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6老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

2017-08-31 18页 doc 37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6老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6老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 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 小吃,与其说是疗饥,不如说是解馋。点缀于旅游线路中的风味小吃,更是一个个逗人食指大动的节目,香气扑鼻的小吃摊店与争相点尝的食客,鲜活地构成了一种市井气息浓郁的风情,在城隍庙内尤其如此。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城隍庙也能变戏法似的拿出几件小吃来抚慰民众的心灵。所以我才敢这么说,假如没有小吃,城隍庙的欢乐气息将会减少许多。特别是在今天,经过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数十种上海小吃已经构成了一种城市记忆,在宽泛的层面上还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活态的传承,就是保存这份记忆的...
6老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
6老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 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 小吃,与其说是疗饥,不如说是解馋。点缀于旅游线路中的风味小吃,更是一个个逗人食指大动的节目,香气扑鼻的小吃摊店与争相点尝的食客,鲜活地构成了一种市井气息浓郁的风情,在城隍庙内尤其如此。即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城隍庙也能变戏法似的拿出几件小吃来抚慰民众的心灵。所以我才敢这么说,假如没有小吃,城隍庙的欢乐气息将会减少许多。特别是在今天,经过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数十种上海小吃已经构成了一种城市记忆,在宽泛的层面上还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活态的传承,就是保存这份记忆的最佳形式。 在文娱节目中,小品最能逗人大笑,而在饮食世界里,小吃最能体现地方风味、手艺精神,也最受游客的追捧。凡有旅游经历的人都有深刻体会,每到一地游玩,予人印象深刻的,有时候倒不在景点,而在口感新奇的风味小吃。所以中国的旅游城市,都有一条小吃街向游客热情招手,不说华灯初上的烈油火烹吧,即便灯火阑珊,最后的吆喝也值得日后久久怀念。 白相城隍庙,吃吃小点心,是一种老少咸宜的世俗乐趣。一旦走进城隍庙的大街小巷,任何人都不会对那里的饮食无动于衷,即使是清心寡欲的雅客,或者囊中羞涩的寒士,也不能不被从各酒店茶楼里传出的喧哗笑语和悠扬弦歌所感染,更何况琳琅满目的店招扑面而来,身边摩肩接踵的游客大都手中拿着吃食,顾不得是否雅观就淋淋漓漓————————————————————————————————————————————————————— 地吮吸咀嚼开来,微风裹携着浓烈的腴香在人流涌动的巷道中穿来穿去,叫人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去寻访那香味的源头。 说起来,城隍庙的小吃是随着庙市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据老上海们回忆,随着移民大量涌入老城厢地区,各地的风味小吃也随之引进,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城隍庙的小吃摊不下一百家。这些小吃大多是小本经营,或肩挑手提,沿途叫卖,或路边设摊,云集闹市,或进入茶楼酒肆串卖,还有些夫妻老婆店,抢占城隍庙有利地形逐渐发展为旺铺。