”的品质。于是,课下便看到学生玩起各自喜爱的游戏,如,跳方格、跳皮筋 、 竹竿舞、守家、下五子棋、划拳、翻绳等。 (二)走进家庭 现代校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正是伴着许多健康优美的童谣和丰富多采的游戏长大的。学校开展“两个舞动”的活动,家长宛如又步入童年。这种学校与家长心与心的 碰撞,形成了巨大的教育合力。 学校创编的童谣飞入了“百姓”家,家长又将他们具有的更好的童谣元素输送给学校,孩子快乐于学校、快乐于家庭。说到游戏,家长更是行家里手,学校收集、创编和开展“舞动游戏”活动,家长发挥了策划、参谋、参与等角色作用,他们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学校丰富的资源。于是,游戏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以较快的速度在学校铺展开来,润朗学生的心田。 (三)走进课堂 1、童谣与音乐 在音乐教室里,每天都会娓娓传来《八大绝佳观日处》、《历史上的十 圣 》、《夏日气象歌》„„,这些童谣萦绕于课堂,也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学校还利用校本课的时间将爱好音乐的同学组织起来让他们学唱童谣,编创舞蹈,再由他们传授给其他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童谣内容中孕育的教育元素悄然的得以传播。 2、童谣与体育 体育课上,学生课前准备或放松活动,他们伴着童谣,边歌边舞,教师口令被童谣曲所代替,学生在内含丰富的童谣曲中,完成了过去单纯呆板的准备与放松活动,也有针对相关内容,将跳跃、柔韧性、灵巧性训练以跳皮筋、方格、竹杆舞的形式在童谣曲下进行。 天气等因素需要在室内上的体育课,学校还开设了体育游戏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发游戏。大量古朴的、现代的游戏在师生合作中,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文化,并给 孩子带来不尽的快乐。学生在童谣曲的陪伴下进行徒手游戏,如《五十六朵花》的拍手谣,也有在童谣曲的陪伴下自由结对做室内体育游戏及创作新的体育游戏,如,冰壶似的游戏,翻绳游戏。 3、童谣与语文 童谣是文学作品,十分易于儿童阅读。学校开设童谣的收集、整理、创编、诵读、阅读延伸等活动。开发童谣与语文课相结合拓展了儿童文化生活的空间。 4、童谣与美术 丰富灿烂的舞动的童谣生活画面一一展现于学生面前。利用美术的校本课让学生绘制这些灿烂的景象,编辑着多姿多彩的童谣小报,又进一步使舞动的童谣舞动着学生的身心,舞动着学生童年的生活。 三、行动促进发展 对童谣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学校深入开展了关于童谣的校本研究,确定了舞动的童谣的内容、形式与原则。 内容:生活常识、文学常识、传统经典、历史人物、自然风光、天文地理、科技军事、文明礼仪等涉及儿童生活多方面。 形式:收集、创编、诵读、演唱、办报、绘画、游戏等适宜儿童情趣的表现方式。 原则: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群体性、益智性、艺术性、传承性、创造性。 学校的“ 两个舞动”活动,不仅在生活上形成良好的景象 ,而且更重要的 是在 教育上具有独特的功效。最突出的表现,它引领着广大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成长,体味着快乐工作和快乐学习的甜头。 (一)教师发展 开展“两个舞动”活动,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音体美教师首当其冲。一个学校音体美教师群体水平的高下直接关系一个学校的发展。活动中,学校音乐组全体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中,牺牲大量休息时间对学校创作的童谣进行音乐创编,从音乐专业角度来说,童谣与音乐的结合是一种创新,更是对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挑战。万事开头难,对作曲略知一二的教师们又回到学生时代,翻开尘封已久的课本开始共同研究作曲知识。 开始下笔了。她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旋律写得一定要体现音乐美,要与童谣内容贴切,像儿童歌曲一样容易传唱,让孩子们听几遍就能哼唱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处女作《八大绝佳观日出》终于诞生了。音乐教师把它唱给学生听,唱给老师听,唱给业内人士听,都得到了良好的评价。初次的尝试,带给他们的是兴奋,是欣喜,甚至是幸福。这不仅让教师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增强了一种信心,激发了他们勇于创作的激情。 在这种感召力的驱动下,教师们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追求艺术的严谨, 甚至对每一个小问题都不放过,以致后期童谣的MIDI制作,一遍不行,两遍、 百遍„„教师间团结协作、 精益求精、主动研究的学习意识越来越强。 在开展“舞动游戏”活动中,体育组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采取了以学生、家长座谈的形式不断了解学生对游戏的需求,从问题入手,收集、整理游戏„„于是,一系列游戏走入了学生的生活。 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游戏活动的研究,并创设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享受童年的快乐。在“两个舞动”活动中,体育组全体教师更有责任心,业务更加钻研,心思更加灵动,团队精神更加旺盛。活动中,美术组也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方面的作用。从带领学生绘制童谣画,编辑童谣小报以及设计以“两个舞动”为主的走廊文化样本,绘制《舞动的游戏》插图等系列活动中,深入研究,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攻关,受到显著效果,业务得到普遍提升。 “两个舞动”活动,它如一缕春风,给教师们带来了走进文学、走进儿童文化、走进研究、走进学生生活的气息。教师们参与创编童谣游戏,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开展研究,师生精神异常抖擞。 (二)学生发展 快乐:开展两个舞动活动,我们第一感受是: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校园里荡漾起歌声,飞扬着快乐;学生的快乐又不断的萦绕着家庭。学校的办学理念:“根的教育,让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得到快乐和发展。”得以具体化,现实化。童年回归校园,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的现象,走出禁锢的教会玩: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脱离了依赖“三机 室和家庭,有了 丰富多彩的玩耍活动,他们玩有乐趣、玩有伙伴、玩有内容、玩有生活、玩有智慧,使“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成为行动。 促进学习:教育具有迁移性,随着“两个舞动” 活动的开展,儿童文化自然的 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地围绕着“两个舞动”这条线,走进文学、走进科学、走进探究生活、走进了解自然„„学生终身受益。 在活动中,我们听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心声:开展“两个舞动”活动以来,学校已创编了《舞动中的文学》、《五十六朵花》和《百家姓》等几十首童谣。编辑成册《舞动的童谣》、《舞动的游戏》、《童谣飞歌》三本书,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格外关注,大连电视台、大连广播电台、《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新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均给予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四、发展更上层楼 随着“两个舞动”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校将在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开展校本研究,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在课程中提高师生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3、进一步进行童谣和游戏的开发,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创作,并丰富于师生的校园活动。 4、进一步构建台山小学的校园儿童文化体系,使其成为载体,成为儿童文化“双璧”。 我们研究正在深入,我们将更加专心于根的教育,为了孩童的幸福,为了孩童的快乐而努力。 突出德育育人功能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沙河口区抚顺街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的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围绕着“突出德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的时效性”这一主题,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展开,我们加强了学 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德育认识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应坚持“多育”并重,为社会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以来,我校一直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直把德育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几年以来,以赵玉梓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带领全体师生,正确处理德育与素质教育、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对德育的内涵、性质、基本规律、基本任务、方法途径和目标内容等有了正确的理解;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把德育工作与其他工作一起规划、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总结,保证了德育工作不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自从2003年以来,学校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特色。科研先导,确立了省级课题《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区级课题《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的实验研究》,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先后制定了《抚顺街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抚顺街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自评量表》。 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我们组织学生学习并理解好习惯的内容:与100个好习惯交朋友——班主任利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在实践中培养习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形成习惯——提出目标班级形成特色班级。在工作中,班主任充分认识到育人和教学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要地位。多年来,经过艰苦的努力,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园环境整洁美观、学生举止文明、学习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实抓组织管理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潮大有回头之势,青少年的世界观还不成熟,很有可能禁不起种种诱惑而走向歧途。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对青少年思想认识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我校建立了各种德育管理机构。在校内,建立了以校长为首,校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基层,建立了由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形式;在校外,聘请了各行业先进模范人物组成了校外辅导员队伍,并创办了家长学校等多种组织。可以说一个校内外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已基本形成。 为了使这些机构不是挂牌虚设,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学校制订了德育工作考核细则,明确了各个领导机构的任务及职责,要求各领导机构必须要写好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并按计划制定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平时的活动留有轨迹。制订德育工作的远期规划、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研究德育的目标内容,研究各 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校园环境建设以及三结合教育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作用;研究德育队伍建设,德育科研等工作,“十一五”期间承担的研究课题获得省级课题研究二等奖。学生的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使各项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三、建设德育基地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在各门学科中,我校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育人为首。我校明确要求各科教师要学习掌握《小学德育纲要》,并按课程计划开足思想品德课,强化教学改革。对于课堂教育,我校的要求是活泼、生动、形象,在教育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的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少先队活动。我校对少先队组织有明确的教育内容及检查评估指标体系。首先是按规定开展升、国旗活动,升旗仪式规范、国旗下的讲话有准备、有效果、有记录;升旗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对学生起表率作用。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重点把握四个环节: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开展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活动,注重教育的趣味性;三是开展“手拉手”活动,注重教育的可接受性;四是充分利用名胜古迹、纪念馆、学农基地等作为学生德育基地,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五是根据不同的时间,结合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为德育赋予新的内容,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使德育工作常抓常新。 此外,我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对晨会、班会都要认真备课,按照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认真上好晨会、班会。学校的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定期宣传国内外大事和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学校的公共场所挂上了名人画像及其名言,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优良的育人氛围。这样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同时,我校积极开发多元德育基地,常年开展以启智小学为基地的“手拉手”阳光下共成长活动;以长江社区为基地的“快乐星期三”活动;以兴工街公交车站为基地的“学雷锋环保护绿”活动;“可口可乐”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市现代博物馆、沙河口区图书馆、沃尔马超市、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都成为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多元化的德育基地,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为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目的。 四、实践传递文明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大连市市委书记张成寅在给抚顺街小学学生的回信中盛赞了学生的行为,盛赞了学校创建“无痰学校”的做法。2006年5月,大连日报记者孙剑上街擦痰的事迹刊登在《大连日报》上,校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实施德育的最佳载体。学校领导决定抓住这一契机,更好的教育学生,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向深入。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孙剑阿姨;创作漫画谴责随地吐痰的陋习,表达自己爱护环境卫生的决心。 我校的四三中队是英雄中队,少先队员向全市、全校的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向孙剑阿姨学习,为建设美丽的大连,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5月12日,《半岛晨报》刊登了孩子们写的倡议书。邀请孙剑作为升旗手参加学校“不随地吐痰、做文明市民”的主题升旗仪式。为使活动真正入脑、入心,我们因校制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办板报,宣传孙剑阿姨的事迹,写下全班的决心;创编童谣,组织低年级吟诵,指导学生正确的吐痰;信息课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孙剑阿姨的擦痰事迹在全国的反响;了解痰的危害,了解国际上对中国人的评价,孩子们为国人的吐痰恶习感到羞耻,绘制电脑小报进行宣传。语文课上,学生读《擦痰日记》,指导学生写感受;科学课上做实验,让学生知道一口痰中所含的细菌;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惊人的数字和事例教育了学生,也使我们萌发了创建“无痰学校” —7月,我校两次组织党、团员、的设想;学折吐痰袋,大家都学会文明吐痰。6 少先队员来到劳动公园参加“城市清洁我出力、清洁城市跟我来”的义务奉献活动,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向游客宣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思想,以实际行动,为创佳做贡献。在向学生宣传的同时,师生们又走进长江社区春昌巷开展社区宣传活动,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吐痰袋,教给居民文明的吐痰方法,并经常在社区进行护绿、保洁、清理白色垃圾,为社区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家长会上我们向全校家长介绍了我校开展活动的情况,并顺势提出“小手拉大手,共做文明人”的想法,给家长一封信,希望家长也积极参与为创佳做贡献。文明的倡议得到了家长们的响应,自发地签订了“无痰家庭”承诺书。 9月,校长、学生、家长一行6人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文明中国——大连行”夏市长专访节目的现场,我校学生及家长的发言,引起了市长的极大关注和肯定,此节目已在中央十套黄金时间播放。事后,学生们给市领导写信,向市领导汇报我校创建“无痰学校”的活动,汇报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学生给张书记写了百余封信,没想到,张书记百忙之中读了孩子的信,并于2006年10月11日给学生写了回信,支持孩子们的做法,并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将活动深入的开展下去。孩子们的劲头更足了,2006年10月11日,我校作为唯一的学校代表应邀参加了沙河口区“为创佳迎检交一份优秀答卷”的主题宣传活动。4.1班潘之遥读了给张伯伯的信,赵校长介绍了学校创建“无痰学校”,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宣读了张书记的回信。一时间大连电视台、大连电台、《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新商报》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齐鲁文明网、人民网、东北新闻网等网站也做了相关报道。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到学校视察工作,对学校的工作给予表扬。 如今,我们还在继续着我们的行动,我校正着手编著以“无痰”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教案,将这一文明行为传承发扬下去。“无痰”只是我校文明行动的起点,深入挖掘“无痰学校”的文明内涵,发扬雷锋精神,进一步开展“雷锋号在行动”的主题系列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雷锋精神伴学生成长。在主题鲜明、富于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中,我们收获很多,学生、家长、老师都有了一种力量,一种勇气,一种精神,我们信心十足,决心用我们的力量和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培养 “雷锋式的好少年”将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奋斗目标。 德育工作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需要,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特别是这一代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针对他们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把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孩子们的心里去,因为他们是教育的主体。 我校少先队大队荣获大连市少工委表彰的“红旗大队”称号, 2006年3月被评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获大连市卫生先进学校、大连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学校的称号,2007年3月我校被评为“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有十多名教师受到市、区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奖励,我校德育工作的有关经验在市、区德育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学生参加作文、数学、演讲、文艺展演等相关竞赛,成绩斐然,仅今年就有多人获奖 诚然,我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沙河口区抚顺街小学 赵玉梓 目前,我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果一个青少年没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他就会失去方向;如果一个青少年没有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意志、合作的精神、创新的能力等,他在未来的激烈的竞争中就会成为弱者。我校在德育工作的内容、途径、方法、实效上下功夫,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和经验如下: 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 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意意识形态的碰撞和斗争错综复杂,所有这些,都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并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更好地完成德育任务。 1、 德育内容的扩展。 改革和完善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体系,主要是对现有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和充实,其原则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给传统的教育内容赋予新的内涵, 使之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合学生的特点,贴近中小学 工作实际,创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的德育内容体系。新的德育内容体系应具 有较强的针对性外,还应具备合理的内容体系结构,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部 分: 一是基本内容部分,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等。新形势 下,这些教育仍很重要,对学生来说,养德修身将伴随一生,永无止境。我 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通过确定培养目标, 建立评价量表,通过检查、评比、督促、激励等方式,使学生良好文明行为 习惯逐步养成。我校的特色是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为中华民 族的振兴而读书”为主题,通过学科课、校本课、武术、各项活动、校园环 境等来丰富和发展学校特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继 承和发扬民族的精髓。 二是适应新形势的德育内容。创新精神、时间观念、效率意识及合作 精神是亟待培养的观念和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注重这些内容的渗透, 引导教师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大力提倡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课堂 教学大信息量研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品质得到培养。 三是一般内容部分,一般内容要体现德育的针对性。如:学生的安全 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去年五月起,学校开展的创“无痰学校” 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誉,市委张成寅书记还给学生们写了回 信,支持我们开展的“小手拉大手”讲文明、除陋习活动,并为我们这些文 明的小市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市委宣传部、青教办等部门号召向我校学习, 通过这项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文明素质等进一步提高。 