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癞蛤蟆实验报告

2017-12-20 18页 doc 37KB 4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癞蛤蟆实验报告癞蛤蟆实验报告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 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 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 难 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
癞蛤蟆实验报告
癞蛤蟆#实验# 蟾蜍实验报告 蟾蜍的解剖与观察 生命科学院 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意义 两栖动物绝大多数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例如消灭害虫、作药用资源等等。蟾蜍作为医学、 生理学重要的实验动物则使用更为广泛。通过观察两栖类外形、皮肤、消化、呼吸、泄殖和 循环等系统,了解两栖动物z 在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实验中常用组的准确取材。 重点:了解在摄食方式、营养、呼吸、排泄、生殖及血液循环器官系统的形态特征。 难 点:理解两栖动物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地生活的各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对象的获得与麻醉 获得途径主要是由野外捕获或从特种养殖场购买(如牛蛙养殖场)。抓取方法: 抓住其后腿,有经验者也可抓住其身体或借助一块布来抓,因蛙体表粘滑且 蟾蜍体表有毒液分泌。 麻醉:两栖类皮肤有渗透性,放入含麻醉剂的溶液中就很容易麻醉。0.1,的甲磺酸—三 卡因(ms—222)水溶液在几分钟内即可麻醉动物,所需时间因身体大小而异。也可用呼吸性麻 醉剂,将蛙或蟾蜍放进玻璃罩或标本瓶内,同时放人浸有乙醚的棉花,几分钟后,即可发生 作用。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外形观察 将活蛙(或蟾蜍)静伏于解剖盘内,观察蛙(蟾蜍)的身体,可区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三 部分。 1(头部头:呈扁等腰三角形。 眼睛:在头两侧,稍向背部突出,有上下眼睑。 瞬膜:在下眼睑的内侧,为一半透明的薄膜,该膜向上延展可覆盖眼球。外鼻孔:两眼的前方,近于头的前端的一对小孔 内鼻孔:拉开下颌,在口腔顶壁的前端有一小孔 鼻膜:在外鼻孔外缘的一对瓣状膜 口:头端腹面有一很大的横裂鼓膜:眼后有一明显的褐色而稍下凹的圆形膜,是中耳腔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蟾蜍的鼓 膜较小,不明显 耳后腺:蟾蜍鼓膜后上方有一对椭圆形的隆起,是由若干毒腺集合而成的,故又叫毒腺。 在受到压挤时,可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粘稠液,经加工之后即为中药“蟾酥”舌:在下颌前端内侧着生一柔软粘滑的舌,折向 口腔内部,用镊子轻轻将舌拉出展平, 可以看到蟾蜍的舌尖钝圆状。舌底有淋巴间隙,分泌的淋巴液可使舌经常保持粘滑 轻触其眼睑,观察上、下眼睑是否全动,瞬膜怎样活动 2(躯干部 蟾蜍尚无明显的颈部分化,后端腹中央处有一小孔称泄殖腔孔。 3(四肢 前肢: 从近体侧起,依次为上臂、前臂、腕、掌和指。前肢有4指,观察指端形状,是 否有爪,是否等长,指间是否有蹼。婚垫:雄性的第一指(拇指),内侧的一膨大的突起,是由粘液腺集合形成的,便于交配 时拥抱雌体,故生殖季节发达。 后肢:由近体侧起,依次分为大腿(或股部)、小腿(或胫部)、跗、蹠和趾五部分。后肢 具五趾。注意各趾的长度是否相同,趾端的形状 髁状距:在第一趾(拇趾)内侧的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 4(皮肤 蟾蜍背面皮肤呈暗黑色,粗糙,有若干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但头的背部平滑无瘰疣, 腹部及体侧呈浅黄色,间有黑色花纹,分布有较小的疣,故腹面较粗糙。 蟾蜍的皮肤腺有粘液腺和较多的毒腺。粘液腺的内腔中空,毒腺的内腔呈颗粒状。 蟾蜍 真皮的致密层上续海绵层,下接淋巴间隙,由于有淋巴间隙存 在(皮肤除个别地方外,和肌 肉联接的不紧密,很容易剥离下来。 (二)消化系统 蛙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的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 腔等,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1( 口腔:剪开蛙的口角,使口张大,令口腔全部露出。 内鼻孔: 为口腔顶壁前方外侧的一对椭圆形的孔,通过鼻腔与外鼻孔相通。耳咽管孔:位于咽腔的后端,颌角附近有1对大孔,与中耳相通。喉门 位于下颌的后部,为口腔后方的1条纵裂缝。食道开口 : 咽的最后部位是食管的开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打开蟾蜍的体腔 2( 食道 很短,开口于喉的背面,下端与胃相连。 3( 胃 位于体的左侧,形状稍有弯曲,前端略粗,后端较细,并有一明显的紧缩分,此即幽门, 为胃与小肠的交界处。 4( 肠 : 分小肠与大肠。小肠又由十二指肠和回肠组成 起于胃后,弯向前方的一小段为十二指肠 自十二指肠向后折,经过几次回旋而达大肠的部分为回肠。大肠膨大而陡直,开口于泄殖腔。 5( 泄殖腔 : 较大肠短小,为汇集肛门,输尿管和输卵管(雌蛙)的管道。 6( 肝脏 位于胸腹腔的前端呈红褐色,由较大的左右二叶和较小的中叶组成。肝脏背面、左右二 叶之间有一绿色球形的胆囊,内贮胆汁。 7( 胰脏 为一不的淡红色或黄白色的管状腺,在胃与肠之间。把肝、胃和十二指肠翻折过来 指向前方,即可看到胰脏的背面。 (三)呼吸系统 成蛙为肺皮呼吸。肺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气管室和肺。 1. 喉气管室 : 由喉门向内的一条短粗的管子。 2. 肺 : 为1对近似椭圆形的薄壁囊状物,内壁为蜂窝状,密布血管并具有弹性。 (四)泄殖系统 1(雄性泄殖系统 包括肾脏,输尿管、精巢、脂肪体各一对以及膀胱。肾脏 为1对暗红色扁平的器官,位于体腔的后部,贴近脊柱的两侧。肾的腹面镶嵌着 一排橙黄色的肾上腺,为内分泌腺体。 输尿管 由肾的外缘近后端发出,开口于泄殖腔的背侧。此管兼充输精管之用。膀胱 连附于泄殖腔的腹面,生于体腔后端腹面中央,为一薄壁的两叶状囊。 精巢 位于肾脏的腹面内侧,近淡黄色,卵圆形,其大小常因个体与季节的不同而有差 异。白精巢发出的输精小管与输尿管相通。脂肪体 在生殖腺的前端,黄色,指状,其体积大小随季节不同变化很大。 2(雌性泄殖系统 雌蛙的排泄系统与雄蛙相似,但其输尿管只作输送尿液之用。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 对输卵管和子宫。 卵巢 位于肾脏前端背面,大小形状因季节而变化,生殖季节极度膨大,内有许多黑色 球形卵。卵巢外壁有许多皱褶。