时过境迁,如今城隍庙的小吃还有多少呢, 城隍庙内除了老饭店、绿波廊、松运楼、小世界等几家正宗的饭店标举着本帮菜的大旗之外,就是小吃店在撑世面。比如南翔馒头店、宁波汤团店、春风松月楼、小吃世界、和丰楼、上海小吃人家、老桐椿、老松盛等十几家别具风味的点心店已经形成“户户有名品,店店有特色”的可喜格局,特别是豫园大规模扩建以来,名师云集绝活亮招,精品佳肴不断推出,不仅保持了传统美食的丰富品种和庙市风格,而且能顺应时代潮流,推陈出新,将小吃美食在经营规模和品种档次上引向一个崭新阶段,使城隍庙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王国”,深受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旅游者的佳评盛赞。 鸡鸭血汤和油氽鱿鱼须 想当年拉着父母的衣角游玩城隍庙,注意力就集中在玩具和小吃上,印象最深的是鸡鸭血汤和炸鱿鱼。今天,怀旧的老上海说起城隍庙的小吃,必定会提起鸡鸭血汤,那是经几代人的努力流传至今的呢。寻根溯源,是由一个叫许福泉 ————————————————————————————————————————————————————— 的小贩首创的,他使用一个俗称“铁牛”的深腹铸铁锅烧汤,中间用铝皮隔开,一半烫血,另一半以鸡头鸡脚吊汤。有客人光顾,就从盛器里拨少许鸡心、肝、肫、肠和小蛋黄,浇上一勺血汤,撒上葱花,淋几滴鸡油,红黄绿相间,煞是可爱。如撒一点胡椒粉,味道更佳。在城隍庙大殿前还有一个名叫“老无锡”的小贩,鸡鸭血汤生意也不错,心、肝、肠、蛋由客人随意挑选。近百年时光流转,这款价廉物美的风味美食越做越精,成了城隍庙小吃的经典,在老松盛等好几家小吃店里还在供应。有趣的是1973年西哈努克亲王游玩老城隍庙,也慕名点尝了这种下里巴人的小吃,结果吃了一碗不过瘾,又来一碗。 现在,这款风味浓郁的小吃在老松盛里还以一种手艺精神被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要吃趁早啊。 老松盛在2006年春节从原来的城隍庙山门东侧迁到了九曲桥边,以“豫园八绝”为特色,除了鸡鸭血汤外,还有面筋百叶汤、蟹粉小笼、绉纱小馄饨、赤豆糖粥、鲜肉锅贴、面衣饼等。面衣饼真是久违了,在油锅里炸至金黄松脆,拿在手里边走边吃,也是一道风景啊。 炸鱿鱼的正式叫法是油氽鱿鱼,以前也是老城隍庙的一款著名小吃,有个叫做过桂秋的师傅设摊经营,人称“鱿鱼大王”。他的鱿鱼发得好,放在瓷盆里肥嫩光亮,客人选中后用剪刀剪成方块下锅氽,然后蘸上自制的调料,味道是又鲜又嫩。这一手艺后来大概传给了他的后代,反正我小时候是见过这一幕的。现在鱿鱼的价格非昔日可比了,但在松运楼等几家小吃店门口还是推出了新版本怀想往事,以鱿————————————————————————————————————————————————————— 鱼须替代,现氽现卖,聊解游客一馋。 馒头兄弟和开洋葱油拌面 在城隍庙的小吃世界里,馒头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大家族。九曲桥边的南翔馒头店门口,从早到晚总是排着长队,就足以说明游客对这一美食的喜爱。这家馒头店是中国当代饮食史上的一个奇迹,我在本里有专门一篇文章来望梅止渴。但其他小吃也当仁不让,纷纷以小笼馒头华山论剑,各显神通,湖滨点心店、松运楼、和丰楼、小吃世界都有,而且质量上乘。被南翔馒头店那条长队吓退的游客常常转到其他几家小吃店里解馋,照唐鲁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慰情聊胜于无”。 还有一种被我称之为小笼的阿哥——灌汤包,在城隍庙内各家小吃店里血拼。灌汤包以淮扬点心店里的出品最好,灌汤包连笼上桌时不能挟了就吃,须用麦管插进鲫鱼口,吸了肉汤,再以皮子蘸着拌有姜丝的米醋吃,很是有趣。将灌汤包从笼格拿到盆子里是需要一点技巧的,用筷子挟,一定会弄破皮子。我在江苏靖江吃当地风味的灌汤包时,领教了那里的服务小姐的本事,只见她们三根手指捏起一只包子,迅速一翻,包子就到了掌心,然后托着送到客人盆子里。如此,包子的皮才不会破碎。但靖江的灌汤形大汤足,我吃两个就撑住了。靖江的朋友告诉我,歌唱家胡松华在那里曾创下一顿吃十八个的纪录。 与靖江灌汤包不同,城隍庙的灌汤包是蟹粉鱼翅灌汤包,外形也小了一圈,一笼一只。蒸气氤氲之中出笼,灌汤包在小巧玲珑的竹笼里微微颤抖着,吹弹得破的半透明皮子里面,汤汁拼了命向外面鼓胀,但就是不爆不裂,这情景诱使着食客买来品尝。