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阅读 第一节 叙事散文之记人

2018-11-22 15页 doc 32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6595

暂无简介

举报
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阅读 第一节 叙事散文之记人第一节叙事散文之记人 美文鉴赏 [鉴赏导航] 叙事性记人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事件、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加以渲染。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赏析此类文章: 1.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叙事性记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记人散文的材料可能是片段的、局部的、零碎的,但都是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的。所以在赏析记人散文时,要通过作者所叙之事去感受、归纳所写之人的性格特点。 2.抓住逼真的细节描写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的目的是活画出人物...
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阅读   第一节 叙事散文之记人
第一节叙事散文之记人 美文鉴赏 [鉴赏导航] 叙事性记人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通过富有现力的事件、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加以渲染。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赏析此类文章: 1.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叙事性记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记人散文的材料可能是片段的、局部的、零碎的,但都是紧紧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心选择的。所以在赏析记人散文时,要通过作者所叙之事去感受、归纳所写之人的性格特点。 2.抓住逼真的细节描写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的目的是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如见其人。叙事性记人散文因为篇幅所限,一般没有长篇的叙事,而更加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揣摩深切动人的情感 在叙事性记人散文中,作者之所以写这个人,那是因为对这个人有着某种深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描述人物的行为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才会有感而发,写出情真意切的文字。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一定要融入文本,感同身受,仔细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切动人的情感。 美文一 种花的邮差 □李南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 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一生,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着野花种子。没多久,那条他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都更令他们开心。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香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何不留下善行,提供后人乘凉? (选自《文艺生活》)赏析 世上的芸芸众生大多数如邮差一般平凡善良,忙忙碌碌的一生大多数如邮差一般琐屑平淡。但是我们可以使平凡的人生充满乐趣,我们可以使平淡的生活更加美好。种花的邮差这个形象激励着我们去把生活过得更有趣味一些,把人生经营得更有价值一些。 美文二 老人与鹰 □陈元武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老人背着那杆猎枪转了几座山头,连个猎物的影子都未碰到。太阳的火舌舔得他烦躁不安,他犀利的目光朝前方巡视着。 老人忽然听见丛林间有一阵响动,他连忙举枪瞄准,却再无动静。他转过那丛芭茅和灌木寻去,眼前的情形竟让他大吃一惊:一只鹰无力地躺在血泊中,旁边躺着一条已被啄得稀烂的死蛇。鹰显然是想挣扎着重返蓝天,它的双翅散开,呈现出欲凌空而起的姿势。它受了重伤,整个身子无力地趴在地上。老人很后悔来迟一步,没能亲睹这场精彩壮烈的鹰蛇大战。他瞄了一眼死蛇,知道那是条毒蛇,鹰肯定是给它咬伤了,而且已命若悬丝了。他朝鹰走去,鹰以犀利的眼光盯着他的举动,身子本能地动了几下,想往后退,钻进草丛或展翅高飞。