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

2017-10-15 6页 doc 18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 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 不要低估中国制造业持久的比较优势,更不要得出“中 的轻率结论。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前提下,国制造没戏了” 工资上升不但不会令中国制造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反而可以让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成为培育具有较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能力的一个规模极其巨大的温床。 不要低估中国制造业持久的比较优势,更不要得出中国制造没戏了 的轻率结论。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前提下,工资上升不但不会令中国制造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反而可以让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成为培育具有较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能力的...
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
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 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 不要低估中国制造业持久的比较优势,更不要得出“中 的轻率结论。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前提下,国制造没戏了” 工资上升不但不会令中国制造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反而可以让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成为培育具有较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能力的一个规模极其巨大的温床。 不要低估中国制造业持久的比较优势,更不要得出中国制造没戏了 的轻率结论。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前提下,工资上升不但不会令中国制造业丧失市场竞争力,反而可以让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成为培育具有较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能力的一个规模极其巨大的温床。 近年,中国制造业面临不少新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制造的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升得很急。2002年,美国人做了一项调查,结论是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小时工资为64美分,仅相当于美国工人平均小时工资的3%。自那 以后,中国的人工成本开始加快提升。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小时工资大约等于发达经济平均水平的10%。其中,城市薪资上升更快。据媒体最近的报道,2010年中国城市的雇员的平均年薪为5500美元,比上年增长13%,比5年前增长77%。 期间,官方政策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向更具包容性增长,也就是考虑到了更多的人、特别是广大劳工分享经济增长之果。2008年,中国修 订了《劳动法》;2008-2011年间,中国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加快提升,去年各地的增长幅度平均在20%以上;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幅度增加劳动所得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市场与政策一起发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更快增长。从整体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距,大体从开放之初的100倍,收缩为目前的10倍;再进一步收缩为5倍,甚至3倍,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比所有专家估计过的还要快。 这就引起了喜忧参半的讨论。一方面,经济增长就是以人均所得的持续提高来定义的。中国人工的加快提高,本来就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人们也关心如下一些问题: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会不会因此加快消失;全球制造业的布局和投资重点会不会发生重大调整;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会不会动力减弱;失速的中国经济,又会不会拖累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首先,迄今为止,中国平均工资的快速增长,基本反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方面有不少研究和计算。有一项显示,2000年-2010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10%,比美国的2%快了5倍。要注意,中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当然大大低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但这里讲的是生产率的变动率。好比短跑比赛,跑在最前面的固然速度最快,但再加速就难了,而后来者可以加速更快。 对2008年以后引人注目的工资通胀,我个人的看法是汇率机制还不够灵活,使得中国虽然大体维系了名义汇率的稳定或缓步升值,却经由通胀的抬头实现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上升。在背后,真正的经济推手其实是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相对较快的进步率。 如果这个判断对头,那么基本反映生产率变动的工资较快增长,对制造业的成本结构与利润边际,就不会、也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的损害。这可以由近年中国公司普遍的 利润状况得到证明。看未来,由于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还有极大的潜力,更由于中国人的学习曲线还有较快上升的空间,也使得我们不可低估中国制造业还可能具有的长期竞争优势。 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人口转型,也难以改变上述结论。