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工作为了什么

2017-10-07 11页 doc 33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工作为了什么工作为了什么 工作为了什么? 到现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自动自发》,现在给大家转载了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给大 家带来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 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 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 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 , 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
工作为了什么
工作为了什么 工作为了什么? 到现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自动自发》,现在给大家转载了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给大 家带来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 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走出校园时,总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 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 们衡量一切的。但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 , 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于是他们就有了许多怨言。 也许是亲眼目睹或者耳闻父辈和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 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 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在校园中编织的美丽 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 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以报复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 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人因为 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 最短视的。—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 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 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 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 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 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 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 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 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 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 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 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 到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 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种想 法本身就会让人蔑视。 事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世界上 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为什么工作, 待遇、理想还是其他, 我们为什么工作,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积极工作,促使我们积极工作的因素又有什么地域差别,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谈资,很少有人从商业的角度进行。日前,复旦大学市场调查中心和神州市场调查公司开展了这项工作,他们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等五个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公司的 决策者有所帮助。 调查显示:35.7%的城市居民为“增加个人收入或提高个人待遇”而努力工作,24.0%的人主要“受责任心的驱使”努力工作,仅有18.1%的人选择“充分发挥个人能力”,7.7%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中国人还是“被动地或按照”完成自己的生产活动,较少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组数据说明:薪酬和福利对相当多的中国人依然有着相当的吸引力;职责和职位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绝大多数的员工“被动地或按照职责”完成工作。 另外,只有5.6%的人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国家多作贡献”,3.3%的人是为了“给更多的人服务”,只有4.8%的人选择“远大理想和抱负”作为他们努力工作的主要因素。这组数据 一方面反映出个人本位价值观的树立,形成了发展个性、尊重个人的社会风尚,体现了社会的宽容和时代的进步 世俗的“实用主义”开始回头。这说明,在商业活动中,对员工进行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热情和激情在一个前进中的团队里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相关调查显示:公众对公益广告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需要提醒公司决策者的是:“公益”和“爱心”不是一种姿态、一种表现,而是一种实实在在、一种必不可少。