它的翅膀使劲地扑棱了几下,但很快便意识到自己力不从心了,便昂起头,将有力的钩吻对着老人,突然发出一声令人心悸的唳啸,颈项的毛顿时炸开。老人急忙脱下褂儿,扑在鹰身上,把它裹住。鹰拼命地挣扎着,凄厉地叫着,努力了一阵,终于疲乏地垂下头,而那眸子依旧发出犀利的目光。 老人迅速地给鹰上好药,然后将鹰关入自己带着的铁笼子里。 鹰的伤渐渐地好了。老人每天将捕到的猎物鲜肉喂它。鹰开始在笼子里扑腾着翅膀,烦躁不安地不停来回走动,不停地想将头探出笼栅栏外。每次给它喂食时,老人看见它用那凄楚的目光向他乞求着什么。终于有一天,他下了决心,将铁笼子放在院子里,抽去门闩。鹰在那一刻愣怔了一下,便飞快跳出铁笼,凌空而起。老人眼眶里两颗好大的泪徘徊了一阵,终于悄无声息地掉落。他望见鹰在不远处的山冈上欢快地飞着,叫着,优美地盘旋着,然后振翅直刺长空,越飞越高,越远。最后那一粒黑点般的影子消逝在碧空。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吼了一声,他后悔没给鹰起名字。 (选自《三明日报》)赏析 这是一位充满爱心的、非常善良细心的老人,我们可以从“老人很后悔来迟一步”“急忙脱下褂儿”“迅速地给鹰上好药”“下了决心”“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等描写中感受到,老人对于一只受伤的鹰怎样无微不至地体察它的真正感受,这样的爱令人感动。 典例回放 [答题技巧] 综观2010年中考语文,常见叙事性记人散文考题类型一般为: 1.理解、概括文章相关内容。 2.赏析人物描写或某一细节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从人物的外在形象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性格特征。 4.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迁移拓展类题目。 解答此类考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住作者记人叙事的线索,理清写作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可以领会作者的谋篇布局,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2.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叙事性记人散文表面看通篇是在写人,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往往集中表现在某些句子里,即“文眼”里。我们阅读时只有找到“文眼”,才能把握住作品的主旨。“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是一景一物。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3.探究人物描写的深层含义。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抽象的,如“勤奋”“深沉”“幽默”,但他的言谈举止、相貌穿戴是形象可感的。叙事性记人散文,常常就是从有形的人物行为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点,从具体的事件中体现抽象的道理。 4.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如,语言(用词、修辞、语言风格、感情色彩等)、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对比烘托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等,如此才能由表及里,理解叙事性记人散文的真正内涵。 真题解析 (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买馒头 □林清玄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蒸笼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只要有空,我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混沌。 像卖馒头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喜庆与热望。 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改动) 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 2.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⑩与段之间 B.与段之间 C.与段之间 D.与段之间 3.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4.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解析:本篇现代文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侧重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本文文字清新朴实,人文性较强,体现了作者在纷繁世界中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恩。题型的设计从内容感知、结构安排,到语句赏析、表达作用,再到主题把握、探索发现,很好地体现了阅读的渐进过程与阅读思维能力的梯度。