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录片《人间正道》

2017-12-09 9页 doc 21KB 1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录片《人间正道》《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录片《人间正道》 《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 录片《人间正道》 ?? -lJ网 I1【!投 l评 纪 录 片 众 人 望一 道墨 l韵 亚 余 晓 明 广 场 就 日 疋 众 人 间 正 道 南京解放,这个伟大的历史 事件期待着一次集体记忆的塑 形;南京这座文化名城,期待通 过新的叙述恢复历史的细节.纪 录英雄之城的胜利历程,讲述胜 利之城的英雄史诗——献给南京 解放60周年的4集纪录片《人间 正道》,以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标 志性事件...
《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录片《人间正道》
《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录片《人间正道》 《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 录片《人间正道》 ?? -lJ网 I1【!投 l评 纪 录 片 众 人 望一 道墨 l韵 亚 余 晓 明 广 场 就 日 疋 众 人 间 正 道 南京解放,这个伟大的历史 事件期待着一次集体记忆的塑 形;南京这座文化名城,期待通 过新的叙述恢复历史的细节.纪 录英雄之城的胜利历程,讲述胜 利之城的英雄史诗——献给南京 解放60周年的4集纪录片《人间 正道》,以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标 志性事件"南京解放"为坐标,以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完善的技术手 段,将南京解放与 激荡描绘得极具魅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巨 利的历史必然性, 日完成祖国统一大 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一 ,搜尽奇峰与 历史事件纪录 (未必是最大的)困j 原点一949年4月23日的南京.时问轴一 60年变幻,空问轴一中国沧桑.这个影像的纪念 人问砸垣 lIll阳 电襁 够真实再现历史的影像史料的搜 寻.60年前的中国,影像工具的 匮乏与昂贵,足以让每一次摄影 都成为一个"事件";而今天,却 有一些纪录片编导满足于因陋就 简,就地取材,其结果是屏幕上充 斥着人们或"熟知"或似曾相识的 缺少新鲜感的影像.然而,纪录 片《人间正道》却通过编导们"众 里寻他"的辛勤付出,提升了观众 的期待心理,涤尽了人们的恹恹 睡意(该片在午夜播出). 《人问正道》编导的足迹遍及 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印度, 缅甸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珍贵的 影像发掘和最新拍摄的画面在片 中随处可见.被央视网站推荐的 珍贵影像就有:国民政府还都南 京,蒋介石在公开场合羞辱李宗 仁,蒋介石下野之前疯狂敛财,蒋 介石下野前拜谒中山陵,解放军 开进南京城的集体记忆,五星红 旗差点没能成为新中国国旗,开 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广场(彩色,来 自苏联纪录片资料),毛泽东出 访苏联,末代总统(李宗仁)与末 代皇帝(溥仪)的握手等等.这些 珍贵的史料镜头,许多都是1946 年,1948年,1949年拍摄的新闻 片,不仅更新了人们对许多事物 的感觉和认知,而且,新奇陌生的 画面还时常将人们的记忆警醒, 尘封的历史重新成为"凝视"的对 象.编导专程赴莫斯科拍摄的斯 大林办公室,更让观众联想起斯 大林对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的事 后首肯. 历史纪录片需要复制历史的 记忆,不能缺少的是对当事人的 采访.亲历者的讲述为纪录片提 供了重新叙事的基础.在《人间正 道》一片中,除了人们熟悉的张 震,叶飞,向守志等名将倾情讲述 外,更多的是如安徽省无为县渡 江特等功臣车胜科,一等功臣马 毛姐,原中央大学学生,中共地 下党员许荏华,时任解放军35军 104师卫生队班长的李冠珍,时 任解放军35军104师312团敌工 干事的郭树义等等平凡但又伟大 的"小人物",他们的讲述,穿越 了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实现了今 天与历史的对话.这些新鲜素材 成为这部纪录片的"质料因",使 本片在艺术上产生了"陌生化"效 果.让事实说话,让观众认同编 导讲述的故事以及故事所负载的 意义,观众的理性与情感在画面 的冲击下得到了刷新. 二,历史记忆与影像塑形 一 般来说,人们总是在自然 的选择性遗忘之后,把一段纷繁 的历史抽象化.从这个意义上说, 历史纪录片是遗忘的艺术.故而 用一句简单的"历史的必然,人民 的选择"是无法论断历史,让观众 信服的.