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三国演义3

三国演义3

2017-09-26 9页 doc 23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三国演义3三国演义3 浅论《三国演义》人物—曹操 【摘 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曹操便是其中一位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把曹操塑造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阴谋家和野心家。 【关键词】 曹操 阴谋家和野心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 【目 录】 一、 曹操其人 二、 阴谋家和野心家 三、 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 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小字阿瞒,又名吉利,字...
三国演义3
三国演义3 浅论《三国演义》人物—曹操 【摘 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曹操便是其中一位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把曹操塑造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阴谋家和野心家。 【关键词】 曹操 阴谋家和野心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 【目 录】 一、 曹操其人 二、 阴谋家和野心家 三、 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 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小字阿瞒,又名吉利,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豪县)人。《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了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后又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 诸侯”,占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可惜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力图统一国家。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二、阴谋家和野心家 《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相信了。作者罗贯中采用此种方式向世人介绍幼年的曹操,就是想告诉人们曹操的奸诈是天性,与生俱来的。 (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后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杀,后得到中牟县令陈宫的鼎力相助。陈宫以为曹操是“天下忠义之士”,乃收拾盘费,弃官而随曹操。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吕伯奢家。吕伯奢乃曹嵩之结义兄弟,该算是曹操的叔父了,见是故人之子来到,吕伯奢自然喜出望外,赶紧去买酒,并让家人杀猪招待曹操一行。曹操是个多疑之人,此时又被董卓追杀,听到仆人“缚而杀之,何如,”的话 语,以为是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屋中的八人。当搜到厨下缚有一猪时,方知是误杀。于是与陈宫匆匆逃走。可巧路遇沽酒而归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趁其不备,“挥剑砍伯奢于驴下。”陈宫大惊,责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却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而对曹操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的例子,是之后的“吾好梦中杀人”的诡语以及杀杨修等故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拨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至此,不少人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其中的奥妙,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对杨修更加厌恶, 到了后来,曹操终以“惑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他为报陶谦杀父之仇, 兴兵血洗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华佗诚心为他治病, 他疑心华佗害他将其下狱致死。这一则则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蕴意深刻,都把他的凶恶残暴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献帝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 郭、府库。”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事,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当时的刘备与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尽。这回又是荀彧献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刘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后来曹操果用此计,只因张飞鲁莽而事败。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曹操见“二虎竞食计”不成,又施起了“驱虎食狼计”。一面暗令人往袁术处通报,说刘备上密表,欲略南郡。袁术闻之大怒而攻刘备。然后又明诏刘备去讨袁术。这样,使得袁术与刘备间发生战争,以相互削弱。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当初的隐蔽而转向放肆。 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曹操怕他与二袁为内应,于是密使人巫告杨彪通袁术,将其下狱。北海太守孔融刚巧有事在许昌,据理力谏。