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宋朝的酒文化、酒诗、酒词

2017-10-11 50页 doc 123KB 10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宋朝的酒文化、酒诗、酒词宋朝的酒文化、酒诗、酒词 王恭堂 【作者简介】 原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总工程师,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酿酒分会秘书长,国家果露酒评酒委员。 一、宋朝的历史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南宋的历史从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公元1279年,元军攻破崖山(今广东新会南),陆秀夫背着帝昺投海,南宋灭亡,宋朝历时320年。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朝代之一。宋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颇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科学家、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及独领一代风骚的...
宋朝的酒文化、酒诗、酒词
宋朝的酒文化、酒诗、酒词 王恭堂 【作者简介】 原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总工程师,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酿酒分会秘长,国家果露酒评酒委员。 一、宋朝的历史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南宋的历史从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公元1279年,元军攻破崖山(今广东新会南),陆秀夫背着帝昺投海,南宋灭亡,宋朝历时320年。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朝代之一。宋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颇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科学家、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及独领一代风骚的文人墨客,堪称人才辈出的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宋史》上称他马上皇帝。生于公元927年,长大后,太祖相貌雄伟,气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绝非一般人。学习骑马射箭,则在常人之上。宋太祖赵匡胤统兵打仗,能征善战。公元960年,他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帝宝座,建立起宋朝。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混乱局面。在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过程中,赵匡胤起了关键作用。为了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现,实现赵宋政权的长治久安,赵匡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赵匡胤对宋代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对宋代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还有两位皇帝。一位是宋神宗,是宋代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宋神宗二十岁继位,他看到赵宋政权衰弱不振,对辽夏一再退让妥协,萌生了扭转这个局面的愿望。他用变法革新派王安石为宰相,推行新法,想改变宋朝当时积弱积贫之势。但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宋神宗又动摇过,支持变法不够坚决,加上变法过程中政策实施上的一些问,最后导致变法失败,没能改变宋王朝继续衰败的命运。 宋朝历史上最昏庸最败坏的皇帝是宋高宗赵构。赵构是南宋政权的建立者。对女真族的军事进攻十分害怕,但他更害怕的是在抗金战争中的忠义民兵,以及率领人民群众抗金的著名将领。赵构统治时期,是宋朝历史上最黑暗、最腐败的历史时期之一。他们任用投降派,打击抗战派。任用奸臣小人,打击公正名士。直到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民族英雄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害死,赵构仍然没有醒悟。 宋朝自建国初期,直到南宋灭亡,一直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因而在宋朝涌出许多抗击外族侵略的英雄豪杰。宋朝建国初期,在与辽族入侵的斗争中,出现了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杨业,又叫杨继业。当他陷入辽兵重围时,拼死血战,力竭被俘,绝食三天而死。毛泽东读《宋史》《杨业传》时,很有感慨地说:“杨老令公八个儿子,死了四个, 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他是忠心报国,坚贞不屈的将领。” 宗泽将军坚贞抗击金兵,他慧眼识岳飞。徽宗、钦宗被俘后,他忧愤成疾,疽发于背。他鼓舞进营探望的将士:“汝等能歼敌,则我死不恨~”众将军流涕曰:“敢不尽力~”宗泽将军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城老百姓,都为他的死号啕痛苦。 岳飞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毛泽东非常喜欢岳飞写的那首词《满江红》,他达了岳飞与敌人血战到底,从头收拾旧山河,献给皇上的一片忠心。岳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受到了毛泽东的推崇和赞扬。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曾引用岳飞的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力主抗蒙,1278年被俘,拒绝诱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宋朝不仅涌现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相和名臣。如清正廉洁的宰相寇准,推行新法的宰相王安石,名垂青史的包青天——包拯,精忠不渝实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范仲淹等。 朱嘉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明清时期,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封为正统的官方哲学。朱嘉曾经在湖南讲学,他的思想,对湖南思想家影响深远。特别是由于曾国藩的提倡和推崇,“修学储能”时的青年学生毛泽东,也受到相当的影响。 宋朝的司马光,虽然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代表守旧的一派,但他一生为人诚实,对皇上忠贞不二。司马光在史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编著的《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 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宋代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伟大时代。他们的言行,喜怒哀乐,坎坷人生,悲欢离合,一直到现在仍然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和文学作品中,启发人们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人,是宋代文学史上的巨人,他们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积累,贡献了极大的一笔财富。 宋诗宋词是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词达到了最高峰。 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丰富,更接近我们现今的酒文化。 本文志在搜集整理宋代的酒文化,特别是通过杰出人物与酒有关的活动,通过诗词大家与酒有关的作品,来反映宋代的酒文化。力求把与酒有关的美丽传说,美丽的故事,美 的酒诗,美的酒词,荟萃成章,使人们在艺术的欣赏中,对宋朝的酒文化有所了解。 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坐上皇帝后,不断地有节度使起来反叛,虽然都被赵匡胤镇压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家局势不稳定,使他终日闷闷不乐,成了他的心病。 有一次赵匡胤向他的宰相赵普说出他的心事。赵普说:“国家混乱,政权不稳定,原因在于藩镇权利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接着赵普指出禁军将领石守信等,所掌握的兵权太大,又没有统帅才能。赵匡胤听了,心中有了主义。过了几天,宋太祖趁晚朝的时候,请石守信等几个兵权在握的老将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要不是你们大力相助,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坐了天子,总觉得远不如作节度使时快乐,从来就没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宋太祖说:“人谁不想富贵,一旦有人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又怎么能脱身呢~”石守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了,连这个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指条路。”宋太祖说:“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不如多积聚些金银,多购置些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多养些歌儿舞儿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乐乎~”石守信等虽然内心极为不满意,表面上却感激地说:“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真是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第二日,石守信等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一一恩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酒能成事,酒也能败事。对有肝无心的人只知道喝酒,往往败事。对有心有肝的人,酒能成事。宋太祖赵匡胤用心良苦,借酒宴大臣的机会,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巩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权,成为历史佳话。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发展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是削弱节度使、州郡长官、军队将领、宰相的权利,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二是地方除必要的经费外,其余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三是加强京城的武装力量,实行“内外相维”,“强干弱枝”,兵将分离。赵匡胤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深刻影响着明清两代政治体制,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赵匡胤对宋代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宋朝的经济、酒政及酿酒业 宋朝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前承汉唐之制而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启明清乃至近代社会历史变化的端倪,显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转折的新特点。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比唐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 尽管宋代始终处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但北宋初期,励精图治,政权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南宋政权也有一段稳定期,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宋朝的酿酒工业,是在唐朝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汴京和临安等大都市空前的繁荣起来,人们对酒的消费,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粮食的丰足,酿酒业技术的成熟,使酒类品种增多,酒的质量提高,酒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宋代的酿酒业,上至宫廷,下至村寨,酿酒作坊,星罗棋布。分布之广,数量之众,都是空前的。 黄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酒种。