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2017-09-21 24页 doc 61KB 1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 造为例 摘 要 城市的发展如同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一般,都要经历形成、发展、衰败、更新 的过程。城市的发展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管是有形的物质环境还是无形的 历史文化,都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经历着世代的更迭、传承与发展。 北京是座历史悠久的著名都市,有着齐整的规划布局、独特的人文气质和对 未来的信心与追求,有着丰富的城市文明和文化积淀,这些文化财富要在城市 更新中得到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是一座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 造为例 摘 要 城市的发展如同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一般,都要经历形成、发展、衰败、更新 的过程。城市的发展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管是有形的物质环境还是无形的 历史文化,都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经历着世代的更迭、传承与发展。 北京是座历史悠久的著名都市,有着齐整的规划布局、独特的人文气质和对 未来的信心与追求,有着丰富的城市文明和文化积淀,这些文化财富要在城市 更新中得到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是一座都市的无比杰作,现代人理应 责无旁贷地珍惜祖先的遗产,使之传承发扬。 当然,传承不等同于僵化地固守。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需要传承历史,它在 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有时代气息。北京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城市发展 与社会转型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使农业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2009年北京 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 1755 万人,几近突破了 2005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市 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到 2020 年人口规模控制在 1800 万人的目标。超编的人口使 北京的发展不堪重负,交通、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亟待解决,在新一轮 的城市更新中注重保护北京的特色文化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城市更新与特色文化保护之间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然而一个和谐的社会又 是有能力、有智慧来解决冲突、平衡各方利益的。本文以北京前门地区八大胡 同为着眼点,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的探讨以及建国以来北京市城市规划 的执行情况,对城市更新与特色文化保护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 中,笔者采访了居住在前门大栅栏地区老胡同里的住户与商家,进行了实地考 察,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广泛参考、借鉴、 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对相关研究做了理论回顾,界定了主要概念并介绍了研究思路和。第二章 对城市更新与传统保护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内外城市更新经验做 了一定的介绍。第三章对北京市城市更新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建 国以来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执行情况、特色文化保护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从八大胡同更新改造的背景出发,重点剖析了八大胡同更新改造的过程、 1出现的问题,对更新改造与传统保护实践展开了讨论。第五章了影响城市 更新中传统保护的因素,分别从政府、开发商、居民及社会舆论的角度进行了 探讨,进而分析了影响保护结局的利益均衡机制。第六章是结论部分,对基本 观点和研究不足做了总结。 更新与保护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辩证地看待。文化遗产不是包袱而 是财富,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一个民族无论其经济如何 强大,支撑它脊梁的是背后强大的文化。经济虽然可以使一个民族腾飞,然而, 唯有其背后强大的文化支撑才能保持这个民族持久的强盛与繁荣。 在中国,由于土地的公有性质,政府在城市综合规划及执行方面具有强大的 优势,在更新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能够给予有力的支持与扶持。在平 衡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新改造与传统保护方面潜力 巨大。城市更新是受益于众的事情,而现今的中国,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强势 群体由于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信息、资本和权利,不但形成稳定联盟,甚至左 右政策导向。弱势群体话语权小、只能依赖政府。这就要求政府创造一个公平 公正、公开透明、法规明晰、有法可依的社会环境。政府应更多地参与公共事 务,使政策、法规、执行惠及百姓。 同时,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开发商在追求利润昀大化 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化的保护作出应有的 贡献。社会舆论更应秉承实是求事、深入调查的专业精神与态度,进行客观、 公正、全面的报道,而非哗众取宠、迷惑百姓或者为了经济利益欺诈群众。普 通百姓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需要有冷静的判断、顾全大局、 对城市的发展充满信心。毕竟,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使它的人民过上富足、幸福 的生活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然而,城市发展的目的不仅旨在让当代人享有现 代化带来的便利,现代人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后代能够继续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提出要让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充分说明了政府 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而有尊严的生活不仅是满足人的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 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究竟其文化精髓在哪里, 当代人需要用负责任的行动来回答。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尊老爱幼,引深来看, 可以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爱与保护。在对文化保护的问题上,当代人无疑 处于强势地位,优先掌握着对现有资源的占有权、处置权和分配权。如何让手 2中的资源与后代人共同分享,使后代人同样有权利享受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并 发扬光大,考验着当代人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只有对后代人尊重与负责,才能 真正使当代人生活得有尊严。城市更新中对特色文化的保护问题着实考验着我 们每一个人。 关键词:城市更新;特色文化;文化保护;北京;八大胡同 3Abstract As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metabolism in org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must go through the cycles of formation, growth, decay and regener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s also a continuous processNo matter it is in the tangible form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or it is in the intangible form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hey are all under chang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is long processBeijing is a famous historic cityIt has neat layout, unique human temperament and confidence for the futureIt has wealth of urban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heritageThese cultural wealth need to be protect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Our ancestors had left us an unparalleled masterpiece of urban