答题时学生要紧扣文本,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学生都能联系到第①段,但要更深入更全面,则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段——第⑨段、第?輥?輱?訛段。作答第2题时,学生抓住“但不论如何”中的“但”字,表明语意上向肯定一面转折,所以此句应放在?輥?輰?訛段后。第3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这类题目一般是先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没有运用明显的修辞手法,那可从用词和句意角度入手。本句“经历这么多沧桑”与“欢喜的表情”形成对比,“像白色的烟雾”是比喻,“麦香四溢”指的是老人的表情和姿势感染了好多人。第4题链接林清玄的另一篇文章片段,要求学生“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人应持有的人生态度,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的理念。根据上文,要扣住最后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句:“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材料中举的三个例子都是尽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对于自己来说最好的东西,体现出追求进取的状态、乐观知足的心态。 参考答案:1.(1)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2)掀开蒸笼的那一刻最感人;(3)馒头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2.C3.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人虽经历悲苦与无奈,但仍对生活充满欣喜的那份淡定与乐观,这种情怀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人。4.人生应该不断地追求,要乐观,并懂得知足、感恩。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爱比恨只多一笔 □林维娟 父母离婚后,他和妹妹跟了母亲。父亲搬出去,和那个叫刘小敏的女人一起离开了小城。 母亲常常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单位领导替她打了病休。 长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时,他只恨自己长得不够快。为了省几个钱,他去很远的郊外打荒草,再背进家门。母亲的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了,他把泪往肚里咽了又咽,终于没有哭出来。 他没考大学,工厂子弟学校正在招老师,他居然考上了,做了体育老师。 后来,他结了婚,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就算母亲犯了病,损坏了东西,妻子也不吭声。他觉得,这就够了。 日子刚过安稳,有一天,父亲回来了,原来,那个女人花光了他的钱,跟别人走了。父亲说:“好歹你是我儿子,有血缘关系。” 妻子说:“该养儿子时,不见你的影子;快要养老时,你就跑出来当爹。” 母亲走过去,拉住儿子的手,说:“让他回来吧……” 儿子不吭声,抽了一地的烟头。末了,他问母亲:“你真的不恨他?”既是问母亲,又是问自己。 他去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已是深秋,那里冰冷冰冷的,只有一张小床、一个小电炉、几包方便面。 父亲见到他,紧张得像一个孩子,说:“坐吧。” 他坐在床上,居然比父亲高了一截。两个人对着抽烟,很快,屋里烟雾缭绕。 后来,他站起来,走到门口,父亲跟在后面,他说:“星期天,我来接你。” 他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给父亲租了房,跑前跑后地忙着装修,墙壁是他亲自刷的,屋里的桌椅碗筷,都是他去买的。做这些事时,他好像不恨父亲,居然有些欣喜。 妹妹来了,说:“哥,你想好了?” 他点点头。 母亲跟着父亲生活,很久都没犯病。他经常去,坐在小院里,很少说话。 他看到父亲给母亲梳头,很轻很轻。掉的头发,他一根根拾起来,放进一个小盒子里。 父亲说:“老伴啊,叶子都掉光了,我们这两棵老树,就该走啦。” 母亲微微一笑。 他站起身,他的心第一次变得宽广了。 那天,他教邻居的孩子写字,猛然发现,爱比恨只多一笔。就这么一笔,写出的却是人间的冰火两重天。(选自《故事世界》2008年第16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仔细揣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1)儿子不吭声,抽了一地的烟头。 (2)两个人对着抽烟,很快,屋里烟雾缭绕。 3.文章末尾说“他站起身,他的心第一次变得宽广了”。说说他的心为何变宽广了。 4.说说你对文中的“他”的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服务员的便笺 □孙道荣 一行人去烟台出差,入住一家酒店。与全世界的间一样,这家宾馆的标准间也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不过,出门在外,能有张干净点的床、安静的环境,安稳地睡上一觉,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坐了一天的车,累,洗洗后,大家倒头就睡。 