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

2017-09-26 17页 doc 97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 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 于 洪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摘 要 :在现代税制中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归宿问题是生产要素课税体系税负归宿研 究中的重点 。文章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通过 Logit 统计回归方法 ,从不同的社会学变量角 度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弹性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而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总体以及社会 学归宿状况加以阐述 ,以期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税负归宿 ;劳动力供给 ...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 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 于 洪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摘 要 :在现代税制中 ,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归宿问题是生产要素课税体系税负归宿研 究中的重点 。文章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通过 Logit 统计回归 ,从不同的社会学变量角 度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弹性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而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总体以及社会 学归宿状况加以阐述 ,以期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税负归宿 ;劳动力供给 () 中图分类号 : F810. 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9952 200404 - 0050 - 10 在生产要素课税体系的税负归宿研究中 ,个人所得税无疑是关注的重点 。尽管纯粹的理论演绎能够建立较为清晰的分析框架 ,但是要想说明所得课税 在具体经济环境中的实际归宿状况以及影响 ,则是十分困难的 ,必须借助于一 定的实证分析手段 。因此 ,本文主要以抽样调查问卷结果为基础 ,通过对劳动 力供给影响的经验实证分析 ,来测度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所得税税负归 宿的分布情况 。 一 、个人所得税与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途径 目前 ,西方财政学界主要采取两种方法来进行相关的经验实证研究 。 第 一种方式是调查问卷 。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劳动者对增加个人所得税的 () 反应 。George F. Break 1957曾于 1956 年对英国的 306 名律师和会计进行过 相关的问卷调查 。在被访者中有 40 %的人认为所得税已经或将会对他们的 工作产生影响 ,但是正向和负向的效应差不多彼此抵消 。惟一对税收在工作 () 激励方面的影响进行大范围研究的是 C. V. Brown 和 E. Levin 1974。他们将 2 068 名 每 周 付 薪 的 工 人 作 为 研 究 范 围 以 调 查 所 得 税 是 否 会 影 响 到 加 收稿日期 :2004202201()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2BJ Y120 () 作者简介 :于 洪1976 - ,女 ,山东潍坊人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 班工作的时间 。核心问题是 :个人所得税使你加班加点多干活还是少干活 ,或 ( ) 者和原来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 其中大多数工人 约占 74 %认为税收对加班 时间没有影响 ,在回答有影响的工人中 15 %左右的工人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增 加了 ,11 %的人认为征税后自己的工作量减少了 。其中认为由于税收将工作 更长时间的男性人数超过要减少工作时间的男性人数 ;而对于女性而言 ,认为 将减少工作时间的人数较多 。这一统计结果明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并 不显著 。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 ,有许多西方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 。他 们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即所得税对劳动努力程度的不利影响 ?() 是轻微的 ,总体上甚至有提高劳动努力程度 即收入效应的倾向 。 一些研究也试图通过问卷的方式来研究专业性和管理性的雇员如何对高 税率作出反应 。调查结果显示 ,高收入的雇员对于实际收入的下降并不满意 , 并且感觉到税收体系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但是他们的工作行为并没有明显改 变 。根据他们的反应 ,高层管理者没有改变其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 ,同时其转 ?换工作的倾向和对到海外工作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 美国学者所做的另外一种关于税收政策如何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的研究 ,是以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和 70 年代所进行的负所得税方面的实践结 果为基础的 。