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2017-09-25 14页 doc 34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2011年第2期 No.22011 南亚研究季刊 Southi胁StudiesQuarterly 总第145期 SumNO.145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邓常春邓莹一 [内容提要]人口的发展趋势深刻地影响到经济增长.近年来,印度的人口红利成为 热点话题.本文探 讨了人口红利及其经济含义,分析了印度的人口红利状况及其收获人口红利促进 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主要制 约. [关键词]印度;人口红利;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49.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508(2...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2011年第2期 No.22011 南亚研究季刊 Southi胁StudiesQuarterly 总第145期 SumNO.145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邓常春邓莹一 [内容提要]人口的发展趋势深刻地影响到经济增长.近年来,印度的人口红利成为 热点话题.本文探 讨了人口红利及其经济含义,分析了印度的人口红利状况及其收获人口红利促进 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主要制 约. [关键词]印度;人口红利;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49.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508(2011)02一OO62—06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增长中,人口的变迁都 是不可避免的.世界范围内人口转变的趋势是从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多 年以来,人口研究关注的是人口的规模而不是人 口的构成,尤其关注人口规模的经济影响. 一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一 国人口可以分为劳动年龄人口(15—64 岁)和非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下,65岁以 上).因为非劳动年龄人口将消费现有受雇人员 的产出,因此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 比例(即人口抚养比)将影响扣除现行消费后的 可用于投资的剩余.所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且给定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一非劳动年龄人口 的比例越大,剩余就越大.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人 口红利.人口发展趋势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 所有国家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构成都会由于人 口转变而发生变化.人口转变的标志是死亡率和 ,由于公共医疗服务的 出生率的先后下降.起初 进步(如提供清洁饮用水和环卫设施,使用疫苗 和抗生素等),婴儿和儿童死亡率降低.而技术 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使得这些服务即使在人均 收人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由于政治压力或者政治 意愿而得以实施.随后,由于收人增加,生活方 式改进,医疗技术进步等,人均预期寿命增加, 中老年人死亡率降低,从而使整体死亡率降低. 出生率则取决于结婚年龄和生育率.这两者在很 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发展使 早婚现象减少,儿童存活率增加,从而促使婚内 生育率下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之密切 相关的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力市场机会增 多,社会总体上趋向于减小家庭规模.当然,社 会政策对于儿童的存活率和妇女接受教育有巨大 的影响.而生育政策则直接影响生育率.但 总的来说,可以观察到的趋势是死亡率降低与出 生率降低,两者是先后接踵而至的.发展水平不 但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的增长 率),还影响人口的年龄构成.最初婴儿死亡率 的下降和儿童存活率的上升,使最小的年龄段形 成大量人口.一段时间之后,出生率下降,婴幼 儿减少,使较年轻的人口数量相对膨胀(大约 25年之后,最初的婴儿潮一代有了自己的孩子, 又将形成另一波婴儿潮).婴儿潮造成的人口膨 胀在年龄层中不断上移,因此在某一点上,劳动 年龄人口(15—64岁)将比之前和之后要高出 很多.最后,婴儿潮一代进人老年.这正是当前 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正在经历的阶段. 人口因素影响到储蓄率和投资率,从而影响到经 *本文为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环 境金融研究" (10YJC79OO4O)系列. **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62?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济增长.就储蓄率而言,由于预期寿命延长,需 要增加储蓄率以备养老.另一方面,预期寿命的 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也促使更多的人倾向于 推迟退休年龄.于是在许多社会中,会强制性或 习惯性地规定退休年龄,并辅以强烈的资金激 励.就投资率而言,人口抚养比影响到剩余,而 剩余则关系到投资和增长,如果将剩余用于投 资,则低抚养比的阶段将呈现较快增长,而高抚 养比阶段,增长将会减速(除非生产率提高,使 比例更小的受雇人口的产出能够增加到足以中和 人口赤字).另外,人口因素还特别影响到对教 育的投资.预期寿命的延长使投资更有可能收到 回报,这促使私人增加对教育的投资.而投资于 教育和医疗卫生以保障劳动力的质量,是经济增 长的必要促进条件.