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全草类中药

2017-11-17 26页 doc 53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大多数指草本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少数带有根及根茎,如细辛、蒲公英等; 或为小灌木的草质茎,如麻黄等。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根茎、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处理, 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但依靠原植物分类的鉴定更为重要。 石韦(Herba Pyrrosiae) 【来源】 为水龙骨科 庐山石书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 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Farwell 有柄石韦Pyrrosia Pe...
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大多数指草本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少数带有根及根茎,如细辛、蒲公英等; 或为小灌木的草质茎,如麻黄等。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根茎、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处理, 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但依靠原植物分类的鉴定更为重要。 石韦(Herba Pyrrosiae) 【来源】 为水龙骨科 庐山石书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 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Farwell 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Ching 的叶。 【性状鉴别】 庐山石韦 叶柄近方柱形,略扭曲, 有纵槽,长10~20cm,直径1.5~3mm。 叶片略皱缩,展开后呈披针形,长10~25cm,宽3~5cm,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耳形,且不对称,全缘,叶缘常向内卷曲。 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 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 有的叶片具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成多行,几乎布满叶背。 叶片厚,革质。 气微,味微涩、苦。 石韦 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 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8~12cm,宽1~3cm,基部楔形,对称。 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 有柄石韦 叶柄长3~12cm,直径约1mm。 叶片多卷曲成筒形,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长3~8cm,宽1~2.5cm,基部楔形,对称, 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布满叶背。 【成分】 均含芒果苷(mangiferin)、异芒果苷; 延胡索酸、咖啡酸、β-谷甾醇、鞣质、蒽苷。 石韦和有柄石韦尚含绵马三萜、黄酮类等成分。 麻黄(Herba Ephedrae) 【来源】 为麻黄科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草质茎 【产地】 主产于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 【采收加工】 秋季割取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别】 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的纵棱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 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呈暗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小枝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 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小枝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 裂片2(稀3),上部呈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均以色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色变枯黄、脱节者不可供药用。 【显微鉴别】 草麻黄茎横切面:类圆形而稍扁,边缘有棱线而呈波状凸凹。 ? 表皮细胞外被较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 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 ? 皮层较宽,有纤维束散在。 ? 外韧维管束8~10个,韧皮部狭小,其外有星月形纤维束;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 角状。 ? 髓部薄壁细胞常含棕红色块状物,偶见环髓纤维。 本品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中麻黄茎横切面: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茎横切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草麻黄粉末:棕色或绿色。 ? 表皮组织碎片甚多,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 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 纤维多,木化或非木化,狭长,壁厚,胞腔狭小,常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 和方晶。 ? 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孔板。 ? 髓部簿壁细胞壁增厚,内含红棕色物,常散出。 【成分】 含生物碱:麻黄碱(ι-ephedrine)、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甲基麻黄碱、甲基 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草麻黄还含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类、鞣质等; 平喘有效成分2,3,5,6- 四甲基吡嗪和l-α-萜品烯醇。 【理化鉴别】 (1)药材纵剖面紫外光灯下 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2)粉末0.2g加水5m1加稀盐酸1~2滴 煮沸2~3min 滤过。滤液加氨试液数滴使成碱 性,加氯仿5m1,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两支试管中。 一试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5滴加二硫化碳5滴,振摇,静置 氯仿层显棕黄色。 