曹操却说:“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 如果说以上的陷杨彪、哄孔融只是小打小闹,那么,“许田打围”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 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不将宝雕弓送还天子,竟自悬在身边。更为甚者,曹操发觉了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三、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北方,消灭了那里诸侯割据的局面,发展了经济,人民得以修养生息,为三国归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是曹操胸怀大志、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馀条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董卓作乱,公卿大臣们措手无策、只得抱头痛哭,此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不料行刺失败,逃回乡里后,他并没有销声匿迹,苟全性命,过普通人的日子,而是散家财,召义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 挟天子而令诸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到后来的统一北方,曹操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态度。如果他真象其他普通人一样悲天悯地,愤世嫉俗,恐怕就难以成就其后来三国鼎立之业。 (二)“千里走单骑” 流传的是关羽的忠,体现的是曹操的爱才如命、胸怀宽广 。《三国演义》一书中花了很大的笔墨去描写魏,蜀,吴三国争取人才的斗争,可以说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在争取人才这点上,都是不遗余力的。曹操是一个懂得识别人才且重视人才的政治家,作者充分表现了曹操所具有的这方面的性格优点,他能够识别人才,且又能使用小恩小惠的收拢人才,为他的政治野心服务。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自古以来,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是能容才,爱才,用才之人。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那个诸侯群起,四方割据的乱世之中,曹操之所以能从一个起初只有五千人马的小小地方军阀迅速成长,历经几十年的东征西讨,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从而统一北方的大片土地,应当归功于他的爱惜人才,心胸开阔,知人善任 惟才是举。当他还在兖州时, 就急忙招贤纳士:荀来投, 曹操认为是“吾之子房”;郭嘉应聘, 曹操与之谈论天下大事;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 或是自来投奔, 或是被俘投降, 曹操都十分信任。这些人后来或成为多谋善算的谋士, 或成为冲锋陷阵的猛将。曹操手下,兵多将广, 文臣武将, 不可胜数。三国人才之盛,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曹魏,这也为曹魏最终统一天下提供了保证。 不仅如此,曹操对待心仪的敌国人才也是真心招抚:《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讲到刘备新野兵败,投奔了袁绍,刘关张三兄弟分离失散。关羽被围于城外土山之上,曹操对关公的神武仰慕已久,在讨伐董卓时见关公温酒斩华雄,便知关公乃不可多得的将才,一心想收为己用,苦于没机会。现在关公败在自己手上,正是天赐良机。于是他让张辽去劝降关公,虽然结果关羽答应了,但附加了三个条件,其中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第三条:“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样一来,曹操不是养虎为患再放虎归山吗,这种史无前例的投降方式——败兵之将有条件投降,曹操也应许了。回到许昌,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邀请关公,金钱美女更不在话下,最后连赤兔马都慷慨相赠。而关公虽在归降曹操期间斩杀了袁绍麾下的两名大将颜良与文丑,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但当他得知刘备下落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别曹操,前往投奔刘备。曹操非但没有强加阻挡,还亲自送行。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出来的举动,如果曹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那关羽怎能活着离开~而且关羽在离开中,过五关斩六将将曹操几员守城大将一个不留的杀了,然后扬长而去。若是别人遭受如此损失,定会马上起兵追杀,而曹操却召回了私自前往追杀关羽的夏侯惇,以常人难及的大度放走了关羽。其爱才如命也可见一斑。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的爱才之心更洋溢于表。当时,曹操在山顶观战,只见赵云所到之处,威不可挡。曹操命军士不准放箭,抓活的,但最终未能得到。在你死我亡的战场上,曹操非常欣赏赵云的神勇无敌。为了一个对自己能构成很大威胁的敌方将领,曹操可以发出“不准杀 死赵云”的命令足以看出其爱才惜才的心胸是如何的博大,怎么不教人为之动容, 再如,袁绍帐下的陈琳曾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文章。他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历数曹操的种种罪行,从曹操的祖先骂起,搞得曹操很没面子。后来曹操击败袁绍,俘虏了陈琳。手下劝曹操把陈琳杀了,曹操却因为赏识陈琳的才华,不忍杀他而将他放了,收为己用。我们再看看曹操的《短歌行》,其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流露出曹操爱才心切,求贤若渴的真情。曹操的爱才之心如此,谁可比之,作为一个乱世中的封建统治军阀,若想独霸一方而虎视天下,完成统一大业,那么爱惜人才,胸襟开阔是必不可少的素质。而曹操恰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之一原则,使得许多人才愿意归顺于他,为他出谋划策,出生入死。 (三)“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青梅煮酒论英雄,豪情满怀。曹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表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作为军事家,曹操更是有勇有谋。