宋朝的黄酒酿造,不但有丰富的实践,而且有系统的理论。我国现代的黄酒酿造,继承和发展了宋朝的理论和传统。在我国古代酿酒著作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酿酒著作是北宋末期成书的《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的作者,是北宋时期浙江吴兴人朱肱。该书的成书年代没有准确记载。在朱肱之后,李保曾经作《续北山酒经》。李保在《续北山酒经》中写道:朱肱先生壮年勇退,著书酿酒,侨居西湖而老焉。《续北山酒经》写于1117年,所以《北山酒经》当在此之前。北山即杭州西湖旁的北山,说明此书的材料取自于当时浙江杭州一带。由于当时朝廷对酿酒极为重视,浙江一带正是我国黄酒酿造的主要产地,酿酒作坊比比皆是。兴旺发达的酿酒业,使《北山酒经》成为当时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 至今浙江一带也是我国黄酒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与宋朝时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北山酒经》共分三卷,上卷为“经”,总结了历代酿酒的重要理论,对全书酿酒、制曲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中卷论述制曲技术,收集了十几种酒曲的配方和制法。下卷论述酿酒技术。《北山酒经》对我国黄酒酿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北宋初年实行禁酒的政策,不许私人酿酒。私自制曲5斤即应判处死刑。以后放宽到私自制曲15斤判极刑。随着经济的恢复,生产的发展,对酒的政策越来越放宽。 不论北宋还是南宋,酒税都是政府重要的财源。为了收到足够的酒税,宋朝时对酒的生产和销售管理还是很严格的。 北宋的酒政主要有三种形式:酒的专卖、曲的专卖和税酒。即对不同的地方,分别实行三种不同的政策:三京地区实行酒曲专卖;州城内则实行酒的专卖;县以下的地方或实行纳税,或实行酒的专卖。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考虑到地方的特点,有利于国家获取更大的酒利。 酒的专卖,其做法是酒坊归官府所有,生产资料、生产费用、生产原料由官府解决,酒户从官府租来酒坊组织生产,酿成的酒由官府包销。酒价自然由官府定。当时的开封,有两种类型的酒店负责推销官酒。一种叫正店,一种叫脚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还有酒楼,是官府开办的饮酒吃饭的地方。酒库是官府酒的批发场所,还有被称为“拍户”、“泊户”的零售店。 酒曲是酿造黄酒必须的糖化剂和发酵酒母。酒曲比较稳定。可以长期存放,所以实行 酒曲专卖,官府也能有效地控制酒的税收。酒曲的专卖主要在三京(开封、洛阳、商丘)。榷曲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官定曲价、划定范围、限额发销等。 北宋时期,官府对酿酒的管理,对酒税的控制,工作很细,在某些方面比现在管得都严。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他实行投降妥协政策,害怕英勇抗金的群众和将领,节节败退,最后迁都杭州,建立南宋政权。军费的筹措是头等大事。南宋政权一开始,就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经费紧张,酒税是重要的财政来源。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渡江后,屈于养兵,随时增课,名目杂出。” 南宋的酒政是多样化的,酒的专卖仍是城市的主要形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酒税,官府采取从用米酿酒开始计征酒税。民众自带米到官府酿酒,但必须交纳酿造费,另外还需要缴纳头子钱(附加税)。这种方法,官府无须采购原料,也不必承担酒的销售,只需要出面管理一下,就坐收酒利。酿造场在官府规定的场所,便于集中管理,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官府按所用之米计收酒税,也预防了逃税。 南宋也实行酒类专卖的政策,集中体现在酒库的设立及运营。酒库,是官府控制下酿造酒和批发酒的市场,是官府酒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谁掌握了酒库,谁就掌握了酒的丰厚利润。在南宋,对酒库管理权的争夺便成为焦点。 南宋酒库名目繁多,隶属关系复杂。有归属中央政权的酒库,有军队的酒库,还有地方上的酒库。 军队所属的酒库,是为军队筹资而设立的,所以就有“瞻军库”“犒军库”“缴赏库”等名称。当南宋政权基本稳定下来以后,政府机构逐渐把归属军队的酒库,收归为政府所属。 宋朝为了促进酒的销售,曾经组织所属酒库,进行声势浩大的酒类评比和宣传促销活动。这种活动类似近几年召开的糖酒大会。 南宋的酒价与北宋相比,有几个特点:涨价频繁、涨幅大,各地自主定价。南宋的酒价比北宋要高得多。 四、宋朝的名酒 宋朝的酿酒业是从唐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酒的酿造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特别是江浙一带,黄酒酿造业兴旺发达,名酒很多,有些名酒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宋朝的名酒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宫廷名酒 宋朝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实际上宫廷酒是从各地名酒之乡,调集酒匠精心酿制而成的。宋朝的宫廷酒有: 蒲中酒:蒲中是指山西境内的蒲州。蒲州酒在北周时候就名扬天下,到隋唐时期经久不衰。宋时宫廷蒲中酒,就是用此法酿造的。 苏合香酒:这是北宋宫廷内的御用药酒,甚为珍贵。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病。苏合香丸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有记载。 鹿头酒:一般在宴会快要结束时才启封呈上。 蔷薇露酒和流香酒:这是南宋皇帝的御用酒。皇帝庆寿时,宫中供御酒名蔷薇露酒。赐大臣酒谓之流香酒。 长春法酒: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贾秋壑献给皇上的酿法。共用三十多味名贵中药,采用冷浸法配制而成的药酒。具有“除湿实脾,行滞气,滋血脉,壮筋骨,宽中快膈,进饮食”之功效。 2、京城名酒 ?皇亲国戚的家酿酒 宋代张能臣曾著“酒名记”,收录了宋代天下酒名一百多种,其中皇亲国戚家酿酒,无意是酒中珍品。酒名记中的酒名,甚为雅致,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气息。例如: 后妃家的酒名有:香泉酒、天醇酒、琼酥酒、瑶池酒、瀛玉酒等。 亲王家及驸马家的酒名有:琼腴酒、兰芷酒、玉沥酒、金波酒、清醇酒等。 ?市店名酒宋朝在京城实行官卖酒曲的政策,民间只要向官府买曲,就可以自行酿酒。所以京城里酒店林立,酒店按规模可分为数等,酒楼的等级最高,宾客可在其中寻欢作乐。京城有名的酒店称为正店,有72处,其他酒店不可胜数。由于买酒竞争激烈,酒的质量往往是立足之本。《酒名记》中共罗列了27种市店名酒,列举如下: 丰乐楼——眉寿酒;忻乐楼——仙醪酒;和乐楼——琼浆酒;遇仙楼——玉液酒;会仙楼——玉醑酒;时楼——碧光酒;高阳店——流霞酒、清风酒、玉髓酒等等。 3、各地名酒 宋代除了京城外,其他城市实行官府统一酿酒,统一发卖的榷酒政策。酒按质量等级论价,酒的质量又有衡定。每一个地方,都有代表性名酒。北宋和南宋官府,都曾组织过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的评酒促销活动。南宋时京都临安有官酒库,每年清明前开煮,中秋前新酒开卖,先期以鼓乐妓女迎酒穿市,观者如潮。杨炎正曾作《钱塘官酒》诗,描述了这一壮观景象。诗云: 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装新结束。问渠结束意所为,八月皇都新酒熟。 玛瑙瓮列浮清香~十三库中谁最强。临安大尹索酒尝~旧有故事须迎将。 翠翘金凤乌云髻~雕鞍玉勒三千骑。金鞭争道万人看~香尘冉冉沙河市。 琉璃杯深琥珀浓~新翻曲调声摩空。使君一笑赐金帛~今年酒赛珍珠红。 画楼兀突临官道~处处绣旗夸酒好。五陵年少事豪华~一斗十千谁复校。 黄金垆下漫徜徉~何曾见此大堤娼。惜无颜公三十万~枉醉金钗十二行。 从以上的诗中,可以看出新酒上市时热闹非凡的场面,不亚于现在每年春秋两季的酒类产品交易会。 4、其他名酒 东阳酒:即浙江金华酒。《曲本草》对此酒倍加赞赏。 羊羔酒:也称白羊酒。《北山酒经》详细记载了其酿法。由于配料中加入了羊肉,味极甘滑。 瑞露酒:产于广西桂林。范成大曾经写道:“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振湖广。” 红曲酒:宋代红曲问世,红曲酒随之发展起来,其酒色鲜红可爱,博得人们青睐。 荔枝酒:荔枝是一种高档水果,用荔枝酿成的酒,更是果酒中的皎皎者。 黄柑酒:苏轼在《洞庭春色赋》序言中写道:“安定君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历史上黄柑酒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仍有生产。 宋朝人田锡曾写《曲本草》,叙述各种药酒的原料、制法和功能,文字简略,颇有参考实用价值。《曲本草》中提到广西蛇酒、江西麻姑酒、淮安绿豆酒及枸杞酒、菊花酒、葡萄酒、桑椹酒等。 5、宋朝的葡萄酒 宋朝的葡萄酒,是对唐朝葡萄酒的继承和发展。在《北山酒经》中,还记载了用葡萄和米混合加曲酿酒的方法。 与南宋同期的金国文学家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中有这样的故事:山西安邑多葡萄,但大家都不知道酿造葡萄酒的方法。有人把葡萄和米混合加曲酿造,虽能酿成酒,但没有古人说的葡萄酒“甘而不饴,冷而不寒”风味。贞佑中(约1215年),一户人家躲避强盗后从山里回家,发现竹器里放的葡萄浆果都已干枯,盛葡萄的竹器正好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陶罐上,葡萄汁流进陶罐里。闻闻陶罐里酒香扑鼻,拿来饮用,竟然是葡萄美酒。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葡萄酒的酿造是这样简单,即使不会酿酒的人,也能在无意中酿造出葡萄酒。 从元好问的《葡萄酒赋》及序可知,经过晚唐及五代时期的战乱,到了宋朝,真正的葡萄酒酿造方法,差不多已失传。所以元好问发现葡萄酒自然发酵法,感到非常惊喜。 苏东坡留下不少歌颂葡萄酒的诗词文赋。他的《谢张太原送葡萄酒》,写出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葡萄。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在他落魄时,很多故旧亲朋,都不登门了,唯有太原张县令,不改初衷,每年都派人送葡萄来。 苏东坡是有名的美食家,他在《老饕赋》中写道: 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 南海的玻璃酒杯是最有名的,凉州的葡萄酒也是最有名的。东汉末年孟他以葡萄酒一斛贿赂张让,即拜凉州刺使。苏东坡对这件事曾颇有感慨地说: 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到了南宋,当时临安虽然繁华,但葡萄酒却是非常稀少珍贵。这主要是因为江南不宜种葡萄,山西太原等葡萄和葡萄酒产区,已沦陷为金国统治。陆游的《夜寒与客烧干柴取暖戏作》诗云: 如倾潋潋葡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 诗中把喝葡萄酒与穿貂皮大衣相提并论,说明葡萄酒的珍贵。 在宋诗宋词中,也经常提及酒名,或以原料称之,或以色泽呼之,或以产地名之,或以制法言之,据粗略统计,有五、六十种之多。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现代一些名酒,如西凤酒,五粮液,汾酒,绍兴酒,董酒等等,这些酒名,大多可在宋代酒诗中找到,在中华酒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五、宋代的文化名人与酒诗酒词 石延年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宋代其它文人的酒诗酒词 1、石延年 石延年,字漫卿,是宋代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性情豪放,饮酒过人。传说宋仁宗爱其才,劝其戒酒,他戒酒后,酒渴成病,英年早逝。义士刘潜,酒量也很大,喜欢和石延年比酒量。有一次,他俩在新开业的王氏酒楼欢饮,从早饮到晚,不发一言。第二天,京都的人都传说,有两位酒仙,在王氏酒楼喝酒,喝了一天,面不改色。过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传说中的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刘潜。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时,有一天刘潜来访,石延年请他到船上,豪饮起来。一直喝到半夜,眼见酒快喝光了,看见船上有一斗醋,就把醋倒进剩下的酒里,又喝起来,一直把酒醋全喝光,此时也大亮了,又喝了一整夜。 说石延年是个酒怪,是因为他别出心裁地创造了多种荒谬怪诞的饮酒方式。例如他蓬 乱着头发,赤着脚还带着枷锁饮酒,谓之“囚饮”;他与人在树上饮酒,叫作“巢饮”;有时用稻麦杆束身,伸出头来与人对饮,称作“鳖饮”;夜晚不点灯,与客摸黑而饮,说是“鬼饮”;饮酒时一会儿跳到树上,一会儿又跳到地上,说这是“鹤饮”。名堂之多,不一而足。 石延年死后,他的酒友苏舜钦写了一首诗《哭曼卿》,诗曰: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2、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丧父,家庭贫寒。他自幼刻苦学习,终于考取了进士。他为官,清正廉洁,走到哪里,就把善举带到哪里,为民兴利,为民除害。他不惧权贵,敢于直言,一身正气。范仲淹曾领导“庆历新政”,提出“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等十点主张,志在改变当时积弱积贫的现实。宋仁宗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议,下诏实行。可惜只一年的时间,这些新政的措施大部分未来得及实施,就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范仲淹和他的支持者被指责为“朋党”。范仲淹被离开朝廷。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变革,是王安石变革的前奏。 范仲淹推行新政失败后,被贬斥到西北边陲。当时西北方面的西夏国对内地的骚扰日日严重,不但边民不得安宁,还危及内地。每当西夏军来侵扰时,总是大官派小官去仓促应战,搞得人人怯战。 