第二天一早,我们匆匆出门办事。下午,我们办完事回到宾馆,房间已经收拾过了,整 洁,清爽。 同事忽然轻声叫起来:“哎,奇怪,写字台上怎么有张纸条?”拿起来一看,是一张宾馆便笺,上面手写着几行字,笔迹娟秀,一看就是女性写的。我打趣道:“别是服务员写给你的情书啊。” 还真是服务员写的,便笺上写道:“我是楼层服务员,早上为您打扫房间时,在写字台角看到一枚衣服纽扣,我们发现您挂在衣架上的风衣少了一颗纽扣,与我们拣到的纽扣一样,估计就是您风衣上掉下来的,所以,未经您的同意,我们帮您缝上了,请您谅解。”便笺下面,还写着服务员的名字。 同事想起来了,昨晚脱衣服太急,拽掉了一颗纽扣,当时四处找了下,没找着也就算了,没想到……同事拿起挂在衣架上的风衣,那颗掉落的纽扣,果然被缝上了,周周正正的。 这太让我们意外了。经常出差在外,简单温馨的家庭旅馆住过,服务周到的五星级饭店也住过,但是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服务员这么细心、体贴。我们拿着便笺,敲开了对面女同事的房门,我们要把这事告诉大家,一起来分享。 女同事也是一脸惊喜,原来,她也收到了一张手写的便笺。 女同事将便笺拿给我们看,还是娟秀的笔迹。便笺的大意是:早上收拾房间时,在垃圾筒里看到一个感冒冲剂的袋子,估计您是感冒了,但我们在房间里没有看到您的备用药,怕您没带备用药,所以,我们为您准备了一袋同样的感冒冲剂。便笺后面写道:“这几天冷空气南下,气温变化大,请您注意保暖,并祝您早日恢复健康。”最后是服务员的署名,和我们房间看到的便笺上的署名一样。 女同事说:“昨天路上受了点风寒,有点难受,正好包里有袋感冒冲剂,就冲服了。中午的时候,我已经在药店买来了新的感冒药,不需要宾馆提供的药了,但我真的很感动,我一定要谢谢这位热心体贴的服务员。” 我代表我们全体同事,给宾馆总台打了电话,表达了我们对楼层服务员的真诚谢意。 我将两张便笺,小心翼翼地收拾好,装进了包里。这是我住过的无数的标准间里,一次性牙刷、纸拖鞋、塑料梳子、擦鞋纸等之外,唯一一件并非标准间的物品。它是一件珍贵的礼物,让出门在外的人,感到温暖。 (选自《燕赵晚报》2010年3月23日) 1.说说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2.文中通过哪几件事塑造了楼层服务员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文中描写我们的意外和女同事的惊喜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的结尾说“我将两张便笺,小心翼翼地收拾好”。你认为主人公有这个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的约定 □篱笆听雨 清晨,刚出门,远远地看见母亲拎着个大购物袋走来。我快步迎上去,嗔怪她怎么又买来这么多东西。母亲笑笑:“上班去吧,下班就不要买菜了,我买好了,够你们吃三天的呢。” 看看时间不早了,我向母亲摆摆手,匆匆走人。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和二姐同住。二姐家离我家不远,三站路。母亲总是隔三差五地买些菜送过来,烧好后再回去做二姐家的饭菜。到了星期天,母亲又转战到离得稍远的大 姐家,为大姐家改善一下伙食。 说了母亲很多次,叫她不要为了我们太过操劳,而她说,能动能做就是福,跑跑走走总比坐几小时打麻将对身体好。更何况,她喜欢做好吃的饭菜跟子女们分享,做喜欢的事情,比什么都快乐。 周末,我们三家聚齐了为母亲庆祝70岁大寿。母亲兴致盎然,饭宴结束,提议打几圈麻将。打完八圈麻将,几个小家伙早已倒在母亲床上呼噜连声,得,不回去了,将就挤一夜吧。 几个连襟睡客厅地铺,母亲、我们姐妹三人横挤在二姐的大床上,睡不着,干脆聊天。虽然我们姐妹三人有幸同住一个城市,但大家相当忙碌,极少有这样的机会在一起亲密地唠嗑。我们相聊甚欢,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感觉到亲情的弥足珍贵。我有感而发:“假如我们同住一个小区,那该多好。”大姐说:“这个建议好,也可以实现。我俩可以把房子转手啊,然后再到小二的小区来买。”母亲开心地笑:“这样最好,互相间有个帮衬。以后你们都退休了,也方便联络嘛。” 一直聊到深夜,我们约定:大家一定要同住一个小区,天天见面,天天同一口锅里吃饭。让老妈好好享福,大姐一周负责做三天的饭菜,我和二姐各负责两天。 母亲一直笑,笑到眼里全是泪。 慢慢地,我们聊累了,昏昏欲睡。当我懵懵懂懂醒来时,却看见母亲坐在床边,拿着把小扇替大姐扇几下,再替二姐扇几下,扇子转向我时,发现我醒了,掩饰地说:“到底年龄大了,觉少了,竟然还不想睡呢。你赶快睡一会儿吧,天就快亮了。” 我忽然意识到,母亲今天太高兴了。自从我们相继结婚后,全留在母亲这过夜还是第一次。母亲一定感觉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跟我们朝夕相处的快乐时光,她哪舍得睡,她要把对我们的思念和牵挂在这个短暂的夜里全部释怀。 愚钝如我,做了40年的女儿,做了14年的母亲,竟未曾体察母亲的千千心结。想来,我们姐妹三人的约定多少会令母亲的心宽慰些许。 (选自《视野》2010年第20期) 1.标题“我们的约定”,是什么样的约定? 2.文中画线处“母亲一直笑,笑到眼里全是泪”,这是怎样的泪? 3.母亲对我们姐妹三人的爱,在文中的哪些事中可以体现出来? 4.结尾“做了40年的女儿,做了14年的母亲,竟未曾体察母亲的千千心结”。联系你的生活,试举出你的母亲对你的一些心结。
/
本文档为【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阅读 第一节 叙事散文之记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