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良渚玉璧功能小探

良渚玉璧功能小探

2017-12-04 7页 doc 20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良渚玉璧功能小探良渚玉璧功能小探 齐静 07文史哲 20070801038 ?解放后,良渚玉璧的首次发现是在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在198号墓葬中,璧、琮、钺等玉器作为随葬品大量出土。自此之后,江苏张陵山、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反山等良渚大墓都出土大量玉璧。其中,1986年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共出土玉璧125件,是出土玉璧数量最多的地点。 随着良渚文化遗址中大量玉璧的出土,使人们对这些玉璧的作用以及它们与良渚文化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我根据已经存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最普通的观点认为玉璧是用来礼天...
良渚玉璧功能小探
良渚玉璧功能小探 齐静 07文史哲 20070801038 ?解放后,良渚玉璧的首次发现是在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在198号墓葬中,璧、琮、钺等玉器作为随葬品大量出土。自此之后,江苏张陵山、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反山等良渚大墓都出土大量玉璧。其中,1986年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共出土玉璧125件,是出土玉璧数量最多的地点。 随着良渚文化遗址中大量玉璧的出土,使人们对这些玉璧的作用以及它们与良渚文化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我根据已经存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最普通的观点认为玉璧是用来礼天的。由于良渚玉璧出土时多伴随着玉琮出现,再根据《周礼•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所以,有些学者认为,玉璧与玉琮是配合在一起用来礼天祭地的,也就是礼器或祭器。璧是圆的,琮是方的,《周礼》 ?中所谓“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的思想核心是天圆地方观念。但夏鼐先生也说过,“儒家为了系统化与理论化而硬派用途的”,“这显然是战国时代的儒家思想, 以不同的器形和不同的玉色以配合天地四方。”虽然,古代文化渊源流传,我们可以从文献记载中了解到史前人的一些文化生活状况,但不可只简单地由文献及一些玉璧的情况就下定义,还是要结合良渚玉璧的整体出土情况。 良渚文化大多数玉器在墓中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如冠形饰放置于头 ? 建国前,已经有很多良渚玉璧出现于皇家或是市面上了。 ? 刘敦愿的《天圈地方思想的起源及其艺术现形式》和邓淑萍《古玉的认识和赏析》等文都论述过此观点。 一侧,三叉形器、半圆形器放置于头部上方,玉钺放置于手部到肩部一侧。数量较多的玉琮一般放置在腰腹部,只有反山M12号的琮王和寺墩M3所 ?出玉琮的放置比较特别。而在良诸墓葬中,玉璧几乎在任何位置都有,有的在头部,有的在脚部,有的在腹背部。在规整性上,良渚玉璧显然没有其他玉器摆放的有秩序,这说明良渚先人认为玉璧这一器物并无太大的特殊性,没有给予很大的重视。 而玉璧与玉琮配合使用进行祭祀天地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大多制作精巧,造型奇特,雕刻细致精美,尤其是玉琮的工艺水平,纹路细致精巧,另人叹为观止。这说明当时已经具备的高超的制玉的技术。但与良渚其他玉器相比,良渚玉璧不但形制简单,圆大如饼(良渚一带村民称玉璧为玉饼),仅中部钻一圆孔,而且大多显得工艺简单制作粗糙,常常是璧身各部位厚薄不均,周边缺损,器表有各种明显的切割摩擦的痕迹,器迹台痕明显,钻孔多错位,并且表面多平素无纹。在反 ?山良渚墓葬中还发现璧合的情况。虽然有一些制作规整,抛光精细,圆孔内壁光滑的优质玉璧,如江苏寺墩M3号墓中,共出土24件玉璧,最精致 ?的两件,都在腹胸部。 但其他大部分玉璧, 则成堆叠放于人骨架腿脚部位,大小不等,厚薄不匀,边缘缺损, 抛光不精, 圆孔内璧多留有旋纹和错缝茬口。材质用的也是劣质的围岩,远不如矮身琮(如琮王,反山:M20:98)那样的优质玉材。如果璧与琮同为祭器,那么两者从做工到材质都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差距。 但玉璧总伴随玉琮出土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我认为,玉璧 ? 前者系平整的放置在头骨上方,以示与其他玉琮不同。寺墩M3中出土玉琮33件,其中一件镯式玉琮置于头部上方,另外32 件方柱玉琮除置于头部正前方的一件和脚后的四件外,都围绕在人骨架周围。 ? 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 南京博物院:《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考古》,1988年第2期。 与玉琮确实相互关联,但不一定是用来进行祭祀天地活动。后面我将详细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良诸文化时期, 有些大墓出土数量众多的玉器,而有些则出土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这正是贫富的分化已达到极其明显的程度的表现,各类玉礼器为少数贵族所独占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而不同品类的玉礼器随葬在不同的墓葬中, 又是贵族阶层代表了各自不同的身份、地 ?位、权力以至性别的标志。所以,这些玉璧作为“财富的象征物”。 我认为,良渚先人是否有意识地将玉璧作为一个人财富的象征还是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就算出土的玉璧在不同墓葬中分布情况有明显的差距,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他们将这些玉璧当作代表个人财富的象征。很可能是与他生前的活动有关,或者只是一种超度亡灵的器物,即与当时人们对神鬼世界的一种认识。有地位的人希望自己死后顺利升天,所以将玉璧大量随葬,而不一定将其视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财富,可能是后人看到分布不均的玉璧时想到了贫富差距。 ?藏振先生根据寺墩M3中的玉璧有火烧和碎块的现象,认为玉璧之所以被砸毁和火烧,是被当作食品的缘故。认为璧体称“肉”,实即指食品中的肉类,它是古人“鬼神食玉”特殊观念的反映。 