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冷兵器时代的世界军事人力征集制度

2017-09-02 6页 doc 19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冷兵器时代的世界军事人力征集制度冷兵器时代的世界军事人力征集制度 在冷兵器时代,世界军事人力的征集和兵役制度的变化,各国大都经历了从公民兵到雇佣兵的转变过程。据史学家们考证,这种转变在古罗马尤为明显。 (一)罗马的公民兵制 根据罗马史学家们的传统观点,初期的罗马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全体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罗马规定,凡年满17岁的成年男公民都有服役义务,公民平时务农,战时应征,兵农合一。因为无论老幼都要负担兵役,所以初期的罗马,虽然小国寡民,却能在需要时找到充足的兵源。在波洛士战争(公元前280—前275年)期间,罗马的损失相当巨大,赫克拉里亚之战罗马阵...
冷兵器时代的世界军事人力征集制度
冷兵器时代的世界军事人力征集 在冷兵器时代,世界军事人力的征集和兵役制度的变化,各国大都经历了从公民兵到雇佣兵的转变过程。据史学家们考证,这种转变在古罗马尤为明显。 (一)罗马的公民兵制 根据罗马史学家们的传统观点,初期的罗马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全体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罗马规定,凡年满17岁的成年男公民都有服役义务,公民平时务农,战时应征,兵农合一。因为无论老幼都要负担兵役,所以初期的罗马,虽然小国寡民,却能在需要时找到充足的兵源。在波洛士战争(公元前280—前275年)期间,罗马的损失相当巨大,赫克拉里亚之战罗马阵亡7000人,被俘2000人,这对当时只有2万多军队的罗马人来说无疑是惨重的。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年)中,罗马军队同时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作战,在各条战线上作战的罗马军队达10万人以上。在特拉西美诺湖(公元前217年),罗马执政官率领的全部3万保卫意大利的军队被歼。在坎尼之战(公元前216年)8万罗马士兵7万阵亡,其余不是被俘就是逃散。尽管如此,罗马却能在短期内恢复过来,并使汉尼拔陷在意大利不能自拔,这些都归功于罗马的军事人力动员和公民兵制度的完善。 然而,这种公民兵制也有其弱点。首先,它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所以是不巩固,也不会长久的,它必然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而衰亡。到公元前2世纪末1世纪初,罗马已成为称霸地中海的世界强国。随着罗马军事扩张而来的是大批战利品、战俘以及地中海地区其他更古老的文明国家奴隶主阶级的腐化思想,古罗马的朴素之风荡然无存,吃苦耐劳的精神已变为对安逸生活的追求,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心最终因追求财富和权势而动摇。有势力的官僚贵族不仅掠夺被征服的人民,同样也掠夺本民族贫苦的农民。大地主开始在土地兼并的浪潮中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大批小农破产失地,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浪汉,他们再也无力负担兵役所必须的装备和口粮。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公民兵制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的事。这样一来,在公民兵制造就了伟大的罗马以后,它也就因为罗马的伟大而瓦解了。 公民兵制的另一个弱点就是它的临时性。这一弱点在城邦初期战争中还未充 分暴露出来。因为在那时所进行的战争大多是小规模的、断断续续的,还没有在海外长期作战的必要,所以公民兵制是适合当时罗马城邦的兵役制度。但当罗马成为整个意大利的霸主,并力图把这种霸主地位推行整个地中海区域的时候,公民兵制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其需要,越来越不是自备装备口粮的小农所能承担的了。 (二)罗马的常备军制 随着公民兵制的缺点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已不能适应军队和战争的需求,公民兵制就必然为常备军所代替。所谓常备军就是由国家政府以军费供给士兵以军饷和武器装备的职业军队。它是国家实力增长和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为适应军事远征和长期战争而建立起来的正规军。 罗马公民兵向常备军的转化,其发展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从公元前5世纪末开始,罗马对外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如对维爱城的征战长达数十年之久。这样长期的战争对一般平民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负担。首先,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争使许多自耕农长期出征在外无暇顾及自己的农田经营,许多土地荒芜,自耕农破产,收入越来越少。另外政府大量捐税又使本来就面临危机的自耕农日益陷入绝境。自耕农的破产和衰亡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末4世纪初就已开始,大量小农财产的减少使许多罗马公民无法维持当兵所必须的最低财产限额——1.1万阿斯财产。他们不能自备武器和口粮从事战争,这就导致了公元前406年的卡米卢军事改革,即规定,凡应征入伍者由政府发给定期定额军饷。 军饷制的实施对当时已露出危机的罗马军队来说无疑起了缓解的作用。它减轻了服役士兵的负担,使公民兵的来源大为扩大,为罗马军事强国的建立创立了条件。但从公元前3世纪末2世纪初开始,自耕农的危机又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因为卡米卢的军饷制只是暂时缓和了自耕农的危机,并未从根本上巩固自耕农的地位。随着奴隶制政治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更加激烈,小农大批失地破产。到公元前2世纪,虽然同为罗马公民,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的现象普遍化起来。破产农民不仅没有资格在军队服役,连他们自身的人身自由也面临着被剥夺的危机。这种情况的继续发展必然与罗马对外战争的日益扩大相矛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盖约?马略进行了著名的军事改革。他一改过去旧的从罗马公民中征集军队的公民兵制,代之以由国家出钱,发给军事装备和军饷的募兵制。 从此,罗马军队来源大为扩大,入伍参军不再有财产资格的限制,罗马的无产者和同盟者都可以自愿加入军队,领取报酬。罗马共和国的兵役制也由公民兵制过渡到了常备雇佣军制。 罗马军队从公民兵发展到常备军无疑是一大进步,是适应罗马军事扩张和罗马大帝国建立的需要的。和公民兵相比,常备军占有极大的优势。 第一,募兵制的实施和常备军的建立,使罗马兵源大开。