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

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

2017-09-01 22页 doc 62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352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 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东疆、西藏、外蒙古、云南、东北、澎湖及南海诸岛~都在大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分,一说东到白令海,、锡金、不丹、克什米尔东半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朝鲜东北部。领土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一说22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的...
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
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 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东疆、西藏、外蒙古、云南、东北、澎湖及南海诸岛~都在大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分,一说东到白令海,、锡金、不丹、克什米尔东半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朝鲜东北部。领土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一说22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的朝代~是前朝的几倍。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元朝最终灭亡是什么时候, 一、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初一,徐达率军直逼大 都城下,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见大势已去,于七月二十八日半夜三鼓时分,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由此,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八月初二日,徐达率军进发大都,至齐化门,令将士负土填壕,登城而入。徐达本人亲自登上齐化门楼,杀死元朝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并俘元王子六人,从根本上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 元顺帝北逃回蒙古高原老家后,残存在中原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整个中原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久,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位,是为明太祖,国号大明。 此时,元顺帝虽然被赶出了中原,却仍然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蒙古各汗国、部落享有宗主权。所以,元朝灭亡了,但蒙古帝国的势力和根基仍然存在。历史上将这一政权称为北元,终明一朝,北元始终对明朝的北部边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和威胁。《明史?兵志》中说:“终明之世,边防甚重。”这边防,主要是为了防御蒙古北元的势力。北元政权持续了二百六七十年,差不多与明朝相始终,最后统一于清王朝。 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后金汗位,1635年在黄河以西收降林丹汗之子额哲,得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统一漠南蒙古,建蒙古八旗。1636年废除诸申(女真)旧号, 定族名为满州,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1644年顺治帝入关。 一般说来,清朝的时间是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这样计算的,说皇太极是在抢到元朝玉玺后才称帝并建立大清帝国的也是有道理的。 元朝为何快速灭亡, 十三世纪,蒙古人曾经发挥出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的军事才能,缔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元朝帝国。但是,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政治的落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虽然向外扩张,却并没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没有任何高尚情操的动力。元朝向外扩张的目的只是掠夺财富和满足征服欲望,并且,元朝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淫乐成灾,盲目迷信僧侣,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庞大的元朝帝国大厦的轰然倒塌。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1303年,元成宗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竟然就有18473个贪官撤职。然而,惩治贪官的做法却没有能够坚持下去,以致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蒙古帝国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官员靠贪污、勒索维持高消费和超级豪华享受。 