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微观视野下中世纪英国黑死病对民生的影响一

2017-12-07 6页 doc 18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微观视野下中世纪英国黑死病对民生的影响一论微观视野下中世纪英国黑死病对民生的影响一 黑死病,the Black Death)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瘟疫,它大规模爆发于1347-1351年,持续了近一个世纪。黑死病是一种鼠疫(Plague , Pesos),即由鼠疫杆菌(Yesinia pesos)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分为三类: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扩散,黑死病由欧洲大陆渡过英吉利海峡传入大不列颠,"1349年5月,瘟疫到达了英格兰北部并于21日抵达约克城,英国全境沦陷。 编自济州岛旅游 一、黑死病与人口锐减 黑死病流行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染性强、死...
论微观视野下中世纪英国黑死病对民生的影响一
论微观视野下中世纪英国黑死病对民生的影响一 黑死病,the Black Death)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瘟疫,它大规模爆发于1347-1351年,持续了近一个世纪。黑死病是一种鼠疫(Plague , Pesos),即由鼠疫杆菌(Yesinia pesos)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分为三类: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扩散,黑死病由欧洲大陆渡过英吉利海峡传入大不列颠,"1349年5月,瘟疫到达了英格兰北部并于21日抵达约克城,英国全境沦陷。 编自济州岛旅游 一、黑死病与人口锐减 黑死病流行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它以腺鼠疫、肺炎鼠疫和败血症鼠疫三种鼠疫混合的形式传播。中世纪以教会为主导的医疗体系作用有限,医疗条件恶劣,难以应付如此猛烈的大瘟疫。英国著名政治家托马斯?莫尔曾在书信中感慨说:“我相信,血战沙场也比呆在伦敦城内要安全得多”州。乔万尼?薄迎丘对黑死病的传播状况也进行过描述:“任何高超的医术,一切特效药品,都对这种病毫无效果。……这种瘟疫极易传染,健康人只要一接触到患者就会立刻被传染,就像干柴或是带油的东西遇到火苗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事实上情况万分严重,远不是如此而已。不要说与患者谈话、打交道会传染送命,甚至只是触碰患者用过的衣物,也会被传染。……这场传染性极强的瘟病不仅在人群之间相互传染,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只要接触到病人或是死者的任何东西,也会立刻染病身亡。348年8月初或中旬,黑死病开始在英国蔓延。1348年 10月,瘟疫在多尔塞特郡蔓延,并且在12月和次年1月达到高峰,直到1349年2月势头才渐弱。随着天气变暖,瘟疫开始以汹涌之势席卷全国,南部诸郡首当其冲。3.4.5月是牛津郡最惨痛的日子,牛津城大约有43%的人死去,全郡的死亡率达到了2500-37000白金汉郡的苦难岁月则从5月持续到9月。该郡怀卡姆伯堂区的僧侣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6000,居民中也有一半人死亡。汉普郡的温彻斯特大约9000人中死了4000人,以至于墓地人满为患训。在温彻斯特主教辖区的范海姆,这个由10个独立村庄组成的英格兰中部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地区,在1348年有3500人,而到了1349年夏天,740个家庭有185个家庭灭绝了,1349年余下的年份中又有101人死亡,整个地区的死亡率在40%以上;而在剑桥郡的三个村子,人口死亡率分别是53%、57%和70%万帅石。“每天,甚至每不时,都有大量尸体运往各个教堂,这样教堂也没有足够的墓地安葬这么多的死者,……最后教堂的墓地全满了,只好在四周挖一些大坑,把后面运来的数以百计的尸体埋进去。像装载在船舱里的货物一样,尸体被一层层地螺起来,中间只填着薄薄的一层土,直到把整个坑都填满为止。 由于缺乏人口普查资料,很难得到一个准确描述英国人口锐减的数据。在现有资料中,最有价值的是教会的相关记载。1351年,受教皇克里门六世委托而做的统计显示,在疫前的大约7500万人口中,损失人数当在2384万左右。东英吉利的人口死亡率最高,约为50%万沛7。还有一种推算黑死病期 间英国人口死亡率的:选取教士和下层民众两个阶层作为死亡率下限和上限的依据,“与死者接触较多的受棒教士的最大死亡率代表了当时总人口死亡率的上限,约为45%;而生活优越的大领主的死亡率当为总人口死亡率的下限,约为2700;而作为普遍大众的主要组成部分,乡村劳动者的死亡率在40%左右;故而当时整个英国的总人口死亡率在30%和45%之间。其中伦敦在这场灾难中有10万人口丧生,总体上英国黑死病死亡率在45%以上,远高于其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总损失。在这次大瘟疫中,英国人口遭到极大破坏,人口愈密集的地方死亡率愈高,城市比农村高,老年儿童比成年人高,最严重地区几乎全部死亡。 二、黑死病后民众生活水平的变化 黑死病爆发前,英国农业已进入“滞胀”阶段,在进一步恶化过程中,黑死病的降临导致英国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民斗争加剧,土地、人口和粮食之间比例失调。朱孝远教授认为,要抵御黑死病这样的自然灾害侵袭,必须要有三个条件:健全的行政体制、足够的经济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化和精神上的支持,而这三个条件在黑死病前后的欧洲都不具备。所以,在自然面前人类就显得既畏缩又萎缩州。黑死病加速了庄园农奴体制的崩解,商品经济萌芽、成长,英国农业生产转向商业性畜牧经营,为摆脱农业经济萧条的状态,英国农业不得不开始调整经营方式、经营规模以及产业结构。 单就英国的人口变动而言,"1348年黑死病前夕,英格 兰、威尔士总人口在四、五百万之间,1377年下降到250万,1525年时英格兰总人口仍然不足226万。”劳动力的短缺造成城市败落、大片农田荒芜。在城市中,14世纪晚期英格兰拥有人口在4千人以上的12个较大城镇,黑死病后只有伦敦、考斯特、萨利斯伯雷和纽卡斯尔成功制比了大规模衰退,得以保持原有规模,其他城镇则全都衰落下去,不列颠西南部和威尔士的广大地区变成一片荒原。黑死病以后,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为民众广泛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契机。民众走出封闭的乡村,从一个村庄或者庄园里迁出,希望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或者可以隐瞒其农奴身份。