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安全文化垒筑安全生产的铁壁铜墙

2017-11-14 9页 doc 26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安全文化垒筑安全生产的铁壁铜墙安全文化垒筑安全生产的铁壁铜墙 近年来,频发的矿难牵动着千百万国人的心!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度里,像矿难这样的灾难对我们国家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无疑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这些物质上的损失会 尽可能快地消除和弥补,而伤痛过后该怎样反思?如何垒筑社会、企 业、及人们心中安全生产的铁壁铜墙?中国企业在安全生产这一严峻 的课题面前已被毫不留情地接受“安全文化”的洗礼! 国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安全的定义颇具 权威性——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危险、威胁、事故的抗争中生存、繁衍下来...
安全文化垒筑安全生产的铁壁铜墙
安全文化垒筑的铁壁铜墙 近年来,频发的矿难牵动着千百万国人的心!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度里,像矿难这样的灾难对我们国家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无疑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这些物质上的损失会 尽可能快地消除和弥补,而伤痛过后该怎样反思?如何垒筑社会、企 业、及人们心中安全生产的铁壁铜墙?中国企业在安全生产这一严峻 的课题面前已被毫不留情地接受“安全文化”的洗礼! 国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安全的定义颇具 权威性——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危险、威胁、事故的抗争中生存、繁衍下来, 天灾、人祸、疾病、 精神摧残……,有些是能预料的,而有些却始料不及。而这些灾难又与人类为生存而劳作的生产活动相伴随,无奈 却要面对。人类为生存而劳作就必须劳动,而劳动自觉不自觉地就融 入到社会生产中,这一社会活动甚至占据了人类一多半的精力和时 间。这样,安全生产就成为人类摆脱危险,摆脱威胁,摆脱事故不可 回避的话题。在预防、探究规律、积极应对的行动中,人类也在规范 和完善着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社会逐步走向文明和法治;在客观上也 亟待人类社会在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素质的同时,共同 建设安全文化环境下的安全家园。 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马歇尔在其里程碑式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将生产作为他经济学理论中消费、生产、交换、分配四大组 成部分的一大支柱,足见生产这一环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 置。忽略了这一环节,消费、交换和分配都无从谈起。 人类社会的生产不外乎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 资料的生产为人类的再生产创造条件,而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为人类因 生活所需而创造生活必需品,这两种生产形式无一不具有风险。人类 对风险的产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它要人类付出的,不仅仅是财富的毁灭和损害,甚至是鲜活的生命和无形的精神 财产。有风险就要防范,要防范就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和制度。但人为 的措施和制度不可能完全消除自然的危险和威胁,但可以预防和化解 来自人为甚至是来自自然的威胁。这样,安全生产——便成为人类生 产的简单信条和最高原则。 在人类众多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中,各行各业的作业风险系数不 尽相同,尤以直接面对大自然、作业条件艰苦且需付出沉重体力代价 的行业作业风险系数最高。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到来的今 天,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巨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前 工业化发展阶段,在此客观条件下的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即制造业、 矿山、煤炭、钢铁、电力等仍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比重。这就意味着, 将有相当比例的国民在这些产业及相关的行业中就业。而在三大产业 中,以第二产业的行业作业风险系数最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里, 姑且不谈从业于这些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整个社会分工中平 均收入所占的位置,也不提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先进程度对防御风险 能力的影响,单说这些行业的作业风险系数及对作业者身体的危害, 其程度远大于其他产业及相关行业。这其中,危险、威胁尤以采矿、 采煤业为最。据安全生产基本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安全生产贡献率约为3%。不同行业由于危险性及安全生产作用 的不同,其经济贡献也不一样,一般而言,行业风险越大其安全生产 经济贡献率也越大——低危险性行业约1.5%,一般危险性行业约 2.5%,高危险性行业则高达约7%。第二产业中所涵盖的行业,大多 是以开发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为经营渠道。 在地球现有资源日趋萎缩和枯竭的今天,不可再生的矿产和煤炭 资源自然成为“洛阳纸贵”的敛财目标。资本的原罪是追逐利润,这无 可厚非,但怎样敛财才对得起利润?国家怎样通过合理、有序地依法 管理企业的行为?如何建设全社会的安全文化氛围?这是摆在每个 企业眼前的严峻课题。人们在为生活而工作、为社会发展而付出辛劳 的同时,能否自身筑起一座呵护我们生命与精神的“安全城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离我们多远?安全文化离我们 还有多远?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2294个居民点受到核污染,800万公顷土地成为放射性尘埃降落区,而发生 灾难20年后的今天,电站附近仍是一座无人居住的“死城”。这一人 类灾难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让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先感悟到“安全文化” 概念的使命。随后,国际核安全咨询部门发表了《安全文化专论》—— 人类第一次自己全面而系统地出安全文化的特征及对自身的要 求,并制定出一系列定性指标,为“安全文化”这一抽象概念诠释了实 用价值。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惟诚这样解析安全文化的意义:安全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自身三个方面,不能盲目地用文化来套 安全。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有文化氛围,全方位、覆盖式的安全文化 才是有保证的,疏漏一点,全盘皆输。安全第一而非安全唯一,安全 的生产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离开发展,安全没有意义;同样,离开安 全,发展也毫无价值。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金磊夫主任认为, 安全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警戒功能,同时还具 有极强的系统性、全面性和人本性;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为此,他提出了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结构模式,依据形态可将安全文化 建设分为安全观念文化、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 化四个部分。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包括正确的安全观和意识流、科学的 态度、认知高尚的伦理和情感等;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包括监督监察、 全员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系统工程、风险评价技术、物流人流 定置管理等;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包括行为规范、人机协调、安全、 宣传教育、隐患治理、安全评比等;安全物态文化建设包括重大危险 源普查、隐患控制、信息警示、应急预案、生产环境、安全生产的科 技成果等。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几条途径。?通过 宣传手段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推广科学技术以促进安全文化 的发展与创新;?加强法治建设以保证和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总 结和借鉴先进经验以实现安全文化的创新;?发展安全文化产业,促 进安全文化的繁荣。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向自然界攫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实 践而创造出的安全经验、理念、法律、行为习惯等意识和物态氛围形 成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人们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规范和安全行为 准则,它不仅是社会稳健发展的保证,更是社会文明和标志,它彰显 着人类的民族性格与精神、民族的意识形态与修养。离开安全,社会 发展失去意义,文明回归原始;没有安全文化的氛围,社会生产代价 高昂、国家繁荣舍本求末。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对社会各生产、流通及消费部门在安全层面上 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据的法制,那些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的灾难画 面、那些一张张为死去的人而哭嚎的脸,逐渐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全生产法》在国人的安全文化意识中清晰起来,让它的历史责任也清 晰起来! 