一试管加氯仿5滴,振摇 氯仿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3)TLC盐酸麻黄碱 供试品 粉末加浓氨试液加氯仿 回流1h 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Δ 对照品 盐酸麻黄碱甲醇溶液对照品溶液。 吸附剂 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 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5:0(5)。 显色剂 茚三酮试液。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酸碱滴定法测定,规定:麻黄含生物碱以麻黄碱(CHNO)计算,不得少于0.80%。 1015 细辛(Herba Asari) 【来源】 为马兜铃科 北细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全草 前两种习称“辽细辛”。 【产地】 北细辛及汉城细辛主产于东北各省。 华细辛主产于陕西、河南、山东、浙江等省。 【采收加工】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去泥沙,阴干。 【性状鉴别】 北细辛 常卷缩成团。 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长1~10cm,直径2~ 4mm,具短的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距约2~3mm,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 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约lmm,表面灰黄色,平滑或有微细的纵皱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基生叶l~3,完整叶片心形至肾状心形,长4~10cm,宽6~12cm,全缘,顶端短锐尖或钝,基部深心形,表面淡绿色;具长柄,表面光滑。 有时可见花或果实,花多已皱缩,暗紫色,钟形,花被顶裂片由基部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 蒴果半球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栽培品的根茎多分枝,长5~15cm,直径2~6mm。根长15~40cm,直径1~2mm。叶甚多。 汉城细辛 根茎直径1~5cm,节间长0.1~1cm。 基生叶多为2,叶柄有毛,叶片较厚; 花被裂片开展。果实近球形。 华细辛 根茎长5~20cm,直径l~2mm,节间长0.2~lcm, 基生叶l~2,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 花被裂片开展。果实近球形。气味较弱。 均以干燥根灰黄色、叶绿、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 【显微鉴别】 北细辛根横切面: ? 后生表皮细胞1列,其外侧常残留表皮细胞。 ? 皮层宽广,散有油细胞;内皮层明显;有时可见石细胞。 ? 中柱鞘部位为1列薄壁细胞。 ? 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四原型。 ? 薄壁细胞中有的含草酸钙砂晶。 北细辛叶片表面观:表皮上有油细胞、保护毛和气孔。 ? 油细胞为上凸或下凹的圆形细胞。 ? 保护毛圆锥形,由1~7个细胞组成,壁上有疣状突起。下表皮的保护毛比上表皮多; ? 气孔不定式。 ? 海绵组织中含少量草酸钙砂晶及小方晶。 【成分】 挥发油:甲基丁香油酚(methylleugenol)、黄樟醚(safraole)、细辛醚等。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细辛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1 ,g)。 淫羊藿(Herba Epimedii) 【来源】 为小檗科 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n 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 et Zucc.) Maxim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 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 朝鲜淫羊藿Eepimedium koreanum Nakai 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淫羊藿 茎细圆柱形,长约20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柄长1~5cm;小叶片卵圆形,先端微尖,长3~8cm,宽2~6cm; 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 叶片近革质。 无臭,味微苦。 箭叶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 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 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叶片革质。 柔毛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山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 长9~23cm,宽1.8~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刺齿, 侧生小叶基部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 下表面被绵毛或秃净。 朝鲜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小叶较大,长4~10cm,宽3.5~7cm,先端长尖。 叶片较薄。 均以色青绿、无枝梗、叶完整不碎者为佳。 【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淫羊藿苷(icariin)等; 挥发油、木脂素、生物碱等。 广金钱草(Herba Desmodii Styracifolii) 【来源】 为豆科 广金钱草 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 Merr. 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长可达lm,直径2~5mm; 表面浅棕黄色,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 质稍脆,断面中部有髓。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片,圆形或矩圆形,直径2~4cm,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全缘,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侧脉羽状;叶柄长1~2cm;托叶1对,披针形,长约0.8cm。 气微香,味微甘。 紫花地丁(Herba Violae) 【来源】 为堇菜科 紫花地丁 Viola yedoensis Makino 全草 【性状鉴别】 常皱缩成团。 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棕色,有细纵纹; 质硬,易折断,断面平坦,白色,带粉性。 单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楔形或稍心形,边缘具有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 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柱细管状。蒴果长圆形,常3裂;具细柄。种子多数,淡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带粘性。 【成分】 含苷类、黄酮类、粘液质、蜡质。 【附注】 全国不同地区尚有多种植物的全草亦作地丁药用。 (1) 甜地丁 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 (Georgi) A. Bor. 的干燥全草。 根呈长圆锥形或圆柱形,常向一边扭转,长10~20cm,直径0.3~1.3cm;表面红棕色或淡 黄棕色;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边缘乳白色,绵毛状。 茎簇生,短。 单数羽状复叶,丛生;小叶被白色柔毛。 伞形花序,花冠蝶形,紫色或淡棕色。 荚果圆柱状,长约1.5cm,被白色柔毛。种子细小,黑绿色。 气微,味淡而微甜。 (2) 苦地丁 为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 常皱缩成团,伸展后长5~30cm。 主根扁圆柱形,长3~5cm,直径1~3mm,常呈二股扭曲状; 质较硬,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 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暗绿色或灰绿色,展平后叶片斜宽卵形,2~3回羽状全裂, 最终裂片线形,宽约lmm,柔软;叶柄长0.4~4cm。 花腋生,淡紫色,花瓣4,有距,雄蕊6。 朔果扁长椭圆形,长1~2cm,宽3~5mm,灰绿色或黄绿色,常破裂成2片。种子黑色, 扁心形。 气青草样,味苦而持久。 (3) 广地丁 为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 (D.Don)Griseb. 的干燥全草。 多皱缩成团,伸展后长3~9cm。 根细小,土黄色。茎丛生,常呈暗紫色。 单叶对生;基部叶密集,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2cm,宽4~7cm,上部叶较小, 基部下延连合成鞘状,全缘。 花单生枝顶;花冠漏斗状,淡黄色或淡蓝色。 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金钱草(Herba Lysimachiae) 【来源】 为报春花科 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全草 【产地】 主产于四川省。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集,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为干燥皱缩的全草,无毛或被疏柔毛。 茎棕色或暗棕红色;表面具皱纹、扭曲,断面实心。 叶对生,展平后宽卵形或心脏形,长l~4cm,宽1~5cm,基部微凹,全缘;表面灰绿色、黄绿 色或棕褐色,背面色较浅,主脉一条背面突起,叶片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 柄长1~4cm。 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梗。 蒴果球形。质脆易碎。 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 ? 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腺毛,头部单细胞,柄1~2 细胞。 ? 皮层宽广,分泌道散在,周围分泌细胞5~10个,内含红棕色块状分泌物。内皮层明显。 ? 无限外韧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外方有断续排列成环的纤维束。 ? 髓常成空腔。 叶表面观: ? 腺毛棕色,单细胞头,类圆形,单细胞柄。被疏毛者茎、叶表面可见非腺毛;1~17细胞, 平直或弯曲,有的细胞呈缢缩状,表面可见细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 分泌道散布于叶肉组织中,内含红棕色分泌物。 ? 气孔为不等式或不定式。 ? 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成分】 含酚性成分、甾醇; 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椒皮素-3-О-葡萄糖苷、山柰素(kaempferid)等。 氨基酸等。 广藿香(Herba Pogostemonis) 【来源】 为唇形科 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地上部分 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 【产地】 主产广东石牌及海南省。 【采收加工】 枝叶茂盛时采削,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鉴别】 全长约30~60cm,茎多分枝,直径0.2~1.2cm,枝条稍曲折。 嫩茎略呈钝方柱形,密被柔毛,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则近圆柱形,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以水浸软展开,完整者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两面均被灰白色柔毛;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藿香 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 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 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 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藿香 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 节间长5~13cm,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纹较浅, 断面呈钝方形。 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纵切面: ? 表皮为1列细胞,上有非腺毛,由1~5个细胞组成。 ? 皮层有大形细胞间隙,内有间隙腺毛,腺头单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内含黄色至黄绿 色挥发油;柄短,1~2个细胞。 ? 中柱鞘纤维成束,断续环列。 ? 韧皮部狭窄。 ? 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 ? 髓部宽广。 ? 簿壁细胞含草酸钙小针晶及片状结晶。 叶片粉末:淡棕色。 ? 表皮可见腺毛、非腺毛及直轴式气孔: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壁具刺状突起, 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鳞头部单细胞状,顶面观作窗形或缝状开裂,柄单细胞,极短; 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 ? 叶肉组织中有间隙腺毛,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柄短,单细胞。 ?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小针晶。 【成分】 含挥发油:百秋李醇(patchouli alcohol)、α-百秋李烯,β-百秋李烯,γ—百秋李烯和抗真菌成分广藿香酮(pogostone)等。 海南岛产含油量高于石牌广藿香,而抗真菌成分广藿香酮含量甚微。 石牌所产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酮。 【理化鉴别】 (1)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1加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 石牌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绿色海南广 藿香先褪色,继显紫色 (2)挥发油1滴加苯0.5m1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混匀,放置分层,吸取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挥干,残留物加乙醇1~2滴,放置,显微 镜下观察 石牌广藿香:众多灰蓝色针状结晶 海南广藿香: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3)TLC检百秋李醇 供试品 挥发油加醋酸乙酯制成溶液。 