学校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常抓不懈,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增 强。 2、 德育方法的改进。 在改进德育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摒弃德育管理中的“管、卡、压、 罚”的手段,克服教育上的“成人化”、要求上的“高大全”,活动上的形式 主义,增强德育实效性。学校以学雷锋活动为主要载体,常年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培养他们心中 中有集体,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把在全有他人,心 校开展学雷锋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培养学生具有完整人格、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校被评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单位。 3、 德育途径的拓宽。 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深入社区开展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创建“无痰学校”的同时,还帮助家长和社区开展创建“无痰家庭”和‘“无痰楼院”、“无痰社区”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既有一致性,又有连贯性,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 4、 德育环境的优化。 德育的大环境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我们就在德育的小环境——学校育 人环境上下功夫。到过抚顺街小学的人,都会被学校浓郁的校园文化所感染。走廊上那一块块展板会吸引来者驻足观赏,这是我们在创建校园环境艺术化的过程中创设的校园文化,这些有主题,图文并茂的展板,是良好的德育内容,反映的是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挖掘展板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小解说员。我校走廊展板,成为全区德育基地,暑期区内各校到我校参观,小解说员绘声绘色的解说,为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我校被评为大连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学校。 二、 加强四项基本建设 1、德育制度建设。 要想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有必要的措施作保证。其中,德育制度是比较有力的措施,它可以实现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近几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突出的成绩,我校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 2、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江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和高水准的要求,强调教师的神圣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还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因此,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调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十五”我们申报的省级课题-------《教师健全人格的培养》,旨在提高教师素质,此课题以我们优异的工作和教师良好的表现,获省“十五”教科研课题二等奖。 3、 德育基地建设。 我校充分利用沙河口区中小学学农基地和学校自主开发的社区德育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德育评价建设。 近几年,我们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操行评语进行改革,并不断完善, 教师用第二人称,用充满感情、富有激情的话语,用鼓励赞扬的语气,为学生指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密切了师生关系,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家长的赞誉。我们还建立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评量表,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方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六一”我们都要评选出我校的星级少年,金星、银星、铜星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用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良好教育,影响到家庭、社会以及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德育实效上做足文章、做好文章。 家校结合 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沙河口区抚顺街小学 丁红 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只有老师、学生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实现育人的最佳效果。在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校教育 、明理——形成习惯的动力。 1 “我是一名小学生了” 让学生说说现在生活与以往的不同,帮助学生树立我是一年级小学生的意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一切行为更上一个档次。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也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虽然在我们眼里他们总还是个孩子。平日里,我从不称呼学生为“小朋友”而称他们为“同学们”。我告诉他们:“小朋友”那时在幼儿园时老师对你们的称呼,现在你们是小学生了,不再是幼儿园不懂事的小朋友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不再完全依赖爸爸妈妈了。” 结合学科教学,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语文课上学习《两只小狮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只小狮子的不同做法,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2、导行—— 明要求,知做法。 细致的指导学生如何整理书包,整理好自己的座位。课前做好准备,铅笔盒放在书桌的中央,书本放在书桌的右上角;离开教室清清插好自己的凳子;放学前,摆好自己的桌椅,拾净座位下的碎纸。勤检查,常督促,促使学生形成好习惯。 3、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确保习惯的持久性。 如果学生从老师那里常常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 我的做法是:表现优秀的每人次奖一张小粘贴,贴在手上。每天放学前统计,集满5张即可换得墙上评比表中的一朵大红花。以此激励学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按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到、做好。学生们格外看重、珍惜这一张张小的不起眼的粘贴。开始时,甚至有些学生回到家里也不舍得洗手;上体育课时,总把袖子拉长,盖住手背,以防碰掉了粘贴。于是我进一步修改规则:粘贴当天有效,过期无效。每天早晨第一节课,我都郑重其事的宣布:今天的比赛正式开始。这样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那些管不住自己的小家伙每天都有机会,每天都有希望。 实行“小助手”聘任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评选“小助手”,佩戴笑脸标志。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同时促进学生自律。能将可爱的笑脸标志佩戴在胸前,足以令孩子们引以为自豪,连换洗衣服也从不忘佩戴好标志。如果被老师批评或有同学投诉三次将被摘牌,这也让他们时时处处小心谨慎。班里的学生个个表现欲望 强烈,能佩戴上笑脸标志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班里掀起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比赛,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个个都努力做到、做好。 二、家庭教育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一个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若是失败的,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改变孩子的命运。在学校,老师勤检查,严要求,倘若回到家里,家长一如既往的娇惯孩子,那么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将前功尽弃。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养成“两面性”的坏毛病。家庭教育,为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学校教育保驾护航。 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做好沟通,达成共识。通过社区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再包办代替。鼓励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整理书包。并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干的事自己干,不会干的学着干。 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所具有的实践教育优势,将家校综合施教交汇于“行为训练”中。教师定期布置实践性家庭作业,如:自己洗领巾、自己叠被、自己收拾房间等,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让家长把“练习”的结果向老师作出汇报。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进行口头交流;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沟通,如打电话、发短信;以记事本为平台,书面联络,加强家校联合。表现好了,记事本上表扬;表现不尽人意,记事本上批评;进步了,记事 „家长的困惑、难题也都写在记事本上。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进一本上报喜„ 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而且可以掌握他们在家庭这个“小世界”中所处的角色地位;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学生群体中的位置和在教师心目中的印象。 通过这些途径、方式,教师还可以听取家长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同时对家长成功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学校和家长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共同搞好学生的教育。 由于家校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增进了互相理解,使家长们体会到教师工作之甘苦,主动配合教育。这样,教师、家长互相信赖、体谅,使学校和家庭配合更加默契。 家校结合,家校统一,力求达到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上的协调配合,共同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学校、家长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教师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诗话课文别样情 沙河口区教师进修 许宝贵 能独立地处理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准确地理解教材是其基础。对于教材的理解,如果用一种新颖的形式展示出来,会收到积极的效果。自己在教研工作中,正是用诗的形式解读课文,老师们特别欢迎。 这里以笔者对传统名篇课文题写的拙诗,撷取其中若干首为例进行简要,以期和同仁交流。这里用诗的形式来展示,实不敢“标新立异”,只是在表达自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希望语文老师能喜欢诗,因为我们是诗的民族,她的子孙应有诗的语言,诗的情怀,诗的生活。 1.题《岳阳楼》 天下第一岳阳楼,范公英名驻千秋。 宏文佳作垂天地,铁肩担得万古愁。 《岳阳楼记》千古绝唱之华章,百代不衰之美文,千读不厌,常读常新。在笔者拙诗中,不难看出前两句通过赞美岳阳楼而赞美作者,第三句是对作品的直接称赞,第四句是对作者积极用世精神的称赞,并暗含“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一文本主旨,小诗可见文本一斑。 2.题《醉翁亭记》 醉翁亭前话醉人,坦荡达观亦超然。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醉翁亭记》 现行教材里的名篇,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达观超然”是作者性格的主要表征,而只有在理解作者性格的基础上,才更有利于对文章主旨与风格的理解;后两句借前人名言,浇笔者心中块垒,释文本作者情怀及其文章特点耳~ 3.题《五柳先生传》 五柳门前手自栽, 山光阅尽水复来。 功名利禄由它去,明月清风入我怀。 《五柳先生传》也是名家名篇,作者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以其不慕名利,不以世俗同流,“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小儿乡里”而名垂青史,其《五柳先生传》可谓自况之作,这首小诗,不仅是对文本的别样解读,也折射着笔者的心境。 4.题《观潮》 钱塘江潮壁上观,吐日吞天巻波澜。 千山涌起惊涛雪,万马嘶鸣唱凯旋。 钱塘江潮可谓是千古奇观,为古今文人骚客所咏赞,《观潮》堪称其中之佳作,这首小诗是为文本的一个注释,以便读者对文本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5.题《湖心亭看雪》 湖心看雪喜逢君,阅尽天地此同心。 聚散离合随天意,相见何须是故人。 在古代文学史上,本文作者张岱同样是一位重要人物,以清新恬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小文章表现大主题。初中教材选其文虽仅此一篇,但对于作者文 章之风格,窥一斑可知全豹。上面小诗,不仅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也能体现文本的主旨。 6.题《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越千年, 英雄无畏古今传。 渴时饮尽黄河水, 魂化桃林满山川。 今天读“夸父逐日”,不仅仅是一篇故事传说,它已经融入了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就是“勇敢、执著和献身”,在这首小诗里就寄托了笔者这样的情怀。 7.题《桃花源记》 桃花源中任逍遥, 岁月悄然水中漂。 不问苍生时日远, 男耕女织乐陶陶。 《桃花源记》乃是陶翁的代表作,这里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其实这种“美好、和谐”的生活一直成为我们民族的追求,如果把陶翁的这种愿望,简单地理解为“逃避”,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最少是片面的。 8.题《伤仲永》 仲永奇才少年郎,少年美名溢家乡。 只因后来爹娘误,“泯如众人”王子伤。 《伤仲永》是大家笔下的小文章,选入语文教材,编者用心良苦,立意高远,。“少年奇才”的泯灭,作者为之伤痛,称得上是震古烁今,今天我们还要为新的“仲永”而伤痛吗? 9.题《木兰诗》 巾帼英名誉神州,义孝两全颂千秋。 放弃利禄回故里,男儿万古已堪羞。 “木兰”彰显着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美德,跨越了千年时空,“木兰”的名字仍然在神州大地上回响,特别是那种不慕荣华富贵,热爱和平生活的品格更是令人钦敬,“木兰”今已成为女英雄的别称~ 10. 题《马说》 壮志难酬守空槽,何时战场冲九霄, 但愿苍天睁睡眼,赢来才俊逞英豪。 壮志难酬,英雄扼腕,常常令人遗憾千古,本文借良马遭遇不平之名,抒作者壮志难酬之愤,也表达了历代失意文人心中的隐痛,这正是本文的魅力之一。 11.题《送东阳马生序》 先贤智慧启后人,只有德才立此身。 勤学赢得同仁敬,酬志为国显家门。 “励志勤学”是我民族传统和品格,“程门立雪”、“凿壁偷光”激励多少华夏儿孙,《送东阳马生序》一篇短文,历久弥新:非送“马生”一人者,而送所有后来之人~ 12.题《小石潭记》 幽幽石潭栖此身,片刻神怡静吾魂。 青山寄得情切切,绿水除去心中尘。 依山水寄情,靠松竹托志,古圣贤者之追求,《小石潭记》堪称一例。读美文,和贤哲对悟,赏佳作,与山水同情,岂不快哉~ 13.题《诗经》 儒家经典有《诗经》,采得民风达上听。 赋比兴及风雅颂,学好说话读《诗经》。 “神州华夏”诗的国度、诗的民族,《诗经》是其灿烂源头,“诗歌”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起于先秦,熟于汉末,隆于盛唐,跨数千年,今天虽遭冷遇,但仍不失为语言中的瑰宝,丰富语言,就从读诗开始吧~ 14.题《史记》 史家绝唱启后人,无韵《离骚》照古今。 司马遗墨映日月,丹心铁笔写乾坤。 《史记》光照千古的杰作,中华民族文化的殿堂,课文中“陈涉吴广”点燃农民抗争的烽火,向历史宣告:民心不可欺~学生如果能通过《陈涉世家》而认识史记,实乃幸事。 15.读《论语》 一部《论语》立神州,神州文明历千秋。 千秋犹在诵《论语》,《论语》堪称国学头。 一部《论语》华夏文明的源头,一部《论语》民族国学的核心,一部《论语》今天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修身读本,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 用诗的形式来帮助语文教师理解教材,别有天地,老师们很感兴趣,这里愿意与同仁分享~ 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提 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黎明 教学总是有目标的,无目标的教学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教学目标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却是课堂教学中的灵魂。 当人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时,不管行动过程如何的艰辛,行动总是依赖于自己的内在动力;当人为别人的目标而行动时,不管行动过程本身如何的舒适,但行动起来总是依赖于他人的外在压力;这种感觉对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既不是教师的也不是学生的,那教师与学生都只是受外在教学目标的驱动;如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师的而不是学生的,那教师就拥有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而学生却只是受教师教学目标的驱动;只有课堂教学目标属于学生的时候,这时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自下而上的课堂,学生因为有了实际的目标而动力十足,教师则因为学生的投入而信心十足。因此,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在于如何将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教师的教育目标,一直延伸并最终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目标。所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转换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但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则需要自下而上地完成,于是教学目标的转换就自然成为课堂实施的前提性工作了。 一、 支撑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生 新课程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可能是国家通过课程标准而规定的,也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的,当然也可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追求。当教育目的以国家课程标准而存在时,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外在的压力,课堂教学成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场所与工具。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理解并内化国家的课程标准,能够自觉地将课程标准转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那教师就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自己的课堂目标合二为一,将因为有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而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可能受伤的就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了,他们成为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手段,并因此而承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它们施加的压力。 对课堂教学来说,真正的主人是坐在教室中的学生,而不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更不是作为学科知识化身的教材。要真正的调动课堂教学的活力,就得激发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就是为学生寻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有当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时,他们的学习行为才会因此而变得主动与积极。因此,课堂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外在的教育目标,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标准,以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追求。 我们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教育意义,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指相对于特定的教育目的来说的。课堂教学如果实现了这个教育目的,就因此而具有了教育意义。当课堂教学达到了教师设计的目的时,比如让学生掌握了教师预设的学科知识,那么这堂课对教师来说就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这堂课很可能毫无意义,因为这堂课并没有学生自己教育目的的参与,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现自己教学目的的工具。当然,有些时候课堂教学并没有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甚至整个课堂完全不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来说并不具有教育意义。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完全一样了,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到了释放自己天性的空间,并因此享受到了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孩子而言应该拥有的乐趣。这对他们来说这堂课是有意义了,尽管这样的意义并不为教师与社会所认可,但对孩子来说这种意义却是最为淳朴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在符合学生的特点与规律时,才有利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才会真正地参与课堂学习。 在多样性的教育目的中,至少可以分为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目的、学校教育规划中的教育目的、国家教育考试中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教师教学设计中的教育目的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不管教育目的有多少种形态,最终都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身上,因此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中的教育目的才使支撑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计的,在成人的眼中,学生是未成熟的,也是无知的,因此他们没有具备为自己的学习过程选择目标的能力与远见,所以由教师为学生设定学习任务也就势在必行了。但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因为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目的会通过各种途径内化在教师与学生身上。在这种转化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能是自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目的是多么的正确与理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目的,就不可能成为支撑课堂教学的目 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课程标准、学校教育规划、国家考试以及家长的教育目的,转化为教师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而要真正地落实所有的教育目的,还需要将教师教学实际的教育目的完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 二、 陈述教学目标的指向是学生 实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人们 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是通过教学活动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在学生身上引起的素质和行为的变化。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调控与测量等功能。