范仲淹来后,改变以往的作法。他把1万8千名士卒编成六队,加强训练,无战事的时候就种田,既巩固了边防,积蓄了力量,又节约了国家军饷开支,西夏人也不敢冒犯。1044年两国达成和议。 在这期间,范仲淹写了一首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西北边疆的秋天,和内地不大相同,南飞的大雁也觉得荒凉,没有留意。四面边声是指:“凉秋九月,塞外草裏,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 声四起。”在重重迭迭的山岭环抱中,在长烟落日下,孤城一座,早早就关门闭了城门。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边塞形势的严峻。 下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是作者自述怀抱,自我感叹~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借一杯浊酒,消万里思乡之愁。但更叫人愁的是:“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用典,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即羌笛。深夜里传来羌笛悠悠,大地铺满了银霜,将军彻夜不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于自己想到战士,既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想念妻子、女儿,又肩负着守卫边防的重任,责任重大,没有归期,在矛盾中,只好借助一杯浊酒,来消眼前之愁,来寻眼前之乐。这首词,表达了边塞将士同甘共苦的英雄气概。 范仲淹的另一首词《苏幕遮》,也写得很豪放,意境广阔。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写出了酒入愁肠愁难消。 白云兰天,大地橙黄,秋色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 峦,兰天连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延伸到远方夕阳之外。 下篇写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旅途的愁绪重叠相续,夜里好梦做得太少,长夜不能入睡。独倚明月照映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所以作者感慨地提出,明月高楼休独倚。(因为夜不能寐,所以要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却涌流出相思泪,这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毛泽东于1957年8月1日读《宋史》314卷《范仲淹传》时,对范仲淹的上述两首词,作了详细的点评。毛泽东评曰: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与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范仲淹的上两首,介于婉约和豪放两派之间,可算中间派吧;但基本上仍属婉约,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偏袒乃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睡不着,哼着词,写了这些。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很深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写的诗词,既豪迈、恢宏,又不失清丽、婉约,堪称一代大家。他对范仲淹的这两首词,有如此高的评价,说明这两首词写得确实是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欧阳修 欧阳修4岁丧父,寡母教他读书写字。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学习用品,妈妈就在地上用芦苇教他写字。二十岁后,欧阳修考取进士第一名。庆历三年(1043年),有志于改革的宋仁宗皇帝,任用一些天下名士担任谏官,欧阳修就属于其中的名士之一,当上了谏官。他非常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他几次受到株连,被贬官。当有人说他和范仲淹等人是“朋党”时,他毫无畏惧,并在“朋党论”一文中,义正严辞地指出:朋党自古就有,分君子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小人为私利而结党,无利则朋党散,所以也可以说小人无朋党。而君子之间,坚守的是道义,奉行的是忠信,爱惜的是名节。只有君子之间,才能同道相协。为了治理国家,能同心共济,始终如一。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作为国君,只有贬退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才能太平。欧阳修的“朋党论”,见解深刻而切中要害,虽然遭到许多人的忌恨,但皇帝却奖励他敢于直言,当面赐给他五品官服,并对身边的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那里寻得到。”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做出卓越贡献,成为北宋中期文坛上的领袖。又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叫《醉翁亭记》,作者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乐的社会风俗的描写,表现了自己治滁的政绩,抒发了与民同饮,与民同乐的理想。文章写的技巧很高,如行云流水,铿锵有声。全文连用21个“也”字,把当时的情景,活灵活现在读者眼前。文章的第一段,写“醉翁亭”的来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一段是说,由于醉翁亭周围山也美,水也美,所以太守与客来此饮酒,饮少辄醉,不是因为酒醉,而是因为山水之美而陶醉。欣赏山水的乐趣,只能心领神会,喝酒只是一种寄托而已。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成语,生活中经常使用。 第二段写出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的变化。 第三段重点描写“醉翁亭”中饮酒之乐: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虽然没有管弦乐器,虽然都是就近钓的鱼,就近拔的野菜,酒也是用就近的酿泉水酿成的。这样的野餐野味,别有风趣。众宾有下棋的,有投壶的,有坐的,有站的,众宾欢乐,太守颓然醉乎期间。写出了国泰民安,祥和的社会风俗。此文写法错综有致,气势磅礴,行文流畅,音调和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欧阳修不仅散文写得好,他的诗词也写得好。 欧阳修喜欢饮酒,自称醉翁。他乘船饮酒游西湖,其中一首《采桑子》词: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船下~ 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乘坐彩绘的游船,听着急管繁弦演奏的音乐,朋友之间行令饮酒,玉盏催传,一醉方休。就是喝醉了,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任船漂游,任君醉眠。 下面写醉后观湖之乐。船在水上游,云在船下飘,“疑是湖中别有天”,把情和境写活了,使人如临其中。 欧阳修的另一首《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犹是当年醉里声。 这首词是欧阳修退休后所作,是一首激烈的感慨之作。 十几年前,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写出《醉翁亭记》,徜徉山水之间日子过得像月白风清,很惬意,仕途也很顺利。但转瞬间十几年的光阴已经过去,光阴之快叫人吃惊~老来多病,好友相继过世,政治上受诬陷,遭贬斥,忧患凋零,今非昔比。 下篇说自己的容颜,虽然鬓发已苍白,但心不老,心像十几年前一样,这也是老年人的普遍规律,人老心不老。手把酒杯,重听旧曲,人虽衰老,把酒独酌,情何以堪~ 欧阳修善于写一些即景抒情的小词,用清丽自然的语言,描写生动优美的风景,借酒抒发委婉深沉的感慨。如欧阳修的《浣溪沙》词: 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上篇写景,每句一个“动词”用得贴切,把景写活了。逐画船的“逐”字,说明春日游人之众;四垂天的“垂”字,说明春水之辽阔;出秋千的“出”字,用得极精湛,词评家晁无咎说:“只一个„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篇写作者在船上欢宴饮酒的场面。白发是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上插花,表现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六幺”即曲名,“拍”是歌的节拍。在画船,急管繁弦,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人生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尊前欢饮了。 欧阳修的一首《渔家傲》词,写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的生活,带来美好。 花底忽闻敲两浆~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响~ 惊起望~ 船头搁在沙滩上。 这首《渔家傲》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饮酒逗乐,任船漂游,船搁沙滩的快乐情景,特别清新,特别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花底忽闻敲两浆,”不写人而自见人,不写船而自见船。女伴闻声而来,荷叶当酒杯,随船摇晃,杯酒也晃。酒也香,花也香。少女的脸腮红,喝酒后脸腮更红,荷花是红的,酒后的脸腮比花更红。酒喝多了,不觉在绿阴下的船上睡着了,因无人划船,船自漂游,船头才搁浅到沙滩上。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一个山丘上建造一座平山堂。他离开扬州回京城任职后,有一次送朋友刘原甫去扬州赴任,他写了一首送别词《朝中措》: 平山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 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 尊前看取衷翁。 平山堂虽不算高,因为建的地势高,所以从平山堂四面的窗望出去,都是晴空。站在窗前向远处望,近处的青山历历在目,远处的山峦,抹抹糊糊,山色似有似无。欧阳修亲自在平山堂前种的柳树,几年不见,不知长得如何, 要送别的客人刘原甫文思敏捷,所以称文章太守,又能一饮千钟,才能横溢,气度豪迈。末二句感叹人生易老,要及时行乐。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他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贾文元当北都太守时,常与欧阳修畅饮。贾知欧阳修饮酒时喜欢听曲,所以预先叮嘱一官妓,准备些好曲子来助兴。不料这官妓闻而不动,再三催促,仍无动于衷。贾感到很惋惜。不料在宴席上,这位官妓向欧阳修敬酒祝寿,一曲又一曲地献酒。欧阳修侧耳细听,听完一曲,饮一大杯酒,心情十分痛快。贾文元感到奇怪,过后一问,才知道官妓所唱的曲,全是欧阳修作的词。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4、柳永 柳永,字耆卿。1034年登进士第,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常出入秦楼楚馆,是有名的风流才子。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他“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当时有人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其流传之广。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写词的作家。其词多写歌妓愁苦,离愁别恨,羁旅之情。词写得缠绵细腻,但格调不高。擅长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能以俚语入词,使词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因而有人称柳永是词中白居易。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胡适称柳永的一首《蝶恋花》词,在他的词里,要算风格最高的了。 独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离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山光残照里~ 无人会得凭阑意。 也拟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写离愁之苦的相思艳词。主人公一个人,久久伫立在高楼上,细细的风迎面吹来,无尽的离愁,极望生天际。夕阳下,草色山光虽美,可谁了解作者相思之苦呢~ 为了解脱无限的离愁,放纵饮酒,对酒当歌,结果呢,强乐还无味。这正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到底为什么这样苦,这样受煎熬呢,最后一语道破: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了她~作者最后表示,为了她,衣带宽了,人憔悴了,值得~甘心情愿终不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被词论家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不曾多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出。 柳永的一首《雨霖铃》词,是描写与一位恋人惜别之佳作,写得委婉凄恻,意情尽致,读之叫人心动: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情景。暮色沉沉,滂沱的暴雨之后,寒蝉凄切叫个不停。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帐里,为他摆筵送别。面对美酒佳肴,毫无情绪。