有了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 再加上开放性战略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庞大 而年轻的人口就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 经验研究表明,人口因素对于总储蓄率有强 烈的且在统计上显着的影响.?而对东亚增长奇 迹的详细研究,则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人口 红利是东亚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Bloom和 Williamson运用计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东亚 人均收入的增长,有1/3可归因于人口红利.? Mason运用增长核算法,估计出人口红利对东 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 但是机会的大门是否敞开,能否获得人口红 利并加快经济增长,这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是否 拥有就业所必需的技能,还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 就业机会来吸纳劳动年龄人口.许多强调人口红 利的研究者也承认,人口膨胀带来的利益不一定 会实现.人口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 联系.东亚和拉丁美洲经历了相似的人口变化趋 势,东亚获得了经济成功,而拉美经济发展却不 如人意.因此,要收获人口红利使之促进经济增 长,关键在于政策及相应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二,印度的人口发展趋势及潜 在的人口红利? 2009年,印度总人口约为11.55亿,年度 人口增长率为1.38.预计到2050年印度总人 口将达到16.56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 大国.从劳动年龄人口来看,2010年印度劳动 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64.6.这一比 例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值得 注意的是,2019—2035年,印度劳动年龄人口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其变化不超过1个百分点, 预计到2028年,印度劳动年龄人口总数达到 9.71亿,超过中国的9.56亿.而且,印度劳动 年龄人口的年龄比中国的年轻.35—64岁(尤 其是50—64岁)的人口,印度比中国少.从老 龄人口来看,2010年印度65岁以上的人口在总 人口中的比例是5.3.到2025年和2035年, 这一数字分别升至7.7和lO.2(中国的这三 个数字分别是8.6,14.3和21).从人口 抚养比来看,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伴随婴儿 潮一代进入工作年龄,幼龄人口抚养比下降而老 龄人口抚养比只有轻微的上升,印度总抚养比从 1970年的79下降到2005年的6O.预计2025年 将下降到48.到2050年,由于老龄人口抚养比 的增加,总抚养比又将上升到50(表1).2010 年,印度15岁以下幼龄被抚养人口的比例是 46.6(中国是24.4).老龄被抚养人口比例 是8.3(中国是11.8).目前印度被抚养人 口中超过859/6是幼龄人口(中国是67).近年 来,印度幼龄被抚养人口比缓慢下降,而且还会 ? Bloom,D.E,DICanning,andBGraham,2003,"LongevityandLife--cycleSavings",Scandi navianJour- nalofEconomics,105(3),PP.319—338., ? Mason,A2001,"PopulationandEconomicGrowthinEastAsia."A.Mason,PopulationCha ngeandEco— nomicDevelopmentinEastAsia:ChallengesMet,OpportunitiesSeized,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Press, pp.1—3O. ? Bloom,nEandJ.G.Williamson,1998,"DemographicTransitionsandEconomicMiraclesin Emerging Asia."W_0BankEconomicRevi删,12(3),PP.419--456. ?Mason,久2001,"PopulationandEconomicGrowthinEastAsia",in八Mason,PopulationChangeandE— conomicDevelopmentinEastAsia:ChallengesMet,opportunitiesSeized,Stanford:Stanfor dUniversity Press,PP.1—30.. UnitedStatesCensusBureauInternationaDataBase,http}f.census.gov/ipc/|idb/. ? 63? 持续下降,到2035年降为33.2.而老龄被抚 养人口比将会缓慢上升,但是到2035年,印度 的幼龄被抚养人口依然是老龄被抚养人口的2倍 (而届时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所抚养的老 龄人口比幼龄人口多出1O.8个).从年轻人口的 数量来看,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印 度婴儿死亡率显着下降,而出生率基本不变.儿 童存活率的增加使年轻人口相应增加.其后三十 年里,出生率逐渐下降,但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 降,也使年轻人口增加.2000年,1/3的印度人 口低于15岁.到2020年,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 为29岁,而同期中国和美国为37岁,西欧45 岁,日本48岁.根据印度官方的估计,?2001 年印度有1.95亿年轻人口(15—24岁),2001 — 2006年,年轻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40万, 2006--2011年平均每年增加350万,然后开始 减少. 表1:印度人口抚养比的发展趋势 年份人口抚养比幼龄人口抚养比老龄人口抚养比 195073676 195574686 196076706 196578726 197079727 197577717 198074677 198572657 199069627 1995686O8 200064568 200560518 2025483612 2050502722 资料来源:联合国秘处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 司:世界人口发展前景(2004年修订本). 