输卵管 为粗大而迂回的管子,位于卵巢的外侧。前端开口紧靠着肺底的旁边,状似漏 斗; 子宫 输卵管后端膨大成囊状的部分,子宫开口于泄殖腔的背面。 (五)循环系统 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及淋巴系统等。成体的心脏居锁骨稍前方,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圆锥形心室组成,外被围心囊,由心室腹 面右上角通出的淡色的管为动脉圆锥;心脏背面有一个三角形的腔,称静脉窦,静脉窦开口 于右心房。篇二: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 验 名 称 姓学系组同组 姓 名 号 别 别 名 蟾蜍骨骼肌生理 2015年5月7日 实验室温度 实 验 日 期 一、 实验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 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二、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 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 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 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 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 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保留膝关节, 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 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 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 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 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 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 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 换能器插头接rm6240 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 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 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 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 描速度仍然是“1.0s/div”。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 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 2) 检查装置连接正 确后,点击“开始记录”,屏幕下出现扫描线,软件处于记录状 态。(主义不要点击“开始示波”,在示波状态下,文件不能保存。)扫描线如偏离零点较远, 需要调零:将换能器与标本盒的棉线放松,旋转换能器的调零钮,使基线恢复零点。 3) 将换能器连接的棉线拉直,如果基线偏移零位(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会影响基线位置),不必去管(不必重新调零,测量时,将偏移量减去即可)。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 一定时间间隔自动输出单个刺激方波,后一次比前一次强度递增。将“刺激标注”激活,显 示出每次发放的刺激的强度。屏幕上应出现一系列由刺激触发的肌肉收缩曲线,同时可以观 察到标本盒中肌肉的收缩。注意文件的保存(不要移动标本盒与换能器的位置,即肌肉被牵 拉的程度保持固定。此要求也适用于?b和?c。) 4) 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 停止记录。 5) 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并确定最大收缩所对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即最适刺激强度)。记录下收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注意在测量时。 需将波形适当展开,确保测量数据更准确。) 6) 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 线。 b单个肌肉收缩分析(确定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 将?a实验得到的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曲线展开,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三 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2) 至少测量三次。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三个时期的平均值和差。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1) 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和4,保留通道1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 肌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张 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设为直 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活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 刺激,波宽1ms,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刺 激)和刺激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激强度,避免收缩幅度过大,超出换 能器量程)。 2) 点击“开始记录”,软件进入记录状态。 3) 记录过程中逐渐提高刺激频率,在一定的刺激频率下,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 按此频率连续发放设定的刺激脉冲个数,肌肉出现相应的收缩。 4) 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 观察肌肉动作电位与收 缩的关系。 5) 观察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变化。 