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老年保健健康 疾病防治 心理 饮食养生

2017-09-26 7页 doc 21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老年保健健康 疾病防治 心理 饮食养生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老年保健健康 疾病防治 心理 饮食养生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在综合分析许多学者关于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老年精神赡养问题的凸显原因、精神赡养的主要内容、精神赡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并对精神赡养在制度化基础上的支持框架进行了简单的文献回顾以及做出了一些探讨。大量文献研究表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已成为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关键点,应该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支持网络来保障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关键词:老年人 精神赡养 成功老龄化 支持 随着当今社会...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老年保健健康 疾病防治 心理 饮食养生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老年保健健康 疾病防治 心理 饮食养生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在综合许多学者关于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老年精神赡养问题的凸显原因、精神赡养的主要内容、精神赡养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并对精神赡养在化基础上的支持框架进行了简单的文献回顾以及做出了一些探讨。大量文献研究表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已成为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关键点,应该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支持网络来保障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关键词:老年人 精神赡养 成功老龄化 支持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而其精神需求问题则越来越突出,成为了老年人成功老龄化进程的一个关键点,许多学者也因此把关注点投注于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上,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凸显原因的研究 1、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疾病以及行动灵活度下降等生理条件限制了他们不能再像年轻时代那样尽可能地追求物质、精神方面的满足,受这些生理机制方面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期待,在精神上有着较强的需求。李瑞芬、童春林把老年人分成成就型、知足型、好胜型、孤独型四种类型,分析了无论是属于哪种类型,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普遍比较敏感脆弱,需要亲人、朋友、社会更多的关爱和抚慰,精神赡养问题急需解决。王星云、张春煦也从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来论述了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导致了其对精神赡养的迫切需求,可见,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需求是一个必然而迫切的问题。 2、家庭结构变迁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家庭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家 庭结构核心化、小型化[1],在养老居住安排上,与子女分住养老的比例则必然随之增加,空巢家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没有子女陪伴, 感到空虚寂寞, 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这就需要子女对老年人进行心灵安抚和精神慰藉。顾林正学者从家庭职能的弱化及其部分职能丧失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问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随着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简单的现代家庭取代了传统的大家庭,丧失了传统家庭的特有的某些重要职能, 并把部分职能逐渐转向社会,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甚至一些家庭养老功能的严重弱化、名存实亡, 使得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问题尤为突出。同时,顾林正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 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长,夫妻双方由中年进入老年, 家庭养老问题和健康问题逐渐增多, 是生活事件的高发期, 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接踵而至, 于是老年精神健康成为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需求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人的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比,人的心理、精神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更加突出。因此,在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需求必须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来自于从个人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是一种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二、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涵义及内容 1、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涵义 不同学者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定义有所不同,李瑞芬、童春林认为精神赡养就是家庭、单位、社会乃至政府共同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穆光宗等学者认为,广义来讲, “ 精神赡养” 大致包括了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 可以理解成孝心的具体表达。更有学者在总结前人的观点时提出较为详细的定义,认为精神赡养是指赡养人根据法律规定,在对被赡养人履行物质赡养义务的同时,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被赡养人关心和帮助,使被赡养人在感情和心理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前两者主要是从需求主体进行论述,而后者则对赡养主体以及需求主体进行了论述,是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定义。 2、老年人精神赡养的主要内容: 我国许多学者普遍认为,精神赡养包含三个维度需求和三个层面,三个维度需求是指自尊的需求、期待的需求和亲情的需求,与此对应的“ 满足”“ 是人格的尊重、成就的安心和情感的慰藉。“人格的尊重”满足的是老年的自尊需求,自尊需求的具体含义是, 老年人有自主决策和得到尊重的权利,自尊的满足是老年人基本的精神需求;“成就的安心”满足的是老年人天然的对子女期待的需求,指的是子女要通过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和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情感的慰藉”满足的是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对天伦之乐的需求,子女的一句问候,一句关怀而温馨的话语,都会带给老年人情感上的慰藉。而精神赡养也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是微观层面的家庭精神赡养,家庭从古至今都是承担养老的主要方式,所以要先要求儿女和子孙能够对老年父母做到敬重和孝顺;第二是中观层次精神赡养即具体落实到社区与小区,在居家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大力建设社区养老,保证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第三是宏观层面的社会精神赡养,主要是通过法律等社会支持网络来满足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 同时,穆光宗学者认为,精神赡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是具有阶段性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精神赡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底层需求的满足上的。