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 :负所得税将减少劳动供给 ,但是只对 () 于辅助性的家庭收入者 例如妇女和孩子而言是显著的 ; 对于家庭中的主要 收入者而言则是相对比较小的 。然而 ,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到正所得税对工 ?作激励方面的影响 ,因为实验的样本被限制于贫困或接近贫困状态的群体 。 除了调查问卷之外 ,另一种研究方式是经济计量研究 ,即从公布的统计资 () 料中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迪克森 1975对美国劳动供给弹性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 ,证明劳动供给弹性为负的 ,说明征 收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具有收入效应 。这一结果在其他学者如英国经济 ?() () 学家布雷克 1953、凯恩?瓦茨和布朗 1978的研究中得到了发展证实 。因 为有研究表明 ,对于英国的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纳税人来说 ,当边际税率超过40 %时 ,以闲暇来替代工作的倾向性会十分明显 。但是这种倾向是通过减少 工作时间还是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来实现 ,则很难确定 。英国的经济学家试 图通过经验实证分析的方法 ,确定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 ,但是取得的进展也 很有限 。 二 、本文分析方法选择及调查对象说明 我国长期以来对劳动力供给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在经济时期 , 劳动力供给是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分配的 ,个人并不能自主选择就业 。而且在 进入工作岗位之后 ,也很少会由于收入等经济方面的因素出现工作变动或重 新选择 。更为奇怪的是 ,在很多领域 ,这种就业固定不变的状态甚至超越了个 ?51 ? 人的范围 ,而涉及到两代 、三代或者更多 。显然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的劳动力 供给弹性只能是一条畸形的直线 ,已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意义 。也正 是由于这种特殊情况 ,使得我国的统计体系中有关劳动力供给的信息一直处 于缺失的状态 。甚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这一状况也没有出现 显著的改善 ,即便对一些相关统计口径的确定也仍然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 这会给我们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计量分析造成难以逾越的困难 。因此 ,我 们必须借助于另外一条研究途径 ,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从市场经济建立 至今 ,尽管统计体系方面是滞后的 ,但是劳动者作为经济运行中的主体 ,在脱 离了束缚之后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反应却是十分敏感的 ,他们会及时地调 整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假设前提是 ,至少在进行个人决策时 ,本研究中被调查 的劳动者已经基本可以按照“经济人”的行为模式进行理性抉择 。这一假设条 件的基本认定也为问卷调查结论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本次问卷调查所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处于各种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 , 并不包括企业经营者等“富人阶层”和困难受助群体 。这样处理主要基于两方 面考虑 :首先 ,由于存在着“收入隐性化”的政策漏损 ,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在“富人阶层”呈现严重的失效状况 ,甚至根本难以触及 。对于这些问题 ,通过 问卷调查难以进行真实反映 ;其次 ,对于社会困难受助群体而言 ,其收入来源 很少 ,大多处在个人所得税法定起征点以下 ,或者主要依靠社会保障体系 ,个 人所得税制度并没有覆盖到这一群体 ,而以问卷为基础进行的实证研究主要 是针对个人所得税制的现有情况 。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 550 份 ,收到的有效答卷为 527 份 ,有效回收率 达到 95 . 8 % 。调查范围涉及上海 、北京 、深圳 、南京 、西安 、兰州等城市 。调查 对象所属企业基本涵盖国有企业 、机关事业单位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各重 要企业性质范畴 。调查对象的年龄跨度包括从 30 岁以下到 50 岁以上的各个 年龄段 ,而现有工资水平也从1 500元以下至5 000元以上不等 。如前所述 ,本 次调查问卷试图通过具有不同社会学特征的工薪阶层劳动者对于个人所得税 增加所作出的反应 ,来说明对各个群体针对个人所得税与劳动供给问题所呈 现出的不同特征 ,以此反映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现状 ,并且从这个侧面对我国个 人所得税的税负状况加以描述 。 三 、统计结论的总体描述 回收问卷调查结果的综合统计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中可以看到 ,就总体 而言 ,个人所得税提高对被调查者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是已经呈现 出一定差异 。当被问及“如果您目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提高的话 ,您会作何 反应”时 ,有约 56 %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管怎样变化 ,都不会影响到我目前的 ( 工作状况”。