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doc

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doc

2017-09-01 5页 doc 16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doc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doc 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 十五从军征: 一个战士的回家之路 2013年11月,通往临沂市区的205国道上,一个91岁的老人第一次向身边的孙子王光才讲述70多年前的往事。望着车窗外绵延的群山,他仿佛看见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年轻的战士逡巡在山间,向着命运的敌人,举起机枪„„ 老人叫王四庆,1922年9月9日出生,蒙阴县云蒙湖管委会卧龙峪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此时,他已是食道癌晚期,正赶往医院进行治疗。 王四庆从小命苦,8岁时父亲去世,跟随母亲改嫁。因生性倔强,不肯喊继父一声“爹”,当即被赶...
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doc
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doc 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 十五从军征: 一个战士的回家之路 2013年11月,通往临沂市区的205国道上,一个91岁的老人第一次向身边的孙子王光才讲述70多年前的往事。望着车窗外绵延的群山,他仿佛看见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年轻的战士逡巡在山间,向着命运的敌人,举起机枪„„ 老人叫王四庆,1922年9月9日出生,蒙阴县云蒙湖管委会卧龙峪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此时,他已是食道癌晚期,正赶往医院进行治疗。 王四庆从小命苦,8岁时父亲去世,跟随母亲改嫁。因生性倔强,不肯喊继父一声“爹”,当即被赶出家门,饿着肚子睡在麦垛里。后来,单身残疾的三叔把他接回去,养大成人。 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王四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10岁时扛起了家庭重担。1937年,他15岁,加入了当地的八路军游击队。很难想象,什么力量促使一个15岁的少年扔下锄头走向战场,时日久远,参军时的情景在他的叙述中显得很是模糊。抗战八年,他跟着部队活动在蒙阴、沂水一带,15岁到23岁,在沂蒙山区的山梁上,他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抗战胜利后,王四庆随部队转战临沂、枣庄、莱芜、泰安等地。多年后回忆起来,因为是文盲,他忘记了部队番号,只隐约记得是9师2营3连。当时,解放军用的是从各地缴获的土枪,而国民党军队装备了美式钢 枪,战斗劣势很明显,每次开战枪声一响,不断有死伤的战友从前线抬回来。尽管如此,战士们还是用身体一波一波的冲锋,占领一个个山头。 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王四庆永远记得那一天,他所在的3连与敌人遭遇,全连120人因寡不敌众,死伤惨重,侥幸活下来的战士在撤退时四处躲避。重伤的他在敌人的追击下,翻山越岭,拼命奔跑,后来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战场上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十五从军征,十年戎马,对亲人的思念促使他调转了人生的方向,朝几百里外的家乡走去。 历尽千辛万苦,他辗转回到家乡。刚到家,土匪李大安、孙仁曾、贾小山等听说他会打枪,把他堵在家中,要抓他去当土匪。一己之力无力回天,为保住家人性命,他只好委曲求全,跟着土匪去了匪窝南官庄。 过了些时日,土匪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让他站岗值勤。晚上,匪众入睡后,他扛着枪带着子弹,一路狂奔往家的方向跑,一口气跑到了现在的云蒙湖所在的河滩。追击他的土匪赶到,把他堵在河滩。 土匪兵分两路,两挺机关枪,一挺支在卧龙峪村西“淡羊场”,一挺支在村南的高沙岗,对着他就是一阵扫射。王四庆撒腿狂奔在河滩上,一边找坑沟躲避进行还击,子弹穿过他的衣服,棉裤腿被打出几个窟窿。最终他逃过一劫,跑到河对面的颜庄村,又连夜到了坦埠山区一带躲起来。 土匪们见抓不住他,就抓了他的二婶子,放出话说如果他不回来就活埋了二婶子,并布下埋伏。