可以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作为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从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看,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是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二是采用体验型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型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学习内容,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由于课程标准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使学生,而不能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我们习惯采用的“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方式是不同的。课程标准中列举了一系列行为动词来分别描述课程与教学的结果性目标和体验型目标,这些行为动词表现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结果。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应达到的要求,恰当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地表述应达到何种结果,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度性。 三、落实教学目标是自下而上 当我们提出教学目标时,一定会考虑怎样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这些目标。进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转换过程是自上而下的,落实教学目标是一种系统的行为实践,则须要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自下而上地完成。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的“三维目标”构成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根据新课程的目标,我们在落实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消除知识本位和升学取向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性的全面发展,重视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思想品行的关系,为他们的人格养成和健康成长打好基础。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在教学实践中达成这些目标不可能分而治之。因此,在落实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即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注意将结论的记取同体验、探究与发现的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把知识与技能中的人文因素、思想因素、方法论因素都发掘出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学法指导,是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要以积极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风范影响学生。 基础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教学目标时,抛弃那种短视的、只盯住考试和分数的短期行为,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宽厚的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要重视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能,特别是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寻找新知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结构,习得其中蕴含的方法和策略。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正确地学习目标,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意志。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 旭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别于社会整体文化的区域文化,是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校纪,以及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发展能力、增强素质为中心,以人们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为内容,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设施、社团组织和传统习惯的总和或系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4)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揭示以爱国与成才为基本思想的理念在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有效地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的的关键。 一、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说、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又势必影响到校园的莘莘学子。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和辨别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做出正确的判别。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 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定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让学生了解自己、把握人生方向,争取美好未来如此等等。开展有组织的班、团、学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中校正观念,在实践中认同价值,在 学习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制订校训、编写校歌以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要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这是现实得出的结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 2、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组织系统,从领导机构到专、兼职辅导老师,再到学生必须环环相扣;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 3、艺术性原则。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要善于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室里、走廊上,可以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三、搞好两种文化建设 1、修炼礼仪文化。 健康的、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 学间关系,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应倡导“赞赏鼓励”。 2、充实活动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基于这一认识,走出课堂,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动手;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和个性特长,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虽然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力量是巨大的。正如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校园环境不仅反映了一定时代的传统观念,而且也影响着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优化育人环境不仅仅看作是一种管理,更应该说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 在新课程下开展合作学习的尝试 大连市第十三中学 姜 凡 合作学习是基于一种新的学习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的。它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达到了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来说明这一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及经验。 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让全体学生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然而目前不少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对知识关注的比较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比较少。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及作用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英国大文豪肖伯纳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 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几个人在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合作学习的意思。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中的合作,不仅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间的合作;当然这种交往与合作,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有利于学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个性的发展,乃至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协作”和“会话”就是要建立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的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合作小组的构建 分组的原则主要有两类。一是自愿原则,即教师不干预学生的分组过程,学生自愿组合。按照这种原则分组,通常是个性相近的学生在一组,讨论问题时学生相互交流较多,积极性较高,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二种是指定原则,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方案,指定某些学生为一组。按照这种原则分组,教师可以将不同能力等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组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由于小组成员是教师硬性规定的,在上课时可能出现活动不积极的现象。以上两个原则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应注意每组人数不能过多, 应控制在八人以下。组内民主推选组长,由组长指定其它角色。 四、操作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教师:创设情景?任务呈现?启发指导?激励求新 学生:进入情景?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交流反馈 具体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景,任务呈现。教师在教学的初始及进行阶段,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处理分析,创设问题情景,以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步:进入情景,自主探索。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有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三种:一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原有的知识贮备中提取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或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通过自学课文有关内容,找出解决方法;三是动手做实验或观察实验,从感知现象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主动获取知识。 第三步:组内交流合作。在教师引导和组长的组织下,组员一起讨论和交流。每人对当前问题摆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或把在独立探索中没有解决、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 第四步:组际交流与点评。在教师组织下请一些小组各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作展示汇报。教师认真倾听,但不作评论,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观点进一步分化、重组,形成不同“流派”,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和思考;进而让学生你往我来,唇枪舌战,在一派“学术争鸣”的气氛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当争论进入白热化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点评。通过组际交流,更多的学生有了“代表集体”的机会;通过组际启发,将小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认识;通过组际互助,促进小组的学习成效。 第五步:评价阶段。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自评为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包括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和组际之间的相互评价。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的结果属于集体成果,每个学生拥有话语权,受到肯定的是整个小组学习的成功而非某个成员。 五、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应当有效。并不是大事小事必合作,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合作。合作要有必要,要有价值,要讲求合作学习的效果。看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一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看全体成员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维碰撞、情感交流。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不懂的、重要的学习内容来交流。在学生选择不够到位或只是零零碎碎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合作学习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有的课堂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有的课堂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又忽略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达到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实效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如何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来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 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合作学习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就将难以独挡一面,就会有负社会的重托。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小组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4、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如何定位的问题。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从“至高无尚”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中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自主归纳 建构体系 运用掌握 大连市第三十一中学 石艳华 虽说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但我还是第一次接触新教材。由于年级不同,对于新教材的教学研讨从未参加过。对于新教材到底怎么教,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正当我为这个问题而苦恼的时候,教研员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为绿洲行动联盟校的老师上一堂课——Module 2Unit 3。 接到任务后,我开始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我做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英语新标准》学生用书七年级上册 Module 2Unit 3 ,本模块以朋友和父母为中心,围绕他们擅长的体育运动和从事的职业,询问有关他人的信息。针对区里教研制定的本学期的工作要点,以及我们学校据此而制定的我们学校的初一工作计划,我们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起始阶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以“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为指导原则,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5个维度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本单元作为此模块的第三单元,是对整个模块的复习和综合运用。它属于语言功能课型。因此我决定复习本模块所学的词汇,以及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最终形成一篇介绍他人的书面表达。可是当我把我的思路呈现给教研员的时候,张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这节课不仅仅是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按照《课标》的要求,应在话题下,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知识体系。 根据张老师的建议,我又重新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我决定围绕本模块的任务giving and asking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复习本模块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向不同的朋友咨询情况或介绍自己的情况,最终完成介绍他人信息的报告,引导学生学会在话题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堂课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本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会使用《课程标准》了。之前虽然也看《课标》,只是流于形式。根据《课标》,本模块的任务涉及这样几个话题:personal information;family,friends and people around;interests and hobbies;and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围绕着这些话题,我分别找出它们相对应的语言功能句和相关词汇,对本模块的语法,词汇进行梳理,最终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语 /p/ /b/ /t/ /d/ /k/ /g/ 音 词parent,can,basketball,piano,tabletennis,tennis, 汇 ride,horse,welcome international ,factory,hotel,university,hospital ,office,doctor,worker,manager,secretary,photo 语动词can表示能力的肯定,疑问与否定形式,this和 法 these的用法 功询问有关他人的信息;谈论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能 2. 语言技能目标 听 能够听懂谈论所擅长的体育运动的对话; 说 能用做自我介绍或询问对方能做什么事情 读 能阅读介绍人物职业和擅长的短文; 写 能写出有关职业和擅长的短句,能分清大小写及正 确使用句号。 演示能在同学之间进行真实的相互介绍,主要涉及父母, 与表朋友的职业及擅长活动。 达 3. 学习策略 学习一定程度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信息处理、英语 思维能力。 自学策培养话题和词汇的语言域意识,形成话题联想的 略 习惯。 交际策在交际中注意力集中,主动与人合作; 略 在交际中,必要时借助手势、表情等进行交流 合作学掌握询问和澄清策略 习策略 4. 文化意识 中外对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差异,能从不同的拼写当中 比 判断是哪种语言 5. 情感态度 说话时要尊重对方的习惯,令对方感觉舒服,以培养良好的情感。 之后市,区教研员进行了听课,认为本节课各个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凑,还应注重语音教学。对于情态动词can的练习设计有些欠妥。根据教研员的建议,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英语组老师的帮助下,我又重新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了修改。我班学生的基础非常差,入学考试三分之二的学生在三十九分以下,虽然学生对本班同学的基本情况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基本了解,本模块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询问和介绍情况,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我决定将任务分解,对教学设计作了调整。 我围绕本课的内容, 先向学生展示一张姚明的照片,这样缩进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轻松的心情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word map,引出要谈论的话题。围绕每一个话题,通过ppt图片,对相关词汇和本模块情态动词can 进行复习,复习can的各种句式。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状态。每个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 他们树立信心。最终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和综合运用既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英语学习的目的。教师应以“任务型”教学思想,即使学生能用英语“做事”为目标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 在复习hobby这个话题时,我让学生头脑风暴出所学过的相关动词短语,幻灯片进行呈现,并根据读音进行分类,进一步渗透本模块所要求掌握的六个爆破。对情态动词can的练习做了调整,并对问卷调查这个环节做了更合理的设计。在前面一系列练习的基础上,向学生们呈现出一张调查表,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电脑上进行展示。在学生自由调查的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之后以口头作文的形式在全班汇报,最后要求他们将调查报告写在给他们设计的四线三格内。这一设计体现了我们平时对学生规范书写的训练,也降低了书面表达的难度。 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的不同课堂活动任务, 根据设计出的不同任务给出相应的语境和词语提示,引导学生进行 pair work 和 group work 的训练活动,而且还给学生留出思维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brain—storming), 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做课之后,我感觉收获不小。对于新教材每个模块的第三单元怎样处理,心中基本有个模式。根据每个模块的任务,针对《课程标准》涉及的话题,对所学的词汇,语法,句型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使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本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成初小衔接。之前所做的努力,以及本节课的设计,使我班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全班同学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我感到很欣慰,但这并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当然也有很多不足。在关注学生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同时,还应注重基础的夯实。对于语音教学,如何运用最小语音对立体,帮助学生建立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值得我们探索。对于词汇的处理目标主次不分。我们可以把词汇进行分类,话题下的高频词,拓展词以及行文中必须的词汇。