经济学上有一新兴的学科——安全经济学,它认为,预防性的“投 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即对安全保障的预防性投入 与事后整改的比例是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指导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事先的安全投资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之路, 安全就是效益——这是所有管理者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 有这样一条法则:生产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 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效果,而能达到运行或投产时的1000分安全性。即超前预防效果优于事后整改效果。也有人认为,现代工业生产系统 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前提。因此,可以 通过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的隐患。在17世纪前,人类对安全的认识是宿命论,事故发生后,人们往往是被动承受;此后,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提高到经验论水平,应对事故时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 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性”成为现代安全生产的主 要特征。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 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根据安全原理,在事故预防过程中,要涉及 事故系统和安全系统两个对象。前者包含人、机器、环境、管理四要 素;而后者则由人、物(设备安全性)、能量(能量的有效控制)、信 息(管理效能的发挥)等四要素构成。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 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传统的安全管理多处 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管理,而现代安全管理则向“事故预防型”管理方式转变,其中心环节包括科学的安全管理活动和安全评价技术的应 用。在整个生产环节中,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中的管理者至关重要。 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反映,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安全投入必然获 得对应的安全产出,不同的是,安全产出反映的形式与其它有形产品 不同,安全产品的出现可能以一个国家(部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事故的减少、安全环境的有效改善、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商誉 的提高等各种方式体现,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产 投入来支持。我国当前对安全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而发达国家预防投资占GDP的3.3%。长期以来,我国对安全生产投入主 要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其比率一直为10~20%,对矿山、化工等企业则大于20%,而据实际调查,不少企业单位实际执行的 提取比率却低于这个数字。因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 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的考虑,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 施随意削减,结果使投产后的生产项目无法正常运转。在一些发达国 家里,百万吨的死亡率为0%,而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3~4人,现在已上升到11.8人。美国目前产煤量占世界1/5,但年死亡人数只40 人左右,差距显而易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安全文化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十多 年后,尤其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后,我国安全文化建设领 域活跃,出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乡村 安全文化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形态,形成了共建安全文化、提高安 全素质的崭新局面。 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重要的一条是要结合本地 区、本企业的实际,依据各自不同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和管理背 景,建设和创新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要把安全文化放在民族文 化、社会文化的高度,从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现象、安全文化心理 等深层次上,回答和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抽象的概 念变成指导性很强的操作指南。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群众性和 大众化原则,坚持灵活性和多样化原则,坚持科学性和系统化原则。 只有这样,安全文化才能成为职工的文化、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文化。 只有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法治观念,提高安全素质,企业才能形 成长久的安全生产机制;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是全 社会的共同责任。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是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 主力军,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不但创造了 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要进一 步调动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 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们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安全主管部门、工会及各类安全中介组织的作用,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安全文化建设服务。 目前,铁路、民航、兵器、船舶、石化、核工业、有色金属、冶 金、电力、煤炭、航天、建筑、水利等行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得到 了很快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一汽车集团的“第一汽车, 第一安全”、北京铁路局“毛泽东号”机车组的“责任制+责任心+基本功 =安全”的理念、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的“爱妻爱子爱家庭,不讲安全等于零”、黄岛电厂的“科技兴安,规章制度融入安全文化之中;文化 凝聚动力,安全促进发展”以及中石油、国际航空、青岛啤酒厂等一 大批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都积累了许多值得效仿和借鉴的经验和 方法。他们在国际交流中代表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展示 了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形象和风采。安全文化的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 业中也得到认同,浙江铁牛集团、佛山陶瓷股份公司等一大批非公有 制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上,注重实践性、目标性,极聚凝聚力的安 全文化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安全文化是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培育安全文 化氛围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断提高生命质量,是安全文化发展的源泉。人命关天,国 运所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是安全文化的主旋律。安全文化技术建 设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公理,它承载着造福人类、造福 社会的历史使命。频发的安全事故时时刻刻在警醒我们,仅仅加大技 术、设备的改进力度和企业员工的收入及福利是远远不够的,将安全 生产纳入法制轨道已刻不容缓。2005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深 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出台,政府已将矿难的责任认定纳 入法律制裁的尺度上,法律法规早已存在,重要的是监管和执行。而 监管和执行必须专门的组织机构依照法律的条文和程序来实施,感情 安抚是必要的,理偿更不可或缺。而雕筑在国人精神上的安全防线, 却不是几条法规能搭建起来的,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也不是一 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安全 生产的长治久安,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前进动 力。只有这样,现阶段的中国在向法治社会迈进的进程中,才能不断 夯实依法治企、依法治国的脚步;只有这样,安全生产才会离法治社 会愈来愈近,离物质文明愈来愈近;也只有这样,安全文化才会成为 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文档为【安全文化垒筑安全生产的铁壁铜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