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

2018-02-03 15页 doc 70KB 1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自幼年起逐渐增大,但10岁以后开始萎缩。腺样体因炎症刺激发生病理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临床与病理 儿童鼻咽腔狭小,肥大之腺样体常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可出现听力减退和耳鸣,有时可诱发化脓性中耳炎,常可并发鼻炎和鼻窦炎,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有鼾声,常张口呼吸。 影像学表现 X线:鼻咽部侧位平片,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广泛肿胀、增厚,表面柔软光滑。鼻咽腔因腺样体占位而狭小,局部骨质无改变。 CT:CT横断面...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自幼年起逐渐增大,但10岁以后开始萎缩。腺样体因炎症刺激发生病理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临床与病理 儿童鼻咽腔狭小,肥大之腺样体常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可出现听力减退和耳鸣,有时可诱发化脓性中耳炎,常可并发鼻炎和鼻窦炎,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有鼾声,常张口呼吸。 影像学现 X线:鼻咽部侧位平片,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广泛肿胀、增厚,表面柔软光滑。鼻咽腔因腺样体占位而狭小,局部骨质无改变。 CT:CT横断面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弥漫性软组织增生,一般为对称性,表面可不平,平扫呈 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显著强化,与周围邻近结构界线清楚,颅底骨质粘膜或稍高密度, 无破坏,伴有中耳炎、乳突炎及鼻窦炎时则有相应改变。 MRI:矢状面可清楚地显示鼻咽顶后壁腺样体的肥大程度及鼻咽呛狭窄的程度,腺样体肥大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与粘膜信号等同,T2WI呈较高信号,余同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结合影像所见及临床和鼻镜检查,诊断不难,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其矢状结合横断面显示腺样体肥大的范围较CT更直观。 本病需与鼻咽癌相鉴别,前者多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广泛弥漫性肿胀并伴有低密度分泌物,而后者则浸润性生长,常侵犯邻近组织结构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逐渐萎缩。 腺样体增大的诊断主要是拍X线鼻咽部侧位片,因为进行 鼻咽镜和鼻咽部指诊的检查很难取得儿童的合作,而且还 不能准确测量鼻咽腔的宽度和阻塞的程度。要做好腺样体 的测量,就需要拍一张高质量的X光片,那么怎么样拍鼻 咽部侧位片呢, 鼻咽部侧位片的投照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侧位,头部略上抬,使眶耳线平行于地面,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前方和下方各2厘米处,胶片距在120CM左右。 测量方法:1.腺样体厚度的测量:腺样体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骨外侧面的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iêõ 2.腺样体长度的测量:使用平行曲线法,沿C3椎 体前软组织前缘向上划与颈椎相平行的直线,上行 至软腭后下缘,水平转折向前向上划与软腭后上缘 平行的弧线至硬腭后部,此线与突入鼻咽腔的腺样 体后、前缘相交为b、a两点,ab间距为腺样体长 径 3.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 点间的距离为鼻咽通气道的宽度。 以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的比值(A/N) 可判断腺样体的肥大程度:0.5-0.6为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多与腭扁桃体炎同时存在,X线片上显示腭扁桃体肥大、后突,口咽腔气道变窄. 需要说明的地方: 我在网上找腺样体相关的资料时,看到有2处错误: 1.腺样体的位置: 在文章开头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但是网上有张图片错误的标示了腺样体,为了不让大家走弯路,我在那张图片上重新标了一下: 下面是X线图片: 2.关于A/N比值的问题:用A/N比值的方法比直接测量腺样体厚度的方法更科学,更有效.