也就是说 ,其劳动供给量并不会由于劳动力价格的变化 从这个 ?52 ? 角度来讲 ,个人所得税的提高相当于降低了劳动供给者所能够得到的劳动力 ) 价格而出现任何变化 。对于这部分劳动者而言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非常小的 () 可以说近似为零,无疑将承担几乎全部的个人所得税税负 。 表 1 问卷结果综合统计 结论 总体统计结果 : 293 人数 1. 不管怎样变化 ,都不会影响到我目前 比例 : 55. 6 %的工作状况 ()总计 20 % 30 % 40 % 50 % 2. 如果这种提高超过某个限度 ,我将缩 人数 : 187 114 36 21 16 短工作时间或降低工作努力程度 比例 :35. 5 % 21. 6 % 6. 8 % 4. 1 % 3 % : 47 人数 3.“只要一提高 , 我将马上缩短工作时 比例 : 8. 9 %间或者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 : 527人数 合计 比例 : 100. 0 % 注 :其中比例均为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 然而 ,另外一个现象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 即约有 44 %的被调查者 (中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其中认为“只要一提高 ,我将马上缩短工作时间 例如 , ) () 去休闲度假或者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 例如 ,工作效率低下”的占到 9 % ,显 然 ,这部分劳动力所表现出的供给弹性很大 。当个人所得税一出现提高时 ,他 们会立即通过减少劳动供给来对税负进行转嫁和规避 。而另外 35 %的被调 查者认为“如果这种提高在一定幅度之内的话 ,将不会影响到我的工作状态 , 但是如果超过这个限度 ,我将缩短工作时间或降低工作努力程度”,其中 ,当被 问及“如果用个人所得税在税前工资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提高幅度 的话 ,你所能够接受的比例”时 ,其中 61 %的人认为不应超过 20 % ,19 . 3 %的 人认为不应超过 30 % ,11 . 2 %的人认为不应超过 40 % ,8 . 5 %的人认为不应超 过 50 % 。显然 ,由于所能承受限度的不同 ,这一群体的劳动力供给表现为在 不同区间部分具有弹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所能够接 受的个人所得税提高幅度并不大 ,认为不应超过 20 %的人占到大多数 。可以 说 ,其总体行为模式更加倾向于充分具有弹性的群体 ,从而可以在相应的区间 内通过劳动力供给变化进行部分税负转嫁 。 由此可见 ,我国现有的劳动力状况与长期由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习 惯性判断相比 ,已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 。通常在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替 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行分析的时候 ,绝大多数观点倾向于认定替代效应远远 小于收入效应的结论 。所持的主要理由是 :我国人口众多 ,长期处于劳动力过 剩的阶段 ,劳动者对工作与闲暇的选择空间相对狭窄 ,因此 ,个人所得税对劳 动供给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很小 。加之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明 显偏低 ,使得我国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 。如果这一结论成立的话 ,个 ?53 ? 人所得税税负归宿则完全由劳动者承担 。然而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 ,情况并 不尽然 。对于一部分劳动力群体而言 ,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 。他们会通过对 其劳动力供给的调整来减少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税负 。尽管他们在被调查者中 所占到的比重仍偏小 ,但是如果仅因比重之差 ,就简单地概之以整体判断 ,显 然将有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问题 。因此 ,进行更为深入的计量与社会学分析 十分必要 。 四 、Logit 回归及结论 本次调查问卷的数学统计特点是 ,各项涉及到影响因素的问题均采用分类描述的方法 ,而因变量 ,即“面对个人所得税提高 ,劳动力供给所作出的反 应”的调查结论也是具有非连续的判断型特征 。我们知道 ,在多元线性回归 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因变量必须为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 。显 然传统回归方法对于这种判断选择型的调查分析并不适用 。因此 ,要对各个 影响变量进行整体描述 , 必须考虑采用适用相同特点回归分析的逻辑斯谛 () Logit回归方法 。Logit 回归是用于估计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模型 ,采用 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 ,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 1 1 ( ) ( ) P = F Z = F a + b X = ?= j i i ij ( )1 + exp - Z i ) ( 1 + exp [ - a + bX]i ij ? ) ( 所拟合的回归方程表达式为 : In P / 1 - P= a + ?bXj j i ij ) ( 其中 ,P是在条件 X= X, X, X, , X下 ,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j ij 1j 2j 3j mj 1 - P是事件不发生的概率 。其中 ,i = 1 ,2 ,3 , ,m ,m 是自变量的个数 ,a 是j 截距 ,b 是斜率 ,二者皆为待估参数 。 