还有教学中应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语境,体现语言的得体性,真实性,进行真实的口语交际,不拘泥于教材,尊重个体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地位,从学生的兴趣、日程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引领我们的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沙河口区南平小学 周颖 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大多数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去培养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的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的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惫。小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因素。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一节课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这就需要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讲授新课前,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用“创造环境,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简单的几个几连加的算式,学生能很快的算出答案, 然后我又写了一个很多个2相加的算式,请学生来算一算,这时学生觉得很麻烦,而我在这时很快说出答案,于是学生便觉得老师“料事如神”,十分羡慕,产生了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的算出答案的疑问,从而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时我告诉学生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导入新课。又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教师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剪断、拉直就可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教师问:“如果让你们求一个圆形的广场一周的长度,你们还能求刚才的办法求出吗,”学生顿时陷入了沉思,纷纷提问质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求圆的周长呢,”“有”,教师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一下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好动,教师抓住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可以对他们的好奇心加以诱导,唤起又一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望。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当新出现的情况与原有的观念发生矛盾时,学生便会产生新奇感。就会对新知识渴求。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渴求知识,渴求弄清困惑之时,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由好奇到产生学习兴趣。 二、 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尽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成功必定给人们带来喜悦、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渴望。例如,教材练习中的拓展题,要求学生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了,人人尽力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互相争辩的热闹气氛。通过这样的争论,不但活跃了气氛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的成功,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事发生:对于同一个内容,有的儿童认为很浅很容易,理解得快而深;有的儿童却感到较难、较深,理解得慢而浅,甚至还有一些 儿童认为太难、太深,根本就不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每节课都要创设不同的内容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产生并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智力依赖于兴趣,兴趣又可以反作用于智力。许多研究表明,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能否把学生的兴趣保持在教学自始至终,一法不行,必须的采取多种方法施教。发散思维是讲课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另一种方法。如讲:红光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有多少人,这道题时,先让学生按照例题的形式,只把名词和一些语言变一下,学生觉得这很简单也很有意思。有意思的本身就是兴趣的开始。当学生把题目改动完之后,先请几位学生先把自己改动的题读一边。之后,我以语点趣:“同学们真聪明,有的语言比例题的语言还好。”同学们听后很高兴,课堂气氛出现了小的高潮,随后我话锋一转,题改动得很好,那如何来计算呢,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在兴趣的驱使下,思维随着例题数的变化而不断升华。最后达到了掌握这类题的特点及解答方法。要使兴趣是始终占据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下,不断升华发展,就的不断变换题的思考方法,以求兴趣于思维同步。对此,我改动例题的问题和条件,后的题是这样的:红光小学三年级和思念记忆共有274人,三年级三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多少人,比三年级多多少人,学生开始互相议论,片刻,我说:“改动的题比例提要难,我们要发扬勇攀高峰的精神。看谁算得快,学生的兴趣随着题的坡度和层次的不断加高,产生了又一高潮。此时此刻,学生们的思维之鸟,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着。对此,我深感,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上出现了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的局面。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合作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既能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创设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一种新型、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圆的面积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由学生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极公式是如何推导的,类推出圆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初步考虑,对问题进行逐个分解,首先提出了三个需解决的子问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转化,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第二个难题是转化成哪个平面图形,第三个需解决的问题是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各小组就着手展开了第二次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面广。通过剪剪拼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有的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或三角形。思维体现出了有序性、互补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现了协调的专长,有的表现出了决策的才能,有的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对问题的完满解决,萌发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随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反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不仅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还不断的提出疑问或补充,更为重要的,通过反馈,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了最优化解决。最后,当同学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兴趣盎然。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于是小学数学教学就需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小组合作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就是这座桥梁。因为动手操作不仅易于提高兴趣,建立表象,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独立自觉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事实上,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比眼看耳听的要深刻得多。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 作互动方式转变。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强烈探索兴趣和欲望。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体现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与日俱增。因此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说课 大连市第八十三中学 汤琦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图形的全等的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识别的第四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经历三角形全等识别方法的探索过程,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三角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基础上的学习。图形的全等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方面有广泛应用。本章第一节图形的全等和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识别两部分是一个整体。第一节给出一般概念,第二节是对特殊图形的深入研究。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 、AAS全等三角形的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在探索ASA 识别方法过程中渗透了分类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这个有效的工具,就找到了联系很多初中几何图形之间的纽带,找到了解决很多综合型问题的钥匙。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会运用ASA、AAS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过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几种全等变换,特别是经过SSS、SAS的操作探究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化能力,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而且初三学生已经从感性认识过渡向理性认识,有一定的合情推理能力。但学生在具体问题,特别是复杂的图形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因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操作探究、开放性问题等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 主学习。特别是在练习的配置上,为了防止学生对纷繁的图形产生杂乱的感觉,所有的练习都是在例题图形的基础上做的变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变化中寻求发展。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提出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案,经历全等三角形识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会运用ASA、AAS识别三角形全等,能在探索及说理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2 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渗透分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3 、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手段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采用剪刀、卡纸、刻度尺、量角器等学具,进行操作确认、合作交流。并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对习题图形进行变式,在练习上设计了大量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使学生经历操作确认—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过程,在原有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首先放一组图片,介绍金字塔的背景。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金字塔这个对于学生神秘而又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本节课的继续探索做好准备。 问题1:经过科学家测量,这个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你认 为测量哪些数据能方便而快捷的识别这些三角形是全等的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来回答,提出猜想。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如果学生猜想的不准确,教师可以提出测量三角形与地面相交的一边与夹这边的两角,是否可行。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猜想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2:具备两角一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探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出新课 活动二、操作探究、得出结论 问题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师生活动:在学生回答出两角夹一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后,提出问题2。 设计意图: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针对第一种情况,你有什么办法确认这种情况下的两个三角形是否问题2 全等呢,4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大家要注意分工合作。 师生活动:这个问题设计的比较开放,教师提示可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剪刀、卡纸等物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我确定方案,合作交流、比较确认。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这个环节是突破重点的重要过程,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亲身体验、去感受。这个环节以学生画图、剪纸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注重ASA条件的发生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能力。(2)学生是否能提出探索方案,并通过观察、比较得到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提出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案,经历全等三角形识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3:通过刚才大家的操作探究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叙述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述,教师板书。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估计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得出结论,如果不全面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 问题4:对于第二种情况,你怎样来确认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调动思维,认识到除了可以仍然通过操作来确认,还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转化成两角夹边的情况,用推理的方法得到。也体现了教学目标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问题5:通过同学们的推理又得到了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叙述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述,教师板书。并且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无论这边是夹边还是某一角的对边。 活动三、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1:现在同学们能来解决金字塔的问题了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解决引例中的问题,破解学生心中的疑团。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全等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的观念。 问题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及时总结,目的是随时巩固新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提醒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选择合适、便捷的方法。 练习 :填空 (1)已知EB=EC,?B=?C,?EBD??ECA的根据是( ) (2)已知BD=CA,?B=?C,?EBD??ECA的根据是( ) (3)已知EB=EC,ED=EA,?EBD??ECA的根据是( ) E D A C B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提示学生在寻找全等条件时,要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会运用ASA、AAS识别三角形全等”。 例:如图,?ABC=?DCB, ? 1=?2,试说明?ABC??DCB. D A E 2 1 B C 师生活动:例题中的已知条件比较清晰、明了,难度不大,可以让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共同评价。 问题:在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学生可能会得到线段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等结论,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开放性结论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多种想法和深层思考。同时强调全等的作用,全等可以作为说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能在探索及说理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题变式1 (条件不变,用几何画板进行图形的变式) 问题1:条件不变?3=?4,?1=?2,?ABC??DCB吗, A 3 1 C B 2 4 D 师生活动: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将例题中的点D沿BC翻折下来,学生思考,口述。 问题2:条件不变?1=?2,?3=?4, ?ABE??DCF吗,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A E 1 3 B C 4 2 F D 师生活动: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将变式(1)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 :条件不变?1=?2,?3=?4,?ABE??DCF吗,还需要添加什么条问题3 件, F E C B D A 师生活动: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将变式(2)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 设计意图:经过这组题目,既对利用ASA、AAS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巩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使学生对于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和全等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例题变式2: 已知:EB=EC,点A在BE上,点D在CE上,给CA和BD赋予什么条件能使?ABC??DCB或使?EBD??ECA, E D A C B :这个练习采用了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开放,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 师生活动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学生可能添加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如:CA和BD是三角形的两条中线、高、角平分线等。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点: (1)学生对本节所学的ASA、AAS的理解程度。 (2)学生是否能顺利挖掘公共角、公共边这些隐含条件。 (3)是否有出现添加CA=BD,然后运用“SSA”来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的错误。 设计意图:这个习题的设置能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体验数学的价值。” 变式3:探究升级 已知:EB=EC,点A在BE上,点D在EC的延长线上,AD交BC于F,说明点F是AD的中点. E A C B F D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一定难度,用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作不同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来解决问题。这道题综合运用了本节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又使学生构造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使他们的思维碰撞、思维互补,更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成的部分可以作为课下研究的课题,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4 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我会以采访的形式提出两个问题: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2.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你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能够概括出本节知识,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有所收获。教师要加以引导,师生之间相互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回顾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第 二个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价值。 布置作业: 必做P 91—4、5题。 选做 用多种方法完成(探究升级)思考题。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点评:本稿是汤琦老师参加2007年辽宁省初中数学学科优秀课观摩评比活动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她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上作了较详细地说明,尤其是在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上把握到位,较好的体现了说课的基本要求。 