但有人将狭窄的鼻咽腔气道(腺样体增大压迫所致)当成鼻咽通气道的宽度,这是错误的。鼻咽通气道的宽度应为: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 补充: 1.腺样体面容:张口呼吸,鼻根下陷,嘴唇厚,鼻唇沟变浅,上唇短而上翻,上门齿外突,面容呆笨,无表情iê 2.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诊断iêõ 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与头长肌相近,左右侧对称,前缘光滑或呈波浪状,向气腔突入,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隐约可见或显示不清,不同程度的阻塞后鼻孔,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CT轴位像测量,腺样体指数?0.70。 小儿腺样体增大的透视点片体会 发表时间:2010-11-1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9期供稿 作者:肖月虎 [导读] 利用电视透视图象清晰,点片迅速特点,采用小儿立位腺样体定位点片 评价电视透视下腺样体点片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电视透视图象【摘要】目的 清晰,点片迅速特点,采用小儿立位腺样体定位点片。结果 采用本法所取鼻咽侧位图像,均能真实反映腺样体大小,鼻咽气道受压有狭窄等征象。结论 此法清晰显示腺样体位置,角度准确,摆位方便,为一较好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腺样体 鼻咽部 透视点片 医用电视系统用于临床X线检查,是放射技术的重大进步。这种新的图像系统使X线图像增加了透亮清晰度,提高了分辨率和诊断信息。对患者需检查的部位器官能直观的,多角度,动态时观察及点片。准确而快速。点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们在电视透视下为小儿腺样体点片。效果很好,为临床提供了优质的照片,准确的诊断信息。 小儿腺样体增大,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腺样体肥大能阻塞鼻后孔,阻塞呼吸道通气不畅,鼻塞为主要症状。并可引起中耳炎、鼻炎,鼻窦炎,长期用口呼吸,也可引起扁桃腺炎,咽炎,支气管炎或引起消化道不良,便秘,腹泻。也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漏斗胸”或“鸡胸”,肺动脉高压症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因此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必要的。 我们用的机器:日本岛津XUD150L—F500mA遥控X线机器。使用的是日本富土胶片,用10×12胶片,分四格,可供四人拍照。 点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方法,常规采用立位。腺样体位于鼻咽顶部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鼻咽侧位可显示腺样体大小,鼻咽气道受压及狭窄等征像。 如果不在电视透视下点片,采用普通摄影方法,难度大,成功率低。标准片要求是:双侧下颌骨重叠,双外耳孔重叠。必需是患儿吸气时照片。腺样体在鼻咽部位置解剖结构复杂,投照时极易相互重叠,角度稍有偏差显示失真甚至不能显示腺样体及鼻咽气道全程。普通摄影重照机率高,提高了废片率,而且增加病人辐射。在电视透视下点腺样体,可以直观、准确、清晰显示鼻、口、咽腔、腺样体、扁桃体,颈椎及其前组织影像,明确显示腺样体肥大的程度,给临床提供指导手术情况。 我们认为电视透视下点腺样体有以下优点:1、清晰显示腺样体的位置,大小形态影像。2、角度准确,避免了与其他部位组织的重叠。3、焦点一胶片距为1米,减小放大失真,使影像更清晰,所照部位更真实。4、摆位方便,时间短,时效快,一次成功。5、充分利用胶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6、本法儿童易接受。 儿童鼻咽腺样体肥大的X线及CT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X线鼻咽侧位平片及CT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常规摄吸气期鼻咽侧位平片和测量A/N比值及行CT检查病例24例并手术病理证实,详细分析腺样体肥大影像特征。结果 (1)摄吸气时的鼻咽侧位片是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2)测量A/N比值用以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程度,A/N?0.60为正常,?0.61为腺样体肥大,?0.71者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3)CT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增厚,黏膜线连续,形成肿块致气道狭窄;中重度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 鼻咽侧位片是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CT检查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并发症重要手段,弥补了鼻咽部X线侧位片的不足。 [关键词] 腺样体;鼻咽;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腺样体位于鼻咽腔顶部,纤维喉镜可直接观察增大的腺样体而明确诊断,但儿童通常很难配合检查[1]。鼻咽侧位平片检查简便易行且儿童及家长易于接受,通过测定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比值)来明确显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但难以详尽显示病变周围累及情况,CT检查可弥补平片的不足[2]。收集我院2005年,2008年24例X线鼻咽侧位平片及CT检查被诊断为鼻咽腺样体肥大并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总结,旨在探讨X线鼻咽侧位平片及CT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岁,14岁,平均年龄6.3岁。临床症状:打鼾16例,鼻塞20例,耳鸣2例,听力下降1例。 1.2 方法 1.2.1 鼻咽部侧位片的投照方法 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侧位,头部略上抬,使眶耳线平行于地面,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前方和下方各2cm处,胶片距在150cm左右。 1.2.2 测量方法 (1)腺样体厚度的测量:腺样体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骨外侧面的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2)腺样体长度的测量:使用平行曲线法,沿C3椎体前软组织前缘向上划与颈椎相平行的直线,上行至软腭后下缘,水平转折向前向上划与软腭后上缘平行的弧线至硬腭后部,此线与突入鼻咽腔的腺样体后、前缘相交为b、a两点,ab间距为 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为鼻咽通气道腺样体长径;(3)鼻咽通气道的宽度: 的宽度。 1.2.3 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plus螺旋CT,扫描条件:以硬腭为基线,电压120KV,180MA,扫描速度1r/s,使用螺距=1.5,层厚5mm。窗宽350Hu,窗位35Hu,50Hu,常规扫描范围从硬腭至鞍上池水平,根据需要加扫,直至包括全部病灶。18例平扫,6例平扫后加扫增强。 2 结果 2.1 X线表现 鼻咽顶壁和后壁软组织增厚,呈圆弧形、平行状或波浪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一致,前不超过翼板上部,后不低于C2椎体中部,相对应的鼻咽腔变窄,甚至闭塞,周围骨组织无破坏及增生。以鼻咽顶壁软组织向下呈弧形突出为主者9例,顶后壁广泛向下、向前突出者6例,其中边缘呈圆弧形4例,呈波浪状3例,平行状2例。 2.2 以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的比值(A/N)可判断腺样体的肥大程度:0.5,0.6为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多与腭扁桃体炎同时存在,X线片上显示腭扁桃体肥大、后突,口咽腔气道变窄。 2.3 CT表现 CT横断面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生,增强扫描显著强化,伴有中耳炎、乳突炎及鼻窦炎等时有相应影像改变。24例患儿的腺样体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大,增强扫描可见中度以上的强化液化坏死。依据CT表现分为三型:?型,单纯型,仅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增厚,形成肿块,前缘平直或略凹陷,堵塞后鼻孔,鼻咽部气道变形、狭窄,上气道变窄;?型,除?型的CT表现外,同时有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窦腔变窄等慢性鼻窦炎表现及鼻甲肥大或(和)鼻中隔偏曲;?型,?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即除I型的CT表现外,还有咽鼓管咽口粘连狭窄及中耳乳突积液即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3]。本组病例的CT表现,?型肥大4例,?型肥大13例,?型肥大7例。其中合并副鼻窦炎症 20例,合并腭扁桃体增大2例,合并渗出性中耳炎1例。 3 讨论 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为鼻咽腔顶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发生于胚胎第4个月,小儿出生后逐渐长大,约在6岁时达到最大程度,之后逐渐退化,14,15岁后达成人状态[4]。当腺样体长期反复炎性刺激,即可导致腺样体的病理性肥大,为儿童的常见病之一。