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影响

2017-12-20 4页 doc 15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影响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影响 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 影响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0日 泰州政府网 (一)表演内容的改革 梅兰芳的系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仍旧是穿老戏服装的新戏,如《牢狱鸳鸯》;第二类试穿时装的新戏,如《一缕麻》;第三类是我创制的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第四类是昆曲,如《西厢记》”选自梅兰芳述《舞台生活四十年》团结出版社2006.01 P235 梅兰芳主要在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上做出了内容上的改革 时装新戏上:戏曲取材从身边的事入手,突破了传统京剧剧本的局限。此前的传统中国戏剧,...
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影响
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影响 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 影响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0日 泰州政府网 (一)演内容的改革 梅兰芳的系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仍旧是穿老戏服装的新戏,如《牢狱鸳鸯》;第二类试穿时装的新戏,如《一缕麻》;第三类是我创制的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第四类是昆曲,如《西厢记》”选自梅兰芳述《舞台生活四十年》团结出版社2006.01 P235 梅兰芳主要在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上做出了内容上的改革 时装新戏上:戏曲取材从身边的事入手,突破了传统京剧的局限。此前的传统中国戏剧,同一故事,作而又作,不惜重翻旧案,蹈袭前人。而且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旧戏所表现大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对现实的警醒作用很少。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迅速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对封建思想、传统激烈斗争的二十世纪初叶,这种现象就促使具有革新思想的艺术家去探索戏剧的改革创新,首先是剧本的改编创新。梅兰芳的新戏《孽海波澜》抓住了当时社会的热点事件和重大问题,现编现演,警醒社会; 古装新戏上:一方面补充和更新了大量戏曲剧目;在取材和立意方面也有建树。传统古装新戏《贵妃醉酒》是传统剧目,典型的舞蹈名剧,本是表现“宫廷内被压迫女姓内心感情的舞蹈好戏”梅先生对剧本的台词作了修改,剔除了涉嫌黄色的东西,加强了剧中人物感情的表现和舞蹈的设计,使其成为一出经典名剧。《游园惊梦》一剧中原有“梦神”人物出现,梅在自己的演出本中删除了这一带有迷信色彩的人物,突出了杜丽娘的形象。 (二)表演形式改革之一:身段、表情和舞蹈的丰富,加强了京剧的可看性。 在京剧表演中突出地加强舞蹈性的身段表演以及舞蹈表演,加强表情的表演,使京剧变得有“看头”,使青衣的表演生动起来,甚至产生了一种叫“花衫”的新的行当, 《霸王别姬》中的剑舞,《贵妃醉酒》中的扇舞、花间舞(卧鱼等),《天女散花》中的绸带舞,《上元夫人》中的拂尘舞,《西施》中的羽舞,《麻姑献寿》中的袖舞等等,已成为京剧表演的著名片断,有的已经被京剧或其他剧种的剧目吸收。 (三)表演形式改革之二:丰富了京剧的唱腔,奠定伴奏改革的基础。 梅兰芳曾经说过“唱腔要不出人所想象的新,也就是说既要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新新腔,有必须尊重人们的欣赏习惯”《梅兰芳的艺术与情感》李伶伶著团结出版社2008.03 P147 旧的表演中,京剧旦角有许多唱腔上的老规距,如有的曲牌青衣不能使用等等。但梅兰芳在表演中根据剧目表演的需要,大胆打破那些旧规距,吸收其他行当、其他剧种以及民间音乐的营养,创造了许多新唱腔。如《廉锦枫》一剧中把老生的,原板,和旦角的,慢 板,揉合在一起,创造了,反二黄倒板,,来表达廉锦枫在海底寻找海参的情景与思想感情。《太真外传》中的反四平调和《生死恨》中的四平调都是独创的新腔 对丰富传统京剧的乐队伴奏,梅兰芳也作过大胆的革新。1923年,梅兰芳在编演新戏《西施》时在试验用四胡等乐器加入京剧伴奏感觉不够理想之后,确定采用二胡作为伴奏乐器,。 他们又与乐器制造者共同切磋,把二胡改制得与胡琴音色更为协调,以后这种乐器就称为“京二胡”。如今,京二胡已成为京剧乐队的重要一员。 (四)表演形式改革之三:舞台美术中的化妆、服装、布景、灯光等的创新改革 京剧表演中人物的化妆、服装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首先影响到观众的感观。梅先生深知其重要性,对化妆和服装的改革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取得了不少成功 梅兰芳对旦角角色化妆进行了创新,北方的旦角,不讲究画黑眼圈,淡淡的画上几笔就行了。。梅兰芳就采用了南方的旦角化妆法,把眼圈画得相当黑,加上一吊眉,眼睛显得格外好看有神。并根据个人的脸型,在适当部位贴上片子,观众看了就有美的感觉,为演出增加了光彩。同时也为北方旦角的化妆开了先河。 戏曲服装上,先后设计了几十种戏衣如《木兰从军》创造了战甲衣等等。又对戏衣水袖进行加长加宽,造型上更美,更适宜于舞蹈 舞台布景方面,梅兰芳吸收话剧和海派京剧的做法,在一些新编戏曲的演出中加上写实布景,大胆地做了改革尝试。《嫦娥奔月》、《洛神》》等剧目中都运用了写实布景,以烘托剧情。 舞台的灯光运用方面,1915年在演出《嫦娥奔月》时在舞台上使用追光,这是国内京剧舞台上的第一次;演出《天女散花》时打五色电光,烘托剧情的神秘气氛;演出《霸王别姬》时采用淡蓝色追光照亮虞姬等。 (五)其他方面改革创新 早年在与余叔岩合演《游龙戏凤》。梅兰芳做到了废跷以后的一切身段、造型、圆场等都保持原来的袅娜俏美,废除了病态的内容,而保持了优美的形式。 《贵妃醉酒》里有打高、裴二力士耳光的场面,演出多次后,经过再三琢磨,在表演时改为用水袖打,一正一反两次甩袖来表现打耳光,不但形象上美观,艺术格调也大为提高。 三、梅兰芳对京剧的多方位改革 梅兰芳对京剧的改革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而且绝大部分是成功的,对京剧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先导、示范、启发等巨大作用,在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部篇章。梅兰芳京剧改革的成果至今仍在发挥影响,特别是他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善于寻找贴切的新手段来适应新时代的艺术思想,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我就更深切地了解了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着群众的需要和时代而变化的,我不愿意还 是站在这个旧的圈子里边不动,再受它的拘束,我要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梅兰芳 自述》梅绍武 梅卫东编 中华局2005.06
/
本文档为【梅兰芳京剧改革及其对戏剧文化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