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2017-10-16 14页 doc 30KB 2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1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 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经过治...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1 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 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 行为疗法 家庭疗法 一、一般资料 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不稳,心神不定,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冲动任性,做事不顾后果,不听劝告,难以管教。 二、个人成长史 小罗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在生活方面对他非常溺爱,但在小罗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要求极为严格。小罗从小性格有些内向,在母亲高压政策下,逐渐出现“反抗”行为,并将这样的行为延伸至学校的同学,出现冲动好斗。他的父亲一般不参与对他的教育,只在经济方面有些支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2 主诉:小罗,在同龄孩子中智力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在学校生活中,难以与同学相处,老师对他的行为也较为苦恼。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 个人陈述: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不是故意的。看着别人的爸爸妈妈周末带他们出去玩,而我却要学这学那的,没有时间玩。每个月我只能见爸爸一次,他们都说我是没有爸爸的孩子。所以,谁这样说我,我就打谁。现在,他们都不和我玩了,老师也不喜欢我......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小罗,身高适中,整体偏瘦。戴一副大大的眼镜,镜片较厚。由妈妈陪同而来,但与妈妈一前一后,距离较远。进到咨询室,眼神飘忽不定,并不情愿的自己找角落的椅子坐,且不停的扭动,抠抠这里,摸摸那里。在问话的时候总是在问题还未结束,便立即抢着回答,并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二)他人的反映 母亲主诉:小罗三岁时候,我和他爸爸离婚,那时候他还小,我想着,早离了,他也早适应,不会对以后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家里,我比较宠他,多数时候都尽力满足他的要求,总觉得不要让孩子受委屈。在教育他的方面,我又“望子成龙”,希望他在同龄孩子里面,是出类拔萃的。我一个人忙里忙外,陪他的时间很少。他一直不喜欢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总是自己在家翻翻东西,动这动那的。刚开始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这半年来,我发现他在家里遇到不能满足的事情,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学校老师也反映,他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欺负同学。我看他现在看他喜欢的动画片都坐不住,所以带他来咨询。 五、心理测验结果 WISC-CR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测试结果:IQ分数是86,属于中等智力水平; CBCL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活动能力因子得分2.0,社交能力因子得分2.1,学校情况因子得分1.7,行为问题总粗分得分为55; 3 学习成绩评估结果:学习成绩较差。 六、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家庭中父母离异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影响,以致使求助者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出现了困难。母亲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成为了孩子日后“逆反心理”的来源。求助者智力正常,但其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已经影响学习,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综上,可以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 (二)诊断依据 1、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均正常。 2、临床特点:(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最终诊断: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 (三)鉴别诊断 1、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的儿童常有多动症状,但主要症状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学习接受能力差,成绩不良,多数仅能达到较代水平,重度者不能接受教育,判断能力和理解力差等特点可与多动症区别。两者并存者,可分别作出诊断。 2、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可能表现为不遵守学习纪律、活动过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容易与多动症混淆。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会逐渐出现其特殊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孤僻离 4 群、行为怪异等,据此与多动症相鉴别。 3、品行障碍:某些品行障碍的儿童也常表现为不安心学习、多动,但基本突出问题是以反复地、持续地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别人和公共利益的反社会行为。 4、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群不自主的快速、短暂、不规则抽动、如挤眉弄眼、耸肩、歪颈、挥手等,也可以伴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易被误认为多动症或顽皮,通过仔细的精神检查容易发现抽动症的特点,可与多动症相鉴别。但需要注意抽动障碍患者约20%合并多动症。 5、儿童孤独症:孤独症患者伴有多动、冲动和注意障碍的同时,还具有言语障碍、人际交往和沟通困难、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等典型临床表现,据此与多动症相鉴别。 6、情绪障碍:儿童在焦虑、抑郁或躁狂状态的情况下都会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患者也可能因为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或因为要求没有满足而产生焦虑、不愉快情绪。