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从他们还没有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开始了~其中最著名的贪官就是阿合马。元太宗窝阔台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主要靠色目人来主持。阿合马就是其中之 一。他为元世祖设计了种种搜刮民财的,例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等。在为朝廷残酷搜刮的同时,也大肆为自己搜刮财富。元世祖中统三年,阿合马开始主管元朝中央政府财政金融工作。上任不久,阿合马就上奏说,太原的百姓熬煮私盐,越境到处贩卖。各地百姓贪图他们的盐价钱便宜,争相购买食用,解州的官盐因此而卖不出去,每年上缴的盐税银子只有七千五百两。请朝廷从今年开始增加太原的盐税银子五千两,不论和尚、道士、军士、匠人等各户、都要分摊缴纳盐税。当时,忽必烈急于使国家富起来,一看阿合马办事很有成绩,就授予阿合马更大的权利,对他的话言听计从。阿合马在位时间很久,越发肆意贪婪骄横,他提拔奸党,阴谋勾结,强占良田,暗地里接受贿赂,面上做得执法严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一个值宿禁卫的秦长卿激昂慷慨地上书揭发他的种种邪恶,竟然被阿合马所害。阿合马恶贯满盈,最终被一个叫王著的下级军官杀死。 元朝的赋税非常繁重~这更是促成贪污腐败的要素之一。元朝最初是采取包商制,和现在的承包制相似,文化并不发达的蒙古人早已使用了承包的办法。元王朝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曾打算把中央政府的赋税,以140万两银币包给中原籍巨商刘廷玉,大臣耶律楚材极力反对,才算作罢。可是,不久维吾尔籍巨商奥都喇合蛮出价220万两时,窝阔台终于同意包给了他。他们不知道鼓励生产,只知道盲目而凶 恶地剥削。与腐败的南宋政府相比,元朝的赋税几乎增加一百倍,早已不堪重负的中国人,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然而~更大的迫害是元朝的赐田~当时~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族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族人~都赏赐给皇亲国戚。汉族人忽然间失去了农田,自己也忽然间从自由农民沦为农奴,没有地方可以申诉。除了蒙古大汗的威力无法抗拒外,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侵占汉族人的土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族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元朝严重的腐败使得各地农民起义迭起~势如破竹~仅山东、河北地区~就有三百余起农民暴动~比六世纪北魏统治下的农民起义~超过十倍~蒙古统治者比鲜卑统治者的残暴程度更加严重。遍地战乱必然引起灾荒,旱灾大规模发生,赤地千里,最惨重的是黄河下游,饥馑逼人发狂,互相袭击烹食。1344年,黄河又在河南兰考东北的白茅堤决口,向东倾泻,六百公里的村庄和人民全被淹没。河水泛滥,数十万无处投奔的饥民成为武装群众无尽的兵源。最后,饥饿的农民终于组织起来,向元朝的统治者发起进攻。 元朝统治者的荒淫在整个蒙古贵族阶层已经完全社会化。社会化的荒淫注定加速这个王朝的灭亡。元顺帝没有办法,也不想办法来制止这种荒淫毁掉江山。这是腐败到最后的结果,不独是元顺帝,任何一个末代帝王,面对腐败透顶 的王朝,都无力挽回。蒙古大汗忽必烈在中国建立的元朝帝国,终于在1368年被农民起义推翻。元顺帝被农民起义军赶出北京后,在哀痛这一巨大的灾难中,于1370年5月23日,在西拉木伦河畔的应昌(有人说是开鲁)去世。明朝大军在把成吉思汗的子孙驱逐出中原之后,立即追赶蒙古人进入了蒙古草原。1388年,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中原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打败了元顺帝的孙子。至此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自治,蒙古草原又回归到历史上四分五裂的状态。 一个以旋风般快速崛起的元朝帝国,一座巍然耸立的、庞大的帝国大厦,转眼之间就这样以同样旋风般的速度轰然倒塌,土崩瓦解,成为废墟。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认为元朝的灭亡和气候有很大关系。元廷在1368年退回草原后的一些年间,仍旧声明自己是中国的朝廷,但他们一直陷于想入非非之中,而不能使头脑冷静下来,去弄明白造成自己统治灾难性垮台的原因是什么。相反,在明朝创建者的头脑中,这个垮台仍然历历在目,他们认真思考元朝垮台的原因,以此作为反面教训,胸有成竹地构筑起他们的明王朝。简单地讲,他们的药方是缩减官僚机构的规模,坚决打击任何自私现象与腐化行为;由皇帝自己直接负责处理政务,行动中不能顾虑重重和宠信偏爱(妥欢贴睦尔在这点上最糟糕)。这样,这一统治体系就能真正使儒家的基本道德原则得到加强,就能保证千秋万 代的和平与繁荣。 明朝的这些方针政策是否基于对元朝缺点的正确的公允的评价之上呢,元朝的垮台是不是因为妥欢贴睦尔没有尽到责任,允许官僚机构中的派系斗争加剧、腐化日增而没有加以抑制,或许是这样。至少可以以14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一个庞大的特权统治阶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时所可能发生的事件为例作出明白无误的解释:因地方自治而形成的全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确实给了那些地方大员们更接近财源的机会。 要将妥欢贴睦尔说成是具有号召力的领导是很困难的。脱脱曾积极地设法维持中央对全国资源及人事的控制权,当然部分地是通过印制越来越多的没有任何财源为后盾的纸钞这样一种毫无前途的权宜办法,但这种通货膨胀政策不能无限期地实行下去(事实上1356年纸钞已毫不值钱并停止了流通)。我们还可以说,由于脱脱杰出的个人才能,元朝才完整地存在了这样长时间;脱脱的解职极不合时宜,在他离开后,中央集权的元朝统治也就不复存在了。