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

2017-12-21 9页 doc 24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 及安全性分析 第17卷 2010正 第1期 1月 Vo1.17NO.1 Jan.2010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 万渤华 (中国地质大学校办,武汉430074) 摘要:由于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被动性,常使发动机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为此介绍了多种先进冷却系 统的结构和特点,如精确冷却系统,分流式冷却系统,优质冷媒的使用等,并分析了它们的节能减排效益,以为汽车 行业加快实现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 及安全性分析 第17卷 2010正 第1期 1月 Vo1.17NO.1 Jan.2010 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 万渤华 (中国地质大学校办,武汉430074) 摘要:由于传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被动性,常使发动机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为此介绍了多种先进冷却系 统的结构和特点,如精确冷却系统,分流式冷却系统,优质冷媒的使用等,并分析了它们的节能减排效益,以为汽车 行业加快实现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动机冷却系统;节能减排;冷媒;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X24;U464.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56(2010)O1—0051—03 EffectofDifferentEngineCoolingSystemsonEnergy SavingandPollutantReduction hua WANBo— (PartyAffairs&PresidentOffice,ChinaUniversityofGeoscionces,Wuhan430074,Ch ina) Abstract:Duetothepassivenatureofitscoolingsystem,theconventionalenginehaslargeam ountofen— ergyconsumptionandpollutantemission.Thispaperintroducesthestructuresandcharacteri sticsofvari— OUSadvancedcoolingsystems,suchasprecisecoolingsystem,splitcoolingsystem,highqu alityrefriger— antandSOon.Thepaperalsoanalyzestheeffectoftheseenginecoolingsystemsonenergysavi ngandpol— lutantreduction,whichcan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automobileindustryinrealizingener gysavingand pollutantreduction. Keywords:enginecoolingsystem;energysavingandpollutantreduction;refrigerant 0引言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对发动机正常运 转,高效节油,低排污,安全行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 此在当今全球石油资源危机之时,探讨汽车发动机 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特点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 义.为此,笔者分析了几种不同的汽车发动机冷却 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以期为汽车行业加快实现节 能减排提供一定的参考. 1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汽车节能减 排及安全性的关系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发动机采用了更加 紧凑的设计,并具有更大的压缩比和功率,发动机产 生的废热密度也随之明显增大,这时汽车轴的关键 区域,如进,排气门周围的散热问需要优先考虑解 决,对于汽车的节能减排,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就成 为一重点系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一 般只需满足发动机满负荷时的散热需求,因为此时 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最大;然而在部分负荷时,冷却系 统会发生功率衰减损失,即水泵所提供的冷却液流 量超过所需的流量.因此,要做到节能减排则要求 汽车发动机冷启动,冷运转时间尽可能短,因为发动 机在怠速运转时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油耗也较大,冷 却系统即便出现很小的故障也可能造成能量的浪 费.由此可见,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对发动 机的冷启动和冷运转时间有很大的影响,冷却系统 的结构和性能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加 速性,安全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口],因此要研发出 收稿日期:2009—07—06修回臼期:200908—12 作者简介:万渤华(1954一),男,高级工,主要从事汽车驾驶与汽车修理等方面的工 作.E—mail:ww—bb—whOO@163.corn g 工 境咖 环眦 O 与 全 安 安全与环境第17卷 多种高效节能,低排放的发动机必须对发动机冷却 系统进行改进. 