两者的区别在于情绪障碍患者的首发和主要症状是情绪问题,病程呈发作性,持续时间较短。多动症表现的是长期持续性注意缺陷和活动增多。 (四)病因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父母遗传因素对小罗多动症的形成可能有影响。 2、父母家庭不和的现实原因,可能在母亲怀孕期间生理、心理情绪状况不好,同样可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二)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 1、小罗从三岁开始,在单亲家庭生活,母亲的溺爱养成他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同时,母亲对他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又使 5 他出现了“反抗”,这样双重不稳定的教育方式,促使了小罗病症的发生。 2、小罗在家庭及学校的表现,遭到家长老师及同伴的反感,这样的负性情绪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了小罗的行为问题。 (三)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小罗不良的家庭环境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一人抚养他长大,母亲压力大,教育方式也更加感性,而缺乏科学。父亲每月只提供生活费,不参与对小罗的教育,这样的单亲家庭,使小罗的心理发生变化,促成了多动症的发生。 2、学校老师的管理与教育,也成为了小罗多动症发展的原因。老师在发现小罗行为问题的同时,没有及时的配合家长调节和改正,没有用正向的鼓励来带动小罗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而同学们的排斥,又加剧了问题的发展。 七、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治疗目标: (一)近期目标: 1、帮助小罗集中注意力。着眼他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他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 2、充实小罗的生活内容。父母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3、多鼓励小罗,给他减少压力,使之学会坚持。 4、引导小罗积极与家长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家庭的和谐,相互了解与理解,从而建立自信,并逐步改善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6 (二)长远目标: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正确接纳自己及他人,重建自尊、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咨询的制定 (一)咨询和原理 本案例主要使用了“行为治疗”中的行为塑造法和家庭疗法。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这种方法还较多地融入了倾听、同感、探究、心理支持的心理咨询技巧,使患者不断地自我探索以达到对自己问题的领悟。 家庭疗法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家庭疗法的主要理论观点是把家庭看成一个私人性的特殊“群体”,需从组织结构、沟通、扮演角色、联盟与关系等观念和看法出发,以了解此小群体,并且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此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基于此种观念,家庭疗法主张,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治疗对象。家庭治疗通过语言疏通家庭关系,指导生活模式,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生活环境,促进病人康复。 (二)说明、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7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 ?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来访者。 (三)商定咨询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次 1小时左右。 心理测验收费: WISC-CR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测验:20元 CBCL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版)测验:20元 九、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008年1月8日开始 目的: 1、建立信任关系: 8 2、了解小罗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3、介绍心理咨询方式方法和相关情况; 4、明确主要问题,与小罗母亲共同协商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第1次咨询:咨询师通过关注、共情、理解等技术与小罗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给母亲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小罗的基本情况、心理冲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指导他作相关的心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并做出相应的评估和诊断;将测验结果反馈小罗母亲,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第2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小罗母亲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具体介绍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 咨询师通过专注与倾听,使求助者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信任得以建立;咨询师加以理论的解释与指导,使求助者感到自己的困难有了可求助的场所,从而感到安慰;咨询师的询问和小罗及其家长的叙述,明白了他不良行为的真正原因,使家长觉悟。 (二)心理帮助阶段; 2008年1月15日开始: 目的: 1、引导小罗家长进行自我探索,寻找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与个性不足并努力排除,创建健康科学的家庭环境。 2、帮助小罗集中注意力,调动和培养他对事物的兴趣,使之注意某种物质或活动的时间加长。多鼓励和肯定小罗的表现和成绩,减少他的压力,使他懂得坚持。 3、充实小罗的生活内容,在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可以宣泄过剩的精力。 方法:会谈法、行为塑造法、家庭疗法 9 具体过程: 1、通过家访了解小罗父母的情况,发现影响小罗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原来,小罗从三岁开始,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的操持,想要让孩子不受委屈,还想要孩子“出类拔萃”。