明朝开创者们从元末混乱局面中汲取的教训确实有某些合理的因素。 然而,还应该回想一下14世纪到处发生灾害这个事实。在各个蒙古汗国内外,从欧亚大陆一端的冰岛和英国,到另一端的日本,各国都苦于瘟疫、饥荒、农业减产、人口下降以及社会动乱,几乎没有一个社会能免遭其中的某些灾害。 中国则无一幸免。在14世纪中,至少有36个冬天异常严寒,比有记载的任何一个世纪都多。〔1〕 在黄河流域地区,水灾与旱灾在14世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发生得都要频繁。〔2〕 14世纪四五十年代还发生了极为严重的瘟疫。〔3〕 妥欢贴睦尔朝几乎年年有饥荒的记载,这些饥荒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政府要花大量钱财进行赈济。〔4〕 自然灾害使众多的百姓背井离乡、陷于贫困,酿成了14世纪50年代破坏全国的起义运动。 元末的各届政府都尽了最大努力试图从这些灾难中解脱出来,他们并没有忽视这些问题。从各方面来看,元朝在医药和食物的赈济上所作的努力都是认真负责的、富有经验的。事实上,妥欢贴睦尔朝的历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临这样反反复复的大规模的灾难时,还有哪一个朝代能比元朝做得更好,如此反复的自然灾害长期积累的后果,很有可能使任何一个政府都束手无策。如果中国正常的年景多一些,元朝有可能比它实际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 对于元朝垮台的主要因素及一系列原因,将来肯定还要有长时间的研究与争论。但我们也要记住,从任何意义上说,元朝在历史上都不是盲目力量的牺牲者。1368年,元朝是被一个意识上极端、道德上激进的**运动赶出中国的。反抗者们以坚定不移的决心,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利用14世纪五六十年代元政府一切明显的弱点, 从而使自己看到了一个和平安定的中国的前景。元朝政府本身也曾有机会去获得这种远见,但它却令人不解地没有这么做。如此看来,元朝的最终倒台是因为明朝的开创者决意要它如此。 附:深度分析元朝灭亡原因 ,一,元政权的灭亡 1368年~昙花一现的大元帝国被明太祖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成功推翻~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逃到了自己祖地——蒙古高原~。逃跑的成功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占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元顺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一个~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军队对于他的继续打击又接连不断~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 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砺兵秣马 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蒙古帝国将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地边缘。所幸~明朝的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名义上的元朝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 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1399年~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儿吉斯部首领贵力赤~否认了最后一任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1399年将其打败并杀死~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至此~苟延残喘了29年的元政权从名义上正式灭亡了~合 法的蒙古帝国大汗不复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的纷争当中。 ,二,群雄纷起争汗位 元的灭亡~使明朝失去了政治上的敌人~蒙古已经成为了“边患”~而不再是前一王朝残余势力。因此~永乐皇帝对于贵力赤表示了极大的友好~承认了他对于蒙古各部的主权。但是~无能的贵力赤也并没有保持汗位有多久~便在1400年被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和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的联军打败。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于高加索~因蒙古西征而进入中国~元朝军队中有一支由他们组成的军团。而卫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个强大的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 阿鲁台和马哈木都不想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他们希望自己的部族独立于蒙古人之外而获得明朝的承认~因此~在打败贵力赤后~便向明朝效忠~表示自己不同于其他争夺蒙古帝国汗位的部族。明朝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的支持。依靠这种支持~卫拉特部将其霸权扩张到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 然而~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对于蒙古中部和东部控制都没能长久~贵力赤之子额色库重新崛起~要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大汗宝座~双方进行了十几年的战争~直到额色库于1425年病死。 