2先进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特点 传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只能保护发动机能正 常工作,而不具有改善燃料经济性,节约能源和降低 排放的作用.先进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综合统筹考 虑了多种因素,如对发动机内部的摩擦损失,冷却系 统所用的冷却媒,水泵的功率和流液流速,燃烧周边 条件(如燃烧室温度,充量密度,充量温度),并采取了 系统化,模块化,智能自控化的设计方法,使冷却系统 既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又能做到节能减排[5]. 2.1冷却系统的温度设定与节能减排 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的极限值取决于进, 排气门周围区域最高温度,最理想的情况是按金属 温度来设定而不是按冷却液温度来控制冷却系统,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发动机有效,正常地工作.由 于传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温度是以满负荷 时最大散热率为基础设定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在部 分负荷时处于不太理想状态,如在市区行驶和山路 低速行驶情况下,发动机会产生高温,高热,高油耗 和高排放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改变冷却液温度设定 点来改善发动机冷却系统在部分负荷时的性能.为 此可根据排气门周围区域温度极限值,通过升高或 降低冷却液或金属温度设定点,达到降低油耗,节能 减排的目的.但升高或降低温度设定点各有不同的 特点. 2.1.1提高温度设定点 提高某些区域工作温度设定点是一种能够节油 的好方法,它可提高发动机机油温度,降低发动机摩 擦磨损,燃油消耗和排放,从而直接影响发动机损 耗,冷却系统的效果以及发动机排放物的形成.据 研究明[6],发动机工作温度对摩擦损失有很大 影响,如将冷却液温度提高到150?,使气缸温度升 高到195?,油耗则下降4,6oA;将冷却液温度保 持在90,115?范围内,使发动机机油的最高温度 为140?,则油耗在部分负荷时下降10. 提高工作温度也会明显影响冷却系统的效能. 因为提高冷却液或金属温度会改善发动机和散热器 热传递的效果,降低冷却液的流速,减小水泵的额定 功率,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此外,还可采用 智能自控的方式,进一步减慢冷却液的流速,使其达 到需要温度,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1.2降低温度设定点 降低冷却系统的某些区域工作温度可提高发动 机进气量效率,降低进气温度,这对燃烧过程中燃油 ,降低某区域温度 燃烧效果及排放是很有利的.另外 设定点还可以节省发动机运行成本,提高各部件使用 寿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据研究表明l6],若发动 机气缸盖温度降低到5O?,点火提前角可提前3?而 不发生爆震,充气效率提高了2,发动机工作特性 将得到改善,有助于优化压缩比和车用电脑参数优化 选择,可取得更好的燃油燃烧效果和减少排放量. 2.2精确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 精确冷却系统主要考虑冷却水套的结构设计与 冷却液的流速.在精确设计冷却系统中,冷,热关键 区如进,排气门周围,冷却液有较大的流速,热传递效 率高,冷却液的温度变化梯度小,这样就需要缩小这 些地方冷却液通道的横截面,提高流速,减少流量来 提高或降低冷却液的温度,以达到工作温度的要求. 精确设计冷却系统的关键在于确定冷却水套的大小 尺寸,选择匹配的冷却水泵和可靠的冷却液,以保证 系统的散热能力能够满足车辆在低速大负荷运转时 关键区域工作温度的需求.在精确冷却系统中,发动 机冷却液流速的变化范围相当大,其值可从怠速时的 1m/s到最大功率时的5m/s,故应将冷却水套放在 冷却系统中整体考虑,以发挥最大潜力.有研究表 明【6]:用精确冷却系统,在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转速范 围内,冷却液流量可下降409/6;对气缸盖上冷却水套 的精确设计,可使普通冷却液的流速从1.4m/s提高 到4m/s,大大提高了气缸盖传热性,使气缸盖的金属 温度降低到6O?,从而减少了能耗. 2.3分流式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 分流式冷却系统与精确冷却系统不同,在这种 冷却系统中,气缸盖和气缸体由各自的液流回路来 冷却,使气缸盖和气缸体具有不同的温度,从而达到 节能减排的目的.分流式冷却系统的特点是:发动 机的各个部分在最优的温度设定点工作,使冷却系统的整体效率达到最大.即发动机的每个冷却回路 在不同冷却温度设定点或流速下工作,以创造理想 的发动机温度,这种理想的发动机热工作状态使气 缸盖温度较低而气缸体的温度相对较高.气缸盖温 度较低既可提高进气效率,增加进气量,促进完全燃 烧,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 形成,提高输出功率;较高的气缸体温度还可减小摩 擦损失,直接改善燃油燃烧效率,间接地降低气缸内 峰值压力和温度.分流式冷却系统可使缸盖和缸体 温度相差100?,气缸温度可高达150?,而缸盖温 度可降低至5O?.较高的缸体温度能使油耗降低 第1期万渤华: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53 4,69/6,在部分负荷时碳氢化合物可能降低 2O,35.在节气门全开时,缸盖和缸体温度设 定值可调至5O?和90?,利于从整体上降低燃油消 耗,提高输出功率和减小排放]. 2.4可控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 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标准是解决低负荷 和满负荷时的散热问题,因而部分负荷时过大的散 热能力将导致发动机功率浪费.这对轻型小功率车 辆来说尤为明显,这些车辆大多数时间都在市区内 部分负荷下行驶,只利用了发动机的部分功率,引起 冷却系统较高损耗,因此需要解决发动机在特殊情 况下的过热问题.