于是在馒头的顶端插————————————————————————————————————————————————————— 一根塑料管,吸一口,滚烫的鲜汤顿时充盈口腔,咂味之间,何等鲜爽,何等腴美~吸了汤汁,还可以一并将皮子吃下,那皮子的内壁也沾了不少汤汁,而且很有韧劲。 上海的“面人口”是庞大的,城隍庙的游客中,“面人口”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为了适应这个局面,城隍庙内的小吃店就推出各色浇头面,比如鳝糊面、焖肉面、辣酱面、炸酱面、排骨面、双菇面、三丝面、素交面等,但我对葱开面情有独钟。 葱开面是葱油开洋拌面的简称,一种点心有了简称,就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民众认可度高。过去城隍庙九曲桥北口有一面摊,摊主叫陈有志,为证明自己的葱开面货真价实,大开洋当着顾客的面剪开,熬的葱香而不焦。后来葱开面就成了湖滨点心店的当家品种,在老上海的记忆中,至今还没有抹去。 湖滨点心店在南翔馒头店隔壁,也是一幢黛瓦粉墙的明清建筑,曾是豫园的一部分,有一个典雅的楼名——鹤汀,后窗推开就是荷花池,与湖心亭隔水呼应。这里的葱油开洋拌面用的是定制的小阔面,在大汤锅里煮后仍有很强的韧劲,拌了店家熬制的葱油后就特别爽滑,弹性十足。开洋(北方人称虾米、港粤人称金钩)选用当年晒制的,够大,经黄酒浸泡后蒸发至软。葱油的熬制就别有一功了,青葱白和少许洋葱按比例投入油锅里熬,炉火不能过旺,得像小媳妇熬成婆似地慢慢熬,使香味恰到好处。每逢老师傅熬葱油时,窗外九曲桥上的游人都能闻到这股葱香味,遂有“湖滨葱开面,香飘九曲桥”的美誉。调料呢,取大虾米用酒浸泡后与生抽加白糖一起煮透。这样的葱油与————————————————————————————————————————————————————— 开洋调味汁拌了面吃,不鲜不香也难了。 由于湖滨点心店的葱开面出品道地,在上海老百姓中口碑极好,在此吃面也是要排队的。老吃客进去吃面,言必称“葱开”。一说全称,就不算老吃客。有些人上班前特地赶到城隍庙吃了葱开面再奔单位挣他的饭票。我的一个亲戚,家住曹家渡,公司在外滩,每天一早骑着自行车来城隍庙吃了面再走,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痴心不改,口味不改。我住在田林地区的那几年,也曾多次专程到湖滨吃葱开面配双档,所费也不过十元出头一点,有干有湿,非常乐胃。可惜现在湖滨点心店不供应葱开面了,也许是近年来游客剧增,午市晚市均供应不及的缘故吧。 九曲桥南面有一家九曲面王,是一家面类小吃的专买店,其中的九曲锅面相当好吃,一锅面,可由三四人分食,以上海人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实惠”。锅面的浇头中以九曲小肉、糖醋小排、熏鱼等为佳。城隍庙里过去还有两面黄供应,加上现炒的浇头,是典型的上海点心。现在游客多如过江之鲫,两面黄油煎起来颇为费时,只怕游客等不起,店家也耗不起,这道风味遂成绝响。 在老松盛对面有一家豫园点心店,是清真馆子。店门口有一间“玻璃房”,青年的师傅就在里面拉面,先是抹点油,拉开后再洒点粉,用行话来说就是油台面与粉台面相结合。一把面拉得差不多了,两头一摘,往大锅里一扔,不一会就可起锅了。筷子在大海碗里一挑,咬一口,嗬,劲道十足,牛肉也焖得相当酥软。这里的牛肉虾仁煎饺和冻牛筋也是相当不错的。在城隍庙里开这样一家清真馆子,不能不说————————————————————————————————————————————————————— 想得非常周到。 糖粥以及被叫作“鸳鸯”的双档 我记得以前从城隍庙正门进入,可以看到大殿的右侧有一家豫新点心店,别看它店面貌不惊人,却是美食家们经常光顾的场所。这里以经营传统小吃而著称,常年供应的品种有多味豆腐花、鸡鸭血汤等,但最让我心动的是桂花白糖莲心粥。说起糖粥,上海人并不陌生,“笃笃笃,卖糖粥”的市声已经衍化为动听的歌谣, 勾起人们对往事的无限怀想。城隍庙的糖粥最早是由一个叫张志飞的小贩挑进来的,他先在家里煮好,盛在红漆的木桶内挑到庙前叫卖。有一种红白镶糖粥,由桂花白糖和赤豆糖粥界线分明地盛在碗里,草根阶层的糖粥经这么一镶,就显得格外可爱起来。而豫新点心店的糖粥里加入了红枣和莲心,那是另一种红白对镶了,即使端在手里也可领略同工异曲之妙。 我还记得豫新点心店还有豆腐花供应,这也是上海人极爱吃的小吃。据说点豆腐花的工夫很难掌握,而且做成之后过了保持的时间也会走水变老,所以最好是趁热吃。加上虾皮、紫菜、葱花等佐料,嫩滑爽口,比京城的豆腐脑更胜一筹。过去城隍庙的正门东侧还有一家老桐椿,由一个名叫杨桐椿的无锡人开的,以面筋百叶——俗称双档等锡帮点心为人称道。 