三,印度收获人口红利所面临的主要制约 如前所述,人口抚养比下降产生的人口红 利,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要 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必须在教育,健康 和就业方面具备相应的条件.而印度,恰恰在这 几方面面临相当大的制约. 其一,基础教育滞后.在殖民地时期,英印 政府的教育重在实用,教育目的旨在培养擅长某 一 种技能的人才.而且信奉教育的"涓滴效应", 基础教育让印度人自己解决.公共基础教育的缺 失,使很多印度人不得不为孩子请家庭教师.独 立之后,印度实施义务基础教育,但效果一直不 理想(表2).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小学的辍学 ,由政府付费 率曾一度高达73.自2000年起 的校园免费午餐制度逐步在全国推广,辍学率才 逐年下降,到2003年为31.从小学升人中学 的人数和小学的入学人数比例大概只有1:3.? 直到2006年,印度对于每个高等教育学生的开 支占人均GDP的比例为55,几乎达到澳大利 亚等发达国家的水准,而同年对每个小学生的支 出和对每个中学生的支出,在人均GDP中所占 比例则分别只有8.9和16.7.2006年,印 度小学的生师比达到42(而中国这一数字是 18).?而且,公立小学的教师由邦政府付给薪 水,但在村子里教课,邦政府离得远,而村子里 的人又约束不了教师.调查显示,25左右的教 师在应该上课的时候缺席.近年来,印度政府实 施多项政策促进基础教育,中小学的入学率明显 上升,但教育质量依然不乐观.4O以上的五年 级学生不能阅读二年级的课本.大量学生不具备 基本技能就升入下一个年级.近45%的小学高 年级学生不能阅读其母语.超过4O的小学高 年级学生不会做减法.在一次调查中,8O的6— 8岁的在校学生不会计算怎么给5O卢比找零 钱.?基础教育长期滞后的结果之一,是文盲率 GovernmentolIndia,PlanningCommission,http:||.planningcommission.nic.in/. ? DietmarRothermund,India:theRiseofanAsianGiant,YaleUniversityPress,2008,PP.185 —187. ?WorldBankData:Indicators(2011). ? DebdasBaneuee,EconomicandHumanDevelopmentinContemporary:CronyismandFrag ility,Newyo, RoutledgeTaylor&FrancisGroup,2010,P.184. ? 64?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居高不下,2006年印度成人识字率为63,也 就是说有接近40的人是文盲(中国这一数字 为99/6).中国对文盲的定义是不能识别1,500 个汉字,而印度的定义是不能用本土的方言写自 己的名字,所以印度文盲率是被低估的.据估 计,约有5O的乡村家庭和2O的城市家庭里, 15岁及以上的女性成员没有识字的.而在26 的农村家庭和8的城市家庭里,15岁以上的家 庭成员没有一个能用至少一种语言读写并理解一 个简单的信息.这一比例在农村边缘穷人,穷人 和极端贫穷的群体中的比例分别是50,6O 和7O.在农村,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时 间是1.8年,农业工人是2.8年,非农业工人是 4.6年.?另外,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下,这在印 度基础教育中有明显体现.2007年,学龄女童 未入学人数为378万,而学龄男童未入学人数只 有178万.在中小学阶段,女生与男生比例为 92,到高等教育阶段,降至7O(2006年). 在农村,农业劳动者,农业工人和非农业工人 中,男性平均受教育时间比女性要多2年.2006 年,在15—24岁的年轻人口中,女性识字率为 74,男性为88.研究表明,在第三世界国 家中,妇女地位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就会 快,在控制其他的变量以后,妇女地位对经济增 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东亚的经验也表明了这一 点.而在印度,妇女受到歧视,文盲率高,这对 印度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是极其不利的.? 表2:中印教育发展指标对比 指标印度中国备注 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63%(2006年)94(2008年) 15—24岁人口识字率81(2006年)99(2008年) 15—24岁女性识字率74%(2006年)99%(2008年) 15—24岁男性识字率88(2006年)99(2008年) 小学毛入学率107(2008年)113(2008年) 中学毛入学率67(2008年)76%(2008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3(2007年)23%(2008年) 对每个小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8.9N(2006年) 对每个中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16.7(2006年) 对每个高等教育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55(2006年) 对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3.2%(2006年) 小学生一师比42(2003)18(2O08年)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发展指标(2011) 其二,人口的普遍健康水平低.健康状况不 但影响预期寿命和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率, 而且影响劳动年龄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健康 的年长者可能在退休之后依然参与经济活动.同 时,健康状况的改善和寿命的延长也激励人们为 老年生活更多地储蓄.人口的健康状况还影响到 对医疗服务及其相关资源的需求.从一系列指标 来看,印度人口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比中国要差 (表3).2004年,中国16.6的被调查者称至 少患一种慢性病,而印度的这一数字是46.9. 传染病,母体遗传病,围产期疾病,营养条件等 等,印度的情况都比中国要糟糕.由传染性疾病 和寄生虫病导致的死亡率,印度比中国高出数 倍.在中印两国,心血管疾病都已经成为导致死 亡的主要病因.在中国,癌症占死亡率的近 20,而印度的这一数字是7.呼吸道疾病是 ?Nat~nMSampleSu~eyONani~tion(NSSO),Report,No.517,2006. ?黄亚生:"印度崛起对中国的经验与教训",新华网,2010年6月28日. ? 