对照品 百秋李醇加醋酸乙酯制成对照品溶液。 吸附剂 硅胶G薄层板上。 展开剂 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 显色剂 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荆芥(Herba Schizonepetae) 【来源】 为唇形科 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江苏、河北、浙江、江西等省。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2~4mm; 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 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 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 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7mm。花冠多已脱落; 宿萼钟形,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 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黄棕色。 ? 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 ? 腺鳞头部8细胞,柄单细胞,棕黄色。 ? 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 ? 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 ? 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粘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 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 ? 纤维平直或微波状。 【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左旋胡薄荷酮(ι-pulegone) 及少量右旋柠檬烯等。 荆芥穗含单萜类成分荆芥苷A、B、C、D、E,荆芥醇,荆芥二醇; 黄酮类成分橙皮苷,香叶木素等。 荆芥的花梗含三种具有抗感染活性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理化鉴别】TLC 供试品 粗粉0.8g加石油醚(60~90?)20m1,放置,滤过,滤液挥散至1m1。 供试品 荆芥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吸附剂 硅胶H薄层板。 展开剂 正己烷-醋酸乙酯(17:3)。 显色剂 5,香草醛的5,硫酸乙醇溶液。 【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挥发油测定法测定:荆芥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 益母草(Herba Leonuri) 【来源】 为唇形科 益母草 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 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 长30~60cm,直径约5m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 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 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 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 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 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宿存,上端5尖齿, 花冠二唇形,常已脱落。 气微,味微苦。 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质老、枯黄、无叶者不可供药用。 【成分】 含益母草碱(leonurine,开花初期仅含微量,开花期中逐渐增高)、水苏碱(stachydrine)、 芸香碱; 延胡素酸等。 薄荷(Herba Menthae) 【来源】 为唇形科 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江苏的太仓、南通、海门及浙江等省。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收割,晒干或晾干。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2~4mm; 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有节和棱; 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 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叶片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 边缘有细锯齿,长2~7cm,宽1~3cm, 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有短柄。 轮伞花序腋生,钟状花萼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 揉搓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味辛、凉。 以叶多、色深绿、气味浓者为佳。《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含叶不得少于30,。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四方形。 ? 表皮上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1~8细胞的非腺毛。 ? 皮层在四棱脊处有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 ? 韧皮部细胞较小,呈狭环状。 ? 形成层成环。 ? 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 ? 髓部宽广,中心常有空隙。 ? 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叶的表面观: ? 腺鳞头部8细胞,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 ? 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状突起。 ? 下表皮气孔多见,直轴式。 ? 叶肉及表皮薄壁细胞内有针簇状橙皮苷结晶。 【成分】 茎和叶含挥发油(称薄荷油):ι-薄荷脑(ι-menthol)、ι-薄荷酮(L-menthone)、异 薄荷酮、胡薄荷酮及薄荷酯类等; 黄酮类化合物、薄荷糖苷、鞣质。 叶含多种游离氨基酸。 【理化鉴别】 (1)叶的粉末少量 微量升华 油状物加硫酸2滴加香草醛结晶少量 黄色至橙黄色加水1 滴 紫红色。 (2)TLC检薄荷脑 供试品 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1,放置30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 薄荷脑对照品加石油醚制成对照品溶液; 吸附剂 同一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 苯-醋酸乙酯(19:1); 显色剂 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2:8)的混合溶液; 【合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挥发油测定法测定:薄荷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肉苁蓉(Herba Cistanches) 【来源】 为列当科 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 带鳞叶肉质茎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通常鳞片先端已断,各叶基间有纵槽纹。 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 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放射状或波状环纹,有时中空。 气微,味甜、微苦。 以条粗壮、密被鳞片、色棕褐、质柔润者为佳。 穿心莲(Herba Andrographitis) 【来源】 为爵床科 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 地上部分 【产地】 生要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采收加工】 秋初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节稍膨大; 质脆,易折断,折断面有白色髓部。 单叶对生,叶片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2~5cm,全缘或微波状;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两面光滑,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柄短或近无柄。 气微,味极苦,苦至喉部,经久苦味不减。 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 上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上下表皮增大的细胞中含大型钟乳体;均被腺鳞;有时可见非腺毛。 ? 栅栏细胞1列,并通过中脉上方;海绵组织排列疏松。 ? 主脉上面突起呈三角形;上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呈凹槽状;木质部上 方薄壁细胞中含有钟乳体。 叶粉末:鲜绿色; ? 含钟乳体细胞甚多,卵形、椭圆形、长圆形,长48~210μm,直径32~67μm,内含圆形、长椭圆形、小卵状或棒状钟乳体;直径约至36μm,长约至180μm,层纹波状。 ? 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小悬殊,少数为不定式。 ? 腺鳞头部扁球形,4、6或8细胞,柄极短。 ? 非腺毛圆锥形,l~4细胞,长至160μm,先端钝圆,基部直径至40μm,表面具角质线纹。 【成分】 含二萜内酯类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去氧穿心莲内酯以及高穿心莲内酯、穿心莲酮、穿心莲烷等。 二萜内酯苷:穿心莲内酯苷(andrographoside);14-去氧穿心莲内酯昔等。 根和茎含黄酮类:穿心莲黄酮、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等。 穿心莲内酯等苦味素是抗菌和抗钩端螺旋体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粉末1g加乙醇20ml 至沸 滤过加活性碳0.3g,搅拌,滤过。 Δ (1)滤液lm加二硝基苯甲酸试液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等容的混合液1~2滴 显紫红色 (2)滤液1m加碱性三硝基苯酚试液l滴 显棕色 (3)滤液1ml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数滴 红色,放置后变为黄色。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薄层扫描法测定:干燥品计算,含脱水穿心莲内酯(CH0)10204和穿心莲内酯((CH0)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10305 车前草(Herba Plantaginis) 【来源】 为车前科 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 全草 【性状鉴别 车前 须根丛生。 叶基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长6~13cm,宽2.5~8cm;表面灰 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弧形脉5~7条;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不规则浅齿。 穗状花序数条,花葶长。 蒴果周裂,萼宿存。 气微香,味微苦。 平车前 主根直而长。叶片较狭,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2~3cm。 均以叶片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绞股蓝(Herba Gynostemmatis Pentaphylli) 【来源】 为葫芦科 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全草 【性状鉴别】 茎纤细,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具纵沟,被稀疏毛茸,茎卷须2裂或不裂。 叶互生,叶柄长2~7cm;叶片完整者润湿展平后呈鸟足状,小叶5~7,少数为9,膜质,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央小叶较大,长3~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粗毛。 可见球形果实,直径约0.5cm。 具草香气,味苦。 以体干、色绿、叶全、无杂质者为佳。 青蒿(Herba Artemisiae Annuae) 【来源】 为菊科 黄花篙 Artemisia annua L. 地上部分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加工】 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 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 质略硬,折断面黄白色,中部有髓,白色。 叶暗绿色或棕绿色,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两面被短毛。 头状花序极多,球形,直径2mm以下,小花黄色。 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表面制片: ? 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脉脊上的表皮细胞为窄长方形。 ? 孔不定式。 ? 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丁字毛柄细胞3~8个,臂细胞长240~486~816μm;小腺毛由2~3 细胞单列。 【成分】 含倍半萜内酯类成分:青蒿素(arteannuin,qinghaosu)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青蒿酸(artemisic acid)、青蒿内酯(artemisilactone)、青蒿醇等。 挥发油:茨烯、β-藻烯、异蒿酮、左旋樟脑等。 黄酮类、香豆素。 青蒿素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均有较好疗效。 【理化鉴别】 TLlC检青蒿素 供试品 粉末加石油醚(60~90?) 