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由于体积较 大,导致冷却效率降低,增大了冷却系统的功率需 求,延长了发动机暖机时间;而可控式发动机冷却系 统可弥补目前冷却系统的不足,它的冷却系统采用 传感器,执行器和电控模块,能够根据发动机工作状 况调整冷却量,以降低发动机功率损耗[8].在可控 式冷却系统中,执行器为冷却水泵和节温器,一般由 电动水泵和液流控制阀组成,可根据要求调整冷却 量[5];温度传感器可迅速把发动机的热状态传给控 制器,如今多种高端车上已有实际应用,如新款宝马 车可控式装置电动水泵,可将冷却系统温度设定点 从9O?提高到1l0?,节省2,5的燃油,而排 放的二氧化碳减少20,碳氢化合物减少10.稳 定状态时,金属温度比传统冷却系统的高1O?,可 控式冷却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能力,可将冷却温度 保持在设定点的?2?范围,从110?下降到100.C 只需2s,发动机暖机时间减少到200s,冷却系统工 作范围更贴近工作极限区域,能够缩小发动机冷却 温度和金属温度的波动范围,减少循环热负荷造成 的金属疲劳,以延长部件寿命. 从设计和使用性能角度看,分流式冷却系统与 精确冷却系统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既能提 供理想的发动机保护,又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良好 的排放性.这种结构有利于形成发动机理想的温度 分布,直接向气缸盖进,排气门周围提供冷却,减少 了气缸盖温度变化,使缸盖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也能 将机油和缸体温度保持在设计需要的工作范围,具 有较低的摩擦损失,污染排放量和节能高效益. 2.5冷媒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节能减排的作用r"] 汽车的诞生是人类科技文明的结晶,发展到今 天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各大系统也是推陈出新,H 臻完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也有了实质性 的突破和更新.然而汽车的防冻液(也称冷媒或冷 却液)仍以水为主要成分,其缺点是明显的,如水为 , 常温,易氧化沉淀起水垢,工作状态压力大,蒸发快有毒,不环保等.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 温度都已经设定到非常接近冷却液的沸点了,如防 冻液因氧化起水垢而沉淀在水箱散热条内时,就会 导致散热能力下降,产生高温,轻则拖车,重则会出 现发动机冲床,拉缸等.目前凡发动机需提早分解 修理的,百分之六七十是由冷却液的问题所致,因此 选择无腐蚀,无沉淀,沸点高的优质冷却液是维护汽 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基础.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 泛的是纳米冷却液和无水冷却液,如美国爱温无水 冷却液是20世纪8O年代由美国军方牵头,杜邦公 司负责研制,产品具有高沸点,低冷凝点,无氧化积 垢腐蚀,超强热传导性,免更换和添加等显着特点, 加注后能够起到快速预热引擎并保持内部恒温,提 升引擎动力,有效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等效果.因 此,选用适宜的冷却液不仅能保证汽车发动机的良 好运转,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也具有节能减排的效 益. 3结语 通过分析多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与节能,减排及 安全行驶的关系,以及正确使用冷却液所能带来的 节能减排效益,可见改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效 能,不仅可达到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 显着效果,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大超.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J3.林区教学,2007,(7): l24一l2S. [2]张金柱.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J].内燃机,2005, (4):7-9. [3]高文,刘波.现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刀.交通科技 与经济,2007,(3):49—50. [4]张金柱.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趋势[J].山东内燃机, 2005,(3):6—8. [5]苏忆.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理 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成晓北,潘立,鞠洪玲.现代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进展[13. 车用发动机,2008,(1):1—6. [7]孙海超.车用散热器材料的缺陷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2008,(3):124—125. [83刘红.国有军工企业民品项目战略管理研究[D3.成都:西南交通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吴际彰,李景芝.冷却液在电喷发动机上的使用[J].汽车技术, 2006,(6):35—36. [1O]祁荣胜.电控发动机冷却液的正确使用[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02,(9):12—13. [?]葛郢汉.发动机冷却液的正确使用rJ].交通标准化,2006,(1O): 174—177
/
本文档为【不同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及安全性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