其实,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以玉事神”,说黄帝食飨“玉膏”。他们将璧看作是肉片,这些玉璧是专门供神灵食飨。最后的结论是:琮是神灵的食物,也是事神的神器;而璧则是鬼魂所吃的食物。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而我对于玉璧功能的认识主要是在考古发现及已经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可以逐步改善。 ?王明达:《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中国良渚文化玉璧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1987 年12月杭州。 ?藏振:《玉琮功能刍议》,《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4期。 良渚文化中,玉璧出土最特殊的地方,应该属于良渚文化早期的瑶山遗址。瑶山遗址位于莫角山聚落的东北5公里远处。这处遗址的第一次发掘是在1987年5月,以后在1996——1998年又连续3次进行清理、发掘。瑶山遗址是良渚文化祭坛与墓葬复合遗址,祭坛早于墓葬。祭坛位于山顶,是由红土台、灰土围沟、砾石面组成的近方形三重遗迹,一般被认为是祭天礼地的祭坛。祭坛上的墓葬内随葬多为玉器。其中玉琮8件,另有钺、镯、璜等大量玉器,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反映出死者生前的身份非同一般。但奇怪的是,重型玉礼器中的玉琮、玉钺墓葬里都有随葬,却唯独没有玉璧的发现。 ?与瑶山遗址时期差不多的汇观山遗址,也是良渚文化祭坛与墓葬复合遗址。它位于莫角山聚落西北2公里远,是一座高约30米的自然山岗。汇观山与瑶山相距不远,且两处所发现的祭坛形制十分接近,坛顶主体平面都呈回字形三重土色,表明这种祭坛的设制与某种特定的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汇观山墓葬中有玉璧出土。 在这样的比较下,不得不让人猜想玉璧的功能是与有特定功能的祭祀地点相关联的。有人认为,从瑶山祭坛有琮而无璧这一现象看,祭坛目的在于祭地。但这仍无法解释玉璧的材质与做工粗糙的问题。当然有可能是早期的良渚先人还没有将玉璧的功能与琮、钺等其他玉礼器一样看重,也认为玉璧不具有特殊意义。但更有可能是由良渚先人的宗教信仰、巫术的发展变化带来的。 前面提到,玉璧与玉琮共同出土值得我们注意。“琮的方圆表示天和地,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在许多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7期。汇观山遗址出过早期玉器,也有可能是早期起建的。但应该晚于瑶山遗址。 ?琮上有动物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那么,素面无纹、制作粗糙的玉璧也是用来通天地的吗,史前文明中,人类最早的观念是灵魂,后来又把人与自然界混为一体,将人类的有意志性加在自 ?然现象上,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除了对神灵的崇拜外,无疑也有众多的禁忌和对鬼魅的畏惧。史前的巫师在礼神之外,也会找出对待鬼魅的。而这些情况或许我们可以从玉璧中得到一些启示。 玉璧与玉琮的共同出现,可能正是良渚先人对待神和鬼时,所使用的不同器物。良渚文化早期的先人,可能还没有将神鬼区分开,而统一将他们进行共同的祭祀,而在当时,玉璧也没有被认为是事鬼专门使用的器物。墓主人作为掌握贯通天地的权力的人,也就意味着他在人世已经拥有祭祀权,一种至高的权力。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发生变化,认为所谓的这些灵魂也会有好有坏,这就产生了鬼魅的观念。而如何对付鬼魅,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除极少几件精美玉璧(可能是生前实用过的,正式地祭器)出土外,其他的都比较粗糙。人们对于天地神的态度,和对于鬼魅的态度是有明显不同的。看来与生者比起来,鬼魅对于死者威力更大。 到良渚文化中、后期,玉璧大量出现在墓葬之中,已经与与琮的数量不相配合,也说明到这时,良渚先人已经认为,死者死后的升天或是生活与鬼魅有很大的关系,在完成祭祀天地的活动后,他们人会制造大量的玉璧来保护墓主人免受鬼魅的骚扰。 玉璧表现着良渚先人的宗教信仰与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良渚玉璧的器型与功能也对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灿烂的玉文化和玉璧的发展有着重 ?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第13页,文物出版社,1986年 ? 宋兆麟,《巫觋 ——人与鬼神之间》,第36页,学苑出版社,2001年 要的影响。进入文明时代后,玉璧的避凶、敛尸与明器的作用都与此相关。对良渚玉璧的用途的众多猜测,正说明了良渚先人在史前就以已经对天地、神鬼、生死产生了自己的看法与信仰,大量的玉璧出土体现着良渚先人对自己精神世界和超验世界的关注,它们代表着礼仪在良渚已经形成,说明我国在史前就已经存在了极为发达的礼文化。 参考文献: 1、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 期。 2、南京博物院:《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考古》,1988年第2期。 3、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文 物》,1997年第7期 5、周南泉:《论中国古代的玉璧》,《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1期。 6、王明达:《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中国良渚文化玉璧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1987 年12月杭州。 7、藏振:《玉琮功能刍议》,《考古与文物》1993年第4期。 8、夏寒:《论良渚文化玉璧的功能》,《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9、张明华:《良渚玉璧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02期。 10、赵朝洪主编:《中国古玉研究文献》,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11、宋兆麟:《巫觋 ——人与鬼神之间》,学苑出版社,2001年8月 12、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 07文史哲 齐静 20070801038
/
本文档为【良渚玉璧功能小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