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老子与孔子

2017-12-22 11页 doc 26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老子与孔子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老子与孔子 岳麓版高中必修模块(3)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实录 刘庆亮 (256200 山东省邹平一中)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导入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在孔子故里济宁的倡议下,世界各地的孔庙联接起来,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国际联合祭孔景况。(图片)9月28日,以曲阜孔庙为祭孔主现场,上海、台北、香港、韩国首尔、日本足利、新加坡韭菜芭、美国旧金山和纽约、德国科隆、法国巴黎等40多个城市纷纷设立祭孔分现场。国内外媒体竞相传播,形成了全球互动、共同祭孔的盛大局面...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老子与孔子
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老子与孔子 岳麓版高中必修模块(3)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教学实录 刘庆亮 (256200 山东省邹平一中)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导入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在孔子故里济宁的倡议下,世界各地的孔庙联接起来,形成了令人震撼的国际联合祭孔景况。(图片)9月28日,以曲阜孔庙为祭孔主现场,上海、台北、香港、韩国首尔、日本足利、新加坡韭菜芭、美国旧金山和纽约、德国科隆、法国巴黎等40多个城市纷纷设立祭孔分现场。国内外媒体竞相传播,形成了全球互动、共同祭孔的盛大局面,成为世界舆论和关注的焦点。应该说,孔子缔造了一个神话~一个人为什么在2500多年后还会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广告词说得好:有实力才有魅力~孔子是有实力的,我们一般给孔子四个称谓:著名的思想家、 1 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了解一下他博大精深的思想。 2005年全球祭孔活动照片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 (一)孔子的思想 1、“仁”的思想 ? 含义: 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三部分,其核心是“仁”。在一万多字的《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老公、老婆,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 方法: 孔子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忠恕。(出示材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是“爱人”的低一点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高一点的要求是“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分别列举关于“忠、恕”的例子) ?表现: 2 对不同的人来讲,仁是有不同要求和表现的。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爱惜民力,体贴民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这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对普通人来讲从何做起呢,(展示两个材料)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长尊敬,这是仁的根本。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都不爱,那还有什么仁道可言,在此基础上,后人把孔子的儒家思想概括成一个有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修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然后主张把这种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其特点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由以上可以看出,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强调自律。但要改造春秋纷乱的社会,仅靠自律是不行的,孔子还特别强调“礼”的思想。 2、“礼”的思想 ? 礼的含义: 《论语》中讲“礼”75次。从狭义上说,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从广义上说,礼就是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那么,怎样才能恢复周礼呢, 3 ? 礼的实践方法: 孔子主张有两点:第一“克己复礼”:每个人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这实际上还是讲自我修养。第二“正名”(齐景公问政,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正名)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必须要“正名”,就是按照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按照礼制,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让大家贵贱有序,各守其份。当然,他对周礼也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主张适当地进行变通和修改。 问题探究:仁与礼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总结并板)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但是,仁与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呢,那还得有个方法,孔子的方法就是“中庸”。 3、中庸思想: (请同学们说说“中庸”的含义,教师总结并展示材料)孔子认为“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意思是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生活体验: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谈一谈怎样做事情才算符合中庸的要求。(特别找一个班干部说说如果一个同学犯 4 了错误,他做为班干部,如果按照中庸的标准应该如何处理。) 仁、礼和中庸的理论研究的全是人与社会,即人道。而在春秋时期,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比较低,所以鬼神迷信思想非常盛行,孔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4、天命思想: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请同学们思考这一做法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中庸)既然孔子对天道鬼神敬而远之,那么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所以孔子思想明显具有务实的特点。 问题探究: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当时,真正让孔子感到欣慰的可能就是他在教育上的巨大成就了。 (二) 孔子的教育 5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的说法,被后世称为“第一位老师”、“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文庙和校园中都有孔子塑像。(北京孔庙塑像及匾牌、各大学的孔子塑像)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有这么好的教学成绩,他一定有绝招。那么,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孔庙的孔子石像和万世师表匾 1、 教育思想 (请同学列举,然后集体诵读,再分出教与学的内容,最后找出社会影响最大的一点) 经典诵读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 ? 第十五》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第六》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 第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 ? 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第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 第七》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第七》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 第 6 五》 (前三句是说的教学方法,中间三句说的是学习方法,最后三句说的是学习态度) 2、成就总结(学生读书后总结展示材料) 第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培养了人才,促进社会发展。(影响最大) 第二,总结出一套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 第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三) 孔子的历史地位 1、变迁(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渊远影响;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补充材料) 目前,在韩国汉城、日本东京、瑞典斯德哥尔摩、英国伦敦、美国马里兰、肯尼亚内罗毕、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已经建立孔子研究院。