无心于酒,有心于情。留恋处,兰舟催发。君泪盈,妾泪盈,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只能是无语凝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千里之别,天南海北地分离。也是由于惜别的酒,使人的感情更无法控制。 多情自古伤离别,特别是,在这冷落清秋节时候,孰能无情,谁能无恨~ 今宵酒醒何处,词人想酒醒后,舟临杨柳岸边,晓风一吹,残月挂在柳梢头。“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本首词的警句。这个景色,这个场面,谁都见过,谁都经过,谁都能想象到,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却给人留下最深刻、最难忘的印象。 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喝大江东去。?”这也说明,柳永写的是婉约词,苏东坡写的是豪放词。 过去在一起,良辰美景,如胶似漆,叫人难忘。这次要分开一年多,一切都是虚设,就是有千种风情,向谁诉说,以问句结束,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柳永最擅长写离情别恨,儿女情长的婉约词,他的一首《婆罗门令》词,也很有代表性: 昨宵里恁和衣睡~ 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 初更过~ 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 风细细~ 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 云雨梦~任枕难继。 寸心万绪~ 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 彼此~ 空有相怜意~ 未有相怜计。 这首词,很像《雨霖铃》的续篇。写羁旅者与情人分手后,旅居异乡,孤独寂寞。晚上借酒消愁,半夜醒来追思。把词主人的相思苦、离别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昨夜和衣睡,今夜又这样和衣睡,表现了羁旅者孤独寂寞,生活单调,腻味,连衣服都懒得脱。虽是独自小饮,也喝到初更过,醺醺醉。在酒的麻醉下,忘掉眼前的痛苦,迷迷乎乎入睡。半夜后,又醒来,霜天冷,风细细,孤灯摇曳。空床上翻来覆去,回想追思。刚才梦中相会,最可恨,云雨梦,难相继。寸心万绪,彼此空有相怜意,可惜没有相会计。 5、晏殊 晏殊,字同叔,江西抚州市人。7岁能为文,17岁赐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宰相。其词多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饮酒吟诗、离愁别恨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脍炙人口。 《宋史》三百十一卷称他“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宋史》又称他“性刚简,奉养清俭。„„文章瞻丽,应用无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说:“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佳宾,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稍阑,即罢谴歌乐,曰:„汝 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乃具笔礼,相与赋词,率以为常。” 晏殊的词写得高雅富丽,带有一种凄婉的情调,风格自高。如他的三首《浣溪沙》词。《浣溪沙》其一: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悠闲地在小园亭台下,听一曲新词,喝一杯酒。想到去年,也是这样的天气,也是这里的小园亭台。然而在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流失,夕阳西下,都是不可逆转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这首词的名句。对仗工整,文词美丽,又富含很深的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失。春去春会再来,燕子飞去还会归来。但今年的春天,今年的燕子,似同去年,不同去年。„„一个人在寂静的小园里,在飘香的花径上,独自徘徊,穷思深究。 《浣溪沙》其二: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一向即一晌,一会儿。感叹人生的短暂,在短暂的一生中,还常有离别,光阴易失,岁月易消。在有限的生年,还是尽情地享受酒筵歌席,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也是晏殊的名句,气象宏阔,意境苍茫,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人生易老。一切感伤都没有用,还是多参加酒筵歌席,多欣赏歌妓舞女,多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本词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时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 常,叹消失的时光不能追回,认识到生命就在现在,要过好现在的分分秒秒。 《浣溪沙》其三: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杆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 几回疏雨滴园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这首词通过描写眼前即景,表达了作者酒醒人散后寂寞怅惘的心情。 燕子穿堂过,阁中人目随燕子,看到晚花红片,飘落在绿茵地上,池边的曲曲栏杆,倒影在碧水凉波中。 阁中的主人感到一阵好风吹过,接着是几滴疏雨,洒落在嫩绿的荷钱上,声音极细微,但阁中人却都听到了,因小园里太静了。酒醒了,人散了,孤身独处,又添几分闲愁。 晏殊的一首《木兰花》词,写出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烂醉花间,能得几回, 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人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 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 烂醉花间应有数。 春去秋来,天回地转,鸿雁过后,燕莺归去,回首往事,千头万绪。人生好比一场春梦,过去的时光,像秋云散失,无处寻觅。 下篇写像神仙一样的伴侣要离去,挽断他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宋朝的宰相,这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欧阳修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范仲淹提出十条改革朝政的主张,史称“庆历新政”,政治上颇有振作气象。 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终止改革,把范仲淹、欧阳修相继外放,逐出朝廷,晏殊也被罢了相。晏殊为此痛心疾首,把范仲淹、欧阳修的被贬,比为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因而他感慨激昂地喊出:不宜“独醒”,只宜“烂醉”。这可能是这首词的寓意。 晏殊在另一首《木兰花》词中,感慨人生如梦,读来不禁叫人惘然若有所失: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晏殊在一首《踏莎行》中写道: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午间小饮,酒困入睡,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夕阳正照着深深的院落。这里点明“愁梦”,愁的是对春光流失的惋惜和惆怅。作者富贵的生活,纵有闲愁万种,不过是淡淡的轻愁。 晏殊的一首七言律诗《寓意》,是一首描写男女相爱,以及离别后无限思念,借酒消愁,酒醒后更加孤独寂寞的爱情诗。全诗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社会时代,男女恋爱生活基本面貌和内心感情。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度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乘坐油壁香车的意中人,再也见不到了。分手后,你就像巫峡的彩云一样,不知去向。回忆我们相见的时候,梨花院里的月色溶溶如水,池塘边的柳絮,随着柔和的春风飞舞。分别以后,我曾几次在无限的思念和寂寞中,喝伤了酒,借酒消愁,酒醒后更是孤独寂寞,如今到了寒食节,更感冷落萧条。我想给你写信,又不知向哪里投寄,水远山长,处处相阻相隔。 6、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生于1036年,卒于1101年,享年65岁。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匠,其诗词、散文及书法、绘画等,都有很高的成就。 苏轼的父亲苏洵,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27岁开始发奋读书,终于大器晚成。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是著名的文学家。父子三人,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苏”。 据《宋史》记载,苏轼刚十岁时,父亲苏洵就游学四方,苏轼的母亲在家中主持家务,教育子女。她对苏轼要求很严格,亲自教他读经史等书籍。不仅教苏轼识字,还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德育教育。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 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苏轼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二十岁时已经是博通经史,写起文章来,下笔数千言,毫不费力。1057年考中进士,做过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学士。但因其一身正气,不阿权贵,所以仕途坎坷。 1089年苏轼被贬为杭州知州,到任后便发现这里大旱,百姓出现饥荒和瘟疫。他立即上书朝廷,要求免除应上缴粮食的三分之一,获得批准,减轻农民的部分负担。 众所周知,今日的杭州西湖,有两条靓丽的风景线,一条是白居易修建的白堤,一条是苏轼修建的苏堤。苏堤是一条长三十里的长堤。是苏轼带领群众,挖湖取土,筑建成的。苏堤既挡住了潮水,使海潮不再灌入市内,又扩大了西湖面积,方便了交通,疏通了西湖水利,保护了西湖不被淤塞。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杭州的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挂苏轼的画像,吃饭的时候也要祝颂几句。还有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修了庙,可见那里的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 苏轼离开我们已经九百多年。在苏轼之后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都敬仰苏东坡,热爱苏东坡,这一方面是由于苏轼人格的伟大魅力,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为人民谋利;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天赋的才华,他的诗文书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能启迪人们的思维,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特别是苏轼的诗词作品,男女老少,人人爱读。因为他写的清新、纯真。有想象力,有创造力,读后能给人带来快乐、享受和无穷的回味。苏东坡写信给谢民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能以口舌论贵贱也。”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就犹如宝石之不怕试验,真金之不怕火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林语堂先生写作的《苏东坡传》,在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学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试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在中国,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苏轼出生于一个饮酒世家,祖父、父亲均嗜酒,他也从小养成饮酒的习惯。他曾对人说:“我每天要饮酒作乐,倘若没有酒喝,就会疾病缠身。” 苏轼虽然好饮酒,但酒量并不大。他自己说:“我饮酒终日,不超过五杯。天下不能饮 酒的,不在我的下面。我喜欢欣赏别人饮酒,看到别人举起酒杯,慢慢地喝,我的心胸就广阔无比。似乎也尝到了酒醉的味道,这种味道比饮者本人还强烈。我闲居时,每天都有客人来,客人来了,就用酒招待。天下好饮酒的,也不在我的上面。常说人生最快乐的是身无病,心无忧,我确实能做到。” 元丰二年(公元1079)七月,御史台官吏黄甫遵,在湖州衙门,当场逮捕苏轼,罪名是苏轼的一些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苏轼在监狱里被关押130天,这就是所谓的“鸟台诗案”。后幸得友人营救,才释放出狱,贬职于黄州。 苏轼到黄州后,心已凉透,把贵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苏轼在黄州,写出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还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诗词,差不多都有一个酒字。 在《前赤壁赋》里,苏轼首先写月夜里与客人乘舟,泛游长江,饮酒赋诗,沉醉在美好的景色之中。