据说以前城隍庙经营双档的小吃店也有十几家,最著名的是“兰斋”——这名字起得好雅,赛过笔墨庄而与油腻无缘。这家小吃店开在小世界后面,灶台上安一只分格的紫铜锅子,原料生熟分开,由一————————————————————————————————————————————————————— 老太太掌炉,分单档、双档。也有老上海将一只百叶配一只油面筋呼作鸳鸯——风俗性真强~“兰斋”的汤水是用开洋、扁尖笋吊的,百叶由黄豆磨成后自制的,味道很正宗。旧时的小生意人,虽然赚你蝇头小利,做起来却一点也不马虎。 据从业三十多年的老师傅说,城隍庙的面筋百叶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煮百叶时汤里加了一点点碱,百叶会显得更加软糯,吃口更佳,颜色也显得白。面筋也是特制的,不像平时家中吃面筋塞肉,先戳开一个洞然后塞进肉末,而是在油炸时就以湿面筋裹了肉馅下油锅的,肉卤不会走失,故而味道很好。 冷天热天都可吃的圆子 在九曲桥广场的南面,有一家松运楼,创建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是“百岁老人”了。与斜对面的绿波廊一样,前身也是一家茶楼。现在它有三个楼面,底楼靠西的门面是九曲面王,供应各色面点、小笼馒头等,东首的一间店堂挂了宁波汤团店的金字招牌,专门供应赫赫有名的宁波汤团。二楼和三楼供应正餐和下午茶点,可以接待酒席和旅游团队,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座无虚席。菜肴方面以本帮菜见长,砂锅糟香鱼头、八宝辣酱、清炒野生河虾仁、椒盐排骨是老吃客每餐必点的看家菜。这里的风水也特好,在二楼、三楼靠窗的位子坐下,九曲桥上的风光尽收眼底。我常常在双休日带朋友游过豫园出来,穿过九曲桥,如果没赶上午餐的话也不要紧,就在此歇脚,叫一壶茶,叫两三道冷菜或一碗宁波汤团,所费不多,既裹腹,又不寒酸,因为这里风景独好。 ————————————————————————————————————————————————————— 松运楼最早不在这里,为了绿波廊的创建才搬到现在位置上的,读者可以参见我专写绿波廊的那篇文章。至少在十年前,我记得这里还叫桂花厅,那也是一家老字号啊,以经营糕点著称。抗战胜利后,摆馄饨摊的王德友将松运楼盘下自营,开始时供应小馒头、春卷、馄饨和饭菜酒席。小笼馒头是专门请南翔镇上的师傅来制作的,为确保质量,从做馅到皮子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使小笼馒头鲜美可口而外形不走样。由于松运楼的菜点质优品佳,吃客十分踊跃,每逢初一月半更是爆棚,一些进庙烧香的善男信女必定要进松运楼吃点心。像王盘声、石筱英、筱爱琴、丁是娥、邵滨孙等沪剧演员也经常光顾。 现在,松运楼的经营范围扩大了,原来在城隍庙后面的宁波汤团也归于它的麾下,搬到九曲桥边的好市口来。提起汤团二字,上海人都会有点兴奋,因为这款美食与春节联系在一起。以前,年关将近,家家户户都会磨一两缸水磨粉存着, 天井里、弄堂口,推石磨的场景是温暖人心的。现在谁也没有这个闲工夫了,但吃汤团、图个合家团圆的心理需求可不能忽视,于是到赶到超市或汤团店买点生坯来自己煮着吃也算一种吃法。离开故土几十年的华侨、海外华人,回上海探亲访友,吃到一碗汤团常常会激动得掉眼泪。上世纪八十年代,船王包玉刚就是吃了家乡口味的宁波汤团而热泪满襟的。 宁波汤团店是城隍庙的招牌之一,它的秘诀在于:选用上等常熟糯米磨粉,再以定点出产的黑芝麻、剥了皮的板油和打成粉的白砂糖,拌透后腌成馅心,一只只手工搓成。在煮汤团时,用两口大铁锅,在————————————————————————————————————————————————————— 沸水里煮熟浮起后,捞到清水里漂,从而保证皮子不破不烂,外形美观。轻轻一咬,香甜的芝麻馅心就缓缓流出,一股香味扑鼻而起。由于老字号口碑好,更由于质量上乘,宁波汤团店在平时生意就特别好,每至三节——冬至、春节、元宵,吃汤团、外买汤团的顾客特别多,店堂里挤得满坑满谷,你在这里吃汤团,别人早就贴在你身边等座位了。为了买到一盒汤团,要在寒风中排队一个多小时。前不久有顾客向肖总经理建议:宁波汤团能不能实行工厂化生产,并打进超市上架销售,龙凤汤团能做到,城隍庙的名牌产品为什么不能做到, 以豫园商城今天的雄厚实力,以开一条流水线批量生产宁波汤团,再打进超市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宁波汤团店的职工为了坚持传统工艺,至今还在手工搓制。