今后,在美、欧、亚、非各洲将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开办100所孔子学院。(展示图片) 亚洲、欧美等地建立孔子学院新闻照片 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 7 文化名人之首; 第二,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 ? 阿尔斯1988年在巴黎的演讲时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得到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高度赞同; 第三,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学习运用 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应该是孔子思想中的 A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B 性相近,习相远也 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老子及道家思想 当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图片)。老子最后对孔子说了这么一段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实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史记 ? 老子列传》 孔子向老子问礼图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 8 雕像 讨论探究 由此你可以看出,老子与孔子在政治主张上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后总结) 面对春秋乱世,孔子积极入世,努力推行自己的思想,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 老子消极避世,尊重规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其思想背后有过人的智慧) 介绍老子(图片)姓李,名耳,楚国人,东周典藏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档案馆馆长和博物馆馆长),非常博学智慧,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五千字的《道德经》一书中。 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说,“道”产生了原初世界的元气,元气生出阴、阳,阴阳又生出了天、地、人,天地人又生出了世间万物。 同时,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世间万物的规律,人们要把握道,遵道而行,顺其自然。所以,老子劝导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 2、 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的智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9 ——《道德经》 (展示材料,请同学们说出上述材料体现出什么思想——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让学生再举例) 同时老子还说“反者道之动”,意思是说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这是他思想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点。但是,这一思想有个很大的局限:他只看了矛盾双方转化的一面,但没有注意到矛盾转化的条件,这就把人放在了被动的地位上,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孔子思想的长处:孔子积极主张人的进取和主观努力。 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但是,瑕不掩瑜,老子运用“道法自然”和辩证法的思想,形成了充满哲理和智慧的政治、军事思想。《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道经》主要讲哲学,《德经》主要讲政治和军事。在治国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主张君主要“无事取天下”。他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天下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经典诵读 老子的博大精深的思想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学生集体朗读)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10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 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展示材料) 4、历史影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论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感悟 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各舒己见,教师最后提示小结)孔子的优点是进取、德治、爱人、中庸、和谐等思想;老子的优点是尊重规律、辨证智慧等。 结束语 (展示照片)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同学们,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布置的作业,也是大家一生的作业。 11 如果以后大家通过读这两本书受了启迪,获得成功,请不要忘了杨叔子教授。当然,也不要忘了刘庆亮老师。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的思路 《孔子与老子》是岳麓版新课改高中课本第三模块的第一课,篇幅不长,但在一节课当中把博大精深的孔子儒家思想和老子道家思想做一个简明的了解,且又不失于枯燥,难度是比较大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进行设计教学的时候,注意了以下六个方面: 1、注重知识的时代性 为了拉近同学们与孔子和老子的距离,增强知识的时代性和生活性,教学设计在一些环节中适当增加了时事材料,如在课堂导入时增加了2005年孔子诞辰纪念活动的介绍,在论述孔子历史地位时增加了外国孔子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76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宣言、全球伦理宣言等内容。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为了让同学们对孔子和老子思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防止出现以偏盖全的错误,课堂教学在教材基础上做了适当补充。如“仁”字的构字特点、“忠”与“恕”的区别、“爱人”对统治者和一般人的不同要求、“中庸”方法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政治军事思想中的智 12 慧等等。 3、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究性 为了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保持他们活跃的思维状态,教学设计尽量多地安排了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对知识的深化和运用,如孔子仁与礼的思想是什么关系,有些问题是对知识的挖掘与拓展,如孔子的思想为何在当时得不到重用,还的问题则是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谈话互动。 4、注重师生关系的互动性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谈话法为主,试图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既尽量避免这些理性知识的枯燥感觉,又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5、注重学生对经典朗诵的体验 《论语》与《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两千多年来久盛不衰的文化经典,不仅思想深邃,而且语言凝练、琅琅上口,多少年来一直是学子们诵读的重点。因此,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朗读的环节,让同学们齐声朗诵《论语》和《道德经》的一些经典语句,这不仅为课堂增添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而且也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6、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13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学设计适当地增加了一些问题与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与认识。如列举生活中“忠恕”、“中庸”的例子、谈谈自己更喜欢哪一位思想家、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把读《论语》和《道德经》作为一生的作业等等。 虽然这些教学思路想到了,但是由于自己对孔子和老子博大精深思想的认识很肤浅,所以挂一漏万、曲意理解的地方再所难免。不足之处多多,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刘庆亮(1969—),男,山东邹平人,岳麓版教材培训专家,邹平一中历史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执教本节课的教学光盘被岳麓出版社列为全国课改实验区教师培训资料。(邮箱:zpyzlql@163.com)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4
/
本文档为【老子与孔子谁境界高 老子与孔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