酒喝到高兴时,有的唱歌,有的有节奏地敲打船梆,有客吹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二段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叹人生的短促。曹操、周瑜等,曾是一代英雄,他们在这里导演了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而今安在哉,”人生渺小,像沧海之一粟;短暂的人生,像朝生暮死的蜉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文章的第三段阐述宇宙间变与不变的哲理,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人类和万物在发展变化中永恒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又重新喝酒,杯盘狼籍,相枕睡在舟中,不觉乎东方已白。 这篇散文表现了苏轼贬职黄州时,放荡的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在气氛上,前赋安谧幽静,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 苏轼月夜与客再游赤壁,还是离不开酒。苏轼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苏轼回家与夫人商议,夫人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苏轼谪贬黄州时,常借酒消愁。他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记述苏轼在深秋之夜,开怀畅饮,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到寓所时,自然已经很晚,仿佛已经三更。词人在寓所门口,敲门没有回应,听见家童鼾声如雷,只好拄着拐杖,听大江的流水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是说一个人的体形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予,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要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思虑百端。 诗人静夜沉思人生的哲理,豁然有悟,眼前江上的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他要趁此良辰美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美好的大自然中。 苏轼谪贬黄州时,写了不少激情山水的诗文,风景优美,诗文也美,如《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就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佳作。曾选在中学课文里,许多人都能背诵。词的开头有段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小序是: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桥~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至一溪桥上。月光照着辽阔的原野。广宇天空,雾气隐隐。马肚下面的障泥未解,骏马也跃跃撒娇。词人叫酒拿的,只想在方草上睡一觉。 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流水如玉。不能让马儿撒娇。踏破这翠玉琼瑶。词人曲肱醉卧缘杨桥上,醒来天亮。杜鹃声声叫。 苏轼谪贬黄州时,写了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被誉之为“千古绝唱”。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这首词,许多人都能背诵,此处不引叙。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对江山如画,对千古风流人物和如梦的人生既无限感慨,又无能为力,只好把樽酒浇在地上,祭奠这东去的大江和永恒的明月。 苏轼谪贬黄州,第一个仲秋节,天上云遮月,他把酒独酌,凄然北望,写下一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出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像一场大梦,人生能有几个仲秋,夜里廊上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感叹光阴似箭。不觉眉毛鬓发已斑。 负罪放逐,有酒少客,门庭冷落。天上云遮月,把酒独酌,凄然北望。浩气贯长虹,忠义填骨髓的东坡先生怎能不悲伤叹息~ 1084年,谪居黄州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量移汝州安置的命令。所谓量移,并非平反复官,而是就近安置到河南临汝。告别黄州的父亲乡亲时,他写了这样一首词《满庭芳》。 词前有小序: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铣兮~ 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 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 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 鸡豚社酒~ 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 人生底事~ 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 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 应念我~ 莫剪柔柯。 仍传语~ 江南父老~ 时与晒渔蓑。 这首词,真情流露,不加修饰,脱口而出,无穷清新。 “归去来兮”,是陶渊明的句子,作者想学陶渊明回家隐居,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 抗拒的君命,欲归而不得归。作者已年近半百,来日无多,更有落叶归根感。词人在黄州 五年,对这里的山川秀丽,民风纯朴,有深厚的感情。楚语吴音,犹响耳畔,鸡豚社酒, 宛然在目,父老乡亲,来安慰老东坡,劝说老东坡。 人生往来如穿梭。想到了汝州后,闲看秋风洛水,又会想起黄州的风景人情。嘱咐邻 里,莫折堂前细柳,经常晒晒渔蓑。有朝一日,还会回来看望这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 1076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这年的仲秋节,苏轼怀念远方的弟弟子由,写了一篇《水 调歌头》,既豪迈,又飘逸,被后人称为:“只有天仙化的人才能写出。” 小序是:丙辰仲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诚如序中所言,是苏轼通宵饮酒,大醉后遣怀之作,兼怀弟弟子由。作者俯 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数句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跌宕多彩,想象丰富。从地上, 想到天上,又从天上,回到人间。 月光转过华美的楼阁,照进雕花的门窗,照着不眠的词人。恼恨“月圆人不圆”是不应该 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所以还是彼此多保重 吧,但愿人长久,相隔千里,共赏一个月亮。 苏轼晚年,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有强烈的隐退愿望。他把人生看得很透,在《香行子》词中有明白表达。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需满十分。 浮名浮利~ 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 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及时归去~ 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夜静无尘,月色如银。美酒盈杯,独自一人,仰望天空,遐想无穷。追逐名利是徒劳的,万物在宇宙里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过驹,击石闪火,春梦一场。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隙),忽然而已。”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大夫“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晚年,虽受朝廷恩遇,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所以有此感慨,“且陶陶,乐尽天真”。是眼前的快乐和享受。苏轼对逆境的态度是,眼前能够快乐且快乐,以后等待回归田园,作个闲人,有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就足矣。 苏轼不仅酒诗酒词写得好,而且他还会喝酒,他还会酿酒。在当时,可谓酿酒专家了。他在黄州酿造过蜜酒,在定州酿造过松酒。在广东惠州苏轼酿造过桂酒,用生姜、肉桂作配料酿成。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润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苏轼在海南酿造过“真一酒”。“真一酒”是用白面、糯米、清水为原料,酿成后呈玉色,酒性温和,是上等好酒。苏轼特为此酒写过“真一酒歌”,说此酒“庄而和”,是“天造之药”。所以取名为“真一”,是因为作者“自酿”,与诗中的“人间真一东坡老”相合。 7、李清照 李清照,字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她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她一生饱尝人间甘苦,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李清照天赋的才华,不朽的词作,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有评论家把她和屈原、陶潜、杜甫相提并论。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清照的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把玩不忍释手。 李清照生于济南明水(章丘),其父李格非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宋史?李格非传》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二岁时,生母去世。由年高还乡的祖父和二位伯父母抚养。小清照聪颖早慧,为祖父所钟爱,并为之启蒙。五岁开始涉猎诗、史及百家之书,出挑得既活泼灵秀,又端庄矜持,四邻八乡人见人爱。 李清照十六岁以前,在故乡明水度过。不停息喷涌的明水百脉泉,是养育她的地方。夏秋季节,她曾游溪亭,莲湖。家乡的秀美风光,是她创作的源泉。1099年,李清照十六岁时,随父亲李格非迁到京城汴京。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赵挺之为吏部侍郎。这一年,李清照写了两首小词,清新、秀丽、隽永,一鸣惊人,鼓舞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首《如梦令》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词作者从小就嗜酒,喝醉了酒,划着小船,误入荷花深处,惊一滩鸥鹭。读来使人如闻荷香,如临其景。 另一首词《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频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早归。 这首词上篇写游赏秋景的喜悦。下篇写归去时的依依不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心情。语言像秋风秋水一样自然,让人如临其境。 李清照十七岁时,写了一首《如梦令》词,名气也很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夜里喝多了酒,春眠不觉晓,残酒未消。夜来风雨声,作者想到,海棠花快谢了,绿叶更肥了,不像女佣人那样有肝无心。 李清照18岁,嫁给21岁的赵明诚。当时赵明诚是太学生。赵明诚是赵挺之的第三子。这一年李格非仍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是礼部侍郎。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合,岂止是“郎才女貌”,而且是“夫妇擅朋友之胜”。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他们的才华都是百里挑一的,当然,李清照的文才在赵明诚之上。 对史书碑文的共同爱好,把赵明诚和李清照紧紧地连在一起。为了购买碑文书籍,他们宁可素衣粗食,甚至典当衣物也在所不惜。赵明诚每到相国寺购买碑文时,总不忘买回一些干鲜果品,处处体现丈夫对妻子无比的关爱。有一次,赵明诚得到一付书中珍品。白居易书写的《楞严经》。他首先想到自己的妻子,并亲昵而敬重地称之为“细君”。白帖一到手,他立即骑上马,飞奔往家赶。回家后,与妻子共赏识。二更已过,仍没有睡意,兴奋不已。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清照浸醉在新婚生活的幸福中,遭到了不测风云,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朋党之争的受害者。 1102年,李清照19岁,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即建立元佑党人碑,是北宋朋党之争的结果。元佑是宋哲宗的年号,元佑党人碑是宋哲宗年间当权的309人的黑名单,苏轼 列在榜首。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第子,自然不能幸免。碑上有奉圣旨此309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也不得在京城居住, 1106年,出乎天意,天空出现彗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佑党人碑突遭电击,断成两块。