为了保证原有风味,糯米粉里不加任何添加剂。当然,为了减少顾客的排队时间,近年来,每逢冬至和新春之际,绿波廊和松运楼的精兵强将也会汇聚于此,一起包汤团。店家不还推出了新式礼盒包装,既便于携带,又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说起宁波汤团,还想起城隍庙宁波汤团店的一则轶闻。当年卓别林来上海观光,由上海本土笑星韩兰根陪同游玩了城隍庙,流连之际,东道主请他吃宁波汤团。卓别林胃口也好,一口气吃了三碗,抹抹嘴巴问韩兰根:弹丸大的团子,馅心是怎么放进去的。韩兰根故作神秘地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独门秘技,恕不奉告。卓别林听了哈哈大笑。 宁波汤团店为了开拓业务,满足多层次的需要,近年来还推出了蟹黄鲜肉汤团,一咬就是一泡黄灿灿的汤汁,非常鲜美,鲜肉也不结团,味道真的很好。还有细沙汤团和枣泥汤团也值得一尝。对了,宁————————————————————————————————————————————————————— 波汤团店还有燕皮馄饨,燕皮馄饨的皮子不是小麦粉做的,而是将猪腿肉反复敲打而成,再裹以鲜肉馅,煮后的外形如一条条小金鱼,洒点胡椒粉,吃起来也相当够味。这是一款地道的福建小吃,如今被宁波汤团店引进,也算饮食业的“有教无类”吧。 以前桂花厅的招牌还高悬于市的时候,以独家经营鸽蛋圆子出名。这一小吃外形如鸽蛋,玲珑剔透,咬开香糯软韧的皮子,一股清凉爽口的薄荷水喷入口中,实为老少咸宜的夏令冷食佳品。别轻看这小小的鸽蛋圆子,做起来是有诀窍的,关键就在于熬制糖油,要把白糖熬成糊状,加入薄荷香精后不停地翻炒至完全冷却。这糖油成馅后包在圆子里,圆子入锅煮熟后馅心就成了液状,但稀奇的是圆子须用冷水冷却,但馅心却不会结成块,故而吃在嘴里会有糖水喷出来。鸽蛋圆子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一个名叫王有发的苏州小贩创制的,在家中做好后提蓝叫卖,穿梭于茶楼书场,五枚铜板买三只。后来这个点心的配方由桂花厅的师傅继承下来,在店内制作供应。当年上海滩上有名的“潮流滑稽”刘春山常在老城隍庙举行庙会时在桂花厅前唱滑稽,也算是街头艺术吧,吸引了不少路人。游客一边吃着鸽蛋圆子,一边看白戏,把桂花厅的生意带上去了。 现在,这款名小吃在宁波汤团店还有供应,鸽蛋般大小的圆子躺在盒子里,上面洒了几粒白芝麻,下面垫一张碧绿的棕叶,悦目赏心。每天做一百盒,卖光 算数。我每次逛城隍庙,必定要去买一两盒回家解馋。有一次在家招待外国朋友,就买了鸽蛋圆子和桂花拉糕做点心,结果老外吃了————————————————————————————————————————————————————— 眼睛都发直了,还把吃剩的几只打包带走了。但要是下午去买,常常落空。所以在此提醒各位:要吃鸽蛋圆子,得赶早。 团子干吃,除了鸽蛋圆子,还有乔家栅的擂沙圆。据老上海回忆,创始人是一个名叫李一江的安徽人,人称“小光蛋”,清宣统年间到上海来讨生活,先是挑担串街叫卖徽帮汤团,后来在凝和路乔家小弄(百子弄)栅门旁有了一个固定的摊位。经过若干年的拼打,生意做大后,“小光蛋”就借了栅门内街面双进市房一间,开了一家永茂昌点心店,但市民为便于表达和记忆,都将永茂昌呼做乔家栅。擂沙圆是这里的名点,开始是将包有豆沙、芝麻的汤团煮熟后沥干,滚上一层熟赤豆粉趁热吃,风味独特。后来还有小贩到李老板那里批发一些来串街叫卖,老城厢其他地方的市民也可享此口福了。我现在走遍城隍庙也没找到这款小吃,原来是建国后迁到中华路的乔家栅又在近年因为地块动迁,搬到陆家浜路会景楼底层,城隍庙内已经不见它的踪影了。其实,精明的生意人应该知道,一种值得传承而且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可以为店家带来旺盛的人气,更是一种可以挖掘开发的人文资源。乔家栅如果不能重返城隍庙,至少可以将这个品种引进嘛,鸽蛋圆子能应市,擂沙圆为什么不能呢, 在此呼吁:魂兮归来,擂沙圆~ 串炸鹌鹑和梅花糕 这几年,豫园商城为了移风易俗,活跃市场,推动旅游,每年要在华宝楼前的广场上举办多次新型庙市。而且庙市一开,必定会召集豫园地区的本地特色风味,来个集体亮相,同时还会从外省市引进一————————————————————————————————————————————————————— 些风味小吃,摆一个擂台。旌旗一展,油锅一开,游客是最最高兴了,每个摊位前,必定是一条长长的队伍。