王四庆没有回来,土匪把二婶子抓去了大本营。万念俱灰之际,解放军打到了蒙阴山区,土匪四散南逃,二婶子抓住时机,逃生回家。 此时,孟良崮战役已经结束,大部队南下追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离他越来越远。经过一次次劫难,在家人的劝说下,王四庆把从土匪那里扛回的枪支和子弹交到当地抗联主任王在顺、会长张德胜、委员杨怀太等人手里。从此之后,他彻底远离战场,回归土地。此时,他25岁。之后,他娶妻生子,养育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妻离子散的家园之痛 卧龙峪村旁的云蒙湖,南北长30公里,烟波浩渺,为山东第二大人工水库。可是,这座风景秀美的湖泊曾是一代人的“梦魇”。 云蒙湖原名岸堤水库,1959年开挖。绝大部分土地为山地的蒙阴,20万亩良田葬身湖底。那个激情与饥饿并存的年代,王四庆把一腔热情投入到“大会战”中。寒冬腊月,冰冷刺骨的河水与淤泥里,10万人昼夜开工。 湖挖好了,开始蓄水。直到此时,人们才发觉家园已到了毁灭的边缘。水位不断上升,一夜暴雨,房屋、农田被淹没了,百姓顾不得瓶瓶罐罐,往高处逃命。于是,充满悲情的库区移民开始了。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人们,年轻体壮的挑着担、推着独轮木车,老人和年幼的坐着牛车和马车,一路南下北上,分散到全国各地。很多人被塞入火车,拉往遥远的东北。北大荒却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很多人几年后又回来了,故乡却早已将他们抛弃。 移民大潮中,王四庆既幸运又不幸,村庄被毁,他在更高的山坡上建了新的家园,不至于移民东北。但是,大儿子和年仅12岁的四子却上了移民名单。像他一样,很多家庭四分五裂,库区笼罩在一片离别的痛哭中。 两个儿子没有去东北,而是去了临沂河东区郑旺镇。几年后,他们实 在忍受不了思乡之苦,历尽千辛万苦,转移安置在了临近村庄。王四庆的生活在经历了波折之后,终于暂时稳定下来。 “文革”期间,被土匪抓去的经历成了王四庆的污点,差点被扣上“土匪汉奸”的帽子,但因他把缴获的枪支弹药交给了共产党,且在案,他又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此事不了了之。 上世纪70年代,妻子查出了心脏病,病情发作时一月要住3次医院。王四庆和几个儿子在独轮车上铺上被褥,推着妻子到40里外的县城医院。因欠3元医药费,医院不给办出院手续,二儿子只得半夜步行回家捉来唯一的下蛋母鸡,去县城的饭店挨家售卖,总算以每斤3毛钱的价格卖出去。鸡卖出去了,篮子里留下了一枚带着余温的鸡蛋。 1980年,妻子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王四庆独自一人把七个儿女抚养长大,用同一间茅草土坯堂屋,迎娶了四个儿媳妇。回忆起当年的辛酸,他的孙子王光才告诉本刊记者:“我两岁时,和三伯家的姐姐因为在路上捡人家吃剩扔下的苹果把,打得不可开交„„” 老兵的最后心愿 1985年,儿子们承包了村里的苹果园和黄金桃园,为了凑齐一万元承包费,他们卖了家里所有的地瓜干和粮食。儿子们开始创业,王四庆作为一个见证者,退居二线。 “苹果丰收的季节,邻居、亲戚、朋友过来帮忙采摘,给他们的回报就是一顿午饭,每人一篮子苹果。”王光才说,“我睡觉时都会拿上五六个苹果放在被窝里,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吃几个,再也不用和别人争抢苹果把了。” 兄弟几个分工明确,会骑自行车的带着几百斤苹果或桃子到远的村庄、集市叫卖,不会骑车的就用独轮木车推着到就近的村庄叫卖。王四庆不需要下力气干农活,帮着照看果园,孙辈们相继出去上大学,有了不错的工作与生活。三个儿子入了党,参与村委会的工作。 老人自去年冬天查出食道癌以来,经过一年的治疗,身体恢复很好。如今,92岁高龄的他依然像往常一样,在村里生活,面对着村前浩渺的云蒙湖,回忆平凡而又跌宕的一生。 “现在,爷爷剩下的时光不多了,最大的愿望是对他过去为了国家的和平与解放做的微不足道的贡献给予精神上的认可,哪怕一朵大红花也非常高兴。”王光才说。对于这个食道癌晚期的老人来说,精神上的认可要远远超过物质,那是他一生的荣耀。 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引用父亲当年形容二战老兵们心境的话说:“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像王四庆一样,隐没在民间的抗战老兵还有很多。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们中最小者也已90多岁,更多的人默默死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老兵在慢慢凋零,我们是否该为他们当年紧握钢枪的手,换上一束康乃馨, (感谢王光才对本文的贡献)
/
本文档为【一个抗战老兵的失散与回归.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