包括老龄化在内的中国人口类型的转变,当然有长期的重要影响。但是,至少这并没有构成对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现实威胁。观察过中国农村现状的人都明白,我们超小的农 业经营规模中还储蓄着巨大的劳动力,伴随着城市化和农地流转的进程,只要有关政策对头,这部分人力资源的潜力还将继续释放。 真正限制中国工业增长的因素是市场需求。在当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全球复苏的步子缓慢。从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以来,我们已经观察到,每当发达经济体复苏的步子稍稍加快,中国沿海工业的订单就上升,招工难的问题就突出,制造业的增长就强劲。问题是,这些接单工 业产生的经济能量,包括由此带动的进口,看来还不足以拉动欧美和日本经济的全面复苏。这并不值得奇怪,现在要指望总量7万多亿美元的中国经济,就能够把欧盟、美国、日本都拉起来,实在不现实。如果加上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力量确实大了很多,对全球增长的边际贡献更大,但怎么看还是像小马拉大车。 如何确保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我认为还是兵分两路:发达经济先好好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 中国、印度则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对中国经济而言,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把一部分中国制造出口的能力,转过来为国内的消费市场服务。 不要低估中國制造業持久的比較優勢,更不要得出“中國制造沒戲瞭”的輕率結論。在生產率較快提高的前提下,工資上升不但不會令中國制造業喪失市場競爭力,反而可以讓國內市場變得越來越厚實,成為培育具有較高品質的中國制造能力的一個規模極其巨大的溫床。 不要低估 中國制造業持久的比較優勢,更不要得出中國制造沒戲瞭的輕率結論。在生產率較快提高的前提下,工資上升不但不會令中國制造業喪失市場競爭力,反而可以讓國內市場變得越來越厚實,成為培育具有較高品質的中國制造能力的一個規模極其巨大的溫床。 近年,中國制造業面臨不少新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中國制造的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升得很急。2002年,美國人做瞭一項調查,結論是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小時工資 為64美分,僅相當於美國工人平均小時工資的3%。自那以後,中國的人工成本開始加快提升。目前,我國制造業的小時工資大約等於發達經濟平均水平的10%。其中,城市薪資上升更快。據媒體最近的報道,2010年中國城市的雇員的平均年薪為5500美元,比上年增長13%,比5年前增長77%。 期間,官方政策方面也在發生著變化。近年來,中國政府的政策轉向更具包容性增長,也就是考慮到瞭更多的 人、特別是廣大勞工分享經濟增長之果。2008年,中國修訂瞭《勞動法》;2008-2011年間,中國法定的最低工資水平加快提升,去年各地的增長幅度平均在20%以上;十二五規劃要求,大幅度增加勞動所得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市場與政策一起發力,推動中國制造業的人工成本更快增長。從整體來看,中國與發達國傢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距,大體從開放之初的100倍,收縮為目前的10倍;再進一步收縮為5倍,甚至3倍,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比所有 專傢估計過的還要快。 這就引起瞭喜憂參半的討論。一方面,經濟增長就是以人均所得的持續提高來定義的。中國人工的加快提高,本來就是經濟增長的目標。但是另一方面,人們也關心如下一些問題:中國制造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會不會因此加快消失;全球制造業的佈局和投資重點會不會發生重大調整;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引擎,會不會動力減弱;失速的中國經濟,又會不會拖累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經濟復蘇的 步伐。 首先,迄今為止,中國平均工資的快速增長,基本反映瞭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這方面有不少研究和計算。有一項報告顯示,2000年-2010年間,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每年平均增長10%,比美國的2%快瞭5倍。要註意,中國勞動生產率的絕對水平當然大大低於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傢,但這裡講的是生產率的變動率。好比短跑比賽,跑在最前面的固然速度最快,但再加速就難瞭,而後來者可以加速更 快。 對2008年以後引人註目的工資通脹,我個人的看法是匯率機制還不夠靈活,使得中國雖然大體維系瞭名義匯率的穩定或緩步升值,卻經由通脹的抬頭實現瞭人民幣實際匯率的上升。在背後,真正的經濟推手其實是中國制造業生產率相對較快的進步率。 如果這個判斷對頭,那麼基本反映生產率變動的工資較快增長,對制造業的成本結構與利潤邊際,就不會、也 不可能產生實質性的損害。這可以由近年中國公司普遍的利潤狀況得到證明。看未來,由於地區間的產業轉移和承接還有極大的潛力,更由於中國人的學習曲線還有較快上升的空間,也使得我們不可低估中國制造業還可能具有的長期競爭優勢。 現在大傢普遍關註的人口轉型,也難以改變上述結論。包括老齡化在內的中國人口類型的轉變,當然有長期的重要影響。但是,至少這並沒有構成對制造業競爭優勢的現 實威脅。觀察過中國農村現狀的人都明白,我們超小的農業經營規模中還儲蓄著巨大的勞動力,伴隨著城市化和農地流轉的進程,隻要有關政策對頭,這部分人力資源的潛力還將繼續釋放。 真正限制中國工業增長的因素是市場需求。在當前,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全球復蘇的步子緩慢。從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中國以來,我們已經觀察到,每當發達經濟體復蘇的步子稍稍加快,中國沿海工業的訂單就上升,招工難的 問題就突出,制造業的增長就強勁。問題是,這些接單工業產生的經濟能量,包括由此帶動的進口,看來還不足以拉動歐美和日本經濟的全面復蘇。這並不值得奇怪,現在要指望總量7萬多億美元的中國經濟,就能夠把歐盟、美國、日本都拉起來,實在不現實。如果加上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力量確實大瞭很多,對全球增長的邊際貢獻更大,但怎麼看還是像小馬拉大車。 如何確保後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我認 為還是兵分兩路:發達經濟先好好解決他們面對的問題;中國、印度則盡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對中國經濟而言,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把一部分中國制造出口的能力,轉過來為國內的消費市場服務。
/
本文档为【北大周其仁:不要过早唱衰中国制造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