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018-08-21 10页 doc 24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对教材的认识及基本教学思路 1(教学的定位 《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六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二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有的前概念是:盐在水里能够溶解,但对一定容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却是他们所没思考过的问题。这一课正是建立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溶解的快与慢》这三课的基础上,是对前几节课的延续和深化。从...
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对教材的认识及基本教学思路 1(教学的定位 《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六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二部分: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一杯水里究竟能溶解多少食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有的前概念是:盐在水里能够溶解,但对一定容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却是他们所没思考过的问题。这一课正是建立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溶解的快与慢》这三课的基础上,是对前几节课的延续和深化。从上来看,《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作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意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据以上思考,我对本课教学的定位是:本课的课题虽然是“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但它只是教学的载体,本课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实验这一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周密的思维能力,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教学目标并不在于得出食盐的溶解度的问题,而更在乎活动过程中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达成。由此,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思考、讨论“探究‘10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的实验和计划”的制定活动上。而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课前和学生交流,学生发现选择50毫升水做实验更好,即节约时间节省食盐。在此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活动过程。 2(教学思路 问题的提出孩子们在前几课已经观察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等问题,因此,让学生提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5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等问题并不难,而且很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若要回答“50毫升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有的前概念是:盐在水里能够溶解,但对一定容量的水里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却是他们所没思考过的问题。怎样把它转化为可以回答、可以研究的问题呢,这正是本堂课所隐含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提出问题”,提出一个能回答、可以研究的问题,而这又是孩子们比较欠缺的。为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提出这一问题的情境:把一小勺盐倒入水中,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勺食盐,搅拌几下,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不断加盐,“食盐在水里能无限地溶解吗”“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的食盐,”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制定计划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制定出一个可以操作的研究计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研究计划,相对于前一课的“搅拌能否加快物质的溶解”计划,要求向前推进了,计划过程相对独立,思考层面也比较多。如:怎么加盐,怎样表示食盐不能再溶解了,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要学生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考虑到。对于这些问题我并没有打算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安排一个探究活动:学生猜测5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16克食盐后,探究16克食盐到底有多少,每个组取盐的工具是大小不同的勺子。探究结束后学生知道得选择一个定量的勺子。有了这次初步的探究,在讨论实验方案中,思路才会越来越清晰,考虑实验因素也会越来越全面、细致。 实验探究有了周密可行的实验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已不难。最后每组的实验结果肯定不完全相同,如何让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数据中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设想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大多数组的数据是多少,各组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多少,它们的平均数是多少),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归纳、概括出更贴近事实的科学结论。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 二、教学中的几件事 1(关于“猜测”的教学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猜测是不是乱猜、瞎猜呢,肯定不是。