这些年,但凡得知有庙市,我这个俗人就要抽一个空,拖着妻子前去凑热闹,并在那里品尝本土或异乡的美味,比如梅花糕、面拖小黄鱼、油馓子、巧果、银丝卷、鲜肉锅贴等。但我发现,最受游客欢迎的往往是油炸臭豆腐和串炸鹌鹑。 其实,在不开庙市的时候,城隍庙内一些点心店门口也常常设摊供应这一“闻闻臭,吃吃香”的油炸臭豆腐,比如松运楼门口就有。 说起油炸臭豆腐,不仅草根市民喜欢,中国的文化人也情有独钟。别人不说,单说周作人吧,在客居北京多年后还想念家乡的臭豆腐干,在一篇文章里还记得清清楚楚,如许长如许厚,在哪个桥头卖的最最有名,记得一清二楚。还记得沿街设炉者的叫卖声:辣酱辣,麻油炸,红酱搽,辣酱拓,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臭豆腐干~ 吃臭豆腐干辣酱是不能少的,趁刚出油锅时吃,吃在嘴里又烫又辣,咝咝哈哈的,但没人肯吐出来。 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一九五八年回老家,也到长沙有名的火宫殿吃了一顿臭豆腐干,并说了一句大白话:“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干子,闻起来臭,吃起来是香的。”后来我到长沙采访,特地到火宫殿吃了湖南的油炸臭豆腐,看到家店将这句最高指示写在白墙上,等于拿最高指示做广告。农民出身的老人家就是懂得世俗生活的乐趣,让后人在重温这段轶事时感到非常亲切。 堪与油炸臭豆腐相比美的是串炸鹌鹑,甚至我敢说,凡有臭豆腐处,必有串炸鹌鹑。手掌那般大小的一只,事先用调料腌过,用竹签————————————————————————————————————————————————————— 串起后在油锅里一炸, 起锅后洒点香辣粉,每只售价不过五六元,孩子抢着吃也就算了,那些出入咖啡馆、西餐厅的都市白领、时尚美眉,也挡不住诱惑,人手一只,边吃边走,顾不得吃相了。还有老外,特别是肥硕的女老外,也受此感染,或者说她们本来就是好吃分子,同样人手一只,边吃边走。在反正在小吃店门口的油炸摊头上,每时每刻都可以看到如此可爱的一幕。照一个服务员说:每天要卖出上千只,真跟发牌一样。 在城隍庙各家小吃店里——比如和丰楼,还有一款美味总让人心动,那就是糟田螺。以前看到点心店现煮现卖糟田螺,一口大铁锅煮着壳薄油亮的田螺,汤面上必定漂浮着几块槽头肉,浓郁的糟香一直飘至很远,在行人熙攘往来的街上,不事声张地烘托着都市黄昏的流金月岁。如今在城隍庙的小吃店里,田螺依然肥腴,加了干辣椒,几元一大碗,浓妆艳抹的美眉翘起兰花指,用牙签挑着田螺肉,用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来形容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和丰楼还推出了酱汁田螺,更能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年销量居然近百吨~ 在老松盛对面的是春风松月楼。我对这家素菜馆是很有好感的,每逢周六一大早与朋友逛古玩市场,不是去绿波廊吃早茶,就是到此处来吃一碗素交面。 春风松月楼由徐蕙嘉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看看,又是一家历经三朝的百年老店~这个徐蕙嘉,早年在庙前一家“素六露轩”里学生意,对素菜馆的操作比较用心,后来就通过几个朋友集资,在————————————————————————————————————————————————————— 凝晖阁开设了这家春风松月楼。这里的特色品种有罗汉面、双菇面、素菜包等,素菜包的馅用青菜、面筋、香菇、冬笋、香干剁碎后配以麻油、白糖待调味品拌匀,皮白松软,一口咬开,鲜艳夺目,香气扑鼻,吃口也相当滋润。外卖窗口有素鸭、素鸡和四喜烤夫,也是很受欢迎的美味,有时候吃腻了鱼肉荤腥,或小恙后胃纳稍差,买几样来调剂口味很好,平时买回做冷盆尤佳。从口味上判断,师傅们的出品还是相当认真的,尤其是火候地道,咸中带甜,非常入味,麻油也浇得很足,这一点是素菜馆的特点。有一次我还从面汤里吃到一根黄豆芽,故而得知春风松月楼的厨师吊汤还是很认真的,除了老笋头、香菇根及扁尖笋外,还在用黄豆芽。这是老传统啊,所以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了老半天,逢人就说。 据说春风松月楼的素席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我一次也没有尝过。 