精神赡养既有独立于物质供养的一面, 也有与物质供养相交织的一面,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老年人精神赡养主要是要求赡养人满足被赡养人的精神需求,其内容主要包括自尊需求、期待需求和亲情的需求,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要按照以家庭赡养为关键,社区赡养为主线,社会赡养为主导的思路,满足老年人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需求,让老年人过上满意的老年生活,进行成功老龄化。 三、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重要性之研究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几句话,就道出了重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重要性,许多学者也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1、精神赡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其重要 有专家曾经对退休老人作过调查, 发现经常得到子女及晚辈安慰、体贴的老 人, 要比那些与子女及晚辈关系不协调、得不到安慰的老人寿命要长一年。主要原因是因为子女或晚辈经常给予宽慰、体贴、关系协调的老人, 具有更多的幸福感, 而这种幸福感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由于心情舒畅, 体内的生化代谢和神经分泌调节处于良好的水平, 因而能够延年益寿。反之, 那些得不到敬重的老者, 他们生活孤独,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使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对许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3]。 2、精神赡养是老年人健康老龄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张静学者指出,健康老龄化以关注老年人口生命质量为切入点, 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此,只有对老年人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同时, 关注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 尽最大努力给予慰藉, 使他们能够精神愉悦、生活幸福, 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健康老龄化。在中国人民大学城乡老年人的一次调查中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感到“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比列是69%,不好说的比例是12%,否定的比例是18%,还有1%的老年人未作回答[4]。加上子女工作繁忙,许多都不会经常在他们身边,老人的孤独感倍增,因此,只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物质赡养而疏忽了对其精神方面的赡养是不利于老年人进行成功老龄化的。 3、精神赡养有利于防止“老无所养” 就如穆光宗学者说的,如果将三角形理解为老年精神需求的总量(三边分别是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期待需求、亲情需求), 那么, 在三边的需求发生变化方向、长短的情形下, 老年精神需求满足的总量也会发生变化,而事实是在实际生活中, 老年精神需求的满足往往是有缺损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一种情形, 即如果其中一种需求得不到关注的话也就是直线消失, 那么, 其他两条线就会重叠, 变成一条线, 从而形成“ 精神赡养真空” 现象, 产生另一重意义上的“ 老无所养”。因此,这个意义上讲,精神赡养成为了老年养老保障的必要条件,成为了老人“老有所养”政策实施的必然措施。 综合各位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精神赡养的重要性不仅是古代就被提出并重视,在当代社会中,精神赡养也在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精神赡养不仅可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提供基础,更是老人养老的必备措施。 四、精神赡养在制度化基础上的支持框架简单回顾和探讨 1、制度支持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机关在保障老年群体权利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这说明,其实老年人精神赡养是有一定的制度基础的。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也有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5]。当然,目前来看,我国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权利的保障力度在法律上还是有待加强的,比如我国的法律中有规定赡养人要对被赡养人进行精神赡养,但是对于如果不履行该义务时该 如何处理却没有在法律上明确。 2、家庭支持 父母养育子女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牺牲,而且这种牺牲在现在和未来仍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珍贵的支持性资源” ,应该得到回报[6]。家庭从来都是我国老年人进行养老的主要载体,对父母精神赡养是子女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满足老人的精神赡养需求,就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细微地关心老人的需要,不仅要爱他们,更要尊重他们,不要嫌弃他们啰嗦,要耐心地听他们诉说,生病时要及时带他们去医院以及提供语言、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2、机构或社区支持 前面提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逐渐简单化、小型化,家庭对于老年人的养老负担和养老成本会逐渐增大,因此,我国已经开始探讨通过社区或建立相关机构把家庭的养老责任外放,让社区或机构分担养老的压力,因此,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也相应地部分转移到社区或者机构中。王进、张晶也提出要在城市居家养老的模式下开展社区的精神赡养,主要从扩大社区活动组织体系覆盖范围、社区居委会在活动体系中的角色、老年人分类与活动三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社区精神赡养,为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构建了一个很好的设想。 3、老年人自我精神赡养 “自助多福,自助而助”是老年人进行自我精神赡养的理念,无论是制度上、家庭上、还是社区或机构上的支持,都只是一种外在因素,要实现老人精神赡养,还必须要依靠老年人自身的内在支持。老年人可以通过保持乐观心态,主动适应 社区,适应社会,在闲暇时间也可以通过种花种草,歌唱跳舞等活动培养自己新的兴趣。 4、引入社会工作支持 社会工作中尊重与容纳、真诚与支持、个别化等原则的运用,对于老年人精神赡养满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入社会工作支持,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全面的老年人精神赡养支持网络。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工作行政、倡导社会工作等方法,向政府机关提出有利于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的意见和建议;在机构或社区这部分的支持系统中,我们可以引入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支持,通过运用相关的社工专业方法如个案、小组团康活动、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弥补儿女在精神赡养满足上的不足;同时,我们作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舞台,通过为他们设计一些如开办电脑班、粤语班、粤剧表演比赛等活动,让老年人有足够的途径实现其自我精神赡养。 总的来说,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必须得到重视,我们应该致力于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涉及制度、家庭、社区或机构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全方位的支持网络,积极引进社会工作元素,促使老年人成功老龄化。 【参考文献】 [1]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 2002: 178, 3241 [2]杨红霞.敬老不可忽视“精神赡养”.社会纵横 [3]罗建兵.精神赡养很重要.“养生怡园”世情漫画 [4]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M] .北京: 中国出版社, 2003.301 [5]穆光宗.老年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 [6]马尽举. 孝文化与代际公正问题[J ] . 道德与文明,2003 ,(4) :8213.
/
本文档为【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老年保健健康 疾病防治 心理 饮食养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