公司的健康发展必须是整个团队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公司应该努力培养这种活力、这种向心力。 下面,我们对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城市进行分析。 与其他城市相比较,选择“受责任心驱使”而努力工作的北京人最多(30.1%),选择“为增加个人收入或提高个人待遇”而努力工作的北京人最少(27.4%),而且只有在北京,选择“受责任心驱使”的人高于选择“增加个人收入或提高个人待遇”的人。此外,选择“能为国家多作贡献”和“为了远大理想抱负”的北京人相对较多。这说明:北京人责任心强,不太计北京人的自我导向相对缺乏,只有2.4%的人选择“为更多的人服务”,相当多数的北京人不愿意为他人服务。北京人天生有一种优越感,在他们看来,身居“天子脚下”,接受服务“天经地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公司中,则表现出北京人责任感强但合作意识差,与“薪酬和福利”相比,北京人更乐于“为了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工作。 上海的调查结果也相当符合人们对这座城市的一些印象:谨小慎微,精明琐碎。在五座城市当中,选择为了“远大理想和抱负”而努力工作的上海人比例最低(3.0%),选择为了“增加个人收入或提高个人待遇”而努力工作的上海人比例较高(38.5%)。除此之外的几项指标,上海都没有突出的特征。这说明上海是一个温和的、极少走极端的城市。历史上,上海是中国受西方影响最多的一个城市,然而西方的自我本位与中国传统的求稳安全在这里仅仅结合出一种靠自己、为自己的略带“小家子气”的原则,这种原则反映到公司中,则表现出上海人求稳、求实、重利、轻义。另外,上海人普遍缺少个人创造性和开拓精神,调查显示:只有17.1%的人“为了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努力工作。同时,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人追求“洋气”,没有家园感,追求“实惠”,对政治较少关注。 广州,这座南方城市具有鲜明的商业特征和开拓精神。调查数据显示:广州人选择“为增加个人收入或提高个人待遇”而努力工作的比例最高(43.7%),“受责任心驱使”及“为国家多作贡献”而努力工作的人最少,但是,“为了远大理想和抱负”而努力工作的广州人却是几座城市中最高的。广东是古代蛮荒之地,较少重农轻商的华夏古风。于是,短小精悍、务实不虚的广东人得“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他们灵活、变通、开放、天生具有商业意识,富有冒险精神,敢于开拓创业,但他们厌恶斗争、淡薄政治,排斥玄而空的理想。 关于广州这座城市所代表的中国南部,调查数据还显示了这样的一个特征:为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兴趣”而努力工作的广东人比例最低。这表明,在一个商品化的城市中,对“金钱”的追求已把个人趣味远远抛在身后,“金钱”对广东或者说中国南部的员工更具魅力,空泛的理想和美好的未来并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再来看看代表中国中西部城市的成都。“天府之国”里“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似乎一直影响至今。成都人认为努力工作的主要因素是“增加个人收入或提高个人待遇”的比例并不高(30.0%)。四川封闭的地貌和缺乏进取心的居民态度显然成为了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个人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限制。调查表明:为“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努力工作的成都人在五座城市中的比例最低(7.1%)。这种心理在中国中西部城市具有代表性,这种心态反映到商业活动中,则表现出一种循序渐进、循规蹈矩的工作情绪。 代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昆明,在调查中有两项指标数据非常突出:相对于其他城市,选择努力工作的主要因素是“能为国家多作贡献”(7.1%)和“为更多的人服务”(6.1%)的昆明人比例最高。这也许与西南部地区普遍的宗教信仰有关。有人说中国人信仰是实用主义,难得真诚,但西部人显然排除在外。这群闲适的中国人生活得放达、知足、乐观,他们最不喜经商,在他们中间较多地保留着“为更多人服务”、“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淳朴民风。这种淳朴的民风在商业社会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忙忙碌碌的都市人都喜欢到西南部地区休闲度假,欣赏西南部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体会那里纯朴厚道的风土人情。反映到商业活动中,西南部地区的当务之急是尽力保护这种“田园风光”和“古色古香”,同时积极培养市民的商业意识,提升城市的服务品位,在发展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次调查旨在从商业的角度对不同城市、不同地域的工作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排除个体差异,提炼经济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资料,并不伤害个别人、个别地区的自尊。 你为什么而工作, 调查揭示中国人6类奋斗动机 工作,还是工作。一年到头,一天到晚,工作占据了我们最多的时间,甚至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人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工作,在工作中最看重的又是什么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与新浪文化、雅虎财经等媒体合作,通过在线调查的方式,开展了一项题为《2008年?你为“什么”而工作》的调查,截至4月20日,共收到7632份有效问卷。 调查显示,“被人尊重”得到了78.3%公众的认同,成为最被看重的工作价值观。分别有超过七成受访者表示希望“自己在工作方面有影响力”(76.6%)、“工作对个人成长有帮助”(74.4%)、“工作上有成就感”(73.1%)和“工作能够得到认可”(72.9%)。 调查发现,女性、年轻人、普通员工以及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在对工作价值的判断上更注重“自己的工作能否得到认可”。而男性、年长者、管理者以及在民营企业或外企工作的 人则更关注自己“对工作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此外,年轻人更看重“工作对个人成长是否有帮助”,年长者对“工作上的成就感”更为重视,而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人则希望“工作稳定”。 调查中,研究人员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工作价值观的不同把国人分成六类:工作满足型、理想主义型、安逸享乐型、随波逐流型、回报驱动型以及创业型。 