他胸怀丰富的实战,在众多战役中都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曹操对各路诸侯的战略战术,人力物力均了然于胸,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他在军事决策上时时会料事如神,数年间军力扩大数倍,领地增加数十倍。。当时,孙权年少,诸葛亮尚未出山,刘备也只不过是个浪迹天涯、寄人篱下的人。而这个时候,曹操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步成长为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 在讨伐董卓的斗争中,曹操成了领导核心。在他的发动、组织、领导下,那些豪门士族、即十七路诸侯,都响应他的号召,纷纷前来与他会盟。这些事,初步显示了 曹操的魄力。以后的斗争中,曹操各个击破徐淮,以弱胜强战官渡,奇兵出塞征柳城等,指挥得尤为妥当。还有以后的日夜兼程击当阳,战术多变讨关西,知己知彼算合肥,离间孙、刘解襄、樊等,无不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 曹操也很重视将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每次作战的关键谋略,以及巩固根据地、屯田解决军粮等,他都能充分听取属下谋臣将士的意见。这对战争胜利是极其有利的。官渡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曹操的胜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而袁绍则不同,不 听劝阻,催军进发官渡,筑土山,立高橹,乱箭射曹军营。当此之时,曹操又“请谋士求计”并采纳刘晔之策,“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在上放箭时,营内一齐曳动石车„„由是北军不敢登高射箭。”当袁军改为暗掘地道直透曹营时,曹操“又问于刘晔,合计掘长堑,截阻敌军深入。他还采用荀彧的“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的计策坚持到了最后胜利。在用将截击袁军粮车时,曹操征求了荀攸的意见,将这一任务交由徐晃。“火烧乌巢”的关键行动,他更是大胆采用了许攸之计。诸如这些,都是曹操虚心求取属下计策的表现,也是他取胜的一大动因。 另外,曹操还善于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在统军打仗时,曹操采用集中兵力、力避两面作战。攻、守方向总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如对孙权、刘备作战,或东攻西守,或东守西攻,皆依照实际情况而定,集中兵力对付一方。建安十九年,曹操率军进驻合肥,准备攻孙权,当 夏侯渊占陇右的消息传来后,他又决定乘胜西取汉中。命令东线留张辽等七千人守城,大军进攻汉中。结果东西线都取得很大胜利。 曹操指挥作战,常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或使敌自斗,从中获利。在逐鹿中原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精彩。面对众多强敌,先拉谁先打谁,再拉谁再打谁,最后消灭谁,都按实际情况,筹划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地吞掉对方,使大大小小的对手一一倒台。最终奠定了自己称雄的基础。 当然,曹操虽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也并非完美绝对。他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在统一北方后,他率大军南下,轻取荆州,骄傲自负的情绪日益滋长,终于导致赤壁之战的惨败。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骄傲轻敌、自负狂妄的思想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怎样说,曹操晚年的骄傲、自负的弱点,远不能抹杀他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军事家的光辉形象。 反观其他军阀,袁绍指挥军队宽松、不严厉,法令就无法建立;吕布勇敢但没有计谋,不慎重、不稳重,言而无信;刘表对军事不熟悉,不钻研,只知道保护自己的领地;袁术骄奢、无礼,一点都没有善良之心。相比之下,曹操将他们各个击破,是迟早的事。由此可见,曹操可以称得上三国时代的军事天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但是“拥刘反曹”的主题思想是《三国演义》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三国演义》这一“拥刘反曹”的基本思想倾向,在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校正、删 改、评点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使《三国演义》的正统色彩和伦理道德观念更加浓厚。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品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把他归为反面人物,并加以夸张,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的曹操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曹操在大众心目中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确实曹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然而,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着地主阶级的残酷,狡诈,极端利己主义等恶德。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他既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个阴谋家和野心家。作者把曹操奸诈阴险而富有人情味的性格特征描述得丰满而又深刻,令人信服。至于历史上的曹操,历来众说纷纭,就不再多表。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三国演义》(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二版 [2] 敦皓政、陈文新.《三国演义评注本》. 崇文书局. 2006年01月01日 [3] 游国恩、王起等著《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
本文档为【三国演义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