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指出, 叙述是有选择性的;历史不会认 出什么,历史是人重建的.其叙 事塑形(Narrativeconfiguration) 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叙事艺术 都是靠情节编排,把目的,手段, 原因,行动者,情境,变故和意外 结果等异质的成分,整合成一个 完整的故事,融合到一个完整行 动的时间统一体中,从而为时间 塑形,促成语义的创新.?纪录片 《人间正道》正是在这种语境下, 参与了公众空问关于"新中国记 忆"的集体讨论. 从抗战胜利到南京解放仅仅 3年时问,国共力量彼消此长如此 迅速,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问 ".《人间正道》对这个问题的解 答也许不是全新的,但是,"故事" 的讲述却是自觉,新颖的."《人 间正道》在创作中通过对矛盾冲 突,悬念伏笔等的设置,把解放 战争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巧妙串 起,引人入胜."?本片记述了史迪 威将军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专制 的批评,与美国驻延安军事观察 组成员谢伟思对延安整个"向上 的气氛"的赞赏形成了鲜明对比; 1949年新年第一天,毛泽东的新 年贺词和蒋介石的元旦文告同时 在中国各大报刊上发表,蒋介石 轴AL垃t十目7^廿厶 中国 电视 民党官员离开南京,而美国驻华 大使司徒雷登却以他对中国的了 解和情感选择了留守等等,这种 对比手法的多次运用,使观众在 感受激烈的矛盾冲突,得到艺术 享受的同时,极其自然而深刻地 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 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 择". 纪录片《人间正道》着力描 述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渡江 战役与南京解放的重要原因.美 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大历 史"观认为,现代化是中国从传 统道德治国到数字化管理的新制 度.国民党完成了社会上层结构 的重建,共产党完成的是社会基 层结构的重组,从而为管理商品 经济社会奠定了基础.土地革命 是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根本原因 之一.因此,土改就不仅仅是政 治动员和物资筹集那么直接和浅 显,它在片中的被强调,实际上是 为后人提供了烛照历史的宝贵经 验. 三,时代的演替与城市记忆 的叠映 任何一个宏大叙事离开了具 体的城市(现代)或者乡村(传统) 的记忆,都是海市蜃楼,捕风捉 影.纪录片《人间正道》谈论的是 南京解放后中国60年的"今昔", "沧桑",编导力求把中国大陆与 台海的风云际会浓缩于当下,将 60年的时光荏苒投影在钟山之 麓. 英国学者迈克?克朗在其《文 化地理学》中深入地讨论了"民 族,地理景观和历史时期"的关 系,指出特定的空间和地理位置 始终与文化的维持密切相关,地 理景观是不同的民族与自己的文 化相一致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这 种"体现在地理景观中的政治权 力"叫做"地缘政治学",因此可以 "通过纪念性的地理景观使空间 民族化".?中国也有一批学者关 注城市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如赵 园的《北京:城与人》,陈平原的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人间正道》的编导也是自觉 地把南京的城市记忆晕染成共和 国的历史演替,片首即推出了南 京新地理景观——渡江胜利纪念 馆,第3集《跨越天堑》中难得的 议论更成为点睛之笔: 每一个城市,都 有它的标志性建筑, 而标志性建筑和标志 性事件的重叠,便成 为了历史的坐标.作为国民政府 的首都,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便是 这座总统府,而1949年中国的标 志性事件就是人民解放军对这座 总统府的占领. 南京不仅是国共两党的政治 交替之地,还有一个国共两党乃 至海峡两岸的国族理念渊源,那 就是孙中山先生和他的陵寝—— 中山陵.60年沧桑金陵地,不妨 概括为两句话: 一 条长江,一座古城,一位 先贤; 两个时代,两条路径,两个 政党. 南京和中山陵,在这部纪录 片中不仅是地理概念上的一座城 市和一个风景区,而且是民族兴 衰和政治权力演替的"民族化空 间"以及两岸同宗同族的地理象 征.194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通令全国,赞扬孙中山先生"倡导 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 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 求国际之平等"的伟大业绩,尊称 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 党人也称他为"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纪录片记述了1949年政权 更迭,烽火未息时,国共两党军人 共同守陵的温馨一幕.