能不能用说教的方式来达到呢,恐怕也不行,这样学生会不理解,看来只能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在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实施的:学生提出“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后,我让学生猜测“你们觉得它最多能够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有的观察这杯水的多少、有的沉思,有的相互议论,有的很快就做出了猜测。学生说:“我前节课做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发现2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7克食盐。”这时教师适时总结:像他们这样的猜测就属于科学的猜测,猜测是根据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科学判断。 2(关于“平勺”问题的引出 在科学课上,我认为要为学生准备的是能引起学生思考、激发矛盾的材料。在这一节课上,我为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里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会发现用尺子把勺子上的盐刮平。这是为了让每勺盐的量保持一致,使实验更准确的道理。这个过程很自然地引出了“平勺”的问题,免除了教师的说教,增加了学生探究的思维容量。 3(评价中完善实验方案 在本节课中,我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活动与评价结合起来,把评价贯穿于讨论交流的全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计划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全班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你们认为这组的研究方案怎样,”“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上来。对于好的方面,教师、学生能及时给予肯定;对于考虑还不周到的地方,学生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并引发出学生一连串的思考,使问题不断得以解决。老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更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和研究兴趣。在此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升华,实验方案不断完善。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一勺盐】同学们,我们最近连续学习了关于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究。看,张老师手中有一杯50毫升的水,你们觉得它最多能够溶解多少食盐呢, 生1:我觉得应该可以溶解15勺。 生2:我觉得可能溶解16克。 生3:我认为应该溶解20克。 【设疑】(针对生2或者生3)你知道16克食盐究竟有多少吗,那老师给你一个勺子,你觉得16克是几勺, (学生描述,向别的同学提问你们能明白吗,学生不是很清楚) 【出示2克勺】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勺子,我取一满勺食盐,用尺子轻轻刮平,现在这一平勺食盐大约重2克。 那么,现在你能再估计一下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吗, (学生估计) 【引导】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探究一下?(想~)好,待会每个小组做完实验,请员将溶解食盐的量填写到黑板实验表格相应的空白处。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材料员,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 板书: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数据收集,发现并解决问题 2 常温下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别 溶解食 盐的数 量(克) 【教师点拨】这是我们13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同样大的勺子,同样多的水,为什么我们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1:也许最少的小组,搅拌的不充分,所以没有做完 生2:也许有些小组前面一勺食盐还没有完全溶解就加了第二勺 生3:也许有些小组的食盐加的不均匀 生4:也许实验过程中有些小组的水有溅出来(若学生未提出,师点拨:在刚才做实验的过程中,张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在搅拌时将水溅出来了,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你觉得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 板书:水溅出来 加盐不均匀 没有完全溶解 搅拌不充分 【引导】我们来看,有这么多的原因会对造成实验结果不同,那如果我们想把实验做得更加,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提示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解决) 【学生交流】 加盐不均匀:(生:更加仔细地每一次都取一平勺,用尺子轻轻刮过去。师提示:我们每次都要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尺子轻轻地刮过去,不要去按压) 没有完全溶解:(生:等前面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勺。师:你怎样判断它有没有完全溶解,生:没有颗粒。追问:那是在搅拌时还是搅拌后呢,生:搅拌后。 强化:这个很关键,下次做实验同学们能注意做到吗,生:能~) 溅水的原因:(我发现同学们溅水的原因是这样前后左右搅拌的,正确的搅拌方法是这样搅拌的,注意搅拌时圈子绕的小一点。) 搅拌不充分:(为了充分搅拌,你可以稍微快一点,接触到食盐。) 【引导】经过刚才的实验,如果我们再做一遍,你觉得一开始我们还需不需要一勺一勺的加食盐, (不需要) 【提问】那你们觉得的我第一次可以一次性加几勺, (5勺、6勺、7勺) 【小结】根据之前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溶解7勺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可以第一次一次性加7勺。那7勺溶解之后呢,可不可以2勺2勺加, (不行,我们最好一勺一勺加) 【引导】好,那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先一次性加7勺的方法去再做一次实验,你们能不能比第一次做得更好呢, (行) 【安排】好,那结果出来后请记录员再次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现在材料员上台领取50毫升水。 (三)数据收集,分析数据 常温下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3 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别 溶解食 盐的数 量(克) 【教师点拨】我们来看一下第二次的实验结果,16克是8勺,18克是9勺,那17克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请得出17克的小组来说明一下~ (老师我们小组溶解到第9平勺,可是最后一勺只溶解了一半。) 