在额色库不停的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最高宗主权的同 时~在1403年~残元末代皇帝额勒伯克之子本雅失里复辟了自己的汗位~宣布自己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作为黄金家族的后代~本雅失里无疑要比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具有号召力~不久~包括阿鲁台在内的各蒙古部落聚集在这位正统代表者一边。而好不容易盼到忽必烈家族衰亡的明朝~对这位新一任蒙古大汗的敌视是不言而喻的~永乐皇帝下旨要本雅失里作出臣属的明确表态。但希图重现祖上功业的本雅失里怎么会向推翻自己家族在中国皇位的朱氏家族表示臣服呢,于是~永乐皇帝亲自率军进入蒙古~直抵成吉思汗故地——鄂嫩河上游平原~于1410,1411年击溃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军队。这次失败对本雅失里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这使他丧失了作为大汗的权威。1412年~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乘机将他击败~夺取了汗位。 在此之前~马哈木一直与明朝永乐皇帝保持着友好关系~但这时~他已经真正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了~于是立即与明朝皇帝断交。引得永乐皇帝再次亲征蒙古~马哈木被赶到了土拉河以西。 哈斯木逃走后~大汗宝座又悬空了下来~这时~居住在兴安岭以东、满洲边境嫩江附近的科尔沁部首领阿台在1425年率部众占领了蒙古中东部地区。那个见风使舵的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这回又支持阿台杀死了本雅失里~拥立阿台为蒙古帝国大汗。科尔沁人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也属于黄金家族。虽然永乐皇帝对于卫拉特的背叛不能容忍~ 但为了消灭黄金家族~又开始支持卫拉特部。 ,三,黄金家族的复辟 在卫拉特人实力削弱的时候~成吉思汗后裔们并未立即组织反攻~因为他们正在家族战争中互相残杀。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满都古勒大汗在讨伐他的侄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的一次战争中去世。而博勒呼济农在他能够称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杀。一度人丁兴旺的黄金家族中~可怜地仅剩下一个5岁的男孩、博勒呼济农之子达延。 达延的命运及其不幸~家族的长辈都在内讧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无依~连他的母亲都抛下他改嫁了~这简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时的遭遇还要悲凉。所幸~满都古勒汗的年轻遗孀满都海赛音可敦把他臵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满都海赛音可敦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抚养了达延~还在1470年宣布他为大汗。后来满都海赛音可教率领军队打败了卫拉特人~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蒙古中东部地区。为达延汗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达延汗是蒙古帝国统治时间最长的大汗~从1470年到1543年整整73年。在1481年亲政之后~达延汗镇压了右翼土默特人、兀良哈人的叛乱。并从1497年到1505年间~他对从辽东到甘肃的明朝边境地区进行了攻击~使得明朝无法与卫拉特人联系。 1543年达延汗去世之后~他的孙子博迪继承了汗位。虽然广大的领土被达延汗的众多子孙瓜分~但从1544年到1634 年蒙古帝国的汗位一直稳固的在达延汗的长支后裔察哈尔部中传承~历经博迪汗,1544,1548年,、库登汗,1548,1557年,、图们札萨克图汗,1557,1593年,、彻辰汗,1593,1604年,和林丹汗,1604,1634年,。 ,四,蒙古帝国的灭亡 虽然达延汗的长期统治稳定了蒙古帝国汗位传承~但并没有克服蒙古民族的最大弱点——实行瓜分家族遗产的习惯法。当帝国的创建者死后~帝国便成了一种类似联邦式的家族国家~国内的各级首领~都是兄弟或堂兄弟~他们虽然承认察哈尔部的最高权利~但处于相当的独立状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察哈尔部的汗位继承者们逐渐失去了足以统治整个蒙古的力量~西方的卫拉特人和东方兴起的通古斯人,满人,都是他们可怕的敌人。但这个时候~卫拉特人正在对付哈萨克汗国、沙皇俄国以及内部的绰罗斯家族与和硕特家族的权力争夺~因此~结束蒙古帝国历史的~只能是女真族人建立的后金帝国了。 1604年~林丹继承汗位~接受黄教沙尔巴呼图克图的灌顶戒教~称林丹库图克图汗。林丹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可汗~他早已看出后金对于蒙古的野心~因此上从继位始~便开始从新统一各部~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巴图鲁青吉斯汗”。1627年派兵吞并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 至甘肃。但是~次年~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林丹汗的实力大为削弱。 努尔哈赤时~科尔沁部、扎鲁特部便在联姻之下投靠了后金。土默特、喀喇沁、兀良哈等部为了避免林丹汗的报复~也投靠了后金。1625年~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尔沁部。后金出兵援助科尔沁~林丹汗退走。皇太极即位后~把林丹汗做为主要的敌人。1628年~派遣贝勒阿济格与老哈河上游受林丹汗统治的喀喇沁部会盟~共击林丹汗。9月~皇太极率军至绰洛郭尔~宴会察哈尔部控制下的敖汉、奈曼、喀尔喀、札鲁特和喀喇沁等部领兵前来的诸首领。林丹汗空有大汗之名~但已经陷入了孤立~被迫退出西拉木伦河流域~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固守。 1632年4月~皇太极再率大军西进~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林丹汗。