四、实验结果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图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 表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关系表刺激强度(v)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收缩强度(g) 0.00 1.49 3.31 4.79 6.07 7.46 刺激强度(v) 0.24 0.25 收缩强度(g) 6.96 7.35 7.45 7.59 7.69 7.51 0.26 0.27 0.28 0.29根据上表可绘制下图,曲线图能更加直观的显示蟾蜍骨骼肌收缩强度随对腓肠肌刺激强 度增加的变化趋势。 图2.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曲线图结果分析: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刚开始以较低强度刺激时,骨骼肌并没有收缩,直到达到阈刺激 强度时(阈刺激强度在0.18-0.19v之间),骨骼肌开始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 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约为0.23v时,骨骼肌收缩强度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在7.5g 左右;在这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不再 明显增加,而是在最大收缩强 度附近波动。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析:由于一块肌肉由许许多多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单个运动神 经元可支配多根肌纤维,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而不同的 运动单位兴奋阈值不同。低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神经纤维不发生兴奋,其所支配的肌细胞 也不发生反应;当刺激电压达到阈强度时,神经干中阈值最低的神经开始兴奋,其所支配的 运动单位也兴奋并发生收缩。刺激强度逐渐增大,神经干中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加,收缩的运 动单位也增加,于是骨骼肌收缩张力增加。当刺激电压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后,所有的神经纤 维都兴奋,其所支配的所有的运动单位也收缩,所有刺激强度再增大。骨骼肌收缩力也不再 增加。篇三: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熟悉 仪器 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 1. 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 电极间的距离s,v=s/t。 2. 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图形 2.计算 s=10mm,t=0.33ms,v=10mm/0.33ms=33m/s 篇二: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 验 名 称 姓学系组同 组 姓 名 号 别 别 名 蟾蜍骨骼肌生理 2015年5月7日 实验室温度 实 验 日 期 一、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二、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 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 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 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 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 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 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注意连线 尽量短,以减小阻 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内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 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 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 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出 现软件自动设置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但需要将“采集频率”修改成“20kHz”,扫描速度仍然是“1.0s/div”。界面的采集通道默认为RM6240B面板上的通道1.刺激模式自动设置为强度递增刺激,起始强度为0.02V(可根据标本特性灵活选择) 2) 检查装置连接正确后,点击“开始记录”,屏幕下出现扫描线,软件处于记录状态。 (主义不要点击“开始示波”,在示波状态下,文件不能保存。)扫描线如偏离零点较远,需要调零:将换能器与标本盒的棉线放松,旋转换能器的调零钮,使基线恢复零点。 3) 将换能器连接的棉线拉直,如果基线偏移零位(肌肉被牵拉 的程度会影响基线位置), 不必去管(不必重新调零,测量时,将偏移量减去即可)。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动输出单个刺激方波,后一次比前一次强度递增。将“刺激标注”激活,显示出每次发放的刺激的强度。屏幕上应出现一系列由刺激触发的肌肉收缩曲线,同时可以观察到标本盒中肌肉的收缩。注意文件的保存(不要移动标本盒与换能器的位置,即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保持固定。此要求也适用于?B和?C。) 4) 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5) 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并确定最大收缩所对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即最适刺激强度)。记录下收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注意在测量时。需将波形适当展开,确保测量数据更准确。) 