【追问】你们就能确定这第9勺一定是溶解了一半,一定是1克吗, (不一定) 【设疑】那有没有更精确的计量食盐的方法呢, (用更小的勺子) 【评价】嗯,比如说可以用这个大约1克的勺子。 同学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发现这个实验还可以改进。我们今天的结果已经很接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了。科学家使用较精确的器材实验也得到 ,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食盐。 (四)发现问题,拓展延伸 【讨论】那么,在刚才做实验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杯中的水位上升了。 生:我发现把食盐放入水中游气泡产生。 生:我还发现杯中水的颜色由清变浑,后来又变清了。 生:我发现越到后来,食盐越难溶解进去,溶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 【小结】同学们的发现还真多~可以看出大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求真求实、严谨的态度。那这么多发现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比如说,为什么越到后面食盐溶解的越慢呢, (50毫升水溶解食盐的量有限,所以越到后面食盐越难溶解) 【评价】也就是说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同学们真的非常聪明,针对上面这么多发现,我们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发现去寻找它的科学原理。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细节的考虑 “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我们教学中也很适应。一堂课是由很多细小环节构成的,每一环节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如果教师考虑不周就有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意教学细节的处理,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严密的研究计划、教学材料的准备,实验数据的统计、误差的处理等等。 科学探究课中计划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有了严密的计划才能依计行事,运行自如,如果计划不周详,对于在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而学生还缺乏实验的经验,结果会导致实验混乱,出现的误差大,实验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后果。因此,在本课中我非常注重教学的细节。我们通过对各组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确定一个统一的数据50毫升。这样既便于对全班的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又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定目标;对于食盐的计量单位,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因素,用克作单位虽然精确,但学生使用天平很困难,也不是低中年级学生所要求掌握的,所以改用“勺”(教师事先通过多次试验、比较,选用每勺大约2克的小勺子,这样实验时间不会很长,现象也比较明显,数据也基本能反映事实)。这样要研究的问题也更加明确:一杯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几勺食盐。材料方面由关于讨论一勺盐可能会多一点或少一点的问题引出尺子,用尺子去弄一“平勺”盐, 4 更体现了的实验的科学性;而针对本节课最可能出的问题:如何放盐及下一勺盐如何放,更是学生制定计划的重点,强调指出必须等上一次放的盐完全溶解后才放下一次的盐;对最后一勺盐溶解的量的计算更是引入目测、估算等方法,而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在实验器材准备上我也尽量做到细致,意想通过细节引起学生注意、挑起矛盾,达到指导学生的目的。 2( 误差的处理 关于观察数据的整理和结论的得出要讲究科学,一次性的研究结论也许是个偶然。我们的实验结论要经得起反复验证的,哪怕是另外一组人按你的方法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就是科学的结论。对于根据全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的统计得出正确溶解勺数,我肯定了其中一个学生提出的全班“相同数最多的数是一杯水溶解的量”的说法,更肯定了一个学生提出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以此告诉学生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求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扩学生的思路。 在这堂课中,面对学生的数据,其实有几组的误差也是比较大的,比如有一个小组在实验中桌子上有一些水迹,他们组只溶解了16勺,有个组加盐时手颤动,抖落了些盐,结果他们组溶解了19勺,可见其结果存在偏差,应特别注意误差大的小组,分析他们的数据,并应让他们说说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在过程中寻找原因,而我却忽视了这点,尽管分析全班的实验数据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但对于某个小组来说,他们没有得到纠正的机会。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各组的研究结果讨论的时间太少,分析不到位,不能让学生自己充分找出实验成功或者是失败的原因。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而不重在掌握知识的数量。能研究出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同样运用一定的算法就能得出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推算未知的领域更是科学的方法。 五、改进措施 在细节处理方面一点遗憾的是,我在巡视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时,发现有组学生提出第一次放5勺的盐的方法,我没有采纳。我过于强调学生必须按一次放一勺盐的方法,过多的考虑到教学顺利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没有个性化“选择”的“自由”,完全按照我预先设计好的任务和方案。实际上,这小组的方法是相当科学高效的,能大大地节约实验时间,并且他们估算第一次放5勺盐能溶解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们前面的实验中溶解的食盐量远远大于5勺,而我担心其他小组的同学会第一次放5勺,下一次也会放5勺,所以,我就没有采纳他们小组的方法。其实,我完全可以沿着这种方法顺藤摸瓜,问学生:你们是根据什么而确定第一次就放5勺;再问:如果第一次5勺完全溶解了,第二次你也再放5勺吗,那万一溶解不了怎么计算呢(或者谨慎地一勺勺地放、或者目测后进行适当地减量),这样,既能照顾到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能适应普遍的要求。 5
/
本文档为【教学案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