我对春风松月楼有好感,还缘于一块糕。有一天中午路过此处,外卖窗口内侧搁着一副海棠糕模子。正是出炉当口,甜津津的香气立时将我的魂勾住。问了价钱,两元一个。我急着要赶路,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一个,有点烫手地托着,边走边吃起来。如此吃相,二十年来第一次,但因为与海棠糕邂逅,还是原谅了自己“不够绅士”。 紫铜模子闪着耀眼的金光,穿白工作服的师傅累得脑门上汗珠涔涔。“这东西如今不多见了,整个上海大约也就是这里才有了。”话是我说的,还故意提高了声调,为的是吸引路人与我分享。师傅遇到了知音,感念地递来一个眼色,并郑重告诉我每天这个时候,他会准时来做海棠糕。 ————————————————————————————————————————————————————— 两元一个的海棠糕,比之过去五分钱一个,翻了四十倍,但我知道以今天的物价论,它的利并不丰厚,一个市头做下来,赢利无多。所以师傅这样做,用一句肉麻的话来说,更像是坚守精神家园。 面粉皮,豆沙馅,一层稍硬的面子布满了蜜饯和饴糖,与儿时吃到的印象相比,味道稍逊,因为豆沙里少了一小块板油。儿时的恩物还有梅花糕,也是用紫铜模做的,与梅花糕平底的铜模相比,它是圆椎型的。师傅将稀面浆倒进模子里, 刮上豆沙,用竹签翻到底下,上面洒些红绿丝,再用另一个盖上,反复烘焙片刻就可出炉了。看师傅用竹签挑出一个个形状如冰淇淋的梅花糕,有雏鸡脱壳般的新鲜,那种快乐不亚于大款们从洞里检出高尔夫球。我记得七分钱可以买两个,像冰淇淋的形状,将尖尖的尾巴捏在手里,表皮烤得微黄,微硬,豆沙烫嘴,因为烫,就甜到了心里,发了酵的面浆有点酸味,而这正是真味所在。 无论梅花还是海棠,大俗的点心冠以大雅的名称,这是劳动人民的幽默和自豪。后来我掂量过紫铜模的份量,没有强大的膂力是玩不转的,而况每天要靠它养家糊口。但师傅翻弄铜模的神情,特别在生意忙的时候揉进了一丝表演成份,赛过黑旋风挥舞一双板斧,运斤成风的风范,绝对是大将军级的。 现在的孩子喜欢吃西式蛋糕,红红绿绿的奶油最能诱惑他们,蛋搭、泡夫、苹果攀之类也是他们的专宠。传统糕点风味再浓,也难逗他们食欲了。中国的百行百业都有祖师爷,据说糕饼业的祖师爷是诸葛亮,因为他发明了馒头。但要是他得知今天的孩子不喜欢传统糕饼————————————————————————————————————————————————————— 而专爱西洋糕饼的话,会有什么锦囊妙计呢, 为了这一点,我要感谢春风松月楼。 风味美食的多元取向 从一个“吃”字上可以感受时代的变化,察看历史的足迹。每一家老字号酒楼饭店的兴衰存亡,其实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上海人,及至在过去的岁月中饱受饥饿威胁与磨难的整个中华民族,因特别讲究饮食文化,常常被西方人误解为特别好吃。其实,富起来的中国人在很多场合是通过享受美食来提升生活品质,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昔日的庙市是民众的偶尔解馋,今天的庙市却成了民众更随意的美食相约。 豫园商城经过几次大规模扩建改造,老的酒楼饭店得到了忠于历史原貌的修缮、装潢,新的饮食场所得到了辟建,使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饮食需要成为可能,也使老城隍庙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精妙的美食乐园。在这大手笔中,和丰楼就是一件杰作。 和丰楼原址是一片居民区,名曰晴雪坊,东首曾是旧时的“邑庙施诊所”,由邑庙董事会创办,专门为附近的贫苦市民施诊给药。和丰楼小吃大厅的西半部分,旧时曾是一个小花园,花木扶疏,别有洞天,故小花园旁一条小路也有了一个雅号:“豫园别径”。如今,和丰楼东首、即原邑庙施诊所门口的一颗银杏树犹在,成了城隍庙貌换新颜的见证。 和丰楼高三层,地下一层,清代建筑式样,是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小吃总汇,也是豫园商城一期工程的六大名楼之一,————————————————————————————————————————————————————— 与中心广场南端的华宝楼双峰并立。“和丰”之名,取义民间传说“和合二仙”的吉语吧。在民间吉祥图案中,和合二仙蓬头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圆盆,象征人间和谐合好。