通过推导 ,可得 : exp [ a + bX]i ij ?P= j 1 + exp [ a + bX]i ij ? 该模型的适用条件是因变量取值为 0 或 1 ,而自变量既可以是连续变量 , 也可以是分类变量 。它的特点在于可以利用各种因变量条件来预测得到某种 特定结论的可能性 。而这种结论通常是由“是”或“否”、“有”或“无”等二元变 量来进行描述的 。而通过多次迭代最终进入方程表达式的因变量 ,将是与结 论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就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而言 ,我们进行 Logit回归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 ,在对劳动供给是否具有弹性作出结论的过程中 ,调 查问卷所涉及到的社会学分类指标中哪些因素会对此产生影响 。 首先 ,应当将因变量的表述形式进行适当变换 ,根据本调查中三项选择结论的特点 ,可以将选择 1 视做“无弹性”,赋值为 0 ; 而选择 2 与选择 3 进行合 并 ,视做“有弹性”,赋值为 1 。如前所述 ,问卷调查结论的总体分析问卷也在 ?54 ? 数据上支持了这种处理方法 。采用上述处理方法的目的在于将我们的因变量 具有二值变量的形式 ,从而为 Logit 回归模型的采用创造条件 。当然 ,这种简 化归并只是为了数学处理上的要求 ,具体情况将在后面不同社会学角度的分 析中分别作出说明 。 利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 ,得到相关统计结果如表 2 所示 。 表 2 表达式中的数量迭代选择 ()B S. E. Wald df Sig. Exp B 0. 789 0. 102 61. 255 1 0. 000 2. 221 步骤年龄a Constant - 1. 383 0. 218 40. 056 1 0. 000 0. 2511 步骤企业性质- 0. 331 0. 093 12. 719 1 0. 000 0. 718 b 年龄 0. 757 0. 104 53. 171 1 0. 000 2. 132 2 Constant - 0. 748 0. 277 7. 279 1 0. 007 0. 473 步骤企业性质- 0. 317 0. 093 11. 624 1 0. 001 0. 728 c 性别 - 0. 559 0. 209 7. 190 1 0. 007 0. 572 3 0. 787 0. 105 56. 208 1 0. 000 2. 196 年龄 Constant - 0. 093 - 0. 366 0. 064 1 0. 800 0. 911 步骤企业性质- 0. 323 0. 096 11. 439 1 0. 001 0. 724 d 性别- 0. 646 0. 212 9. 288 1 0. 002 0. 524 4 年龄0. 845 0. 108 60. 929 1 0. 000 2. 329 工资- 0. 255 0. 090 8. 004 1 0. 005 0. 775 Constant 0. 629 0. 447 1. 980 1 0. 059 1. 876 a . 步骤 1 的进入变量 :年龄 ; b. 步骤 2 的进入变量 1 :企业性质 ; c . 步骤 3 的进入变量 1 :性别 ; d. 步骤 4 的进入变量 1 :工资 。 由上式可得 ,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 Logit 回归方程为 : ) ( exp 0 . 629 - 0 . 323X- 0 . 646X+ 0 . 845X- 0 . 255X1 2 3 4 P = ()1 + exp 0 . 629 - 0 . 323X- 0 . 646X+ 0 . 845X- 0 . 255X 1 2 3 4 其中 ,变量 X,X,X,X分别代表企业性质 、性别 、年龄和工资 。 1 2 3 4 通过 Logit 回归结果可以看到 ,经过四次迭代 ,调查问卷中最终进入回归 方程的因变量依次为企业性质 、性别 、年龄和工资 ,同时可以估计出相应的截 距 。t 检验结果显示 ,除了固定常数略差之外 ,其余各变量相关系数均具有较 高的显著性水平 。而职位 、纳税情况以及所处地区等社会学因素并未进入回 归方程 ,因此 ,其对劳动力供给弹性决定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我 们将就上述进入回归方程的劳动力供给影响变量分别加以分析 ,并从社会学 角度进行结构性说明 。 五 、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的社会学分析 () 一企业性质 从被调查者所属的企业性质来看 ,如果大致按照国有企业 、机关事业单 ?55 ? 位 、外资企业 、私营企业的分类 ,在个人所得税提高的条件下 ,不同企业性质的 从业者其劳动力供给弹性表现出增强的趋势 。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从业者 中 ,有 63 . 6 %选择 1 ,远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 ;机关企事业单位次之 ,该项比例 为 44 . 44 % ; 外资企业的被调查者该比例为 34 . 8 % ; 而私营企业最低 , 仅为 27 % 。由此可见 ,劳动力供给弹性与通常所称的企业稳定性是相互影响的 。当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时 ,劳动者更关心的是其所从事工作的稳定程度、社会 福利状况及其他因素。私营企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无疑属于较为薄弱的 ,因此 , () 一旦劳动力价格报酬因个人所得税提高而受到影响 ,在私营企业从业的劳动 者大多会重新选择 ,从而对相应的所得税税负进行转嫁或规避。而国有企业与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保障及福利相对比较成熟 ,出于这一因素的考虑会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到劳动力供给对所得税引起要素价格变动的反映。由此可见 ,当个人 所得税提高时 ,国有企业的劳动者对于所得税税负承担的份额较大。 () 二性别 在社会学研究视角中 ,性别往往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范畴 。长期以来 ,在经 济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 ,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会在很多方 面表现出差异 。