腺样体肥大造成咽鼓管口狭窄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阻塞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并可诱发儿童的鼾病,造成呼吸困难,特别是睡眠中的呼吸障碍,影响颜面部的发育,同时还会对呼吸道以及胸部造成影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5]。因此腺样体肥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虽然纤维喉镜、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增大的腺样体而明确诊断,但小儿难以合作,故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拍鼻咽侧位片时一定要在吸气时曝光,吸气时软腭位置最低,鼻咽腔前后径达到最大,此时的鼻咽腔狭窄方为真正狭窄,否则会因呼气时软腭抬高而造成鼻咽腔变窄之假象。A/N比率既可以反映腺样体的大小,又描述了鼻咽气道容积,同时还可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组结果亦证实了这点。拍摄鼻咽部侧位X线片简单易行且易于接受,但普通X线片是重叠性图像,密度分辨率低,周围组织结构显示不清,所以观察不甚满意。而CT体层扫描检查的图像是数字化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小鼻咽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对腺样体增大的程度和表面的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受压征象,特别是后鼻孔、咽鼓管咽口阻塞情况等均能清晰显示,优于传统X线鼻咽部侧位片,而对慢性咽炎、副鼻窦炎、鳄扁桃体增大、 X线检查无法比拟的。 中耳乳突炎等合并症的显示更是传统 4 结论 鼻咽部X线侧位片及A/N比率的测量在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治疗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易为患儿、临床医师所接受,应用最为广泛。CT检查对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并发症重要手段,弥补了鼻咽部X线侧位片的不足。 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 析34例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活检和病理证实。 结果 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11例,表现为鼻咽腔顶后壁软组织增厚,范围11mm,17mm,绝对值均大于10mm。横断CT扫描23例,鼻咽后壁软组织厚度13mm-18mm,平均值14mm;所有病例均未见颅底骨质破坏。MR检查27例,鼻咽顶后壁粘膜增厚,厚度达5mm,10mm 5例,11mm,15mm17例,15mm以上5例,均与头长肌分界清晰。5例可见1,4个咽旁或颈淋巴结增大,直径4mm,11mm。 结论 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不难;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分辨粘膜、腺样体增生肥大与肌层,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 鼻咽腺样体肥大是临床儿童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成人较少见。但近年来成人患病 ,常需与鼻咽癌等疾病相鉴别,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发现率逐步增高 的。笔者总结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活检证实,影像检查资料较完整的病例34例,结合文献如下。 1 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例,女性26例,年龄24,56岁,平均34.4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涕中带血29例,咽部异物感、灼热感7例,耳闷、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9例,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鼻鼾症16例。X线平片检查11例。CT检查23例,其中5例加作增强扫描。MR检查27例,11例加作增强扫描;7例多次MR检查,临床追踪3年以上。所有病例均经活检和病理证实。 1.2鼻咽内窥镜检查 按李学佩等[1]腺样体肥大的分度方法,?度;鼻咽顶后壁组织肥大增生,呈平坦隆起,表面光滑,无明显纵沟;?度:组织增生明显,表面不光滑,出现浅的条状纵沟;?度:组织明显肥大出现一条以上纵沟,纵沟加深或呈不规则形。本组34例中?度腺样体肥大17例,?度9例,?度8例。 1.3影像检查仪器与方法 X线机:北京万东F78-II 500mAX线摄片机,摄取标准鼻咽部侧位片,靶片距离100cm。