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上海和香港

2017-12-26 8页 doc 23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和香港上海和香港 上海和香港,一个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一个是世界性的金融商贸中心。因为他们都是中国的城市,金融业的发展都有着殖民的影响,因此当上海提出要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拿这两个城市来比较。 很多人说,香港的今天,就是上海的昨天,因为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当上海已经是一个远东著名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时候,香港当时还比较落后。但更多的人在说:上海的明天可能会超过香港的今天。 单就硬件设施而言,上海的陆家嘴(插入上海陆家嘴的图片),目前已经有香港中环金融中心的味道。 但是上海的金融软件设施与香港相比,显然还有...
上海和香港
上海和香港 上海和香港,一个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一个是世界性的金融商贸中心。因为他们都是中国的城市,金融业的发展都有着殖民的影响,因此当上海提出要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拿这两个城市来比较。 很多人说,香港的今天,就是上海的昨天,因为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当上海已经是一个远东著名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时候,香港当时还比较落后。但更多的人在说:上海的明天可能会超过香港的今天。 单就硬件设施而言,上海的陆家嘴(插入上海陆家嘴的图片),目前已经有香港中环金融中心的味道。 但是上海的金融软件设施与香港相比,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上海还在打基础。”高盛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说,“短期内上海并不能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真正的威胁。” 香港拥有一个庞大而且享誉全球的银行体系。而上海目前正尽力改革国有银行制度。香港的股票证券市场的市值远大于上海,比起大陆股市,投资者一般对香港更青睐。这些差距上海不可能在短期内缩小。上海在硬件设施上,盖起了许多现代化的为金融机构办公用的高楼大厦,看上去和香港一样繁盛,但那只是房地产,并不是金融业的内涵。 法治、开放的市场、透明度、可以自由流动的资本和自由兑换的货币是香港竞争力的有利条件。这些软件基础上海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无论在监管方式方面,还是在产品创新、公司治理方面,都值得上海更深入地学习。 在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上,上海还无法与香港比较,香港是世界第九大股票市场,上海的股票市值不及香港的一半。虽然内地资金非常充裕,流动性已引起央行的关注,但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优质企业却仍愿意到香港上市。 在银行业务方面,上海的银行资产仅及香港银行总资产的41%。香港拥有许多世界级的银行,全球100家大银行,有70家落户香港。香港银行的海外业务约占贷款总额的13%,香港金融开放及国际化程度远超过上海。 上海毕竟是中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有很多值得看好的方面。比如外资银行看好香港,同样也看好上海,花旗、汇丰、渣打、东方汇理、荷兰银行等19家外资银行都不约而同地选定其驻上海机构为主报告行,这是非常可喜的。上海的商务成本与香港比起来较有竞争力。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去年超过了香港。 上海金融的对外开放度与对内开放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尚待深入,货币市场建设相对滞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低、转换力弱,监管人员的素质与监管技术水平需要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不高,金融信息化进展不快,金融中介机构明显不足,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严重缺乏,这些都是上海的制约因素。特别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尚需时日,这一限制,始终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道不容忽视的障碍。 2008年3月伦敦金融城发布的《全球化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排名前10位的国际金融 中心依次为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苏黎世、法兰克福、日内瓦、芝加哥、东京和悉尼。在全球金融中心50强的排名中,上海列第31位,它与排名前10位的金融城市相比,目前还有很大的差距。 1.2006年,上海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25亿元,而香港为2320亿元,上海仅为香港的36%;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2006年上海达到8.0%,而香港已经达到15.9%。(见2) 2.上海的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香港,但是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仍然低于香港。2006年,上海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9.57万人,香港为18.60万人,上海已经超过香港近1万人;而在2004年,上海的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还比香港少1万人。但是在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方面,上海仍然低于香港,2006年上海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0%,而香港为5.5%。 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总额在2007年达到380026亿元,比2005年增加6.64倍。其中股票为30543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0%,比2005年增加14.87倍。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点 附:2006年上海、香港主要数据 上海 香港 GDP 10296.97亿元 14723亿港元 人口 1815万人 685.71万人 金融从业人员 16万人 35万人 其中注册金融分析师 30名 3000名 金融机构总数 680多个 1700多个 金融业增加值 799.37亿元 1800多亿港元 全年资本市场筹资 1743.18亿元 5245亿港元 进出口贸易 4287.54亿美元 50608亿港元 (根据上海和香港公开文件中发布的统计数据整理) 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成交8696亿元,现货场内交易额位列全球第一,“上海金指”和伦敦纽约并列世界金市三极。 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发布的《上海证券市场2011年度统计快报》显示,2011年沪市总市值为14.84万亿元,同比下降17.11%。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1.68%。 根据快报,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共有931家,增幅为4.14%;上市股票975只,增幅为3.94%。换手率124.80%,下降37.12%;静态市盈率13.40,下降37.97%。 在债券市场方面,债券现货品种数630个,增幅30.43%;市价总值56864.69亿元,增幅19.52%。基金品种数36个,市价总值722.67亿元,下跌7.62%。 在市场交易方面,2011年上海市场总体成交金额454651.56亿元,年度增幅14.12%。其中A股、B股合计成交237560.45亿元,下跌21.94%。 上交所市场筹资方面,2011年股票筹资总额3199.69亿元,跌幅42.16%。股票筹资家数135家,增幅11.57%。其中,首次发行筹资38家,总额为1014.01亿元;再次发行(增发、配股、权证行权)97家,共筹资2185.68亿元。 上海与香港在金融方向上差距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10:39 排名差距:香港4,上海35 据伦敦独立机构ZYen Group发布的权威《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009年度报告显示,香港在目前的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仅次于伦敦、纽约和新加坡,列第四,得分684分,而上海则位居35名,得分为538分,整整低了146分。 GFCI有五大指标体系,分别是人才、经营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这五大指标体系又分解为57项具体指标,同时运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一是市场本身的各类数据,二是请金融专业人士评价,还有对普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综合起来得出一个评价结果。 人才比例落后10倍 在人才方面,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l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在上海却只有1%。香港是35万人,而上海目前只有十万不到,其中国际水准的金融人才还不到伦敦的l/4。盛传到华尔街“抄底”失业精英,最终签约率却出奇地低,反映出上海对国际顶级人才的吸引力仍然有限。 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偏紧 GFCI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很看重的指标是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而中国的金融管制程度很高,外资金融机构很难进来,进来后开展业务也不太自由。