此是上天降怒,宋徽宗大惧,派人把其他的元佑党人碑偷偷毁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污为奸党,她的公爹赵挺之权势很大,官职连连上升。李清照救父心切,不顾旧礼教所谓新妇不能与公爹“对语”的规戒,她竟上诗给公爹,请求搭救其父。史实表明李清照搭救其父未能奏效。 由于李清照是奸党子女,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其相思之情,从李清照的两首词中可以看出。一首词为《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覃秋。 轻解罗衣~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白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别的丈夫赵明诚而作。它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身笃爱情,吐露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 秋天,荷花香残,凉席也不能铺了。词人没精打采,迷离惆怅地独自上船出游,本想出来散散心,没想到看到空中的大雁,又引起对丈夫寄书信的热切盼望。 流水落花,也触动了词人的离别情怀。同一种相思,两个人在两地犯愁,此情无极可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此词语淡情深,不事雕琢,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写重阳节时,作者思念远方的丈夫,借酒消愁,非但愁难消,人被折腾的比菊花还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布满薄雾农云。这阴沉的天气,更使人愁闷难挨。在屋里她独自看着金兽造型的火炉里,瑞脑香的青烟袅袅不断,真是百无聊赖啊。又是重阳节了,天气骤冷,睡到半夜,凉意透进独眼的帐子里,玉枕上。对比夫妻团圆时的温馨,怎能不叫人失意~ 词主人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黄昏,才强打精神,出来赏菊。把酒东篱,三杯两盏淡酒,勾起她与丈夫对饮的遐想。她不堪眼前的孤独寂寞,西风吹卷着门帘,吹得细长的菊瓣枝纸摇曳,词人比细长的菊瓣还要瘦~ 雷电击断元佑党人碑以后,等于上天为元佑党人平反昭雪。李清照和她的丈夫有时住在一起,有时两地分居。分居的生活,使他们的感情疏远,李清照有一种自己像陈阿娇、卓文君一样被遗弃的感觉。在当时的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寻花问柳是常有的事。贤惠的妻子,话到嘴边,欲说还休。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萧》词,把她那种矛盾的心情,表达得很委婉。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 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 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如今又添~ 一段新愁。 狮子兽形的火炉,火已灭,灰已凉,瑞脑香也不再释出。一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盖的红被翻波浪。日上帘钩才起来,起来还懒得梳头。宝奁盖上的浮尘,已经很厚了。一个“慵”字,表达了女主人心中的深愁。愁的根源是生怕离怀别苦。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使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疏远了,使自己成了被遗弃的陈阿娇、卓文君。心里有苦,还说不出口。新来瘦,不是因为喝酒,也不是因为悲秋~到底是为什么,让她的丈夫自己去想吧。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从离别前,跳跃到离别后。词人最怕分离,偏偏又要分离,唱千万遍“西出阳关无故人”也难留住。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人善吹萧,像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子,筑凤凰台以居。一夕吹萧引凤来。夫妇乘之而去。女主人借用这个典故,寄希望夫妻不离不弃,百年好合。“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词主人写得很痴情,动了真感情。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睇楼前的流水。凝眸处,又添了一段新愁。 1126年,李清照43岁,为宋钦宗靖康元年。这年的12月,金兵破汴京,史称“靖康之变”。岳飞在《满江红》这首词里称“靖康耻”。翌年四月,金军俘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并辅臣、乐工、工匠及大量财物、文物,浩浩荡荡北去,汴京被掠之一空, 北宋灭亡。 1127年,宋高宗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权,为建炎元年,以后迁都杭州。 七月,赵明诚起复江宁府知府。十二月,山东青州发生兵变。李清照家存书册文物十余屋,焚于青州兵变。 1128年,李清照四十五岁,于青州兵变火中,将《赵氏妙帖》携往江宁。途径镇江,遇盗掠而勿失,为赵明诚所称道。 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二月,赵明诚被罢江宁府知府。 三月,夫妇备办舟船上芜湖。至池阳,途径项羽庙,李清照触景生情,作《乌江》诗,凭吊英雄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尽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也是对当时苟且偷生的投降者的鞭挞,表达了李清照爱国主义的情怀。 五月,赵明诚接到宋高宗亲命其为湖州知州的昭谕。既然接到圣旨,就必须立即赶到南京去朝见皇帝。李清照乘船给赵明诚送行,直送到六月十三日,赵明诚改走陆路那一天,才挥手告别。 大暑天,赵明诚骑马奔南京,对于从小没吃过苦的公子哥,不堪其苦,遂感疾途中。到了南京,诊断赵明诚患的是疟疾。过了一个半月,直到七月底,李清照才知道赵明诚重病的消息。她乘船日夜兼行赶到南京,赵明诚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就去世了。 李清照为丈夫办理完丧事,自己也大病一场。 1132年,李清照四十九岁,在杭州,春季患病,夏季日见危重,以至牛、蚁不分。这时张汝舟巧言惑其弟以骗婚。张汝舟的目的是掠取李清照手中的文物。不得,即对她日加殴击。秋,李清照与张离异。 l1155,1156年,李清照走完人生七十二岁或七十四岁的路,仙逝于杭州西湖一带一个芭蕉庭院里。晚年,她在杭州居住二十多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愁像恶魔一样,无休无止的纠缠着她。她的一首词《声声慢》是她日常生活的写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到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女主人清早起来百无聊赖,如有所失,想 找什么,又不知道该找什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天气乍暖还寒。飞过的雁,似曾相识。 自家院里,菊花已残,满地堆积,憔悴的菊花,有谁堪摘。在这孤独、冷漠、凄惨的 环境里,词主人守着窗,独自怎生到黑。更难堪,黄昏时又下起细雨,滴滴搭搭打在桐叶 上,这种滋味,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 有人说这首词,是宋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首。 李清照晚年寓居南宋都城临安时,写了一首《永遇乐》词,写得悲惨、凄凉、催人泪 下。 落日溶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合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金雪柳~ 簇带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晚出。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落日像溶化的赤金,暮云合围着璧玉一样的园月,作者不由感叹发问:人在何处,这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染柳烟浓,接下三句,是写早春之景。烟霭熏染的柳树,已经萌动;笛子吹奏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腊梅已经开过。虽已早春,但春意还不多。元宵佳节,天气虽好,难道就不会转瞬风雨,因此,当前的良辰美景,一点也引不起她的兴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才分高,名气大,又出身官宦世家,所以常有香车宝马来拜访她,请她喝酒,请她作诗,她都谢绝了。 回想当年在汴京时,自己有的是闲暇时间。在良辰盛会中,人们最重视元宵佳节。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戴上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披上金线缝制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楚楚动人。如今,词人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国破夫亡,自己被折磨的形容憔悴,蓬头霜发。白天怕人看见,只能夜间出去。元宵夜游人太多,她没有勇气面对眼前的热闹繁华,还是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吧。 李清照离开我们已经八百多年,但她的词作,具有无限的艺术感染力。如今我们读了 她的作品,仿佛是昨天的事,仿佛是眼前的事。李清照和她的词作将与世永存。 8、陆游 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享年85岁。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市人)。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亡生活,在家里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自少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二十几岁应进士试,名列第一。次年礼部复试,因喜论抗击金朝,收复中原,被秦桧回除名。秦桧死后三年,始为福州宁德主簿。孝宗继位初,赐进士出身。公元1163年,替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被罢免了官职。公元1170年,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抗战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这次军旅生活,大大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因王炎积极抗战,被南宋小朝廷调离。陆游的积极抗金又一次受到打击。后来他又作了四川制置使范大成的参议官。 陆游看到自己的抗战主张,没有希望实现,常常作诗喝酒,消磨壮志。有人笑他放荡,他就自称为放翁。陆游一生嗜酒,写了许多有关酒的诗词。在他写的饮酒诗篇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公元1178年回到临安,以后又作了几任地方官,替民众做了些好事。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故乡山阴度过,经常接近民众,写了不少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他的诗现存9300多首,内容非常丰富,对后世诗歌有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主席就非常赏识陆游的诗,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反其味而和之。 1167年,陆游被罢官在家闲居时,写了一首诗《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西村是绍兴市鉴湖附近的一个村庄。这首诗描写农家招待客既诚恳,又纯朴热情。自酿的酒虽然浑,自家养的鸡,养的猪,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客人,一片真情。这个山村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山水环绕,柳树合围,花木茂盛。“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有绝路逢生的哲理,多被后人所引用。一队人的吹鼓手,吹吹打打地走过,原来是春社的日子临近了。农民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非常简朴,保存古老的风俗。从今以后,如果允许,我们将乘着月光,拄着拐杖,夜晚来串门。 陆游从陕西汉中到成都,在细雨蒙蒙里经过剑门山,写了一首《剑门道中遇微雨》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来,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骑着驴子,在凄风苦雨中,经过剑门关,许多感触涌上心头。长途跋涉的征尘和污渍的酒痕,被雨淋湿。途中的风景虽然秀丽,但是作者卫国杀敌、收复失地的壮志,一再受挫折,壮怀激烈,满腔悲愤,作者不甘心的发问:难道我就是一个骑驴吟诗的人吗, 1177年,范成大奉昭东还临安,陆游一直送到眉州,并写了一首《送范舍人还朝》,诗的开头四句是: 平生嗜酒不为味~月卯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意思是说,我平生爱喝酒,并不是谗酒,只是借酒暂时地麻醉自己,忘却一切。陆游还有两句诗: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无醉亦休。 但麻醉只是暂时的,酒醒客散后,独自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陆游的饮酒诗,都是爱国诗。