CT机:Philips Tomoscan AV或GE Lightspeed 16全身扫描机,行横断扫描,层厚5mm,层距5mm。MR机:Philips T5-NT超导型MR机。用头线圈。SE T1WI:TR450,500毫秒,TE15,20毫秒;TSE T2WI:TR 2600毫秒,TE 110毫秒;层厚5mm,激发次数4,6次,行横断、冠状扫描,并加作横断位脂肪抑制序列,必要时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作增强T1WI。 2 结果 2.1X线检查 本组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11例,按林瑞宽等[2]测量方法,鼻咽腔顶壁软组织厚度6mm,11mm,绝对值均大于5mm;顶后壁软组织厚度11mm,17mm,绝对值均大于10mm;后壁软组织厚度3mm,11mm。 2.2CT检查 本组横断CT平扫23例,增强扫描5例;其中鼻咽镜检查?度腺样体肥大6例,?度9例,?度8例。CT表现:CT平扫鼻咽部顶后壁粘膜增厚6mm,10mm,前缘平整或轻度锯齿状,增厚的粘膜与双侧头长肌分界欠清15例;顶后壁粘膜肥厚向腔内隆起呈软组织肿块样,厚达11mm,20mm,前缘呈锯齿状或火焰状5例(图1,2);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厚度达21mm,30mm,前缘形态不规则3例。增强CT检查5例,增厚的粘膜组织强化明显,与双侧头长肌分界可辨。其他伴随改变:单侧或双侧咽隐窝闭塞11例,单侧或双侧副鼻窦炎9例,单侧或双侧中耳乳突炎7例,咽旁或颈侧可见1,2个淋巴结增大5例,直径5mm,12mm。所有病例均未见颅底骨质破坏。 2.3MR检查 本组MR检查27例,11例加作增强扫描。其中?度腺样体肥大3例,?度16例,?度8例。MR表现:鼻咽部顶后壁粘膜增厚(粘膜厚度测量不含肌肉)5mm,10mm,前缘平整或轻度锯齿状5例;顶后壁粘膜肥厚向腔内隆起呈软组织肿块样,厚达11m m,15mm,前缘呈锯齿状或火焰状17例;粘膜增厚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样,厚度达15mm以 前缘形态不规则并可见中央沟5例(图3,8)。所有病例增厚的粘膜T1WI呈中等信上, 号,与邻近肌肉信号相似;T2WI上亦呈中等信号,高于邻近肌肉组织,且粘膜线连续,与双侧头长肌分界清晰可辨。增强扫描增厚的粘膜组织强化明显。肿胀的粘膜向下可延伸至口咽6例。5例可见1,4个咽旁或颈淋巴结增大,直径4mm,11mm。 2.4病理检查 本组34例均为鼻咽内窥下活检;其中7例临床追踪3年以上,3次取样活检。病理检查显示反应性滤泡增生并伴有非特异性炎症27例;非特异性炎症7例。 3 讨论 3.1解剖、病理与临床 腺样体又名增殖体和咽扁桃体,是鼻咽顶后、蝶骨体底和枕骨斜坡颅外面的一团淋巴组织,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出生时即已存在,以后逐渐长大,6-7岁时达到最大,此时淋巴组织特别明显[3]。正常生理情况下,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在成人则基本消失。 以往观点认为成人腺样体基本退化,但近年来的观察发现并非如此。文献报道[4,6]有作者用鼻咽内窥镜检查100例成人鼻咽,发现89%鼻咽腺样体肥大,54%有典型的腺样体纵沟。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成人腺样体肥大。成人腺样体肥大在临床较少见,且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本组病例多因鼻塞、流涕、涕中带血、耳闷、听力下降、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就诊。本组病例均显示以慢性炎症为主的组织学表现,说明感染对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影响作用,另外对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刺激的免疫反应,亦可能是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原因之一。 病理上成人腺样体在光镜下观察与儿童腺样体有差异[3]。在成人除部分有典型的纵沟,镜下多数表现为慢性炎性细胞侵润伴有淋巴细胞增生。很少有典型的淋巴滤泡增生和生发中心存在。儿童腺样体除有纤毛与无纤毛上皮细胞外,其下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淋巴滤泡中有生发中心‎‎,很少有慢性炎症。李学佩等[1]报告9例为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伴有淋巴组织增生。本组病例非特异性炎症伴反应性滤泡增生13例,非特异性炎症7例,与文献报道相似[1,7]。 3.2影像学检查 3.2.1鼻咽部X线侧位平片:正常时鼻咽顶后、蝶骨体底和枕骨斜坡颅外面腺体称线条状软组织影,表面光滑,曲线连续。正常成人鼻咽腔顶壁软组织厚度前部为3mm,8mm,后部为6,16mm;鼻咽腔后壁1,7mm;口咽及喉上部后壁为2,5mm,咽喉下部后壁为9,15mm。一般认为鼻咽腔顶壁厚5mm,绝对值不超过10mm, 鼻咽、口咽及喉上部后壁不超过5mm。