在学情分析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课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做到与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呼应,并在每一个问题后,都写出了问题的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效果预估及对策,如问题3的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是在预知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得出的结论,如果不全面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 (点评者: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景禄) Learning By Singing 大连市格致中学 单江红 目前,教授英文歌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外语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美国教育家Millie Garenough 在《Learning English by singing English songs》一书中阐明为什么要唱,她提出:最新调查证实了几个世纪以来教育家们提出的观点,即歌曲比其它媒体更容易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人的大脑,人的大脑对歌曲的保持记忆的时间更长。歌曲能够促进人左右脑的学习。歌曲是有趣的,灵活的,它能与任何学习形式、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的背景知识相融合,能够潜移默化的进入大脑记忆中并储存,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Singing Grammar》(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一书中特别阐明了为什么要使用歌曲进行外语教学的必要性。 人们听音乐能够获取快乐,教师使用歌曲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课堂的教学方式富于变化性。这种变化使学习兴趣提高,使英语教学在轻松的歌曲活动中展开,效果出人意料。 初中阶段由于课时紧,升学压力大等原因,英文歌曲在课堂上很少被使用,而且利用方式简单,实效性差。而运用英文歌曲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英文歌曲应该走进英语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一大难题。如果一味生拉硬拽的创设情景,重点和难点很难被教授到位;如果单纯枯燥的讲授,学生的兴趣则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采用英文歌曲。 下面是我运用英语歌曲巩固一般过去时以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教学的一次尝试。具体学习步骤如下: 1、在课堂上, 首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歌单(如下)。该歌单上的所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都被代之以空格。 What a crazy day! I _____ up this morning Someone _____ the telephone And I _____ into bed So then I _____ my friend Then _____ a slice of bread We _____ to the football field Oh, what a crazy day! And _____ from end to end Oh, what a crazy day! Oh, what a crazy day! Oh, what a crazy day! I _____ to the bus stop I _____ home this evening And _____ the train to school And watched the radio Then I _____ my bicycle I _____ down on the ceiling In the swimming pool And _____a video Oh, what a crazy day! Oh, what a crazy day! Oh, what a crazy day! Oh, what a crazy day! 2、接下来,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听歌曲,填空,将歌词补充完整。旨在考查学生对一般过去时以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掌握情况。为了使学生适应歌曲的旋律等,并能够较好的完成任务,我将歌曲播放了二遍。 然后,组织学生在各小组内讨论并校正答案,并在全班共同拼写正确答案。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woke, rang, ate, caught等的拼写错误都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3、在统一答案之后,我再次播放歌曲,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唱,巩固所学。 4、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组织学生使用一般过去时来复述歌曲中主人公疯狂的一天。考查学生运用时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在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关联词,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故事的梗概。部分学生注意了复述中人称的变化,形容词的变化和位置的和理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5、最后,我组织学生运用原歌曲的音乐节奏,并模仿其写作模式,进行再创作,即用自己替代原歌曲中的主人公,合理想象,运用一般过去时以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改写歌词,并吟唱。在此环节中,我注意到,某些对唱歌这一形式持怀疑态度的学生,突然表现出相当的热情,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歌喉是否悦耳,大胆的举手,向全班奉献了自己的 “杰作 ”,课堂上气氛高涨。 在本节课中,通过运用英语歌曲来进行的语法教学,大大改变了过去的语法教学的呆板的教学模式,使英语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收效是令人满意的。 点评:英语歌曲的运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其理论上的意义,更有其现实意义。英语歌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训练听、说、读、写的机会。英语歌曲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发展,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发展的机会。 单江红老师将枯燥的语法融入到歌曲中。学生通过听歌曲填词和小组内 的讨论,比较牢固的掌握了歌曲所涉及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拼写。在改写 歌词中,又积极运用所学进行创作,起到了巩固所学的目的。学生能够较好 的运用一般过去时来复述和描述,并通过吟唱以及共享创作结果,达到了熟 练运用该时态的目的。而且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总想尽自己最大的努 力将歌曲唱地道些,在词的重音、省音、变音、辅音连缀以及语流方面做得 精确些,他们不断模仿,坚持练习,这在客观上起到了提高语音水平的作用。 总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歌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形成学习动机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育英语语言技能和实施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有其明显的优势。 Let’s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by singing. (点评者: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于淑贤) 以《化学肥料》一课为例,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大连市世纪中学曲莉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对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除了要满足《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来设计,还需要教师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学校的实际条件等诸多因素进行设计。根据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就所使用的人教版下册教材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中课题2《化学肥料》确定了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设计思路。该设计只体现了我个人对于《课标》的理解、对于教材的应用,希望此设计能给老师们一些借鉴、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于一个课题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进行: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三维目标 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块 在分块中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确定每块之间的过渡细节 选择匹配的习题 一、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三维目标 关于《化学肥料》一课的有关内容,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根据《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了该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了解化学与农业生产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鉴别常用化肥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针对常用化肥的鉴别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活动; 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点。 只有目标及重、难点的明确确定,后面的设计才有章法可依。 二、 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块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习素材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我们的教材不是不可改动的,当教学需要、学生需要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信息和顺序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俗语说得好“鞋子舒不舒服,只有穿着的人知道”。同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行的教学设计,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在设计《化学肥料》这一课中,我适当增加了与之有关的内容、调整了教材的顺序。 增加的相关内容有:加工化肥的化工厂在全国分布的情况(用图片表示)、化肥与农家肥应用的比较、畅想化肥农药发展的远景。 调整之后的教学环节确定为如下六块: 知道化学肥料及加工化肥的化工厂在全国的分布 知道几种主要化学肥料的名称及作用 几种主要化学肥料的简单鉴别、铵态氮肥的检验、铵态氮肥的制备 使用化肥的利弊及与农家肥的比较 使用农药的利弊 畅想化肥农药发展的远景 三、 在分块中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确定了教学环节之后,则可以针对每一环节的知识内容选择教学呈现的方式。 环节一:知道化学肥料及加工化肥的化工厂在全国的分布。 采用学生提前预习和教师资料查找相结合。学生通过预习陈述所理解的化学肥料,我通过图片展示我国生产化肥的化工厂的分布。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超前性,让学生对我国化工实力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 环节二:知道几种主要化学肥料的名称及作用。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我先预设与环节二有关的问题,根据问题学生自学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查找相应资料,从而熟知化学肥料的名称、明确几种主要化肥的作用。我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有关植物缺失某种主要化肥所出现的表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肥料对于农作物的重要性。 环节三:几种主要化学肥料的简单鉴别、铵态氮肥的检验、铵态氮肥的制备。 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充分应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实验和调查、辩论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潜能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在这一环节中,安排学生进行分小组实验探究。我将化学肥料的鉴别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成两种方法。 利用物理性质鉴别的处理比较简单,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物理性质的诸多方面利用可以进行的比较简单的操作探究几种化肥的鉴别方法,会初步的区分。 利用化学性质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时,引入碳酸盐的检验帮助学生思考。学生知道碳酸盐的检验实际是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不稳定碳酸,分解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同时知道氨水是一种有氨臭味的挥发性的碱。结合以上的两个信息,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探究出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在铵态氮肥检验的基础上,自然过度到氮肥的制备。教材中氮的固定的内容可以在这个位置进行处理。 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又细分出三个环节,这部分内容有难度、也起到了整合这节课的重要作用、成为前后连贯的桥梁,在设计和时间安排上笔墨需要重一些。 环节四:使用化肥的利弊及与农家肥的比较 环节五:使用农药的利弊 这两个环节的内容相似、形式一致,教学方法可以互通。在学习了化学的知识原理之后,最终回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去,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事物,解决实际的问题。此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拓展性和包容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性。 这个环节的内容可以采取学生调查、辩论的探究方式,在学生课堂上进行探讨时,教师则起到掌控局势、适当点拨、引领学生辨别真伪的作用。 环节六:畅想化肥农药发展的远景 增加这一环节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根据查找的国内外相关信息,进行远景的再设计,训练他们的综合决策、思考的能力。 四、确定每块之间的过渡细节 如何引导课以及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各教学环节之间过度的流畅自然,对于听课的学生来说,将给其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引课可以通过一则消息、一个实验、一个故事等,也可以直接单刀直入。在这一课中,我用了一则消息来引课。环节之间的过渡不用太多的语言,一、两句话就可以自然过渡。 五、选择匹配的习题 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确认的重难点选择相应的习题作为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也非常重要,首先应该注重书后习题、地区匹配的练习册习题、在额外选出优秀的习题,在新授课中,习题的编制不宜过长,以便学生快速接受理解。 对于一堂课的设计,还包括板书、课件、课前的各种准备等等,这里不再一一枚举。我想对于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我们化学教学,因为时间上的优势,每年每一堂课都会再现,所以只要用心去积累、体会、实践,备课组之间互补互助,最终都能设计出有个人特点的有新意的课。 点评: 本教学设计是大连市世纪学校的曲莉老师在参加市化学学科教研活动时,以大连市兼职研训教师的身份,为全市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展示。 《化学肥料》一课的内容,关注了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出发,通过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展示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但是如果教师仅仅是从课程标准 中的要求入手进行教学,又不免有些单薄和枯燥。因此,如何对本课进行精心梳理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习素材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式上,有着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曲莉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增加的工化肥的化工厂在全国分布的情况(用图片表示)、化肥与农家肥应用的比较、畅想化肥农药发展的远景等内容,无疑使本课变得丰满起来。 我们的教材不是不可改动的,当我们的教学需要、学生需要时,在《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信息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对教材内容呈现的顺序调整,也充分体现了曲莉老师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面对着教材为我们教师留下的较大空间,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还应该加强教师间的横向联系,通过集团优势,完善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同时更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快速提升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我们研训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个性的体现,推出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精心设计每堂课,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现实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点评者: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王葆军) 《走进非洲》一课案例 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 刘文晶 1 课题 走进非洲 课型 欣赏 课时 教学用具 授课单位 大连市第79中学 授课年级 初一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合作 授课者 刘文晶 通过演唱、演奏与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和趣味 认知能力 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 音乐,从而达到对不同种族音乐文化了解、理解与认同。 理解鼓乐的原始“意味”。通过节奏创编、演奏和教学目标 实践能力 动作(声势及律动)体验非洲古老鼓乐的精神气质及现 代歌舞音乐的风格特点。 在师生互动与聆听比较中,进一步了解并喜爱非洲情感态度 音乐风格及其响誉世界的文化价值。 重点 感受体验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 体验非洲鼓乐、舞蹈的风格魅力、辨别节奏特点。 非洲音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怎样让学生了解,体验并喜欢非洲音乐呢, 我从非洲音乐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多媒体探讨、了解、感受非洲音乐中鼓、教材分析 舞复杂的节奏风格与艺术魅力。以及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我 设计了用“声势”“身体律动” “非洲鼓”演奏等教学环节,为学生发挥想像 力,提供创作与表现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古老“非洲音乐”的兴趣与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1、放一段非洲的鼓乐 1、听一段非洲的鼓乐,创设情境:让学教学及导2、由此引出非洲,让学生说出非随节奏走进教室。 生尽快进入学入 洲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 2、结合各种渠道获得的习音乐的状态。 在师生的3、师补充并导入新课:非洲不仅信息谈谈自己对非洲的 节奏问答有广袤的草原和沙漠,还有风俗奇认识 中导出非异的土著人,更有自由自在漫步的 洲 各种野生动物,我们平日在电视上 看到的动物世界大多在这里拍摄, 但是非洲至今仍存在着尖锐的种 族问题,经济落后,战乱不止,这 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一切 都会引起我们的好奇,例如他们的 见面方式就很特别,西非人的见面 方式是初次见面用右手拍打前胸, 中非人互致问候的方式是先鞠躬, 后鼓掌再互相祝福,如果你去非洲 和人握手时,有气无力会被认为没 有礼貌,越用力,越表示尊敬。非 洲在地理概念上是指整个非洲大3、相邻的两个同学把手既让学生体会 陆,而今天我们学习的非洲音乐是握紧,互致问候。 非洲文化的与 指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鼓在非洲众不同,也调动 是最古老最流行的乐器。今天就让学生了解非洲 我们共同走进这神奇的非洲。 及欣赏非洲音 1、介绍非洲鼓:据文献记载乐兴趣。 非洲鼓有上千种,我们今天着重来 二、新授 欣赏几种常见鼓的演奏方法及音 1、欣赏与色,请注意观看金贝、非洲大鼓、通过鼓分类的 体验非洲康加鼓的演奏方法及音色,欣赏金介绍,加深学生鼓的演奏贝和非洲大鼓吹的合奏。 1、看屏幕,欣赏 对非洲鼓的印 方法及非2、学习康加鼓及邦戈的基本象及演奏技巧。 洲鼓乐的演奏方法:引领学生用拍腿、拍手、 典型节奏 跺脚等形式感受非洲鼓。要求节奏2、用拍腿、拍手、跺脚 准确音色统一。 等形式感受非洲鼓,并按 3、欣赏非洲鼓乐,听辨它的照要求力求节奏准确音 节奏:这段鼓乐最典型的节奏是什色统一。 通过身体律动 么, 和乐器,师生共 同表现非洲音 乐的特点。调动 3、听辨节奏,并在老师学生学习的积 引领下用腿当鼓,左手拍极性,引发学生 引领学生感受非洲鼓,合着音乐演左腿,右手拍右腿,后到的学习兴趣。 奏并找学生到前面表演。 前面参与感受非洲鼓,合 4、介绍鼓的意味:鼓的击打着音乐演奏。 除了用于音乐外,它还具有一定意 2、非洲鼓味,它还会说话。比如,我们都是 还具有一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当行走到十 定的意味 字路口,遇到红灯时,红灯意味着 停,当听到学校的铃声,铃声意味4、聆听,并结合生活常 着,上课,下课,这就是意味。了识体会到底什么是非洲 解非洲鼓乐的“意味”——“语义” 鼓的意味。 非洲人用鼓表达他们的喜、怒、哀、 乐,鼓是黑非洲民族生命的一部 分。鼓乐渗透在他们每一位子孙的 血脉中,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 5、设计鼓的意味:今天就让 我们共同体验一次非洲土著人的 狩猎生活。出示画面,题目是狩猎。 3、创编鼓共四幅画面,根据画面,设计鼓的 的意味及意味。 让学生创编及 师生的即6、体验鼓的意味:引导学生师生的合作演兴表演 注意观看图形谱,师生共同演奏鼓5、分两组,以狩猎为题奏,进一步体会 并体验鼓的意味。 目,创设生活场景营造氛非洲音乐的特 7、即兴表演创编:找两个同围。 点。 学到前面演奏,下面同学和老师表 演,现场排练,第一个动作起床, 集合,第二个动作行进,第三个动6、创编短小的鼓乐片段通过模仿和创 作围猎,第四个动作是舞蹈。 进行表演。 编,对学生创造 第一排同学跟教师做表演,后面同力有所启发,看 学做鼓的意味。 7、找两个同学到前面演来鼓和非洲人 总结:刚才我们做的整个过程为不奏,下面同学和老师表民的生活是分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图示:引子演。 不开的。 +A+B+过度句+C+尾声 8、欣赏非洲《达玛仪式》:有 这样的一个学派认为音乐艺术起 4、欣赏非源于远古人类的祭祀活动,果真是第一排同学跟教师做表 洲《达玛这样吗,请看一段非洲达马仪式。 演,后面同学做鼓的意 仪式》 师小结:这个片子记录了非洲人民味。 在祭祀活动中对各种动物的模仿, 是原始部落最古老的活动,从中我 们可以看出,鼓,舞蹈,服饰在非通过欣赏,了解 洲人的图腾崇拜中扮演了重要的8、欣赏片段 鼓,舞蹈,服饰 角色。 在非洲人的图 9、欣赏非洲舞蹈:鼓是非洲腾崇拜中扮演 音乐的灵魂。它渗透在非洲每一位了重要的角色。 5、欣赏非子孙的血液中。有鼓就有舞。下面 洲舞蹈 我们观看一段非洲舞蹈。 问:跟你见过的其它种族音乐舞蹈 有什么不同, 插播一段新闻,欣赏布什跳非洲 舞。 了解非洲音乐 总结非洲音乐特点和舞蹈特点: 9、欣赏舞蹈。 和舞蹈的特点。 身体协调、赋于弹性、热情奔放, 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均衡的扭动。 和世界上其它民族的舞蹈皆不同, 独具艺术魅力。 让学生了解舞 10、欣赏非洲《马里音乐》:蹈是非洲音乐 古老的非洲音乐走到今天已经不另一重要元素, 6、欣赏与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音乐,它已同样有着独特体验非洲和现代的生活更有机会地结合请总结特点:全身都在动,的魅力。 《马里音学生观看非洲的马里音乐,仔细听没有呈示化的语汇等 乐》 它的旋律和节奏。 视唱旋律,击打节奏,找同学到前 面用现有的乐器演奏。 同学做律动。 10、聆听旋律与节奏。 师生互动,用身 简单回顾全课内容。 体律动和乐器 结束语:刚才我们是随着非洲 “鼓共同表现非洲三、 与舞”的体验过程一起走进非洲找几个同学到前面用现音乐独有的精 课堂小结 的,就让我们跳着非洲的舞步走出有的乐器演奏。 神气质。 教室吧~ 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律动。 通过师生身体 最后合着音乐一起演奏。 律动及乐器演 奏,让学生知道 非洲音乐的发 合着音乐跳着非洲的舞展及在世界音 步走出教室。 乐宝库中价值, 在世界音乐艺 术的发展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 点评:刘文晶老师所做《走进非洲》一课,能够站在促进初中学生音乐思维发展的高度,抓住本课内容的关键——非洲原始的“鼓与舞”的文化内涵,挖掘“鼓与舞”的意味;使学生结合现有的音乐生活经验,在亲自体验、感受音乐过程中,尤其是由开始的单声部演奏训练、体验到后来的多声部合奏表演,提高学生对所学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深度。这样,容易建立起自己一定的审美尺度、形成相对科学的审美价值观。