尽管男女同工同酬作为一项根本性制度已经在现代经济社会 得以实现 ,然而 ,仅就本次调查而言 ,仍然可以洞察到不同性别劳动者之间的 ( ) 差异 。在全部被调查者中 ,有 58 . 8 %的男性 211 人其劳动力供给将不因个 () 人所得税而发生任何变化的 ,而符合这一结论的女性 82 人只占到女性被调 查者的 48 . 8 % 。相应地 ,有 41 . 2 %的男性和 51 . 2 %的女性被调查者当个人所 ( 得税提高时 ,劳动力供给部分具有弹性或完全具有弹性 选择结论 2 和结论 ) 3。由此可见 ,在一定程度上 ,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强的劳动力供给弹性 。 或许可以从现代社会结构中窥见端倪 ,尽管同工同酬 ,但是由于社会传统 等缘故 ,男性仍然比女性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尤其是在经济方 面 。因此 ,在做出改变劳动力供给的相关决策时 ,男性显得更为谨慎保守 ,从 而承担了更大份额的所得税税负 。而女性由于并不需要承担家庭经济支柱的 责任 ,可以自由选择的余地更大 ,其劳动力供给也便对个人所得税的提高更为 敏感 ,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来降低税负的比例更高 。在这一点上 ,国外一些其 他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发现类似的现象 。他们认为在大多数时候 ,女性仅作为 家庭中的辅助收入来源 ,正是这一原因造成了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性别差异 。 应当注意到的是 ,就调查结果而言 ,尽管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上述差异 ,但这种 差异从绝对数量上看并不十分悬殊 。 () 三年龄 对于关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而言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 ,在劳动力市场上也处于不同的位置 ,这是由劳动力供给 的有限时间性所决定的 。因此 ,在劳动力市场上 ,年龄对劳动者的行为模式具 ?56 ? 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从分析结果中不难看到 ,处于各年龄阶段的被调查者对 个人所得税的变化作出了迥然不同的反应 。在劳动力供给不会因所得税提高 出现任何变化的被调查者中 :年龄小于 30 岁的有 81 人 ,占到同年龄总人数的 41 . 8 % ;年龄处于 30 岁到 40 岁之间的有 68 人 ,占到同年龄总人数的 43 % ;年 龄处于 40 岁到 50 岁之间的有 87 人 ,占到同年龄总人数的 77 % ; 而年龄大于 50 岁的有 57 人 ,占到同年龄总人数的 91 . 9 % 。可以看到 ,劳动力供给弹性呈 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明显趋势 。在年龄小于 40 岁的组别中 ,劳动力 () 供给部分或完全具有弹性 选择结论 2 和结论 3的超过半数 ; 而在 40 岁以上 的年龄段中 ,绝大多数劳动提供者所反映出的劳动力供给弹性接近于零 ,在 50 岁以上年龄段的 62 人中 ,仅有 3 人选择 2 ,2 人选择 3 。 ( ) 作为工薪阶层而言 ,随着年龄的增加 尤其是以 40 岁作为分界点,劳动 力供给的竞争力在要素市场上呈现出趋弱的态势 ,对职业岗位等进行再选择 的空间也逐渐缩小 ,而且相应的赡养老人 、子女教育等家庭负担也日趋沉重 。 因此 ,当因个人所得税提高而使得劳动力价格下降时 ,各年龄段的被调查者会 做出上述差异性的反映 。就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归宿而言 ,则倾向于主要由年 龄在 40 岁以上的工薪群体承担 ,因为他们的劳动力供给弹性明显弱于年龄在 30 岁到 40 岁以及 30 岁以下的劳动者 。 () 四工资水平 收入水平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税依据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就我国 目前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来说 ,也是以个人收入所处的不同级次来进行 划分的 。由于我们的调查对象选择为工薪阶层 ,可以认为其所得主要来源于 工薪收入 。为了降低关于个人收入问题的敏感性 ,我们将收入档次进行了比 () 较宽泛的划分 如图 1 所示。 从这一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 ,在选择 1 的被调查者中 ,工资水平的分布并 不是单调线性变化的 。在月工资低于1 500元 、月工资在1 500,2 999元之间 以及月工资高于5 000元的各收入组别中 ,选择 1 的人数比例分别占到相应工 资群体总人数的 43 . 8 % 、46 . 7 %和 32 . 3 % ,然而 ,月均工资处于3 000,5 000元 的收入组别中 ,该比例高达 82 . 1 % ,远远超过其他组别 。与之相反的是 ,在月 工资高于5 000元的最高收入组别中 ,劳动力供给表现出部分或完全具有弹性 () 的比例接近 70 % 。由此可见 ,月均工资处于3 000,5 000元的中等 偏上收入 群体 ,其劳动力供给较其他组别明显地缺乏弹性 。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 的关注 ,因为这表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归宿将主要分布在该收入群体 。通过 图 1 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这一趋势 : 首先 ,就最高收入群体而言 ,他们往往在工作与闲暇之间具有较大的选择 余地 ,因此 ,尤其是在当个人所得税的提高超过工资的一定比例时 ,其劳动力 供给会表现出较强的弹性 。其次 ,对于收入较低的群体而言 ,其中有不少在家 ?57 ? 图 1 劳动力供给弹性与工资水平分布 庭中仅充当辅助收入者 ,或者说 ,由于收入绝对数额较小 ,使得他们在放弃工 (作选择闲暇时的成本也要小得多 而且这一群体大多比较年轻 ,并没有太多的 ) 家庭负担,其劳动力供给反倒呈现出一定的弹性 ,从图 1 可以看到 ,个人所得 税一旦提高 ,在月工资低于1 500元和月工资在1 500,2 999元之间的两个收 入组别中分别有 14 . 6 %和 18 . 3 %的人甚至会立即做出减少劳动供给的反应 。 ( ) 而月收入处于3 000,5 000元的中等 偏上收入群体则需要面对更多的约束 条件 。