在公民兵制度下,对入伍者有各种限制条件,不仅要求具有公民身份,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财产资格。在这样的情况下,罗马军队的数量是不多的,不得不以同盟者提供的辅助部队来补充。然而自马略军事改革后,罗马战争扩大,从未感到兵源缺乏。如公元前1世纪70年代斯巴达克起义期间,仅在意大利对斯巴达克起义军作战的克拉苏军队有10个军团之多。以后军团数目更多,公元前42年的腓力比之战,双方军团总数达38个,这样庞大的军事人力是公民兵制时期所难以征集到的。 第二,常备军的建立有利于罗马进一步的海外扩张。自征服意大利后,罗马的战争变得更加长期性和经常性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持续23年,第二次布匿战争长达17年。凯撒征服高卢,后来又在高卢驻军等都要求罗马必须具备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否则就无法保卫它辽阔的疆域和进行新的军事远征。 第三,罗马军队由公民兵变为常备军,有利于提高罗马士兵的士气。这次军事改革为罗马军队注入了新的血液,募兵制使罗马士兵成了自愿入伍者,在金钱和战利品刺激下,军队的士气得到了极大提高。过去,士兵们因为服役耽误了他们的家庭生活而对它产生极大反感,并尽力缩短服役的期限,而现在,军队由自愿者组成,他们都尽力延长服役时间。 第四,常备军是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转化的直接动因。军事改革后,罗马军队成为职业军,他们在外长期与统帅相处,统帅率领他们进行胜利的征战,并给予军饷和战利品作为报偿。他们与统帅之间建立了密切深厚的感情。为了利用士兵达到个人的目的,统帅往往给士兵许下大量诺言,并竭力讨好自己的军队,士兵们也极力支持自己的统帅,以维持自己既得的利益。这样,军队俨然成了统帅的私人武装,胜利的将军往往利用军队以扩大自己在政治上的势力。后来屋大维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军队,取得罗马最高统治权,建立罗马帝国的。 然而,对罗马军队来说,常备职业军的出现也并非十全十美的事。和公民兵 相比,职业军对罗马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国家的混乱,甚至衰亡。马略改革后出现的职业军,其来源已不仅限于拥有公民权的罗马公民,而是从整个国家中招募来的。其中有在罗马一无所有,对国家漠不关心的流氓无产者,他们加入军队不过是想领得一分优厚的报酬和战利品而已。此外也许还有同盟者和对罗马怀有仇恨的行省居民。他们都不是为罗马,而是出于私利才加入罗马军队的。这样一来,罗马军队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但整个说来,马略军事改革之后,随着新的军事组织的建立,军事人力来源在扩大,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在提高,更能适应当时罗马所处的国际地位和军事斗争需要。 (三)古印度的军事人力征集制度 在古印度,军事人力的征集与罗马有相似之处,主要兵员亦来自社会下层。吠陀时期,印度社会已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并干预政务,为国王出谋划策;刹帝利为武士等级,是军队的骨干力量和统帅,掌握军政大权;吠舍是雅利安人平民,战时应征从军;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战时都要服兵役。可见,早期印度的军事人力主要来自下层社会。 到公元前4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其军事人力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袭。就是子承父辈,成为职业军人。他们从国家领取薪饷,跟国王出征打仗,和平时期仍由国家供养。他们是常备军,是国家基本的武装力量。而是雇佣。他们为领取薪饷而受雇于军中,受雇一日领取一日的报酬。这些人大都有一定的特长,如能熟练驾驶船只,能为军队制造甲胄等。三是提供。一般是在紧急情况下,由野蛮部落提供外援部队,帮助正规部队作战。有时则由藩主或同盟者提供军队,进行临时性的援助,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 (四)中国古代的军事人力征集制度 中国古代军事人力的征集与古罗马、古印度有所不同。夏朝时,仍旧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井田制,以方里为井,九家共一井。文献记载:少康进行军事准备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这里的“众”,是指士兵。如果按“九夫为井,方十里为成”和“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的解释来推算,一成为百井,一旅五百人,那么,一个井田应有五人服兵役,约二家出一人。夏朝规定,贵族和平民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义务。农忙从事生产,农闲进行训练。 发生战争组织出征,战争结束随之解散,平民回乡生产。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起始阶段,其军事人力的征集办法是比较简单的。 商朝军事人力的征集办法比夏朝完善和进步。这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平民中实行预编、预组、预任军官和士兵。在出征之前,已将适合服兵役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编入军队编制。出征时,由各级官员逐级下达征集命令,按编制集结起来组成军队参加战斗。商朝军队的主体是平民兵,但亦出现了族兵。族兵由贵族子弟组成。因为他们接近王室,成员间有一定血缘关系,而且居处集中,易于召集,可随时接受王命出征。 西周时期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野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在军事上体现为只有国人才有当兵的权利,野人则没有当兵的资格。西周的军制是“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一军为1.25万人,兵车500乘。据载,周天子拥有六军,计7.5万人,兵车3000乘。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军事人力变化很大。春秋前期,大国有兵三军、车千乘。如以一军1.25万人计,则齐、晋、秦、楚诸大国的兵力各近4万人。春秋后期,各国兵员明显增加。据《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晋国有战车5000乘,秦、齐各有战车3000乘,大国兵员不下20万人。到战国中期,动辄以“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计。在军事人力的征集上,到战国时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奴隶制的逐步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农民成了编户齐民,各诸侯国开始按郡、县、乡、里等行政体系征集兵员,这就是所谓的郡县征兵制。这种办法,后为秦汉所沿袭。
/
本文档为【冷兵器时代的世界军事人力征集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