教师蕴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音乐思维的引导、引深的操作程序是逐渐生成的,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不过由于教师的性格过于文静、优雅,课堂上显得对音乐所富有的表现特性张扬不够,或可以说“不过瘾”。 ( 点评者: 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慧林) 爱 心 永 驻 沙河口区星海小学 钱廷娜 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热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的成长环境;热爱学生,才会因材施教,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因势利导;热爱学生,才会像朋友一样,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亲近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点点滴滴,对症下药„„ 一、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 自然界之所以生机盎然、绚丽多彩,就是因为它有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物种,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学生都是一首美妙的乐曲,需要你去聆听、欣赏、品味。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只要你找到根本,对症下药,只要你的心中充满爱,给他阳光,给他雨露,他便会茁壮成长。 我班有一名学生,小小的年纪却表情冷漠、比较散漫且个性很强、孤僻而又不愿与人交往,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字迹潦草,甚至有时根本不完成作业。当你批评他时,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一味地批评指责,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反复找他谈话,但几次谈话下来,我发现他是一个倔强的、不愿意轻易向别人敞开心扉的孩子,而且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的多,虽然他口头上说保证好好表现,但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看来,我的教育没有对症下药,要让他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还必须找到“病因”。 在一天傍晚,我走进了他的家:他的家非常狭小,只有一间卧室,几样简单的家具,厨房是和别人公用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妈妈租的房子。不巧的是我去的那天她妈妈头疼躺在床上,但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他:我发现他很关心她的妈妈,知道给妈妈端水送药,妈妈看我来了要坐起来他还知道扶着妈妈,而且把被子盖好,照顾得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小小的年纪这样的举动让我不敢相信,同时又让我感动不已。看来他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的、重感情的孩子。 通过家访,我知道了他的“故事”,理解了他平时的一些表现。原来,他本来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由于他爸爸在外面沾花惹草,喜新厌旧,遗弃了内向而又软弱的妻子,更可恨的是从来也不看望孩子,非常绝情。这件事对于孩子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他变得自卑,变得冷漠。同样身为女人,同样身为母亲,我十分同情他们母子,更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于是我主动接近他,像妈妈一样关心他,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坚强起来,勇于面对现实,耐心的引导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让全体同学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元旦联欢会,我发现他只带了两小包小得可怜的小食品,我心里非常难受,于是,我中午就到学校附近的超市给他买了好多好吃的,他很高兴并第一次在我面前留下了眼泪。事隔几天,他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又有拼音又有字:钱老师,我错了,请你原谅。短短几个字,但足以说明我播撒的爱的种子正在发芽,一个学生正一点点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化,从此以后,我再批评他时他能虚心接受了,并愿意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了。 爱是慈母,爱是严父 二、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要做好班级 管理,需要强烈的责任心、需要热情的工作态度,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更需要 有一颗浓浓的爱心。爱学生,并不意味着姑息和迁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班主任是慈母,也是严父。 在班集体的管理上我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年我接的是一年级,刚刚走进校门的“小不点”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必须从头学起。于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成为我班级管理的起点和重点,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通过讲故事、编儿歌、示范、英雄故事等多种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使他们了解《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些内容像春雨润物一样注入学生的心田,明理导行,坚持正面教育,对于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加以强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星海小学的小学生就这样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下由一些条文和语言变成了学生们的具体行动。为了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良好的行为表现,我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设计了“粘贴大赛”。表现好的同学就奖励一枚小粘贴,一个月一累计,看谁的粘贴多,看谁的进步大~实践证明,小朋友们非常喜爱这种形式,在一张张美丽而又可爱的小粘贴中,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有规矩了。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坚持规范化、规律化。所谓规范化是从最基本的道德常识开始,按照基本规矩去做。如: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上课起立尽量不碰桌椅;一天学习结束后要把课桌内外的东西收拾好;走路时脚步要轻;看到别人思考问题时不去打扰等等。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一日生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一件事情知道怎样做,几件事情知道按顺序去做。比如,早晨到校先做好第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习等等,虽是日常小事,但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所谓规律化,是指班级的学习生活要有规律,它就像课程表一样,每个学生都心中有数,即使老师不在,同学们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 爱是激励、爱是赏识 三、 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名叫多克的人为了献身消灭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自愿到一家战地医院服务。当他看到医院里到处充满了阴郁的死亡气息的时候,生性开朗乐观的多克便决定改变一下这里的氛围,于是,他拿起大笔在医院一处最明显的墙壁上写下:“没有人会死在这里~”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以为然,可渐渐的伤员们和医生护士们都默默的记住了这句话。伤员们认为他们被送进了一家医术最值得信任的医院里,这给了他们战胜死亡的巨大信念和力量,他们坚信自己不会死在这里;医生和护士也深刻的感受到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更尽力的给与伤员最精心的照顾,他们都坚信自己有能力挽救每一个伤员的生命。就这么短短的一句充满激励的话,好像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使这所医院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果说这样的激励会增加人们战胜死亡的力量的话,那么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则会让孩子找回已经失去的自信。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名叫小玥,就我们老师最为关注的学习和纪律两方面怎样向大家介绍她呢,引用她妈妈的一句话:“钱老师,实话告诉你,教这个孩子你倒血霉了~”接着她说这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出名了,乍听此言,我为她的实在和坦诚所感动,同时出于教师的责任,我和她进行了一次长谈,要她转变观念,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和赏识。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真正理解什么叫倒血霉了~虽然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还是经常被她气的表现失常~举个例子:汉语拼音学完了,一天下午,我在黑板上写了六行音节,由于我们班每个下午2:30开始练琴,所以我没有时间亲自一个一个学生检查会不会读,我检查了六个比较好的同学,然后让他们和我一起检查其他的同学,谁 不会,你负责把她教会。最后,他们六个一起把小玥拉到我跟前,委屈的、气愤地说赵玥一个也不会,怎么教也不会。“你们去练琴吧,我来教。”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也不会。为什么呢,你教她学会第一个,再教第二个,回头再问第一个她就不会了,而且第二个也不会了,所以一个也没有学会;还有一次,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打球的“打”字,我说小朋友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朋友记住打字,“因为打球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右边是一个丁字,就是打。”“谁能来组词,”“打人”、“打架”“哎呀,打字组的词有的是一些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像这样的词还有吗,”“打闹、打仗、打伤、打骂—”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大家组出了好多词,我发现小玥似乎学得也不错,于是我指着打字问他:“小玥,这个字念什么,”她站起来,皱着眉头,抿着嘴半天没有说出来,“老对告诉他。”“小玥再读,多读几遍记住它好吗,”还好,终于会读这个字了,而且还会组词,于是进行下一个字的教学,当我回头再问第一个字读什么时,她又是眉头紧皱,嘴唇紧闭,那种感觉才真是无奈~怎么办呢,一天放学我让她妈妈回家只让她学会读一个音节:爸。第二天我出示卡片让小朋友们读音节,第一个音节就是“爸”,我发现她的眼睛亮了一下,赶紧把她叫起来,她站起来犹豫了半天,摆好口行还不太肯定,我鼓励她说:口型对了,快把它读出来。“爸~”她终于读对了~那时我的眼睛真有点湿润了,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热烈地鼓起掌来,她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我在全班“狠狠”的表扬了她一番。之后,我很注意的去捕捉她的一丝一毫的进步,然后夸大其词的表扬;即使数学全卷他只做对了一道题,我也对她说那是全卷最难的一道题,可能你也觉得这道题太难了,所以你真正的去思考了,就做对了,这说明你非常的聪明,如果其她的题你也能稍微认真那么一点,肯定也能做对~一个成人都无法面对“恭维”的诱惑,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 十几年的教师生活尘封在我的记忆之中,悄悄地翻开它,酸甜苦 辣,百感交集,但我心中涌动的依然是对学生的一片挚爱。虽然有时我会因为他们的调皮而生气、因为他们的学习后退而急躁;虽然有时我感到压力很大、身心疲惫„„但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带领我的孩子们去实现他们心中的五彩梦想。 我要倾注我的全部爱心,让它在孩子们的心间永驻~让它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中永驻~ 浅谈智力障碍者的生态教育 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黄家华 一提起智力障碍,人们马上第一印象就是:痴呆傻缺心眼儿,人们的这种传统误区,在客观上不公平地影响了我们对智力障碍者的正常教育,智力障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有它的相对性,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狭隘的认识。智力障碍是指有一些人在相应的行动、相关的能力和相应的环境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于常人的而不是在所有的环境中都表现出比常人差。 研究生态教育理论,就是想创造一种生态的美,自然的教育方法,或更贴切地说天然的教育方法,更贴近智障儿童生活的教育。智力障碍学习是一个适应性的学习,它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性和极强的适应特点,它有它适应的历程,这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要适应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不能僵化一成不变。这里面就有一个适应的强性问题,怎样让智力障碍的人能够适应环境,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的努力。生态教育理论的生命动力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所以生态教育就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它来源于生活而又要返回到现实的生活之中,我们的特殊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教育为生活之准备。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智力障碍的人过上近似于常人的生活。 一、生态教育是动态课程 生态教育首先是智力障碍者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教育,抓住他们的不同兴趣爱好来进行教育,投其所好按他们的兴趣来进行教育,让他们感到无压力,无压迫感和紧张感,积极投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其次是社区,家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来帮助智力障碍者进行适应的历程。 适应的历程有了,适应的氛围也有了,接下来是我们教育课程的问题了,我想我们的特殊教育课程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也应该是生态的课程,应该摆脱以往的课程模式,进行创新课程的尝试,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历程,与上面智力障碍者的适应是一样的,也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适应历程,也需要社区、家庭和教师的共同配合,这几者之间的默契合作是至关重要的。生态教育理论课程,是个体与环境进行交互的一系列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自我否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课程研究范畴。 其动态课程应该是一种无目的性的课程,说它无特定目的并非是指漫无边际的,而是一个相对理论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正常教育模式下的课程而言,这种生态教育的动态课程,应该是针对特别的教育群体进行特别的教育,让智力障碍的人积极进参与进来,他们是特殊教育主体,他们的参与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性向和兴趣来进行生活和学习,本着人性之初的爱好去学习,这也是生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社区,家庭和我们教师,在这个动态课程中起的只是一个导向作用,而不是进行权力的实行者,教师只是按动态课程的规律来对智力障碍的人进行指导,起一个导航员的作用。 二、生态教育场所是社会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生态教育理论实验场所——社会,我们只有把着眼点放到社会,把目标放在现实生活中去,才能使生态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得到验证,才 能让我们的生态教育保持活力。以住我们的特殊教育受传统正常教育的影响极大,也在不知不觉中采用了一些这样那样的传统教育模式,把教育场所重点放在学校,在进行说教式的教育教学,对于生活方面的教学,过多地采用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们常在教一个生活场面时,先进行模拟一个生活场景,然后来教智力障碍的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在当时或一个短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效果,可是这也是有些"纸上谈兵"的变相形式罢了,当这些智力障碍者到现实的生活中进行实践时,总会自觉不自觉中联想课堂中的场景去机械化的生搬硬套,不会变通地去接受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我们的生态教育理论中的动态课程的场所应该是社会,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到教室中去,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能让他们重返社会,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地投身于现实中,与社会融于一体,这是一个实际生活地实践,一个实际生活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适当放弃以往的学校教育模式,辩证地改变以往地学校教育形态,转移特殊教育的场所,投身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去,毕竟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生活而准备的,能让他们重返生活是我们始终不渝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育时,应该本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生活习惯,而不是按照我们的习惯来进行生态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因为他们才是生态教育的核心,没有他们就根本谈不上生态教育了,我们应该积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按照他们的特点来定身量作课程,针对不同人的习惯来调整课程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应处处体现也"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性,引导人性的教育,抓住他们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来进行生态教学。还应该注意的是积极合理地利用实际环境和资源来进行教学,强调一种统一整体的教育,生态教育不是孤立枯燥地说教,而是一定要殷训练教学与完整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动态教育的实施者 生态教育离不开教师,毕竟我们是导航者,对智力障碍的人是一个导向服务,怎样作好导向这就需要对我们教师有一个评价,这里教师也应该有一个适应过程,这里有一个教学的适应,我们以往的特殊教育方式现在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的生态教育,要求我们要有所转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各方面的适应,从教学适应,师资力量和教师的培养,这一系列问题都得先解决,才能进行下一环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还应该对生态教育理论有一个统合回归的观点,所谓的回归是生态教育的宗旨,我们也正是为这一宗旨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就是让那些智力障碍者回到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特殊的服务手段让他们能过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让他们真正的回归到现实中去一展身手。 对待智力障碍者的教育方法,以及对智力障碍者的看法回归到常态,而不是把他们放到一个受限制的范围中去,应该让他们回归到现实的常态中去,同时地要回归到生态教育的主流中去,让他们回归到系统中去,作一个个体正常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各方面都要进行调整,调整传统观点,调整方案,调整思想,真正把生态教育理论融入到社会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能像正常人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能像正常人那样享有更多的权利,同时也应该让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让他们过近于或就是正常的生活。但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事儿,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方面的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把这个崭新生态教育系统环境建立起来,让智力障碍者的生活条件得到保障,同时也应该让他们回归到现实地生活中去,这就是统合回归的意思,也是我们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 给学生一点成就感 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李莹 这是一堂相差关系的逆叙应用题的练习课。应用题历来就是智障学生学习的难点,再加上是练习课,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没有学习激情的课堂教学是不会达到好的学习效率的。 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4个条件,请大家选择其中2个条件,再自己配上问题编一题应用题: 1.苹果有18筐 2.梨比苹果多19筐 3.梨有37筐 4.比苹果少19筐 我请同学们思考,发现有几个同学心不在焉,举手的只有那一两个人。我请其中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他同学反应平平似乎是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注意力也松懈了下来。回答的这名同学回答较完整,他说:我编的应用题是„„我就紧抓住这一点,在他回答完之后,马上用非常赞叹的口吻表扬到:你回答的真完整~真是太棒了~然后特意停顿了一下,环顾了四周一遍。果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起来。既而问同学他编得对不对,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再次表扬到:真不错,你带了个好头~这是你编的应用题,老师把它展示在黑板上。然后我在黑板上写到:“张X 。。。。。”又问:“你能列式吗,”在他名字之后又加上列式。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射到黑板上了,纷纷表现出羡幕的神情,有几个已按耐不住,跃跃欲试了。我转身问到:大家谁还能编出自己的应用题呢,这下课堂一下活跃起来,个个争先恐后要求编题。我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除“张榜公布”外,都尽量找出它们的“经典之处”。 在这个气氛中,又抛出下一组题:16 23 39 7 要求先观察这几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再编一编题,可以小组讨论,并要求最好能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尽量不要一样的。经过学生讨论,在回答过程中,对能以“比多比少”形式编的题予以大力肯定,并依旧把编出好题的学生的名字书写在黑板上。由此相差关系的应用题特点明显得到了突出,并且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发展。在最后自由编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以身边事为题,有的以商店购物为题,有的以教室里的事物为题。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十足,意由未尽,教学效果也非常好,感受到应用题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事。 反思:在教育过程中,怎样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一直是个困扰已久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这个转变中,激发成就感不失为一个良方。 “成就感”可能是我们一生中为之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一种最令人满足的荣誉感,也是生活事业的原动力。而对于这些学习能力较差的智障学生来说,“成就感”就成了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有价值或重要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简单的说,就是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中高年纪的智障学生正处在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度阶段,成就感的培养是他们学习最好的老师。我在这节课中特意突出“你自己的应用题”,并对每个人的闪光点予以肯定,使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产生一种亲密感和成就感,从而在学习上更有一种自信力。 我认为成就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动手动脑,获取知识“成就感”。虽然智障学生在学习上有能力限制,但 他们同样对各种事物有好奇心,开始探索他们周围的事物,对奇特的事物也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应近早的发现鼓励他们去学习,经过多次的学习取得的成功会让他们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步巩固最初的求知欲,便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2寓教于乐,得到活动的成就感。