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2017-09-29 3页 doc 13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来源:2007年11月21日《教育时报》课堂版 作者:张晓华 2015-12-12 上午 11:15:57 内容摘要: 案例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可以针对课文语言特点,增加直观的演示与辅助教具的运用,帮助学生“直觉”地读懂词语,减少煞费口舌进行讲解的时间,避免课堂无效或低效的劳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简洁地回到语言本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的“增加”不就是一种“减少”的思维方法吗,案例二:在《石榴》一课的最后一个自...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增加”也是为了“减少” 来源:2007年11月21日《教育时报》课堂版 作者:张晓华 2015-12-12 上午 11:15:57 内容摘要: 案例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可以针对课文语言特点,增加直观的演示与辅助教具的运用,帮助学生“直觉”地读懂词语,减少煞费口舌进行讲解的时间,避免课堂无效或低效的劳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简洁地回到语言本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的“增加”不就是一种“减少”的思维方法吗,案例二:在《石榴》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成熟的石榴“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 语文课在教学设计上要简明,教学环节上要简洁,教学内容上要简约,这是语文课堂“倡简”及“回归本色”的需要。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减少形式上的花样,减少冗长的、枯燥的讲解,减少面面俱到的走过场,突出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体验,这也是当前老师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共识。确实,语文课堂要有“减”的思想,就如《剪枝的学问》这篇文章中所说,“剪去那些多余枝,我们反倒在来年收获更多的果子”,这也就是减少为了增加的意思,我们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语文收获。但是,我觉得,有时候课堂内的“增加”也能成为一种我们所需的“减少”,这是什么意思呢,请看下面两则教学案例。 案例一:教学《航天飞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课文中有这样几个词语:“俯冲”“爬升”“翻筋斗”,该怎样帮助学生读懂词语的意思,从而真正理解普通飞机的“得意”,为接下来学习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比较作好铺垫,一般情况下,老师采取的是讲解词意的方法,甚至直接照搬词典上的解释,可是,这样的做法却事与愿违,尽管我们花了很大力气,似乎将“词意”讲得清清楚楚,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这样又怎能体会到普通飞机的“得意”呢,这是因为汉语言更多的具有“模糊”“意会”的特点,词语大多是形象、生动的,越想用语 言讲清楚反倒越不清楚,这就是所谓的“越描越黑”吧,像文中的这几个词语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呢,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教学这一自然段时,并没有让学生说出词意,而是拿出一架模型飞机,让学生用动作加以演示,学生的动作现让学生一下子形象地明白了词意,对这一自然段的朗读体会也就水到渠成,并且学得有趣,投入,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可以针对课文语言特点,增加直观的演示与辅助教具的运用,帮助学生“直觉”地读懂词语,减少煞费口舌进行讲解的时间,避免课堂无效或低效的劳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简洁地回到语言本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的“增加”不就是一种“减少”的思维方法吗, 案例二:在《石榴》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成熟的石榴“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这段话如果根据语言激发学生进行想象,也是能够让学生有所体会,但学生的体会并不能真正将课文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触摸不到文字的“滋味”。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就给学生每个小组发了一个石榴,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观察,品味,感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课文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而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也更加丰厚、更加灵动。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可以增加学生多种感知觉的参与,让学生对语言的品悟、咀嚼不再是“冰冷的”、单一的,减少了学生抽象的理解、没有情感的想象,这时,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是“温暖的”、丰富的,语言也真正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在学生的综合性的体悟中有效搭建起来。 上面是语文课堂内“增加”的个案,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这样的“增加”让课堂变得简约、简洁而富有实效,节约了课堂学习的 时间,促进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品质。当然,增加应是在课文学习的需要之处,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成为课堂的画蛇添足之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增加”也是为了“减少”的目的。
/
本文档为【“增加”也是为了“减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