而蒋介石 1946年还都南京及1949年下野 前两次拜谒中山陵,毛泽东33年 间两次登临南京古城,2005年时 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拜谒中 山陵等记述,则宣示了南京乃至 中国政治,文化的今昔巨变. 四,他者的出场与时间的绵 延 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而 失败者的面貌往往是模糊的.因 此,任何都是一种政治权力. 但是,如果借用前苏联学者巴赫 金的对话理论和对话思维,那么, 真实而又丰富的世界应该是观点 多元,价值多元和体验多元的. "对话"是一种主体的存在方式, 对话的参与者都具有各自的独立 性,因此,对话中至少应当存在两 个声音或意识或思想的平等的争 论. 纪录片《人间正道》回避了以 往胜利者"独白"式的历史叙事方 式,不仅有对蒋介石,李宗仁的 进退心路历程的细致刻画,还采 访了大量国民党阵营中的重要人 ll1嘲 电视 物,如时任国民党新六军作战科 科长的王楚英,时任国民党徐州 剿总中将参谋长的文强,时任国 民政府救济总署官员的杨富森, 原重庆舰水兵孙国桢等等.即便 像蒋纬国这样的台湾重量级人 物,也在片中有"海峡两边有共 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利害,唇齿 相依,台湾决不是独可以谋得 前途,大陆也不是少掉了离岛就 有适度的安全"的议论,他们的 "在场证言"不仅真实,详尽,也 使本片体现了近年来泛道德倾向 的淡化趋势,是主旋律纪录片在 制作上的一个进步.第4集《江海 作证》这样解读1958年的金门炮 战: 解放军打而不攻,金门守军 守而不退,在只有一个中国的民 族大义问题上,毛泽东和蒋介石 这对老对手之间,竞以殊死的对 抗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合作. 当60年前的硝烟散尽,"人 间正道"应当是"度尽劫波兄弟 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编导们意 识到历史纪录片也是与当初政治 棋局对手的"复盘",所以能够心 平气和地讨论得失,将征服转化 为说服,将先贤教导的"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通过"对话"而不 是"独白",展现对当下与未来敞 开的历史.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把时间 理解为意识的状态——"绵延". ?绵延是生命,是不断的自我创 造;而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生 活之流的绵延.河流总是不断地 流淌,把河水与泥沙送进大海, 最终达成世界范围内"水"的大回 环.南京踞长江宽阔的下游,得 水的滋养而灵动.新世纪的《人 间正道》又如苏轼旷达白适的《赤 壁赋》,也以"水"为中心意象之 一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谓人 心向背.长江天堑不能阻遏解放 军挥师南下;"给我一瓢长江水", 足台湾外省人想家的滋味;百川 归海,是两岸统一不息的步伐. 正如片中所说: 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长 江,经千回百折,纳千溪百河,终 归大海.大海是水的起始,也是 水的归宿, 当然,纪录片和所有的影像 作品一样都是遗憾的艺术.《人 间正道》的解说,从语音上看都 是的,只是气势稍盛了些, 少了一点平和与淡定.另外,宏 大叙事的历史纪录片如果能够补 缀个人的或者一景一物的微小叙 事,则可以小见大,更能显示历 史叙事的艺术张力. 注释: ?【法]保尔?利科:《虚构一 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 (第二卷),王文融译,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 308页. ?闰伟:《辉煌历程与当世 社会的影像纪实——2009年中 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年度》, httpff.chinatvforum.org/ Arcicle/hVdt/h0t/200912/908. html,2009-12-11. ?【英]迈克?克朗:《文化地 理学》,杨淑华等译,南京大学出 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绵延"是法国哲学家柏格 森《时间与自由意志》中的核心概 念.《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 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作者吴雨平系苏州大学文 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余晓明 系江苏警官学院教授,博士后) (责编东方)
/
本文档为【《人间正道》:纪录片的历史哲学——评纪录片《人间正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