智障学生的注意控制力有限,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学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趣味感。如注意提问方式,练习题的难度;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游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3 正确评价,形成人格成就感。 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应予以表扬和赞许,如果答案有偏差,也应先肯定其积极发言的态度,同时指出不正确的地方,给他改正的机会。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多在班集体中为他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同时反映给家长,让学生体会到被重视,感到努力有回报。 总之,学习成就感的培养在于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自力自强,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同时形成一种求知的动力,能够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快乐的生活。 一次口头造句引发的思考 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胡 玲 在我教学生涯中有一堂课让我终生难忘。 这是一堂说话训练课,练习用“是”字说话。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说话,他们把“是”字与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日常见闻紧密结合,表达得那么自然、流畅:“我是启智学校的学生。”“爸爸是个工人。”“我是一年级的学生。”„„就在这时,有个叫刘大为的孩子站了起来,这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同学见他说得赶快躲着。“我是个„„。”听得出来,他想说“我是个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说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不少学生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个好孩子,他还有脸说,”„„说句心里话,此时我的内心真有些矛盾:想想平时他那些表现,我真想说这就是你捣蛋的结果。然而看看这个孩子满脸尴尬的样子,心里不免有些同情。矛盾之余,我先让他坐下,谁知他还真较了劲儿,站在那里不坐下。于是我只好鼓励他造一个更“合适”的句子。他果然开口了:“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着他说出自己是个坏孩子。此时,我的内心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我在为他突然萌发的强烈自尊所感动,我满怀深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他从我的目光里获得动力,从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我不是个坏孩子~”我情不自禁地带头为他鼓掌。这时,我发现他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 下课后,我把刘大为叫到跟前想与他谈谈。我还没开口,他就主动说:“老师,以后我一定做个好孩子。” 这堂课给我的感触太深了,我一向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自尊”,尤其是那些捣蛋鬼,都是些“厚脸皮儿”。然而今天的事情让我改变了看法:刘大为虽然是个智障孩子,但是他的三次改说句子,都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他对尊重的那份渴望。原来自尊并非成年人所独有,也决不是那些“好孩子”的专利。对那些后进生来说,他们更加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尊重每个孩子,这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重要前提,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另外,我不得不佩服蕴藏于为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潜能——从“我是个好孩子”到“我是个坏孩子”再到“我不是个坏孩子”这一过程,不只是一个灵活运用“是”字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自我价值判断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周围舆论否定与自我向往肯定这一对矛盾中,他终于找到一个最佳的统一点——“我不是个坏孩子。”这种机敏的创造力难道不值得赞叹吗,而此时,无疑也正是改变一个孩子的最佳时机。 美丽,在这里插上了翅膀 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未元 《在美术教学中指导智障儿童想象画的研究》这一课题至研究以来我有很深的体会,我觉得在特殊儿童当中要进行美术创造,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失望和冷漠,而多一份理解、信心和亲切。 2(学会分享。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其次,意味着努力创生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再次,意味着对于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的自觉防范;最后,学会分享是和学会欣赏别人高度相关的。 3(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宽容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对自己所认同的对象也能抱以审慎的态度,而对别人所信赖的事物又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4(学会合作。意味着,对于不同、差异、另类,甚至是对于异端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了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需要很好地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 5(学会选择。教师须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6(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教师学会创新,是因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下面是我的一节研究课例: 课题 《美丽的冬装》 课型 粘贴画 教 认知能一组儿童能在教师的提示下独立进行穿上美丽冬装的作 力 业训练。 学 培养目二组儿童能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简单的拼图训练。 标 目 实践能给自己穿上美丽的冬装,先进行合理的拼摆然后进行粘 力 贴,通过训练使两组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不同标 培养目程度的提高。 标 情感态1:培养动手能力,使儿童的审美情感进一 步 度 提高。 价值观 2:走近生活,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表现一切美好的东西。 培养目3: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标 重 把冬装进行适当合理的拼摆并进行粘贴,注意服装颜色的搭配和衣服点 之间位置的衔接。 难 掌握粘贴顺序,注意服装颜色的搭配和衣服之间位置的衔接,不要脱点 节,保持画面干净。 关 动手做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制作中注意知识的整合,达到手脑并用。 键 手 游戏,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课件介入回放重难点,分组段 自学,音乐陶冶,教学卡片(学生头像,冬装系列学具的准备等。 教 学 内 容(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好~ 老师好~ 游戏给自己画像。 师:在圆内添画五官,抓住生:画自己。 自己的特点,画画自己的小 脑袋。 二:课程的导入 辅助二层同学画出的小脑生:看袋子里面是什么东 袋。 西。 今天是圣诞节,老师要送同 学们 三:教学过程 一些礼物给大家,请同学们 打开袋子看一看老师送给大 家的是什么礼物呢, 师:根据袋子中的内容,给 自己穿上美丽的冬装。 (出示课题:美丽的冬 装) 生:进行拼一拼的训练。 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 的冬装。先进行拼一拼 的训练。注意服装颜色 的搭配和衣服之间位置 的衔接,不要脱节。 教师示范拼图。 出示课件。 生:在观看教师作品之后, 要求两组儿童修改自己 的作品,使其更加趋于 完美。 生:进行粘贴的训练。 师:要求一组儿童根据生活 经验独立完成粘贴作 业,教师及时纠正儿童 在作画过程中出现的各 种问题,适时表扬与鼓 励。 师:在儿童创作的过程中, 教师播放轻音乐。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价。表 扬学生在这一年当中所取得 四:展示制作成果 的进步。 师: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生:互相观摩。看一看,比 五:教 师 小 结 老师欣喜的发现,大家都一比。 进步了,老师提议为我们 全班的进步鼓掌,加油~ 生:鼓掌喝彩~ 通过儿童想象画的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协调发展。 我错怪了他 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金红岩 “老师,我的水被人偷喝了。”随着一声呼喊,教室内立刻鸦雀无声,同学们寻声望去,只见坐在后排的张文超手举着水瓶正气呼呼的喊着。这是发生在下午活动课上课时学生刚回教室的一幕。是谁偷喝了张文超的水呢,下午我一直在教室里,只出去了五、六分钟,难道是把家峰,有可能。他曾偷过其他同学的水喝,我立刻把他叫到门外,质问到:“你是不是喝了张文超的水,”。“没有,我没有。”他胆怯的望着我因生气而瞪大的眼睛,“不是你还有谁呢,”我还是紧追不舍的问。叮当叮当上课的铃声响了,为了不耽误上课,我让他先回到座位上,他委屈的又说了一声:“老师,真的不是我喝的。”在他转身的一瞬间,我慕然发现他眼中充满了委屈的泪水,“是不是我错怪了他,要冷静,不能凭印象无根据的委屈了孩子。”我在心理反复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件小事,要给学生解释的机会,不能武断,我决定下课后再细查一下,终于等到下课了,正当我想再调查弄清楚时,李恒不好意思的走到我面前,红着脸说:“老师,对不起,水是我喝的。”噢,看来我真的冤枉了把家峰,我马上把他叫了过来,真诚的说:“对不起,把家峰,,是老师错怪了你。” 巴家峰这时脸上露出笑容说:“没关系”多么好的孩子,而我却武断的伤害了他,我真是后悔极了。 这件事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它会及时提醒我:师生间应平等相待,不能想当然,凭印象而错怪了学生,要认真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会无辜冤枉学生,才能真正的与学生心贴心。 赴厦门教育考察报告 辽宁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毕守才 2007年11月26日,我们第八期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一行28人赴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区——厦门集美中学和厦门市科技中学进行了教育考察。通过考察使我们初步领略到了中国现代化学校的风采。这次考察学习的时间虽很短,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难忘的,思考是深刻的。下面就我本次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如下总结。 一、历史悠久的名校——集美中学和教育战线的新兵——厦门科技中学 厦门集美中学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二十世纪初叶,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针对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状况,立下兴学报国之志。他在海外艰苦创业,倾尽毕生资财和心血,创办了厦门大学,创办了以集美中学为主的闻名中外的集美学校,并立下“诚毅”校训。该校位于厦门经济特区,与宝岛台湾一水之隔,与集美旅游区融为一体,依山傍海,景色秀丽,四季如春,占地10万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配备齐全,拥有标志性的陈嘉庚建筑楼群,拥有全省中学一流的科学实验楼、室内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套房式学生公寓、招待所等。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1个多亿的的新高中部2007年8月即将动工建设。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学子遍五洲,声名播四海,被誉为“中国名校”。系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德育基地、省校园安全先进校。学校被称为“革命摇篮”,有着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校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学校被称为“侨生摇篮”,培养的5万多名校友,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海外,成名成家成才,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学校以“慎选教师,严谨治校”著称,保证了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新时期,实施“名师工程”,每年投入百万引进名师,师资雄厚,有教职工250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80多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多人。还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著名专家、教授上课、讲学。学校面向全市招生,面向全省招生,面向海外招生,培养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素质+特长”学生,在校生3100多人。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在全省首办“新疆内高班”;与澳大利亚合办“高中双学历课程班”。学校开放办学,与海内外著名学校共建,与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往来、合作频繁,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桥梁,是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学校。郭沫若先生有联赞曰:“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厦门市科技中学创建于 1994 年 6 月,是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旨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生源的特色学校 , 经过十年的奋斗 , 被确定为省一级达标学校。学校位于厦门市黄金海岸 , 美丽的东南海岸边,与厦门大学毗邻,面海而建,校内绿草如茵,校外风景如画。校园占地面积35954 m 2,建筑面积23582m2。由教学楼、教学实验综合楼、图书楼、学生宿舍及食堂构成校园建筑群。拥有环形塑胶跑道、篮排球场和足球球场。现有 55个教学班(含一个新疆班),在册学生 2524 人,教职工总数 202 人,其中专任教师 171 人,中级职称 62 人,高级职称 37 人,研究生14 人。学校在创办之初,厦门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就十分明确给学校定位,即办成具有科技特色的示范性普通完中。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为学校题写校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蔡启瑞教授受聘为学校的名誉校长。办学十一年来,校园建设已具规模,硬件设施已达一流水平。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不仅从省内外引进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也不断从全国各重点大学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来校执教,并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保证把最先进的知识与理念带进课堂,充分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学校以把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会学习、会生存、会做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为办学目标,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学生“在校三年,受益终身”。 通过对两所学校的深入考察,我认为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做到: 一、以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作支撑 厦门集美中学和厦门市科技中学在新课程改革开始前就进行了积极的准备,认真面对这一场新的教学革命,先后分别派遣校长、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的多层次学习培训,加强校本培训,提高认识,并认真总结、研讨提高,迅速努力转变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以一支精诚团结,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为保证 一所名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两所中学的校长均为全国招聘的名校长,教师除了来自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师大等全国重点示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外,还有自全国招聘来的骨干和名师。两所中学每年均投入重金,送大批教师到省外及国外进修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三、以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为载体 “让课程的源头活起来,让学生的才智亮起来。”厦门集美中学刘卫平校长和厦门市科技中学张咏副校长如是说。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容量增大和课时减少成为了教学实践中相当突出的一个问题,不少一线教师反映“教起来很吃力”,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新的“满堂灌”现象。新课程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关键在于怎样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能量。两校通过“激活课堂”的形式,即把课备精、把课上活,变教师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变教师的包办围学生的参与,变教师的预设为学生的问题生成,激起了教师真心教学的激情。努力实践“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为学思想,他们优化课内导学策略,培养学生有效自觉的能力,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释疑,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巩固和应用,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最终造就了两所学校辉煌的教育大厦。 两所中学深化创新集体备课模式,即“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教案、师生共用”。创新了备课模式;坚持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为核心的激活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在严格按照国家课时计划的开足开全课程的情况下,创造最高的教学效益。 四、以教学质量赢得社会的信度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才是教育的生命力体现,才是教育的根本。 集美中学是一所拥有九十年历史的全国名校,厦门科技中学用短短十三年的时间,一举成为家喻户晓的被社会、家长赞誉的福建省一级学校,很重要的是学校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两所名校的考察学习,我认为应该学习两所学校尊重主 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德育教学经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严治校、科学管理的经验。 这次两所名校的考察学习得到如下启示: 启示1: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有许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其实,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 启示2:先学后教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 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 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两所学校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 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先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 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 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 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 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突出了出来。 启示3: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讲得多,但很多时候,老师讲了,不等于学生听了;学生听了,不等于懂了;学生懂了,不等于会了;学生会了,不等于会学习会运用了。“先学后教”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坚持构建师生互动共生式家园,打造温馨型校园、学习型校园的奋斗目标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这一奋斗目标是符合我校校情的,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使每一位师生都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二、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指导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我校有良好的集体备课的传统,我们应在备课形式、备课方法上不断探索、深化,以求更实效、高效的备课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要重视管好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特别要重视学习预习的指导,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加强教学管理,要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抓起。重视对全校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随机评估。 三、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我们在学校发展中要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不断提升。以教科研为支撑,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我认为,当前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只有投身改革,真抓实干,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我们只有客观分析,迎难而上,才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取得学校的发展。 学先进 赶先进 超先进 ——厦门新课改实验工作考察报告 大连世纪中学 宫本红 2007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在沙区教师进修学校李玉霞老师和王飞老师的亲自组织、带领下,我们赴新课改实验起步较早的厦门市进行为期五天的考察。先后参观了厦门集美中学和厦门科技中学。聆听了学校领导的经验汇报并进行了参观观摩,同行人员之间经常进行讨论、反思,学习了先进的课改经验,对厦门新课改的总体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扎扎实实开展课程改革 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无疑是所有工作开展的重要的组织保证,新课改实验的启动也不例外。此次考察的两所中学在介绍工作时都谈到了市、区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开展新课改实验工作的支持、帮助是巨大的。在他们的支持、鼓励下,基层实验单位——学校才大胆地进行实践,教师也更为放心了,轻装上阵,不断创新工作的方法,使厦门的新课改呈多元化发展态势,真正体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为全国改革实验树立了榜样。 2、加强校本研究 厦门科技中学校长张剑辉在向我们介绍时,突出地谈到了校本研究对于新课改推进的重要性,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校长是校本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在课改中加强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包括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制度;应该建立一套扎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重点抓住校本研究的三个步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个体反思、同伴的互助和专家的引领。为了达到这样的工作目标,厦门科技中学尝试建立“通过教师的课堂方式转变来促进校本研修的顺利实行”。并且在厦门市教育局长的“重新洗牌为主,谁先入谁做主”的观念引领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观念上加强理论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别对校长以及教师进行逐层“洗脑”。