面对势力远胜自己的敌军~林丹汗无奈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黄河西逃。但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明帝国和蒙古帝国争斗了两百多年~谁也没能消灭对方~最后~在相差不到10年时间内~先后被清所灭。 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可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帝国的版图~蒙古帝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 元朝政治制度与经济、科学技术及文化艺术等成就 元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这是元朝首要的政治成就。元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融合,汉民族外迁、边疆地区各民族内移中原与江南、契丹和女真融入中华民族„„ 1、元朝的政治制度 元朝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置有中书省,此外还有枢密院、御史台、司农司、宣政院、将作院、通政院及五卫亲军等。其中,中书省总领政务及百官,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防务与作战,御史台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检察院,专门监察官吏腐败与渎职事宜。元朝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即今天的省级区划制度,计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征东等11个行省(河北与山东西部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制度是自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是中国行政的一次巨大革命,对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谈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黑暗篇章是等级制度,即在政治上把国人分为4等,由下至上依次为南人、汉人、色目人(回回)与蒙古统治阶级。蒙古统治阶级出身于游牧民族,自身对于中原的农耕文化,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非在行。这就决定了蒙古统治阶级在发展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必须要完全依靠其它民族的智慧与劳动,而等级制度毫无疑问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按今天的话说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等级制度在元朝末期激起普通中国人的极大反抗。也许这是元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元朝的经济制度 元朝在经济上奉行开放的政策,积极鼓励并参与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而陆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无疑是元朝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元朝继承与发扬两宋开放沿海与沿江的政策,并且较之有大幅度的提升,例如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在口岸城市设立专门管理商业船运及贸易的行政机构。元朝口岸极其繁华,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均远远超过两宋时期。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学者考证,当时的刺桐港(今福建泉州)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两大港口之一。至今屹立在泉州沿海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航船进出的灯塔遗迹。当时的刺桐港港口里船舶相连无边无尽,巨宗 货物堆积如山。 在元朝开放的经济政策鼓舞之下,阿拉伯、波斯与印度等地的香料、药材等物质大批舶至中国,以至“来华商贾不绝于途”;而中国著名的丝绸、瓷器亦大批漂洋渡海,甚至远赴欧洲。 这是中国历史上向世界、向海洋开放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对世界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都是空前的。而自此后的明代伊始,由于统治者盲目推崇惟我中华独尊的孤立主义思想,进而一概采取严格的“禁海”政策,中华民族因此逐渐淡出世界强者之林,并且最终难逃近、现代长达近两个世纪的屈辱。 虽然蒙古统治阶级发源于草原游牧民族,但是元朝入主中国之后,在元世祖时期即开始重视农业,很好地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得农业水平有了提高。 王祯编著《农书》一书有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伟大著作。 中国古代关于农业方面的著作,《吕氏春秋》与汉朝的《氾胜之书》(“氾”音同“范”),仅残存片言只语,而后魏的《齐民要术》在系统性上也远不如王祯的《农书》。《农书》全书约有13多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 元时中国南方棉花种植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并带动了纺织业发展,黄道婆等对改进与发明棉纺织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纸币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使元朝的经济生活进一步繁 荣。 