一方面 ,他们缺少最高收入组别那样比较丰厚的物质保障和选择空间 ; 另一方面 ,他们选择闲暇所要承担的成本并不低 。此外 ,这一收入组别大多人 处中年 ,家庭支出也成为其机会成本的重要部分 。在诸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下 ,这一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供给呈现出了相对最小的弹性 ,从而也将不得不成 为这部分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的主体 。财政部科研所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 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的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 ,应当对于3 000,5 000元这一 区间的居民收入采取低税率政策 ,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结论 。 通过上述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到 ,我国劳动力供给并不是完全缺 乏弹性的 。从社会学角度看 ,国有企业劳动者相对承担较高的税负份额 ;而女 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强的劳动力供给弹性 ,从而承担较轻的税负 ; 从年龄结构看 ,归宿主体倾向于由年龄在 40 岁以上的工薪群体承担 ,这一年龄群体的劳 动力供给弹性明显弱于年龄在 30 岁到 40 岁以及 30 岁以下的劳动者 ;从工资 水平看 ,月均工资处于3 000,5 000元的工薪收入群体在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 中承担的份额最大 。 ?58 ? 注释 : ?参见平新乔著《: 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上海三联书店 ,1992 年版 ,第 221 - 222 页 。 () ?可参见 Opinion Research Centre ,The Motivation of Top British Management OPR ,1977。 ?“The New J ersy Negative Income Tax Experiment”, The Rich , the Poor , and the Taxes they Pay , Joseph A. Pechman ,Brookings Institution , Harvester Press ,Brighton ,1986 ,193,207 。 ( ) ?参见西蒙?詹姆斯等著《: 税收经济学》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9 年版 ,第 60 ,64 页 。 参考文献 : 1 George F. Break1Income taxes and incentives to work :An empirical study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 47 ,1957 ;529,549. 2 Donald Fields , W T Stanbury. Income taxes and incentives to work : Some additional empirical ev 2 idence 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 61 ,1971 ;435 ,443. 3 C V Brown , E Levin 1The effects of income taxation on overtime : The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 J . Economic Journal ,Vol . 84 ,1974 ;833 ,848. 4 Joseph A ,Pechman. The Rich ,the poor ,and the taxes they pay M . Brookings Institution , Har 2 vester Press ,Brighton ,1986. 5 平新乔 1 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M 1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21 6 卢纹岳 1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M 1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Research on Individual Income Tax Incidence and La bor Supply in China YU Hong ( School of Public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 S 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S hanghai 200433 , China Abstract :Individual income tax incidence is the key point focused by the tax in2 cidence research of factor taxation field in modern tax system. Based on questionnaire , the paper , employing Logit regression empirical method ,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supply elasticity in China to expound the overall state of the taxation of individual income tax and sociological incidence in China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s to the making of relevant polices. Key words :individual income tax ; tax incidence ; labor supply ?59 ?
/
本文档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