校长“摸着石头过河”,教研组长带着“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课题,深入广东、海南等更为先进的课改区“取经”。回来以后,就自行组织校内的考核培训,利用寒暑假进行“岗位大练兵”——教育理论大练兵、教学技能大练兵、教育科研大练兵以及班主任工作大练兵。并且和集美中学联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8大课题研究“学校课程方案如何形成”“课程安排与教学实施”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评价研究与学生课程评价改革”“ 学生的选课指导与班级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实验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传播与社会理解”“带着课题与问题去考察”。 ?课程开设——研究性学习、校本教育。 即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提升教师的思想和理念,共同备课,把大型活动转向微小活动,由形式向内容转变,由示范向研究性转变,促进教师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他们的做法都非常创新,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的需求。 张剑辉校长在介绍学校工作经验时也提到了通过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自主、放手,约束要民主化,大胆创新,把教案当成学案,在校园里创设宽容、信任、理解的氛围,让学校成为温馨的家。 3、转换评价机制 我们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教育评价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集美中学李校长说“课改要过考试关”,注重评价的过程。而对教师的评价,则是让学生和家长作评委,或通过问卷调查、随课堂的方式进行。李校长认为作为教师要敢于评价学生,改变过去不敢评价学生,或给予学生廉价的评价的现象。 4、经费保障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没有经费的支撑,就不会取得很大的效果。厦门集美中学和科技中学的硬件建设是一流的,设施配套是先进的。他们为教师的培训,提高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投入大量资金。 就以科技中学教师的阅览室来说,那里有供教师集体备课的一角:整齐的会议桌椅,整齐的电脑„„还有供教师阅览休息的沙发座椅,供教师休闲的“咖啡小屋”。教师在这里既可以“充电”,从书本知识中获取学科知识的滋润,又可以在休闲的阅读当中,去除工作中的疲惫和辛苦,让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让紧绷的心灵得以调解。可以想象走出阅览室的老师有多么的神清气爽,意气风发而又斗志昂扬。我想,这里是老师重新起航的港湾,是振翅飞扬的翘板。 二、感想颇多,启发颇深 从当前我校实施新课改实验的工作现状看,有许多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1、实施新课改,上下一条心是工作开展的保证。 首先,学校领导对新课改有高度的认识,足够的认识才会有扎实的行动,领导的认识深度影响到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力度。因此作为学校中层领导成员,始终和校长保持统一思想,把实施新课改作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落实。 其次,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也非常重要。教师是具体实施新课改的直接操作者,他们对新课改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学校课改的进度、效率。教师的新课程理念的更新与巩固是学校课改工作的关键。所以,作为教导主任,有义务带动我校教师提高课程改革的意识,并能够率先垂范,为课程改革多多出谋划策。 其三,学校课改经费保证使工作开展有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大规模长时间的通识培训需要专家的支持与教师的接纳,大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抽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让教育真正意义上“富裕”起来。 2、实施新课改,加强校本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师资培训要取得长效,就要采取校本培训。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开发好本校人才资源,培养 自己的专家队伍。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抓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网络辅导的机会,进行通识培训。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后续培训,即由学校相关责任部门组织开展各类围绕主题的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校本讲座,由教师专家向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鼓励教师加强自我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其功能,向教师推荐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料和各类专家讲座等资料供教师选用,要求教师自主学习。组织教师撰写课改理论学习体会;加强学校学科培训的力度,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强调教研活动中教师个体的反思、教研组成员的同伴互助和专家的专业引领,强化反思后的再设计与再实践。加强校本培训是新课改理念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 3、实施新课改,转换评价机制是课改的重中之重。 当前学校要使新课改更深入,更持久,更务实,必须转换评价机制,通过指挥棒的作用来调整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面改心不改”的现象,主要应做好评价载体的优化,即出卷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能力,体现综合性;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是多元的,因袭要从不同的侧面来检测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过程细化,把过程作为检测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结果,也要重过程。当然,还需要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转换来带动对学生的评价转换。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方面从成绩方面考察,除学习能力外,还要考察学生的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意识、运动与健康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评价、科任教师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等。 厦门考察,对我的新课改思想触动很大,学校在这方面走的路还很长,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我们学校王慧校长的理念和考察的两所学校相差不大,作为学校的执行机构,一定要紧跟校领导课程改革的指挥棒,将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更加扎实地开展下去。相信有朝一日,我们世纪中学,也会成为课改的先头兵。 提高教育质量 形成教育特色 大连市第五十二中学 李坤 2007年11月22日至27日,在进修干训部两位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8人到厦门集美中学和厦门科技中学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两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室、阅览室等,听取了两位校长的介绍,对于两校的管理及特色建设感触颇深,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管理有许多借鉴之处。 现将此次学习考察的感触汇报如下: 一、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最好的美的教育 厦门是个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城市,让我们这些北方来客由衷地感到清丽与俊逸。而集美中学更是这花园中精致的一隅。中西合璧的嘉庚式建筑谈不上美丽与壮观,但的确很有特点,正所谓“穿西装,戴斗笠”,恐怕这是侨乡独有的。庄重的陈嘉庚铜像,让所有驻足的人铭记这位功勋卓著的华侨领袖。沿陈嘉庚纪念馆一路寻去,印证了毛泽东为之题写的“民族光辉,华侨旗帜”。此处对集美学村的学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厦门科技中学,象征校园精神的雕塑寓意深刻。校园内更是大树参天,绿草荫荫,繁花锦簇,与周围的建筑群落相得益彰。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既彰显丰厚的文化底蕴,又透视着现代文明的勃勃生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让师生身心愉悦,也必然能产生一种积极工作、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的内驱力,这就是美的熏陶,充分体现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的功能。 二、 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走近集美中学,不太起眼的校门上铭刻着极为深刻的校训“诚毅”二字。诚,即诚以待人;毅,即毅以处事。90年来,该校学子正是以此待人处事,并已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也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我们了解到,学校将嘉庚精神作为日常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汇集成制约学生行为习惯的20条,其中囊括大到家、校的行为举止,小到衣着发式等都有所限制。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而忽视在家的举动,难免造成学生在家与学校判若两人,言行不一。还有集美中学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也很值得学习。读书可让学生获取大量知识,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而此校让学生列出读书计划,规划达到的目标,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引导,我校虽在读书阅读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与之相比,仍有差距。 三、 务实高效的校本教研 “请进来、走出去”方面的 这两所学校有很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专家引领 确让我们羡慕。对于在课改方面的专家我们是可望不可及,而他们却能与之近距离接触、座谈交流、听取专家对课改课堂的诊断等;还有不但领导能走出校园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就连普通教师都可以到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访问,这对我们普通的学校有一定的难度。“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话一点没错,此次考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两所学校都通过说课、上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集美中学要求教师每月写一份反思,并亲自交到校长手中,校长将阅读后的意见写下,并通过与教师谈话等方式与教师共同,帮助教师提高,促进了教师更快地成长。 我们也检查教师的反思,但是相互交流的机会太少,使许多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效果。 厦门科技中学的岗位大练兵、技能大练兵、科研大练兵、班主任大练兵、体育教师的理论考试等活动,探索着教育教学的最佳途径,提高了教育质量。在教学方式上,各备课组形成探索、研讨、观摩等教学方式,教师们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大家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积极向上的群体的形成。 四、 导学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集美中学有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非常好—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每位教师分单元备课,细致到每一小节的例题、练习等,都写出导学案,开学初教师共同修改补充,然后形成完整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这个过程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最重要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生间的切磋研讨也有助于学生 合作能力的提高。 五、 教科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重视教科研,几乎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其重要性,但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不易。难得的是这两所学校做的扎扎实实。厦门科技高中每年拿出几十万作为科研经费,提供经济保障;针对教师对于科研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厦门科技中学却将课题归结为几方面,让教师任意选择,使课题尽量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结合,做起来更容易而且科研结果更能为教师所用。难怪他们都持有国家级的研究课题,这方面我们要学习借鉴。 总之,考察结束后,我在认真思索这两所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有意识地践行于我校的教学及管理中。希望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踏花归来马蹄香 ——关于“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的一点思考 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 徐 晶 有幸在厦门学习生活5天,除了感觉清新之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冲击和理念的更新,让我真正体味到了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在这种感染与撞击下,我也仿佛真的接触到了教育的真谛,很多对教育的肤浅的认识得以深刻的反思。 走进集美中学与厦门科技学院,校园里整洁雅致,书香弥漫,教师精神饱满,团结进取,孩子天真烂漫,乐学向上„„细加解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高品质的学校文化。 华东师大博导陈玉琨教授这样评价一流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 让员工更加和谐。教育“以人文本”,校园文化更要“以人为本”,构建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核心就是要“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集美中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培养学习习惯,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诚毅”是他的校训,“让学生全面发展”是他的办学思想,注重“习惯养成”的养成教育是他的教育特色,60多个社团,让学生尽情张扬个性„„。他对学生的培养可谓是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结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我认为,“ 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香港大学将11省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状元们缺乏后续发展的能力;剑桥大学招生,学生除了要有能证明学习能力的A等成绩,还要接受长达四十分钟的面试,以考查其是否有发展潜力。” 惊人的事例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今天的学校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首先想到的答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事实上,整个的教育趋势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吗,是不是更多的还是以书本为中心,培养了大批考高分、会做题的“书呆子”,孩子从小到大,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尤为关心的是不是孩子的一纸试卷和试卷上赫然醒目的分数,家务可以不做,班干部可以不当,学校活动要少参与,只要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因为高分数意味着考大学,意味着考上好大学、名牌大学。但苦读寒窗十二载后,分数是高了,高得让人需仰视,但一场欢喜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有的大学将你拒之门外,理由是缺乏发展潜力;有的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但大学五年之后,当你面对社会时,你寻觅不到自己的位置,你无法融入社会,于是很多便在踏出大学校门伊始便被社会所淘汰。有的成了“啃老族”,于是新的城市贫民诞生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已经喊了多少年了,为何却得不到落实呢,我想,做为一名基层教师,必须将这句话由一个“口号意识”转换为一种“实际行动”。“德育为首”,德育其实就是育德。智育很重要,但我认为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想,我们除了教授给他知识之外,还应培养他的哪些能力,学习兴趣、质疑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都是何其重要~我们千万不要只盯着他最后的考试成绩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因为如果我们只盯着最后的分数,很可能平时我们就会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做题, 很可能我们会因学生一次的失误大加训斥伤害其幼小的心灵,很可能你会直接告诉学生科学结论而省略了让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头脑僵化,不会思考,不会自学,不会质疑,他的发展潜力在哪里,而我们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扮演了一个埋葬学生发展潜能的“罪魁祸首”。体育,就是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美育,要真正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劳动教育就应树立“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体现差异教育,让孩子个性化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鸭子就成为鸭子,兔子就是兔子,鹰就是鹰”,而不是像工厂生产零件那样千人一面。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千人一面的教育,其实人本身就是有差异的,在我们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时就必然能产生孩子之间的差异。但怎样能使学生优势更优,这就存在一个差异教育的问题。学校究竟可以怎样做,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开设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在整体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每一个老师都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有服务的意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的一生负责,为他的成功奠基。当我们真正落实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然会水到渠成了。 二、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集美”中学的做法是狠抓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科技创新,抓教师素质教育的提高;采取“请进来,跟踪指导;带出去、走出国门”的发展措施;强调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实现个人培训,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目标和要求;鼓励教师在职进修;要求每个老师美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一万字读书笔记。 而“厦门科技学院”更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比如利用暑假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教师岗位大练兵,开展教育理论,读书活动,并交流心得体会;开展技能大练兵,举行说课比赛,课件比赛,教案比赛;班主任工作报告总结;体育老师基本功大赛,体育老师理论考试等等。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使命之一是创设宽广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难度比任何改革都大。成败决定于教师的观念、态度、自身修养、教学和科研能力。崇尚教育研究与提高创造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标,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品质和高超的业务能力,必须重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学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但是,目前“职业倦怠现象”使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充当了“渡船老板”的角色,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而自己的专业发展却呈原地踏步状态,要让教师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师进行高端的专业引领。那么,应该怎样引领呢,实践证明,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明确目标 ,制定规划。 1、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师的迫切需要,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确定学校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 2、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定教师个人的三----五年发展目标,要有具体的举措,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二)加强管理,制度保障。 为使规划顺利有效实施,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做到每个培训项目都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制度中应包括:学习制度:如业务学习、自学制度等;反思制度:课后写教学随笔或反思日志,每学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及反思总结;专业引领制度:教师的引领不能停留在校内小环境里,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引领;集体研究制度:教师集体合作研究是校本培训的标志和灵魂。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与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如:集体备课制度、研讨交流制度;其他还有骨干教师制度(把优秀教师的经验转化为更多教师的行动)等。 (三)活动引领,落实到位。 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案例研讨平台、专题研讨平台、多元交流平台、课程开发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及课题实验交流平台等。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引领教师成长。 1、专业引领:请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引领;请专家或教研员深入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诊断,从技能上引领; 2、设立教师讲坛: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实践,大家一起来分享,激发教育智慧; 3、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课、观摩课、公开课、各层次的不同主题的教学比赛、同上一堂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研讨中思考,感悟中提高; 4、用科研提升学校品位,开拓教师视野,以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 教师是专业人员,必须有专业提高,才能获得观点和方法。教师的读书应区别于学生、社会,应带着问题来读书,让问题----读书----反思----解决问题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反思如果不能跳出自我,用经验反思,那效率是低下的,而用观点、立场、方法去反思,只有读书才能获得。一个教师不读书,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 哈佛三百年、北大百余年,校长、学生、教师常换常新,而学校文化衡久不变,日久弥新,滋养后人。 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校园之美在于继承,在于特色,在于和谐:以校园之美,养学生之情;以教师之行,养学生之性;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 学习是幸福的,实践是快乐的,就让我们在做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带着思想行走,让教育之香溢满校园,让校园文化滋润你我的心田。
/
本文档为【春-朱自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