这样复杂的情绪本身就对教育孩子的方法产生影响。母亲的溺爱使孩子在家里任性,而过大的期望又使孩子没有出口。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有意识的引导小罗理解母亲生活的艰辛,并体会母亲“望子成龙”的心情,母亲的两种心理,完全是想要孩子以后有好的生活,让小罗认识到,母亲的疼爱。 同时,我还指导小罗母亲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迁就、不溺爱,不要因为他不会弹琴或者什么,就把他说成“笨小孩”,不给孩子太大的生活学习压力,让他轻松成长。在家庭方面,要充分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谐与温暖,抱怨和吵架同样会使孩子的症状加剧,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教给他冲动和吵闹不是解决问题得方法。 2、帮助小罗集中注意力,我们采用了行为塑造法。从小罗妈妈那里得知,小罗从小对画画充满兴趣,于是我们就用专门的时间,陪小罗一起画画。 第一次:为了使小罗有更放松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他比较熟悉的环境,在他的家里进行训练。 刚开始,小罗对这样的辅助训练出现抵抗,不愿意配合,主要是不习惯有别人陪同一起画画,坐不住、乱动的行为表现异常突出。不久,我们便找到了小罗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及时鼓励和肯定他的表现,希望通过强化来使良好行为的次数增加。 第二次:小罗的行为训练还在家中进行。 这一次较前一次有些改观,小罗主动拿出上次没有完成的画作,给我们看,眼神中带有期望。画作上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条小狗,简单并且没有颜色,线条轮廓较粗。我和小罗的妈妈及时肯定了他的作品,鼓励他继续画他想要画的东西。我们在和小罗一起画画的同时,感觉到他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还是有一定耐心和专注的。只是一开始,可能到不了5分钟,他就要来回的动,但他整体的状态是很有希望改变 10 的。不久,小罗便进入了自己图画的世界,这一幅画,有水有山有蓝色的天空。 ...... 后面的行为训练,每一次都有收获和改观,小罗也逐渐的在画作中找到了兴趣和信心,并且,慢慢增加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肯定画作的同时,使他各方面放松,减小他的压力,让他在每次完成作品后,有一种成就感,并且令他自己懂得坚持的意义。咨询在积极顺利的进行。 3、充实小罗的生活内容,同时使他宣泄出过剩的精力。 这一部分,我们采用家庭疗法。家庭疗法是以家庭为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据此,我们安排同小罗一起外出玩耍,去公园与他一起游戏,家长陪同参与户外集中营活动,教他骑自行车等等。在此,具体出某一次与小罗一起的家庭互动。 2008年2月9日. 这天,我们安排和小罗一起做词语接龙游戏,要求是接对上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然后再自己组成一个新词或短语,字数不限制,但必须在15分钟内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或者是一种心情。游戏由我和小罗及他的母亲三个人进行。从母亲还是说第一个词“亲情”,小罗马上接到“情绪坏”,我接下来说“坏脾气”,还没等母亲接词,小罗就抢过来“气氛要好”...我们总共游戏了15分钟,其中包括思考的时间,结果小罗的意思,大致是情绪不好,但希望和母亲的关系发生变化,他的内心还是积极的。 类似这样的互动游戏,我们进行的较为顺利,每次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目的: 1、巩固行为效果,强化正性情绪体验,消除和减轻多余及不良 11 行为,维持正确的认知与健康的行为习惯。 2、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进一步改善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 方法:会谈法、行为塑造法 1、鼓励小罗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如带领大家早读,与同学一起清扫教室卫生等,他表现的认真负责,并且逐渐受到老师及同学的表扬。 让小罗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与同学进行交往,通过活动中同伴间的接触,引导同伴在生活中接纳小罗,同伴的接纳可以增加他的自信,并且培养成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促进了他的健康行为,并遏制多余行为产生的条件。 2、继续家访工作,和小罗家长交流他的变化及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及时发现小罗母亲的疑惑并尽力帮助解决,鼓励她继续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为小罗营造一个健康、宽松而又遵守规则的家庭。 3、在自己帮助小罗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引导他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小组,向同伴学习经验;鼓励班里同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和同学们商量制定轮流当学习委员的制度,和小罗约定当他成绩有所进步时就让他做学习委员,从而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部动力。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对小罗良好行为的形成不断强化,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使他学习不断进步,与母亲的关系更加融洽,也让同伴们更加接纳他,从而逐步消除小罗的不良行为,渐渐成为一个健康、自信、受人喜欢的孩子。 十、咨询效果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小罗的多动行为和注意力不集中已大大减少,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和母亲的关系大大改善,老师同伴也能很好的接纳他,一个活泼可爱、健康自信的孩子正渐渐向我们走来。 (二)来访者的自我评估: 自诉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大大改变,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和 12 母亲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并且也能讲出自己的感受与态度。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好多了,还经常帮助同学解决小困难。学习也进步了,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现在的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也自由多了,能够自己自觉的安排学习和活动的时间,也能在周末帮妈妈做些家务,大家都夸奖说,好像变了一个人。 参考文献: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3-251. 13
/
本文档为【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