异常时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失去正常连续的曲线穹窿,呈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影,表面多光滑,可有分叶改变。 林瑞宽[2]等腺样体肥大测量采用鼻咽侧位投照,病人取端坐或站立侧位,头颈部呈伸屈中间位,眶耳线平行地面,矢状线与胶片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下方2cm处, 靶片距100cm。在枕骨斜坡颅外面做一切线,取腺样体最凸点B与切线做一垂线,交点为 在儿童小A,AB即为A值,并做反向延长线至鼻咽腔气道达腭部交界处C点,AC即为N值。于0.60为正常,0.60到0.70属病理肥大;软腭与腺样体之间最小气道间隙?3mm时为异常,5mm以上为正常。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数据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2.2鼻咽部CT检查:正常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在CT上形成凹面向下的软组织密度影。当腺样体肥大时,CT平扫可见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呈中等密度,与邻近鼻咽肌肉相似,呈半球形向前膨隆,前缘呈火焰山状、锯齿状或不规则状,一般为对称性,无浸润,密度均匀,可致不同程度的鼻咽腔狭窄,严重者可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伴有鼻咽部的炎症或渗出性中耳乳突炎[7,8],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咽扁桃体炎。CT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粘膜线连续,病变与正常软组织同步强化;双侧咽隐窝及邻近组织解剖结构显示清晰,颅底骨质无吸收破坏或硬化增生。CT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显示鼻咽解剖结构清晰且无重叠;显示鼻咽部腺样体增生的大小、范围、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其压迫阻塞产生的其他并发症均能作出明确诊断[7,9]。 3.2.3MR检查:MR显示正常鼻咽部粘膜与肌肉分界明显,腺样体增生呈等T1长T2信号[10,11]。本组MR检查病例多因CT检查显示增厚的粘膜和软组织肿块与肌肉分辨不清而为进一步明确诊断。MR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方位成像的特点,能更加地清晰显示腺样体增生的程度,显示咽部解剖结构,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有肯定的价值。 3.3鉴别诊断 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常需与鼻咽癌、鼻咽部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12,13]。 3.3.1鼻咽癌:常发生于成人。CTM和MR表现为咽隐窝变浅消失,腭帆提肌肿大;鼻咽腔肿块,前缘不规则前凸,肿块密度与邻近鼻咽肌肉相仿;粘膜线中断,肿块边缘呈弧形外突,且不规则,咽旁间隙模糊变窄,多出现颅底骨质破坏,易出现周围组织间隙蔓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应当注意的是临床工作中腺样体肥大合并有咽旁淋巴结肿大时常常首先想到的影像诊断是鼻咽癌,但是腺样体肥大患者使用抗炎治疗后肿大的腺体短期内即可缩小,肿大的淋巴结亦可变小是鉴别方法。 3.3.2鼻咽部淋巴瘤:鼻咽腔肿块,前缘弧形前凸,肿块密度与邻近肌肉相仿。病变广泛,表现为鼻咽部弥漫性肿块,边缘凹凸不平,多合并身体其他部位淋巴结的肿大。CT表现鼻咽腔肿块边缘呈弧形外突,且不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而与本病区别。 3.3.3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好发于男性青少年,持续鼻塞和反复间断性鼻衄为其临床特点。多起于后鼻腔,密度明显高于肥大的腺样体,肿瘤常较大,向前后浸润,邻近颅底、鼻旁窦或各种孔隙的扩大或压迫性骨质吸收破坏,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3.3.4鼻腔后鼻孔息肉:鼻腔后鼻孔息肉突向鼻咽腔者,可见息肉肿块与鼻咽2个壁以上间断接触,其中有小气泡影,肿块边缘光滑,平扫肿块密度低于邻近鼻咽肌肉 3.3.5鼻腔内翻乳头状瘤:肿瘤突向鼻咽腔者,与鼻咽 1个以上壁呈间断接触,可见小气泡影,所见肿块边缘不甚规则,CT平扫密度低于邻近鼻咽肌肉 :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影像诊断不难,CT扫描可清楚显示成人鼻咽腺样体肥 大的CT表现特征,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分 辨粘膜、腺样体增生肥大与肌层及其改变,诊断价值更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
/
本文档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