回流1h 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正己烷,用20 Δ ,乙腈溶液提取3次,合并乙腈液,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 青蒿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对照品溶液。 吸附剂 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 石油醚(60~90?)-乙醚(6:4)。 显色剂 10,硫酸乙醇溶液。 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来源】 为菊科 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地上部分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的称“绵茵陈”;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状鉴别】 绵茵陈 多收缩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 全株密被灰白色茸毛,细软如绒。 茎细小,长1.5~2.5cm,直径l~3mm;质脆,易折断。 叶具柄;润湿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 气清香,味微苦。 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茵陈蒿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 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柔毛; 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 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 头状花序卵形,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多数头状花序集成圆锥状。 瘦果长圆形,黄棕色。 气芳香,味微苦。 【成分】滨蒿 含蒿属香豆素(scoparone):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 幼苗不含蒿属香豆素,含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 全草含挥发油(以花期含量最高):侧柏醇、正丁醛等。 茵陈蒿 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以花蕾中含量最高); 绿原酸和咖啡酸。 全草含挥发油: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炔酮(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7-甲基茵陈色原酮、茵陈黄酮、蓟黄素等。 蒿属香豆素、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以及茵陈色原酮等均为利胆有效成分。 蒲公英(Herba Taraxaci) 【采源】 菊科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 同属数种植物 全草 【性状鉴别】 常皱缩卷曲成团。根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 表面棕褐色,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 叶基生,多皱缩破碎,暗灰绿色或绿褐色,完整叶片展平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 花茎1至数条,每条花茎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 瘦果长椭圆形,具白色冠毛。 气微,味微苦。 以叶多、色绿、根完整者为佳。 【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1)、胆碱、咖啡酸、菊糖等。 石斛(Herba Dendrobii) 【来源】 为兰科 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马鞭石斜Dendrobium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 黄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 铁皮石斛endro bium candidum Wall. et Lindl.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 茎 【产地】 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鲜用者采收后用湿沙贮存。 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 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耳环石斛”。 【性状鉴别】 鲜石斛 茎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30~45cm,直径0.4~1.2cm。 表面光滑或有纵皱纹,黄绿色,节明显,节上有膜质叶鞘。 肉质,多汁,易折断,断面绿色,较平坦。 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带粘性。 环草石斛 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长1~2cm。 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 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 无臭,味淡。 马鞭石斛 呈长圆锥形,长40~120cm,直径0.5~0.8cm,节间长3~4.5cm。 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沟。 质疏松,断面呈纤维性。 味微苦。 黄草石斛 长30~80cm,直径0.3~0.5cm,节间长2~3.5cm。 表面金黄色至淡黄褐色,具纵沟。 体轻,质实,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 嚼之有粘性。 耳环石斛(铁皮石斛) 呈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为2~4个旋纹, 茎拉直后约3.5~8cm,直径0.2~0.3cm。 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一端可见有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 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 嚼之有粘性。 金钗石斛 呈扁圆柱形,长20~40cm,直径0.4~0.6cm,节间长2.5~3cm。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 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 味苦。 干品以色金黄、有光泽、质柔韧者为佳。 【显微鉴别】 环草石槲、黄草石槲 茎横切面: ? 表皮细胞1列,外被鲜黄色角质层。 ? 基本薄壁组织中散在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略排成3~4圈。 ? 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新月形或半圆形,其外缘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维管束旁薄壁细 胞中有的含草酸钙针晶。 【成分】 金钗石槲茎主含生物碱: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次碱(nobilo-nine)、6-羟基石槲、 石斛醚碱等。
/
本文档为【全草类中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