planning, we have full responsibilities to cherish the legacy, protect 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 However, carrying forward culture tradition is not equivalent to rigid sticking to it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s not simply preserving a period of historyIt is inevitabl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modern elements will emergeBeijing is developing into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nd its urb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re under rapid progressUrbanism has caused migration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s to cities in large-scaleBy 2009, Beijing’s permanent residents had reached to 17.55 millions, almost exceeded the goal of controlling Beijing’s population size to 18 millions before year 2020, which was set by the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on its overall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2005The heavy population size caused the city under great pressure on its developmentThe issues of transportation, housing,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facilities are in urgent need to be upgradedSo in the new round of urban renewals, Beijing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or protecting its characteristic culturesThe conflict between city renovation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is an objective and4obvious reality, but a harmonious society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and wisdom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and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cused on Badahutong of Qianmen areas in Beijing, carried out a preliminary study through discussion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experiences in urban renewals as well as an introduction of Beijing’s implementations on its overall urban planning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During the writing process, the author interviewed local residences and private business owners in Qianmen Dazhalan area, conducted field visits, tried best to get first-hand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In the meantime, the author made wide exposures to a large quantity of book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researching, learning and studying extensively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Chapter one introduced the reasons of selecting this topic, described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this researchThe author made a theoretical review of relevant studies, defined keywords and generalized the research methodsChapter two discussed practices of city reno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troduced experience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urban renewalsChapter three reviewed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of urban renewal in Beijing, introduced the history of policy-making of Beijing’s city planning, its implementation circumstances, 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and challenges of protection of Beijing’s characteristic culturesChapter four focused on Badahutong area, started from the background of Badahutong, then lead to a discussion of the renovation process in this area and talked about problems caused during the renovation process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city reno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given in the endChapter five analyzed factors that had impact on protect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during city renovations,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s of the government, the developers, local residents and the public opinions respectively, then analyzed the impact of a balanced mechanism in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outcome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d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pointed out inadequate areas of this researchThe issues of renewal and protection pose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5that require a dialectical viewCulture heritage is not a burden but our wealthIt is the foundation that makes one nation differs from anotherA nation, no matter how powerful its economy are, its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s the backbone that support itAlthough the economy of a nation can make it take off, to keep the nation strong and prosper rely on its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 China, due to the nature of public ownership of land, the Government has advantage in comprehensive urban planning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planningThe government is able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on protect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during the city renewal process, and has great potentials in keeping balances between long-term and short-term interests, between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between city renovation and culture protectionUrban renewal is aimed at benefiting the overall society, but in today's China, polarization issue is