由于劳动力缺乏,走出去谋生的人往往身兼数职。民众身兼数职谋取到高报酬,收入随之不断增加。中世纪晚期,民众收入不断增加,自然会想到改善自身生活状态,消费欲望也不断多样化。这些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民众生活消费逐步由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由自给自足性消费向商业化消费转变。民众生活消费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反映,它的提高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农村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运行状况。 黑死病后,英国人口减少了近2/5,诸多城镇与村庄共同体衰落,甚至被弃荒芜,从历史中消失。由于劳动力缺乏,工资上涨,庞大的农民阶层所属的大家庭的消费能力却在增长,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没有随人口的剧烈下降而下降。"1375-1520,严重的歉收只有一次,发生在15世纪30年代末。 而14世纪经常发生的局部性严重的农业歉收在1440-1520年期间相当少见。”这意味着社会消费能力的实力没有受到严重打击。黑死病后,人口没有快速增长,而社会物质生产能力却是增加的。农民阶层实际上是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通过与市场结合,自身逐渐商业化。他们在经济上认同的是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在社会观上认同的是竞争和能力,而不是传统、等级和尊贵、英国农民在漫长的中世纪发生了质的蜕变。 三、黑死病后民众心态的改变 黑死病对英国的影响不比于大量人口的损失,它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对民众信仰方式的改变。教会的威信下滑,信仰出现危机,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统治秩序。同时,政府行政体制也遭到破坏,各方面不能有效控制,在社会治安上表现尤为突出。社会动荡不安,经历黑死病的冲击,社会的法律秩序和信仰约束大大松弛,社会进入了某种无秩序状态。大批政府官员撒手人寰,如在英国布里斯托的上层阶层中,50%领取牧师薪棒的神职人员和30%的贵族、统治精英阶层死掉了。伟大政府官员及令人敬畏的神职人员,不是病死就是重病,或因为没有助手帮忙,不能执行职责,造成政府和教会瘫痪,使得公共治安、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城市里的法律法规和圣规几乎荡然无存,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掠夺和犯罪行为无所不在。随着政治秩序的恶化,人们习惯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在英格兰,王室权力要比欧洲其他国家广泛得多,而1349-369年杀人案件是1320-1340年的两倍扩散。 黑死病的到来所引发的大众心理恐慌,使得中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意识被疯狂的偏见和执着所左右。医学知识不足以解释黑死病的致病原因,而惊恐万状的人们需要找到对灾难的解释,让自己摆脱无边无际的绝望。这催生出可怕的愚昧和畸变,人们将瘟疫归罪于天谴,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在死亡笼罩下,人们无比惊恐。黑死病之后,社会秩序失调,他们多趁机偷窃或从事其他的犯罪行为。在造成人们心态失衡的同时,黑死病也使人们犯罪心理急剧膨胀。灾荒导致人们失去正常的生活信念和行为,“饥寒起盗心”是越轨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感到恐惧,因为歌革和玛各从地狱中挣脱了出来,并且鼓动社会暴行和怂恿堕落的人们。”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对现世的关注,追求安逸与愉悦,追求奢华的服饰。伴随这种享乐主义的是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出现。为了生存,有些人选择和自己的妻儿老小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们拒绝与任何人进行接触,任何与死亡和疾病相关的信息很难传到他们的耳边。而另一些人则选择暴饮暴食,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酗酒成为普遍现象,因为酒精可以使人麻醉,暂时忘却对死亡的恐惧和因瘟疫袭击失去亲友的痛苦。这些所导致的后果是,城镇和乡村集体的动摇,传统的社会、宗教和家庭纽带的松弛,地主和贵族社会声望的降低,以及他们管理法律和秩序的能力降低。“十四世纪后半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无法无天的流行,以及在民众和思想界中对权威的反抗。 四、结语 在黑死病的冲击下,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心理受到了强烈冲击。中世纪的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欧洲大陆的法国、意大利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在黑死病降临之际相关抵御能力处于弱势。粗略估计,其人口死亡占其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所受打击比欧洲大陆国家更沉重。黑死病过后人口锐减、劳动力极度缺乏。但其社会从黑死病的瘟疫创伤中迅速恢复,客观上在瘟疫中幸存下来劳动力,即使保守估计也创造了等于黑死病前的劳动力价值。这样,黑死病过后,社会人群的财产性收入实际上高于黑死病前,社会购买能力得到提高。农奴庄园体制在黑死病过后迅速解体,农业经营转型商品性畜牧经营,社会上自由劳动力增加,促进了农业文明的转型,社会实际在向商业运作模式的管理体制转变。 但这样的转型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在中世纪晚期这场席卷英国的生态灾难中,人们的恐慌与积习已久的偏见影响着当时社会的发展。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真理。但事实却是,黑死病后社会心态更加肯定与实践“人定胜天”的思维模式,认为大自然是人类斗争的对象,把自身与自然分离,其文明的心理精神态势向物质化方向转变,造成整个社会的功利趋向。由于文明模式与地理条件的差异,社会转型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应当客观对待。 上一篇,澳大利亚华侨对中国民主革命和抗日战 争的贡献 下一篇,探究英国议会的发展与财政民主
/
本文档为【论微观视野下中世纪英国黑死病对民生的影响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