元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还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从运河和陆路,都有大量商品进入这座大都市。来自亚洲各国、欧洲,以及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者络绎不绝。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沿着时间的纵轴把今天的北京在世界上进行横向比较的话,不足百年的元大都,是北京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3.元朝的科学技术成就 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朝代达到像元朝那样的居于世界领先集团之列的水平或程度,可是我们的历史学教授们却似乎没有认真地加以讲授,原因何在,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族”统治时期,一些中国人似乎认为这段历史不存在最好。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作祟使然。既然今天的中国人能够为虚假的雍正辫子王朝喝彩一片,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承认元朝的科学文化之成就,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回避,因为人类文明的成果是具有继承性的。所有中国人毫无疑问本应是这片土地上一切文明最直接的继承者。况且今天的中华民族本身早已经是一个聚集各民族血液与智慧的综合体。 元朝的科学技术达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甚至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彼时,领先于世界的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原因恐怕在于元朝的帝国有实力征调大批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科学、技术精英前来中国。这些精英掌握着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大多是伊斯兰教徒。这些伊斯兰教徒和其他先前来华穆斯林一道,与中国其他一些民族经过长时间的融合,遂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回。回回把阿拉伯与波斯甚至希腊与罗马的天文、数学、化学、地理、医学、文学、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在中国加以传播和介绍,其中尤以天文、数学等科技图书最多。 应该说这些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出现在元朝时期的中国,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在传统上一贯推崇“学而优则仕”及“重文章轻科技”的思想,例如缔造天府之国的李冰父子,远远无法与孔孟、朱熹等思想家或理学家,以及苏轼之类的文学家相提并论。但是这种状况却在元朝却有所不同。 (1)、天文学 元朝的天文学具有浓厚的“吸收”色彩,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元朝,天文学方面的科学技术造诣是世界水平的。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也译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 1260年,元廷承金人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 家管理此类工作。札马剌丁等一批天文学家先后在这里工作,为中国天文历算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天文学家们不仅带来或使用一批先进的天文仪器(主要来自阿拉伯及波斯),而且还设计并制造了许多先进的天文仪器。札马剌丁自己制作的天文仪器有多环仪、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七种。这些仪器,当时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研究科学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谈及地球仪时说:“除公元前2世纪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仪(已失传)外,没有比马廷?贝海姆1492年的纪录更早的人。”可是札马剌丁的地球仪却诞生于1267年,比马廷?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225年~ 札马剌丁的地球仪是球状的,体现了寰球这一科学概念与设想。这无疑对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进行了勇敢的否定,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天文学家(及水利和数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了简仪、仰仪和圭表等天文仪器,比丹麦人第谷的同样的仪器要早300年。同时,他主张以实际观测为依据,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天文监测网[另外,郭守敬还设计、制造了大型计时仪器——七灯漏(大明殿灯漏),该仪器是反映中国古代计时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代表作]。 在历法方面,札马剌丁依照阿拉伯历法编制有《万年历》;在此前后一段时间,尚有《回回历》被使用。《回回历》 其实是阿拉伯太阴历,即目前仍在使用的伊斯兰教历。而王恂与郭守敬等合作,在反复学习、稽考《哈基姆星表》及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于1280年编制完成一部著名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好的一部历法。