考虑到此楼定是美食总汇,乃以“丰”字取代合字,合成“和丰”的楼名,并以荷花作为企业的标识形象,在南面、西面的每扇玻璃大门上均镶有一朵木雕荷花,寄托了“和合吉祥”的愿景。 这座江南园林式的大餐厅有2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七、八百人就餐,更有500多种小吃点心供应顾客随意点尝。一楼全部明档格局,按广州风味、浙江风味、上海风味、楚蜀风味、淮扬风味、齐鲁风味、闽潮风味、东瀛风味、时尚风味等十余个地域风味为特色的区域划分,糟香田螺、酒酿圆子、面筋百叶、鸡鸭血汤、过桥米线、海南鸡饭、常州麻糕、潮州贡丸、镇江肴肉、三鲜豆皮、迷 你炖盅??一律现煮现卖,产销见面。顾客自行拿了长方型塑料托盘“按需所取”,在这些明档前转过时,真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不怕吃不到,就怕胃口太小。 二楼是另一种格局,各种风味小点吃同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西北风味、铁板风味、烧腊风味、云贵风味、日式铁板烧、广式小点心、咖啡系列、冰淇淋系列??还有店家定制的两只紫铜大火锅,亦锅亦台,每只直径在2(5米,十个人围坐绰绰有余,堪称申城之最。坐在巨无霸火锅前举箸开涮,真有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涌上心来。 半自助的就餐方式给顾客极大的选择自由和空间,难怪和丰楼上————————————————————————————————————————————————————— 下一天到晚座无虚席。我多次带着孩子在此就餐,所费也就三十元左右,有炖有炸有蒸有煮,满满两个托盘,吃个大肚圆圆。 城隍庙作为上海的开放窗口,在饮食一事上,也体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秉性。这几年,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豫园商城还引进了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七八拉面、伍京堂、大娘水饺等外来风味,一样得到了食客的欢迎。可以这么说,老城隍庙正是容纳了各地的小吃才逐渐发展成今天的规模的,今天再次大度地接纳外来的风味小吃,定能使小吃王国更加丰富,更加昌盛。 上海人对小吃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工薪一族以此为亲切,时尚人群以此为新奇,老年人以此为慰藉,文化人则能敏感地体味出别样滋味,深化自己的生活感受或有所寄托。也因此,小吃以旧时的庙会而兴盛,以大都市海纳百川的襟抱而发展,以根植于民间生态的传统节庆活动为时间节点,尤其凭借着一年数度的新型庙会而得到延续。这里的一汤一羹,一糕一饼,在水汽氤氲与悠扬顿挫的吆喝声中传递着百年老城厢的情怀,给我们平庸的、淡泊的、粗疏的、忙碌的、简朴的和略带伤感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故而,城隍庙的小吃,其滋味最终不在大快朵颐的一瞬间,而是在久长的、值得与人诉说的回味中。 链接:城隍庙小吃地图 南翔馒头店:鲜肉蟹粉小笼、蟹黄小笼、松茸小笼、蟹黄灌汤包。 绿波廊:桂花拉糕、三丝眉毛酥、葫芦酥、金腿小粽子、像生船点。 ————————————————————————————————————————————————————— 宁波汤团店:黑洋酥汤团、鲜肉蟹黄汤团、细沙汤团、鸽蛋圆子、桂花拉糕。 老松盛:鸡鸭血汤、面衣饼、绉纱小馄饨、三丝春卷、鲜肉锅贴、面筋百叶。 松运楼:蟹黄灌汤包、面拖黄鱼、肉丝两面黄。 上海小吃人家:蟹粉小笼、面筋百叶、重油酥饼、上海麻糕、蟹黄灌汤包。 春风松月楼:上素罗汉面、五仁罗汉面、五仁净素月饼、净素蟹粉包、香菇素菜包、素鸭、四喜烤夫、海棠糕、芝麻糊。 和丰楼:糟田螺、刀劈竹筒饭、蟹黄小笼、炸鹌鹑、三鲜豆皮、酒酿圆子、面筋 百叶、鸡鸭血汤、过桥米线、多味豆腐花、白糖芝麻巧果、迷你炖盅、巨无霸大火锅。 —————————————————————————————————————————————————————
/
本文档为【6老城隍庙小吃,甜蜜生活的点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