getting seriousThe mighty groups, master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ources, information, capital and power, had not only formed a stable coalition, but in cases influenced policy directions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whose voices are weak, have to rely on the GovernmentThus it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create a fair, open and transparent environment with clear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a law-based society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more proactive in public affairs and make its policies, regulations and programme implementations benefit to the people In the mean time, the awareness of the entire society on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The developers, while seeking to imize financial benefits, should aware of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development, human progress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The media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 make in-depth investigations in reporting with professional attitudes and comprehensive coverage in objective and fair mannersIt should not intentionally confuse people, fraud the masses for economic gains or hold any undue purposesOrdinary people need to make good judgment with calmness when there are conflicts between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collective interests, and to consider overall situations and maintain full confidence to the future of the cityAfter all, the purpose of urban development is6to let its people lead to a prosperous and happy life, and to keep the city sustainable growth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does not purely aim at benefiting only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with all conveniences brought by modernizationThe city and its people hav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 make sure our future generations can continue to enjoy the fruits of human civilizations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put forward during the two sessions of this year’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its people live a dignified lifeThis has fu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Government respect basic human rightsHowever, a dignified life means not only that people's basic living needs are metIt has mor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What is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that has fiv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We need to answer it with responsible actions The Chinese nation always advocate to respect the elder and to care for the young This can be viewed from a deeper perspective, i.e. to care and protect the weak and the disadvantaged group by the mighty groupIn the matter of culture protection, contemporary people are no doubt possess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in a prior position to determine the disposal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esources at handThus the morality and value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are under the test in the question of how to make the resource at hand to be shared with future generations, and make sure that the future generations can also enjoy and cherish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ir ancestorsOnly if we respect future generations and be responsible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we live a truly dignified lifeThe issue of prot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 city renovation is indeed a test to each one of usKeywords: City Renovation;Characteristic Culture;Cultural Protection; Beijing;Badahutong 7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选题及意义. 1 1.1.1问题的提出1 1.1.2问题的紧迫性 2 1.1.3问题的理论意义. 3 1.1.4问题的实践意义. 3 1.2相关研究和理论回顾5 1.2.1城市更新的阶段性5 1.2.2国内外城市更新理论 6 1.3主要概念界定9 1.4研究思路和方法10 第2章 城市更新与传统保护:理念和实践11 2.1城市发展:城市更新的现实要求 11 2.1.1人口变迁 11 2.1.2住房需求 12 2.1.3交通瓶颈 12 2.1.4城区角落 13 2.1.5公共空间 14 2.2特色塑造:城市文化的基本理念 14 2.2.1特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14 2.2.2特色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15 2.3国内外城市更新的主要经验. 16 2.3.1国外城市更新经验. 16 2.3.2国内城市更新经验. 19 第3章 北京市城市更新的历史和现实 24 3.1北京城市更新的历史. 243.1.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24 3.1.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25 3.1.3二十一世纪初25 3.2北京城市规划及执行现状 26 3.2.1历史回顾 26 3.2.2执行现状 31 3.3北京历史遗迹和特色文化的保护现状32 3.3.1历史文化名城32 3.3.2特色文化保护现状. 32 3.4北京城市更新中传统保护面临的挑战33 3.4.1面对既成事实33 3.4.2城区角落现状33 3.4.3经济利益诱惑34 3.4.4思想认识局限34 第4章 北京前门八大胡同的更新改造 35 4.1更新改造的背景35 4.1.1八大胡同背景35 4.1.2八大胡同文化要素. 40 4.2更新改造的过程41 4.3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2 4.4更新改造与传统保护的实践. 47 第5章 影响城市更新中传统保护的因素分析 49 5.1政府的角色 49 5.1.1宏观规划目标49 5.1.2政治经济因素50 5.2开发商的作用. 52 5.2.1经济利益 52 5.2.2社会责任 525.3居民的社会支持53 5.3.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53 5.3.2文化价值观念54 5.4社会舆论的影响55 5.5影响保护结局的利益均衡机制56 5.5.1利益集团的博弈 56 5.5.2利益均衡机制57 第6 章 结论. 58 6.1基本观点58 6.2研究的不足 59 参考文献60 致 谢64 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第1章 导论 1.1选题及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城市更新是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连续的发展过程,是城市发展的系统 ,是城市发展自我调节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其目标不只是让物质生活更美 好,它昀大的意义在于传承人类文化。