从上市公司中外国公司的比例来看,伦敦为19.87,,纽约为13.8,,香港为0.7,,上海则没有一家。从全球跨境贷款占比来看,伦敦为20,,纽约为9,,东京为7,,上海不仅没有,而且跨地区贷款都不行。 行业指标均未进入全球前十 在五项行业指标——资产管理、银行业、政府服务与监管、保险业和专业服务方面,香港分别排名第4、第4、第4、第5和第3, 而上海未在任何指标排名中进入前十。 政策差距 利率非市场化 在政策性因素掣肘下,上海短期内难以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的原因,一是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中国目前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稳健的、逐步进行的过程。而如果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就不会有发育成熟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定价就缺乏基本依据,金融深化也就受到抑制。 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 国际金融中心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货币自由流通是必要条件。国务院虽然 计划1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但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却没有一个明确时间表,只是表示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来调整政策。 自主权有限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面临一个全局性难题:宏观调控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中国人民银行)三会(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四大商业银行总部都在北京。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仅就监管政策制定来看,上海远不如北京便捷,加之中国的特殊国情,上海相当程度上还得听命于北京,上海只能做足金融市场交易平台。 上海无法打败香港 软实力不够 上海的经济学家许小年则为香港打气:“上海永远赶不上香港。”他表示,“香港不要担心,国际金融中心的不是GDP,不是你的港口、机场,不是你的电脑系统有多发达,不是你的办公大楼有多少。造就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什么,是软实力,是法律体系、是监管体系、是信用、国际化的信用,是和国际操作的接轨,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业务流程。 服务方向不同,可差异化共存 孙立坚表示“上海和香港并不矛盾”,关键是实现差异化定位。他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计划称之为“2.5版”,意味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而香港则是“3.0版”的金融中心。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紧紧和实体经济捆绑在一起,围绕实现航运中心目标等实体经济制造过程开展结算、保险等业务,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后台服务。香港则应跳出原有的“2.5版”定位,在财富创造过程后主攻“怎么增加财富”,开展期货、期权交易等,向纽约、伦敦等纯粹金融服务市场领域靠近。 结语 从当前的数据和事实来看,上海和香港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当然,不乏像经济学家张五常这样,从中国内地拥有大量人口、GDP高的角度出发,认为上海必将超过香港。但如果不能在法律、监管、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等方面做出大规模的改进,上海要赶上香港将非常困难。 【网友热评各种原由】 2005年上海市金融业发展情况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06-02-15 10:51:41 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8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全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73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1家,保险类机构59家,证券类机构3家。至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0家,保险类机构227家,证券类机构91家。至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23家,其中年内新增14家。在沪经营的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达到484.33亿美元,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65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1144.55亿元。有29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境内业务的主报告行。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320.86亿元,当年新增3142.83亿元;贷款余额16798.12亿元,当年新增1785.93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814.16亿元,当年新增141.5亿元。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644.94亿元,当年新增199.4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195.88亿元,现金支出21701.5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505.65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继续提高。全市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39%,比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 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创新,在改革和规范中稳定发展。全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证券成交额4.97万亿元, 比上年下降35.2%。其中,股票成交额1.92万亿元,下降27.3%;债券成交额2.81万亿元,下降43.4%;基金成交额155.86亿元,下降37.4%。证券市场证券品种不断增加。至年末,上市证券数1069只,比上年末增加73只,其中股票878只,减少3只。全年通过资本市场筹资299.77亿元,比上年下降49.1%。其中,发行新股筹资28.55亿元,下降88%;再次发行(增发、配股和国有股配售)筹资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至年末,已有125只股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14.2%。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推出沪深300指数、债券远期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新产品。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金额23.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3.3%。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6757.95万手,比上年下降16.7%;成交金额6.54万亿元,下降22.4%。黄金市场交易活跃。全年黄金市场成交金额11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钻石市场成交金额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 保险业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70家,比上年末增加12家;保险中介机构157家,增加47家。全年保费收入333.6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86亿元,增长18.2%;人身险保费收入245.76亿元,增长5.8%。在全年保费收入中,中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8.22亿元,增长27.1,。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8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财产险47.26亿元,增长38.8%;人身险40.2亿元,增长8.9%。 2011年上海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40.47亿元,较2010年增长8.2%。 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新增各类金融单位138家,其中银行业5家,证券业11家,保险业13家。至去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单位1048家,其中银行业160家,证券业149家,保险业333家。 与此同时,截至2011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数量达到173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221家。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818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贷款余额37196.79亿元,增长10.3%。
/
本文档为【上海和香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