6) 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B单个肌肉收缩分析(确定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 将?A实验得到的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曲线展开,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三 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2) 至少测量三次。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三个时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1) 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和4,保留通道1和2,分别 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 肌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 400ms/div,灵活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刺激)和刺激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激强度,避免收缩幅度过大,超出换能器量程)。 2) 点击“开始记录”,软件进入记录状态。 3) 记录过程中逐渐提高刺激频率,在一定的刺激频率下,点击“开始刺激”,刺激器 按此频率连续发放设定的刺激脉冲个数,肌肉出现相应的收缩。 4) 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与收 缩的关系。 5) 观察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变化。 四、实验结果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图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图 表1 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关系表 刺激强度(V)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收缩强度(g) 0.00 1.49 3.31 4.79 6.07 7.46 刺激强度(V) 0.24 0.25 收缩强度(g) 6.96 7.35 7.45 7.59 7.69 7.51 0.26 0.27 0.28 0.29 根据上表可绘制下图,曲线图能更加直观的显示蟾蜍骨骼肌收缩强度随对腓肠肌刺激强度增加的变化趋势。 图2.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强度的曲线图 结果分析: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刚开始以较低强度刺激时,骨骼肌并没有收缩,直到达到阈刺激强度时(阈刺激强度在0.18-0.19V之间),骨骼肌开始收缩;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逐渐增大;刺激强度约为0.23V时,骨骼肌收缩强度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在7.5g左右;在这之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骨骼肌收缩强度不再明显增加,而是在最大收缩强度附近波动。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分析: 由于一块肌肉由许许多多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单个运动神经元可支配多根肌纤维,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而不同的运动单位兴 奋阈值不同。低于阈刺激的刺激强度,神经纤维不发生兴奋,其所支配的肌细胞也不发生反应;当刺激电压达到阈强度时,神经干中阈值最低的神经开始兴奋,其所支配的运动单位也兴奋并发生收缩。刺激强度逐渐增大,神经干中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加,收缩的运动单位也增加,于是骨骼肌收缩张力增加。当刺激电压达到最大刺激强度后,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其所支配的所有的运动单位也收缩,所有刺激强度再增大。骨骼肌收缩力也不再增加。 篇三:蟾蜍的解剖实验预习报告 蟾蜍的解剖实验预习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2、 3、 1、 2、 通过对蟾蜍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的观察,了解两栖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所表现出的初步适应陆生的特征。 通过蟾蜍的内部解剖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学习脊椎动物解剖技术。 蟾蜍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的观察。 蟾蜍的解剖及其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统形态结构的观察。 二、 实验内容 三、 实验和用品 蟾蜍、解剖器、蜡盘、乙醚等 四、 实验操作及观察 观察蟾蜍的外形,进行解剖,观察蟾蜍的各内部结构特征。 重点观察: 1、外形: 蟾蜍体形大而粗壮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雄蟾体长一般95 毫米左右,雌蟾一般长105毫米,大者可达120毫米以上;头宽大于 头长,吻端圆而高,口中无齿,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前肢较长而粗壮, 后肢粗短;背面皮肤粗糙,颜色变异较大,多为灰绿、黑褐或赤绿。 皮肤裸露,富于腺体。有轻微的角质化现象,这是它适应陆地 生活的生物学特征之一。首次出现五趾型四肢,有颈椎和荐椎。 2、 肺: 蟾蜍为肺皮呼吸。肺为位于心脏两侧的一对粉红色、近椭圆形 的薄壁囊状物。这是陆地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剪开肺壁可见其 内表面呈蜂窝状,密布微血管。蟾蜍由于不具肋骨和胸廓,肺呼 吸是采用特殊的咽式呼吸完成。 参考: ;amp;CurRec=12 ;amp;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3%B8%F2%DC&in=20482&cl= 2&lm=-1&pn=2&rn=1&di=7455264255&l n=2000&fr=&fmq=&ic=&s=0&se=&s me=0&tab=&width=&height=&face=&is= &istype=2
/
本文档为【癞蛤蟆实验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