正 如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 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其重要的理论著作《城市发展史?起源、 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所指出的: “城市昀重要的作用,除了它日常的活动外,是 ? 扩大和传播文化遗产。” 然而,城市更新的过程和结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由 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对城市的致命破坏。中国社会正经 历着前所未有的急剧的社会转型,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令世界瞩目,北京 正在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状况下,其独有的城市魅 力 与特色文化保护正面临巨大的挑战。隆隆的推土机所造成的“建设性破坏”丝 毫不亚于战争年代对城市的毁灭性的打击。 以笔者自身经历来看,由于童年时期曾在北京胡同长大,对北京特有的胡同 生活饱含切身的感受和刻骨的记忆。然而在上世纪末的某一天,当笔者兴冲冲 地带着崭新的相机重返儿时的巷口,却愕然发现一切已然面目全非。儿时的胡 同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立交桥和矗立两旁的高楼大厦。 立交桥上车辆川流不息,立交桥下行人步履匆匆,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宜驻足停 歇、交流往来的,更不必说怀旧欣赏了,大概只有转身而去,唏嘘感伤了。笔 者当时后悔的心情无以言表,只怪自己来之晚矣,总以忙为借口,却忽略了内 心昀为牵挂的事情。 ? [美]刘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第 448-20页图.56大学城,宋俊峻、倪文彦等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更多的人也许如笔者一样,现在总是发现北京的路不好找了。在过去,北京 人坐公交车是不用担心坐过站的,在车里随便向外张望一下就立刻知道车开到 哪里了。而现在坐公交车总是感觉不知身在何方,总担心下错车。玻璃窗外全 是清一色的高楼、花园、银行、酒店、超市、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比萨 店东城和西城有同样的立交桥,南城和北城有同样的房地产,其实把它 们搬到另一座城市或者把另一座城市的建筑搬到北京也不会看出有什么太多的 异样。照这样的规模发展下去,千城一面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若干年过后, 有谁还会记得北京曾是一座多么美丽、独特、富有韵味的古都?有谁还会记得 北京曾是一座可以触摸历史年轮的城市?正是带着这样一份忧虑与思考以及难 以忘怀的胡同情结,引发了本文的选题视角,保护北京特色文化是北京城市发 展的当务之急,在城市发展中尽可能减少遗憾和创伤,正是本文的出发点。 1.1.2问题的紧迫性 众所周知,城市更新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转性,推倒了的无法恢复,失去了 的无法挽回。北京的城市改造是翻天覆地和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北京的基础 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另一方面,在推土机 的轰鸣声中,为了给大马路、大街道让路,为了建设更高、更现代的大厦,多 少古老的街区瞬间即逝,北京独有的特色风貌和文化记忆正在逐渐被摧毁。城 市更新不啻于一把双刃剑,由于引导不当、管理失控,各自为政,以及房地产 市场的过热发展,一批有价值的珍贵建筑、街区消失待尽。由于盲目追求现代 化,甚至造成千城一面的局面。北京这座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在大规模的城 市拆与建的过程中,正在“大踏步”地失去其独有的魅力。 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1999年6月在北京通过了由吴良 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该宪章认为,20世纪是“大发展”和“大破坏”的 时代,并进一步指出:20世纪既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又是 史无前例的患难与迷惘的时代。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许多建筑环境难尽人意; 人类对自然、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危及其自身的生存;始未料及的“建 ? 设性破坏”屡见不鲜。 如果任其发展,在如此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的趋势下, ? 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宪章》,1999年。2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不容乐观,后果不堪设想。北京的城市建设形势严 峻, 城市更新与特色文化保护面临现实的困境,它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发展所面临的 紧迫课题。 1.1.3问题的理论意义 城市更新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城市地理规划,它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建 设,一种城市集体意识与精神的体现,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长期以来,西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理论一直占具主导地位,从霍华德到 芒福德,从柯布西耶到雅各布斯,不一而足,他们的理论代表了国际上不同时 期不同流派的先进理论,各成一派,影响广泛。然而,这些理论家大多以西方 国家为研究对象,其理论主要根据西方国家的现象、经验、发展水平与模式而 形成,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人口稠密、经济贫穷、发展迅速的 国家涉及不多。正如刘易斯?芒福德也曾抱憾未能亲临中国,切身体验中国的 实际情况来完善他的理论。 中国的城市更新有其独特性,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其特殊性,中国的经济发 展之路是独一无二的。在新世纪的北京,城市更新理论必然要在借鉴国际上成 熟思路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丰富西方已有的先进理论。吴良 镛教授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 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独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是良好的开端。吴良镛教授在城 市 更新问题上的有机更新理论及小规模发展模式也是独树一帜,广受好评。近年 来,国内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关注城市更新、文化保护的课题,取得了颇 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北京独有的城市更新问题及特色文化保护的多视角的深 入探讨以及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必将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引发更多的思考,并昀 终形成、丰富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找到适合中 国特色的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的有效方案。 1.1.4问题的实践意义 城市更新与特色文化保护问题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现实的 实践意义。3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首先它可以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出行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游憩环境,不断 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然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新世纪,城市更新不仅要保障 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更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精神风貌,同时现代人 有责任、有义务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延续作努力。 历史上,我们国家在各朝更迭换代时,大多要将前朝的都城等一些主要建筑 摧毁重建。这种原始单一的更新换代方式毫无保护可言,而且造成历史文明的 中断,城市历史被人为割裂。再有就是急功近利、追逐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 益的做法,这些都将给城市造成永久的遗憾和无法挽回的损失。 城市形象不仅是表面文章,它还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 著名城市学家沙森提出了全球城市理论。他指出,倘若一个国家的城市在世界 城市比较中处在弱势地位,这个国家的国力就不好体现。争取让国家的城市获 得世界的认同与喜爱成为事关国家前途的重要课题。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看, 城市的魅力直接反映了国家软实力的强弱。吸引人的城市,成为熙熙攘攘的世 ? 界之都;缺乏吸引力的城市,再发展,昀后不过是钢筋和水泥。” 城市更新不仅是视觉上的,同时也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一个民族精神 风貌的展现。目前在北京,为了把空间留给现代化的摩登建筑,上百年历史的 房屋可以瞬间被夷为平地。