他饮酒也罢,酒醉也罢,都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陆游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作的《长歌行》,是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世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李西平是唐朝师的李晟,因平定朱的叛乱有功,被封为西平郡王,所以叫李西平。一个有理想有豪气的人,即使不能像仙人安期生那样,入东海,骑豪鲸,也应该像李西平那样,做一番英雄事业,永垂史册。可是我自己呢,虽然有杀敌的雄心,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大半辈子已经过去,金煌煌的大印没到手,却生了一头白发。闲卧成都古寺,落日的余辉照跃着寺僧的窗傍。难道我就不能骑马破贼,就应该在这里低声吟诗,像寒蝉一样低鸣吗, 酒兴发作时,我想把市场桥边酒店里的酒都买下,让酒瓶子把大车堆满。让悲壮的音乐助兴畅饮,让黄河开堤往巨野湖里泻洪一样。平时滴酒不沾,为胜利豪饮的气概,立即使千万人惊讶。 国仇未报,身躯已老,连佩带的宝剑也不甘寂寞,夜深人静时,在剑鞘里丝丝作响。什么时候能凯旋归来,在飞狐城的雪夜宴请三军将士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雄心勃勃的爱国豪情。 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结交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陆游回到故乡绍兴山阴县南的镜湖之北,三山之下,湖光山色,兼擅其美。作者诗人的气质,抑制不住对大自然优美的赞叹。另一方面,他壮志未酬,心中不平,发出由衷的悲愤。从他写成的两首《鹧鸪天》词中可以看出。一首是: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 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裏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 老却英雄似等闲: 诗人闲居的环境,非常优美,非常洁净。丝毫尘事没有。作者的生活也很悠闲,喝完了玉瀣美酒,穿行竹林探幽。看完了一卷轴黄庭道经,就躺下观赏青山。诗人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任凭终老田园,随遇而安,处处开心。旷达到了极点。既然上天有意,老却英雄,对英雄的无所作为等闲视之,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里说的上天,实际上是指当朝的统治者。 作者在同一时间写的另一首《鹧鸪天》词,写自己无所事事。酒也醇,肴也美,看似开心,实则心痛。 懒向青门学种瓜~ 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 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飘渺~垆呕哑~ 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 笑指船儿此是家。 汉初的邹平在长安清门外种瓜。作者懒得向都市清门外学习种瓜,只想借助渔钓打发年华。青山环抱的鉴湖水面如镜,双双新燕飞向彼岸,片片轻鸥落在湖边的沙滩上。 歌声飘渺,橹声呕哑,酒如清露,肴美如花。这种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也是很惬意的,所以若是有人问我归何处,我就笑着告诉他,船儿就是我的家。 1172年,陆游四十八岁。这年春天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参加了九 个月的抗金生活。南郑当时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非常相投。这年七月十六日晚,陆游登上南郑城西北的高兴亭,遥望被金人占领的长安和横亘长安南的秦岭,收复关中失地的热情不可遏止,写了一首《秋波媚》词: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 凭高酹酒~ 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 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 曲江池馆~ 应待人来。 秋天的边城,报平安的烽火招跃着高兴亭。作者在高兴亭上,悲歌击筑,凭高洒酒,收复关中失地成功在望,想到此兴奋不已。 长安南秦岭的高峰谓之南山。作者在高兴亭上,看到南山上的月亮也多情,驱散暮云,照着月下的长安让他看个够。作者想到长安城里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等待宋朝军队的到来。全词充满乐观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 1180年,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每逢江西发水灾,据《宋史?陆游传》记载,陆游因“奏拨义仓赈济”得罪权贵,又被罢官回乡。他写了一首《点绛唇》描写他乡居生活: 采药归来~ 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障~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 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本词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上片写采药归来独沽酒,下片写醉后弄舟江湖上。似写放荡山水的闲情逸志,实则发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壮志难酬。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感叹“壮志凄凉闲处老”,“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心情,在他写的一首《诉衷情》词中,充分表达出来: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心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沦洲。 1172年,陆游单身匹马,投奔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雄心勃勃地要做一番事业,收复关中失地,梁州就是陆游所在南郑豁内。但陆游在南郑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如今南郑前线的关塞河防,只能经常在梦中出现,眼前只有当年穿的裘衣,已经陈旧,落满灰尘,它能引起对当年的回忆。 下片好理解,作者无限感叹,胡虏未灭,鬓发已白,老泪横流。没想到老年时,心神骋弛疆场,老身却僵卧孤村。 毛泽东主席对陆游的一首爱情词《钗头凤》非常欣赏,曾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读起这首词。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大家闺秀,叫唐婉。结婚后,他们夫妻情投意合,非常恩爱。不了陆游的母亲对儿媳产生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陆游百般劝谏、哀求都无能为力。两人只好分离,唐婉改嫁赵士程,陆游另有婚配,彼此消息也隔绝了。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绍兴沈园遇上唐婉陪同丈夫赵士程。唐婉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备酒备肴,月卯对陆游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百虑翻腾,乘醉吟成《钗头凤》词,信笔题于园壁上。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起首三句,为回忆往昔与唐婉偕游沈园的美好情景。想当时,唐婉用红润的双手,把尘封的黄酒斟满,柔情似蜜地端坐在作者前面,满城春色,夫妻沉醉在美满幸福中。 东风恶数句,说的是恶风作践了美好春景,指的是封建恶势力拆散了他们的幸福婚姻。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感情上蒙受巨大的折磨。一怀愁绪,折磨几年,至今受熬煎,只能沉痛地感叹,错,错,错~ 下片写这次沈园重逢,春天如旧,和上次一样,但人却今非昔比,她憔悴了,消瘦了,可想而知她受的折磨和熬煎。她流的泪,把鲛绡浸透了。挑花凋谢,园林冷落,东风无力百花残,自然规律和社会势力都是不可抗拒的。山盟海誓虽在,但无法寄托,不能表达。表达又有何用,只好认命了,感叹莫,莫,莫~ 陆游的发妻唐婉,也很有文才,很重感情。她读了这首《钗头凤》后,也回赠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9、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嫁轩,山东济南历城人。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辛弃疾生活的年代,是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既不断开战,又时时议和。与此相联系,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两种势力此消彼长,此长彼消。辛弃疾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 综观辛弃疾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 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辛弃疾被迫长期在乡村隐居,所以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入词,使词作中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曾下决心戒过酒,但半途而废。他的饮酒词写得深刻、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人陈亮,字陈同父,也叫陈同甫(1143,1194),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主抗战,因此屡遭迫害,曾三次被诬入狱。与辛弃疾志同道合,交往甚密。1188年冬辛弃疾在上饶罢居时,陈亮从浙江东阳来拜访辛弃疾,两人甚是情投志和。辛弃疾写了一首词《贺新郎》,记述他们这次交往。词前有序: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 何处飞来林间鹊~ 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 也萧瑟。 佳人约还轻别。 怅青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 此地行人销息。 向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 莫吹裂。 词开头回叙在驿亭把酒话别的情况,辛弃疾对执友陈亮很是赞赏,把他比作隐居的陶渊明和诸葛亮。何处飞来林间鹊,鹊踏松梢,雪落破帽,引起对满头白发,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感叹。冬日的原野没有生气,几枝疏梅,点缀风景。天空掠过两三只大雁,更显得凄凉萧瑟。这也是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结果。 下片又回叙别情,佳人指陈亮,既赞扬他重约来相会,又微怨他急于回归的轻别。这是本词的主题,点到为止。叫人惆怅的是因天寒,清江的水深冰合,行人无法渡过,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的不能转动。在这种时候离去,叫行人消魂蚀骨。设问是谁使君来愁绝,不仅是离别,更主要是国家危亡的形势和不被朝廷重用的现实。由于作者与陈亮的情谊极深,这次相会,犹如费尽人间之铁,铸就人间相思错。夜深人静,长笛声声,更激起对好友的无限相思情。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1176年至1178年,不足两年时间,辛弃疾调动频烦,宦迹江西、湖北等古称楚地。调离江西豫章时(今江西南昌市),他写了一首《鹧鸪天》词。序言是: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历遍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 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 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 后夜相思月满船。 聚散无常已见惯,两年宦迹丽遍楚山楚水。虽有不悦,但也难言。只能用无可奈何的痛饮,来报答这美好的景色,莫奏离歌使人伤心。 绿水环绕似带,一片片荷叶,像青钱点缀水面,南昌东湖碧水连天。如果明天我东归临安,我会在明月照满的船上,思念豫章的故友和司马汉章大监的。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睡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归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 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还写了一首词《念奴娇》,序言是:“赋雨岩,效朱希真体”。雨岩位于博山附近。朱墩儒,字朱希真,洛阳人,南北宋之交著名词人。《花庵词选》谓其“天资矿远,有神仙风致”。辛弃疾这首词,“神仙风致”不足,更多的是庄子的道气。 近来何处~ 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 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 和云种树~ 唤做真闲客。 此心闲处~ 未应长籍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 而今云是~ 且把青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 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松梢~ 风高桂子~ 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 莫叫啼鸟惊着。 何处有吾愁,何处有吾乐,近来已臻愁乐两忘。独立西风,放眼天宇,惟余一点凄凉意。过着竹里寻泉,云中种树的生活,堪称真正的闲人。心境的宁闲,并非依靠山水的陶冶。 休说今是昨非,且举金樽,一醉方休。醉里忘却自我,月乎,云乎,鹤乎,一切似是而非。深夜酒醒,依然一片寂寞。惟见露涛松稍,唯闻风摇桂叶。