分析发现,30.3%的被调查者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对工作条件、工作活动、工作回报以及工作上的尊重与影响力都非常注重;22.4%的人属于“创业型”,他们对于工作条件少有挑剔,希望从事有意义和有成就感的工作,能有足够的自由与影响力来把工作做好;22.1%的人属于“回报驱动型”,他们看重工作所带来的回报,这种回报包括物质上、精神上等各个方面。 有33.3%的女性属于“理想型”,而男性中这一比例只有27.3%。相反,“创业型”的男性占25.9%,女性只有19.1%。此外,“安逸型”女性的比例也超过男性,这表明女性更希望工作稳定,不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安排能符合她们的个人需要。 比起年长者(19.8%),更多的年轻人(24.3%)属于“创业型”,而学历越高者,越注重“创业”与“回报”,学历越低的人越看重“安逸享受”,越容易“随波逐流”。 在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人中,“理想主义者”(35.5%)的比例是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工作满足型”(8.5%)和“创业型”(26.4%)的人数比例最高,而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中,“安逸享受型”(17.8%)和“随波逐流型”(8.8%)的人相对较多。另外,还分别有22.7%的国有企业职工和22.4%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职工属于“回报驱动型”。 为什么要工作? 朋友托我帮她写篇文稿,题目就是-《为什么要工作》。我平静的心情略微跳动着,坐在电脑前的我思绪开始蔓延,我知道我是为生活而工作着,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仍然会努力的工作着,我会享受着自己的工作、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我都会微笑的呼吸大自然给予的新鲜空气,然后我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炫耀着,“瞧~今天你的状态非常好,所以要加油~”,接着我会保持一份好心情的去上班、去开始新一的天。 我热爱我的工作,这是我对工作最基本的一个自我,我甚至还有一套自认为很棒的工作逻辑,我觉得要想得到好的工作成绩、得到好的劳动成果,首先就应该具备一个完好的工作心态,只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心态你才会去热爱它、去珍惜它、并且会为它全心的付出。我总是会把工作和生活连在一起,工作中体验生活,生活中体会工作,工作上顺利生活上自然也就是开心的。 绝大部份的人们在受到挫折的时候都会怨天忧人,会埋怨生活埋怨这样的社会,人们 会诅咒道,“这该死的工作,我烦透了它,可是为了生活我不得不忍受着它。”在工作的领域里,我想是不是不应该有着对其忍受的心态,应该换个角度去理解它、去热爱它,或许这样使存在的烦恼在不知不觉中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不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是怎么去理解生活的意义。我知道我每一天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着,我喜欢每天都会看见蔚蓝的天空,喜欢每天都会以轻快的步伐去上班,喜欢工作的忙碌,喜欢劳累的身体躺在舒适的床上、、、我享受着我的生活,享受着我的工作,即使发生任何事我都希望我是可以稳重的去处理它,我会摆正自己的心态去做任何事情,心底一直都会有个声音它总是会提醒着我,你现在还不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我看过这样的一个,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碰壁工作,让他伤心而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赏识他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有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看见了他,并且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只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卓尔不群,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 若要自己卓然出众,那么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我时常也会在朋友面前卖弄这句真谛,它很自然的变成我的一副上好的良药,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帮助,做人做事我都离不开它,它时常会勉励我对工作的态度与信心。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去热爱工作,才会去创造人生。 我在想这篇文章一定不是最好的一篇,但一定会是很有意义的一篇,这就是我对待工作的态度,这正是我热爱生活的体现 -- 马斯洛理论 [编辑本段] 基本理念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 在马斯洛看来,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人类不会安于底层的需求,较低层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往高处发展。满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之后就想被爱,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这是人类共同的特质。 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生理需求只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所以,在对待员工上,物质奖励只是最基本的奖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要求会不断提高,会更多地向求得社会认同和尊重这个方向努力。反映在企业管理理论上,就是从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个再也没有改变的主题,就是对人的尊重。在现在的企业组织中,已经没有比尊重个人更为普遍和明确的价值观了。它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应该进行一种人性的回归,实行以尊重员工为核心的人本管理。 [编辑本段] 理论人物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 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 4、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
本文档为【工作为了什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