站在市区或市郊的任何地方,吊车的臂膀随处可见。 人们对拥有世界其它国家那样重复单一的摩天大楼的向往与攀比远远超出了对 古城旧貌,灰砖红墙的留恋。古老的北京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完美绚丽、结构 完整的城市风貌,而当今的北京更应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不断探索,研究解 决城市更新中传承与弘扬城市特色文化的问题。借用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 的观点: “城市应该像文学一样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 阅读它的意韵。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的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 市。城市的记忆是历史信息的真实反映,是城市特色的集中表达,一个没有历 史的城市就如同人没有记忆一样,无法思考,也不能提高,失去对环境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只有城市传统文脉得到了继承和延续,才能使城市的发展具有连 ? 贯性,也使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城市更新和特色文化保护应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及城市整体形象。城市更 ? 陈易:“国家间竞争是城市的较量”,《环球时报》,2009年 5月 7日。 ? 苗阳:“我国历史性城市更新中文脉传承及策略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新不是赶时髦,它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让文化得以世代流传。城市更新与保 护更应纳入法制轨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2相关研究和理论回顾 1.2.1城市更新的阶段性 城市更新是伴随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 适应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与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城市更新社会成本研究》中,白友涛、陈?畅两位学者指出:城市更新 大体可分为重建、整建和维护三种。他们认为, “从世界范围的城市更新过程来 看,西方城市更新大体上经过了4个时期:?1850—1910年为第一阶段,这一 阶段的主要城市更新任务是进行卫生改良;?1910—1939年为第二阶段,主要 表现为城市美化运动;?1945—1980年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城市更新 推动城市经济的振兴和发展;?1980年以后为第四阶段,主要表现为城市人文 精神的复苏。从城市更新使用的主要方法来看,第一阶段是重建式的,主要为 了改善城市贫民区的卫生条件,将原有城市建成区推倒重建。第二阶段也是重 建式的,但是主要目的是进行城市美化,尤其是进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的美化。 第三阶段是整建式的,在延续其原有空间结构、历史文脉、传统风貌、景观特 色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渐进方式调整城市用地、改善市政设施、修葺传 统建筑、整治人文景观环境,以适应新的城市功能的发展需要,保护和利用历 史文化遗产。同时对于不属于保护对象或价值不高的用地、街道、建筑、设施, 按规划要求进行必要调整、拆除、改建,以适应城市现代经济变革、社会进步 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不断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第四阶段是维护式的,调 ? 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维护自己的建筑房产,以实现保值增值。” 由此可见,城市更新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的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过程。 遵循上述划分,北京的城市更新应正处于整建式的第三阶段,保护和利用历史 文化遗产是这一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 ? 白友涛、陈?畅:《城市更新社会成本研究》,第 2页,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5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1.2.2国内外城市更新理论 涉及城市更新的研究和理论著述丰硕,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 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其中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影响较为广泛的理论及著述有: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提出田 园城市的概念,这一概念自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产生了很 大影响。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 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 城市实质上是城、乡的结合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起 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当然,这一理论也受到后期学者的挑战。必须明确的是, 霍华德所处的时间、空间以及社会条件,与今天的中国现实情况有极大差异。 芬兰建筑师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 中所产生的弊病提出了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有机疏散”理论。他在 1942年所著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 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 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他认为这种结构 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 而又不脱离自然。 20 世纪著名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勒?柯布西 耶(Le Corbusier,1887~1965),以其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 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提 出了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 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 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1922 年发表《明日的城市》,1923 年汇 集出版了《走向新建筑》,1933年著有《阳光城》。他主张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 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建筑密度,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及立体式交 通体系,提出“现代城市”的设想,他的这种思想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柯布 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现在其代表性城市规划实例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 划及巴黎德方斯区的规划中。 与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相对立,美国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6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 1869~1959)主张城市分散建设,认为大都市将死亡,他提出“广亩城市”的 思想。1932年出版《消失中的城市》,随后出版《宽阔的田地》。他认为,在汽 车和廉价电力普及的时代,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中的需要,而昀 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 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既:广亩城市。美国城市在 20 世纪 60 年代 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思想的体现。他的广亩城,实质 上是对城市的否定。 赖特的学生凯文?林奇Kevin Andrew Lynch,1918~1984,曾任教麻省理 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具有丰富的城市规划经验,其城市形态理论可以 看作是迄今关于现代城市昀为经典的著述,著有《城市形态》 、 《城市意象》 。他 在《城市形态》中提出,城市空间形态建立在一套有限的几个性能指标上,即 五个基本指标: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和管理,加之效率和公平两个额外 ? 指标作为辅助指标。 林奇认为,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 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 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 1990)于
/
本文档为【城市更新中的特色文化保护—以北京前门八大胡同改造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