65? SouthAsianStudiesQuarterly 印度重要的死亡原因,在中国情况要好一些.全 球十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七个在中国.而世 界卫生组织所列呼吸病高发城市中,德里排名第 四.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印都要很好地控制因 经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文明病".? 表3:中印人口健康发展指标对比 指标印度中国备注 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每1000人)66192009钲 出生人口中接受熟练孕产服务的比例53%992008正 人均健康支出(美元)401082007正 公共健康支出占总健康支出的比例26.2%44.7%2007经 健康支出占GDP的比例4.10,44.3%2007拉 12—23个月婴幼儿打免疫针的比例6697%2009焦 12—23个月婴幼儿打麻疹疫苗的比例71%942009焦 拥有较好环卫设施的人口比例31%55%2008正 肺结核发病人数(每10万人)170972008年 预期寿命(岁)64732008矩 5岁以下因营养不良而体重不达标的儿童比例43.5%2006正 5岁以下因营养不良而身高不达标的儿童比例47%2006拉 孕产妇死亡人数(每10万例)230382008正 婴儿死亡数(每1000例)50172009芷 接受孕产服务的孕妇比例75%91%2008焦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发展指标(2011) 其三,就业形势严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以来,印度经济增长突破3.5的"印度速度", 达到6一8.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相 应的就业机会.从表4可以看到,从1993— 1994年至2004--2005年,15—24岁人口的失业 率显着增长.年轻人的失业率高于其他群体.接 受过中学教育的城市年轻人失业率高于农村识字 的年轻人.如果把表4中的比例转换为人口数 量,则2005年初,暂时性失业的年轻人有5, 600万,经常性失业的年轻人有3,600万.根据 印度计划委员会的数据,1993—1994年至2004 -- 2005年,农业的GDP增长率为2.37,就业 增长率为0.4,隐含的就业弹性为0.17;同期 非农业部门GDP增长率为7.71,就业增长率 为3.49,隐含的就业弹性为0.15.而且,由 于定期付薪水的就业和打零工的机会很少,所以 就业增长主要是个体经营的增长.?实际上,最 近三十年以来,印度农业和制造业的就业弹性总 趋势是下降.农业的就业弹性从1972—1973年 至1977—1978年的0.64下降到1999—2000年 的0.01,在同一时期,制造业的就业弹性则从 0.55下降到0.33.?这表明,虽然经济快速增 长,但非农业部门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以 分流已经过度拥挤的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其主要 原因在于,印度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如1T, 银行,通讯等,大多属于技能和技术密集型(而 非劳动密集型),其对雇员的与印度大量存 在的文盲和半文盲劳动力严重不匹配,很难大量 ? JulieDaVanzo,HarunDogo,andCliffordGrammich,"PopulationTrendsinChinaandIndia: Demographic DividendorDemographicDrag?",RandCorporationResearchReport,2010. ?GovernmentofIndia,PlanningCommissionhttp:f?.plarningcommission.nic.in/. ? AmitBhaduri,"growthandemploymentintheeraofglobalization:somelessonsfromtheIndi aexperience", IL0Asia--PacificWOrkingpaperseries,January2008. ? 66? 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吸收就业人口.这是未来印度经济增长中必须想办法解决的一个难题. 表4:印度年轻人口及全部人口的失业率() 年份农村城市 15一l920—2415岁以上15—192O一2415岁以上 男性 1993——19943.34.92.011.912.65.4 经常性失业1999——20005.55.22.114.212.84.8 2OO4—20057.96.22.114l2.54.4 1993——19949.O1O.35.616.217.06.7 暂时性失业1999—2O0O13.111.77.21917.17.3 2OO4—2OO51512.98.O18.415.87.3 女性 1993——1994l-92.81.312.821.78.3 经常性失业1999—20O03.24.91.513.219.47.1 2004—20056.79.33.115.625.89.1 1993—19948.38.25.618.628.51O.4 暂时性失业1999—2OOO12.812.17.01825.99.4 20O4—2OO512.614.98.716.427.311.6 资料来源:印度全国样本调查组织(NSSO):印度的就业与失业,第5O次,55次和61次调查. 中国是成功收获人口红利的典型.中国之所 以能够成功地收获人口红利,得益于新中国成立 之后大规模地普及良好的基础教育,大规模地普 及基本的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在广大农村), 这两项措施极大地改善了绝大多数人口的教育和 健康状况,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中低端 制造业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劳动力.加上改革开放 释放经济活力,造就了最近三十年以来的经济高 速增长.印度要想收获人口红利,必须花大力气 弥补独立以来在人口的基础教育和健康方面欠下 的巨额"赤字",并且促进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增长,以吸纳新增的劳动力,改善就 业增长乏力的局面.正如印度十一五计划的实施 中所说,"没有就业的增长既不是包容性的, 也不能弥合差距,必须尽一切努力创造就业机 会,否则,人口红利将变成人口噩梦".? ? GovernmentofIndiaPlanningCommission,"TowardsFasterandMoreInclusiveGrowth:A nApproachtothe 11thFiveYearPlan(2007--2012)",December2006. ? 67?
/
本文档为【印度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