在编撰《授时历》的工作中,王恂负责推演计算,郭守敬负责实际观测和制作仪器,另外还有许衡负责研究“天道”。《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其准确程度相同于现行公历,但比公历的使用要早300年左右。《授时历》自元以来一直延续使用了约360年。 (2)、数学 中国人使用阿拉伯数字是从元朝开始的。这些美妙的数字是元朝时期来华穆斯林赠与我们的礼物。1957年,在西安元代安西王府遗址中,考古队员发现五块铸有阿拉伯数字撤离形铁块,其中四块出土时夹在凿刻整齐的两块方石中。经研究,这是用阿拉伯数字排列的六六幻方,其纵、横、对角线的数字之和为“111”。上述遗迹是1273年修建安西王府时,作为奠基埋藏的。 元朝是继两宋中国数学济身于世界水平的黄金时期。中国数学家不但继承、超越了以往的数学成就,而且众多来华穆斯林将先进的数学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数学研究在元朝有了质的飞跃。 1280年,元代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王恂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不但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最为称奇。1303年,《四元玉鉴》问世。其作者数学家朱世杰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则在1775年由法国人别朱提出同样解法。朱世杰的另一项成就是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的研究,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在欧洲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1676~1678年牛顿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一般认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是明朝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人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是有学者认为,在此前的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后,由于科举大兴八股文模式并删减数学,以及珠算盛行,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3)、医药学 在元朝,中医药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特别是中国与阿拉伯、波斯等地密切而频繁的交往,不但大大促进了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及中医药知识广泛向外传播,而且使得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阿拉伯及波斯医药学典籍 被带来中国并翻译成中文。阿拉伯式的芳香挥发剂、滴鼻剂、露酒剂、油剂与糖浆剂等已经普遍得到推广应用。在元朝的秘书监中,保存了不少阿拉伯人关于医药学方面的著作。中国传统医药学此时已经深受这些外来医药学的影响,特别是中药学扩大了“中药”的内涵,大量吸收、使用由阿拉伯人、波斯人甚至印度人传来的“海药”。元朝政府在太医院下面专门设置广惠司,掌管回回医药事务;公元1291年先后在大都、上都建立“回回药物院”。著名的“回回药方”也是元朝时期从伊斯兰国家传来的。另外,元末杭州穆斯林已经开始设立比较正规的医院为国人治病。 元时的中国,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 《回回药方》(以下简称《药方》)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少数残存本现可见于北京图书馆。该书多以汉语书写,同时夹杂许多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医药术语及汉语音译。仅以少数残存本目录就可以看出,《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内容丰富、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医学典籍;研究中国医药史的学者根据残存部分推断,《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其价值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相当。 (4)、元大都与“京通”大运河 北京的历史约有2000年以上,然而今日的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就建筑学成就而言,元大都堪称享誉中、外的建筑学艺术瑰宝。元大都城在技术方面的主持设计与参与建设者,是来华穆斯林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难以想象,这位建筑学家竟能够运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特色,结合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学风格,设计出格局宏大、规划严整,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元大都。参与元大都设计、建设的,还有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全面地说,元大都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元大都自1267年开工兴建,至1285年历时18年建成。 除了一些伊斯兰教清真寺与基督教堂之外,元朝还在元大都兴建了国子监、孔庙,以及妙应寺、白云观等文化性和民俗性建筑。 元大都的经济繁荣同开凿通惠河密不可分。史书记载当时元大都每年要从南方运进粮食百万石以上,多时高达300余万石。在通惠河开凿之前,粮食从水路运抵通州后,要转经陆路方能抵达元大都城内。 