醒了再睡,莫叫晨鸟惊梦。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了一首村居小景词《鹧鸪天》,题记是:“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据《铅山县志》载,铅山县东北有鹅湖山,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鹅湖风景优美,是作者闲居时常游之地。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作者写景,落笔荠菜花。荠菜花是一种野菜,它平凡,朴实,不畏风寒,春天它绿得最早,小白花开得最早,嫩茎可食。白色的荠菜花开遍四野,新耕的土地,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寥寥数笔把春色摆在读者的面前。春色再好,也无可奈何愁白了头。只好到酒旗飘扬的酒店里,赊酒解愁。 村民的生活悠闲自在,井井有条,牛栏的旁边种满了桑麻。趁着春蚕还没生出来的空闲,谁家的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走娘家。 农村的春天恬静而又生机勃勃。此时的词人四十多岁,无所事事,酒店沽酒消愁,仍愁白了头。 辛弃疾罢官闲居,先是把家安在上饶带湖,以后把家搬到铅山瓢泉。他在铅山瓢泉时写了一首词《鹧鸪天》。题记是:“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 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来往云烟畔~ 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 直待西风一夜霜。 辛弃疾四十岁刚出头,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满腹的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他把正人君子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的腐败官场看得很透。把官场说成是“掩鼻人间臭腐场”,既是胸内积愤的发泄,又是最恰当最形象的艺术概括。古今只有酒是清香的,清净的,只有喝醉了酒,才能万事皆休。 辛弃疾只从回乡闲居,选择的地方依山临水,云烟飘渺,远离尘嚣,像世外桃源。闲居生活,像神仙一样,在云里雾里,歌里舞里。 呼老伴共赏秋光,这里的老伴,可理解为老伙伴、老朋友,也可理解为老妻老妇。赏菊花而又不见菊花,菊花何处躲避了重阳节,是因为天还没冷,所以菊花还没开。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既是赞美菊花的品格,菊花的精神,也是词作者品格精神的写照。 辛弃疾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生活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刻。他写的一首词《玉楼春》是农村小唱,写得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题记:“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孟子曾经说过: “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 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将止酒,戒酒杯使 勿近”。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杯,你不要来前。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酒杯答辩说:“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词主人说: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 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杯再三致礼说:“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见酒照喝。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题记是:“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丹桂是桂花的一种。花开白色的为银桂,黄色花为金桂,红色花为丹桂。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 云何渐渐如钩, 今晚的月亮真可爱,瓢飘悠悠往西走,要去何处,是那边还有一个人间,看着你从东边升起吗,还是在天外,空漫漫,长风浩浩送你走,你像飞镜,为何不掉下来,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谁把她留住,有说月亮游经海底,也是没有根据的,叫人无法理解,叫人犯愁。若真经海底,怕万里长鲸纵横游,撞倒月中的玉殿琼楼。再说月中的玉蟾会游泳,玉兔怎 么办呢,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圆月又变成钩形, 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词论家王国维评论说,这首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 毛泽东非常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1964年又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到这首词所包含的地圆说想法。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词除艺术的欣赏外,还十分赞扬词人辨证思维的深刻性。 10、宋代其它文人的酒诗酒词 ?沈辽:浙江钱塘人。做过华亭县官,王安石很赞赏他的诗。他写过一首《踏盘曲》,带有很浓厚的民歌色彩,是写兄弟民族踏盘风俗的诗。 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 女儿带环着漫布~欢笑捉郎神做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 踏盘是湖南省一带,有的少数民族当时的风俗。每年春天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后,男女青年在野外边歌边舞,自己选择对象。 将军树,是指高大的树。高大的树林,笼罩着白色的烟雾,正是举行踏盘的好地方。春社的日子,饮酒不用花钱。姑娘穿着新衣,戴着项圈、耳环,挑选自己的心爱人,选中了谁是天意。等到第二年春社日子,该夫妇俩赶着牛车,拉着酒走娘家了。 ?张耒: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江苏淮阴人。做官公正廉洁,家境一直很穷。苏东坡很赏识他的才华。他写过一首诗《田家》,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 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媪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 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挚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 这是一首歌颂丰年,农民欢聚的诗。宋代农民受着租税和劳役的双重压迫,整年不得温饱。只有逢到丰收的年景,人们才能淋漓痛快的欢聚一次。 社是指供奉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村酒已经酿好,邻翁宰牛,邻媪烹煮。农妇头上插花,抱着孩子来,老公公拄着拐杖,抉着腰来。有的露着大腿,有的挽着胳膊,又吃又喝,痛快了一夜。迎来这样一个丰收年是不容易的~ ?戴复古:浙江黄岩人,南宋时代江湖派诗人。他的诗,风格自然朴素。他写的一首诗《夏日》,意境含蓄而优美。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是描写初夏畅饮的诗。梅子熟了的天气,一半是晴,一半是阴。小鸭子在池塘里,一会在水浅的地方,自在得很。东园喝够酒又到西园喝。但作者没有说喝多少酒,枇杷既可解酒,又可劝酒,满树金黄色的枇杷都摘尽了,可见饮了多少酒。 ?高翥:南宋余姚人,一生隐居不仕,江湖派诗人。他写的一首诗《清明》,把人生看得很透。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旧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扫墓的诗,把清明节的情况、气氛,写得生动逼真,历历在目。作者主张人生一世,应及时行乐,有酒就应痛饮,死后一滴酒也不能带走。 ?刘克庄:南宋时著名的江湖派诗人,福建莆田人。一生因受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直不得志。他的诗词风格豪放,雄健有力,能够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他写的七律诗《冬景》: 晴窗在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这首诗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色。在作者笔下,初冬的景色是那样的清新、俊逸、爽朗。 早晨醒来,璀灿的曦光照满窗前,竹林外秋声萧瑟。我叫仆人收拾好暖室,叫书童熨贴好冬衣。新酿出来的酒,色泽像竹叶一样嫩绿。螃蟹像剖开的橙子一样顶盖肥。满园的芙蓉和菊花都在盛开,令人羡慕。应该趁此良机,尽情地享受这大好时光。 ?周邦彦:字美成,北宋浙江钱塘人。《宋史》称他“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周邦彦词多写儿女之情,故后人往往把他与柳永并论,有人用“周情柳思”四字来代艳情。周邦彦写的一首词《红窗迥》: 几日来真个醉: 不知窗外乱红已深半指~ 花影被风摇碎。 拥春酲乍起。 有个人人生得济楚~ 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来,” 情性儿慢腾腾地~ 恼得人又醉。 “酲”字,整夜地喝酒谓之酲。“济楚”: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这几日真的喝醉了。为什么喝醉了,因为有心思,整夜地喝酒,能不醉吗,为什么整夜地喝酒,因为那女子长得好苗条,“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她在 我身边问了一声:“今朝醒来,”情性慢腾腾地,惹得人又醉。此非酒之醉,乃情之醉。 ?张先:字子野,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擅长写词,与柳永齐名。词具有朦胧美。他写的一首词《天仙子》题记是:“时为嘉禾小,以病眠。不赴府会。” 意思是当时他是嘉禾(今浙江嘉兴市)小官,以病眠为由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月落红应满径。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上片写主人愁闷无聊,由午到晚。作者持酒听歌,听了几曲,不仅没消愁,心里更烦了。午睡醒来,醉意虽消,愁却未减。致愁的原因,是感叹时光易逝,春去春不再来。回首过去,往事皆空。 下片写晚景。作者没有去参加府会,便在傍晚到小园闲步。水禽在沙上并眠。晚上,云遮月,风吹云开,月亮露出来,有了月亮,也有了晃动的花影。由于风大,回到屋里,重重帘幕密遮灯。料想明天落花应满径。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佳句。“破”,“弄”两字用得极其生动别致。 ?秦观:字少游,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尤长于词,语言清丽自然,艺术技巧很高,是婉约派的正宗。他写的一首词《好事近》,题记是:“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 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这首词的特点,当用一个“奇”字概括。他以娴熟的技巧,表现了奇丽的色彩,奇特的境界。词的上片写词人梦魂飘渺,漫游一个景色瑰丽的春路。春雨过后,春花盛开,满山一片明媚的春光。山路曲径通幽,越走得深,景色越奇,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上飞下,嘁嘁喳喳。 过片写天空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像龙蛇一样在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龙蛇盘曲而又在碧空翻转的动态。末二句反映出词人消极的思想情绪。秦观的后半生,受“朋党之争”所害,常遭贬谪。为了逃避现实,不是遁入梦境,就是躲进醉乡。他在《海棠春》词中说:“醉乡广大人间小”。这首词则说:“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也是有名的警句。 ?宋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居开封雍丘。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时呼“小宋、大宋”。宋祁历任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名句,人称“红杏尚书”。他的词构思新颖,语言流利,描写生动。他写过一首春游饮酒词《绵缠道》: 燕子呢喃~ 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 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 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 “杏花深处~ 那里人家有”。 <上片写春天,燕子飞来,呢喃自语,白昼很长。园中的万花似锦绣。经雨的海棠像胭脂一样透明,柳叶像宫中女子的画眉,翠拂行人头。 下片写踏青郊游。恣歌携手,说明是朋友集体出游,又歌又舞,场面热闹。本来已醉醺醺的,意犹未尽,还要找酒喝。末句是借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全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郊游宴乐的豪情逸兴,是词人生活情趣的真实写照。谴词用字,颇为圆熟,妥帖生动。
/
本文档为【宋朝的酒文化、酒诗、酒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