公元1292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从通州到元大都,他设计七座水闸,这七座水闸彼此相距约半公里的地方,又设计有斗门。郭守敬就是通过水闸和斗门的关闭与开放,调节运河各段的水位高低,引导船舶顺畅通过。工程竣工后,元世祖亲自将这段164里长的运河命名为 “通惠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 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宋濂编撰的《元史?志第十六河渠一》亦有记载。 通惠河使用之后,前往大都的船只可由沿海进入河道,以及由大运河,最后经通州直达元大都城内码头(即今天北京积水潭)。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由完全的内陆城市变成东方繁荣、昌盛的大港。黄仲文《大都赋》有“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树,选九州之秾芬”之写照。 (5)、活版印刷术的改进 王祯(同时还是农学家)设计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地叙述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4.元朝的文学文化艺术成就 元朝的戏剧空前繁荣,有《西厢记》、《窦娥冤》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相继问世。元朝小说创作也是十分繁荣并波及此后的明、清两代。而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华优秀文学遗产,涌现出诸如马致远、马九皋、贯云石等散曲小令名家。 元朝对中国音乐的主要贡献是推广回回乐器——兴隆笙、殿庭笙、火不思、胡琴。其中火不思(又译“浑不似”)本是一种四弦的波斯弹拨乐器。将火不思四弦改造成二弦并使之成为拉弦乐器,就是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胡琴。胡琴是 中国最早的拉弦乐器。虽然胡琴的历史久远,但是与现代样式最为接近的胡琴出现于元代的中国。自元代伊始,胡琴这种伊斯兰乐器便取代先前在乐器演奏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后来的三弦也是在这两种乐器的基础上产生的。至今,胡琴、三弦更是广泛应用于中国戏曲音乐之中,成为所谓的“民族乐器”。 5?人在旅途——元代旅行家与中外交往 元朝时期,不仅阿拉伯与波斯等中东地区与中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而且通过这些地区,欧洲与中国出现了重要的联系。国外的使者、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纷至沓来,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与伊本?白图泰。 1266年,马可?波罗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即遣使臣随其西返,带去给罗马教皇的信,使臣因病阻隔于中途,信则被马可?波罗的父、叔二人辗转送达。数年之后,马可?波罗随二人东来,于1275年到达上都,向元世祖复命。此后马可?波罗遂留居中国达17年之久,还曾被委派为扬州官吏,并出使过一些国家。直到1291年,马可?波罗才离开他心爱的中国返回家乡威尼斯。 后来,马可?波罗因参加威尼斯的对外战争而被俘入狱,乃于狱中口授其旅行经历,由他人记录成为《东方闻见录》,即《马可波罗游记》。该书对元朝的政治、经济情况都有极详细的描写,盛赞中国的繁荣、富庶与发达。该书的问世使 西方人大开眼界,引起他们对中国文明的向往。 马可?波罗以后,便是罗马天主教士接踵而来。意大利传教士约翰?孟德高维诺于1294年抵大都,建教堂三所,并用蒙古文翻译了基督教经典《新约全书》,后来还担任大都城区主教。孟德高维诺在中国前后居住将近30年。元朝末年,元顺帝曾经派遣一个使团前往罗马,受到教皇的盛情接待。随后教皇即组织一个多人的使团东来,该使团约在大都居住三年,然后取道海路返回欧洲。 欧洲人陆续来到中国和中国使者远赴西欧,这是元朝以前不曾有过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于1346年(至正六年)来中国游历,考察中国风土民情。白图泰先后访问过泉州、广州、杭州以及元大都。返回摩洛哥后,白图泰将他的游历笔录成书——《伊本?白图泰游记》。这部旅行家笔录,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成为中世纪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方面一部价值极高的著作,被许多学者引用,至今仍是研究宋元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重要资料。 中国旅行家汪大渊,于1328~1332年和1334~1339年先后两次从刺桐港出发远航,穿越阿拉伯海、波斯湾、亚丁湾及红海,是第一个可以稽考的去过摩洛哥和坦桑尼亚的中国人。有关其航行与旅途的综合性记叙——《岛夷志略》,对14世纪阿拉伯等地的政治、宗教,以及经济、航海和社会生活加以详细的记述,是了解该地区中世纪历史的不可或缺的 资料。 在札马剌丁领导下编撰的《大元一统志》是一部集地理与历史等大成的名著,为后人研究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状况提供了既详实又珍贵的文献参考。 元朝的结束 哲学家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镜子的作用是使人们认识自我。元朝末年,蒙古统治集团分裂,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使得元帝国变得摇摇欲坠;而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崩溃以及等级制度,更成为农民揭竿而起直接原因。于是,元朝的灭亡便不可避免了。 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次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尔逃往蒙古草原。
/
本文档为【历史反思 十三世纪横扫世界的强大元朝为何会迅速灭亡 组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